文心雕龙1

合集下载

文心雕龙古代文学批评的瑰宝

文心雕龙古代文学批评的瑰宝

文心雕龙古代文学批评的瑰宝文心雕龙:古代文学批评的瑰宝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瑰宝之一,被誉为是文学批评的"圣经"。

著名文学家刘勰创作于东晋时期,是一部系统阐述了古代文学创作技巧和批评原则的重要著作。

本文将介绍文心雕龙的背景、内容及其对于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意义。

一、文心雕龙的背景文心雕龙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

当时,文学创作和批评的繁荣使得人们对于文学创作技巧和批评原则的探讨越来越深入。

作为一位出色的文学家和文学鉴赏家,刘勰深感有必要系统总结和阐述古代文学创作和批评的经验,于是写作了文心雕龙。

二、文心雕龙的内容文心雕龙主要分为三篇:总论、文心雕和文心雕后编。

其中,总论为全书的引子,概括了整本书的内容和主旨。

文心雕共计59篇,主要论述了文学创作时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文心雕后编主要论述了诗歌和文学创作的修养。

总论部分首先介绍了文学的定义与作用,强调了文学艺术的独特价值和审美追求。

接着,刘勰详细阐述了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包括以天地人和谐为基础的审美标准、作者的个性表现与艺术追求的结合、作品情感与理性的统一等。

总论部分凝聚了刘勰对于文学批评的独特见解,为后续内容奠定了基础。

文心雕部分是全书的核心内容,以篇章形式进行具体论述。

在文心雕中,刘勰深入探讨了古代文学创作的技巧和批评的原则。

他系统阐述了古代文学创作的"章法",即构思、立意和表达的过程。

刘勰分析了古代文学作品的结构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并强调了创作过程中的细致观察和精湛的表达技巧的重要性。

同时,他也提出了"文心"的概念,指出文学作品中应该凸显作者的个性和感情,力求与读者产生共鸣。

文心雕后编是对于诗歌创作的深入研究和论述。

刘勰在该部分探索了古代诗歌的艺术规律和修养要求。

他阐明了古代诗歌的音韵、格律和修辞等方面的要求,深入剖析了古代诗歌的华章之美。

三、文心雕龙对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意义文心雕龙作为古代文学批评的瑰宝,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1、文心雕龙原道原文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

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

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

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

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

夫岂外饰,盖自然耳。

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

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

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

而《乾》、《坤》两位,独制《文言》。

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乃《河图》孕乎八卦,《洛书》韫乎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

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

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

元首载歌,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谟,亦垂敷奏之风。

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

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华曰新。

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

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诗缉颂,斧藻群言。

至若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情性,组织辞令,木铎启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

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挥事业,彪炳辞义。

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

《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

”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赞曰∶道心惟微,神理设教。

光采玄圣,炳耀仁孝。

龙图献体,龟书呈貌。

天文斯观,民胥以效。

2、文心雕龙原道翻译文的意义是很重大的。

它和天地一起产生,怎么诠释它更为合适呢?从宇宙混沌到天地分判,出现了两块圆玉似的日月,显示出天上光辉灿烂的景象;山河壮阔,来展示大地的相貌。

文心雕龙翻译及原文

文心雕龙翻译及原文

文心雕龙翻译及原文文心雕龙,是我国唐代文学家刘勰的一部重要的文学批评著作。

该书以辨析文学艺术为主题,全面阐述了文学创作的要领和艺术原则。

它是中国文论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心雕龙一书涉及诸多文体,包括诗、赋、歌、乐、赋、剧、小说等,可谓博大精深。

其内容主要由绪论和下文八篇组成,下文包括理情、辩议、纪效、议尚、劝进、文教、志操、悦性八篇。

全书共三十余万言。

在当时的文学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士都会学习并研读《文心雕龙》。

它以其独特的文学批评角度和深入浅出的论述方式备受赞誉。

刘勰通过对不同文体的剖析和比较,发掘了不同文体之间的共性和独特之处,揭示了文学创作的奥秘。

《文心雕龙》的翻译工作至关重要,它不仅让世界各地的读者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精髓,也促进了中外文学交流与对话。

翻译作品要准确传达原书中的观点和意义,同时又要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境,进行适当调整和转化。

然而,《文心雕龙》的翻译并非易事。

首先,因为该书的内容广泛而深入,需要翻译者对不同文体和文学批评理论有深厚的造诣。

其次,因为中文和英文等西方语言在表达方式和思维模式上存在差异,对于某些特定概念的准确翻译常常会遇到困难。

此外,因为该书是古代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翻译者还需要对历史文化有一定了解,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为了更好地翻译《文心雕龙》,翻译者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原则。

首先,准确传达原书中的观点和意义是最重要的。

尽可能地理解原书中的文学批评理论和文体规范,保持翻译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其次,要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境进行适当调整和转化。

尽管不可能完全照搬原书的表达方式,但可以通过合理的调整和转化,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最后,要有耐心和恒心。

翻译一本如此庞大而深入的著作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果。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文心雕龙》以其独特的批评角度和深入浅出的论述方式,为后世文学理论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文心雕龙原道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原道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卷一?原道》原文及译文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

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

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

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

夫岂外饰,盖自然耳。

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

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

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

而《乾》、《坤》两位,独制《文言》。

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乃《河图》孕八卦,《洛书》韫乎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

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

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

元首载歌,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谟,亦垂敷奏之风。

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

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华曰新。

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

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诗缉颂,斧藻群言。

至若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性情,组织辞令,木铎启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

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挥事业,彪炳辞义。

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

《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

”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赞曰∶道心惟微,神理设教。

光采元圣,炳耀仁孝。

龙图献体,龟书呈貌。

天文斯观,民胥以效。

《文心雕龙》赏析

《文心雕龙》赏析

《文心雕龙》赏析《文心雕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论著作,作者刘勰,共分为六十篇,是我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文论著作之一。

本文将针对其中的若干篇,进行赏析。

《文心雕龙·原道》《文心雕龙·原道》开篇第一句话堪称千古名言:“文章有三,故事、道义、群防。

”刘勰在此提出“三世”,分别是情事(故事)、思想(道义)和社会意义(群防),突出了文学作品的多重要素。

作者进一步指出,真正的好文章应该是“诈于情,深于思,远于事”,即在情节上精益求精,在思想上见微知著,在表达手法上富有感情和语言的艺术性。

《文心雕龙·章法》《文心雕龙·章法》是刘勰就文章部分而言言近前者,据说刘勰曾经在抄写《左传》时犯了很多错误,后来他结合自己的文字实践写下了这篇《章法》。

这篇文章首先重申了文章要有三个世界的论点,然后详细解释了“章法”这个概念。

他认为,文章的章法应该是“分而后合,合而有序”,这就是所谓的“定分以治,播文以合。

合章先收,正文后综”,也就是分章、合体、句读、顺序以及整体的安排要有序。

此外,《章法》中还提到了文学中的比喻和象征,比喻是用两个不同的事物来描述一个事物,而象征则是用一些符号来表示事物。

用比喻和象征来表达事物不仅丰富了表现力,还可以引发读者深层次的思考。

《文心雕龙·赏析》《文心雕龙·赏析》是对文学审美方面的探讨,提出了作者精心打造的文学作品应当具备“势峰立”,“细节丰富”,“意境悠远”和“合乎人心”的特点。

其中“势峰立”是指必须要有某个好的点在文学作品中,在这个点上显示出来,就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细节丰富”是指作品的每一个细节都应该是准确、生动、情趣盎然的;“意境悠远”则表达了作品要具备深远的意义,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感悟;最后,“合乎人心”则是指作品必须表达一种情感,让读者深恶痛绝、深感叹服甚至深有同感,这种暗示或者表达的情感应该表述得淋漓尽致令读者感到道理和深刻。

文心雕龙原道原文及翻译(可编辑修改word版)

文心雕龙原道原文及翻译(可编辑修改word版)

《文心雕龙卷一?原道》原文及译文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ft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

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

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

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

夫岂外饰,盖自然耳。

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

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

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

而《乾》、《坤》两位,独制《文言》。

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乃《河图》孕八卦,《洛书》韫乎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

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

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

元首载歌,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谟,亦垂敷奏之风。

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

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华曰新。

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

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诗缉颂,斧藻群言。

至若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性情,组织辞令,木铎启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

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挥事业,彪炳辞义。

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

《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

”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赞曰∶道心惟微,神理设教。

光采元圣,炳耀仁孝。

龙图献体,龟书呈貌。

天文斯观,民胥以效。

《文心雕龙》的主要内容

《文心雕龙》的主要内容

《文心雕龙》的主要内容《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

该书以去俗归雅为宗旨,以雕缕龙纹一样精细的功夫去研究文章的精髓,从而形成一部系统、全面的文学理论巨著。

一、背景介绍《文心雕龙》创作于南朝齐和梁之际,刘勰生于梁代吴兴郡乌程县(今浙江湖州),出身寒门,但自幼好学,尤喜佛学,在20岁时即出家为僧。

然而,刘勰对仕途抱有向往,他观察到当时的文坛上,追逐新奇、忽视传统、作品庸俗华丽的风气盛行,因此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弘扬文学的精髓,提升文学的艺术价值。

在齐末和梁初,刘勰完成了他的代表作《文心雕龙》。

二、对比与参照与同时代的文学理论著作相比,《文心雕龙》在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论述的精细度上具有显著的优势。

与钟嵘的《诗品》相比,《文心雕龙》更侧重于对文学创作的规律、方法、技巧等方面的探究,而《诗品》则更注重对诗歌作品的艺术评价。

此外,《文心雕龙》也不同于萧统的《文选》,它不仅选取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例证,还对文学的本质、功能、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三、创作风格《文心雕龙》全书共分为五十篇,以骈体文写成,每篇都有独立的内容和主题,同时又以整体的结构和内在的逻辑贯穿全书。

刘勰在书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精湛的文学技巧,使得整部书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他在书中以精美的语言、丰富的意象、严谨的结构,表达了他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四、主题分析《文心雕龙》的主题可以概括为“文章之妙,在于雕缕龙纹”,即通过精细的构思和雕琢,创造出犹如龙纹一样精美复杂的文学作品。

刘勰认为,文学的精髓在于“文心”,即作者的心灵世界,通过对“文心”的雕缕,作者能够将内心的情感和思想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形成具有独特魅力和价值的文学作品。

在具体的内容上,《文心雕龙》涉及到了文学的本质、功能、形式、风格、鉴赏、创作等多个方面。

刘勰认为,文学是具有生命的实体,它既有客观的存在,也有主观的感知。

文心雕龙原道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原道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卷一?原道》原文及译文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

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

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

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

夫岂外饰,盖自然耳。

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

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

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

而《乾》、《坤》两位,独制《文言》。

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乃《河图》孕八卦,《洛书》韫乎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

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

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

元首载歌,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谟,亦垂敷奏之风。

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

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华曰新。

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

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诗缉颂,斧藻群言。

至若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性情,组织辞令,木铎启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

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挥事业,彪炳辞义。

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

《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

”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赞曰∶道心惟微,神理设教。

光采元圣,炳耀仁孝。

龙图献体,龟书呈貌。

天文斯观,民胥以效。

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看看小编整理的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吧!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1【原文】春秋代序①,阴阳惨舒②,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盖阳气萌而玄驹步③,阴律凝而丹鸟羞④,微虫犹或入感,四时之动物深矣。

若夫珪璋挺其惠⑤心,英华⑥秀其清气,物色相召,人谁获安?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⑦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⑧肃之虑深。

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⑨。

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

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注释】①春秋:这里用春秋来代指四季。

代:更替。

序:次序。

②阴阳惨舒:即阴惨阳舒。

秋冬为阴,春夏为阳。

惨,戚,不愉快;舒,逸。

③阳气萌:冬至后阳气开始萌生。

玄驹:蚂蚁。

步:走动。

④阴律凝:阴历八月秋天到来阴气开始凝聚。

古代乐律分阴阳二种,古人以十二种乐律分配于十二律,阳律六、阴律六。

八月属于阴律,这里借指阴冷的季节。

丹鸟:螳螂。

羞:吃。

⑤珪(guī)璋:古代聘问时所用的名贵的玉器,这里泛指美玉。

⑥英华:美丽的花朵。

⑦郁陶:忧闷郁积。

⑧矜:严肃、庄重。

⑨“情以物迁”二句:《明》所说“应物斯感,感物吟志”和这两句意思相同。

【译文】春夏秋冬四季互相代替,阳和的天气使人感到欢快舒畅,阴沉的天气使人感到凄戚,自然景物声色的变化,也会使人们的心情跟着动荡起来。

冬至过后阳气萌动,气候渐渐温暖,蚂蚁就走出洞穴开始活动;八月里阴气凝聚,天气渐渐寒冷,螳螂就加紧吃食准备过冬。

就是这些微小的昆虫也能感到气候的变化,可见四季影响事物是十分的深远。

至于人的智慧心灵比美玉更卓著,清爽的气质比花朵更清秀,对各种景物的感召,谁又能无动于衷呢?因此每当进入新的年岁,春气萌发,心情欢乐而舒畅;初夏的时候,草木茂盛,心情烦躁而不畅;在秋天天高气清,阴郁沉寂的心志便显得很深远;冬天里,大雪纷纷渺无边际,思虑严肃而深沉。

文心雕龙的名词解释

文心雕龙的名词解释

文心雕龙的名词解释文心雕龙,又称《文心雕龙辩》、《雕龙章》等,是南朝文学家刘勰所著的一部文论著作,堪称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经典之作。

刘勰生于东晋末年,是南朝宋时期的重要文学理论家,以其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解析和批评见解而闻名于世。

《文心雕龙》是他精心编纂的一部论文教材,被后人誉为“文学之魂、书斋之宝”,对于文学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文心雕龙》写作于刘勰年间,共分为六篇,每篇都是对文学的不同层面和要素进行细致的分析和阐述。

这六篇分别是“原道篇”、“辞章篇”、“修辞篇”、“应制篇”、“文辞篇”和“骚雅篇”。

每篇都有各自的主题和论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文学理论体系。

在《文心雕龙》中,刘勰以“雕”和“龙”两个特殊的词为标题,寓意着对文学作品的精雕细琢和神秘深邃的解读。

他认为文学是一种艺术,需要经过雕琢才能成为精品。

同时,他将“龙”象征着神奇和高贵,暗示了文学的卓越性质和深远影响。

在“原道篇”中,刘勰阐述了文学的基本原则和追求。

他指出,文学应当追求真实而深入的表达,要以“诚”和“各法”为基础,追求心灵上的共鸣和审美上的享受。

他以“解酲”和“颓馀”两位诗人的作品为例,生动地展示了文学创作中真实感与创作技巧的平衡。

“辞章篇”是论述文学作品语言表达的一篇,刘勰在这篇文章中重点讨论了修辞技巧。

他认为修辞应当符合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不应过分华丽和炫技,而应以质朴和朴实为主导。

通过一系列精彩的例子,他对比了不同修辞手法的优劣,为后来的文学创作和评论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修辞篇”是《文心雕龙》中最重要的一篇,也是刘勰对修辞手法进行系统讲解的地方。

他以“重章”、“体材小长”为中心,分析了修辞在表达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他提出“重章”要求修辞杰出的作品应当有让人回味无穷的章节,同时注重结构的合理布局。

他用古人文人杨雯的诗歌语言差异为例来论述章节的重要性。

在“应制篇”和“骚雅篇”中,刘勰分别对文学作品在不同场合和不同文体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之一,也是我国文艺批评史上最早系统的文学批评著作之一。

它涉及的范围之广,评论之深,影响之大,都是后世文学批评著作所不可比拟的。

本文将分享“文心雕龙”的原文及翻译,并深入探讨其文学批评的意义与价值。

一、《文心雕龙》原文《文心雕龙》既是一部东汉时期的文学批评著作,也是一部文学理论专著。

它的原文共分为六十个篇章,包括题记、跋、序言、绪论、批评文章等。

在这里,我们选择其中的篇章举例解读。

篇名:才性原文:“夫才性者,天之所先施。

气象常制,不可移易。

慧狄生良,公刘、蜀梁、隗固以为奇。

岂天人之所能改废者哉?”翻译:才性指的是人的天赋才能。

它是天赋的,常规决定的,不可改变的。

类似慧广生了一个才子,公刘、蜀梁、隗固也觉得奇怪。

这说明才性是无法被改变或废弃的。

二、《文心雕龙》的文学批评意义1.概括文学发展的趋势《文心雕龙》讨论了文学的创作技巧和文学类别,并阐明了古代文学的历史背景。

对于文学史迹的描述和推断,指导了中华文学的发展和进步。

2.揭示文学的真正价值《文心雕龙》呼吁人们了解文学创作的内在价值,以及诗歌、散文和笔记的内部要素。

在这个过程中,它展示出了文学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在思想、文化和社会领域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3.提高文学创作的技巧在《文心雕龙》中,艺术创作和文学批评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广泛的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它提出了一系列的技巧和原则,为后续的文学发展和创作指明了方向。

4.为文学思想释放空间《文心雕龙》开创了对文学思想的解读空间。

只有对文学思想进行深入探讨,才能真正发掘出文学的真正内涵和价值。

这样,文学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文明的发展。

三、结论《文心雕龙》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学批评著作,并对后世文学批评著述的影响至今仍然深远。

在阅读和研究《文心雕龙》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和发展,同时也能够对当代文学的创作和批评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文心雕龙1原道第一

文心雕龙1原道第一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

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文心雕龙》目录:1.原道第一11.铭箴第十一21.封禅第二十一31.熔裁第三十二41.养气第四十二2.征圣第二12.诔碑第十二22.章表第二十二32.声律第三十三42.附会第四十三3.宗经第三13.哀吊第十三23.奏启第二十三33.章句第三十四43.总术第四十四4.正纬第四14.杂文第十四24.议对第二十四34.丽辞第三十五44.时序第四十五5.辨骚第五15.谐隐第十五25.书记第二十五35.比兴第三十六45.物色第四十六6.明诗第六16.史传第十六26.神思第二十六36.夸饰第三十七46.才略第四十七7.乐府第七17.诸子第十七27.风骨第二十八37.事类第三十八47.知音第四十八8.诠赋第八18.论说第十八28.通变第二十九38.练字第三十九48.程器第四十九9.颂赞第九19.诏策第十九29.定势第三十39.隐秀第四十49.序志第五十10.祝盟第十20.檄移第二十30.情采第三十一40.指瑕第四十一原道第一【原文】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①璧:环状的玉。

叠璧:《尚书》中曾传说日月曾一度像璧那样重叠起来。

,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②,焕绮:光彩绮丽。

焕,光彩;绮,有花纹的丝织品,此处用来指文采。

以铺理地之形。

此盖道之文也。

仰观吐曜③吐曜(yào):即发光,指日、月、星。

曜,光明照耀。

,俯察含章④含章:蕴涵着美,多指地理风光。

章,文采。

,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

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

为五行⑤五行:金、木、水、火、土,古人认为这是组成天地万物的五种元素。

(完整版)文心雕龙原道原文及翻译

(完整版)文心雕龙原道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卷一?原道》原文及译文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

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

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

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

夫岂外饰,盖自然耳。

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

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

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

而《乾》、《坤》两位,独制《文言》。

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乃《河图》孕八卦,《洛书》韫乎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

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

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

元首载歌,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谟,亦垂敷奏之风。

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

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华曰新。

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

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诗缉颂,斧藻群言。

至若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性情,组织辞令,木铎启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

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挥事业,彪炳辞义。

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

《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

”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赞曰∶道心惟微,神理设教。

光采元圣,炳耀仁孝。

龙图献体,龟书呈貌。

天文斯观,民胥以效。

《文心雕龙》原道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原道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原道原文及翻译(一)文之为德也1,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2,方圆体分3,日月叠璧4,以垂丽天之象5;山川焕绮6,以铺理地之形7。

此盖道之文也8。

仰观吐曜9,俯察含章10;高卑定位11,故两仪既生矣12。

惟人参之,性灵所钟13,是谓三才14。

为五行之秀15,实天地之心16。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

龙凤以藻绘呈瑞17,虎豹以炳蔚凝姿18。

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19;草木贲华20,无待锦匠之奇21。

夫岂外饰,盖自然耳。

至于林籁结响22,调如竽瑟23;泉石激韵,和若球锽24。

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25。

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26;有心之器,其无文欤27?〔译文〕文的意义是很重大的。

它和天地一起开始,为什么这样说呢?从宇宙混沌到天地分判,出现了两块圆玉似的日月,显示出天上光辉灿烂的景象;同时,一片锦绣似的山河,也展示了大地条理分明的地形。

这些都是自然规律产生的文采。

天上看到光辉的景象,地上看到绚丽的风光;天地确定了高和低的位置,构成了宇宙间的两种主体。

后来出现钟聚着聪明才智的人类,就和大地并称为“三才”。

人是宇宙间一切事物中最特出的,是天地的核心。

人都具有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出语言来;有了语言,就会有文章:这是自然的道理。

人以外其他事物,无论是动物或植物,也都有文采。

龙和凤以美丽的鳞羽,表现出吉祥的征兆;虎和豹以动人的皮毛,而构成壮丽的雄姿。

云霞的彩色,比画师的点染还美妙;草木的花朵,也并不依靠匠人来加工。

这些都不是外加的装饰,而是它们本身自然形成的。

还有林木的孔窍因风而发出声响,好像竽瑟和鸣;泉流石上激起的音韵,好像磬钟齐奏。

所以,只要有形体就会有文采,有声音就会有节奏。

这些没有意识的东西,都有浓郁的文采;那么富有智慧的人,怎能没有文章呢?〔注释〕1文:《文心雕龙》全书中单独用“文”字共三百三十七处(据巴黎大学北京汉学研究所《文心雕龙新书通检》)。

《文心雕龙》注释及译文

《文心雕龙》注释及译文

22)籁:风吹孔窍发出的声音。(23)竽:像笙,吹奏乐
(24)球:玉磬,敲击乐器。锽:
(25)郁然:草木茂盛貌,形容文采丰盛。2.人文之
2)正文及注
《易》象惟先。庖牺画
、《坤》两位,独制《文言》。
《洛书》韫

声采靡追。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元首载歌,
《雅》、
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诗缉颂,斧藻群言。
(24)益、稷:伯益、后稷,
(25)敷奏:臣下对君主
(26)夏后氏:指禹。禹即天子位,国号夏后。(27)
(28)九序:九,虚数,指一切。九序,
(29)弥缛:弥,更加;
繁。(30)逮:到。(31)胜:胜任,能相配。(32)《雅》、
:《诗经》中的《雅》诗和《颂》诗。被:及,指影响。
33)文王:周文王姬昌。患忧:周文王为西伯时,曾被殷
因此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木铎启而千里应,
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换句话
3.爰
3)正文
、《洛》,问数乎
《易》曰∶“鼓天下之动者
神理设教。光采元圣,炳耀仁孝。龙图献体,龟书呈貌。
民胥以效。注释:(1)爰:于是。风姓:指伏牺,
(2)暨:及、到。(3)玄圣:前圣,指伏牺等
(4)素王:指孔子。古代称有帝王之道而无其位的人为
摇)辞》;它如玉石的花
,对
,正如在音乐上集各种乐器声
自然之道也。”人是天地间的灵魂,因此语言的诞生,
其无文欤?”本段开始,自然而然地由作为一切存
即宇宙自然之“文”,转到了“人”之“文”,即“人
即人的一切外在表现,包括“仁义礼智信”的外显。文章、
《易》中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
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文心雕龙,是南朝宋代刘勰所写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

它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部文学批评集成,被誉为“文学批评的圣经”。

本文将为读者带来文心雕龙的原文及翻译,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文学理论。

一、《文心雕龙》简介《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经典之作,它是一部全面而系统的文学批评汇编,共分为十篇,包罗万象。

刘勰在书中涵盖了很多文学范畴,包括文学分类、文学艺术、文学传统、文学规范等等。

这本书于南朝宋代刘勰时期创作完成,严格来说它更像是一部写作指南,为文人提供了指导他们如何写作以及如何在文艺创作中追求真理、表达情感和展示个性的方法。

这本书以文学创作的四种基本要素——主题、情感、思想和文学技巧为主要研究对象。

它不仅提供了文学学者、作家和艺术文化爱好者极具参考价值的文学规律和文艺创作技巧,更给人带来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享受和意识体验。

二、《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1.主题之要原文:凡作品之成则必有主题。

主题, 则是作者发源于气象风俗并与之相关连的深切思虑;主题,是诠解生命之真谛;主题,是反映历史之风貌;主题,是体现审美之趣味。

所以作品之主题若是不正,则其形式再为美丽,亦无所谓好作品也。

翻译:A work must have a theme in order to be completed. The theme must originate from the author's profound reflection related to the climate and customs. The theme is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essence of life, the reflection of the historical style, and the embodiment of aesthetic taste. Therefore, if the theme of a work is not correct, even if its form is beautiful, it cannot be regarded as a good work.2.文学之道原文:然古文者本以传主旨、达情思、发议论为主,故不拘于形式,亦不计创制,但凡能达其旨、引其意者,皆可谓之佳句。

高中素材文心雕龙简述及其作者刘勰

高中素材文心雕龙简述及其作者刘勰

文心雕龙简述及其作者刘勰
《文心雕龙》是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

它的作者是谁呢?以下是小编带来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心雕龙》的作者为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

《文心雕龙》是一部“体大思精”“深得文理”的文章写作理论巨著。

全书分五十篇,内容丰富,见解卓越,皆“言为文之用心”,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写作上的各种问题。

尤为难得的是对应用写作也多有论评。

粗略统计,全书论及的文体计有59种,而其中属于应用文范畴的文体竟达44种,占文体总数的四分之三。

(《应用写作》杂志1996年第4期,《的应用写作论》)。

范文澜说得好:"系统地全面地深入地讨论文学,《文心雕龙》实是唯一的一部大著作。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部,从《神思》到《物色》的20篇(《时序》 不计在内),以“剖情析采”为中心,重点研究有关创 作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问题,是创作论。《时序》、 《才略》、《知音》、《程器》等4篇,则主要是文 学史论和批评鉴赏论。下部的这两个部分,是全书最 主要的精华所在。以上四个方面共49篇,加上最后叙 述作者写作此书的动机、态度、原则,共50篇。
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 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方其搦 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 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是以 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 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 尺,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 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
刘勰认为儒家的社会政治之道是对作为普 遍的自然规律的哲理之道的具体运用和发 挥。此外,刘勰在论述文与道的关系时, 常把“道心”和“神理”并提,所谓“道 心惟微,神理设教”。“神理”主要是佛 教中的术语,它和道德含义是一致的。刘 勰认为道最早是由神明启示的,然后圣人 将之运用于解释社会政治问题。可见,《 文》中所说的”道”具有儒、道、佛三教 合流的含义。
的人怎么能没有文章呢!
《原道》篇论述了文章的本质,道与文的关系: 道是文的内容,文是道的表现手段。天地万物都 有“文”,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当然也有“文”, 人之文就是用言辞写出来的文章。看来,刘勰主 张文要表现自然之道,后来的“文以载道”的观 点与此有源流关系了。 这是一段思辩性很强、同时又极富于才情文采 的论说。以这段话为主,刘勰的“原道”说穷根 尽源地探索了文学乃至全部人文的深层本质,
至于割情析采,笼圈条贯,摛《神》、《 性》,图《风》、《势》,苞《会》、《 通》,阅《声》、《字》,崇替于《时序 》,褒贬于《才略》,怊怅于《知音》, 耿介于《程器》,长怀《序志》,以驭群 篇;下篇以下,毛目显矣。位理定名,彰 乎大易之数,其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
一、论文学的本质与起源
(一)文章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 源。刘勰关于文学的根本性质的理论,集 中体现在全书第一篇《原道》,特别是《 原道》的开篇第一大段,精彩地论述了这 个文学理论中的重大问题:
2、艺术想象。
艺术想象是文学创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黑格尔说,“艺术家最杰出的本领就是 想象”。 刘勰把艺术想象看作“驭文之首术,谋 篇之大端”。对想象给予极大重视,并 作了专门论想象的《神思》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神思”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一 个十分重要的美学概念。它指的是文学艺 术创作过程中,作家的思维活动特点。在 刘勰以前,从文艺创作方面最早提到“神 思”问题的是东晋的玄言诗人孙绰。他在 《游天台山赋序》中说他写天台山赋时 “驰神运思”状况。
“文之为德也大矣, 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夫玄黄色杂,方圆 体分,日月叠璧, 以垂丽天之象;山 川焕绮,以铺理地 之形;此盖道之文 也。
文章的(之能显现"道"的) 具体属性是极广大的,是 与天地并生共长的。(天 地生成时)就有了深清色 和黄色一同呈现,就有了 天方地圆的形体之分。日 头与月亮像重叠的璧玉, 垂在天上,以显示其美化 天空的形象;山岭与河流 像灿烂的锦绣铺在地上, 以展示其条理大地的形象; 这大概是自然的文章吧?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 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 驯致以绎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 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 谋篇之大端。
因此酝酿文思,贵在内心虚静摆脱杂念。疏通心中 的阻碍,洗涤净化精神,像储藏珍宝一样积累学问, 斟酌事理以丰富才情,研读群书以求透彻理解,从 容玩味他人作品以寻绎文辞。然后使深得妙理的心 灵,按照写作的规则审定绳墨;让见解独到的匠心, 依据意象中的形象进行创作。这是写与文章的首要 方法,谋篇布局的重大端绪。
了语言)文章就随着明明 白白地出现了,这是自然 的道理啊!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 推及至万物,动物植物都 有文彩:龙凤以彩色的花 龙凤以藻绘呈瑞,虎 纹呈现出祥瑞,虎豹以鲜 豹以炳蔚凝姿;云霞 明斑斓的纹理凝结成雄姿; 雕色,有逾画工之妙; 云霞变换设色,超过了画 草木贲华,无待锦匠 工的妙笔挥洒;草木开花, 之奇;夫岂外饰,盖 不必待匠人的奇思妙手。 这些难道是外面加给的修 自然耳。
(一)艺术构思的特点。 1、艺术想象可以超越时空限制,即所谓“形在 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2、作家的想象与客观物象紧密结合,即“神与 物游”; 3、神思活动和作家的情感起伏联系在一起。当 神思展开时,作者不仅可以“思接千载”,“视 通万里”,而且“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 于海”。想象中的自然景物无不移入作者的思想 情感,从而成为对象化主体。“神用象通,情变 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
1、创作发生。 即作家首先要有思想感情要发抒表现, 然后才能进行构思想象,通过想象而产 生出成熟的审美意象,之后,才能进行 艺术表现,即传达或写作,将构思成熟 的观念形态的审美意象物化为可阅读的 作品形象。 创作论吸收了《乐记》云:“凡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陆机提出“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 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刘勰对创作发生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论 述。 《知音》篇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明诗》篇云:“人禀七情,应物斯感, 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物色》篇云:“岁有其物,物有其容;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诠赋》篇云:“睹物兴情,情以物兴 ……物以情观。”
吟咏之时,似乎发出了珠圆玉润般的声音,眉目之前, 仿佛舒卷着风云变幻的景色:这些都是构思的结果吧。 所以构思的妙处,在于使精神随外物而运行。精神存在 于胸臆之中,情志意气统辖着它的活动关键;外物依靠 耳目来感受,语言掌管着它的表达枢纽。枢纽畅通,外 物的形貌便能刻画无遗;关键阻塞,精神的活跃便会消 失。
而后是南朝刘宋时代著名的佛学家、画家 和画论家宗炳,他在《画山水序 》中明确 提出了“神思”的概念。其后萧子显将 “神思”引入文论。他说“属文之道,事 出神思,感召万象,变化无穷。”在此基 础上,刘勰对神思作了更为具体,深入地 研究。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 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 万里;
《序志》
《序志》是《文》的最后一篇,也使全书 的序文,介绍了《文》的命名、宗旨、体 系等。 1、释名。“夫文心者,言為文之用心
也。……心哉美矣,故用之焉。古来 文章,以雕縟成体,豈取驺奭之群言 “雕龙”也?(驺奭,战国时齐国学 者,有文辞,时人称为“雕龙 奭”。)”
2、目的。希望留名于后世;说明文章的功 用;不满于魏晋以来论文章的著作,认为 这些著作不能作全面论述,缺乏穷源到流 的考察。 3、结构。“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 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 枢纽,亦云极矣。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 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 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
仰观吐曜,俯察含章, 仰观天空日月散射着光辉, 俯瞰大地山河现着文彩; 高卑定位,故两仪既 高低有了一定的位置,天 生矣;惟人参之,性 地两仪就(这样)产生了; 灵所钟,是谓三才。 只有人与天地合而为三, 为五行之秀,实天地 这就是所说的"三才"了。 之心,心生而言立, 人是"五行"生成的灵秀, 实在是天地的心灵,有了 言立而文明,自然之 心灵,就有了语言,(有 道也。
一、刘勰的生平
刘勰,山东莒人。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 生活于南朝齐梁间,中国古代 最著名的文学理论家。 他写的《文心雕龙》是 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学批评 理论专著。 他精通儒学和佛学, 在文学方面有卓越的见解。 《文心雕龙》奠定了我国 古典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 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影响极 刘勰校经楼 大,被誉为中国古代 “艺苑之秘宝”。 (山东日照)
二、《文心雕龙》的主要内容
《文心雕龙》共10卷,50篇。原分 上、下部,各25篇。全书包括四个重要 方面。上部,从《原道》至《辨骚》的 5篇,是全书的纲领,而其核心则是《原 道》、《征圣》、《宗经》3篇,要求一 切要本之于道,稽诸于圣,宗之于经。 从《明诗》到《书记》的20篇,以“论文序笔”为中心, 对各种文体源流及作家、作品逐一进行研究和评价。以有 韵文为对象的“论文”部分中,以《明诗》、《乐府》、 《诠赋》等篇较重要;以无韵文为对象的“序笔”部分中, 则以《史传》、《诸子》、《论说》等篇意义较大。
(二)开展艺术构思的条件和方法 条件:“志气”、“辞令”。 “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 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 则神有遁心。” 作者的想象活动受到思想感情的支配;作者通过 耳目感官接触物象进行思维,须以言辞为媒介。 言辞畅达,则所摄取的物象可以穷形尽相;反之, 思想僵化,感情枯竭,则思路亦必阻塞。
饰?(其实)只是自然形 成的啊!
至于风吹树林的声响,音 至于林籁结响,调如 调谐畅,像是吹竽弹瑟: 竽瑟;泉石激韵,和 泉水激石的声音,清韵和 若球锽;故形立则章 谐,像是击磬敲钟:所以 成矣,声发则文生矣。 形成了形体就构成了文理, 夫以无识之物,郁然 发出了声音,就产生了韵 有彩,有心之器,其 律。那些无知的物体都有 丰盛的文彩,有心灵思想 无文欤!”
这就是,从终极意义上说,包括文学在内的所有 人文,和天文、地文、以及宇宙万物之文一样, 统统都是最深层的事物的本体大“道”之文,也 就是“道”的具体表现形态。 刘勰这里所讲的“道”的内容,从广义的文所体 现的道来说,是指宇宙万物内在的普遍自然规律, 是接近于老庄所说的哲理性的自然之道的。从狭 义的人文所体现的道来说,是指具体的儒家的社 会政治之道。
鲁迅先生就曾把《文心雕龙》和西方美学 的奠基之作——亚里斯多德的《诗学》相 提并论,共誉为世界文论的楷模。 “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 斯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苞举洪纤, 开源发流,为世楷式。” ——鲁迅《诗论题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