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人口规模庞大,供需矛盾尖锐。
我国人口众多,特别是大城市人口密度高,住房需求旺盛。
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却相对不足,造成了供需矛盾和住房价格上涨。
对策一: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入,提高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速度和规模,满足人们基本住房需求。
问题二:住房质量不高,居住环境不佳。
由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有限,对于一些贫困地区来说,住房质量和居住环境往往难以保证,给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
对策二:提高保障性住房质量和居住环境。
政府应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标准和质量要求的监督力度,确保建成的住房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提高居民的居住环境。
问题三:保障性住房管理不规范,效率低下。
目前,保障性住房管理体制不完善,各个部门的职责不清晰,导致管理效果不佳,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对策三:建立健全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
政府应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管理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协作机制,提高管理效率。
问题四:保障性住房的使用和转让存在乱象。
由于保障性住房的价格相对较低,容易出现低价购房后再高价转让的情况,导致保障性住房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对策四:加强保障性住房的监管。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保障性住房使用和转让管理制度,加强对住房申请人的资格审核和住房使用情况的监测,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
问题五:公共服务设施缺乏。
保障性住房区域往往缺乏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不便。
对策五:完善保障性住房区域的公共服务设施。
政府应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设施的配套程度,确保居民能够方便地享受到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
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需要面对一系列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介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的背景和重要性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指政府为了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提供廉租住房或者廉价商品房的一种社会保障政策。
当前我国面临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增加等诸多挑战,住房问题日益凸显。
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保障性住房是国家公共政策的重要内容,是展现政府社会责任和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
保障性住房建设可以有效促进城乡发展的协调,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住房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需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管理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缓解城市住房紧张、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加强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提出本文研究的问题和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未来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可行的建议和指导。
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问题:1.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不足,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2.保障性住房管理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3.资金来源不稳定,制约了保障性住房项目的顺利开展;4.保障对象多样化,需要更加精准地确定保障范围和标准。
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本文旨在提出相关对策,以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为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作出贡献。
2. 正文2.1 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的问题问题一:建设规模不足。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量明显不足,导致需求量远远大于供给量,难以满足市民基本住房需求。
问题二:管理不规范。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是当前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重要一环。
然而,在当前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而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情况下,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已经成为制约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2. 资金投入的不足: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现实情况却是资金投入不足,这导致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滞后,甚至一些项目无法得到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3. 建设质量难以保证: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这导致了保障性住房的安全问题,这是一种无法接受的局面。
1. 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保障性住房的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但目前的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
这导致了保障性住房的管理分散、效率低下等问题。
2. 保障性住房分配问题:保障性住房的分配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
目前,一些人想要获得保障性住房,需要排队等待,甚至有人需要等待数年之久,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3. 保障性住房管理机构的能力不足:保障性住房管理机构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缺乏专业技能和经验,导致保障性住房的管理效率低下,甚至存在管理漏洞。
1. 加强土地保障: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提供更多的土地资源,以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
同时,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监管和管理,防止长期闲置等情况的发生。
2. 提高资金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入,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确保资金得到合理的利用。
3. 加强建设质量的管理:政府应设立专门部门负责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监管和管理,加强对建设质量的把控和监督,防止出现质量问题。
4. 完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政府应该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包括人才队伍的建设、系统的标准、科学的管理模式等。
5. 实行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政府应该建立起公平合理的保障性住房分配机制,通过公正透明的分配体系,确保保障性住房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有效实施。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不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工作,确保每一个家庭都能住上安全、舒适的住房。
一、问题分析1. 资金不足: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目前政府的投入还无法满足需求。
由于资金来源单一,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造成资金的不稳定性。
2. 建设速度慢:由于审批流程繁琐、施工周期长等原因,保障性住房建设速度缓慢,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
3. 质量监管不到位:一些地方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为了赶工期或者降低成本,出现了建筑质量问题,影响了住房安全。
4. 管理方式落后:目前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方式还比较落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管理需求,导致管理效率较低,容易出现管理漏洞。
二、对策建议1.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需要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支持,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充足性和稳定性。
2. 简化审批手续: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审批流程,简化相关手续,提高建设效率,缩短建设周期,以更快地满足市民的住房需求。
3. 加强质量监管:建立健全的建筑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监督检查,杜绝建筑质量问题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居住安全。
4. 推进信息化管理:将保障性住房管理工作信息化,整合现有的管理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加强数据分析和监督检查,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5. 推动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工作,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格局。
6. 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的保障性住房长效机制,加强政策扶持,推动住房制度改革,形成稳定的住房供给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住房问题。
三、结语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是解决城市住房问题的关键问题之一,现阶段我们需要在资金投入、审批手续、质量监管、管理方式、社会参与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不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住房条件,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我国保障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保障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住房问题日益突出。
为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我国自2007年开始实施了保障性住房政策,大力推进了保障房建设。
随着保障房建设的深入推进,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需要认真研究并提出对策,以推动我国保障房事业的良性发展。
1. 资金不足问题我国保障房建设一直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
尽管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保障房建设,但在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需求同样巨大,政府资金并不足以满足保障房建设的需要。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足、土地财政收入大幅下滑也加剧了资金不足的问题。
2. 建设进度缓慢问题我国保障房建设进度整体较为缓慢,很多地方保障房项目进度严重滞后,导致低收入家庭一直无法享受到保障房政策的实惠。
这主要是由于政府对保障房建设缺乏有效监督和管理,以及地方政府在土地供应、审批手续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3. 建设质量不高问题一些地方为了追求速度,保障房建设质量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十分突出。
由于建设材料不达标、设计不合理等原因,导致保障房存在质量隐患,严重影响了住房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4. 保障范围狭窄问题目前我国保障房政策主要面向低收入家庭,对于中等收入家庭、青年人群等其他特定群体的住房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而这些群体在城市住房市场上同样面临困难,这就需要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适当扩大受惠人群。
二、我国保障房发展的对策研究为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各类财政补贴、政府购买服务、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房建设,从而增加保障房建设的投入。
对于地方政府来讲,需要加大财政补贴力度,确保保障房建设的经费充足。
2. 完善管理机制,加快建设进度为加快建设进度,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保障房建设的管理机制和监督体系,提高管理效率。
加强对于地方政府的督导,规范土地供应、审批手续等流程,打造良好的建设环境。
3. 提高建设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要加大对保障房建设、材料质量的监管力度,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建设质量。
我国保障性住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保障性住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不少于1000字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进步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城市居民居住条件正在逐步改善,但仍存在大量低收入和一些困难家庭没有能力购买和租赁改善住房的问题。
因此,保障性住房在解决低收入和一些困难家庭居住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我国保障性住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两个方面展开。
一、我国保障性住房存在的问题(一)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我国保障性住房供应紧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进度和规模都无法满足低收入和一些困难家庭的需求。
尽管市场上有出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但由于价格高昂,许多低收入家庭无力支付相关费用,导致保障性住房缺乏。
(二)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存在问题目前,我国很多保障性住房房龄较老,住房设施和维修水平较低,房龄较新的保障性住房也存在着监管不严,建筑材料质量低等问题。
这就造成了居住环境差,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以物补贷的保障性住房补贴政策存在问题我国保障性住房补贴政策基本上是“以物补贷”的形式,这种补贴形式存在着一些弊端。
首先,物资补贴的方式难以满足低收入和一些困难家庭的住房需求。
其次,由于补贴是以贷款的形式提供给购房者,贷款利率较高,还贷条件苛刻,容易导致房屋封顶价受限,导致保障性住房产生的悖论。
(四)保障性住房租赁市场实际运营问题保障性住房在租赁市场上的运营实际问题是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
由于租金在保障性住房租赁市场上设定为市场租金水平的70%-80%,并且往往存在“暗箱操作”的现象,导致保障性住房空置率较高,而且居住环境较差,这更让困难居民居住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化。
二、对策分析(一)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增加供应量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加快进度,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量是解决保障性住房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各级政府应指导性地扶助在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域中的各类参与者,提供建设资金,采用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形成合理的公共资源分配体系,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产量,为困难家庭解决住房问题,构建全面的保障体系。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首先是建设进展缓慢的问题。
虽然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但由于资金和土地等资源有限,加上部分地方政府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不足的认识,导致了建设进展缓慢的问题。
其次是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保障性住房的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和机构,由于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不畅通,工作职责不清晰,导致管理流程不规范,难以有效监督和落实。
再次是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部分保障性住房项目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住房周边的配套设施,如学校、医院、公交等,导致住房居住环境不够完善,居民生活不便利。
最后是保障性住房使用和管理的问题。
由于保障性住房用户的居住条件一般较差,对住房使用和管理缺乏相应的培训和指导,导致住房的维修和管理不到位,影响了住房的使用寿命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政府需要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力度,增加资金和土地等资源供给,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进程。
政府应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整体规划和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流程,提高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效率,确保保障性住房的有效管理和监督。
政府要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用户的培训和指导,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管理咨询,帮助居民更好地维护和管理住房,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和管理力度,提高各方的协作效率,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同时也需要住房用户的积极参与和合理利用,才能够实现保障性住房的真正效果。
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市住房问题日渐突出。
为解决居民住房需求不断增长的问题,我国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的力度。
然而,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加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问题一:保障性住房建设难度大,进展缓慢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高昂的资金投入,对土地、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要求也很高。
在融资、用地、技术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这导致了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展缓慢。
对策一:加大政府投资政府应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力度,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扶持和政策导向,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进展和质量。
对策二:启动PPP模式政府可以通过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资和运营,充分利用私人资本的优势,提高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速度和质量。
问题二:保障性住房管理不规范,存在滞后性保障性住房管理困难,存在管理不规范、不透明等问题。
此外,保障性住房的管理模式相对滞后,未能及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对策一: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政府可以通过建立规范的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引导和规范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保障保障性住房项目的顺利运行。
对策二:引入市场机制政府可以引入市场机制,允许充分竞争的保障性住房市场得以形成,建立起健全的市场机制和管理机构,以加强保障性住房管理的效率。
问题三:保障性住房供需不平衡,地域相对贫困地区供应不足城市中的高房价使得许多低收入群体难以置业,对此,政府投资兴建的保障性住房供应很重要。
但是,保障性住房分布不均,地域相对贫困地区的供应不足,导致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对策一: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对策二:调整分配政策政府在分配保障性住房时应考虑到各地实际情况,通过调整保障性住房的分配政策,保障地域相对贫困地区的需求得到满足。
总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政府参与度不高、资金来源单一、管理机制不完善、资金管理不透明以及配套设施不足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包括加强政府主导地位、多元化筹集资金、完善管理机制、加强资金监管和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
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政府参与度不高是一个突出问题。
在现实中,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投入不够充分,事前的规划和决策不够科学,事后的管理和监管不够到位。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政府面临的经济压力过大,无法全面承担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责任。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大政府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入力度,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经费来源,提高政府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视程度;二是加强规划科学化,充分调研和评估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需求,制定合理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提高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现阶段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中资金来源单一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主要依靠政府财政资金,其他社会资金的参与度较低。
这样一来,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来源单一,并且往往因为财政压力等原因而导致资金短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推动多元化筹集资金,引导社会资本的参与,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来源;二是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金融体系,通过发展住房公积金、住房抵押贷款等金融工具,吸引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
管理机制不完善也是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一个问题。
在现实中,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中,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管理责任划分不明确,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和成本过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建立健全统一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标准,明确各方责任和权力;二是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的合规性和有效性;三是推动信息化建设,在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中使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政策实施不到位。
保障性住房政策虽然出台,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执行不到位、措施不具体等问题,导致政策效果不明显。
二是资金来源不稳定。
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在目前的财政体制下,保障性住房项目的资金来源不稳定,容易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
三是管理不规范。
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措施和监督机制,保障性住房项目管理存在漏洞,容易出现闲置、乱租、失修等问题。
四是信息不透明。
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和管理信息不够透明,容易出现权力寻租和腐败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政策的了解和参与度;加强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管理人员和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二是健全资金保障机制。
政府应完善保障性住房资金来源和管理机制,确保保障性住房项目的资金投入有序、稳定,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分配和管理的监管,提高管理效能。
四是加强信息公开和政务透明。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分配和管理相关信息的公开,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提高政务透明度,杜绝权力寻租和腐败问题的发生。
要解决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健全资金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加强信息公开和政务透明。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人民群众的住房问题,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展缓慢。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时间较短,且受到资金、土地等资源
限制,因此在很多地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进展缓慢,无法满足市民的住房需求。
保障性住房管理不规范。
由于相关政策的明确性和执行力度不够,导致一些地方在保
障性住房分配、使用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有的保障性住房被一些人非法占用,导致
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无法申请到保障性住房的问题。
保障性住房质量不高。
由于一些地方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
导致保障性住房存在着结构不合理、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投入,为低收入群体提供更
多的保障性住房,以满足市民的住房需求。
加强保障性住房管理的规范性。
政府应出台更加明确、具体的政策,加强对保障性住
房使用、维护等方面的管理,确保保障性住房的合法使用。
加强保障性住房分配的公正性。
政府应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分配过程的监督,确保分配
过程公正透明,杜绝权力寻租、关系操纵等问题。
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但通过加大建设力度、加强管理规范性、提高分配公正性和加强质量监管等对策,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保障性住房的良性
发展。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房源紧缺、管理不规范、住房质量不高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施效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对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从而为更多的低收入家庭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
一、问题分析1.房源紧缺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面临着房源紧缺的问题。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膨胀、土地资源有限等原因,导致政府无法及时供应足够的保障性住房。
这就使得需要保障性住房的家庭无法及时得到保障,居住环境陷入困境。
2.管理不规范目前保障性住房的管理方式较为混乱,存在着一些管理不规范的现象。
一些单位在分配保障性住房时不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的条件进行审核,导致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家庭也享受到了住房保障;一些保障性住房的管理单位在配套设施建设、物业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住户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3.住房质量不高目前一些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质量不高,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和居住环境不佳的问题。
一些住房存在着漏水、渗漏、结构不稳定等问题,给住户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一些住房所在的小区环境差、配套设施不完善,给住户的居住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对策建议1.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为了解决房源紧缺的问题,政府需要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入,加快建设进度,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应量。
政府还可以在土地资源、财政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和支持,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保障性住房建设中,以满足不同层次住房需求。
2.加强保障性住房管理为了解决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政府需要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管理力度,完善管理制度和规范。
对保障性住房的分配申请、审核程序进行规范,建立健全的分配机制和管理流程,确保住房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有效利用。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管理单位的监督和考核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加以解决和改进。
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用地不足的问题。
由于城市土地有限,保障性住房项目的用地往往受到限制。
对此问题,可以加大政府在土地供应方面的投入力度,通过增加土地供应,提供更多的用地给保障性住房项目。
可以加强土地利用的规划和管理,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模。
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目前存在资金来源不稳定、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等问题。
对此,可以建立健全多元化的融资体系,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的方式,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来源,降低政府负担。
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存在违规问题。
部分地方和单位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存在乱作为、违规操作等问题,导致保障性住房分配不公、资金管理不规范等情况发生。
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的监管,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审批和监督,严格追责违规行为,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保障性住房管理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由于保障性住房分配的具体情况和流程不够透明,公众对于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知晓度有限,容易引发矛盾和不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对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增加信息公开的透明度,让公众更加了解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流程,增强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公信力和可信度。
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监督不到位的问题。
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是一项涉及广大民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对于防止腐败、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要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的监督,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机制和监察体系,提高监督效能,依法打击和查处违纪违法行为,保障保障性住房政策的顺利实施和公平公正。
保障性住房建设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保障性住房建设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指政府为了解决居民住房困难,特别是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采取一定手段和政策,在供应、配租、价格、保障等方面予以特殊保障的一种住房制度。
保障性住房建设在我国一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但在财务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保障性住房建设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分析1.1 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保障性住房建设所需资金大,但是资金使用效率并不高。
一方面,由于多方利益关系的干扰和沟通不畅,导致部分资金被挪用或浪费;一些地方政府因为追求政绩,盲目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导致资源浪费。
1.2 财务监管不到位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来自于政府的专项拨款和住房公积金,由于监管不到位,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单位在使用这些资金时存在一定的漏洞和不规范操作。
未经审批擅自挪用资金、超支等问题。
1.3 资金来源不稳定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和住房公积金,然而政府财政拨款来源不稳定,且容易受到其他紧急支出的影响;住房公积金则由于管理不善和资金回笼周期长,导致流动性不足。
1.4 缺乏风险防控机制保障性住房建设涉及大量资金,但是缺乏相关的风险防控机制,一旦出现资金使用不当、产生风险投资失败等问题,将对政府的财政稳定和社会稳定造成不小的冲击。
二、对策建议2.1 建立健全的财务监管体系在财务管理方面,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应建立健全的财务监管体系,明确资金使用要求和流程,强化监督检查,对资金使用和项目进展进行全面、及时的跟踪和监控,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规范和高效。
2.2 加强资金使用效益评估对于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应该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明确资金使用的效果和成效评估标准,及时发现和解决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推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2.3 多元化资金筹措渠道在资金来源方面,应该加大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推动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并通过开展社会投资、私人资本等多元化筹措渠道,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来源,降低对政府财政拨款的依赖程度。
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涌入,住房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策,旨在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帮助他们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
本文将从建设、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分析保障性住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建设问题1. 建设标准不统一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标准不统一,导致了住房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地方为了追求速度和规模,忽视了住房的质量和环境,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隐患。
对策: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标准规范,明确建筑设计、施工、装修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和要求,确保建设的保障性住房符合相关要求,具有良好的质量和环境。
2. 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在一些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导致了非建设用地被过度占用,地价上涨,城市规划受到影响。
对策: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制定明确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定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的范围,确保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管理问题1. 保障性住房分配公平性不够在一些地方,保障性住房的分配不够公平,存在着以权谋私、关系户优先等现象,导致了一些有需要的居民无法享受到保障性住房的权益。
对策: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分配的公平公正的机制,明确分配的程序和标准,加强监督和督促,保障有需要的居民能够公平享受到保障性住房的权益。
2. 保障性住房管理缺乏规范一些保障性住房小区的管理水平较低,管理混乱,存在着垃圾堆放、环境脏乱等问题,给居民生活带来了困扰。
对策: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小区的管理,建立健全小区管理机制,规范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保障小区的环境整洁和居民的生活安宁。
三、可持续发展问题1. 保障性住房后续维护不足一些地方在完成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后,对后续的维护工作重视不够,导致了保障性住房设施的老化和破损,影响了住房的使用寿命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问题一: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短缺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现实情况是资金短缺。
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增加专项扶贫资金,尤其是在贫困地区和城市中心地带加大资金投入。
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低,导致住房的质量和居住条件难以达到居民的需求。
政府应加强监管和督导,提高保障性住房的造价、建筑标准、建筑质量等,为居民提供更好的住房条件。
问题三:保障性住房管理不到位保障性住房的管理缺乏严格的规范和效果,致使管理成本过高,管理难度大。
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加强巡查和监督,确保保障性住房的管理可行、有效。
问题四:住房分配不公平保障性住房分配不公平,部分群体难以获得住房补贴或其他保障政策。
政府应根据各种群体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加大公开透明,确保分配合理、公正。
问题五:简单化的政策措施难以奏效在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中,简单化的政策措施难以奏效。
政府需要制定更多、更详细的政策措施,确保它们的实际效果。
应对措施: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化资金配置策略,实现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平衡。
2. 加强监管和督导,提高保障性住房的建筑标准、建筑质量及管理水平。
3. 规范住房分配政策,加大公开透明度,确保分配合理、公正。
4. 调整和完善保障性住房政策,提高政策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5.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发挥社会资源的优势。
结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期,政府应加强监管和督导,制定更加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规范住房分配政策,加强政策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确保人民群众得到更好的住房保障。
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发挥社会资源的优势,实现住房保障更加广泛和高效。
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问题而提供的租赁或购买房屋的保障政策。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的力度,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问题包括:供应不足、选房机制不完善、管理不规范、腐败问题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完善政策、加强监管和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采取对策。
政府应完善保障性住房政策,提高对保障性住房的扶持力度。
当前,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是一个突出问题。
政府应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入,增加住房供应。
政府还应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补贴政策,提高购房补贴的额度,减轻低收入群体的购房负担。
政府应加强保障性住房选房机制的改革,提高公平性和透明度。
当前,保障性住房选房机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地方存在关系户优先选房的现象,不公平现象较为普遍。
政府应建立公正的住房申请和分配机制,确保低收入群体有平等的申请和选房机会。
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管理的监管力度。
保障性住房的管理不规范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甚至违规将保障性住房出租给非保障性住房的人员,严重侵犯了低收入群体的权益。
政府应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管理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并严格落实责任,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和追责。
提高保障性住房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
保障性住房的管理水平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政府应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维护和管理,及时处理住房维修和设施损坏等问题。
政府还应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提升住房的舒适度和居住环境,提高住房的价值和吸引力。
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完善政策、加强监管和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采取对策。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推动保障性住房工作的顺利发展。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是我国城市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管理问题也日益凸显。
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资金来源不足: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目前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以及土地出让收益等,这些资源往往是有限的,导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受到限制。
2. 城乡差距仍然存在: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依然较大。
一些贫困地区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滞后,居民的住房问题依然突出。
3. 建设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地方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存在着建设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一些低收入群体居住的保障性住房条件较差,甚至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4. 管理不到位:一些保障性住房小区管理水平不高,环境卫生问题、安全隐患等问题比较突出,给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1. 多元资金筹措:要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方式筹措资金,比如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探索建立住房金融体系,吸引境内外长期资金等,以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 加大农村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要重视农村地区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农村住房制度,提升农村居民的住房条件,缩小城乡差距。
3. 加强建设管理,保障质量安全:要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监督管理,提高建设质量,确保住房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加大对建设主体的监督力度,杜绝建设过程中的违规行为,保障住房的质量。
4. 健全小区管理机制:要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小区的管理,优化管理体制,提高小区管理水平,解决存在的环境卫生问题和安全隐患,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
三、结语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是一个事关民生的重要问题,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
当前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解决,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改进,才能让更多的低收入群体能够有更好的住房条件,享受到城市发展的成果。
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面临着许多问题。
由于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目前资金来源依然不稳定。
保障性住房的规模和质量与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些低收入群体难以享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障性住房。
保障性住房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一些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完善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来源。
政府应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财政支持,增加资金投入。
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利用市场化手段进行融资,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
可以探索使用土地收入和住房租金等进行资金积累,实现保障性住房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和设计,提高建筑质量和住房品质。
保障性住房不仅仅是提供一个简单的居住场所,还应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在建设保障性住房时,应注重规划设计,合理布局,提高建筑品质,打造舒适宜居的居住环境。
要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提供便利的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真正提高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质量。
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的管理体制。
保障性住房管理应该实现政府、居民和第三方的共同参与。
政府应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监管,确保公平分配和合理使用。
居民应增强自我管理意识,共同维护住房的公共秩序。
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评估和监督,提供相关的法律援助和服务,确保住房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培训和帮扶,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减少对保障性住房的依赖。
保障性住房不仅仅是提供一个住所,更重要的是帮助低收入群体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培训和扶持力度,提供就业机会,鼓励创业,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增加脱贫的机会。
加强保障性住房的宣传和意识培养。
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宣传和推广对于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大对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低收入群体对保障性住房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要加强公众的意识培养,提高对保障性住房政策的认同度和支持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浓厚氛围。
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存在的问题1. 建设速度不够快。
由于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农村人口的转移,对保障性住房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由于资金、土地等方面的限制,导致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速度跟不上需求的增长速度。
2. 资金来源不够多。
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主要依靠政府出资和财政支持,但建设规模大、资金需求量大,一些地方政府往往由于财政压力大,无法为保障性住房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3. 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体系,导致管理混乱,一些不法分子和执法者难以管理和打击。
4. 社会融资难度大。
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由于市场风险大、收益低,社会资金投向比较困难,需要政府出台更多的激励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二、对策建议1.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政府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体,因此应积极加大财政投入,通过政策扶持、土地配售等方式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2. 完善社会融资体系。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发行债券、引导银行信贷等多种途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将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有效结合起来,以共同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
3. 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评估和考核机制,对违规行为严加打击,确保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合法、规范实施。
4. 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效率。
政府应该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的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建设节约型、智能化、绿色住房项目,提高建设效率。
5. 完善保障性住房政策。
政府应及时调整和完善保障性住房政策,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住房需求,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适用性,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实。
6. 加强宣传和教育。
政府应开展广泛宣传和教育活动,普及保障性住房政策和相关知识,增强社会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的认同和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氛围。
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保障性住房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自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实施以来,为解决人民群众的住房困难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因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制定时间较短,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由于政策的先天不足或执行偏差,出现了诸多问题。
文章从分析我国保障性住房基本状况着手,探讨了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保障性住房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问题;对策1 我国保障性住房概述1.1 我国保障性住房的概念保障性住房是与商品性住房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我国城镇住宅建设中较具特殊性的一种类型住宅,指根据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由政府统一规划、统筹,为中低收人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
一般由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公共租赁房构成。
1.2 我国保障性住房的主要分类及保障对象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廉租房和公租房的租赁人对廉租房和公租房没有产权;经济适用房的购买人对房屋只有有限的产权,因为他们不能按照市场上的价格进行出售,只能依照政府规定的价格,卖给规定的买受人。
廉租房和公租房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两种房屋面向的群体不同:廉租房针对城镇户籍居民中的最低收入者,不针对城镇非户籍人口;而公租房不仅仅针对城镇户籍居民中的最低收入者,也面向城市的非户籍人口中的刚就业大学生、农民工等低收入群体。
1.3 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现状按照中国社会目前的发展阶段,应纳入保障性住房范围的城镇家庭占比大约应在30% 左右,这意味着中国将有6000 万个家庭需要保障房,但据乐观计算,目前具有保障性质的住房共计1530 万套,仅能覆盖25% 左右的城镇中低收入家庭,意味着实际保障性供房缺口至少在4500 万套左右。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知,我国的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程度仍然较低,覆盖面较窄,供需矛盾紧张,仍有众多的低收入阶层无法享受到国家的保障性住房政策。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允许众多开发商、高收入阶层通过各种手段进入城市保障性住房领域追逐不当益,则城市保障性住房制度的目的将可能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实现,社会矛盾将更加尖锐。
2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2.1法制建设滞后我国至今尚未出台关于保障性住房的法律或行政法规,中央政府主要以一些规范性文件来推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发展,具有短期性、时效性的特点,因而在权威性、强制力、执行力和覆盖面方面有所欠缺。
特别是地方政府制定具体的地区性保障房建设和分配政策时,对保障对象、保障标准、保障水平、资金来源、管理机构等方面的界定不一,导致不同地区的政策差异很大,不利于住房保障制度的全国统一性。
2.1.1 绩效考核和监督体系不够完善目前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还缺乏相应的绩效考核系统,保障性住房建设尚未完全与地方政府的政绩挂钩,而保障性住房建设有一定的建设周期,难以为地方政府产生立竿见影的政绩效果,相应的绩效考核,包括考核谁、由谁考核、如何考核、考核的结果怎样挂钩等都没有规定,或仅是略微提及,容易招致地方政府的忽视。
同样,整个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从立项、招投标、施工建设、受理并分配等各个环节都缺乏严格控制和有效监管。
目前尚未成立专门的监督系统,社会监督也只是个别的、自发的现象,缺少有组织的管理。
司法监督属于事后监督,往往只是在发生严重违法行为后才实施救济,很多经济损失难以挽回。
即使在行政监督系统内部,也是以管理部门的日常自行监督为主,很难保证权力不走样、不异化。
2.1.2 准入、退出机制不完善由于我国并没有建立起个人财产申报制度以及信用评估体系,因此无法在短时间内确切地对申请人的收入进行有效地审查,更多的是通过个人和单位提供的工资单或收入证明作为主要依据。
而现实中存在很多工资以外的收入,审查部门往往无法查询清楚,由此,“城市低收入家庭”在实践中成为较为模糊、难以具体化的概念。
另外,有些城市居民则通过各种方式“买通”有关机构的工作人员,以虚假证明获得申请资格,而对于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缺乏惩罚性措施且执法不到位。
尽管2005年7月建设部、民政部明确规定了住房保障对象退出的条件,然而现实情况是,无论定期还是不定期的抽查都相对缺乏,导致对保障性住房租赁户的动态调整与监管成效低下。
加之信息不对称、约束体系不健全,缺乏奖惩机制,致使很多享受保障性住房待遇的家庭在其经济条件好转、超过保障性住房的申请条件时,房管部门很难及时发现并要求其退出承租的廉租住房,或停止发放租赁补贴、租金核减。
甚至有的城镇居民一旦购买到经济适用房或享受到实物配租形式的廉租房,便将终身拥有,从而形成“福利固化”的现象,导致退出机制形同虚设,不仅加剧了保障性住房的供需矛盾,也有违社会公平。
2.1.3 保障对象的覆盖面较窄根据立法目的,我国城市保障性住房保障的对象是具有城镇户口的低收入家庭或个人,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步深入,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大量刚毕业的大学生也“融入”城市,他们却往往不符合廉租房的申请条件,也无法或无力购买经济适用房,他们的基本住房保障成为普遍性的难题。
针对这一现象,近年来各地开始积极新建公租房,但仍然存在供应量不足、摇号配租等待时间长、配套设施不健全、贫困人群聚集等问题。
2.2 供需矛盾突出2.2.1 房源稀少短缺之前的过度开发和滥批滥建,导致现有的可用土地资源有限,再加上各方既得利益集团的不合作甚至抵制,很多地方出现开发保障性住房必须的土地、资金及其他资源短缺,这最终必然造成保障性住房房源的稀少短缺。
目前整个保障性住房供应总量严重不足,难以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实际需求。
很多居民满足申请条件亦及时提出申请,但僧多粥少,只能排队等待下一批房源。
2.2.2 整体结构性失衡在保障性住房建设实践中,部分地方政府或急于求成,未能认真调查当地实际情况、推算各类型房源合理比例就盲目发展;或限于财力,仅重点发展政府财政投入小、可引入商业资本的经济适用住房等,结果是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公共租赁房等比例失调,整个保障性住房市场在总量不足的情况下又出现结构性失衡,与当地实际需求脱节,甚至出现部分户型合理、价格适中的房源严重紧缺、部分大户型房源因总价过高、超出实际需求而无人问津的现象。
2.2.3 地方政府对地价有上涨冲动。
在目前的财政体制和政绩评价体制下,房价涨的越快,地方政府的财政收益增长越快,地方GDP 增长越快。
这必然导致地方政府通过控制住房土地供给来提高土地出让价,进而造成房地产市场的价格的不断上升。
即使在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在出让土地的时候也严格规定,房地产商必须拿出10%的土地作为保障性住房建设,而我国前一段时期,没有形成完善的土地出让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硬性制度建设。
2.3 融资存在问题2.3.1 政府直接投入十分有限地方财政的投入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行政管理等事业,保障房投入资金有限,导致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保障房建设投资难以为继,而中央财政不能增加转移性支出,保障房建设目标难以实现。
在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房价的调整会影响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益,对于土地收益占财政收入比重较大的地区,这一影响更加明显。
房价的调整也会通过市场交易量及交易价格影响到建筑业等,使地方财力的增长面临更大的压力,进而影响地方政府对保障房的投资的投资。
2.3.2 民间资本缺乏介入动力保障性住房项目投资既非竞争性项目,又非垄断性项目,投资该领域的回报远远低于竞争性投资项目,保障性住房投资除了具有一般不动产项目投资的投资回收周期长、经营管理相对复杂的特点,还具有投资收益率明显偏低的特点,而民间资本的逐利性特点,会使其对几乎没有投资回报的保障房项目失去投资的原动力,因而对民间资金吸引力较弱。
2.4 居住空间分异,配套设施不完善居住空间分异是指不同职业背景、文化取向、收入状况的居民在住房选择上趋于同类相聚,居住空间分布相对集中、相对独立、相对分化的现象。
目前保障性住房大多为集中建设,这样极易产生居住空间分异现象,低收入群体过度聚集并与其他社会群体隔离,由此会引发大量问题,从欧美等国家经验来看,居住空间分异不仅会带来高密度、拥挤、公共设施匮乏等城市环境方面的问题,而且会引发诸如犯罪率提高、失业、严重依赖社会福利政策等社会问题。
小区周围的配套设施建设,包括交通、医院、学校、体育馆、绿化带等等,或因政府财力有限,或因相关部门互相推诿,往往容易遭到忽视,导致投资不力,进展严重滞后。
且保障性住房通常地处城郊,地理位置不合理,结果造成入住居民工作、生活极为不便,影响了小区的入住率,甚至出现退租现象。
投人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性住房,却成为居民的“鸡肋”,整体满意度大打折扣。
3 推进和改善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对策3.1 加快住房保障立法并建立专门的机构。
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统一的住房保障法规,可从立法上规定住房保障的对象、保障标准、保障水平及保障资金的来源。
各地方应当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推进地方性的住房保障法规。
建立相应的政府专门机构,管理保障性住房投资资金,全面负责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建设和管理。
使具体的项目建设者只需要面对专门机构,而政府管理的众多部门也只需要监督这一个部门,也可以增加政府对保障性住房的监督和控制力度。
3.2 多渠道筹集资金和房源中央政府应当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加对财政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对现有的住房金融制度进行改革,先选择个别城市试点,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引入商业资本、民间资本等。
地方政府要切实增加财政投入,不得挪用挤占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落实土地供应、资金投入、税费优惠等相关政策,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主动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通过新建、改建、购买、长期租赁等方式,多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资金和房源。
3.3 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现阶段的住房保障只能以低水平、广覆盖为目标,遵循“适宜保障”的原则,有步骤、有层次、渐进性地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根据不同的经济政策安排、不同的住房发展阶段和不同居民的保障需求,从住房供应结构、供应方式方面,建立适应不同收入水平居民支付能力的、分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提供不同标准的、可供选择的保障方式。
各地政府应当认真调研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方案,统筹当地可利用资源,合理规划不同类型保障性住房结构比例,把这项关系社会稳定和谐的民生工程真正落实到位。
一方面,根据本地实际需要调整保障房中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房等各种类型房源的结构比例;另一方面,也要考虑申请人员的实际需要和购买力,确保同一类型保障性住房中各种户型的结构比例适当,避免出现部分户型紧缺、部分户型无人问津的现象。
3.4 建立完善的准入、退出机制3.4.1 准入机制为了能够对申报情况进行准确核对,应从我国实际出发,建立各部门联网的“居民收入状况核对系统”,通过建立起来的“电子比对专线”,可以直接查看申请家庭的存款账户、股市账户、纳税记录、房产登记等信息,从而了解申请家庭的实际收入状况,并与其申报情况进行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