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案复习课程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教案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613798daef5ef7ba0d3c98.png)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一课时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教学目标
1.进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方案设计
2.通过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掌握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为后面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打下基础
3.学会小组合作、共享实验方案,学会合作学习,培养科学严谨的实验设计思维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进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方案设计
教学过程
26CO 2C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第3节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细胞呼吸概念
二.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1、提出问题: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什么? (多样)
2、作出假设:如果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那么它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3、设计实验:注意实验设计中应用对照原则。
4、进行实验:
5、得出结论: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最后呈现) 三.细胞呼吸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1、方程式
C 6H 12O 6 + 6O 2 → 6CO 2+6H 2O+能量
C 6H 12O 6 2C 2H 5OH (酒精)+2CO 2+能量
C 6H 12O 6 2C 3H 6O 3(乳酸)+能量
酶
酶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单位:银川高级中学
姓名:白雪梅
时间:2013-10-21。
“细胞呼吸”复习课教学设计
![“细胞呼吸”复习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4b62dbd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df.png)
“细胞呼吸”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通过借助图文结合,复习细胞呼吸的过程,形成物质与能量观及结构与功能观。
2.科学思维:通过给定的表格框架,自主列表归纳与概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在实验方案的展示和交流中,通过质疑、论证,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运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的经典实验方法,设计实验证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在线粒体基质,并对实验方案进行展示、交流。
4.社会责任:通过运用所学的细胞呼吸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细胞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2.教学难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三、教学过程概念回忆教师: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它们是分阶段进行的,每个阶段的场所不同。
提问:(1)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哪儿?(2)线粒体有几层膜?(3)线粒体内的膜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结构有什么意义?回忆旧知回答老师的问题复习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的结构,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小组活动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展示两个含线粒体的细胞局部图,讲解葡萄糖参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过程:葡萄糖进入细胞后,第一阶段先在细胞质基质中转化为丙酮酸和[H],并释放少量能量。
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并在细胞局部图上用文字和箭头画出反应过程。
接着展开小组竞赛,进行图文转换。
并提出如下的要求:(1)先画有氧呼吸,再画无氧呼吸。
(2)每个学生只能画一步反应,用箭头和文字(或分子式)表示。
学生:学生分组比赛画出丙酮酸往后在细胞中可能发生的各阶段反应。
对呈现的结果进行检查,有不完整的可以完善。
通过图文转换,直观地呈现了细胞呼吸各个阶段的物质、能量变化及其发生的主要场所。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案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de7acbcfc789eb162dc8c5.png)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孙晖、张蓓蓓、陈小婕、陈徐羽心一、教材分析:在新课程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教材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探究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教材对该实验仅提供实验原理、参考案例和相关的参考资料。
二、学情分析:学生一般都有亲身经历过或看到做泡菜、做酸奶等与发酵有关的活动,但是不清楚其反映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酵母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不同条件和产物;(2)描述酵母菌细胞呼吸的过程,说出细胞呼吸的本质(3)能够运用酵母菌呼吸对比装置的搭建技巧2.过程与方法(1)能正确搭建酵母菌细胞呼吸实验的装置(2)用表格方式记录观察到的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小组合作、共享实验方案(2)形成探究实验思路,养成尊重实验事实的习惯四、重难点:【重点】:掌握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与差别【难点】:设计、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果做出分析与判断。
五、器材准备:酵母菌培养液、锥形瓶五个、橡皮球、玻璃导管数根、澄清石灰水、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重铬酸钾溶液、浓硫酸(95%-97%)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活动一、复习导入张: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描述:家庭如何蒸馒头?如何酿酒?蒸熟的馒头为什么比较松软?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它是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是酵母菌在有氧条学生甲、乙分别阐述家庭蒸馒头和酿酒的过程。
学生根据初中生物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作出各种假设:二、新课讲解活动一:设计实验方案件下还是无氧条件下产生的?让学生做出假设,教师对其进行归纳。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的疑问,在这些问题中,我们选择一两个问题来进行探究。
1、酵母菌能使糖类发酵产生酒精,但是不清楚是在有氧条件下还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那我们可以提出问题,酒精是酵母菌什么条件下产生的?2、酵母菌的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但不同条件下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否一样多呢?在提出问题之后,我们要根据问题做出假设,我们应该作什么样的假设呢?(学生回答)孙:假设:酵母菌在有氧呼吸时产生CO2、在无氧呼吸时产生CO2和酒精。
精讲15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过一轮】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师精讲课件
![精讲15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过一轮】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师精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11b39f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1.png)
【教学过程】
Teaching Process
1.概念图 3.教学总结、综合
2.课堂教 学内容
4.课堂练习巩固
探究酵母菌细 胞呼吸的方式
探究实验的其 他装置
探究植物细胞 呼吸的方式
一.探究实验: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事例1:馒头和面包里面都有一个个的小孔,都很松软, 是因为发面时加入酵母菌,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了CO2 , CO2受热膨胀。
一.探究实验: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3)实验步骤: ①配置酵母菌培养液 ②检测CO2的产生,装置组装 ③检测酒精的产生:自c、f中各取2 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 别注入编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5 mL溶有0.1 g 重铬酸钾 的浓硫酸溶液→振荡并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e
cd
fd
一.探究实验: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4.进行试验
A.t1→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
速率不断下降
B.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 耗速率比t1时快
C.若降低10 ℃培养,O2相对 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 D.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 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
一.探究实验: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例4.(2019•全国Ⅲ,4)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 得到n株黄化苗。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 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A )
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 B.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 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 D.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
一.探究实验: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例5.(2020•山东,2)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 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这种现象称为“瓦堡效应”。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B)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案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ace487312b3169a551a456.png)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一、教材分析《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选自新课程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的第5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是在学习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结合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进一步理解细胞呼吸的条件、产物和类型,通过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学生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生成的产物,为后面学习“细胞呼吸的过程”知识作以必要的知识铺垫。
本节教材在简要介绍细胞呼吸概念之后,设计实验探究,帮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方法,主动建构知识和概念。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本章节的教材知识与日常生产生活有较多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教学思路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本节教学运用了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操作以及得出结论,交流讨论等。
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通过同桌讨论,师生合作共同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实验变量,让学生亲手进行实验操作。
产物C2H5OH的检测需要排除由C6H12O6造成的干扰,这需要较长时间,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舍弃对C2H5OH的检测。
另外,采用朗威数字化信息采集系统中的二氧化碳传感器检测CO2的含量,让学生感受到实验室内数字化设备带来的便捷。
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使课堂呈现出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发了他们探究实验的兴趣,并领悟了探究实验的方法、步骤。
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生成产物,为后面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打下基础,另外培养了他们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探究实验的能力,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2022-2023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一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 教案
![2022-2023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一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3e90f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b7.png)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1课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素养导引1.生命观念:运用物质与能量观,说出细胞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2.科学思维:构建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的曲线模型。
3.科学探究:分析教材中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两个装置图,明确两者的区别。
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实验原理: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2.实验步骤:(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
(2)检测CO2的产生:①方法: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②装置如图所示:(3)检测酒精的产生:从A、B锥形瓶各取2 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编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5 mL 溶有0.1 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振荡并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3.实验现象:(1)甲、乙两装置中的石灰水都变混浊,但甲装置混浊程度高。
(2)2号试管中溶液变成灰绿色,1号试管不变色。
4.实验结论:(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2)细胞呼吸产物:①有氧条件:产生大量CO2。
②无氧条件:产生酒精和少量CO2。
[思考]A装置中用气泵间歇性地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什么?提示:保证酵母菌有充足的氧气,以进行有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1.概念:条件氧气参与,酶催化底物葡萄糖等有机物产物二氧化碳和水能量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2.主要场所——线粒体:(1)结构。
①为线粒体外膜。
②为嵴:由内膜向内折叠形成,使内膜的面积大大增加。
③为线粒体基质。
(2)特点。
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3.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4.过程:[思考]有氧呼吸反应式中的能量能写成ATP吗?提示:不能,因为葡萄糖中的能量只有一部分储存在ATP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释放。
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被学者称为保护大脑的清道夫,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1.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
高中生物必修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案例
![高中生物必修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ea24a24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1.png)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案一、教学目标:知道生物实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条件和产物;掌握比照实验的设计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分析。
教学难点:组织学生实行活动,使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
三、课的类型:实验探究课。
四、教学过程:候课:提醒学生不要乱动,注意安全;提醒学生分组;提醒学生看实验原理;跟学生交流世界杯。
【导入】:好!上课!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探究。
【引言】这熟悉的音乐把我们又带回到了NBA赛场上,今天我们就从NBA说起(大屏幕),在NBA赛场上出现了很多非常出色的球员,比方(大屏幕)姚明,姚明的成功一方面跟他的天赋和训练分不开,同时也跟他的食量大有密切关系,他不过个不折不扣的大胃王(大屏幕),他每天吃掉的食物相当于同学们3天所吃食物的总和。
同学们要来分析一下了:为什么姚明的饭量会这么大呢?学生回答:他消耗得多,需要即时补充能量。
我们知道:食物里的糖类、脂肪等有机物中都储存有能量,不过这些有机物中的能量又如是何释放出来的呢?铺垫:回忆一下初中学过的内容:燃烧有机物释放能量,这个叫做?学生回答:呼吸作用。
因为呼吸作用是在细胞内实行的,所以也叫做细胞呼吸。
那么什么叫做细胞呼吸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翻到91页,找找细胞呼吸的概念。
咱们来齐读这个概念: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 TP的过程。
(大屏幕)概念里提到的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一定需要氧气的参与吗?细胞在无氧条件下能不能分解有机物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大屏幕)。
环节二:师生互动,实行探究。
第一步:材料选择。
铺垫:我们要探究一个问题,往往得通过实行实验。
而材料选择是实验成败与否的关键之一【问题一】屏幕上方有四种不同的细胞(大屏幕),同学们观察一下,你会选择哪一种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说出你选择这种材料的理由?学生观察后回答(大屏幕):酵母菌。
学生回答(大屏幕):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便于操作;酵母菌在有氧与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案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00e977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c1.png)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酵母菌的生物学特性。
掌握酵母菌的两种呼吸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理解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
2.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酵母菌的两种呼吸方式及其生物学意义。
实验操作步骤及实验结果的分析。
2. 教学难点实验中如何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
如何在实验中准确观察和记录数据。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酵母菌、葡萄糖、试管、显微镜等。
2. 教学工具:PPT、实验指导书、黑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呼吸作用。
引出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酵母菌的生物学特性。
讲解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
3.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进行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实验观察与记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现象,并记录数据。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记录细节。
5. 结果分析与讨论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观察数据。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6.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实验收获,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评价,总结课程内容。
六、教学延伸1. 邀请生物技术公司的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酵母菌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发酵面包、啤酒等。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生物技术企业,实地了解酵母菌的应用和研究。
七、课后作业2.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应用。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观察数据的完整性。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案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82952a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c4.png)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概念、意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的方式,初步了解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基本概念。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酵母菌细胞呼吸,为什么需要进行细胞呼吸。
1.4.2 讲解:简要介绍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概念、意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4.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酵母菌细胞呼吸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在不同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1.4.4 总结:强调酵母菌细胞呼吸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第二章: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2.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两种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2 教学内容介绍酵母菌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产物及其比较。
2.3 教学方法采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产物,掌握两种呼吸方式的特点。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两种方式。
2.4.2 讲解:详细讲解酵母菌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产物及其比较。
2.4.3 比较:让学生分组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特点,总结出各自的优缺点。
2.4.4 总结:强调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第三章: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实验探究3.1 教学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深入了解酵母菌细胞呼吸的过程和产物。
3.2 教学内容介绍酵母菌细胞呼吸实验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实验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过程和产物。
3.4.2 讲解:详细讲解酵母菌细胞呼吸实验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
5.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5.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d5d2f042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a5.png)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对酵母菌呼吸产物的假设,对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设计,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设计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通过展示发面和酿葡萄酒的图片,引入酵母菌细胞的细胞呼吸;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发面过程产二氧化碳,酿酒过程产酒精,从而引出酵母,细胞呼吸的两种产物,顺而提出本节课的引领问题:酵母菌什么条件下产生CO2什么条件下产生酒精?(二)作出假设1.教师引导学生先试图提出答案同学们给出的答案可能有:有氧条件下产生CO,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2有氧条件下产生酒精,无氧条件下产生CO;2有氧条件下和无氧条件下都产生酒精和CO;2,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有氧、无氧条件下都产生CO22.通过给出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生物来引导学生从有氧和无氧的条件出发,再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针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并对学生进行分组(三)设计实验1.介绍设计实验的一般方法思路。
确定实验目的,明确自变量与因变量;再逐步细化,思考如何控制自变量和检测因变量;注意需要控制哪些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变量;在学习任务单上写出具体做法,包括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
2.提供相关资料(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取20 g 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 A (500 mL )和锥形瓶 B (500 mL )中。
分别向瓶中注入240 mL 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
(2)检测的CO2产生;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根据石灰水浑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3)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俗称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具体做法是:各取2 mL 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2支干净的试管中。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教案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20e4a4b0717fd5360cdce1.png)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一课时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进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方案设计(2)知道无氧呼吸的过程(3)学会无氧呼吸实验装置的搭建技巧2.过程与方法(1)通过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探究、交流表达、质疑,了解科学实验的设计思路(2)通过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掌握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为后面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打下基础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小组合作、共享实验方案,学会合作学习(2)通过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实验探究,有利于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学用具无氧呼吸的课件、无氧呼吸的实验装置及相关实验材料包括材料:安琪牌酵母干粉;仪器和试剂: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热水、大试管1支、橡皮塞(带有与大试管配套的弯玻璃导管1只)、玻璃棒、小试管5支、500ml大烧杯1只,5%葡萄糖溶液、石蜡油、清水、0.1%BTB溶液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有关酵母菌呼吸方式的问题,设计实验探究方案。
[创设情境、引入]师:请大家看一张图片,屏幕上面是什么?“葡萄美酒夜光杯”。
甘醇、甜美的葡萄酒是怎么酿制的?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实验室酿制葡萄酒的过程。
教师:视频播放学生体会葡萄酒酿制的过程。
教师:是什么生物让葡萄变成了酒?学生:酵母菌教师: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通过它的细胞呼吸,使葡萄变成了葡萄酒。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教师:课前已布置大家预习了P91的“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你们有哪些想探究的问题?生:师:下面给大家4分钟时间,小组成员讨论自己的方案,形成一个小组统一的实验探究方案,然后准备全班交流。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各组的探究问题)[生生互动、质疑]师:我们来交流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方案。
交流的同学要有学者风度,表达清楚,重点交流本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步骤及结果的检测环节;下面倾听的同学要像专家,对交流方案的创新性、可行性、科学性方面质疑或改进,来让我们大家共同提高。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教学设计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0df835e69eae009581bece9.png)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我们新课改理念之一。
其意图主要为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能力。
本人主要以课前指导初期实验创设情景,课上以“三疑三探”的模式进行探究。
更好的让学生从探究走近科学,充分发挥探究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思索、质疑、探究、实践中领悟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说出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过程与方法 学会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物质鉴定的一般方法。
再次尝试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确认变量,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生物呼吸作用的各种方式,了解生物多样性,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热爱生命的热情。
认同生物科学的价值,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
设计和实施实验方案。
教学难点: 设计和实施实验方案。
四、教学分析:突破难点的策略和方法:此实验耗费时间相对较长,一线教师们也进行了很多改进与尝试,但一个课时依然很难完成,所以要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困难不少。
我采用“课前初步实验 课上理清探究思路并完成部分实验”的办法来教学。
本节内容是教材上安排的第三个探究性实验,学生具备了探究实验的一些基本步骤,更重要的是该实验是建立在学生初步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实验设计思想以后,对“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开始有些感悟,但处于似懂非懂阶段,学习欲望相对较强,对教师给出一个新的设计类题目时,很想主动独立去尝试去分析,看到这一实际特点,因此我应用上述突破的办法 课前实验的指导和质疑后给出具体探究的题目,并给出很多的问题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和合作探究。
5.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5.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5fadcf2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41.png)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酿酒视频,提出问题,作出假说,并设计实验验证假说。
(科学探究)2.通过改进教材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归纳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物质变化。
(科学思维)3.通过分析酵母菌细胞呼吸过程的物质变化伴随着能量释放,渗透物质与能量观。
(生命观念)4.通过分析酵母菌细胞呼吸在酿酒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发展,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
(社会责任)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的产物与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有何特点。
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创新实验方案设计及结果分析教学难点:实施创新“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三、教法:讲授法、讨论法四、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五、工具:多媒体、酵母菌、葡萄糖、注射器针筒、软管、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等六、课时:1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中国酿酒的历史2.播放酿酒视频,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观看视频,仔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从而分析问题一、根据问题,作根据已有知从物质角度分析问题出假设二、设计实验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分别是哪些,并如何控制变量。
根据所给材料,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装置识和经验作出假设小组讨论,分析变量根据所给材料设计实验装置通过分析变量以及控制变量的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三、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提示:(1).配制酵母菌葡萄糖混合培养液。
(2).制备无CO₂空气:用注射器吸入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5毫升,再吸15毫升空气,密封。
(3).有氧组:用注射器吸5毫升酵母菌葡萄糖混合培养溶液,再推入10毫升O₂。
(4).无氧组:用注射器吸5毫升酵母菌葡萄糖混合培养溶液,密封培养。
(5).检测产物提醒学生注意操作安全引导学生分析创新实验中有氧和无氧条件的设置以及检测方法分析教材实验,找出改进实验装置的原因小组合作,进行实验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优秀教案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8c9db53c1ec5da51e2706f.png)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探究酵母菌呼吸的方式一、教材分析“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实验教材《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上的一个探究实验。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探究实验的设计与进行,实验结果的观察与分析,实验结论的得出等一系列活动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探究技能。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是本模块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要组织学生对“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更加熟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也使学生对“细胞呼吸”有一定了解,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二、学情分析有些学生的思维比较灵活,基础较好,探究的意识和欲望较强;但大部分学生依旧习惯被动的接受知识,对探究活动兴趣不高,探究能力很局限,为了促进大家的全面发展,最好进行小组分组学习。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条件和产物。
(2)阐明细胞呼吸的本质。
(3)明确对比实验与对照试验的异同。
2、能力目标掌握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原理及实验设计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及产物,并设计出可行的验证实验。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在上一节我们学习了生物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什么?学生:ATP教师:一个成年人在静止的状态下24小时将消耗40千克的ATP,而细胞内的ATP、ADP含量仅有2~10毫克。
生物体是怎样解决这如此严峻的供需问题的呢? 学生:ATP和ADP之间迅速的相互转化。
教师:没错,ATP被水解消耗的同时,ADP可以在相关酶的作用下迅速合成ATP,使得细胞内ATP的含量尽管少,却始终维持在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因而保证细胞内供能环境的稳定。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教学设计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f9b74b569eae009591bec8f.png)
《研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教课方案石绍莉一、教材解析:《研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选自新课程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的第 5 章第 3 节《 ATP的主要本源—细胞呼吸》。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 发展科学研究能力是课程目标之一。
在教课过程中 , 研究实验的设计与进行,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解析,实验结论的得出等一系列活动能有效训练学生的研究技术。
“细胞呼吸”是本模块的教课要点与难点,人教版教材在这节内容的编排上改变了过去直接教授理论知识的做法,而设计在此以行进行研究实验,使学生经历研究过程,主动建构知识和看法,并且在研究过程中获取多种能力的发展。
所以这个研究活动的功能不但在于发展研究能力,并且可以为学生学习“细胞呼吸的过程”作好铺垫。
经过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研究,学生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及产物,为后边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打下了基础。
对于研究实验来说,问题提出是基础,实验设计是灵魂。
因为酵母菌细胞呼吸反应需要较长的时间 (40 ~50 分钟 ) ,所以本研究实验的教课要点放在实验设计与解析。
而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活动,使学生经历完好的研究过程,则是教课的难点。
二、学情解析:实验设计向来是学生的短处,对于学生,一方面已经掌握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糖类的功能等知识,同时初步认识了细胞呼吸的知识,但对细胞如何利用糖类还不清楚。
另一方面,分学生思想灵巧,研究意识强,研究欲念高,但也有部分学生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还不具备进行独立研究能力。
所以在组织上要做好小组的分配,促进小组内合作交流,使不一样学生都获取发展的机遇。
三、教课目标【知识目标】:1、进行研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方案设计2、能论述酵母菌的相关知识。
3、能论述 CO2和酒精的检测原理和过程。
【能力目标】:1、经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能总结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2、能从实验过程中学习到科学思想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3、能从学习中获取着手进行实验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一、教材分析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选自新课程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的第5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是在学习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结合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进一步理解细胞呼吸的条件、产物和类型,通过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学生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生成的产物,为后面学习“细胞呼吸的过程”知识作以必要的知识铺垫。
本节教材在简要介绍细胞呼吸概念之后,设计实验探究,帮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方法,主动建构知识和概念。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本章节的教材知识与日常生产生活有较多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教学思路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本节教学运用了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操作以及得出结论,交流讨论等。
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通过同桌讨论,师生合作共同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实验变量,让学生亲手进行实验操作。
产物C2H5OH的检测需要排除由C6H12O6造成的干扰,这需要较长时间,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舍弃对C2H5OH的检测。
另外,采用朗威数字化信息采集系统中的二氧化碳传感器检测CO2的含量,让学生感受到实验室内数字化设备带来的便捷。
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使课堂呈现出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发了他们探究实验的兴趣,并领悟了探究实验的方法、步骤。
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
条件和生成产物,为后面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打下基础,另外培养了他们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探究实验的能力,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相关内容,对细胞呼吸知识有一定的浅层次的了解,经过高中前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糖类的功能等知识,对细胞呼吸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对细胞怎样利用糖类还不清楚。
另一方面,部分学生思维灵活,探究意识强,欲望高,但也有部分学生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还不具备进行独立探究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探究能力培养的基础上,一定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积极调动学生的全员参与意识。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酵母菌在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并且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多;2.掌握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2.尝试自行设计实验,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生物科学的价值,关注生产生活实践;2.乐于学习生物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①关于“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探究实验
教学难点:①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实验设计与分析②对比性实验设计的方法。
③教学活动的组织
六、实验器材及试剂
朗威数据采集器、CO2传感器、支口试管、单孔橡皮塞、5ml注射器、大小烧杯、酵母粉、5﹪C6H12O6、植物油、计算机等。
七、教学过程
八、教学反思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选自新课程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的第5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该实验教学为后面学习细胞呼吸的方式打下基础。
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到时间的关系,舍弃了对产物的检测,同时,本节实验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方式,体现了新课改理念,采用朗威数字化信息采用朗威数字化信息采集系统中的二氧化碳传感器检测CO2的含量,是本实验的一个亮点,但是教学过程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学生探究活动展开力度不够,如在提出问题的教学环节,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我只提问一名学生后便说出答案,没有给其余学生提供机会展示讨论结果,应该多提问几名同学,让他们畅所欲言,我再进行归纳总结。
这样,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习热情会更高。
2.由于传感器敏感度的原因,我自己的实验结果并不明显,但是有一组学生的实验结果较好,应该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都集中到学生电脑前,看到不同条件下CO2产量不同,加深学生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