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三首教案(详改)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诗三首》教案

《中国现代诗三首》教案

《我爱这土地》教案
教学目标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感受诗歌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我爱这土地》教案
导入
介绍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 生进入诗歌情境。
朗读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模仿朗读,感受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我爱这土地》教案
讲解
拓展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探讨诗歌 的主题和艺术手法。
《中国现代诗三首》教案
汇报人:
2023-12-29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步骤 • 教学反思与总结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三首现代诗的背 景、作者、主题和艺 术特色。
掌握现代诗的朗诵技 巧,培养良好的语感 和口头表达能力。
理解现代诗的意象、 象征和语言特点,提 高诗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教学内容的总结
内容的完整性 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内容的实用性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涵盖了《中国现代诗三首》的各个方 面,包括诗歌的主题、语言、意境和风格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入挖掘了诗歌的内涵,同时也引入 了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通过学习《中国现代诗三首》,学生不仅了解了诗歌的 文学特点,还学会了如何欣赏和分析现代诗歌,这将对 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再别康桥》教案
01
02
03
讲解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探讨诗歌的主题和艺术 手法。
讨论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享 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拓展
推荐学生阅读徐志摩的其 他诗歌,进一步了解其创 作风格和思想。
《雨巷》教案
教学目标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氛围。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现代诗歌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现代诗歌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现代诗歌三首》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并掌握《现代诗歌三首》这一课文的内容和语言表达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学生理解《现代诗歌三首》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表演和欣赏这些现代诗歌。

三、教学内容
1. 课文《现代诗歌三首》的朗读和解析;
2. 课文的情感表达和主题讨论;
3. 培养学生朗读、表演和欣赏现代诗歌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
2. 介绍《现代诗歌三首》这一课文的背景和主题。

步骤二:朗读和解析
1. 教师朗读《现代诗歌三首》,让学生跟读;
2. 解析课文内容和语言表达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步骤三:情感表达和主题讨论
1. 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 提问学生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

步骤四:朗读、表演和欣赏
1. 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和表演;
2. 全班欣赏学生的朗读和表演,并给予肯定和评价。

五、教学评价
1. 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喜爱程度;
2. 根据学生的朗读和表演效果,评价他们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以上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现代诗歌三首》教案。

通过本次教学,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拓展。

中国现代诗三首教案

中国现代诗三首教案

《中国现代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徐志摩、闻一多、穆旦的简历及其不同的创作风格。

2.咀嚼诗歌语言,把握三首诗的意象,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1.继续训练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

2.把握诗歌的独特意象,进一步品味诗歌的意境。

3.通过三首诗的学习,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德育目标1.鼓励学生热爱美丽的自然,珍惜生活中的人情美。

2.培养学生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1.感受《再别康桥》内容上的诗意美和人情美,品味其艺术上的“三美”,即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把握“死水”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3.学习《赞美》体会作者对苦难人民的沉郁情感。

●教学难点1.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2.理解诗歌中意象的意义和象征的作用。

●教学方法1.诵读法。

通过诵读,了解新诗(包括格律诗)字数相同或大体相同,每行音节相同、隔行押韵,每节押韵、逐节换韵或一韵到底,排列齐整,琅琅上口等特点。

2.问答欣赏法。

如对《再别康桥》中对康桥美景的赏析和对《我爱这土地》中意象的解读。

3.探究式学习法。

如对《再别康桥》情感和主题的探究。

●教具准备录像(画面为蓝天浮云、岸边垂柳、水中小草、潺潺小溪,音乐为轻柔的欧洲田园风情的曲子);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学习《再别康桥》,侧重欣赏鲜明的意境和富有流动的画面美;探讨诗人的情感及诗歌主题。

2.学习《死水》,理解“死水”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的反讽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五四”新文化运动揭开了中国文学史的新篇章。

新思想新观念的出现,必然呼唤着表达形式的革新,于是新诗应运而生了。

此时的中国诗人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用新的诗歌样式抒写心中的灵性并产生了众多的诗歌流派。

活跃于20年代中后期诗坛的新月诗派便是其中之一。

这里有以诗歌以生命献身祖国的爱国主义诗人闻一多,也有以诗歌奉献于个人理想的个性主义诗人徐志摩。

高效教学手册:《中国现代诗三首》教案

高效教学手册:《中国现代诗三首》教案

高效教学手册:《中国现代诗三首》教案前言诗歌是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是文学艺术中的重要体裁。

本教案将针对《中国现代诗三首》进行精心设计,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和写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背景;2.掌握并理解三首诗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3.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蝶恋花·满庭芳》2.《夜雨寄北》3.《石灰吟》三、教学方法1.课前预习教师要求学生事先阅读三首诗歌,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所处时代等相关背景。

同时,要求学生熟悉相关的词语和典故,为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奠定基础。

2.课堂教学(1)导入环节教师介绍三首诗歌的相同之处,指出三首诗歌均表达了作者对于生生不息、万物有灵的感悟,渲染了作者对于生命、爱情、人生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2)分析诗歌1.《蝶恋花·满庭芳》教师问学生“满庭芳”所代表的意义,引导学生分析“百花齐放”的文化内涵和它所表达的主题,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2.《夜雨寄北》教师向学生介绍海外游子思乡、思念家乡的文化背景和《夜雨寄北》一诗表达的思乡思亲之情,同时注重学生对于诗歌中比兴手法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3.《石灰吟》教师重点讲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石灰”与“沉香”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沉香”的真正意义,提高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诗歌朗诵和写作教师要求学生现场朗诵三首诗歌,并提供诗歌写作的积极指导和鼓励,让学生通过写作进一步理解和体验诗歌的美。

四、教学评估1.诗歌鉴赏评估:以《蝶恋花·满庭芳》、《夜雨寄北》和《石灰吟》三首诗歌为基础,考察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

2.诗歌写作评估: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课文框架,写出一首自己的诗,检验学生诗歌教学中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建议本教案以《中国现代诗三首》为核心,通过分析诗歌的意义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提升诗歌鉴赏和写作能力。

语文教案-中国现代诗三首

语文教案-中国现代诗三首

语文教案-中国现代诗三首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诗的基本特点及其与传统诗歌的区别。

2.分析并欣赏三首现代诗的意境、情感及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对现代诗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现代诗的意境和情感。

2.掌握现代诗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现代诗的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

2.分析现代诗的情感变化和节奏。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三首现代诗的文本:《再别康桥》、《我爱这土地》、《乡愁》。

2.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如诗人的简介、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中国现代诗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了解现代诗与传统诗歌的区别。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现代诗的特点吗?请举例说明。

二、分析诗歌《再别康桥》1.让学生自由朗读《再别康桥》,体会诗歌的情感。

2.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徐志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a.让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如“康桥”、“金柳”、“夕阳”等。

c.分析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如押韵、对仗等。

三、分析诗歌《我爱这土地》1.让学生自由朗读《我爱这土地》,体会诗歌的情感。

2.教师简要介绍诗人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a.让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如“土地”、“河流”、“风”等。

b.讨论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如“土地”象征祖国,“河流”象征民族的生命力。

c.分析诗歌的情感变化,如从热爱土地到渴望自由,再到对祖国的思念。

四、分析诗歌《乡愁》1.让学生自由朗读《乡愁》,体会诗歌的情感。

2.教师简要介绍诗人余光中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a.让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如“邮票”、“船票”、“坟墓”等。

b.讨论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如“邮票”象征思念的载体,“船票”象征远离家乡的旅程。

c.分析诗歌的情感变化,如从乡愁的抒发到对家乡的思念,再到对祖国的挚爱。

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三首现代诗的理解和感悟。

3.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现代诗进行鉴赏,并写一篇鉴赏文章。

中国当代诗三首教案

中国当代诗三首教案

中国当代诗三首教案教学目的、重点:1、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2、学习新诗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

3、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评判诗中表白的爱情观。

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爱情主题的课文,视为禁区,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著名女诗人舒婷的新诗《致橡树》。

1、本诗完整的标题应该是什么?——木棉致橡树2、既然是木棉致橡树,那么,木棉又向橡树说了什么呢?配乐朗诵全诗——木棉不愿做: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3、难道这些有什么不好吗?木棉为什么要否定它们呢?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攀援、炫耀;痴情、单调;送来、慰藉;增加、衬托;从这些词中,我们能看出诗人反对什么样的爱情观呢?有哪些词语可以表达?——“依附、附庸、奴性、无骨气、趋炎附势”即是攀附型痴恋型奉献型因为这些是感情的单向奉献,而并非平等的心与心的交流,其思想根源是什么?——封建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

4、补充:a、诗歌《椰子树是什么?》有人说/它像芭蕉/还有人说/它像棕榈/我说/椰子树什么也不像/椰子树就是椰子树/因为/太像别人就会失掉自己b、电影《女人不是月亮》c、易卜生的《娜拉》(即《玩偶之家》)5、“甚至日光、甚至春雨”结构完整吗?怎样补全?——甚至也不止像日光,照亮你的前程,温暖你的心灵;甚至也不止像春雨,播洒爱的甘霖,滋润你的心田;二、总结:全诗行文至此,我们可以发现:诗人采取“破”的思维方式,目的是引出诗的下半部分,即:真正的爱情应该是并肩站立的俩棵树,根相握、叶相触;枝枝相覆盖,叶叶像交通。

(《孔雀东南飞》)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长恨歌》)三、学生齐读二部分1、两棵并肩的树,其形象有什么不同?——铜枝铁干的树:枝干像刀、像剑、像戟。

花像叹息,又像火炬。

2、在诗人(木棉)的心中,橡树和木棉应当怎样?——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阳刚气概和阴柔气质。

(苏教版)《现代诗三首》教案

(苏教版)《现代诗三首》教案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性 问题,培养人文关怀和社会责 任感。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思想和情感 ,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提问学生关于现代诗的认知和感受,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激 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文本分析
总结词:深入解读
详细描述:通过对三首现代诗的文本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意象、语言特点及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 力。
增加课堂外的拓展活动
为了更好地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课堂 外的拓展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诗歌创作比赛等,激发 学生的参与热情。
THANKS
感谢观看
知识的掌握上存在欠缺,需要加强巩固。
教学方法改进
引入更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尝试引入多媒 体教学、诗歌朗诵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不 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 果。
力。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学生表现评价
课堂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 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有
见地的观点。
诗歌理解能力
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 生对诗歌主题、意象和修辞的 理解程度。
朗读技巧
在朗读环节中,注意学生的语 音、语调和节奏,看是否能够 准确传达诗歌的情感。
写作表达能力
布置与诗歌相关的写作任务, 观察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知识运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和自主学习 ,让学生掌握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通过比较阅读和拓展阅读,让学生了 解不同风格和流派的现代诗歌,拓宽 视野。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现代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现代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现代诗三首》
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2. 能够朗读和背诵《游园惊梦》、《登高》、《静夜思》三首诗歌;
3. 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1. 理解和背诵三首现代诗歌;
2. 发掘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 理解诗歌的抒情意境;
2. 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和PPT。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以“诗歌朗诵”为主题,播放诗歌动态配乐,学生静听。

2. 介绍新课《现代诗三首》,让学生猜一猜新课的内容和特点。

研究课文
1. 教师朗读《游园惊梦》并讲解生词和句子结构;
2. 学生分组齐读诗歌,分析其意境和表达的思想及感情;
3. 游戏环节:“诗词接龙”;
4. 同样的方式研究和分析《登高》、《静夜思》。

跟读练
1. 学生跟读教师的诵读;
2. 各小组互相表演对方所研究的诗歌。

总结归纳
1. 师生共同总结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2. 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体会。

课堂作业
1. 背诵三首诗歌;
2. 记录自己的诗歌感受和理解。

总结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诗歌朗诵、互动分析、诵读跟读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体验诗歌所呈现的美和意境,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3课《现代诗词三篇》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3课《现代诗词三篇》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3课《现代诗词三篇》
教学设计
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现代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韵律,
并培养学生欣赏和朗读现代诗词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静夜思》鉴赏
2. 《明月几时有》鉴赏
3. 《水调歌头》鉴赏
教学步骤
步骤1:导入
通过介绍现代诗词的定义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步骤2:诗词鉴赏
逐句分析《静夜思》、《明月几时有》和《水调歌头》的内容
和意境。

引导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步骤3:韵律研究
解释现代诗词的韵律及其作用。

让学生认识到韵律对于诗歌的
美感和表达的重要性。

步骤4:朗读训练
让学生跟读这三篇现代诗词,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和表现力。

步骤5: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篇诗词进行合作朗读,并通
过小组讨论展示对诗意的理解。

步骤6:总结反馈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激发他们对现代诗词的兴趣,并
鼓励他们继续欣赏和创作。

教学评价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在欣赏和朗读现代诗词的过
程中,培养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启发,扩展对诗意的理解。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
需要注意组织活动的秩序和时间控制,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利用和发挥学生的参与度。

部编版语文 六年级上册《现代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 六年级上册《现代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现代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本课,学生能够了解并欣赏现代诗的风格和特点;- 能够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能够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

教学重点- 掌握现代诗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研究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首现代诗,分别为《野草》、《失恋》和《冬天的早晨》。

通过阅读这些诗歌,学生可以感受到现代诗的简洁、抒情和思索的特点。

同时,课堂还会进行相关的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 准备一些现代诗的卡片,让学生猜测诗歌的主题或情感;2. 引导学生思考现代诗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步骤二:诗歌阅读1. 分发《野草》的诗歌让学生朗读,并解释诗歌中的某些字词的意思;2.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节奏感和抒发的情感;3. 让学生自由发表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步骤三:诗歌分析1.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用词的特点;2.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意义;3.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诗歌的分析和理解。

步骤四: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野草》、《失恋》和《冬天的早晨》三首诗歌;2. 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深度分析,讨论诗歌的自由主题和表达方式;3. 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步骤五:诗歌创作1.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可以选择任意主题;2. 鼓励学生在诗歌创作中发挥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通过学生对现代诗的欣赏和理解,来评价他们对现代诗的接受程度和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学生的诗歌创作和讨论结果来评价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参考资料[1]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年份). 《现代诗三首》. 出版社.。

中国现代诗三首教案

中国现代诗三首教案

中国现代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诗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2.分析三首现代诗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对现代诗的鉴赏能力和创作兴趣。

教学内容:1.《再别康桥》——徐志摩2.《乡愁》——余光中3.《我爱这土地》——艾青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简要介绍中国现代诗的起源和发展。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现代诗人?他们的作品有哪些特点?二、诗歌欣赏——《再别康桥》1.让学生自由朗读《再别康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康桥的眷恋和不舍。

3.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等。

4.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三、诗歌欣赏——《乡愁》1.让学生朗读《乡愁》,感受诗歌的深沉情感。

2.分析诗歌的主题,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祖国的热爱。

3.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等。

4.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四、诗歌欣赏——《我爱这土地》1.让学生朗读《我爱这土地》,感受诗歌的激情。

2.分析诗歌的主题,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土地的敬畏。

3.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这土地,是我的母亲,是我的祖国”等。

4.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现代诗的魅力在哪里?3.布置作业:请同学们选取一首现代诗,进行鉴赏分析,并尝试创作一首现代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三首现代诗,让学生了解了中国现代诗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在分析诗歌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有了更深的认识。

通过课堂讨论,学生提高了对现代诗的鉴赏能力和创作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资源:1.诗歌原文及背景资料。

2.现代诗鉴赏技巧资料。

3.现代诗创作示例。

重难点补充:一、诗歌欣赏——《再别康桥》难点:理解诗人如何运用细腻的情感表达对康桥的眷恋。

探究现代诗之美——《现代诗三首》教案

探究现代诗之美——《现代诗三首》教案

探究现代诗之美——《现代诗三首》教案现代诗是近现代以来兴起的一种文学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的内涵深受人们喜爱。

对于现代诗的探究和理解,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本教案以三首现代诗作为教学内容,旨在通过对其深刻的诗意和优美的语言形式的解读,探究现代诗之美,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了解现代诗的独特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2.能够理解和解读现代诗的意蕴,培养对诗歌的感受和体验力;3.能够运用现代诗的语言形式和表现技巧,写出自己的诗歌作品。

教学内容:三首现代诗:《夜幕降临的时候》,《沉睡的工厂》,《鸟儿和旅人》。

教学方法:讲解、研读、朗读、创作。

教学过程:一、了解现代诗的起源和特点1.引导学生思考“现代诗”是什么,有何特点。

2.了解现代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分析现代诗与古代诗歌在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上的差异。

二、研读三首现代诗1.先让学生自己研读三首现代诗,感受其中的意蕴和语言形式。

2.引导学生分析三首现代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体会现代诗的表现技巧和审美价值。

三、讲解三首现代诗1.讲解《夜幕降临的时候》,分析其运用音、形、色彩等手法所表达出的寂静和孤独的意象,让学生深入了解现代诗的音、形、色彩等表现手法。

2.讲解《沉睡的工厂》,分析其通过对工厂的描写和工人的形象刻画展现出现代工业化带来的生态问题和人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现代化与生态、人性的关系。

3.讲解《鸟儿和旅人》,分析其通过对鸟儿和旅人的生动描写和对自然景物的感受来表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要求学生深入理解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四、朗读和创作现代诗1.边听朗读,边感受诗歌的音、律和情感。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声韵和押韵形式,读出诗歌的韵律之美。

2.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诗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创作自己的现代诗。

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受,通过对自然、人物、环境等的描写,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教学心得: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现代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

高一语文《中国现代诗三首》教案

高一语文《中国现代诗三首》教案

一. 教学内容:《中国现代诗三首》(一)《再别康桥》1. 作者简介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1921年赴英国留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

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等。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2.《再别康桥》写作背景关于《再别康桥》的写作时间和缘起也有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在伦敦剑桥大学,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

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他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在康桥上漫步,流连忘返,写下了这首诗。

另一种说法是,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途中。

他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

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3. 逐节讲析并评价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向西天的云彩招手作别,给全诗定下抒情基调既有难舍难离的真情,又有淡淡的无奈与感伤。

第二节,写了岸边的柳树,“金柳”是夕阳下的柳树的生动色彩的描绘,它秀美婀娜,好像“新娘”,既喻出其形态的美好,又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之情。

谁能够舍得离开美丽的新婚呢?“艳影”“荡漾”在“我的心头”,物我合一,情景交融。

第三节,写了康河的水草,绿油油的水草在水波中招摇,惬意平静。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现代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现代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现代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 通过研究现代诗三首,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 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 《静安寺》
2. 《青年的白天》
3. 《给乡下的朋友》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诗歌的图片或朗读诗歌的第一段,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研究诗歌:逐段解读每首诗歌的内容和意境,并解释生词和词语的意思
3. 阅读理解:组织学生进行诗歌的整体阅读,并提出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
4. 朗读与表演:分组或个别学生朗读诗歌,通过声音语调和情感表达来传达诗歌的意境
5. 创作练:鼓励学生完成诗歌创作,可以选择以现代生活为题材,或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6.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研究到的知识和体会,并展示他们创作的诗歌
7. 家庭作业: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或请学生创作更多的诗歌,并鼓励分享和交流
教学评估
-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讨论的情况
- 阅读理解:通过问题讨论和书面作业来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 创作评价:评估学生创作的诗歌质量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现代诗三首》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进行教学准备。

祝您教学顺利!。

中国当代诗歌三首教学设计人教版

中国当代诗歌三首教学设计人教版
展示一些中国当代诗歌的朗读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中国当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中国当代诗歌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当代诗歌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中国当代诗歌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中国当代诗歌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乡愁,是那故乡的山水,
在心灵的深处,永远熠熠生辉。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教授的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中国当代诗歌三首》,分别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和余光中的《乡愁》。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首先,我在导入新课时,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的方式,引起了学生对中国当代诗歌的兴趣。在讲解基础知识时,我详细介绍了诗歌的形式美、情感表达和语言特点,并使用了图表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通过具体的诗歌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特性和重要性。
题型2:请分析《我爱这土地》中诗人对土地的情感表达。
答案:《我爱这土地》中诗人通过对土地的热爱,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祖国的深情。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土地的美丽和丰富,表达了对土地的感恩和敬仰。
题型3:请解释《乡愁》中“乡愁”的象征意义。
答案:《乡愁》中的“乡愁”象征着对故乡和祖国的深深眷恋。诗人通过描绘乡愁的情绪,表达了对故乡的美好回忆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我发现学生们积极参与,对诗歌的探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能够通过诗歌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然而,也有些学生在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诗歌的形式美和语言特点方面。

中国当代诗三首教案实用

中国当代诗三首教案实用

3 中国当代诗三首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简史。

2.了解郑愁予、舒婷、海子的简历及创作特点。

3.感悟三首诗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培养目标1.训练学生吟诵、感悟能力。

2.比较现、当代诗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三、德育渗透点1.热爱祖国,珍惜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进步。

2.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热爱自然。

3.珍惜人类美好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中国当代诗在开放改革的大形势下,更为繁荣,诗人们写出了风格多样、富有探索意义的当代诗,把他(她)们对祖国历史与前途命运的思考、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对大自然的敏锐感知、对人类美好情感的细腻把握以非常活泼、空灵或凝重、深沉的方式表达出来。

由于时代的剧烈变迁,有一些意象,今天的中学生不易透彻理解并把握,有一些形式,今天的中学生不是人人都会认同。

在打破了文化传播单一模式的今天,在信息丰富,传媒多样、交流方便的今天,对当代诗的品读与理解,应允许学生见仁见智,教师应以参与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去吟诵,感受,领会,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理解,只要他们能言之成理,就不应打压和封杀,这样,既有利于优秀的当代诗拥有年轻的一代读者,也有利于读者在教育民主化的今天极大地解放他们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形成创新能力,并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学生活动设计1.按照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到图书馆或网络上查阅“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简史”的资料和几位作者的资料。

2.学生举办诵诗会并诵读课文上的几首诗,也可补充其他作品。

3.讨论各自对这几首诗的理解,或口述,或写成200—300字短文在全班交流。

4.自己尝试创作新诗。

了解并运用必要的创作方法、技巧。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了解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简史。

2.了解几位作者的简历及创作特点。

3.能以诵读的方式把握住诗意、诗情并有效地传达给听众。

二、运用多种获取信息的途径,师生配合,梳理把握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简史。

学生口述,其他学生补充,教师补充或纠错,并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来自各个解放区、来自原来的国统区、来自新光复的沦陷十多年的敌占区的各路诗人,他们大会合了,应和着亿万人民的同声欢呼,涌起了意气风发的诗的高潮,“诗人们作为时代的歌手,老一代新一代无不热血沸腾。

初中语文《中国现代诗三首》课堂教案

初中语文《中国现代诗三首》课堂教案

本文主要介绍初中语文《中国现代诗三首》课堂教案,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

一、教学目标1.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2.掌握现代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3.通过分析三首诗歌的语言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4.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中国现代诗三首》1.《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余光中)2.《山东威海》(艾青)3.《悼之》(舒婷)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与感受,了解学生对于诗歌的基本认识和经验,并基础上介绍本课程内容和目标。

2.掌握现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介绍现代诗歌的基本风格和结构,帮助学生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和鉴赏方法,为后续的分析和欣赏打下基础。

3.分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让学生阅读诗歌全文,分析其语言、意义、结构和表现手法,理解其中所代表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4.分析《山东威海》同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分析《山东威海》诗歌全文,理解其中所代表的思想和情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5.分析《悼之》通过对《悼之》的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掌握现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在欣赏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写作能力。

6.总结和评价对学生在本次教学中所表现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进行总结和评价,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四、教学方法1.研究型教学法学生通过对现代诗歌的分析和讨论,掌握诗歌鉴赏和写作的基本技巧,并能够自主思考和探索。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全方位地体验和感受诗歌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实践性教学法通过阅读分析和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和鉴赏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和表现。

五、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并掌握诗歌鉴赏和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和素养,达到教学目标。

《中国现代诗三首》教案(通用4篇)

《中国现代诗三首》教案(通用4篇)

《中国现代诗三首》教案(通用4篇)《中国现代诗三首》篇1《再别康桥》《死水》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会两首诗意象运用的特点。

通过学习,体会两首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教学难点:《死水》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主题曲《飞的理由》,并展示徐志摩的图像。

伴着这熟悉的乐曲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时代,他曾经悄悄地来了,又轻悄悄地走了。

“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传世之作《再别康桥》。

今天,就让这乐声伴随我们,走进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二解题:放映有关康桥的录像或幻灯片,教师或学生(事先布置给学生检索有关资料)结合画面解说徐志摩与康桥的关系及相关背景。

三配乐朗诵乐曲:《人间四月天》主题曲听读要求:注意体味诗人对康桥的感情。

四学生吟诵、品味、欣赏多种形式的诵读、小组互动式(1)明确本首诗的意象,诗人避开了一般离别时的告别对象,选择了“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从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个人以清新飘逸之感。

诗人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了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成分。

独具特色的象选择,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营造出一种清新感。

(2)理解作者作别母校的感情在诗中字里行间的体现。

(3)体会这首诗如何体现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

音乐美主要表现在:① 押韵(请学生在诗终画出韵脚);②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③ 回环复沓,开头和结尾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绘画美主要表现在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

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青草”“彩虹”“星辉斑斓”等有色彩的词语,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根据情感的需要,确定语速
3.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音长及音短。
4.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
四、学员自己阅读欣赏整个单元的诗歌,初步感知和体会诗歌。
反思
课时教学计划
课题
《中国现代诗三首》教案
课时:2课时
编写者
时间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中国现代诗的特点
2.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3.对诗歌做简要赏析,理解作者在诗中抒发的真挚感情。
汉代的民间乐府诗词体现了诗歌艺术的新发展。
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名家辈出,成就卓著。第四课中的王勃和杜甫就是唐代的诗人。唐代诗人中最突出的是李白和杜甫。“诗仙”李白继承和发扬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诗圣”杜甫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现实主义精神。
从中唐开始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被称为词。五代词人中成就最高的是南唐后主李煜,也就是第四课中《虞美人》的作者。
代表作品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诗歌:《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偶然》
他的诗语言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具有鲜明的个性。
2、对徐志摩的一生以及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的了解。(幻灯片呈现)
三、诗歌吟诵
1、教师范读《再别康桥》:
徐志摩是属于新月派的,新月派主张三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要读出音乐美,断句和语调很重要。语调:舒缓、轻柔、低沉(悄悄、轻轻、沉默)
二、诗歌作者——徐志摩:
1、徐志摩其人及代表作: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著名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人物。早年留学欧美,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20岁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5)
二、诗歌文学常识简介:
1.诗歌的产生:人类劳动时最早产生的是歌,在文字产生之后,出现了用文字书写的歌词,诗与歌开始结合在一起。这时,一支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音乐,二是歌词,音乐是抒情的,歌词即诗,是记事的。这就是说,最初的诗都能配上音乐唱,歌就是诗,诗就是歌。
2.诗歌的发展简介:
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
22岁赴美留学。(1918)
24岁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两年后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
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26岁时,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
30岁与陆小曼结婚。
31岁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
课时教学计划
课题
诗歌单元简介
课时:1课时
编写者
时间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诗歌的来源、诗歌的诵读等文学常识
2.初步感知熟悉第一单元的诗歌
教学重点
掌握相应的文学常识
教学难点
激发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方法
讲授法、点拨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生命如诗,无论沧桑激越,轻快明丽,总有一番诗的韵味;生命如歌,无论高潮低谷,平淡绚丽,总有一番歌的激昂。诗歌就是这样一种文学体裁,它反映我们的生活,抒发我们的真情。诗歌是一种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
在西周至春秋时代,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第三课中就选了两首诗经里面的诗歌《关雎》和《蒹葭》。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楚辞(骚体)。楚辞的奠基人和主要作者屈原。
《诗经》和楚辞,是后世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共同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流派。
2、正音解词:荡漾(yàng):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青荇(xìng):绿色的水草。
招摇:原本贬义。这里是逍遥的意思,
表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态。
油油的:光润的样子。
漫溯(sù):悠闲地溯流而上。
斑斓(lán):灿烂多彩。
笙箫(shēngxīao):两种管乐器。
3、听录音朗读
4、学员齐读,个别朗读
注: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本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员学会朗读诗歌的方法,多读,让学员自己在朗读过程中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的外国诗歌选编了两位外国著名诗人的经典作品,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会发现,人类的感情是相通的。像爱情、亲情、信念等人类共有的情感是不分民族,不分国界的,只要它是真诚的,就会感动我们。
3、诗歌的诵读
不同的诗歌,反映了诗人不同的情感,我们要准确地读出诗人的情感,也需要一定的诵读技巧:
1.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
四、诗歌品味:
(一)《再别康桥》——剪不断的康桥情
1、走进康桥:康桥:又名剑桥。是英国剑桥大学的风景胜地,位于康河之上。1920——1922年诗人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对康桥有着无限依恋。本诗是二十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离别诗。
词在宋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课文第四课选编了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的《水调歌头》。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乐曲传人中原地区,元代出现了一种配合当时流行曲调清唱的抒情诗饲——元曲。
明清时期在诗词方面的发展已经逐渐衰落,再也难以呈现唐宋诗词的繁荣景象。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诞生了新诗,也被称为中国现代诗歌。教材给我们选编了三首现代诗。基本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徐志摩(1897~1931)、余光中(1928~至今)、海子(1964~1989),分别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和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朗读,体会作者在诗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精炼的语言。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感悟法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各位学员,“五四”新文化运动揭开了中国文学史的新篇章。新思想新观念的出现,必然呼唤着表达形式的革新,于是新诗应运而生了。此时的中国诗人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用新的诗歌样式抒写心中的灵性并产生了众多的诗歌流派。都说诗歌是最能传递人类情感的文学样式之一,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首处于不同时期的三位诗人的作品,看看这几首诗分别给我们传递了怎样的情感。
33岁兼任中华书局编辑。
34岁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
35岁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1931年11月19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