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的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技术引进后续研发问题及完善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技术引进后续研发问题及完善](https://img.taocdn.com/s3/m/ad39bb92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6e.png)
知识产权v01.18No.108篁!!堂兰!塑望!些竺!!竺生!生旦!壁!翌竺:!塑1 2008年11月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技术引进后续研发问题及完善木◆马忠法料宋永华料宰摘要:技术后进的发达国家一般在引进技术后经过20年左右的时间均实现了技术能力的提升并形成了核心能力;我国改革开放已30年,虽然成就不小,但在技术能力形成方面仍有很大缺憾,在关键领域尚未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对外技术依存度依然较高,其中重要原因是我国技术引进后续研发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它阻碍了我国技术能力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生成。
为此,我们应调整技术引进战略,在法律制度上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创造条件,加大后续研发投入,加强官产学研的后续研发合作,在做好后续研发的基础上,逐渐增加自主创新比重,最终过渡到完全的自主创新上。
关键词:技术引进后续开发自主创新出:核心技术通过转让是不可能获得的,上述后进一、引言国多是在引进的基础上开发获得自己的核心技在人类近现代经济发展史上,后进国家要追术,它们技术能力形成的演进路径可概括为:引赶先进国家,走模仿之路是不可避免的选择;而模进——消化吸收——后续研发创新——原始创仿的第一步就是引进先进技术和相关设备、产品,新。
历史上技术后进国通过引进技术可获取技术故技术转让成为追赶过程的前奏,但模仿绝不是能力的时间一般为20年左右:美国自19世纪20 机械地照搬或一成不变地重复,更不可能是永久年代起从英国大规模引进纺织、钢铁和铁路技术,的,模仿中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即后续开发1)才到40年代这些方面均获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东是追赶目标实现的关键之所在。
北部地区,它为南北战争中北方战胜南方奠定了通观近代的美国、德国和日本等三个国家及基础;统一前的德国普鲁士王国自19世纪40年现代的韩国等之技术发展方面的经验2可以看代起,从英国输入蒸气机、钢轨、轮船、大炮等技·该文获国家知识产权局软课题项目“专利技术转化促进政策研究”(项目编号ss一0r7一A一11)资助。
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
![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ff9569f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13.png)
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引言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不断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科研机构建设,我国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这些措施,旨在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
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保护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我国政府加大了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此外,政府还鼓励技术转移和产学研结合,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和专利转让服务,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二、加大财政投入和科研项目支持财政投入是支持科技研发和创新的重要手段。
我国政府逐年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创新团队的资助力度。
政府还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前沿科技研究和重大科研项目。
此外,政府还鼓励企业加大自主研发投入,提供税收和财务支持政策,激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
三、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培养和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政府加大了高校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培养力度,完善了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提高了科研人员的待遇和福利。
此外,政府还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提供一系列政策和优惠条件,吸引更多的人才回国发展。
四、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生态系统科技创新需要具备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生态系统。
为了建立这样的环境,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政府加大了对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支持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平台和科技园区。
政府还优化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和科技企业发展。
五、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科技进步是全球共同议题,国际合作和交流对于科技创新的推进至关重要。
为了加强国际合作,我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科技组织和论坛,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科技交流和合作。
政府还鼓励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国技术创新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路径
![我国技术创新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2a812abec77da26925c5b04d.png)
iIiil技与创颍世纪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在当前形势下。
政府抓紧制定技术创新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政府制定技术创新政策的意义1.有助于降低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由于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技术、市场、制度、分配等诸多不确定性的影响。
这些都可能引起企业技术创新扩散的障碍.这种障碍可能会限制企业开发和有效利用市场的技术能力。
因此,政府有必要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来减少技术创新的障碍,支持创新者,并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制度和环境。
2.有助于解决市场失效问题市场机制在经济活动的许多情况下不能充分保证对社会有益的最优资源配置。
一方面,市场机制存在效率低下或干脆失效,产生了调节上的真空;另一方面,虽然市场机制具有充分的调节能力,但此时的市场调节方向不利于国家和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
针对此种情况,政府应当进行干预。
解决市场失效问题,维护国家和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
3.有助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决定综合国力的关键就是知识总量和科技实力。
技术创新是一项具有很高外部经济的活动,一个产品的创新,有时不但推动着本产业的创新。
也给其它产业的发展以强烈的推动.对一些有重大经济意义的创新尤为如此。
如电子产业革命,几乎对所有产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长远来看,技术创新的社会收益将大于私人收益。
从而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因此,加快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
我国政府也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政策。
创造一个鼓励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二、当前我国技术创新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1.政出多门.技术创新的各项政策缺乏协调配合目前。
由于技术创新政策往往涉及到不同政府部门的职责和工作.造成多个政府机构各自为政,纷纷出台包知识经济时代的本质特征是科技在经含本部门利益的技术创新政策,这必然涉及到各部门之济增长中能够发挥其核心作用,技术创新作间的利益冲突,导致政策措施相互冲突与摩擦,削弱了政为加快科技成果从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策的权威性。
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172b93c10661ed9ad51f362.png)
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摘要: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技术引进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是一条发展捷径,但在注重技术引进的同时更要加强技术创新能力,逐步提高本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使本国逐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在发达国家的高压状态下,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要从自身做起,明确自己的目标与任务,根据自身特点对引进技术进行相应的改造和创新。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技术创新自主创新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发展中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科学技术是带动国家发展的首要因素,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引进技术与实现技术创新是摆在发展中国家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发展中国家在技术水平上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的存在使得国际间出现技术转移。
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是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两种基本形式。
发展中国家在自主研究开发,自主实行技术创新的同时能够适时引进技术,就可节省大量的研发时间与成本,实现技术进步,提高自己本国的发展速度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因此,处理好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对发展中国家有着重要意义。
下面就二者的关系展开些许论述。
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捷径——技术引进我们所熟悉的技术引进即从国外引进新的技术和设备,引进的技术包括硬技术和软技术。
与技术引进意义基本相同的另一个概念是技术转移。
在全球化的热浪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发展中国家在巨大压力下,为更好发展本国经济,只能引进新技术,用先进的技术武装自己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
实现恰当的技术引进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的确是一条发展捷径,能节省出大量的时间与成本实现技术进步。
但技术引进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得到影响技术引进的因素有:引进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转让国政府的干预,技术的选择,寻求企业外部技术资源的倾向,寻求国外技术的倾向,期望利润,预期风险和预期成本与技术是否符合国际标准,企业的规模技术类型等都是影响因素。
我国技术引进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我国技术引进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7d111332a5e9856a56126046.png)
我国技术引进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摘要: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变得日益重要,目前国际间经济竞争实际上主要表现为技术上的竞争。
而技术引进已成为快速缩短国际间差距的主要方法。
本文在学者前辈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我国技术引进现状的深入研究和分析,阐述了我国技术引进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解决办法。
技术的后进国家想要通过自身的研发实力实现技术的飞跃是十分困难的,需要利用技术引进,吸收先进国家的技术成果来发展自身国内的经济。
而经济危机的出现,让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出现了极大的难处,走出困难的重要步骤就是把技术作为发展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增加对技术的引进,让国际技术的引进迅速的运用。
关键词:技术引进现状问题发展策略目录.摘要 (1)引言 (1)1、我国技术引进的现状 (1)2、我国技术引进存在问题分析 (1)2.1重硬件,轻软件 (1)2.2引进的技术不适用 (1)2.3消化、吸收能力不足 (1)3、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的对策 (2)3.1发展中国家引进技术要有选择性 (2)3.1.1技术创新的路径依赖是发展中国家引进技术的根本原因 (2)3.1.2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是发展中国家引进技术选择的现实依据 (3)3.1.3技术进入市场的配套条件是发展中国家引进技术选择的约束条件 (3)3.1.4引进技术也要有技术互补姓 (3)3.2利用后发优势,缩小技术差距 (3)3.3术引进方式要转变 (4)结语 (4)参考文献 (5)引言技术引进问题现已涉及到了很多的领域,在社会发展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技术引进存在很多难题,包括盲目的引进新技术,重复使用技术达不到更新,引进结构不合理,引进技术单一,缺乏自主研发精神,自我创新不足等问题已经燃眉在即。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并且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对技术引进的策略进行解析。
1、我国技术引进的现状近年来,我国技术贸易额不断上升,有关技术方面的国际合作也逐渐增多。
浅析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
![浅析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3da1dd5bc77da26924c5b04e.png)
[摘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发展中关键的要素是[科技],而科技的进步和提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依靠[自主创新],另外一个渠道是通过引进外资,对其溢出的技术进行吸收消化和在创新。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先进技术的大规模引用对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功不可没。
随着经济全球坏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迫近,参与经济全球坏、迎接只是经济的挑战是我们无法逃避的选择。
因此本文以知识经济为时代背景,以我国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工作成败得失为参照,以切实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增长为目标。
本文以南平造纸厂的技术引进和亚都的创新-成长之路分析目前中国企业的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所存在的问题。
南平造纸厂通过引进技术,逐渐在国际造纸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关键词]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影响策略引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进入21世纪,新科技革命迅速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将深刻地改变经济个社会的面貌。
我国面临着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该如何合理调配的双重压力。
本文选择中国企业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论题,就是希望以自身所学相关的知识及现有的文献资料为蓝本进行分析,研究中国现阶段在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之间如何权衡,技术引进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有什么样的影响作用,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
并对上述作出的分析论述得出结果,提出自己的改善问题的建议。
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都是发展中国家利用世界先进技术,现实技术追赶的现实选择,在新经济时代我国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中遇到问题所需要的措施或对策都将在文章里中加以研究和说明。
这内容的研究将会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企业自身和政府两个视角出发提出中国在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改进。
一、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一)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意义、现状1.技术引进的意义及现状技术引进有利于为企业赢得时间,较快地填补我技术空白,实现对国民经济和提高本国科学水平所需要的技术和技术装备以及对主要部门的技术改造,从而缩短和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差距。
高铁技术的吸收、引进和创新
![高铁技术的吸收、引进和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61d4116248d7c1c708a145b1.png)
中国高铁的发展及意义2011年10月3号,我们坐着 4420次空调普快历经一小时五十一分钟到达北京站。
2011年10月5日,我们坐着“和谐号”谈笑间回到天津,历经30分钟。
这81分钟的差距让我对高铁有了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
中国高铁的发展承载了太多的艰辛,血泪与悲痛。
高铁技术的引进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大气魄绘就了超过1.2万公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
3个月后,国务院又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铁路机车车辆装备有关问题,明确提出“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基本方针,确定了引进少量原装、国内散件组装和国内生产的项目运作模式。
在中国引进高速列车技术时,日本川崎重工总裁大桥忠晴曾这样耐心劝告中方技术人员:不要操之过急,先用8年时间掌握时速200公里的技术,再用8年时间掌握时速350公里的技术。
在大桥忠晴看来,这已经够快了。
毕竟,新干线从时速210公里提升至300公里,日本人用了近30年的时间。
但是,中国人可等不起!从车辆到线路,再到通信信号技术,一边引进消化吸收一边自主创新,中国人用自己的方式“跑”了起来。
高铁技术的吸收2004年至2005年,中国南车青岛四方、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和唐车公司先后从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引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高速动车组。
2007年4月18日,全国铁路实施第六次大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
繁忙干线提速区段达到时速200至250公里。
这是世界铁路既有线提速最高值。
同时,“和谐号”动车组从此驶入了百姓的生活中。
在中国铁路此次大提速中,共有CRH1、CRH2、CRH3和CRH5这四种型号的“和谐号”动车组列车上线运行。
CRH是China Railway High-speed(中国铁路高速)的缩写。
通过从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引进先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及国产化,中国企业已成功掌握了高速动车组总成、车体、转向架、牵引变流、牵引变压、牵引电机、牵引控制、列车网络和制动系统等9项关键技术以及受电弓、空调系统等10项主要配套技术,制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车组产品系列。
引进借鉴与自主创新的关系作文
![引进借鉴与自主创新的关系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e018781d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68.png)
引进借鉴与自主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战略,从国外引进技术和吸引外资,拓宽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注人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但我们在引进技术的同时更要注意自主创新。
靠依赖“引进技术”的策略来实现技术进步,不但会使我们的民族产业自觉不自觉地放弃了自主创新的机会,而且会使我们在战略上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形成对国外的技术依赖。
据权威人士透露,我国在一些科技领域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技术严重缺乏。
自1985年实施专利法以来,中国企业发明专利累计申请量约为2.2万件,而外国企业申请了14万件,是国内申请量的6.4倍。
尤其在生物、信息等领域的核心专利上,我国基本上受制于人。
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如航空设备、精密仪器、医疗设备、工程机械等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产品,主要依赖进口。
特别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西方国家为了在当今世界以科技竞争为关键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取得主动,仍然要以核心技术要挟我们,控制我们。
报载:交了8年的高额定金的理应属于中国的通讯卫星,至今仍静静地“躺”在美国劳拉公司的库房里,原因是美国政府不发放卫星出口许可证;中国的联想集团曾宣布斥巨资收购IBM公司已经亏损的全部PC业务,就是这么一笔前景未必明亮的企业之间的业务,竟然也遭到美国议员的阻止,理由是会对美国国家安全有潜在威胁;许多产品,西方国家是不肯卖给我们的,如大型燃汽轮机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设备,无论我们出多高的价钱,没有一个西方国家愿意卖给我们。
对此,温家宝总理曾说:“中国人不能老乘飞机吃大豆”,意思是中国人不能老买美国的飞机和农产品。
由此看来,我们要摆脱西方国家的技术控制,必须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不断培养和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逐步改变对国外的技术依赖,在一些重要的技术领域实现跨越。
对此,美国兰德公司早在1980年的一份报告就提醒了我们“只有技术独立,才有经济独立,才有政治独立”。
2023科技创新方面的重要文件
![2023科技创新方面的重要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0911a57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f4.png)
2023年,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关键领域,备受重视。
为了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我国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以指导和支持科技创新的工作。
本文将对2023年科技创新方面的重要文件进行详细解读,为大家全面了解我国科技创新政策提供依据。
一、《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意见》这是2023年我国政府出台的重要文件之一,该文件强调了科技创新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其中包括:1. 提出了“科技兴国”战略,明确了我国科技创新的基本方向和目标,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指导;2. 提出了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强基础研究机构和团队建设,提高学术研究水平;3.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推动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培育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 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5.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通过这一文件,我国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整体部署和规划,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
二、《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人工智能作为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的热点领域,对于我国的科技创新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意见》针对人工智能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加快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步伐。
其中包括:1. 提出了发展人工智能的总体目标和路线图,明确了未来发展方向;2. 加大对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的支持力度,提高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竞争力;3. 加强人工智能人才队伍建设,加速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4. 推动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应用,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5. 加强人工智能安全和伦理管理,推动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
通过这一文件,我国政府对人工智能发展进行了整体规划和部署,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指导。
三、《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指导意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_关于新形势下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若干思考
![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_关于新形势下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若干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5a2681ffad6195f312ba652.png)
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关于新形势下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若干思考张松涛教授马克思的不朽名言告诉我们: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运动与发展的普遍规律,是指导人们积极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武器。
在人类历史上,最近300年来有过三次意义非凡的技术革命,技术革命带动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出现巨大飞跃,进而深刻地改变了世界。
从1765年瓦特发明蒸汽机算起,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伟大变化。
在一些完全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化石能、电力、水能、风能和原子能完全代替了人力、畜力,千万种机械代替了手工劳动,农业全面实现了机械化、现代化,现代工业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现代服务业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方面。
20世纪40 50年代开始的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在80年代以后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主要在发达国家出现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及海洋技术等,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形成了一系列全球范围的新的产业群,进而推动全球经济及产业结构发生深刻调整和巨大改变。
进入21世纪,全球竞争与合作在更加广阔的舞台展开。
由于科学技术的加快发展和及时应用,促使全球产业结构不断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方向转化和发展,由新技术、新产业所引发的产业部门的分化与融合,新兴产业的兴起,已成为当代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主旋律。
随着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纳米、生命、信息、认知科学的进一步融合,正在推动人类的基本认识能力发生新的飞跃,引发新的科技革命。
这种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引领、带动和催生新的产业革命。
当前,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参与全球经济和科技竞争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由于一些新兴产业和产品中凝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更高,由此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提升产品质量三篇
![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提升产品质量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56d41c7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3c.png)
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提升产品质量三篇《篇一》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为了提高我国产品的竞争力,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工作计划旨在明确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提升产品质量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为相关工作指导和参考。
1.调研和收集国内外先进技术信息,分析其在我国产品中的应用前景和可行性。
2.与国内外先进技术供应商建立联系,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洽谈。
3.组织技术引进和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
4.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5.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6.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7.短期目标(1-3年):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提升重点产品的质量。
8.中期目标(3-5年):构建较为完善的技术引进和质量提升体系,实现产品质量和技术的持续进步。
9.长期目标(5年以上):成为行业领军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10.建立技术引进团队,负责技术调研、合作洽谈和引进工作。
11.设立技术培训部门,定期组织员工技能提升培训。
12.建立质量检测中心,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升。
13.设立研发部门,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
14.加强与国内外技术供应商的沟通与合作,共享技术资源。
15.第一季度:开展国内外技术调研,收集先进技术信息。
16.第二季度:与先进技术供应商建立联系,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洽谈。
17.第三季度:组织技术引进和培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
18.第四季度: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
19.注重技术引进的针对性,选择与我国产品发展需求相结合的技术。
20.强化技术培训,提高员工对先进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升。
引进技术总结范文
![引进技术总结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d5c810c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3.png)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近年来,我国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不仅提升了我国产业的竞争力,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下是关于引进技术的总结,以期为今后的技术引进工作提供借鉴。
一、引进技术的主要成果1. 提升产业竞争力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我国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
例如,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我国企业引进了大量的国际领先技术,使得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高。
2.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引进技术有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在传统产业中,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同时,在新兴产业领域,引进技术有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3. 培养人才队伍引进技术的同时,我国企业还引进了大量的国际技术人才,为我国人才培养和储备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些人才在掌握先进技术的同时,也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4.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技术有助于加强我国与国际间的技术合作与交流,推动我国企业走向世界。
通过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我国企业可以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市场开拓策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引进技术的主要经验1. 明确引进技术目标在引进技术过程中,要明确引进技术目标,确保引进的技术能够满足我国产业发展需求。
同时,要关注引进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 加强技术引进的规划与实施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引进规划,明确引进技术的领域、方向和重点。
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技术创新与消化吸收,确保引进技术能够得到有效利用。
3. 强化政策支持政府要加大对引进技术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扶持、人才培养等方面,为企业引进技术创造有利条件。
4. 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人才,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引进高新技术实现技术创新
![引进高新技术实现技术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39636fc5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7e.png)
引进高新技术实现技术创新在当前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引进高新技术成为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
通过引进高新技术,可以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提升技术水平,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引进高新技术对技术创新的影响、高新技术引进的路径和策略等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引进高新技术对技术创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引进高新技术可以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弥补我国在某些领域技术落后的短板。
例如,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国内尚有较大差距,通过引进高新技术,可以加快技术进步步伐,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高新技术的引进可以为我国技术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学习和吸收先进技术,可以激发国内科技人员的创新意识,推动技术创新的深入发展。
其次,实施高新技术引进的路径和策略十分重要。
首先,需要明确引进高新技术的目标和重点领域。
在目标制定的过程中,要结合国内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明确引进技术的需求和优先级。
其次,要建立科学的技术引进机制。
可以通过组建专业技术引进团队、设立专门的技术引进机构等方式,明确责任人和工作机制,提高引进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另外,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也是实施高新技术引进的重要策略之一。
通过与国外技术先进的企业和机构建立紧密联系,可以加速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学习,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
在具体实施高新技术引进的过程中,还需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引进高新技术往往涉及到知识产权的使用和转让等问题,因此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确保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
其次,要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高新技术的引进需要技术研发人才的支持,要通过建设科研平台、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等方式,不断提升人才队伍的水平和素质。
此外,要注重技术引进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引进高新技术不仅仅是为了学习和研究,更重要的是将其应用到实际生产和创新中,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综上所述,引进高新技术是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国技术创新现状及创新战略
![我国技术创新现状及创新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38045832c1c708a1294a4442.png)
我国技术创新现状及创新战略中国作为世界的三大经济体之一,如何创造自己的独特的优势,通过科技创新,科技强国的战略来争取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成为民族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十二五”发展纲要之中也提出要打造“首都经济圈”以中关村作为发展科技创新的中心,引领科技发展的势头,同时也要规划产业发展与产业布局,改善科技产业的结构,进一步推动科技的发展。
一.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1.科研队伍较大,指数排名较高据《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0》显示:中国创新指数为57.9,在全球40个主要国家中,排名21位。
排名前四位分别为美国、瑞士、韩国和日本。
报告同时指出,我国研发(R&D)经费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四位,人员总量位居世界第一,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进入世界前三。
报告显示,从主要科技指标表现看,我国研发(R&D)经费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四位,人员总量位居世界第一,被SCI数据库收录的论文数居第二位,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进入世界前三,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位居世界第二位,高技术产业产品出口居世界首位。
2.投入资金不够,支持力度不强目前我国政府对于科技的投入只占了GDP的1.35%,落后于发达国家为2%。
大中型企业对于科技的投入只占到销售额0.39%,大部分的资金投入的市场与营销方面,并不能在技术层面上有所突破,大都集中于短期的行为,虽然国家在了《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来规范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税前扣除及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降低企业创新的成本,《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 2020 年) 》及其配套政策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企业进行创新,把自主创新确立为新的国家战略;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确立了到 2020 年使中国进入世界创新型国家的行列的宏伟目标。
总体来说,支持的经费还是不足够,但国家鼓励创新的力度和重视程度正在加大。
讨论对于我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问题的思考(一)
![讨论对于我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问题的思考(一)](https://img.taocdn.com/s3/m/08ad6165e518964bcf847c72.png)
讨论对于我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问题的思考(一)论文关键词: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对策论文摘要:技术引进是迅速提升我国技术水平的有效捷径,本文在分析必须重视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业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的对策。
Abstract:ImportTechnologyisaneffectiveshortcuttoraisetheleveloftechologyinourcountry.Ontheba sisofanalysisthatwemustvaluetheassimilationandinnovationofimporttechnology,thispaperanalyze sthemainrestrictingfactorsoftheassimilationandinnovationofimportagriculturaltechnologyinChina. Thenbringsupsomestrategiestostrengthentheassimilationandinnovationofimporttechnology. Keywords:importtechnology;assimilation;innovation;strategies1技术引进是迅速提升我国技术水平的有效捷径所谓技术引进,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引入国外的软硬件技术及智力(人才),以迅速提升本国的技术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
技术引进作为一种跨国行为,其最终目标是通过引进实现对发达国家的技术赶超。
技术引进是发展中国家迅速提高技术水平的有效捷径。
相对于引进而言,自主开发技术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和较长的研究过程。
就资金而言,短缺是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的突出问题,我国也不例外。
在技术研究开发和创新方面的经费投入过低,是我国难以缩短与经济发达国家技术水平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内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的比较研究
![国内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的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1a19ee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a.png)
国内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的比较研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国都在不断推行技术创新。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也在不断追赶时代的步伐,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来提升自身的制造业和科技水平。
但是,在国内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之间究竟哪个更具有优势呢?本文将通过比较分析,来探究两者之间的差异和优劣。
技术创新的优势技术创新是指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创新等方法,开发出新的产品或者提升原有产品的性能。
技术创新可以带来以下优势:1.在技术领域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通过技术创新,企业可以开发出新的产品或者提升产品的性能,这对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重要的帮助。
因为消费者更注重产品的性价比,只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才有可能赢得市场。
2.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效率。
通过技术的更新升级,生产流程可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在生产过程中降低不必要的人力浪费,这中间还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从而获得更大的盈利。
3.掌握核心技术。
技术创新也能够帮助企业掌握核心技术,这是维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在技术更新换代的今天,谁拥有核心技术,谁就能在市场化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技术引进的优势技术引进是指从外部寻找、学习、借鉴新的技术和经验,从而提高企业的产品创新和竞争力。
技术引进可以带来以下优势:1.快速提升技术水平。
技术引进能够从外部来获得创新技术知识,包括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等。
这不但能够缩短研发时间周期,也节省了大量的研发成本,从而快速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
2.节省研发成本和风险。
技术引进可以减少企业的研发成本和风险,同时也能够缩短产品从研发到上市的时间,降低企业的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
3.拓展产业链和加强合作。
技术引进不仅带来了新的技术和产品,还可以通过合作,拓展产业链,增加产品相关的附加价值,从而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的比较从以上分析来看,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各有其优势。
技术创新能够使企业拥有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和提高竞争力,但对于缺乏高索技能、资金和实践经验的企业来说,技术创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历年国家推动科技创新的政策
![历年国家推动科技创新的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b102dd1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c1.png)
国家推动科技创新的政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财政政策:国家通过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来支持科技创新,例如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减免科技创新企业的税收等。
2. 金融政策:国家通过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创新,例如设立科技银行、鼓励风险投资等,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3. 产业政策:国家通过制定产业政策来引导和促进科技创新,例如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等。
4. 教育政策:国家通过制定教育政策来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例如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提高教育质量等。
5. 知识产权政策:国家通过制定知识产权政策来保护科技创新成果,例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专利制度等。
具体政策措施可能因时间、地区和行业而有所不同,建议查阅相关政府部门的官方文件或公告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 论 坛 l{ 1
关于我 国 的技术引进 和技术创新
郭 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呼伦 贝尔学院 , 内蒙古 呼伦 贝尔 0 10 ) 20 8
摘 要: 技术引进 与技术创新都是 获得先进技术的手段 , 创新与引进 , 既可以相互代替 , 也可以互相补充 。国际经验 和我 国 自 身经验都 表明, 忽 视技 术引进 , 搞闭门造 车式 的独创 , 时间和成本上都是不合算的 ; 在 而忽视技 术创新 , 过度依赖 引进 , 使科技发展 陷入 引进一 又会 落后~ 引进的怪 再 圈。如何采取正确的技术发展战略, 处理好技术引进 和 自主创新 的关 系, 对实现跨越 式发展 和小康 目标 意义重大。 关键词 : 熊彼 特; 技术创新论 ; 术引进 ; 技 技术创新 国家则达到 10 至 2 0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化、 7% 0 %; 吸收和仓 新, 引进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自主研发 最新的排名显示 ,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世界 4 个 的起 点。 9 主要国家中位居第 2 位 , 8 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为 3 2加强战略性高技术研究 了保持经济增长后劲 , 提高引 进技术的适用性 , 切 战略高技术不是— 般意义上的高技术, 它建 具有前 眭和 昏 实提高“ 中国创造” 产品的出口, 深入分析我国技 立在综合性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 , 术 引进工作的效果差强人意的原 因是十分必要 关键性以及知识密集、 人才密集 、 资金密集 、 技术 的。 密集等特点, 是一国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的 集中 体现,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维护国家 合包括 :引入新产品;引进新工艺 ;开辟新市 a b L a 2 我国技术引进存在的问题 . 2 我国在技术引进的过程中 , 主要存在着两个 安全、 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 是企业获得真 场;控制 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实现企业的新组 d e 织。 创新是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的核心。 熊彼特的 方 面的 问题 : 正 国际竞争力和市场领导地位的关键核心技术。 信息技术、 生物技术、 新材料技术、 先进制造 创新经济学研究可以概论为三个理论要点 : 2.部分引进技术缺乏科学论证 , .1 2 不能体现 目前, 与自 动化技术、 资源环境技术 、 航天技术 、 能源技 创新与经济发展。经济 由于创新而得以发 适用性和先进性 引进技术的适用性和先进性如何 , 直接关系 术等已成为战略高技术。 而战略高技术的突破, 能 展,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 。 创新的出现, 造成了对生产资料和银行的扩大需求,引起经济 到企业的引进效益。 所谓适用技术, 是指适合于本 够引领产业与技术发生跨越式发展和重大变革 。 高涨; 当创新扩展到较多企业后, 的机会就会 国、 区、 赢利 本地 本企业特定的 社会经济条件和环境条 战略高技术依赖于 自主创新 ,反映了—个国家 自 能产生最佳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的一种技术。 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个国家如果不掌握世界 减少, 对生产资料和银行的需求也减少 , 导致经济 件, 就有可能丧失话语权、 主动权 萎缩;经济的衰退又会促进企业家进行新的创新 因此 , 对引进技术的选择是技术引进 中—个关键 领先的战略高技术 , 以寻找盈利机会 , 从而导致下一轮经济的高涨、 收 环节。 对引进技术的选择条件, 可以归结为四大方 和自主权, 在全球竞争与合作中处于劣势。 而一国 缩, 形成了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 振兴期、 繁荣期 、 面: —是要与 自己的实力( 包括技术实力和经济实 的企业如果不能在战略高技术创新上有所作为, 衰退期和萧条期。 力) 相配合的适用性要求 , 这是第—位的。二是要 则企业就将没有真正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领导地 创新与企业家。企业家之所 以进行创新活 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发展前景。引进技术的最终 目 位而言。 因此 ,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 动, 在于获取潜在的经济利润或者争取带来赢利 的, 是要带动 自 身技术发展能力的提高 。 要想跻身 新形势 ,中国企业在战略高技术领域的 自 主创新 的机会, 只有创新者才是企业家。 企业家必须具备 于世界经济强国 行列 , 就必须要有自我创新的能 应面向全球技术前沿 , 着力加强关键技术与重大 并及时实现工程化 、 社会化和规模 的条件是 : 有战略眼光 , 能看到潜在利润的机会 ; 力。因此要处理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自身技术 系统集成创新, 嘶 有胆识 , 敢于冒创新的风险 ; 有组织能力 , 能动员 仓 二者的辩证关系;三是要考虑企业现有的资 产业化。 社会资金来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金状况。四 是在利用成熟的先进技术时必须坚持 3 3实施市场驱动战略 创新与毁灭。因为经济领域的广泛性 , 创新 洋为中用 , 把引进与独创相结合, 即通过对引进技 技术创新的 实质是技术机会与市场机会的结 进行技术开发, 形成新技术。引 合, 谁能准确地把握这一结合 , 并成功地将 自 主创 不是单—存在的, 同 不 领域、 多种多样的创新因其 术的综合与延伸, 时间的长短和效果的差异导致了经济周期的不稳 进技术能否持续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 还取决于引 新的成果引入市场 , 谁就会在创新中取得成功 , 实 定性, 呈现出长周期和短周期的差别。 经济的发展 进技术能否得到消化 、 吸收和二次仓 听 蜴 。 现创新基础上的持续发展。毕竟企业的发展终究 是以周期性的波动形式表现出来的。创新使潜在 2 .引进、 2 2 吸收基础上的自 嘶 不力 主仓 要靠市场竞争和消费者的需求来实现 ,因此在自 应当以市场为导向。 这要求我国企 的利润便成现实的利润并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 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是企业 主创新过程中, 标的关键环节之一。我们应该清 业深入分析和把握市场 ,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研究 发展 ,同时也使一批无法创新的企业在此过程 中 技术进步管理 目 被淘汰。创新对于资本 主义 经济和企业的发展来 醒地看到, 技术引进是自主研发的基础和补充 , 开发方向, 自 并且把市场、 科研、 、 生产 营销各个环节 说是一种“ 创造性的毁灭” 一部分企业的 。 创新, 意 主研发是技术引进的升华和飞跃 ,只有尽快地消 紧密联系起来,按照系统工程方法组织技术仓 新 味着另一部分企业的毁灭, 从而实现生产要素 ( 人 化吸收弓 进技术并使之转化为 自 的知识产权 , 工作 , I 有 遵循市场经济和技术创新的客观规律开展 依靠技术创新 , 形成核心技术, 才能提升我国企业 创新工作,形成有利于 自 主创新的组织制度和组 员、 设备、 资金等) 的重新组合。 2 我国 技术引 进的现状和问题 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 织体系。 如华为的研发战略是市场驱动型, 虽然华 3 加强自主创新是解决我国技术引进问题的 为公司仍然要瞄准世界顶尖技术,依然要建立一 21 .我国技术引进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经济一直稳步发展 , 特 主要策略 流的研发团队, 坚 但 持不研发“ 卖不掉的世界顶尖 3 实施 自 . 1 主创新但不排除先进技术引进 水平 ” , 坚持“ 培养工程商人 而不是培养科学家” 。 别是 2 世纪 9 年代 以 , 0 O 来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 取 得了令世人瞩 目 的成绩,这一切都与我国积极利 对中国企业而言,倡导 自 主创新绝不能抛弃 适应市场, 而不是单纯的就技术而论技术; 鼓励创 用外资 , 引进国 外的先进技术分不开。 我国目 前技 过去 中国企业赖以生存 和发展的技术引进方式 , 新, 而不搞盲 目 ; 新 这种面向 市场的自主创新机制 主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成 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 4 %左右。但 而应当采用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基础上的 自 5 主创 已经成为华为依靠 自 是我周的技术引进也存在一些问题 :我国技术对 新相结合的方式。毕竟, 与发达国家相 比, 我们在 功路径 。 事实上, 作为—个盈利主体 , 企业的研发 外依存度过高。 我国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达 5 %, 0 而 许多领域的技术是落后的, 必须正视这一现实。 正 只有满足了市场需求 , 才能实现 良陛循环, 否则 自 美国、 日本仅为 5 %左右; 关键技术 自给率低。 我国 是基于此,必须反对『 f造车关起门来进行 自主 主创新将难以为继。对中国x k 制J / 而言 , ml ' - 坚持以市场 对大多数勺 来说 , 携℃ 关起门来创新到头来只 为导 向的 自主创新 能够使企业不断获得 量的积 占旧定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