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学教案
透视学教案
近大远小法则体现了人眼观察物 体的透视效果,是透视学中最基 本的法则之一。
平行线相交于灭点规律
在透视图中,原本平行的线条在远处 看起来会相交于一点,这个点被称为 灭点。
平行线相交于灭点的规律是透视学中 重要的视觉现象,它解释了为什么远 处的平行线在视觉上会相交。
直角变线规律
当一个平面与画面成一定角度时,该平面上的直角在透视图 上会变成锐角或钝角。
建筑立面图绘制方法
01
02
03
一点透视法
以一个消失点为基础,通 过线条的汇聚表现建筑物 的立面形态。
两点透视法
以两个消失点为基础,通 过线条的交叉和汇聚表现 建筑物的立面形态和深度 感。
三点透视法
在两点透视的基础上,增 加一个消失点,用于表现 建筑物的高度和立体感。
室内空间布局规划
透视法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透视现象
透视现象包括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近宽远窄等规律。这些 规律是由于光线在空气中传播时受到大气散射、吸收等因素 的影响,使得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比实际小、模糊、颜色偏淡 等。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也称为一点透视,是指物体的一组平行线在视平线上相交于一个灭点的 透视现象。这种透视适用于表现正面或侧面的物体,能够产生稳定、庄重的视觉 效果。
画面(Picture Plane):观察 者所看到的二维平面,是透视 表现的载体。
原线、变线与灭点
原线(Original Line)
与画面平行的线,在透视中保持原方向不变。
变线(Oblique Line)
与画面不平行的线,在透视中方向发生变化。
灭点(Vanishing Point)
变线在远方汇聚的点,用于表现物体的远近和深度。
透视学教案
《透视》教案课程名称:透视学教学班级:艺术设计环艺0902班授课教师:***授课时间:2009-2010年度第二学期15-16周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艺术与设计系第一部分基础透视第一章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西方透视的发展和区别,并对透视的常用术语有基本的了解。
【教学重点】1、西方透视的发展。
2、透视学的常用术语和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透视学的常用术语和基本原理。
【计划课时】4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西方透视学发展简述一、透视的由来透视学,perspective,原意为透而视之。
所谓透视,即是在绘画中,眼睛通过一块假想的透明平面来观察对象,并借此研究在一定视觉空间范围内,物体图形产生原理、变化规律,以及作图方法的一门学科。
二、视觉中的空间反映从某种意义上,绘画是一种以平面为载体,通过人的视觉观察来反映一定空间内容的艺术,因此,对于空间的认识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三、透视的三要素(一)物体(二)画幅(三)眼睛四、透视的三种类型(一)色彩透视法因为空气阻隔,同样颜色的物体距离近则色彩鲜明,距离远则色彩灰淡。
(二)消逝透视物体在不同距离上的明暗对比和清晰度的减弱的现象,例如处在同样距离处,物体小,映入人眼的夹角(视角)就小,视角越小就越不容易知觉,所以远方的物体细部就会隐去。
物体越远越模糊。
(三)线透视指一定范围内向远处延伸的平行线,会随着距离的推远越聚越拢并最终集于一点的现象。
五、透视学发展简史(一)文艺复兴前原始时期:在岩画和洞窟壁画上,通过上下错位的排列、大小刻画的手法吧一些表示距离远近的关系反映出来。
古埃及时期:在湿壁画上通过人物横向并列排序的手法来完成。
古希腊时期:与古希腊较相似。
古罗马时期:对平行透视的表现和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
中世纪:继承了古希腊人研究线透视的成果,并试图解决深远空间的表现手法,但未取得多大进展。
(二)文艺复兴期间布鲁内莱斯奇发现了失传的“中心透视法”,并在消失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
2024版年度透视学公开课教案
透视学基本原理
包括透视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应用领域等。
透视作图方法
详细讲解了透视作图的步骤和技巧,包括一点透视、两点透视等。
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分析了透视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如何运用透视原理增强 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9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分享
学生作品展示
挑选了部分学生的透视学 作业进行展示,让大家了 解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12
03
绘画中透视技巧运用与实 践
2024/2/3
13
线条透视法在绘画中应用
2024/2/3
线条透视法基本概念
01
解释线条透视法原理,如何通过线条交汇点表现远近关系。
线条透视法在构图中的运用
02
分析如何利用线条透视法构建画面空间感,使画面更具深度。
线条透视法在不同绘画风格中的应用
03
探讨线条透视法在不同绘画风格(如写实、抽象等)中的具体
预备知识提示
针对下一讲的内容,提醒学生需要复习和巩固的 相关知识点。
学习资料推荐
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助于学习透视学的参考资料, 如教材、视频教程、在线课程等。
2024/2/3
31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3
32
实。
2024/2/3
仰视角度
从低处向上拍摄,增强 高大感和透视感,适合
拍摄建筑、人物等。
俯视角度
从高处向下拍摄,展现 广阔场景和层次感,适 合拍摄风光、群体活动
等。
26
拍摄位置选择
根据拍摄意图和构图需 要,选择合适的位置进 行拍摄,如前景、中景、
背景等。
后期处理中透视调整方法
透视教学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 学生能够识别和运用不同类型的透视效果。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简单的二维图形到三维空间的转换。
- 学生能够运用透视知识分析和创作二维艺术作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对透视艺术产生兴趣,增强审美能力。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透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 不同透视效果的特点和运用。
2. 教学难点:- 复杂透视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 将透视原理灵活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讲解透视原理。
- 案例分析法:通过经典作品分析透视效果。
-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实践,体验透视原理。
2.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展示透视原理和案例。
- 纸笔工具:学生进行绘画练习。
- 教学模型:直观展示透视效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展示透视艺术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简要介绍透视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透视原理讲解- 讲解透视的基本原理,包括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
- 分析不同透视效果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 案例分析- 展示经典透视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透视效果。
- 引导学生思考透视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4. 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练习。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作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
- 教师点评,总结本次课程内容。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评价方式:- 学生课堂表现:参与度、互动性等。
- 学生作品:透视效果、创意性等。
2. 反馈方式:-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 学生互评,分享创作心得。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 教学内容是否满足学生需求。
-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 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2. 学生反思:- 对透视原理的理解程度。
- 创作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透视教学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学生能够掌握透视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 学生能够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或设计创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对透视现象的感知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实践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透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
-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 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透视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教学难点:- 透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 透视技巧在绘画或设计创作中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以生活中的透视现象为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透视的原理。
2. 新授- 讲解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介绍透视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等。
-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透视在绘画和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3. 活动一:透视现象观察与分析- 学生分组观察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如门、窗、楼梯等。
- 分组讨论,分析透视现象产生的原因。
- 学生代表分享观察和分析结果,教师点评。
4. 活动二:透视技巧实践- 学生分组,根据所学透视技巧,进行绘画或设计创作。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
5. 巩固-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透视技巧进行绘画或设计创作。
-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尝试不同的透视技巧。
6. 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透视技巧在绘画和设计中的重要性。
四、板书设计1. 透视的基本概念- 透视:观察物体时,物体在空间中的视觉效果。
- 透视现象:物体在空间中的视觉效果变化。
2. 透视的基本技巧- 一点透视- 两点透视- 三点透视3. 透视的应用- 绘画- 设计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透视学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艺术与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授课对象:大学一年级艺术与设计专业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透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
2. 掌握透视学在绘画、设计中的应用技巧。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构图能力。
教学重点:1. 透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透视在绘画和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透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 透视在复杂场景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透视练习图片或实物模型。
3. 绘画工具:铅笔、橡皮、画板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透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接触过透视现象?二、透视学的基本概念1. 介绍透视学的起源和发展。
2. 讲解透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
3. 展示透视原理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三、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1. 通过展示经典绘画作品,分析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
2. 讲解如何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画面构图。
四、实践练习1. 学生尝试运用透视原理绘制简单的透视图形。
2.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透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展示自己的透视图形,教师点评。
二、透视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1. 介绍透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图、效果图等。
2. 展示建筑作品中的透视效果,分析其特点。
三、透视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1. 讲解透视学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如产品外观设计、产品结构设计等。
2. 展示工业设计作品中的透视效果,分析其特点。
四、实践练习1. 学生尝试运用透视原理进行建筑或工业设计草图绘制。
2.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透视学在绘画、设计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透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透视教案(5篇范文)
透视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透视教案透视教案我们面对的是三维世界,动画画面是二维的平面,如何在二维的平面中表现三维的世界呢?方法多种多样,有土办法,有洋办法,有老办法,有新办法,最简单的莫过于二维空间表现法,如儿童画、乡间的皮影,记得《鼹鼠的故事》吗?都属于这一类别。
(演示范图,学生讨论,小结其特点,无纵深表现等。
)有人更喜欢在平面中再现立体三维,怎样才能使二维的物品表现立体呢?于是我们就有了三维表现的方法,三维空间的表现方法中国、外国都有,中国人往往把纵深去的线都画成45度角,用这种方法表现立体物。
国外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发现了一套科学的透视画法,以正方形为例,大致分为三种情况处理:一、平行透视——当六面体的任意一个面与画者视线垂直时,我们按平行透视方法表现。
⑴ 名词解释:① 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② 视平线:通过心点所做的水平线。
③ 心点:视线与画面的垂直交点为心点。
④平视、仰视、俯视的区别(看图解说)⑵ 展示范图,学生寻找规律。
试着寻找规律——① 与我们视线垂直的面不变;② 往纵深延伸的线向视平线上的心点集中;③ 以视平线为界,以上的变线前高后低,以下的变线前低后高;④ 西洋的焦点透视一个画面只有一个心点,一条视平线。
总结规则:① 与我们视线垂直的面不变,纵深延伸线向视平线上的心点汇集;② 到心点汇集线上的点高度相等,视平线上的点高度一致。
练习题:画圆、画六边形、画八边形思考题:为什么这两辆车不在一个平面上?答:视平线、心点不一致。
假定画面B点站着一个高度为1.7m的人,那么图中被选中的人物高度是多少?假如在A、B点各站一个身高大约等于桌子高度3倍的人,请画出?如果C点站了一个身高仅A/B点高度二分之一的小孩,那在画面上要怎表示?成角透视(平视)适用范围:当六面体的任意一个面与画者视线都不垂直时,可以按成角透视处理。
名词解释:① 变线:物体因距离我们远近而产生透视变化的线。
② 灭点:六面体变线的汇集点,它在视平线上,不同角度的六面体灭点也不同。
透视教学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透视在绘画、摄影、建筑等领域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透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透视的基本原理、透视作图方法。
2. 教学难点:透视作图技巧、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透视的基本原理和作图方法。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透视作图过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
4.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透视作品,提高学生对透视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一幅透视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作品中的透视效果。
(2)提出问题:透视是什么?它在绘画中有什么作用?2. 透视基本原理(1)讲解透视的基本原理,包括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
(2)通过动画演示,使学生直观理解透视原理。
3. 透视作图方法(1)讲解透视作图方法,包括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
(2)通过实例演示,使学生掌握透视作图技巧。
4. 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1)分析经典透视作品,引导学生了解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
(2)组织学生进行透视绘画练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透视的基本原理和作图方法。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情况等。
2. 绘画作品:评价学生的透视绘画作品,包括透视效果、作图技巧等。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练习,了解学生对透视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课后总结教学效果,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透视教案
初中透视教案课程名称:透视知识课程类型:综合课教学方法:讲解、演示和动手相结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视的基本知识,包括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
2. 培养学生运用透视知识表现物体的空间关系和深度感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教学重点:1. 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的画法。
教学难点:1. 透视规律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对透视画法的创新和拓展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透视示范作品和相关的理论知识资料。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橡皮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著名的透视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透视的效果。
2. 学生分享对透视的初步理解和感受。
二、讲解透视知识(15分钟)1. 教师讲解透视的基本概念,包括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
2. 教师通过示范作品和图示,讲解透视的原理和画法。
3.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三、动手实践(15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透视模板,尝试绘制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的画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纠正绘画中的错误。
3.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运用透视知识表现物体的空间关系和深度感。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透视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提出改进的建议。
3. 学生互相欣赏和学习,提高审美水平和绘画技巧。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透视知识,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3. 教师提出透视画法的拓展任务,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实践和创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和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透视的基本知识和画法。
在实践环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运用透视规律表现物体的空间关系和深度感。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学生提高了审美水平和绘画技巧。
大学透视基本规律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使学生能够运用透视规律绘制出具有立体感的图形。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透视规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1. 透视规律在绘制立体图形中的应用。
2. 学生对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透视学的起源和发展。
2. 引导学生思考透视在绘画、建筑、摄影等领域的应用。
二、讲解透视基本概念1. 透视的概念:透视是一种将三维空间表现在二维平面上的方法。
2. 透视的原理:透视的原理是利用人的视觉错觉,将三维空间表现在二维平面上。
三、讲解透视规律1. 一点透视:物体在视平线上只有一个消失点,适用于绘制建筑物、街道等。
2. 二点透视:物体在视平线上有两个消失点,适用于绘制室内空间、家具等。
3. 三点透视:物体在视平线上有三个消失点,适用于绘制高大建筑物、远景等。
四、练习1. 让学生根据透视规律绘制一个立方体,运用一点透视、二点透视和三点透视分别绘制。
2. 让学生观察不同透视规律下的立方体,感受立体感的变化。
第二课时:一、复习透视基本概念和规律1. 复习一点透视、二点透视和三点透视的概念。
2. 复习透视规律的应用。
二、讲解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1. 介绍透视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2. 举例说明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如风景画、人物画等。
三、讲解透视在建筑中的应用1. 介绍透视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2. 举例说明透视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如城市景观、室内设计等。
四、讲解透视在摄影中的应用1. 介绍透视在摄影中的重要性。
2. 举例说明透视在摄影中的应用,如风景摄影、人物摄影等。
五、练习1. 让学生根据所学透视知识,绘制一幅具有立体感的风景画。
2. 让学生观察自己绘制的风景画,分析透视规律的应用。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透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能够运用透视规律绘制出具有立体感的图形。
透视教学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透视原理的基本概念。
(2)学生能够识别和分析平面图形的透视效果。
(3)学生能够运用透视原理绘制简单的透视图形。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绘图技巧。
(3)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透视原理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关注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透视原理的基本概念。
(2)平面图形的透视效果分析。
(3)透视图形的绘制方法。
2. 教学难点:(1)透视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运用。
(2)复杂透视图形的绘制技巧。
(3)创新透视图形的设计。
三、教学策略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透视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
(2)示范法:展示透视图形的绘制过程,引导学生模仿。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透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兴趣。
(4)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绘制透视图形,提高实践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透视原理和图形示例,提高教学效果。
(2)实物模型:提供透视图形的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理解透视原理。
(3)绘画工具:提供绘图工具,如铅笔、橡皮、直尺等,让学生实践绘制透视图形。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透视原理。
(2)介绍透视原理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透视原理(1)讲解透视原理的基本概念,如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等。
(2)展示透视图形的示例,分析透视效果。
3. 绘制透视图形(1)展示透视图形的绘制方法,如平行线、消失点等。
(2)让学生动手绘制简单的透视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4. 创新透视图形设计(1)组织学生讨论创新透视图形的设计,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
(2)展示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 总结与评价(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透视原理的应用。
透视教学教案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原理,掌握透视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透视的基本原理、透视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透视的应用,如何将透视原理灵活运用到绘画创作中。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展示一幅透视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幅画是如何呈现空间的?你发现了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透视在绘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1. 介绍透视的基本原理,包括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等。
2. 通过实例讲解透视的基本方法,如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等。
3. 结合实例,分析透视在绘画中的运用,如人物、景物、建筑等。
(三)实践操作1.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透视原理,设计一幅简单的透视作品。
2. 学生在纸上进行绘画实践,运用透视原理进行创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透视作品,互相评价。
2.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在透视绘画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强调透视在绘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
四、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透视绘画书籍,加深对透视原理的理解。
2. 尝试运用透视原理,创作一幅具有创意的透视作品。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讲解透视原理时,应注重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3. 课后作业要具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创作中。
透视教学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掌握不同透视类型(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的特点和应用。
- 熟悉透视在绘画和设计中的重要性。
2. 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透视原理绘制出准确的空间效果。
- 提升空间感和构图能力。
- 学会运用透视工具(如透视仪、透视网格等)进行创作。
3. 情感态度目标:- 激发学生对透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
- 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透视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 透视画法的实际操作。
2. 难点:- 不同透视类型的区分和应用。
- 透视画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三、教学策略1. 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讲解透视原理。
- 演示法:展示透视画法的实际操作。
-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练习透视画法。
-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透视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2.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展示透视原理和画法。
- 绘画工具:透视仪、透视网格、绘图板等。
- 作品展示:展示优秀透视作品,激发学生兴趣。
四、教学流程1. 导入:- 通过展示透视作品,激发学生对透视学习的兴趣。
- 提出问题:透视在绘画和设计中有什么作用?2. 讲授:- 讲解透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类型。
- 举例说明透视在绘画和设计中的应用。
3. 演示:- 展示透视画法的实际操作步骤。
- 强调重点和难点。
4. 实践:- 学生分组练习透视画法。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讨论:-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 教师点评,总结透视画法的要点。
6. 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 强调透视在绘画和设计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 学生参与度、积极性。
- 课堂纪律、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 透视画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 创新性和表现力。
3. 作品展示:- 透视作品的质量和数量。
- 学生对透视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透视学公开课教案
透视学一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理解掌握透视规律。
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初步运用此规律进行美术创作的方法.二. 教学重点及难点1. 重点: 理解平行透视的规律及构图与透视的必须方法。
2. 难点: 透视规律的运用。
三.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演示和练习相结合。
四、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平行透视示意图,不同角度的风景图片,各种不同风格的风景画图片。
学具:直尺,三角板,写生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检查学具,2.引导认真听课。
3.课前谈话导入新课:(约2分钟)步骤一:引导:我们在绘画时,画出的物体常常没有立体感,原因是透视错误造成的,所以我们需要了解透视,运用透视规律来画,纠正画面中不符合透视规律的方法。
你想知道什么是透视吗?导入新课〔课件演示〕:出示风景图片若干张(照片/绘画)。
引导学生用投影放出校园甬道、教学楼线描图(有透视错误、无立体感),分析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小结:图片当中的构图和透视因素。
提问:哪位同学回答下面的问题?①你知道这是什么图片?②它们给你什么感觉?教师总结:风景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到处都有,可以画成画副,也可以拍成照片,它是我们保存记忆的手段,那么要如何把风景拍得好看,画得好看呢?首要就在于取景(构图)和透视步骤二:讲授新课1、(板书:透视{平行透视})〔课件演示〕:(出示平行透视示意图及概念)师:①分析平行透视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差异。
(学生观察、理解并参与讨论)②平行透视与风景画的联系〔课件演示〕:(平行透视示意图与风景结合图片)2、取景构图①师:讲解取景构图的几种主要形式(横、竖、方)〔课件演示〕:(出示相关的风景图片)②师: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示范③学生做相关的练习活动步骤三: 学习透视与练习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了解透视术语和基本透视规律。
1.基本术语:①.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2024年度透视学教案共2
消失点与视平线确定方法
2024/3/24
消失点
在透视图中,所有平行线在远处相交于一点,这个点被称为消失点。消失点的位 置取决于观察者的视角和物体的方向。确定消失点的方法通常是在画面上选择一 个合适的点,使得通过这个点的所有平行线都能相交于这一点。
视平线
视平线是观察者眼睛所在水平面上的线。在绘画中,视平线的位置决定了画面的 视角和构图。确定视平线的方法通常是在画面上选择一条水平线,这条线应该与 观察者的眼睛水平对齐。
8
线性透视法则简介
线性透视是西方绘画中重要的视觉表现手段,通过线条和色彩在二维平面上创造出 三维空间感。
线性透视法则基于人眼观察物体的视觉原理,即物体离观察者越远,其视觉上的大 小就越小,同时物体之间的间距也会逐渐缩小。
2024/3/24
线性透视法则主要包括消失点、视平线、灭点等概念,这些概念在绘画中起到关键 作用,帮助画家准确地表现物体的空间位置和相互关系。
风景画实例分析
在风景画中,线性透视法则同样适用。画家需要准确地表现出远近不同的景物之间的空间关系,以及景物与周围 环境的关系。通过运用消失点、视平线和明暗关系等技巧,画家可以创造出具有深度和层次感的风景画作品。
2024/3/24
12
03
空气透视法则与运用
2024/3/24
13
空气透视法则简介
空气透视是绘画中表现空间深度 的重要法则之一,它利用空气对 视觉的影响来营造画面的空间感
类型划分
根据光源和物体的形状、位置关系, 阴影可分为本影、半影、投影等。
19
反光产生条件及影响因素
反光产生条件
物体表面存在反射光源,且反射光线能进入人眼。
影响因素
物体表面的光滑度、反射光源的强度、观察角度等。
透视学授课教案
两点透视作图步骤与方法。
作业要求:1、画室内空间两点透视。
2、画建筑的透视表现
12
第二节两点透视作图步骤与方法
第三节作品欣赏与临摹
参考书籍、文献及专业网址:
【1】.罗迅编著.《建筑与景观的设计草图》【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白璎主编.《艺术与设计透视学》【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3】.吴猛,赵正明主编《透视学》【M】.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
【4】.庄融主编.《建筑速写》【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14.
【5】.李梦玲主编.《办公空间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透视学》是高等教育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艺术家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透视学识运用科学原理研究客观事物反映在人眼睛里视觉图像近大远小、近长远短、立体感、空间感的作图方法。
本课程目的:
使学生熟练掌握透视学的投影与透视关系,以及正确的表现步骤和表现方法,能够在室内空间设计或其他设计项目中得以熟练运用。
1、一点透视作图步骤与方法。
2、一点正透视。
3、一点斜透视。教学难来自:一点透视作图步骤与方法。
作业要求:1、画室内空间一点正透视。
2、画室内空间一点斜透视。
12
第二节一点透视作图步骤与方法
第三节作品欣赏与临摹
第三章
两点透视
第一节两点透视的定义
讲授练习
教学重点:
1、两点透视作图步骤与方法。
2、两点透视原理。
本课程要求:
1.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手绘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使学生熟练掌握透视规律和透视效果图的表现技法。
透视学-教案
透视学教案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来说,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含实践)。
课程采用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边学习边实践的教学方法,辅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基础理论扎实,能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透视学的基本概念,使学生能根据不同环境绘制出透视图的基本技能。
1.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透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术语和构图方式;(2)掌握绘制的物体空间的尺寸,为绘制透视图的比例打下基础;(3)掌握特定环境的透视变化因素;(4)掌握几种透视图的制图方法。
(5)根据实践案例、项目能独立完成设计。
2.能力培养目标(1)初步具有徒手作图能力;(2)具有根据不同条件完成透视图的能力;(3)具有灵活运用所学透视技法的能力。
3.素质教育目标(1)具有较强的设计意识;(2)具有艺术的.科学的.严谨的态度与思想。
三.教学内容:(一)理论教学1:1.透视的基本概念2.透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术语3.透视的基本规律(法则)4.确定物体形状的基本透视方法5.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平行透视概念;平行透视设计构图画面特点;构图画面框架建立过程;物体比例的设置;室内或室外场景平行透视。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剖析典型案例。
教学实施:一.透视的定义“透视”(Perspicere)即“透而视之”。
就是透过透明平面看前方的景物,使三维的景物投影到二维的透明平面上,形成立体的图像,这就是透视。
二.透视三要素透视学是研究如何把看到的立体的景物转换成平面的透视图,即研究在平面上进行立体造型规律的。
而要在平面上取得立体的透视图非要借助假定的“画面”不可。
因为透视图形是视线(眼睛到景物之间的连线)通过画面是留下的轨迹。
物体的大小.画面离眼睛的远近以及眼睛对物体的角度都将决定透视图形的变化。
物体.画面.眼睛这是构成透视图形不可缺一的三要素。
眼睛——透视的主体,是眼睛对物体的观察构成透视的主观条件。
美术学透视学教案
2024/1/27
14
素描、色彩表现中透视规律掌握
素描表现
学习如何在素描中运用透视法来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包括线条的轻 重、虚实、疏密等处理技巧。
色彩表现
掌握色彩透视的基本规律,如色彩的冷暖、明暗、纯度等对比关系,以及如何利 用色彩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2024/1/27
15
创作过程中空间感营造方法探讨
谢谢聆听
38
2024/1/27
空间营造方法
探讨在绘画创作中如何运用透视法和 其他绘画技巧来营造画面的空间感, 如利用重叠、遮挡、大小对比等手法 来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和空间深度。
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在掌握基本透视规律的基础 上进行创意实践,探索个性化的空间 表现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
16
实例分析:名家作品欣赏与解读
2024/1/27
33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2024/1/27
34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透视学基本概念
包括视平线、心点、消 失点等关键术语的解释 和理解。
线性透视原理
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 视的原理,理解物体在 空间中的线性收缩和变 形。
大气透视原理
了解大气对视觉的影响 ,如色彩变化、明暗对 比等,以及在绘画中的 应用。
4. 深入刻画细节,调整画面关系,完 成作品。
2024/1/27
32
实验报告要求及评价标准
实验报告要求
学生需提交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 步骤、实验结果等方面的描述和分析。实验报告应条理 清晰、语言准确、图文并茂。
评价标准
实验报告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评价:实验目的的明确性 、实验内容的完整性、实验步骤的合理性、实验结果的 准确性以及报告的规范性和美观性。同时,还将考虑学 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创新性和团队协作精神等方 面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税银》壁画
马萨桥
拉斐尔为梵蒂冈宫绘制的三幅巨型壁画之一。在《雅典 学院》的画面上,作者把古希腊以来的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聚 于一堂,其中包括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毕达哥拉 斯、还有艺术家自己。整个壁画洋溢着浓厚的学术研究和自 由辩论的空气,所有的人们都是那样毫无拘束地按照自己的意 志和个性在进行活动,他们或者在一起侃侃而谈,或者是独个儿 在那里进行思考,人物或立,或坐,或缓步走动,人文主义的艺术 家总是设法使画面上的人物享有充分的自由。如果说米开朗 基罗的壁画是在颂扬人的无限强大的意志和创造力,那么,拉斐 尔的《雅典学院》便是唱出引人的自觉和清醒理智的赞歌。 此画中,拉斐尔不仅塑造了那些思想家的典型形象,揭示了他们 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丰富的精神面貌,而且在构图上还巧妙 地利用建筑的特点,把画面上背景,建筑物的透视和前面真实建 筑物的半圆拱门连接起来,扩大了壁画的空间效果,使建筑物显 得更加宽敞,壮丽。
《最后的晚餐》达· 芬奇(壁画)
达· 芬奇透视手稿
三、西方现代绘画中的透视
到19世纪之前,透视理论研究已相当 完善,达到顶峰,顶峰之后自然是下坡。 进入19世纪,为绘画而撰写的透视学论文 和著作减少了,线性透视和绘画中的运用 也随着再现艺术的崩溃而慢慢退入次要地 位。而在其他领域,线性透视仍被一些专 家视为表现自己设计思想的有效手段。
《波尔多的圣母》达利(油画)
《下楼梯的裸妇》杜尚(油画)
《在阿尔的梵高的卧室》梵高(油画)
第二节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空间表现方法
一、空间的无序与主体的情感知觉
尊大卑小、主大次小
《韩熙载夜宴图》
顾闳中
《步辇图》
阎立本
《洛神赋图》 顾恺之
二、空间的有序与三维空间的知觉
1、位置上下
2、重叠遮缩减
5、“一去百斜”——倾斜线上的距离感
《游春图》
展子虔
《五牛图》
三、显性空间知觉与隐性空间知觉结合
1、浓淡虚实
2、色彩冷暖
3、三远法及六远法 4、留白(计白当黑)——想象空间容量
第三节 透视学的运用
绘画 建筑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 城市规划 园林规划 土木工程
工业造型设计 展示设计 图解 电脑软件
第二章
透视学中常用术语、构成要素和透视的基本规律
1、什么是透视 透视是造型艺术所依赖的一门科学。透视也是一种视觉现象。这种视觉 现象是随着人的视点移动而产生变化,即这种变化与视点的位置和距离 是分不开的。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边走边看景物时,景物的形状会随 着脚步的移动在视网膜上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对某个物体很难说出它 固定的形状。观者只有停住脚步,眼睛固定朝一个方向看去时,才能描 述某个景物在特定位置的准确形状。再则,随着景物与我们远近距离不 同,所看到的景物形状也不一样。通常在距离的前提下,空间越深,透 视越大。同样大小的物体,也会因视点与物体远近距离的不同而产生大 小变化。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近大远小透视变化规律。 例如,当我们站在路中间就会发现,越近的树、灯越高越大,越远的树、 灯越矮越小。“透视”一词来自拉丁文“persdicere”,意为“透而视 之”。在画者和景物之间竖立一块透明玻璃的平面上,即可得到物体的 透视图形,使二维空间纸上呈现出三维立体空间。由此可得出透视的含 义:通过透明平面观察,确定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 法。
2、公元前5至4世纪古希腊舞台背景画
在幕布上画环境,增强气氛,吸引观众, 画家们发现图像的大小与距离的远近关系, 及存在近大远小的视觉规律。于是利用这 一规律作画加上一些浓淡虚实的变化,使 观众产生前后凹凸的感觉,得到了一种虚 幻的三度空间。
3、罗马墙面壁画
古罗马人对空间场景的描绘继承了古希腊 对三度空间的认识,了解一些透视道理, 但为形成系统作图法。
第一章
东西方绘画中的空间观念
第一节 西方透视学沿革
一.西方透视的萌芽
1、 原始时期 法国拉斯科洞穴壁画(通过头腿
轮廓重叠、近大远小、以及色彩浓淡变化塑造三维空间)
拉斯科野牛(洞穴壁画)〔法国〕约公元前20000年 史前考古学家们经过长期考察,发现史前洞穴壁画大多集中在法国南部 和西班牙北部,一少部分邻近意大利。1940年发现的拉斯科洞穴壁画,也 是出于一次偶然事件:四个来自蒙蒂尼(Montignec)的法国少年外出郊游 时,想去探求三十多年前因一棵大树连根拔起而遗留下来的洞穴的秘密。 这个洞穴的通道把他们引向拉斯科山坡附近的另一个洞穴。孩子们的好奇 心,终于使他们发现了洞穴内从洞顶到洞壁四周布满的绚丽的绘画。 西方学者们风趣地说这是史前的西斯庭教堂。就其史前艺术的考古价值 来看,可以认为是又一次的地理大发现。 拉斯科洞穴壁画里还有一些非人非兽和似人似兽的形象,有些动物身上 带着箭伤。这个洞穴的历史年代属于奥瑞纳文化期。拉斯科洞穴壁画的动 物形象大多被画在洞顶和主要洞道两侧,在洞顶上的动物形象,往往没有 固定的方位。这一幅《野牛》,描绘的是它正在逃跑的情景。牡牛的奔跑 姿势栩栩如生,多层次的色彩,勾勒出野牛的体积感。你若稍加注意,还 会发现图象上有着重叠的影子,好像各种动物被画了几次,或者是一前一 后,有好几只。看来,史前狩猎者并不注重构图的效果,这一定是和他们 特定的功利目的有关系。这头野牛除了表现力极强的柔和轮廓线外,还曾 运用喷色法(用鸟的骨管把颜料粉末吹到岩壁上去)。拉斯科动物壁画之丰富, 超过了同一时期任何其他洞穴的壁画,因而被判定为旧石器时代艺术的顶 峰。
(2)从教育目的上分类 绘画透视:它是绘画艺术所依赖的一门科学技法, 是研究在平面上塑造具有高、宽、深三度空间的 重要法则,是帮助画者表现各种客观物象的体积、 位置和空间关系,以便真实而艺术地表达出画者 的视觉感受。 设计透视:它是以绘画透视为基础,把透视原理 与法则运用于工艺美术设计中,是一门研究和解 决在平面上表现立体效果,具有空间结构景象的 设计的基础科学,是造型设计师准确到位地表现 空间、立体效果图的重要方法。
2、透视的特点 透视是一种绘画与艺术设计活动中观察方法 和研究画面空间的重要手段。运用物体形状 近大远小、物体明暗对比的近强远弱、物体 的色彩近纯远灰等规律,可以归纳出视觉空 间变化的规律,可以使平面景物图形产生距 离感和立体凹凸感。所以说透视最显著的特 点就是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形成视觉三维立 体空间
四、20世纪现代绘画对空间的再认
进入20世纪,一些现代透视实例从客 观转向了主观存在。有意识的运用变形强 调心理空间或破坏视觉空间。有些为突破 传统空间观念也利用传统的三度空间效果 做出夸张透视、复合透视、错觉透视,以 至异空同构、异时同构、矛盾空间等等。
《亚威农少女》毕加索(油画)
《内战的预感》达利(油画)
3、透视的分类 透视的分类,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从理论研究角度分类 线透视:它是使观者识别画面空间距离最为有效的 表现方法。场景中的远伸平行线,看去愈远愈聚拢, 直至会合于一点。 色彩透视:近处色彩偏暖,远处色彩偏冷。这是大 气层的阻隔而产生的变化。如:近处物体色彩倾向 鲜明,接近固有色,带有黄橙色调。远处色调倾向 暗淡灰紫,深色物体则偏蓝灰色。 消逝透视:物体的明暗对比和清晰度随着距离的变 化而产生强弱变化。如近处物体明暗对比强烈,有 较清晰的视觉轮廓;远处物体明暗对比弱,细节和 轮廓都较模糊,甚至混为一片。
《雅典学院》拉斐尔(壁画)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于1495-1497年费时三年为一所修道 院的餐厅所作的壁画。这幅画着重刻划耶稣的门徒在听到主说“你们中间 有一个人要卖我了”的时候所表露出来的不同的心理反应。
先看基督左边的一组三个人:腓力按耐不住地跳起来,带着不可捉摸 的疑问转向基督,想弄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用手捂着胸口,欲表白自 己的真诚的纯洁。老雅各极度愤慨,摊开双手,身子因失去重心而稍后仰, 好象在表示:这简直不可思议。在他们后面站着的是多马,他尽量按下性 子,向基督举着食指向上,说这怎么可能呢?在基督右边的一组三个人中, 有一个是犹大,他心虚地急忙扭动身子,惊恐地想远离夫子,并且慌忙地 握紧告密所换来的钱袋,战粟而害怕地斜视着基督。约翰忧柔地把头垂在 一边搭拢双手,神志焦虑,不知怎么办是好,在听彼得细言。彼得勃然大 怒地站起来,弯身前倾向着约翰,左手搭在他的肩头,紧贴耳边,似乎在 问:你知道是谁吗?他的右手还紧握着一把刀,好象在显示:要是我知道 是谁,一定要杀死他。最右边一组三个人中,靠近彼得的是巴多罗买,他 张开双手,显得震惊而又沉着,似乎是要大家不要惊慌,他自己严肃而冷 静地凝视着基督,想拯救夫子。搂着巴多罗买的是小雅各,他紧张地望着 基督无能为力。站在最顶端的是强壮的安得烈,他探身向前,颇有冲上前 去之势。最左边一组中,马太双手伸向基督,脸却转向左边的达太,好象 在询问有经验的老人,刚才夫子所讲的到底是指谁呢?达太摊开双手,表 示自己也正在纳闷。西门也正在苦苦思索,但是毫无结果。
4、中世纪绘画
幻觉主义成就被抛弃,由于基督教艺术功能需要, 绘画注重装饰性、神秘感,不求真实感,中世纪 末期也采用焦点透视和缩短法的知识构筑三维空 间。
二.科学透视的形成
14世纪初,发端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席 卷整个欧洲,其绘画样式突破了中世纪美术 的平面化、程式化禁锢与装饰化风格,用 明暗造型和透视缩减的方法表现人物、景 物。他们追求人身自由和个性解放,以复 兴古典绘画,再现视觉真实为目标。
(3)从形式角度上分类 焦点透视:它是在遵守视觉感受的基础上, 人一个固定的位置写生,以一点为视觉中心 进行作画,是传统西画构图的重要法则。 散点透视:它是不受一个焦点的限制可以在 一幅画上有多个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