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共14页
机器人学 完整版
![机器人学 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5ba83e6551810a6f52486c4.png)
机器人学第一章绪论1. 1 机器人发展史1.1.1 早期的自动机早在1770年,美国科学家就发明了一种报时鸟,一到整点,这只鸟的翅膀、头便开始运动,同时发出叫声。
图1-1为报时鸟的机械结构图,它的主弹簧驱动齿轮转动,使活塞压缩空气而发出叫声,同时齿轮转动时带动凸轮转动,从而驱动翅膀、头运动。
图1-1 报时鸟简图机器人(Robot)一词由一位名叫Karal Capak的捷克斯洛伐克剧作家首先使用。
在捷克语中,Robot这个词是指一个赋役的奴隶。
在1921年Capak写了一出戏剧,名叫《洛桑万能机器人公司》(Rossnm’s Universal Robots).在这出剧中,机器人是洛桑和他儿子研制的类人的生物,用来作为人类的奴仆。
随后,一名叫Isaac Asimov的科学幻想小说家使用了机器人学(Robotics)这个词来描述与机器人有关的科学。
他还提出了“机器人”的三个原则,值得今天的机器人设计者和使用者的注意。
这三个原则的原语如下:(1)A robot must not harm a human being or through inaction ,allow one tocome harm(2) A robot must always obey human beings unless that is conflict with thefirst law.(3)A robot must protect itself from harm unless that is conflict with the firstor second laws.1.1.2近似与机器人相关的装置1.操作机(Manipulators)它是目前仍然大量使用的、由机械控制的操作机。
它的各个关节由机械直接控制。
它具有和人类手臂相似的功能,可在空间抓放物体或进行其他操作。
2.远程操作手(Teleoperators)远程操作手又称主从操作手,它是在操作机之后发展起来的。
机器人学涉及的主要学科内容
![机器人学涉及的主要学科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a9ec0f1d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3.png)
机器人学涉及的主要学科内容机器人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到多个学科内容。
本文将从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和人工智能等方面介绍机器人学的主要学科内容。
一、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科学在机器人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机器人是一种能够执行各种任务的智能机械装置,其核心是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科学为机器人提供了处理和存储信息的能力,使机器人能够感知和理解环境,做出合适的决策。
在机器人学中,计算机科学的内容包括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感知与定位、路径规划、机器学习等方面。
二、机械工程机械工程是机器人学的另一个重要学科内容。
机器人是一种机械装置,其设计和制造需要机械工程的知识。
机械工程师负责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等方面的工作。
他们需要考虑机器人的稳定性、刚度、精度等机械特性,以及机器人的动力来源和驱动方式。
三、控制工程控制工程是机器人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如何使机器人按照既定的目标执行任务。
控制工程师需要设计控制系统,使机器人能够实时感知环境,并根据感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
控制工程涉及到传感器的选择和配置、信号处理、控制算法的设计等方面内容,旨在实现机器人的精确控制和运动规划。
四、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机器人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它研究如何使机器人具备智能化的行为和决策能力。
人工智能为机器人提供了学习、推理和决策的能力,使其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应性的行为。
机器人学中的人工智能内容包括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
通过人工智能的技术,机器人能够更好地与人类进行交互,并实现自主导航、目标识别、语音识别等功能。
除了上述主要学科内容,机器人学还涉及到其他学科,如传感器技术、材料科学、电子工程等。
传感器技术为机器人提供了感知和测量的能力,材料科学研究新型材料在机器人中的应用,电子工程为机器人提供了电子元件和电路设计的支持。
机器人学涉及的主要学科内容包括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和人工智能等方面。
机器人学ppt完整版
![机器人学ppt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e2aae7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d.png)
视觉传感器
通过图像采集和处理获取 环境信息。
听觉传感器
通过声音采集和处理获取 环境信息。
触觉传感器
通过接触力、压力等检测 获取环境信息。
信息融合与处理技术
数据级融合
直接对原始数据进行融合处理。
特征级融合
提取各传感器数据的特征后进行融合。
信息融合与处理技术
决策级融合
在各传感器做出决策后进行融合。
信号处理
机器人结构组成
机器人本体
包括基座、腰部、臂部 、腕部等部分,构成机
器人的主体结构。
驱动系统
驱动机器人各关节进行 运动,通常由电机、减
速器等组成。
控制系统
实现对机器人运动的控 制,包括控制器、传感
器等部分。
感知系统
获取机器人内部和外部 环境的信息,如位置、
姿态、力等。
关节与连杆描述
关节描述
机器人的关节可分为转动关节和移动 关节,分别用旋转角度和平移距离来 描述。
稳定性分析与优化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
轨迹优化
通过构造李雅普诺夫函数,判断机器人系 统的稳定性,为控制器设计提供依据。
基于最优控制理论,对机器人运动轨迹进 行优化,提高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和效率。
鲁棒性优化
控制分配与优化
针对机器人系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干扰 ,设计鲁棒控制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 抗干扰能力。
控制策略与方法
PID控制
通过比例、积分和微分环节对机器人 关节误差进行调节,实现关节位置、 速度和加速度的精确控制。
滑模控制
设计滑模面,使系统状态在滑模面上 滑动,从而实现对机器人关节的鲁棒 控制。
自适应控制
根据机器人动态特性的变化,实时调 整控制器参数,以保证系统性能的最 优。
SCARA机器人的设计及运动、动力学的研究
![SCARA机器人的设计及运动、动力学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2e55120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9f.png)
例如,对于需要承受较大载荷的关节或连杆,可以选择高强度轻质材料如铝合 金或钛合金等;对于需要较高耐磨性的部分如转动副,可以选择耐磨钢或硬质 合金等材料。此外,还需要考虑材料的加工工艺性和成本等因素。
4、尺度设计:尺度设计是SCARA机器人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应该根据 实际应用需求和工作空间限制来确定机器人的总体尺寸和各连杆的长度、角度 等参数。同时需要注意保持机器人整体结构的协调性和美观性。
21、惯性张量:惯性张量是描述机器人惯性特性的重要参数,包括绕三个轴的 旋转惯量和质量分布等信息。惯性张量的准确计算和控制对于实现SCARA机器 人的稳定运动和精确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211、动力传递:动力传递是SCARA机器人运动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动力 传递路径和机构设计,可以实现机器人各关节的协调运动,提高机器人的整体 性能和精度。同时,还需要考虑驱动器的选择和优化,以提高机器人的动力输 出和效率。
结论与展望
本次演示对SCARA机器人的设计及运动、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 一定的研究成果。首先,我们介绍了SCARA机器人的设计及运动原理,为后续 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我们对机器人进行了动力学分析,明确了质量、 刚度、阻尼等参数对机器人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探讨了机器人的运 动控制策略,实现了对机器人精确定位和稳定控制。最后,通过实验研究验证 了机器人的性能。
动力学分析
SCARA机器人的动力学特性是影响其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质量、刚度和阻尼 是决定机器人动态性能的关键参数。在建立动力学模型时,需考虑机器人各关 节的质量分布、驱动力矩等因素,以便更准确地预测机器人的动态行为。通过 对SCARA机器人进行动力学分析,可以有效地优化其结构参数和控制策略,提 高机器人的稳定性和精度。
机器人学笔记
![机器人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2e4eff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54.png)
机器人学笔记
机器人学是一门涉及机器人设计、制造和控制的科学和工程学科。
它包含了多个学科领域,如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等。
机器人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 机器人结构设计:包括机械结构、传动系统、执行器等方面
的设计。
2. 机器人运动学:研究机器人在空间中的位置、速度、加速度
等基本运动特性。
3. 机器人动力学:研究机器人的力学特性和运动规律,包括惯性、重力、摩擦、弹性等因素对机器人运动的影响。
4. 机器人感知技术:包括视觉、触觉、声音等感知技术,使机
器人能够感知周围环境。
5. 机器人控制技术:包括运动控制、力量控制、自适应控制等
技术,实现机器人精准操作和灵活调整。
6. 机器人导航技术:包括定位、地图构建和路径规划等技术,
使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自主行动。
7. 机器人学习:包括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等技术,使机器人能够从经验中不断学习和优化。
总之,机器人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涵盖了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其研究成果对于推动机器人应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机器人学第六章(机器人运动学及动力学)
![机器人学第六章(机器人运动学及动力学)](https://img.taocdn.com/s3/m/58215acc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a.png)
第六章 机器人运动学及动力学6.1 引论到现在为止我们对操作机的研究集中在仅考虑动力学上。
我们研究了静力位置、静力和速度,但我们从未考虑过产生运动所需的力。
本章中我们考虑操作机的运动方程式——由于促动器所施加的扭矩或作用在机械手上的外力所产生的操作机的运动之情况。
机构动力学是一个已经写出很多专著的领域。
的确,人们可以花费以年计的时间来研究这个领域。
显然,我们不可能包括它所应有的完整的内容。
但是,某种动力学问题的方程式似乎特别适合于操作机的应用。
特别是,那种能利用操作机的串联链性质的方法是我们研究的天然候选者。
有两个与操作机动力学有关的问题我们打算去解决。
向前的动力学问题是计算在施加一组关节扭矩时机构将怎样运动。
也就是,已知扭矩矢量τ,计算产生的操作机的运动Θ、Θ和Θ。
这个对操作机仿真有用,在逆运动学问题中,我们已知轨迹点Θ、Θ和Θ,我们欲求出所需要的关节扭矩矢量τ。
这种形式的动力学对操作机的控制问题有用。
6.2 刚体的加速度现在我们把对刚体运动的分析推广到加速度的情况。
在任一瞬时,线速度矢量和角速度矢量的导数分别称为线加速度和角加速度。
即BB Q Q BBQ Q 0V ()V ()d V V lim dt t t t t t∆→+∆-==∆ (6-1)和AA Q Q AAQ Q 0()()d lim dt t t t t t∆→Ω+∆-ΩΩ=Ω=∆ (6-2)正如速度的情况一样,当求导的参坐标架被理解为某个宇宙标架{}U 时我们将用下面的记号U A AORG V V = (6-3)和U A A ω=Ω (6-4)6.2.1 线加速度我们从描述当原点重合时从坐标架{}A 看到的矢量BQ 的速度AA B A A Q B Q B B V V BR R Q =+Ω⨯ (6-5)这个方程的左手边描述AQ 如何随时间而变化。
所以,因为原点是重合的,我们可以重写(6-5)为A AB A A B B Q B B d ()V dtB B R Q R R Q =+Ω⨯ (6-6) 这种形式的方程式当推导对应的加速度方程时特别有用。
机器人学重点
![机器人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1ff98bf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9d.png)
机器⼈学重点绪论1:针对⼈类社会对即将问世的机器⼈的不安,美国著名科学幻想⼩说家阿西莫夫于1950年在他的⼩说《我是机器⼈》中,提出来有名的“机器⼈三守则”:P/2(1)机器⼈必须不危害⼈类,也不允许他眼看⼈将受害⽽袖⼿旁观;(2)机器⼈必须绝对服从于⼈类,除⾮这种服从有害于⼈类;(3)机器⼈必须保护⾃⾝不受伤害,除⾮为了保护⼈类或者是⼈类命令它做出牺牲2:在过去30-40年间,机器⼈学和机器⼈技术获得引⼈注⽬的发展,具体体现在:P/3(1)机器⼈产业在全世界迅速发展;(2)机器⼈的应⽤范围遍及⼯业、科技和国防的各个领域;(3)形成了新的学科—机器⼈学(4)机器⼈向智能化⽅向发展(5)服务机器⼈成为机器⼈的新秀⽽迅猛发展。
3:机器⼈的定义(可能是填空)P/44:机器⼈具有许多特点,⽽通⽤性和适应性是机器⼈的两个最主要特征。
P/55:刚体的⾃由度P/8定义:物体上任何⼀点都与坐标轴的正交集合有关。
物体能够对坐标系进⾏独⽴运动的数⽬称为⾃由度。
物体能够运⽤三个平移和三个旋转,相对于坐标系进⾏定向和运动。
⼀个简单物体有六个⾃由度。
6:按机器⼈的智能程度分P/13(1)⼀般机器⼈不具有智能,只有⼀般编程能⼒和操作功能。
(2)智能机器⼈具有不同程度的智能,⼜可划分为;a 传感型机器⼈具有利⽤传感信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接近觉、⼒觉和红外、超声及激光等)进⾏传感信息处理,实现控制与操作;b 交互性机器⼈机器⼈通过计算机系统与操作员或程序员进⾏⼈-机对话,实现对机器⼈的控制与操作;c ⾃⽴性机器⼈在设计制作之后,机器⼈⽆需⼈的⼲预,能够在各种环境下⾃觉完成各项拟⼈任务。
第⼆章计算题两题2-4和2-5 P/24-25第三章1:只有指定⼿臂逐点运动的速度才能知道⼯作物体和⼯具的位置。
雅可⽐矩阵是由某个笛卡尔坐标系规定的各单个关节速度对最后⼀个连杆速度的线性变化。
⼤多数⼯业机器⼈具有6个关节,这意味着雅可⽐矩阵是个6阶⽅阵。
机器人学的研究内容课件
![机器人学的研究内容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50f99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71.png)
机器人学的研究内容
机器人学的研究内容
机器人学的研究内容
机器人学的研究内容
十、机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动力自生理论与技术
如机器人动力的风光互补理论与技术、多能 源动力的合成技术、磁力线动力理论和技 术等
机器人学的研究内容
机器人学的研究内容
三、机器人仿生学的研究
如机器人的形态、结构、功能、能量 转换、信息传递、控制和管理等特性和功 能仿生理论与技术方法等。
机器人学的研究内容
四、机器人系统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如多机器人系统理论、集群机器人系统 理论、机器人语言与编程、机器人与人融 合、机器人与其它机器系统的协调和交互 等。
机器人学的研究内容
机器人学的研究内容
五、机器人操作和移动理论与技术 的研究
如机器人装配技术、移动机器人运动与步态 理论、移动机器人稳定性理论、移动操作 机器人协调与控制理论等。
机器人学的研究内容
机器人学的研究内容
六、特种机器人的研究
如水下机器人、空间机器人、军用机器人等 的设计制造以及控制理论与技术等。
机器人学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机器人学的研究内容
• 一、机器人基础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 二、机器人设计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 三、机器人仿生学的研究 • 四、机器人系统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 五、机器人操作和移动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 六、特种机器人的研究 • 七、类人机器人的研究 • 八、微机器人学的研究 • 九、 机器人动态变形技术的研究 • 十、机器人的动力自生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机器人学的研究内容
一、机器人基础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机器人学的应用原理和方法
![机器人学的应用原理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b704ed1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4.png)
机器人学的应用原理和方法1. 机器人学的定义和概述•机器人学是研究和开发用于自主执行任务或实现人类功能的机器人的学科领域。
•它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包括计算机科学、工程学、数学和物理学。
2. 机器人学的重要原理2.1 传感器原理•机器人使用各种传感器来获得环境信息,如视觉传感器(摄像头)、声音传感器(麦克风)和触觉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等。
•传感器获取的信息用于解决定位、建图和目标识别等问题。
2.2 运动学原理•运动学研究机器人的运动和位置变化。
•包括研究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运动(例如机械臂的关节角度和位置)以及整个机器人的运动轨迹。
2.3 动力学原理•动力学研究机器人的运动和力学。
•通过分析机器人的质量、力和运动学参数,可以预测机器人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和性能。
2.4 控制原理•控制原理用于设计和实现机器人的行为和决策。
•包括规划路径、位置估计、运动控制和行为控制等。
3. 机器人学的应用方法3.1 目标识别和追踪•利用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技术,机器人可以识别和追踪特定的目标对象。
•这在自动驾驶车辆、安防监控系统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3.2 自主导航和定位•机器人可以利用自身的传感器和地图信息来实现自主导航和定位。
•这在室内导航机器人、无人机和探测器等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
3.3 机器人协作•多个机器人可以协调工作,在特定任务中相互合作。
•例如,无人机和地面机器人可以协作完成搜索和救援任务。
3.4 人机交互•机器人可以与人类进行有效的交互,通过语音识别、姿态感知等技术来理解人类的意图和需求。
•这在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和教育机器人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4. 机器人学的挑战和前景•机器人学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感知精度、决策能力和安全性等问题。
•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学在工业、农业、医疗和军事等领域有广阔的前景。
5. 结论•机器人学是一个跨学科领域,涉及多个原理和方法。
•通过不断研究和开发,机器人学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应用的可能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机器人学PPT课件
![机器人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e49e21336c1eb91a375dff.png)
L—连杆数,n——关节数,
f i—— 第I 个关节的自由度数
L=14,
n=18,其中:6个万向节(自由度为3)
6个球套节(自由度为2)
6个移动副(自由度为1)
则:F=6(14 –18-1)+36=6
四、手爪
手爪功能: 手爪亦称抓取机构,通常是由手指、传动机构和驱 动机构组成, 手爪用于抓取物体,并进行细微操作。
手爪设计要点:自身的大小、形状、结构和自由度。 手爪设计依据:作业对象的大小、形状和位姿等几何条件;
重量、硬度、表面质量等物理条件; 手爪与被抓物体的接触状态、物体表面状况; 足够的夹持力,适当的精度。 手爪类型: 吸盘式手爪(真空吸盘和电磁吸盘等)、承托型的 叉子和悬挂式手爪、吊钩等。 手爪结构形式:夹持式手爪、多关节手爪和顺应手爪。
θr=1/2(φA-φB),θp=1/2(φA+φB)
2.三轴垂直相与θ3的轴线垂直,三轴交于一点。 它是由安装在远距离的驱动装置带动几组伞齿轮旋转。
设输入的转角是φ1,φ2和φ3 ,相互啮合的齿轮齿数相等,则输 出的关节角为 θ1=φ1 θ2 =φ1-φ2 θ3 =2φ1+φ2-φ3
电机驱动 液压驱动和气动等。
二、控制插补方法 点位控制:点位控制仅要求工具通过一系列空间的点
,点与点之间的 路径并不严格要求。这类控制常用于点焊, 上、下料,抓、放等作业。
连续控制:连续路径(也称可控路径)控制是指末端
执行器可跟踪三维空间中规定的路径,这是个富于挑战性的控 制问题,他常应用于喷漆、弧焊和粘接等操作。
上面介绍的两种三自由度的手腕的共同点是三轴相交于一点,这个交 点通常取为腕坐标的原点,成为腕参考点。
机器人学PPT资料
![机器人学PPT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5ae810fed630b1c59eeb56d.png)
• 70年代 机器人技术发展成为专门学科
• 机器人产业得到蓬勃发展,机器人技术发展成为专门学科,称之 为机器人学(Robotics)。
• 机器人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不同的应用场所,导致了各种坐 标系统、各种结构的机器人相继出现,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 技术飞跃发展使机器人的控制性能大大提高,成本不断下降。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机器人所涵盖 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机器人的定义也不断充实和创新。下面给出一 些有代表性的定义。
机电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
1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国际和国外相关组织的定义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机器人是一种自动的、位置可 控的、具有编程能力的多功能机械手,这种机械手具有几个轴, 能够借助可编程序操作来处理各种材料、零件、工具和专用装置, 以执行种种任务。
(6) 机器人语言;
(7) 装置与系统结构;
(8) 机器人智能等。
机电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
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测试技术 •传感技术 •系统工程学 •生产工程学
控制、信 息工程学
•计算机工程学 •信息处理 •通讯工程学 •计算智能 •人工智能
机
械
工
•机械学 •机构学
程 学
•材料力学
•液压与气动
•精密加工
剧中的人造劳动者取名为Robota,捷克语的意思是“苦力”、 “奴隶”。英语的Robot一词就是由此而来的,以后世界各国都用 Robot作为机器人的代名词。
机电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
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2 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 The Developing History of Robots )
• 古代“机器人”——现代机器人的雏形
《机器人学》教学大纲
![《机器人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090a72b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2.png)
《机器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机器人学是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一门高度交叉、前沿的重要专业必修课程,融合了运动学/动力学分析、机械学、控制理论与工程、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内容的综合性新技术应用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机器人学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现代机器人系统设计、分析、应用等基本能力和以后从事相关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的能力。
本课程针对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特点,主要介绍机器人数学基础、工业机器人、服务机播人的基本机械结构设计、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以及机器人传感器和控制技术等基础理论和技术基础知识,并以实际工程应用为背景,安排各类机器人实样参观、专题讲座、实验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教学,不但使学生掌握机器人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对各类机器人技术和开发方法有所了解,同时通过课程设计等活动培养其在逻辑思维、科学研究和设计实践上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器人技术解决智能制造领域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学习并掌握现代机器人的基本理论及方法,具有应用机器人解决工程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支撑毕业要求1)课程目标2:学习并掌握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的状态检测和控制技术,具有利用先进控制理论和方法进行机器人控制并完成具体工程应用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2)课程目标3:学习并掌握现代机器人的总体设计、技术设计和详细结构设计及控制系统设计等内容,具有根据实际工程问题设计相应机器人解决方案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3)课程目标4:评定方法包括课后作业(15%)、实验(20%)、项目研究(15%)和期末考试(50%)环节,总评成绩以百分计,满分100分,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和根据具体情况微调。
2.(三)评分标准通过机器人的实验,获得相关实验设计和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应用相关实验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支撑毕业要求5)(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三、教学内容第1章:绪论(3学时)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机器人学的起源与发展,讨论机器人学的定义,分析机器人的特点、结构与分类。
机器人学研究与应用
![机器人学研究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5f3139f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03.png)
机器人学研究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学研究逐渐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领域,不仅在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正在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本文将着重探讨机器人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涉及到机器人学的定义、发展历程、技术实现、应用场景等方面。
一、机器人学的定义机器人学是指研究机器人的设计、制造、控制、感知、运动规划、学习和应用等方面的学科。
它综合了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生物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旨在研究如何使机器人能够像人类一样感知外界、做出决策、执行任务,并在不断学习和改进的过程中完成更为复杂的任务。
二、机器人学的发展历程机器人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人们对机器人的研究还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具体的应用场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机器人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丰富而活跃的学科领域。
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开始将机器人研究纳入到工业自动化和制造业中。
机器人的制造、操控、运动规划等技术逐步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应用领域也逐渐扩大。
20世纪80年代以后,机器人学逐渐从实际应用中走向学术研究,研究重点逐渐由机器人的技术实现转向了机器人的认知能力、交互能力等方面。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机器人学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三、机器人学的技术实现机器人学的技术实现主要包括机械结构、传感器、控制算法、视觉识别、语音识别等方面。
其中,机械结构是机器人实体的基础,通过各种各样的机械结构,机器人可以拥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从而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传感器技术则是机器人感知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包括激光雷达、超声波传感器、摄像头、语音识别器等。
通过传感器获取外部信息,机器人可以不断调整自身姿态,精准地执行任务。
控制算法是机器人完成任务的关键,它通过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和行为,实现了机器人的智能化,可以让机器人像人类一样做出决策和反应。
视觉识别和语音识别技术可以使机器人通过感知人类的语言和姿态,实现人机交互和沟通。
人机工程学概述研究内容与方法
![人机工程学概述研究内容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0277eb8ddccda38376bafd9.png)
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一)
美国人机工程学家查里斯·C·伍德(Charles C·Wood)对人机工程学所下的定义为:设备 设计必须适合人的各方面因素,以便在操作 上付出最小的代价而求得最高效率。
美国人机工程学及应用心理学家A·查帕尼斯 (A·Chapanis)说:“人机工程学是在机械设 计中,考虑如何使人获得简便而又准确的操 作的一门科学”。
3. 环境控制与安全保护:主要研究从长远利
益出发,如何设计环境及进行安全保护以
研
保证人在长期工作下健康不受影响,事故
究
危险性最小。如本书9、10章的内容。
内 4. 人机系统的总体设计:人机系统工作效能
容
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它的总体设计,即在整
(
体上使“机”与人体相适应,解决好人与机器
三
之间的分工和机器之间信息交流的问题可,
人机工程学概述研究内容与方法
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三)
《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将人机工程 学定义为: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 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与环境系统适 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 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
《辞海》也对人机工程学作过定义:
……
人机工程学概述研究内容与方法
人机工程学概述研究内容与方法
人机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 原始时期 —— 原始的人机关系
人 机
• 19世纪末至一战—— 萌芽时期
工 • 二战时期 —— 初兴时期
程 学
• 二战至20世纪60年代 —— 迅猛发展
发 展
•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两大特点
史 • 我国人机工程学发展进程
人机工程学起源那国呢
人机工程学概述研究内容与方法
机器人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共14页
![机器人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共14页](https://img.taocdn.com/s3/m/c1039388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76.png)
机器人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共14页机器人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机器人学机器人学【robotics】【】与机器人设计、制造和应用相关的科学。
机器人学又称为机器人技术或机器人工程学,主要研究机器人的控制与被处理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机器人学涉及的科目很多,主要内容有运动学和动力学、系统结构、传感技术、控制技术、行动规划和应用工程等。
随着工业自动化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到六十年代机器人开始进入大量生产和实际应用阶段。
尔后由于自动装备海洋开发空间探索等实际问题的需要,对机器人的智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危险环境,人们难以胜任的场合更迫切需要机器人,从而推动了智能机器人的研究。
机器人学的研究推动了许多人工智能思想的发展,有一些技术可在人工智能研究中用来建立世界状态的模型和描述世界状态变化的过程。
关于机器人动作规划生成和规划监督执行等问题的研究,推动了规划方法的发展。
此外由于机器人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除机械手和步行机构外,还要研究机器视觉触觉听觉等信感技术,以及机器人语言和智能控制软件等。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设计精密机械信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方法智能控制以及生物工程等学科的综合技术。
这一课题研究有利于促进各学科的相互结合,并大大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那么总结一下,我们认为,机器人有三个发展阶段,那么也就是说,我们习惯于把机器人分成三类,一种是第一代机器人,那么也叫示教再现型机器人,它是通过一个计算机,来控制一个多自由度的一个机械,通过示教存储程序和信息,工作时把信息读取出来,然后发出指令,这样的话机器人可以重复的根据人当时示教的结果,再现出这种动作,比方说汽车的点焊机器人,它只要把这个点焊的过程示教完以后,它总是重复这样一种工作,它对于外界的环境没有感知,这个力操作力的大小,这个工件存在不存在,焊的好与坏,它并不知道,那么实际上这种从第一代机器人,也就存在它这种缺陷,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研究第二代机器人,叫带感觉的机器人,这种带感觉的机器人是类似人在某种功能的感觉,比如说力觉、触觉、滑觉、视觉、听觉和人进行相类比,有了各种各样的感觉,比方说在机器人抓一个物体的时候,它实际上力的大小能感觉出来,它能够通过视觉,能够去感受和识别它的形状、大小、颜色。
机器人学基础 -回复
![机器人学基础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16d550a3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9f.png)
机器人学基础-回复
机器人学是一门涵盖多个学科的研究领域,包括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控制论等,其主要研究机器人的运动、感知、决策、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机器人学基础包括以下方面:
1. 机器人运动学:研究机器人的运动方式、轨迹规划和运动控制等问题。
2. 机器人动力学:研究机器人的力学、动力学、能量转换等问题。
3. 机器人控制:研究机器人的控制理论、控制算法、控制系统等问题。
4. 机器人感知:研究机器人的传感器、感知算法等问题,使机器人能够感知周围环境。
5. 机器人规划:研究机器人的路径规划、任务规划等问题,使机器人能够自主完成复杂任务。
6. 人机交互:研究机器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模式、交互界面设计等问题,使机器人能够与人类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协作。
在学习机器人学基础时,需要掌握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同时,需要进行实践操作,通过搭建机器人、编写程序等方式加深对机器人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
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
![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192b75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f8.png)
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第一章智能机器人技术的概述智能机器人技术是一门涵盖多个领域的跨学科技术,包括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电子工程、控制科学等。
智能机器人可以完成人类工作,甚至能够自主决策和学习,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目前,智能机器人技术已经应用在众多领域中,如医疗、教育、制造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第二章智能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和传感器智能机器人的机械结构通常包括机器人臂、关节、执行器等部分。
机器人臂往往由数个关节组成,可以类比于人的手臂。
关节可以进行自由度控制,从而实现机器人的运动和操作。
执行器则是机器人关节实现运动的关键部件,常用的执行器包括伺服电机、直流电机、步进电机等。
智能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传感器。
传感器可以感知机器人周围环境的不同参数,如温度、湿度、位置、位姿、距离等。
传感器多样化,种类繁多,通常包括光电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惯性传感器等。
第三章智能算法智能机器人采用的技术之一是智能算法,包括人工智能、模糊控制、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等。
这些算法有助于机器人进行自主决策和学习。
例如,神经网络可以训练机器人学习不同的模式,例如语音或图像模式。
遗传算法可以优化机器人的性能和行为,并使其更好地完成任务。
同时,机器人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学习经验和规则,并根据其学习的知识进行智能决策。
第四章智能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智能机器人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包括医疗、教育、制造等。
在医疗领域,智能机器人可以支持手术操作,如神经外科手术和胸腔外科手术。
在教育领域,智能机器人可以作为学生的学习伴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在制造业领域,智能机器人可以用于生产线作业,并且还可以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
第五章发展趋势和前景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的迅速发展,未来有望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应用。
未来智能机器人将不仅仅能完成以前由人类执行的任务,而且还能够与人类进行更密切的交互,从而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
智能机器人也将与其他技术相结合,例如物联网、云计算等,形成一个更加复杂和智能化的系统,为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机器人工学研究与应用
![机器人工学研究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637e901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1.png)
机器人工学研究与应用机器人工学是一个涉及到机械、电子、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学科,是以制造能够自主执行各种任务的机器人为目的的研究领域。
在当今时代,机器人工学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个领域的重视,机器人也已经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一、机器人工学研究机器人工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机器人动力学、机器人控制、机器人定位与导航、机器人感知、机器视觉等等。
机器人动力学是机器人研究的关键之一,它是研究机器人运动的原理和规律。
它主要研究对机器人的轨迹、速度、加速度等进行分析和计算,以控制机器人按照既定的路径和速度对事物进行操作。
动力学的研究对于提升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和运动精度以及降低机器人的噪音和震动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机器人控制是机器人研究的另一方面,它是机器人动力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机器人控制应用无人驾驶、智能化工厂和医疗等领域。
控制技术包括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力控制、姿态控制等。
机器人定位与导航是机器人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机器人定位技术主要是指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下确定自己的位置和方向的能力,导航技术则是机器人通过内置的地图和传感器来实现自主行走。
为了实现机器人的定位和导航,机器人需要搭载各类传感器和定位设备,包括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摄像头、GPS等。
机器人感知是机器人智能化的基础之一。
机器人感知主要是通过各类传感器实现对周围环境物体的探测和识别,包括视觉传感器、听觉传感器、电磁传感器等。
通过机器人感知,机器人可以自主感知环境中的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动作,实现对环境的智能化感知和应对。
机器视觉是机器人研究的另一重要方面,它不仅是机器人实现“看”和“理解”人类语言和动作的基础,也是将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活的重要途径。
机器视觉涉及光学、图像处理、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通过计算机视觉软件和各种传感器来实现机器人对图像的识别、分析和处理。
二、机器人工学应用在不断推进的人工智能浪潮中,机器人工学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展。
机器人学哈工大陈东良
![机器人学哈工大陈东良](https://img.taocdn.com/s3/m/de034a04195f312b3169a5f7.png)
4. 提供通用机器人语言编程系统,可通过图形 示教自动生成机器人语言等程序;
5. 内容涵盖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控制系统 的设计、机器人轨迹规划等。
二、机器人参数
结构形式
负载能力
运动精度(脉冲当 关节1
量/转)
关节2
关节3
关节4
未端重复定位精度
每轴最大运动范围 关节1
关节2
关节3
关节4
每轴最大运动速度 关节1
关节2
关节3
关节4
平面关节式(SCARA型) 1kg 10000 10000 1600pulse/mm 3200 ±0.1mm 0~270° 0~200° 0~60mm 0~345° 0.5rad/S 0.5rad/S 6mm/S 3.14rda/S
的动作,且这些示教的动作能够自动重复地进行; 5) 程控机器人:能够通过提供的运动程序,执行给定的任务; 6) 智能机器人:通过感知信息独立检测工作环境或工作条件的变化,
借助机器人本身的自我决策能力,进行相应的工作。它不受工作 环境或工作条件变化的影响。
美国只将后四种定义为机器人。
§1.3 机器人自由度、关节及坐标系
机器人学 绪论
❖ 机器人是什么? ❖ 机器人是如何工作的?
陈东良
§1.1.1机器人的定义
美国机器人协会(RIA)定义 日本机器人协会(JIRA)定义 中国机器人定义(蒋新松)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 共同属性:1)象人或人的一部分,并模仿人的动 作
2)具有智能或感觉与识别能力 3)是人制造的机器或机械电子装置
各关节的组合运动产生 沿X、Y、Z三个坐标轴 直线运动和绕他们的转 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器人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机器人学?机器人学【robotics】【】与机器人设计、制造和应用相关的科学。
机器人学又称为机器人技术或机器人工程学,主要研究机器人的控制与被处理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机器人学涉及的科目很多,主要内容有运动学和动力学、系统结构、传感技术、控制技术、行动规划和应用工程等。
?随着工业自动化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到六十年代机器人开始进入大量生产和实际应用阶段。
尔后由于自动装备海洋开发空间探索等实际问题的需要,对机器人的智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危险环境,人们难以胜任的场合更迫切需要机器人,从而推动了智能机器人的研究。
?机器人学的研究推动了许多人工智能思想的发展,有一些技术可在人工智能研究中用来建立世界状态的模型和描述世界状态变化的过程。
关于机器人动作规划生成和规划监督执行等问题的研究,推动了规划方法的发展。
此外由于机器人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除机械手和步行机构外,还要研究机器视觉触觉听觉等信感技术,以及机器人语言和智能控制软件等。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设计精密机械信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方法智能控制以及生物工程等学科的综合技术。
这一课题研究有利于促进各学科的相互结合,并大大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那么总结一下,我们认为,机器人有三个发展阶段,那么也就是说,我们习惯于把机器人分成三类,一种是第一代机器人,那么也叫示教再现型机器人,它是通过一个计算机,来控制一个多自由度的一个机械,通过示教存储程序和信息,工作时把信息读取出来,然后发出指令,这样的话机器人可以重复的根据人当时示教的结果,再现出这种动作,比方说汽车的点焊机器人,它只要把这个点焊的过程示教完以后,它总是重复这样一种工作,它对于外界的环境没有感知,这个力操作力的大小,这个工件存在不存在,焊的好与坏,它并不知道,那么实际上这种从第一代机器人,也就存在它这种缺陷,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研究第二代机器人,叫带感觉的机器人,这种带感觉的机器人是类似人在某种功能的感觉,比如说力觉、触觉、滑觉、视觉、听觉和人进行相类比,有了各种各样的感觉,比方说在机器人抓一个物体的时候,它实际上力的大小能感觉出来,它能够通过视觉,能够去感受和识别它的形状、大小、颜色。
抓一个鸡蛋,它能通过一个触觉,知道它的力的大小和滑动的情况。
?那么第三代机器人,也是我们机器人学中一个理想的所追求的最高级的阶段,叫智能机器人,那么只要告诉它做什么,不用告诉它怎么去做,它就能完成运动,感知思维和人机通讯的这种功能和机能,那么这个目前的发展还是相对的只是在局部有这种智能的概念和含义,但真正完整意义的这种智能机器人实际上并没有存在,而只是随着我们不断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的概念越来越丰富,它内涵越来越宽。
?那么从三代机器人发展过程中,从另一个方面,我们对机器人从应用的角度进行了分类,比如说工业机器人,它包括点焊、弧焊、喷漆、搬运、码垛,在工业现场中工作的这种机器人,我们统称为工业机器人,那么从不同的应用中,到水下去作业的叫水下机器人,到空间作业的叫空间机器人,同时又存在农业、林业、牧业,对医疗机器人叫医用机器人,还包括娱乐机器人,建筑和居室上用的机器人,所以从应用分类,它包括从行业、应用角度,也可以进行这样简单的分类。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我国机器人发展的基本概况。
刚才谈到了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和美国都在开始进行机器人的研究,由于我们国家存在很多其他的各种因素、问题。
我们国家在机器人的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当时我们在国家北京举办一个日本的工业自动化产品展览会,在这个会上有两个产品,一个是数控机床,一个是工业机器人,这个时候,我们国家的许多学者,看到了这样一个方向,开始进行了机器人的研究,但是这时候研究,基本上还局限于理论的探讨阶段,那么真正进行机器人研究的时候,是在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将近这二十年的发展,发展最迅速的时候,是在1986年我们国家成立了863计划是高技术发展计划,就将机器人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的主题,国家投入将近几个亿的资金开始进行了机器人研究,使得我们国家在机器人这一领域得到很快地、迅速地发展。
?目前主要单位像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原机械部的北京自动化所,像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还包括中科院北京自动化所等等的一些单位都做了非常重要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而且目前这几年来看,我们国家在高校里边,有很多单位从事机器人研究,很多研究生和博士生都在从事机器人方面的研究,目前我们国家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工业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空间机器人,核工业的机器人,都在国际上应该处于领先水平,总体上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我们国家在机器人的产业化方面,目前还没有固定的成熟的产品,但是在上述这些水下、空间、核工业,一些特殊机器人方面,我们取得了很多有特色的研究成就。
?下边我简单介绍一下工业机器人的一些情况,到目前为止,工业机器人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机器人,世界总量目前已经销售110万台,这是2019年的统计,但这110万台在已经进行装备使用的是75万台,这个量也是不小的。
总体情况看,日本在工业机器人这一块,是首位的,成为机器人的王国,美国发展也很迅速,目前在新安装的台数方面,已经超过了日本,中国刚开始进入产业化的阶段,已经研制出多种工业机器人样机,而有小批量在生产中使用,这也是整个在日本、美国以及我们国家在工业机器人情况的一些比较。
?这是点焊机器人,点焊机器人刚才讲的,主要是针对汽车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汽车焊接的质量,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的一种机器人。
它的特点是通过机器人对两个钢板进行点焊的时候,需要承载一个很大的焊钳,一般在几十公斤以上,那么它的速度要求在每秒钟一米五到两米这样的高速运动,所以它一般来说有五到六个自由度,负载三十到一百二十公斤,工作的空间很大,大概有两米,这样一个球形的工作空间,运动速度也很高,那么自由度的概念,就是说,是相对独立运动的部件的个数,就相当于我们人体,腰是一个回转的自由度,我们大臂可以抬起来,小臂可以弯曲,那么这就三个自由度,同时腕部还有一个调整姿态来使用的三个自由度,所以一般的机器人有六个自由度,就能把空间的三个位置,三个姿态,机器人完全实现,当然也有小于六个自由度的,也有多于六个自由度的机器人,只是在不同的需要场合来配置。
?弧焊机器人也是工业机器人中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像我们汽车的后桥,进行焊接的时候,它连续焊接,所以它的特点是连续轨迹控制,所以它要求的轨迹精度要求非常高,一般来说也是五到六个自由度,由于它焊枪比较小,所以在五到十公斤就可以了,这个方面是在国际和国内应用非常大的一类机器人,在另一方面像搬运和铆接,这些工作场合下,像搬运,主要是要求机器人有很高的速度,承载能力很多、很强,像日本的大库机器人,它可以承载三百公斤,抓取、来进行搬运和码垛。
?第二类是服务机器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尤其近十年以来,机器人的发展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拓宽,目前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大家都知道,机器人已经从制造业逐渐转向了非制造业和服务行业,刚才谈的汽车制造属于是制造业,但服务行业包括清洁、加油、救护、抢险、救灾这些等等,都属于非制造行业和服务行业,那么这里边跟工业机器人相比,它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同,它主要是一个移动平台,它能够移动、去运动,上面有一些手臂进行操作,同时还装有一些像力觉传感器和视觉传感器、超声测距传感器等等。
它对周边的环境进行识别,来判断它的运动,完成某种工作,这是服务机器人的基本的一个特点。
?比方说这里边有几张图片,这是在美国,他们研制的像大型客机这种清洗工作,如果人来做的话十分繁重,那么大一个机体来清洗的话,工作量是很大,而且也很不方便,那么他们采用这种机器人来实现像飞机的这些清洗的工作,包括一些国家开发像高层建筑的清洗机器人,这也都是服务行业的机器人,还包括像家庭使用的,还有一些宾馆和一些公共场合使用的这种清洁机器人,对地面来进行清扫,还包括网球场上能够自动地把撒下的球,集中收集起来,这种机器人也都是存在的。
?另一个方面的服务机器人应用,在汽车加油机器人这块也很有意思,包括我们现在的一些加油站,都是用自动的计量装置,实现了有的这种自动计量,但是还仍然用人去操作,但可以看到在一些美国的高速公路上,汽车流量很大,包括夜间都要对汽车进行加油,工作也很烦琐,所以现在很多国家在开发这种自动的加油机器人,它可以自动的计量,自动的把汽车油嘴放到汽车油箱里边去,这也都是服务机器人的一种体现。
?导盲机器人它针对盲人这种安全性考虑,类似于一个小狗的形状,它能够对道路的一些障碍,运动的车辆和行人进行判断,来引导这个盲人进行安全的行走,这个确实对提高盲人的安全,是非常必要的。
?再有导游礼仪机器人,这也是服务机器人,体现出一种智能的,一个体现的代表,在很多大的公司它需要对产品进行宣传,它制作出一些各种卡通形状的机器人,能够跟人进行简单的对话,介绍产品等等,这在一些宾馆能够接待一些客人等等增加企业或者宾馆的这种对社会的影响。
?家务机器人主要体现在像一些对地毯和地板定期的它能够进行清扫和吸尘,它这个机器人很有意思,它有传感器,它能够把家具和人能识别出来,它自动的按照一种规律,能根据路径把地面全部的清扫干净,这也是家务中一些机器人的表现。
?那么表演娱乐机器人,现在很多国家在开发这种像动物园、还有娱乐中心、还有迪斯尼这样的一个大型的游园,它为了增加趣味性,把研究出像模仿人,包装成各种人的样子,它能够说话唱歌和表演,这样还能跟人进行交流,这样的机器人,还包括把机器人包装成各种有趣的动物,像恐龙、大象、狮子,还有一些小的卡通式的这种动物,它已经完成像动物的一些动作的模仿,模仿它的声音,同时还跟人进行交流,尤其是比较有趣的是一个弹钢琴机器人,早期在日本的时候,弹了一首世界著名的名曲,在当时,在机器人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那么这个机器人特点,它要求手指非常灵活,自由度也特别多,而且在弹的过程中,还要有力控制和感觉的控制,所以它相对来说是对机器人机构和控制方面提高更高的要求。
?还有像这种机器人的演奏家,包括它的拉小提琴,这个小提琴在乐器里边最复杂的,难度最高的一种乐器,它能通过乐曲拉小提琴,力的控制、协调、速度等等,都要进行选择或者自动的判断,还包括这也是一个机器人在做一个表演,等等就是在服务机器人方面,它很宽的一个应用领域,它跟人的需求越来越接近,那么总结一下它有几个关键技术,从技术上的方面有四个,一个是移动机构,前面看过几种机器人它跟工业机器人不一样,大多数的服务机器人,它是移动的,有轮式、履带式、还有步行式的,包括还有组合式的,这种移动机构,对环境感知功能,这也是服务机器人最重要的特点,因为它所处的环境,不像工业机器人对一个固定的环境,固定的机座,固定样子来实现的,那么这个环境也许是未知的,也许是变化的,包括清扫机器人,屋子的形状,一家一个样子,家具的摆放不一样,甚至,还有一些人在走动,这些非结构环境使得它能够准确的描述和感知和判断,这一点来讲,就表现出服务机器人具有一定的人的智能的这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