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ppt

合集下载

《渡荆门送别》 (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ppt)

《渡荆门送别》 (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ppt)

出来。
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
诗人以移动
的视角描写
景物的变化, 画
勾勒出一幅 气势磅礴的

万里长江图。
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 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 而后随着平原的出现渐 渐消失了。浩浩荡荡的 长江水,奔涌向前,流 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
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3. 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为我们描绘了哪两幅画,请从修辞手法的 角度赏析句子。
方法指导
诗歌赏析四部曲
一读:结合注释,读懂内容 二品:抓住关键,赏析写法 三想:结合意象,想象画面 四悟:把握情感,明确主旨
一读:结合注解,读懂内容
渡荆门送别 李白
(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随” ——“随”字化静为动,生动地 写出崇山峻岭随着船的移动逐渐消失, 代之以一望无际的平野的情景,给人以 空间感和流动感。
• “入” ——“入”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江流奔腾直泻的情景,又展现了作者的 万丈豪情。
2.“山 随 平 野 尽 , 江 入 大 荒 流 ”为我
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将画面描述
3. 感悟诗人的家国之思,激发自己对家 乡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
字 太 白 , 号 青 莲 居 士 。 其诗多 惊世之语,想象奇特,风格雄奇豪放, 是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他与杜甫并 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 为“小李杜”。 5 岁 - 2 5 岁 在 四 川 生活,对四川的山山水水有着深厚 的感情。25岁第一次出蜀远游。 42岁在别人的推荐下,来到了长安, 才华受唐玄宗赏识,供奉翰林,职 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后遭人嫉 妒,获罪,遭贬谪,途中遇赦。

《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ppt课件

《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ppt课件

别Leabharlann 尾联:故乡水,送行舟——抒情(思乡)
随堂练习
1.默写诗句。 ①《渡荆门送别》中用移动的视角写景物变化的句子
是: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②《渡荆门送别》中以一种独特方式抒发诗人思乡惜
别之情的句子是: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③《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楚地江水澄澈水雾弥漫的句 子是: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颈联写了什么景?什么时候的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江月、云霞。傍晚 比喻、想象
运用想象,将水中的月影比喻为明镜,生动形 象地描画出一幅水中映月图;用海市蜃楼形容江上 云霞变幻多姿的景象,描绘了一幅天边云霞图。抒 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首联叙事,直扣主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 行的目的。 B.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 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 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 思乡之情。
渡荆门送别
叙事 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交代地点和事 由
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写景
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写景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抒情
山随平野尽
山随着平旷的原野(的出现)渐渐消失了
江入大荒流
汹涌的江水仿佛流入荒漠般辽远的原野, 天空显得格外的寥廓
月下飞天镜
主旨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本诗通过对 出蜀途中所见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展 现了一幅雄浑壮阔、雄奇壮丽的画卷,反映 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抒发 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之情

渡荆门送别课件公开课_图文23页PPT

渡荆门送别课件公开课_图文23页PPT
渡荆门送别课件公开课_图 文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பைடு நூலகம்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3

《渡荆门送别》PPT优秀课件

《渡荆门送别》PPT优秀课件
3、说说颈联所描绘的画面。并说说颈联 的表达效果。
4、赏析诗歌的尾联。从尾联来看,这首 送别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
2021/5/26
11
内容分析
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说 说首联交代的内容及所用的表达方式。
答:首联主要交待了送别的地点、送别的 缘由。 表达方式:记叙。
2021/5/26
12
【翻译】高山渐渐隐去,现出平原。浩荡
的江水,好像全都流进了广阔无际的原野。
2021/5/26
6
2021/5/26
7
海市蜃楼。指江上云霞 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翻译】明月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 飞来一面明镜。天上的云彩凝聚,如同 绚丽的海市蜃楼。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021/5/26
14
内容分析
4、赏析诗歌的尾联。从尾联来看,这首 送别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
答:①尾联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一个“送” 字,生动形象,抒发了对故乡的无限依恋 (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②不是,本诗尾联写的是故乡的水送 别作者,委婉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2021/5/26
15
全诗脉络:
首联:叙送别缘起 (叙事)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景
象是立足于行舟上的所见。
B.“天镜”与“海楼”分别指的是水中
明月和海市蜃楼。
C.这首五言律诗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
诗人送别友人。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
了诗人对故乡的留恋。
2021/5/26
20
2.下列对《渡荆门送别》理解不恰当的
一项是
【D 】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渡荆门送别》PPT优质课件

《渡荆门送别》PPT优质课件
尾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送”赋予故乡水以人的情态,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 思乡之情。
尾联抒情方式巧妙,借故乡水对“我”的依依送别,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 情。
文章主旨
《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出蜀入荆沿 途所见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 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表达了诗人 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朗读指导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从:往
译文: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去楚 地游览。Βιβλιοθήκη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平野:平坦的田野 江:长江 大荒:辽远无际的原野
《渡荆门送别》
李白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盛唐诗人。李白是继屈原之后 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 仙”之称。其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 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 有《李太白集》。
写作背景
本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青年时期的李白这次出蜀,由水 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 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国故地游览。
上句写晚上,仰观天宇,皓月洒辉;俯察江流,明月倒映如镜,着一“ 飞”字,动感十足,神韵毕备。下句写白天,仰望天空,彩云兴起,变 幻如海市蜃楼。着一“结”字,引人联想。此联想象新奇,表现了诗人 与月同行、与云同飘的喜悦之情。
诗词赏析
3.赏析尾联的妙处。 尾联中,一个“送”字表达巧妙,本来是“我”依恋故乡水,却变换角度说是故 乡水恋恋不舍地“送“我”,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
译文: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出现并逐渐 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

《渡荆门送别》优秀PPT课件

《渡荆门送别》优秀PPT课件

合作探究 “仍怜故乡水”的“仍”怎么理解?
尽管诗人已经来到新异开阔的新天 地,兴奋激动,壮志满怀,但仍然有对 家乡的眷恋,仍然把这里的水当作“故 乡水”,情不能自已。
一个“仍”字,一江“故乡水”万 里相送,让我们看到了初出家门的年轻 的李白,他的心在一瞬间的湿润和纠结。 既有仗剑出行的豪情和对人生未来的憧 憬,又有每一次回望故乡的不舍,读来 令人动容。
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这两句的描
写角度有何不同?
比喻。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 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 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想象 大胆、奇特,表现出诗人洒脱的态度和 积极上向的人生态度。艺术效果十分强 烈。
以静态的角度,前一句是月夜俯视 所见,后一句是白昼眺望所见。
合作探究
找出点明主旨的句子。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合作探究
首联运用什么表达方式?交代了哪些 内容?有什么作用?
表达方式属于叙事。以明快的笔 法交代了诗人出行的行程、乘坐的交通 工具、游踪和出游的目的地。从蜀地出 发,路过荆门山,来到楚国。
首联点题,为下文奠定豪迈、喜 悦的感情基调。
合作探究 这首诗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合作探究
本诗中的“送别”之意体现在哪里?
末句。和传统的送别诗不同,送 别诗人的不是朋友,而是——故乡的 水,这样的送别实在是别具一格。
合作探究
这首诗的包含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远游异乡、闯荡世界的喜悦兴奋开朗; 对故乡的依依惜别(思乡)。
合作探究
李白的诗风以”浪漫飘逸”著称,这 首诗中最能体现李白浪漫风格的哪两 句?找出来加以赏析。
导入新课
李白写了很多赠别诗,提到姓名的赠别 诗就有400多首。 他用“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来念友谊,用“我寄愁心 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来绘离别, 用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来叙 不舍,也用“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来 展旷达。此次,他告别家乡,“南穹苍梧, 东涉溟海”。今天我们学习李白的另一首送 别诗《渡荆门送别》,与他一起发青溪,向 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语文版初中语文七下《诗词五首渡荆门送别》PPT课件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语文版初中语文七下《诗词五首渡荆门送别》PPT课件

朗读诗歌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从荆门山外远渡出游, 来到遥远的楚国他乡。
两岸山峦随着平坦的原野渐渐消失, 长江水顺着广阔的原野滔滔奔流。
皎洁的明月映在水中,如同空中飞 下的明镜。云气在大江面上变幻莫 测,如同海市蜃楼一般美丽。
仍旧依恋着故乡的流水,(因为江 水)不远万里,一直伴着我这位游 子(远到天涯)。
1、找出诗中的写景句,说说它们的妙处。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随、尽、入、流” 等字,将群山、江水 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 换、推移的情景真切 地表现出来,动静结 合,景观开阔,给人 们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且体现了诗人开阔的 胸怀。
自学指导(一)
看图复述课文内容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复述 清楚。
自学指导(二)
1、作者运用哪几种方法去刻画人物的形象?从文 中找出具体句子进行分析。并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 两个人物的。 2、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陈尧咨(善射)
神态 忿然 笑而遣之
卖油翁(善酌)
他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 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常以奔放 的激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以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 态度抨击社会,鞭挞权贵。他的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 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杜甫 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写作背景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 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 这首诗是诗人作于开元十三年(726。诗人在二 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 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 抱负。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

知识积累
• 你还知道哪些写送别的诗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谢谢观看
写作特色
• 描绘景色的生动性 诗中通过“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由三峡进入广阔平原时的视觉变化,
以及夜晚“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景象,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得景色跃然纸上, 具有强烈的空间感和流动感。 • 想象力的丰富性
李白的诗歌以奇特的想象和跳跃式的意象组合著称,“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描写,展现 了诗人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想象力的运用,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开阔,情感表达更加深刻 • 情感的深刻性
分层赏析
■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 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随着船的行进,眼 前的景色逐渐变换,当船驶过荆门一带,视野豁 然开朗,平原旷野映入眼帘,展现出一幅别样的 风景画卷。
分层赏析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连绵起伏的山岭,辽阔平坦的原野,奔腾不息的长江以及辽远的荒原。每一种景象都 显得如此壮阔,让人目不暇接,思绪万千。这句的意思是随着平原的延伸,山峦逐渐隐没, 而长江则在这片广袤的原野中奔流不息。它生动地描绘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丽景色, 通过流动的视角展现了景物的变化。从蜀地到荆门,两岸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在 视线中逐渐消失,江水则冲破山峦,向着无垠的原野奔腾而去,构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 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其中“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 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渡荆门送别PPT优秀课件

渡荆门送别PPT优秀课件
(远景)两岸的山峦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广阔 的原野。江水冲着广阔原野奔腾而去。(写景)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近景)夜晚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黄昏时,
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写景、想象、比喻)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还不 忍分别。(抒情、拟人)
欣喜万分
4、诗中是怎样以时空的变换来 描绘江山的美景的?
“月下”写夜晚,俯 视,描绘近景;“云 生”写白天,眺望, 描绘远景。
5、诗人已为荆门外的美景所陶醉, 为什么却“仍怜故乡水”?
作者见到楚地美 景的兴奋和激动,但 也忘不了曾经养育过 自己的故乡。
6、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通过对长江两岸 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 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奋发进 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 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 思念之情。
自学指导四:赏析名句
❖找出诗中的写景句,通过想像诗中 的形象,把握景物描写的特征。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写山势和流水,船由蜀地到荆门, 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 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 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 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 去。一个“随”字给山野以动感, 一个“入”字写出了江水奔腾的气 势。
对“送别”的不 同理解:一是指江水 送自己离别蜀中;一 说赠给送别的友人。
2、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首联交代了什么?
远渡的地点和此 行的目的。
3、颔联写景,展现了一幅怎样 的景象?烘托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这两句描写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 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 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有山脉过渡到 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的消 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去。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

重点积累下面词语。
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昌市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 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 海楼:即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仍:依然。 怜:怜爱。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万里:喻行程之远。
3.分析写法,品读语言。
分 析 写法
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增强抒情的效果?请结合诗句分析
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寓 情
• 颔联: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
于 景
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 颈联:生动地描写了夜晚水中映月图和黄昏天边云霞图,表现了
品 读 赏析
任选角度,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写法角度2: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夜晚俯视所见的水中月影如同飞来的 明镜,表现了江面的澄澈平静;写黄昏远望看到的天边云霞飘飞如同海 市蜃楼,表现了云霞的变幻多姿。
写法角度3:写景远近结合,“月下飞天镜”是近景,夜晚的景色; “云生结海楼”是远景,白天(傍晚)的景色,视觉由俯视转换为远 眺。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展开了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写景。
送:直接点题,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
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品 读 赏析
任选角度,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画面角度:江面平静,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天空云霞飘 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渡荆门送别》优课一等奖ppt课件

《渡荆门送别》优课一等奖ppt课件
渡荆门送别
【唐】李 白
1
今天让我们一起在《渡荆门送别》中感受李白的 第一次辞亲远游吧!
亲爱的同学们,现在 的你们每天生活在父 母身边,你们会不会 幻想着有一天离开父 母独自去远行呢?那 又会是怀着怎样的心
情?
2
作者简介
l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与杜甫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九十 多首,豪迈奔放,别具一格。 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
14

移真切的表现出来。
“入”——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

入大海之外。
化动为静,使景物富于动态。给人以空间感、流动 感。
8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夜晚明月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 面明镜,黄昏时,天上的云彩凝聚,如同 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写景、想象、 比喻)
9
观后赏析
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诗中是怎样以时空的 变换来描绘江天的美景的?
3
渡远荆门 外 来从楚国 游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 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4
《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 , 首 联交代了什么?野尽, 江入大荒流。 两岸的山峦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 广阔的原野。江水冲着广阔原野奔腾而去。
6
观后赏析
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烘
12
巩固复习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荆 门
对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送 偶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俯视
仰视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共19张ppt)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共19张ppt)
• 渡远:远渡。 • 荆门:荆门山,今湖北一带。 • 送别:送别,但并非送别朋友,而
是设想故乡送别自己。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与节奏
渡荆门送别 (作者: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五言律诗
写作背景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 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 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 (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辞别故 乡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 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 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出蜀东 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
解读文题:渡荆门送别
整体感知:
诗歌主要内容: 作者出蜀至荆门来到楚地时所见到景 色及自己的感受。
本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首联:记叙 颈联:描写
颔联:描写 尾联:抒情
精读赏析
1.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交 代了什么内容?
首联交代远渡的地点:楚国 此行的目的:外出漫游。
2.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随” 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首诗。 • 2.品析景物描写,体会作者开阔的胸
怀和对故乡的不舍之情。
作者简介
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是我国继 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 仙”。 李白诗的艺术特色是想像丰富,气势奔腾,风格豪放飘逸。 李白著名的组诗《古风》,批判朝政弊端,感慨有志之士 不能展抱负;乐府《行路难》,《梁甫吟》,《将进酒》等, 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望庐山瀑 布》《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篇,以充满想象的神奇之笔 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优秀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优秀

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
文学传承
该诗作为李白的重要作品, 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成为文学史 上的经典之作。
启示意义
该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对后世的诗人和作家提供 了启示,激发了他们的创 作灵感。
美学价值
该诗所展现的美学价值, 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和美学 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与其他作品的比较分析
在李白作品中的地位
01
02
03
重要代表作
作为李白创作的早期作品, 该诗在李白诗作中占有重 要地位,被视为其创作生 涯的里程碑之一。
艺术特色
该诗以平易自然的语言、 雄浑奔放的笔调和丰富奇 特的想象,展现了李白诗 歌的独特艺术风格。
情感表达
该诗通过描绘壮丽的景色 和表达深沉的离别之情, 展现了李白对故乡的眷恋 和不舍之情。
诗歌风格的借鉴
现代文学创作者可以从《渡荆门送别 》中借鉴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丰 富文学创作手法。
主题思想的传承
《渡荆门送别》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如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对内心自由的 追求等,可以传承到现代文学中,为 作品注入深刻的思想内涵。
对现代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培养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渡荆门送别》,可以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
鉴赏诗歌的能力。
强化人文素养
诗歌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可以 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
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拓展国际视野
将《渡荆门送别》介绍给国际友 人,有助于弘扬中华文化,拓展
学生的国际视野。
05 《渡荆门送别》的朗诵技 巧与感悟
朗诵技巧的指导
语速与节奏
在朗诵过程中,要掌握适当的语速和节奏,使诗 歌的韵律和情感得以充分表达。

《渡荆门送别》优秀 ppt课件

《渡荆门送别》优秀 ppt课件
渡荆门送别
12.07.202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诗 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 陇西成纪。人称“诗仙”。
12.07.2020
他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 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常以奔放 的激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以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 态度抨击社会,鞭挞权贵。他的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 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杜甫 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 “该笔课件落由【惊语文公风社】雨友情,提供诗成泣鬼神。”
深入探究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
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 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用拟人
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 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
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
,思念故乡的感情。
12.07.202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写作背景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
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
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
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
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
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途中所作。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
在舟中吟送的。 12.07.202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朗读文章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2.07.202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渡荆门送别》精品PPT课件

《渡荆门送别》精品PPT课件

合作探究
从修辞角度,赏析“月下飞天镜,云 生结海楼”的妙处。
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将 水中月影比作明镜,用海市蜃楼形容 江中云霞之美,展现了一幅由高山、 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 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 河山的赞美之情。
合作探究
“月下飞天镜”的“飞”字有什么表 达效果?
课堂检测
1、用原文语句填空。 (1)李白在 《渡荆门送别》交代了远渡的 地点和此行的目的的句子是:__渡__远__荆__门__外__, _来_从__楚__国__游____。 (2)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 通过两幅 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美景的句子是:_月__下_ _飞__天__镜___,__云__生__结__海__楼__。 (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 借故乡之 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 是:__仍__怜__故_乡__水___,_万__里__送__行__舟___。
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 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反映 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
合作探究
颈联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这
一联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图画?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 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 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水 中映月图;
“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 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 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 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天边云霞图。
课堂小结
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如同一幅优美 的画卷,淡淡的色彩,忽而写大地上的山 光水色,忽而写天空的奇异景象,忽而写 对白天山峦起伏、江流奔腾的欣赏,忽而 写对夜晚天空云霞变幻的感受。最后用拟 人的手法,移情于景,表现离乡惜别的情 思,给人们留下了领略不尽的审美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理解型默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堂练习
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
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
(二)赏析
4、颈联则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远景, 这联诗所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 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 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 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 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 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 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
映了诗人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 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思念之情。
绘诗
山随/平野尽
巴山尽头现出平川
江入/大荒流
长江沿着旷野奔流
月下/飞天镜
月影如飞下来的明镜
云生/结海楼
云霞升起形成海市蜃楼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我从蜀地远渡出游,来到荆门这个地方。 (叙事)
(二)赏析 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 代了什么?
交代出游的地点和目的地。(行踪)
(二)赏析 2、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 什么角度来写景的?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 句诗。
• 颔联描写了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象。 是从动态的角度来描写的(诗人乘船,山 和江水随着船的移动而逐渐远去)。
新课导入
李白的诗歌我们学习了不少, 他的诗歌中经常会出现月亮这一形 象,似乎李白和月有一种特别的情 缘。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中还是 有月亮,让我们一起学习吧!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2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赏析艺术,品味语言。 4想象意境,感情背诵。
读诗先看题,从诗题上可以看出 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颈联的描写视角与颔联是否相同?这两句的描写 角度又有何不同?诗中的“天镜”和“海楼”分 别指什么?试用散文语言改写两句诗。
不同。颔联是以动态变化的角度来写景,而颈 联是以静态的角度来写的。“天镜”指的是月 亮,“海楼”指的是云彩。
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 如天上飞下的明镜,皎洁澄澈,普照大地。 那飘荡在碧空的朵朵彩云,忽而连结在一起, 构成了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
月下飞天镜, 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
一面明镜。云气在大江面上变幻莫
云生结海楼 测,如同海市蜃楼一般。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虽然进入异地,我仍然依恋着故乡 的水水山山,不远万里,一直伴着 我这位游子。
诗歌鉴赏方法:
• 赏析方法: • 1、赏意象(描绘了什么?) • 2、抓特点(怎么描绘的?) • 3、赏语言(品味关键词,抓修辞。) • 4、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外,还不忍分别。(抒情、拟人)
理解型默写
课堂练习
1.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
句: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2.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
句是:
, 山随平。 野尽 江入大荒流
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
句是: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分组读译,理解诗句,概括内容。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我从遥远的荆门顺江而下, 远去古老的楚国漫游。
山随平野尽, 高山随着空旷的原野蜿蜒而尽,长 江入大荒流。 江水流入广阔无际的原野。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两岸的山峦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
(远景)
际的广阔的原野。江水冲着广阔原野奔 腾而去。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夜晚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黄
(近景)
昏时,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 多姿。(写景、想象、比喻)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
题目交代了地点——荆门, 事件——送别。
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 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 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李白这次 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 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 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送别”应该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 朋友,是设想故乡的山水送别自己。
月下/飞天镜
月影如飞下来的明镜
云生/结海楼
云霞升起形成海市蜃楼
(二)赏析 5、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尾联 来看,这首送别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
拟人。不是,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 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 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 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 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 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 故乡的感情。
• 连绵的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消失了;江水 奔流着涌入了无际的旷野。为我们展示了 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绘诗
山随/平野尽
巴山尽头现出平川
江入/大荒流
长江沿着旷野奔流
(二)赏析
3、这一联中的“随”、“尽”、“入”三 个字用的好,想一想好在何处?(赏字词)
——“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原野的位 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 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 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入”字形象生动,既写出了江流奔 腾直泻的情景,又展现了作者的万丈豪情。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诗人,
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号青莲居 士(欧阳修六一居士,李清照易安居士,白居易香山 居士,苏轼东坡居士)。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九十多 首,豪迈奔放,别具一格。追求心身自由和解放的 昂扬向上的精神是他诗篇的主旋律。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杜甫并 称“李杜”,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
介绍创作情况
李白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把蜀地当 作自己的故乡,所以他有不少诗篇反映出对蜀 中生活的怀念之情。 这一次从三峡出蜀,面对江汉平原,眼界大 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 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听读诗歌,注意字音句读。思考这首诗写了 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
交流感知 渡荆门送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