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答案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哲答案整理
辨析题:
1.凡是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
错误。“亲眼所见”属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但是亲眼所见到的感性认识中,有些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有些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对客观事实的虚假反映或骗局。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加以分析,有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判断真假,得到事物的正确认识。
该命题夸大了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将感觉与事实混淆,在理论上容易导致主观唯心论,在实际生活中容易产生荒谬的判断。
2.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
错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不在于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有些唯心主义哲学家并不否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在于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回答上。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两者的其他对立和分歧都是由这一对立派生和发展而来的。
3.“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错误。历史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思想因素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人类历史包含思想史,研究思想史对于深入认识人类历史及其发展有重要意义。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资料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把一切历史归结于思想史的观点,本质上是唯心史观。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错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所谓客观真理是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5.真理和谬误是绝对对立的。
错误。真理和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斗争而发展的,其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所谓对立是指两者之间的界限非常明确,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正确的反映,是主观与客观的相符合,谬误则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的反映,是主观违背客观。
真理与谬误又是统一的,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指真理与谬误共处于人的认识过程中,他们相互依存,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真理就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另一方面是指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变成了谬误。
6.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说人们不仅可以认识规律,而且也可以改变规律。
错误。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不能蔑视规律,更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应以承认客观的规律性为前提。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能够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7.劳动力和劳动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成为商品。
错误。劳动不能成为商品。
劳动力是存在于健康人体中的一种劳动能力,即脑力和体力的总和。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是人们运用生产工具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是劳动能力的耗费和发挥。劳动的存在必须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为条件,所以劳动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成为商品。劳动能创造价值,但劳动本身没有价值。
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劳动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本身并不是商品。
8.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前句正确,后句错误。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但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某些事物并非商品也不具有价值(例如股票、土地,它们有价格,但是它们没有价值,因为它们不是劳动产品。),却取得了商品的形式,可以买卖,从而具有
价格。
尽管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但有价格的东西并不一定具有价值。
9.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错误。因果关系颠倒。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延长相对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又按社会价值出售获得的。
由于资本家普遍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活资料价值下降,从而劳动力的价值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实现了剩余价值的生产。
所以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10.随着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利润率和利润量都有下降的趋势。
错误。在资本积累过程中,由于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可变资本所占比重减少,同量资本推动的劳动力相应减少,因而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获得的利润率相对量就减少。所以,一般利润率的下降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必然结果。
一般利润率的下降,并不意味着资本家所得到的利润的角动量的减少。因为随着资本积累,资本的总量也在不断增加,雇佣工人也在日益增多,从而资本家所得到的剩余价值总量或利润的总量仍会不断增加。利润率的下降或利润量的增大,事实上是相伴发生的,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1.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错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根据资本周转方式不同来区分的。
由于流动资本既包括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又包括购买原料的、燃料等那一部分不变资本,所以这种区分抹杀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使剩余价值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不是揭示而是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真相。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作用的不同来区分的,这种区分进一步证明,只有可变资本才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12.马克思、恩格斯做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性结论,不是出于痛恨资本主义的道德义愤,也不是源于向往社会主义的善良愿望,而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的经济运动规律的科学认识。
正确。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根源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