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诗人,
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号青莲居 士(欧阳修六一居士,李清照易安居士,白居易香山 居士,苏轼东坡居士)。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九十多 首,豪迈奔放,别具一格。追求心身自由和解放的 昂扬向上的精神是他诗篇的主旋律。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杜甫并 称“李杜”,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
(二)赏析
4、颈联则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远景, 这联诗所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 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 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 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 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 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 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题目交代了地点——荆门, 事件——送别。
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 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 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李白这次 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 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 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送别”应该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 朋友,是设想故乡的山水送别自己。
• 连绵的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消失了;江水 奔流着涌入了无际的旷野。为我们展示了 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绘诗
山随/平野尽
巴山尽头现出平川
江入/大荒流
长江沿着旷野奔流
(二)赏析
3、这一联中的“随”、“尽”、“入”三 个字用的好,想一想好在何处?(赏字词)
——“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原野的位 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 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 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入”字形象生动,既写出了江流奔 腾直泻的情景,又展现了作者的万丈豪情。
月下飞天镜, 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
一面明镜。云气在大江面上变幻莫
云生结海楼 测,如同海市蜃楼一般。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虽然进入异地,我仍然依恋着故乡 的水水山山,不远万里,一直伴着 我这位游子。
诗歌鉴赏方法:
• 赏析方法: • 1、赏意象(描绘了什么?) • 2、抓特点(怎么描绘的?) • 3、赏语言(品味关键词,抓修辞。) • 4、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介绍创作情况
李白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把蜀地当 作自己的故乡,所以他有不少诗篇反映出对蜀 中生活的怀念之情。 这一次从三峡出蜀,面对江汉平原,眼界大 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 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听读诗歌,注意字音句读。思考这首诗写了 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
交流感知 渡荆门送别
外,还不忍分别。(抒情、拟人)
理解型默写
课堂练习
1.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
句: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
句是:
, 山随平。 野尽 江入大荒流
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
句是:
颈联的描写视角与颔联是否相同?这两句的描写 角度又有何不同?诗中的“天镜”和“海楼”分 别指什么?试用散文语言改写两句诗。
不同。颔联是以动态变化的角度来写景,而颈 联是以静态的角度来写的。“天镜”指的是月 亮,“海楼”指的是云彩。
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 如天上飞下的明镜,皎洁澄澈,普照大地。 那飘荡在碧空的朵朵彩云,忽而连结在一起, 构成了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
,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理解型默写
课堂练习
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
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
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
映了诗人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 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思念之情。
绘诗
山随/平野尽
巴山尽头现出平川
江入/大荒流
长江沿着旷野奔流
月下/飞天镜
月影如飞下来的明镜
云生/结海楼
云霞升起形成海市蜃楼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我从蜀地远渡出游,来到荆门这个地方。 (叙事)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分组读译,理解诗句,概括内容。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我从遥远的荆门顺江而下, 远去古老的楚国漫游。
山随平野尽, 高山随着空旷的原野蜿蜒而尽,长 江入大荒流。 江水流入广阔无际的原野。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两岸的山峦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
(远景)
际的广阔的原野。江水冲着广阔原野奔 腾而去。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夜晚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黄
(近景)
昏时,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 多姿。(写景、想象、比喻)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
月下/飞天镜
月影如飞下来的明镜
云生/结海楼
云霞升起形成海市蜃楼
(二)赏析 5、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尾联 来看,这首送别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
拟人。不是,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 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 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 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 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 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 故乡的感情。
新课导入
李白的诗歌我们学习了不少, 他的诗歌中经常会出现月亮这一形 象,似乎李白和月有一种特别的情 缘。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中还是 有月亮,让我们一起学习吧!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2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赏析艺术,品味语言。 4想象意境,感情背诵。
读诗先看题,从诗题上可以看出 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赏析 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 代了什么?
交代出游的地点和目的地。(行踪)
(二)赏析 2、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 什么角度来写景的?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 句诗。
• 颔联描写了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象。 是从动态的角度来描写的(诗人乘船,山 和江水随着船的移动而逐渐远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