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与相变
第六章-扩散与固态相变全文编辑修改
关系式便可进行一些
扩散问题的计算。
间隙扩散 :当一个间隙 原子从一个间隙位置迁 移到另一个空的间隙位 置的过程,称为间隙扩
散,如图5-5所示。
在金属合金中,由于间隙 原子的半径较小,因此可 移动性强,间隙扩散比空 位扩散快得多。而且空的 间隙位置比空位数目多很 多,因此间隙原子移动的
可能性也比空位扩散大。
个微分方程式。
(1) 一维扩散
如图3所示,在扩散方向上取体积元 Ax, 和J x J分xx别表
示流入体积元及从体积元流出的扩散通量,则在Δt时间内, 体积元中扩散物质的积累量为
m (J x A J xx A)t
m
J x J xx
xAt
x
C J
t
x
C (D C ) t x x
如果扩散系数与浓度无关,则上式可写成
对于半无限固体其表面 浓度保持不变,例如对 于气体扩散问题,其表 面分压保持一定的情况 下,进行如下假设:
1)扩散前任何扩散 原子在体内的分布是均 匀的,此时的浓度设为C0
2)在表面的值设为 零且向固体内部为正方 向;
3)在扩散开始之前 的时刻确定为时间为零
Cx C0 1 erf x
Cs C0
图5-5 间隙扩散示意图
扩散前间隙原子 的位置
扩散后间隙原子 的位置
扩散系数
扩散系数是计算扩散问题的重要参数 ,目前普遍采用下式来求扩散系数,
即:D D0eQ / RT (5-5)
式中D0为扩散常数。Q为扩散激活能。对于 间隙扩散,Q表示每mol间隙原子跳跃时需越
过的势垒,Q表示NA个空位形成能加上每 1mol原子向空位跳动时需越过的势垒。
克肯达尔效应的实际意义续
Ni-Cu扩散偶经扩散后,在 原始分界面附近铜的横截面 由于丧失原子而缩小,在表 面形成凹陷,而镍的横截面 由于得到原子而膨胀,在表 面形成凸起。
固态扩散与相变书籍
固态扩散与相变书籍
固态扩散和相变是固态物理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有许多相关的书籍可以供参考。
以下是一些关于固态扩散和相变的书籍推荐:
1. 《固体物理学》(作者,Charles Kittel)这本经典教材涵盖了固体物理学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固态扩散和相变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固体物理学导论》(作者,Ashcroft和Mermin)这本教材介绍了固态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包含了关于固态扩散和相变的内容。
3. 《固体物理学中的相变和相图》(作者,Rosenberg和Cohen)这本书详细介绍了相变和相图的理论和实验方法,包括固态扩散过程的描述和应用。
4. 《固体物理学中的扩散和反应》(作者,Mehrer和Krupp)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固态扩散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包括相变和相图的相关内容。
5. 《固体物理学中的相变和相变动力学》(作者,Pierre-Claude Zinn-Justin)这本书讨论了相变和相变动力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包括固态扩散和相变的相关内容。
6. 《固体物理学中的相变和相变动力学》(作者,Sethna,Lubensky,O'Hern和Shah)这本书介绍了相变和相变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数学方法,包括固态扩散和相变的应用。
以上这些书籍涵盖了固态扩散和相变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数学模型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这些书籍可以帮助你全面了解固态扩散和相变的知识,并深入理解相关的研究领域。
希望对你有帮助!。
合金中的扩散与相变习题(相变部分)
合金中的扩散与相变习题(相变部分)1. 名词解释形核驱动力、相变驱动力,调幅分解、惯析面、连续脱溶、不连续脱溶、热弹性马氏体。
2(1)如果不考虑畸变能,第二相粒子在晶内析出是何形态?在晶界析出呢?(2)如果不考虑界面能,析出物为何种形态?是否会在晶界优先析出呢?3 已知α、β、γ、δ相的自由能-成分曲线如图所示, 从热力学角度判断浓度为C 0的γ相及δ相应析出的相,并说明理由,同时指出在所示温度下的平衡相(稳定相) 及其浓度。
4 指出固溶体调幅分解与形核分解两之间的的主要区别。
5 假设将0.4%C 的铁碳合金从高温的单相γ状态淬到750℃时,从过冷γ中析出了一个很小的α晶核.试回答:(1) 在Fe-Fe 3C 相图下方,作出α、γ、Fe 3C 在750℃的自由能-成分曲线。
(2) 用作图法求出最先析出晶核的成分,并说明之。
6 沉淀相θ‘’呈圆盘状,厚度为2.0 nm ,其失配度δ约为10%。
已知弹性模量E=7×1010Pa ,共格界面因失配而造成的一个原子应变能为223δεVE V =(V 为一个原子所占体积)。
今假设共格破坏后的非共格界面能为0.5J/m 2,求共格破坏时θ‘’圆盘的直径。
7 假定在Al (面心立方,原子间距d=0.3 nm )基固溶体中,空位的平衡浓度(N n )在550℃时为2×10-4,而在130℃时可以忽略不计:(1)如果所有空位都构成G .P 区的核心,求单位体积中的核心数目;(2)计算这些核心的平均距离。
8 Al-2at.%Cu 合金进行时效硬化,先从520℃淬至27℃,3小时后,在此温度形成平均间距为1.5×10-6cm 的G .P.区。
已知27℃铜在铝中的扩散系数D=2.3×10-25cm 2/s ,假定过程为扩散控制,试估计该合金的空位形成能(假设淬火过程中无空位衰减)。
9 假设在固态相变过程中新相形核率N 及长大速率G 均为常数,则经t 时间后所形成新相的体积分数x 可用Johnson-Mehl 方程得到,即)3exp(143t NG x π--=已知形核率N=1000/cm 3.s ,G=3×10-5cm/s ,试计算:(1)发生相变速度最快的时间;过程中的最大相变速度;(2)获得50%转变量所需的时间。
9-2扩散型相变
对于成分在极小值与拐点之间的合金C 0’,如右图所示:由于G ”(C 0’)>0,自由能-成分曲线上凹,所以一旦出现成分起伏,体系自由能将由分解前的G(C 0’)升高到G 1。
但如果能分解成为成分为C a 的α1和成分为C b 的α2两相,系统自由能G2低于分解前的自由能G(C 0’)。
此时要靠形核方式分解,但是形核要满足成分条件和形核功。
所以过饱和固溶体的分解可以分为调幅分解和形核长大两种方式。
调幅分解时新相和旧相的成分连续变化,母相中溶质原在α中的溶解度如图所示。
A、脱溶系列(如Al-Cu合金)右图为几种不同成分的Al-Cu合金在130℃的时效硬化曲线。
由图可知:( A )随着Cu%的↗,时效硬化效果越明显,( B )硬度的峰值总是与θ”+θ’并存的组织相对应,一旦θ”消失,硬度将明显下降。
rβ2β扩散一旦发生,亚平衡I被打破,如右图b所示:(2)过饱和固溶体的脱溶③不连续脱溶过饱和固溶体的不连续脱溶也叫两相式脱溶,或者胞状式脱溶。
通常在母相晶界上形核,然后呈胞状向某一相邻晶粒内生长(与珠光体相类似)。
脱溶胞状物与母相有明显界面。
如图所示:不连续沉淀脱溶反应可以写成α’(C 0)→α(C α’)+β(C β) ,其中α’相是成分为C 0的过饱和固溶体;β是的晶体结构和成分都不同于α’的平衡析出相。
胞状脱溶物中的α与母相α’成分不同,但结构相同。
片状共析组织棒状共析组织共析转变指由单一的固态母相分解为两个结构和成分不同的新相的过程。
共析转变的反应式 :γ→α+β共析转变包括形核与长大两个过程。
但是由于共析转变在固态下进行,原子扩散速度缓慢,所以共析转变的形核与长大如图所示:(3)共析转变①共析转变的形核与长大共析体形核之后,靠原子的短程扩散,导致两相耦合。
原子的扩散主要沿着新旧两相的界面进行。
如右图所示:。
扩散相变解答.
材料的扩散与相变考试参考解答名词解释扩散激活能:在扩散过程中,原子从原始平衡位置跳动迁移到新的平衡位置,所必须越过的能垒值或称所必须增加的最低能量。
空位扩散:和空位相邻的原子比较容易进入空位位置而使其原来占据的位置变为空位,如此不断就可以实现原子迁移。
化学扩散:由于浓度梯度所引起的扩散。
扩散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X 轴的单位平面的原子数量,单位为mol/cm 2s, 1/cm 2s, g/cm 2s 非均匀形核:新相优先在母相中存在的异质处形核,即依附于液相中的杂质或外表面形核。
反应扩散:由扩散造成的浓度分布以及由合金系统决定的不同相所对应的固溶度势必在扩散过程中产生中间相,这种通过扩散而形成新相的现象称为反应扩散。
惯析面:马氏体总是在母相的特定的晶面上析出,伴随着马氏体相变的切变,一般与此晶面平行,此晶面为基体与马氏体相所共有,称为惯析面。
TTT 图: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动力学图,又称C 曲线。
溶质原子贫化区:由于空位的存在,促使溶质原子向晶界迁移的偏聚,辐射或加热时产生大量空位在冷却时向晶界迁移并消失,同时拖着溶质原子运动,溶质原子富集在晶界。
偏聚范围大,在晶界上形成一定宽度偏聚带,达几微米,偏聚带两侧有溶质原子贫化区。
解答题:(27分)1.在一维稳态扩散情况下,试推导出扩散物质的浓度与坐标的分布函数。
稳态扩散:220,0C C CD t t x∂∂∂===∂∂∂ 从而:,C(x)Ax+B Cconst A x∂===∂积分可得 设:得:211211121(),()C C C x C C C x B C A C x x C L C C L L---==⇒=⇒=+-2.将一根Fe-0.4%C-4%Si 合金棒与一根Fe-0.4%C 合金棒焊接在一起,经1015℃×10天扩散退火会产生什么现象?并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见上交材基3.公式2D P α=Γ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简述在间隙扩散与空位扩散机制中D 表达式的区别? D 表示单位梯度下的通量,即为扩散系数,单位为2/cm s 或2/m s 间隙扩散机制中D 的表达式:2**exp()exp()S H D a R RTαν∆∆=- 20*exp()S D a Rαν∆=为频率因子,*S ∆激活熵,*H ∆激活焓 空位扩散机制中D 的表达式:**2exp()exp()v vS S H H D a R RT αν∆+∆∆+∆=- *20exp()vS S D a Rαν∆+∆=频率因子可见,空位机制比间隙机制需要更大的扩散激活能。
材料固态相变与扩散 第4章_扩散性相变
(4)对式求极值得到r = 2 r ,dr/dt 为极大值。当 r >2
时的质点,其长大速度逐渐降低;
r (5)在长大过程中,当 增大时,所有粒子dr/dt
均降低;
(6)温度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综合效果T↑,dr/dt ↑
r (7)体系过程刚开始时,稍大于 的质点长大速度小
于体系中粒子的平均长大速度,有可能在后期可能重新 被溶解。
讨论正沉淀增长情况。由于Gibbs-Thompson效应,析出相 顶端边缘附近基体中的平衡浓度要比原来没有效应时的平衡 浓度高,设为Cr 。作为近似处理,可设S为有效扩散距离, S=Kr ,其中K为常数,随析出相形状而改变,一般均取1。 设两相的摩尔体积相等,由Fick定律得:
dl D dC D C dt C C dx / C C Kr
dn 4R 2 D dC
dt
Vm
dR
此流量是提供给析出粒子长大的,析出粒子长大所需流量为:
n V 4 r 3
Vm 3 Vm
dn 4r 2
dr
Vm
dn 4r 2 dr
dt
Vm dt
根据质量平衡
dR D dC
R2
r 2 dr
dt
从粒子半径到距离R的最大值积分,设瞬时dr/dt是恒定的
(8)使析出相稳定的途径:低 σ ;D小;C0 要小。
扩散控制的析出相粒子 Ostwald长大规律
粒子体积分数对分散度的影响
根据能量最小原理,可以近似地假定
dr dr dt dt max
r
3
r03
8 9
D
VmC RT
()
t
考虑体积分数:
r
3
r03
扩散与相变计算题
金属中的扩散与相变2010硕士10班13.扩散习题课和复习34567891011121314151617例一:有一20钢齿轮气体渗碳,炉温为927℃,炉气氛使工件表面含碳量维持在0.9%C,这时碳在铁中的扩散系数为D=1.28x10-11m2s-1,试计算为使距表面0.5mm处含碳量达到0.4%C所需要的时间?解:可以用半无限长棒的扩散来解:18例二:上例中处理条件不变,把碳含量达到0.4%C处到表面的距离作为渗层深度,推出渗层深度与处理时间之间的关系,层深达到1.0mm则需多少时间?解:因为处理条件不变在温度相同时,扩散系数也相同,因此渗层深度与处理时间之间的关系:因为x2/x1= 2,所以t2/t1= 4,这时的时间为34268s = 9.52hr1920例1:含0.20%碳的碳钢在927 ℃进行气体渗碳。
假定表面C 含量增加到0.9%,试求距表面0.5mm 处的C 含量达0.4%所需的时间。
已知D 972=1.28 ×10-11m 2/s 解:已知c s ,x ,c 0,D ,c x 代入式得erf ()=0.7143查表得erf (0.8)=0.7421,erf (0.75)=0.7112,用内差法可得β=0.755因此,t=8567s=2.38h21例2:渗碳用钢及渗碳温度同上,求渗碳5h 后距表面0.5mm 处的c 含量。
解:已知c s ,x ,c 0,D ,t 代入式得(0.9% -c x )/0.7%=erf (0.521)=0.538c x =0.52%与例1比较可以看出,渗碳时间由2.38h 增加到5h ,含0.2%c 的碳钢表面0.5mm 处的c 含量仅由0.4%增加到0.52%。
2324252627考题一.名词解释二.简答题三.计算题四.叙述题28谢谢大家!29。
华南师范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教程第七章 扩散与固态相变(一)
25/11/2018
1
概述
扩散现象:气体和液体中,例如在房间的某处打开一瓶 香水,慢慢在其他地方可以闻到香味,在清水中滴入一滴墨 水,在静止的状态下可以看到他慢慢的扩散。 扩散:由构成物质的微粒 ( 离子、原子、分子 ) 的热运动 而产生的物质迁移现象称为扩散。扩散的宏观表现是物质的 定向输送。
25/11/2018
34268s = 9.52hr
27
例2 一铁棒中碳的原始浓度为0.20%。现在1273K的温度下对 其进行渗碳处理,试确定在距表面0.01cm处碳浓度达到 0.24%所需的时间。已知在渗碳气氛中,铁棒的表面碳浓度 维持在0.40%;碳在铁中的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为
D (2 105 m 2 / s){exp[(142000 J / mol) / RT ]}
dC J D dx
25/11/2018 18
2) 扩散第二方程
解决问题的关键:搞清问题的起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并假定任一时 刻t溶质的浓度是按怎样的规律分布。 对不同的实际问题,可采用不同的浓度分布形式来处理,如正态分 布、误差分布、正弦分布、指数分布等。
解析解通常有高斯解、误差函数解和正弦解等
一维无限长棒中扩 散方程误差函数解:
25/11/2018 30
water
25/11/2018
adding dye
partial mixing
homogenization
time
2
说明
在固体材料中也存在扩散,并且它是固体中物 质传输的唯一方式。因为固体不能象气体或液体那
样通过流动来进行物质传输。即使在纯金属中也同
样发生扩散,用掺入放射性同位素可以证明。 扩散在材料的生产和使用中的物理过程有密切 关系,例如:凝固、偏析、均匀化退火、冷变形后 的回复和再结晶、固态相变、化学热处理、烧结、
第五章 金属扩散及固态转变
⑷原子扩散的影响
对于扩散型相变,新旧两相的成分不同,相变通过 组元的扩散才能进行。在此种情况下,扩散就成为 相变的主要控制因素。但原子在固态中的扩散速度 远低于液态,两者的扩散系数相差几个数量级。 当过冷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扩散成为决定性 因素,再增大过冷度会使转变速度减慢,甚至 原来的高温转变被抑制,在更低温度下发生无 扩散相变。 例如共析钢从高温奥氏体状态快速冷却下来,扩 散型的珠光体相变被抑制,在更低温度下发生无 扩散的马氏体相变,生成亚稳的马氏体组织。
a)
b)
c)
d)
e)
图5-14 共析转变的形核与生长示意图
1 共析转变的形核
⑴假定富含B组元的β为领 先相,γ相需源源不断提供 B组元才能保证β相的生长。 ⑵由于B组元不断降低,这 样为富含A组元的α相的形 核创造了条件,于是便在B 元的侧面形成了α相。 ⑶ α相 β相就这样不断地交 替生长,并向γ相纵深发展, 最后形成层片状的共析领域。
所有元素在α-Fe 的扩散系数>γ-Fe 中的扩散系数
例:900℃时,置换原子Ni在α -Fe中的扩散系数比在γ -Fe 中约大 1400 倍 ;527℃时 , 间隙原子 N 在 α -Fe 中的扩散系数 比在γ -Fe 中约大1500倍。
表明:致密度大,扩散系数小. 应用:渗氮温度尽量选在共析转变温度以下(590 ℃),可 以缩短工艺周期。
应用举例 铸造合金消除枝晶偏析的均匀化退火
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一些相变
变形金属的回复与再结晶
钢的化学热处理
金属加热过程中的氧化和脱碳
固态扩散的实验(柯肯达尔效应) • 把Cu、Ni棒对焊,在焊接面上镶嵌上钨丝作为界面 标志。加热到高温并保温,界面标志钨丝向纯Ni一 侧移动了一段距离.
材料名词解释
扩散:热激活的院子通过自身的热震动克服束缚而迁移它处的过程。
超结构:在某些合金“固溶体”中,当缓慢冷却达到一定温度时,原来呈无序分布的溶质原子将变为有序分布,即占据溶剂晶体点阵中一定的位置。
这种固溶体称为有序固溶体,其所形成的晶体点阵称为超结构。
随着超结构的形成,合金的性能发生突变,如硬度增高而电阻、塑性降低等。
自扩散:不依赖于浓度梯度,而仅由热振动而产生的扩散。
互扩散:在置换式固溶体中,两组元互相扩散。
间隙扩散:这是原子扩散的一种机制,对于间隙原子来说,由于其尺寸较小,处于晶格间隙中,在扩散时,间隙原子从一个间隙位置跳到相邻的另一个间隙位置,形成原子的移动。
反应扩散: 伴随有化学反应而形成新相的扩散称为反应扩散。
空位扩散:扩散原子从正常位置跳动到邻近的空位,即通过原子与空位交换位置而实现扩散。
每次跳迁须有空位迁移与之配合。
下坡扩散:组元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迁移的扩散的过程称为下坡扩散。
上坡扩散:组元从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迁移的扩散的过程称为上坡扩散。
稳态扩散:扩散组元的浓度只随距离变化,而不随时间变化。
非稳态扩散: 扩散组元的浓度不仅随距离x 变化,也随时间变化的扩散称为非稳态扩散。
扩散系数:相当于质量浓度为一时,单位时间内的扩散通量。
互扩散系数:在互扩散当中,用来代替两种原子的方向相反的扩散系数D1、D2。
体扩散:物质在晶体内部的迁移过程。
表面扩散:是指原子、离子、分子以及原子团在固体表面沿表面方向的运动。
当固体表面存在化学势梯度场,扩散物质的浓度变化或样品表面的形貌变化时。
晶界扩散:是指原子沿着晶界渗入晶粒。
扩散退火:生产上常将铸件加热到固相线以下100-200℃长时间保温,以使原子充分扩散、成分均匀,消除枝晶偏析,这种热处理工艺称做扩散退火。
柯肯达尔效应: 反映了置换原子的扩散机制,两个纯组元构成扩散偶,在扩散的过程中,界面将向扩散速率快的组元一侧移动。
层错能:金属结构在堆垛时,没有严格的按照堆垛顺序,形成堆垛层错,层错是一种晶格缺陷它破坏了晶格的周期完整性,引起能量升高,通常把单位面积层错所增加的能量称为层错能。
材料的凝固-气相沉积扩散与固态相变
温度
温度越高,扩散系数越大,扩散速率越快。T与D成指数关系,对 扩散影响较大。
例:碳在γ-Fe中扩散时,D0=2×10-5m2/s,Q=140×103J/mol。 D1200=1.61×10-11m2/s; D1300=4.74×10-11m2/s。
晶体缺陷
晶界和表面处原子排列不紧密,不规则,能量较高,扩散激活 能低,即QL>Qgb>Qs,故扩散系数关系为Ds>Dgb>Dl。 晶界扩散与体扩散的相对贡献以 Dgb 衡量。
Z
exp(S
f
S m ) R
通常其值为5×10-6~5×10-4m2·s-1,故对扩散过程影响较小。
扩散激活能Q
扩散机制:间隙扩散 Q H;空位扩散 Q H f H m 。 晶体结构:结构不太紧密的晶体中,原子扩散容易。
原子结合力:结合键强,熔点高,激活能大,扩散不易。
合金成分: 间隙固溶体:溶质浓度高,扩散容易; 置换固溶体:使熔点降低的元素,合金D升高, 反之亦然。
J1
x
(D
C x
)
x
dx
(J1
J
2)
dx
x
(D
C x
)
适用于:非稳态扩散
c D 2 c
t
x2
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与浓度分布曲线在该点的二阶导数成正比。
c D 2 c
t
x2
扩散第二定律应用
➢ 钢的渗碳
钢棒在富含一定浓度的CH4气氛中进行渗碳处理。(零件被看作是 无限长的棒,并假定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系数为一常数)
➢ Al-Cu合金的淬火时效
选用Al-WCu4%合金,加热至550℃,Cu原子全部溶入α固溶体 中,冷却进行时效处理 。
材料科学基础 西交版第七章-2
固态相变—补充
4.取向关系 为了降低新相与母相之间的界面能: → ①新相与母相的某些低指数晶面平行; ②新相与母相的某些低指数晶向平行。 5.惯习面 (1)为了降低界面能和维持共格关系: →①新相往往在母相的一定晶面上开始形成; ②新相以此面作为主平面或主轴生长。 (2)与所生成新相的主平面或主轴平行的母相晶面, 称为惯习面。 6.晶体缺陷 新相极易在缺陷位置非均匀形核。
二、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
1、均匀形核 动力:新相与母相的体积自由能差(△GV); 阻力:界面能(γ)加弹性应变能(ΔGS)。 △G=(-)V△GV+Aγ+V△GS △G=(4/3)πr3△GV+4πr2γ+(4/3)πr3△GS =(4/3)πr3(△GV+△GS)+4πr2γ → rk=(-)2γ/(△GV+(-)△GS) △Gk=(16π/3)×γ3/(△GV+(-)△GS)2
§7.6
固态相变的晶体成长
一、扩散控制长大 二、界面控制长大
§7.6
固态相变的晶体成长—补充
1.晶核长大的方式 (1)非协同型长大: ①原子向新相移动没有一定顺序,为“平民式”散漫无序位移; ②有两种方式: a、原子向新相同时地、独立地、所有位置,机会均等地, 进行着迁移; 即界面上所有各点,连续地生长。 b、界面上存在着许多台阶; 原子向台阶的端部发生移动 ; 台阶沿着界面移动; 界面向着垂直它自己的方向, 生长了一个台阶高度的距离。
固态相变—补充
1、定义: 温度、压力、成分改变时, 固体材料的组织、结构所发生的转变。 固体(母相)→固体(新相) 2、作用: 采取适当措施控制相变过程, 获得预期的组织、结构,达到预期的性能。 3、固态相变与凝固的比较: (1)相同点: 大多数固态相变,是通过形核和长大完成的; 动力,是新相和母相的自由焓之差; (2)不同点: 液体→固体;固体→固体。 (包括相界面、界面能、弹性应变能、取向关系、惯习面等)。
扩散与相变
扩散与相变铸锭均匀化的扩散机理1 基础理论众所周知,所有金属和合金凝固时都存在枝晶偏析,必须通过均匀化处理消除或减少晶内化学成分、组织的不均匀性和在铸锭快速冷却时所产生的内应力,改善铸锭的热塑性。
均匀化处理能改善合金的塑性,提高合金元素在基体中的固溶度,提高合金的强度。
均匀化过程越彻底,时效后合金的强度越高。
在工业生产中,液态合金经浇铸后(铸锭或铸件),冷却较快,一般是几分钟,最多是几小时就已凝固完毕,不可能达到平衡凝固。
由于非平衡凝固扩散进行不充分,铸锭或铸件的成分、组织、性能存在不均匀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铸锭存在成分偏析,如不消除会影响产品的性能的均匀性和降低耐蚀性。
铸锭中的低熔点组织在热加工过程中熔化,不利于加工。
(3)铸锭中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导致铸锭开裂。
(4)铸锭中的硬脆相在加工过程中碎化,形成裂纹,降低合金的塑性。
鉴于以上问题,就需要对铸锭进行均匀化处理,以改善铸造合金的工艺性能,为后续冷、热加工和热处理创造条件,并且改善铸件的最终使用性能。
均匀化是一个在高温下进行的过程,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其微观机理是合金中一种或多种溶质原子在高温下在化学位梯度的作用下发生扩散,使合金的成分、组织不均匀性得以消除或者减少。
这是典型的扩散问题。
2 一个实际铸锭的枝晶偏析问题及其均匀化固溶体合金在非平衡结晶时,由于先后从液体中凝固出来的固相成分不同,加之冷却速度快,固相中均匀扩散来不及进行,结果使得晶粒内部化学成分不均匀。
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枝晶偏析,从而损害合金的性能。
由于不平衡结晶,得到的固相晶粒内部先结晶区高熔点组元含量高,后结晶区低熔点组元含量高,这种在一个晶粒内部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就是晶内偏析。
由于固溶体晶体通常是树枝状,枝干和枝间的化学成分不同,因此又称为枝晶偏析。
如图Ni-Cu合金铸态组织,先凝固的晶体中心含Ni量高,后凝固的晶体部分含Cu量高,如图1所示。
材料物理(扩散与相变)
完全有序时,������������������ = 1,������ = 1;
完全无序时,������������������ = ������������,������ = 0;
短程序:只考虑最近邻的有序度。用短程序参数α1 表征。
������1
=
1
−
������������������ ���������∗���������
这要求临近的晶格格点上有空位。因此需要先形成空位,需要空位形成能Δ������������。同时形成空 位后,还要克服原子排列的能垒而迁移到空位位置,因此需克服能垒,即空位的迁移激活能
扩散与固态相变
扩散与固态相变在超细硬质合金固相烧结过程中的应用超细硬质合金具有高硬度和高强度是硬质合金的重要发展方向,进入20世纪 90年代以来,围绕如何细化晶粒,制取亚微﹑超细乃至纳米结构硬质合金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已经成为超细硬质合金技术领域的一大热点[1-2]。
由于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超细晶硬质合金产量每年都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特别是在电子行业,全球 PCB 市场最近几年的增长率均超过9%,2007年超过440亿美元,中国超过 100亿美元,2009年全球电路板总产值超过500 亿美元.中国占到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并且还将持续发展,总产值将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3-4]。
从而促进了PCB刀具的快速增长。
超细硬质合金中晶粒的非均匀长大这一现象自超细硬质合金问世以来就引起了生产者和研究者的密切关注,也是影响合金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区别于晶粒连续均匀长大,非均匀长大是指局部的个别晶粒异常长大,其表现为某单个晶粒尺寸远大于周围晶粒的平均晶粒度[5-6]。
研究者普遍认为粗大晶粒和晶粒聚集导致在外力的作用下成为断裂的源头,使合金强度和耐磨性及其它相关性能降低[]。
由于超细硬质合金中粗大晶粒大都是在烧结过程中形成的,在众多的国内外文献中,对超细硬质合金的生长机理以及相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但主要集中在液相烧结,本文将探讨扩散与固态相变中在几种超细硬质合金烧结过程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烧结过程中晶粒非均匀长大机理。
1 超细硬质合金烧结过程中扩散-溶解-析出细硬质合金中 WC活性大,在固相烧结时WC向钴相进行扩散-溶解并析出而长大。
1.1烧结过程中WC晶粒形貌的演变以08型WC与Co制成wc-10%co试样条,脱蜡后分别1200.1250.1300.1 350℃进行烧结并分别保温1h和5 h.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烧结过程中WC晶粒形貌的变化,采用差热分析仪研究WC-10%Co[10]。
为说明WC在烧结过程中的长大情况,此处引入参考文献[10]中的实验照片,列举在对在不同烧结温度及保温时间样品的WC晶粒的组织结构进行保温1h和5h时的照片加以详细说明:图1 对烧结的完成的试样PS条脱蜡后的形貌图 2 1200℃烧结后的形貌(a)1h (b)2h图3 1350℃烧结后的形貌(a)1h (b)2h[1] 李沐山,20世纪90年代世界硬质合金材料技术进展[M], 株洲:《硬质合金》编辑部,2004:3-125[2] Lei Yiwen. Effects of grain growth inhibitor on properties of ultrafinccmented carbidcf[D]. Changsha: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03: 40-48[3] 颜练武.纳米V8C7,结构性能与应用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8:2-30.[4] Yamamotoa T,Ikuharaa Y, Sakumab T. 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electron microscopy study in VC-doped WC-Co compound[J]. Scienceand Technology of Advanced Materials, 2000, 1(2): 97-104.[5] Sommer M, Schuhert WD, Zohctz E,et al. On the formation of very large WC crystals during sintering of ultra-fine WC-Co alloys[J]. Int JRefract Met Hard Mater. 2002.20(1): 41-45.[6] Mannesson Karin, Elfwing Manias, Kusoffsky Alexandra,et al.Analysis of WC grain growth during sintering using 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 and image analysis [J]. Int J Refract Met Hard Mater, 2008,26(5): 449-455.[7] 颜练武.超细硬质合金中粗晶形成机理研究[D].北京:北京科技大学.2011 .[8] 颜练武,谢晨辉,王燕斌.硬质合金中异常长大晶粒生长力向的EBSD研究[J] .硬质合金,2010,27( 5):259-262.[9] 杜伟,聂洪波,吴冲浒.烧结工艺对低Co超细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15( 6):650-655.[10] 毛善文,超细硬质合金烧结过程中扩散-溶解-析出特征与研究[J].硬质合金,2014,31(2):68-71。
CuZnAl合金摩擦过程中的扩散与相变
CuZnAl合金摩擦过程中的扩散与相变
周晓霞;刘正义
【期刊名称】《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年(卷),期】1999(9)A01
【摘要】对CuZnAl形状记忆合金摩擦过程中的组织及成分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CuZnAl形状记忆合金在急冷急热、强烈变形的摩擦过程中发生
了由单一的M18R马氏体β′相向α+β双相平衡组织的转变;当摩擦条件较“缓和”时,沿摩擦表面形成α和β交替出现的组织;当摩擦条件较“恶劣”时在摩擦层表层出现β相层,由表向内依次为α相层、α+β双相层、交叉马氏体层。
此时β相容易从基体中剥落,
【总页数】7页(P283-289)
【关键词】CuZnAl;形状记忆合金;摩擦磨损;扩散;相变
【作者】周晓霞;刘正义
【作者单位】广州冷机公司电冰箱压缩机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139.6
【相关文献】
1.合金元素对CuZnAl记忆合金加热相变的影响 [J], 魏大可;程饴萱
2.相变点温度对CuZnAl形状记忆合金滚滑动磨损性能的影响 [J], 张亮;万浩;姚鑫;司乃潮
3.相变点温度对CuZnAl形状记忆合金滚滑动磨损性能的影响 [J], 张亮;万浩;姚鑫;司乃潮;
4.CuZnAl形状记忆合金贝氏体相变内耗及贝氏体相变 [J], 陈fei遐; 赵增祺
5.1Cr18Ni9Ti不锈钢摩擦过程中的扩散与相变 [J], 周晓霞;刘正义;匡同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铸锭均匀化的扩散机理
1 基础理论
众所周知,所有金属和合金凝固时都存在枝晶偏析,必须通过均匀化处理消除或减少晶内化学成分、组织的不均匀性和在铸锭快速冷却时所产生的内应力,改善铸锭的热塑性。
均匀化处理能改善合金的塑性,提高合金元素在基体中的固溶度,提高合金的强度。
均匀化过程越彻底,时效后合金的强度越高。
在工业生产中,液态合金经浇铸后(铸锭或铸件),冷却较快,一般是几分钟,最多是几小时就已凝固完毕,不可能达到平衡凝固。
由于非平衡凝固扩散进行不充分,铸锭或铸件的成分、组织、性能存在不均匀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铸锭存在成分偏析,如不消除会影响产品的性能的均匀性和降低耐蚀性。
铸锭中的低熔点组织在热加工过程中熔化,不利于加工。
(3)铸锭中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导致铸锭开裂。
(4)铸锭中的硬脆相在加工过程中碎化,形成裂纹,降低合金的塑性。
鉴于以上问题,就需要对铸锭进行均匀化处理,以改善铸造合金的工艺性能,为后续冷、热加工和热处理创造条件,并且改善铸件的最终使用性能。
均匀化是一个在高温下进行的过程,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其微观机理是合金中一种或多种溶质原子在高温下在化学位梯度的作用下发生扩散,使合金的成分、组织不均匀性得以消除或者减少。
这是典型的扩散问题。
2 一个实际铸锭的枝晶偏析问题及其均匀化
固溶体合金在非平衡结晶时,由于先后从液体中凝固出来的固相成分不同,加之冷却速度快,固相中均匀扩散来不及进行,结果使得晶粒内部化学成分不均匀。
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枝晶偏析,从而损害合金的性能。
由于不平衡结晶,得到的固相晶粒内部先结晶区高熔点组元含量高,后结晶区低熔点组元含量高,这种在一个晶粒内部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就是晶内偏析。
由于固溶体晶体通常是树枝状,枝干和枝间的化学成分不同,因此又称为枝晶偏析。
如图Ni-Cu合金铸态组织,先凝固的晶体中心含Ni量高,后凝固的晶体部分含Cu量高,如图1所示。
图1(a)为铸态Ni-Cu合金经抛光侵蚀后,由于不同成分的侵蚀程度不同,而显示出枝晶形状,其先凝固的树枝状骨架(白色)含Ni量较高,后凝固的枝与枝之间(黑色)含Cu量较高;图1(b)为两个枝臂间的电子探针显微分析照片,证明了枝臂中心含Ni高,枝与枝枝间含Cu高。
如果合金中存在严重的枝晶偏析,会导致合金的塑性显著下降,难于压力加工,为消除枝晶偏析,可以将铸态合金加热至略低于固相线温度进行长时间的均匀化退火,使异类原子互相充分扩散均匀。
由图2(a)可见,铸态Ni-Cu合金经均匀化退火后的晶粒组织是均匀的,电子探针扫描图像[图2(b)]也证明经过均匀化退火后晶粒内部的成分是均匀。
图1 Ni-Cu 合金的枝晶偏析
(a)铸造组织(枝晶偏析);(b)相邻两枝臂间的电子探针扫描图象
图2 Ni-Cu 的组织经均匀化退火后的晶粒组织(a)
及穿过晶粒的电子探针扫描图象 (b)
3 建立铸锭均匀化的扩散模型
为克服固溶体合金的枝晶偏析,工业上常常将铸锭(或铸件)加热到高温使之通过扩散而达到成分的均匀化。
铸锭均匀化是通过扩散来消除或减小实际结晶条件下晶内成分不均匀和偏离于平衡的组织状态,以改善合金材料的工艺性能与使用性能。
所以铸锭的均匀化过程是典型的扩散问题,主要由扩散控制,下面就对这种铸锭的均匀化问题建立扩散模型,用扩散理论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得到该问题扩散相关的解答。
图3 铸锭中的枝晶偏析(a)与横截二次枝晶轴的直线上(如AB 线)的溶质原子浓度分布
如图3(a)所示铸锭中的枝晶,铸锭的均匀化过程可以近似成一维无限大介质中的非稳态扩散问题。
在具有枝晶偏析的铸锭中,沿一横截二次枝晶轴的直线上(图3(a)中的AB 线)的溶质原子浓度变化,大致呈图3(b)所示的正弦波形状。
即其初始浓度分布呈正弦规律,可用下述方程描述:
),(- )λ
πx sin(A + C =C(x,0)0∞+∞ (3-1)
式中C —为平均浓度,A 0为铸态合金中原始成分偏析的振幅,它代表溶质原子浓度最高值C max 与平均值C —之
差,即A 0=C max -C —。
λ为溶质原子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即枝晶二次轴之间距离的一半。
在铸锭均匀化退火时,由于溶质原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扩散,因此正弦波的振幅会逐渐减小,但其波长和
周期不变。
4 根据扩散模型理论推导
根据上述模型求解此扩散问题的解。
以下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解法是根据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求解菲克第二定律的解,第二种方法是根据初始条件和一维无限大介质非稳态扩散的通解来求解。
其实质是一样的。
解法一:
由上述建立的模型可得两个边界条件,
①在x=0时,浓度保持常数C 。
得边界条件: C(0,t)=C (4-1)
②在x=λ/2位置时,正处于正弦波的峰值,所以有dC/dx=0. 得边界条件:
0t),2(dx dC =λ (4-2)
用分离变量法解菲克第二定律,令)()(),(t T x X t x C =, 可以得到两个常微分方程:
0)(d 222=+X dx x λ
π (4-3) 0)(d 2=+T D dt T λ
π (4-4) 其通解分别为:
λ
πλπx B x A x X sin cos )(+= (4-5) )ex p()(22λπt D t T -
= (4-6)
所以, )ex p()sin cos (),(22λ
πλπλπt D x B x A t x C -+= (4-7) 其中,A, B, 为待定常数,又考虑到x=0, t=0 时,C =t)C(x ,, 所以
)ex p()sin cos (),(22λ
πλπλπt D x B x A C t x C -++= (4-8) 由边界条件得,A=0, B=A 0. 所以可以求出菲克第二定律22x
t ∂∂=∂∂C D C (Fick ’s second law) 的解为:
C )λ
πx Dt)sin(ex p(-A t)C(x ,220+=λπ (4-9) )λ
πx Dt)sin(ex p(-A C -t)C(x ,220λπ= (4-10) 解法二:
因为一维无限大介质中非稳态扩散问题的通解为:
K B sinLx)(AcosLx e
t)C(x,Dt -L 2++= (4-11)
所以,当t=0时有, K BsinLx)(AcosLx C(x,0)++= (4-12) 将上式与初始条件将上式与初始条件 )λ
πx sin(A + C =C(x,0)0比较可得:A=0;B=A 0;L=π/λ;K=C —
则得到该扩散问题的解为:
C )λ
πx Dt)sin(ex p(-A t)C(x ,220+=λπ (4-9) 观察上述的三角函数解可以发现:⑴三角函数解中只比初始浓度增加了一个衰减Dt)exp(-22
λπ,函数形
式及周期不变;⑵初始浓度分布波长越短,浓度振幅衰减越快。
若只考虑x=λ/2处的函数最大值,此时
sin(πx/λ)=1, 因此, C Dt)ex p(-A t),2C(220+=λπλ
. 因为A 0=C max -C —, 所以, C -C C -t),2C(A C -t),2C(Dt)exp(-max 022λ
λλπ== (4-13) 这也证实了Dt)exp(-22
λπ表示了扩散过程中振幅的衰减。
如果铸锭经过均匀化退火后,成分偏析的振幅要求降低到a%,则
%C -C C -t),2C(A C -t),2C(max 0a ==λ
λ (4-14) %Dt)ex p(-22
a =λ
π (4-15) 解得结果: a
D t 100ln 22πλ= (4-16) t 为计算出要使铸锭中成分偏析的振幅降低到a%所需的退火时间。
5 结果与讨论
由上述的推导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的铸锭均匀化的重要结论:
⑴在给定温度下,铸锭均匀化退火所需时间与λ的平方成正比。
a、若能用快速凝固法使铸锭二次枝晶轴间距缩小4倍,则退火时间可缩短16倍。
b、在均匀化退火时,锻件之所以比铸件更容易达到成分均匀化,就是由于锻件经锻造后,枝晶被破碎,缩短了高浓度与低浓度的间距λ而造成的。
也就是说,铸锭在均匀化前冷加工会加速均匀化过程。
⑵铸锭均匀化退火所需时间与扩散系数D成反比,而扩散系数又强烈地依赖于温度。
温度升高,扩散系数急剧增大,均匀化退火时间可大大缩短,因此在不产生过烧的前提下,提高铸锭均匀化温度是有利的。
⑶由式4-7可知,在有限的均匀化时间内,铸锭的不均匀性不能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