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短小文言文及译文

合集下载

文言文短篇及注释六篇(课外积累)

文言文短篇及注释六篇(课外积累)

文言文短篇及注释六篇(课外积累)以下是六篇文言文短篇及注释,这些文章均选自课外读物,旨在增加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1. 《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罔:迷惘,陷入困境。

殆:疑惑,危险。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陷入迷惘,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产生疑惑。

”2. 《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注释】苦、劳、饿、空、拂乱、动、忍:均为使动用法。

曾:通“增”。

【译文】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挨饿,使他的身受贫困之苦,使他的所作所为都不如意,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变得坚韧,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3. 《庄子·逍遥游》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注释】坳堂:屋中的低洼处。

芥:小草。

胶:粘住。

夭阏:阻塞。

图南:计划向南飞。

【译文】再说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

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那么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

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狂风就在它的下方向它托着翅膀,然后才能往南飞。

4.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注释】属:通“嘱”。

委托,托人转告。

存:活下去。

好:喜好。

能:能力。

诺:答应。

【译文】齐国有个叫冯谖的人,穷得没法养活自己,托人告诉孟尝君,希望能在他门下寄居求食。

课外文言文助读原文与译文100篇

课外文言文助读原文与译文100篇

《课外文言文》译文及原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怎么能在意一间房子呢?‛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七下文言文全解课外阅读短文译文

七下文言文全解课外阅读短文译文

文言文全解课外阅读短文译文一、小儿不畏虎原文: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译文: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老虎从山上跑了下来,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来躲避老虎,两个小孩还是像刚才一样在沙滩上玩耍.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希望让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可是小孩很天真,最终还是不知道害怕,一会儿,老虎终于离开了.估计老虎吃人,总是先用其威风施加在别人身上;可是对于不害怕的人,它的威风也就没有施展的地方!二、狼子野心 [清]纪昀原文: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尽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译文:有个有钱人家偶尔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豢养,也和狗相安(无事)。

稍微大了点,还是很驯服。

竟然(就)忘了它是狼。

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

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

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察觉,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

就杀(狼)取它们的皮。

这事(是)堂侄虞敦说的。

三、三人越谷原文: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

”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

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

”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

文言文课外精选(含翻译)

文言文课外精选(含翻译)

一、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译文:楚地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

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

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大概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吧)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

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二、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译文: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

”(那)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

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你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可能吗?”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三、打捞铁牛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60篇译文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60篇译文

黄琬巧对黄琬从小就聪明,祖父黄琼担任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

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情况,黄琼把他听到的情况告诉皇上,皇太后召见他问他日食的情况。

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道当时的情况。

黄琬7岁,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刚出来的月亮?”黄琼恍然大悟,立即按照黄琬说的回答诏书,认为黄琬十分特别,十分喜爱他。

神童庄有恭粤中部的庄有恭,幼年即有神童的名声。

(他的)家在镇粤将军署旁边,有一次放风筝玩耍,(风筝)恰好落到将军署的内院中,庄有恭直接进入要求归还。

所有衙役都认为他岁数小而忽略了他,没有来得及阻挡他进入。

将军正好和客人下棋,看到他精神状态与众不同,急促喝问他说:“小孩从哪来的?”庄有恭实话回答。

将军说:“你读书了没有?可以对对子吗?”庄有恭回答说:“对子,小意思罢了,这有什么难的!”将军问:“能对几个字的对子?”庄有恭回答:“一个字能对,一百个字也能对。

”将军认为他自大并且夸张,于是就指着厅里张贴的画让他做对子,说:“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有恭说:“就是这里一盘棋,便可以对呀。

”应声对道:“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曹植聪慧曹植十多岁(的时候),(能)诵读《诗经》、《论语》及词赋十几万字,善于写文章。

曹操曾看到他的文章,对曹植说:“你请人(代笔写的)吧?”曹植跪拜回答说:“话说出来是言论,落笔(写下来)成文章了,(您)只要当面考我,(我)怎么会请人(代写)呢?”当时邺地铜雀台新建成,曹操带领所有的儿子登上铜雀台,让他们各自做一篇赋。

曹植提笔立刻就完成,文章值得一看。

曹操对此很欣赏他的才能。

鲍子难客齐国贵族田氏,一次在庭院里祭祀路神。

祭礼完毕,应邀参加宴饮的宾客有上千人。

席间,有人献上鱼雁,他看了就感慨地说:“天帝对人类的恩德多么深厚啊!繁殖了五谷,生育了鱼鸟,供我们享用。

”他刚说完,赴宴的众宾客随声附和,一致赞同。

初中课外文言文并带译文20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并带译文20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并带译文20篇(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初中生课外文言文精选阅读,附译文!

初中生课外文言文精选阅读,附译文!

初中生课外文言文精选阅读,附译文!一、邴原泣学《初潭集》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

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

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

老师怜悯屿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

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二、董遇“三余”读书《三国志》(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

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

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

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译文:董遇,字季直。

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主。

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朋友段煨处。

董遇和他哥哥入山打柴,背回来卖几个钱(维持生活),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哥哥讥笑他,但他还是照样读他的书。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注释;对《春秋左氏传》也下过很深的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朱墨别异》。

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

”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

课外文言文(有译文)

课外文言文(有译文)

1、灵隐寺僧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

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

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贵官默然。

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饮已将尽,并无赞语。

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灵隐寺有一位僧人,他以会茶道而出名,精通茶具.而且他收藏的茶有几等,看客人的贵贱而分别煮不同的茶给他;那最好的茶,若不是贵人或识茶之人,是不会给他的.一天,有一贵客来到,僧人待他很恭敬,给出好茶,亲自冲茶给他,等待客人的称赞.贵客一直沉默不言.僧人很疑惑,再拿出最好的给客人.茶快喝完了.僧人等不急了,鞠了一个躬,说:"这个茶味道如何?"贵客拿着茶杯拱手,说:"有点热了."疑人窃履原文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

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

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遂与之绝。

逾年而事暴,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

请为以如初。

”译文从前有个楚国人夜宿在朋友的家里,他的仆人偷了他的朋友的鞋子回来,楚国人不知道。

恰好他让仆人到集市上去买鞋,仆人私藏了买鞋的钱把偷来的鞋子交给他,楚国人也不知道。

有一天,他的朋友来拜访他,看见自己的鞋子穿在楚国人的脚上,很惊讶,说:“我本来就怀疑是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于是和他断绝了联系。

过了几年有关这个仆人的事情暴露,他的朋友来到这个人的家里,向他道歉说:“我不够了解你,才错误地怀疑你,这是我的过错。

请让我们和好如初吧。

”2陶侃惜分阴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

常语人云:“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岂可但逸游荒醉⑤,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陶侃在广州任刺史,在州内闲著无事,于是就每天早上把很多砖瓦搬到屋外去,到了晚上又搬进屋内,人家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回答说:“我正尽力恢复中原,如果过份悠闲放逸的话,恐怕到时候会没有能力来从事复兴中原这件大事,所以我要训练我的体力罢了。

课外文言文

课外文言文

1.苏轼《与范子丰书》之“临皋亭下八十数步”翻译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闻范子丰①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②。

[注释]①范子丰:苏轼的儿女亲家。

②两税及助役钱:新法规定,农民要交春秋两税,外加青苗助役钱。

苏轼反对之,以此讥讽。

翻译:临皋亭下不远处就是长江,长江水友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喝洗涮都是从江里打水,何必要去人多的地方住呢.江山风月,本来是没有主人的,谁在用便可以说是主人。

听说范子丰新买了园子,不知和我这里比怎么样?我比他差的,也就是我这不能缴税吧3.原文《史记》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

”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

二岁而吴归蠡。

译文吴王(已经)赦免了越王,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

还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

从不穿有两种颜色以上的的衣服,对贤人彬彬有礼,能委屈求全,对待宾客热情城诚恳,能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

越王想让范蠡管理国家政务,范蠡回答说:“用兵打仗之事,种不如我;镇定安抚国家,让百姓亲近归附,我不如种。

”于是把国家政务委托给大夫种,让范蠡和大夫柘稽求和,到吴国作人质。

两年后吴国才让范蠡回国。

4.<旧唐书.柳宗元传> 之"叔文败"原文及翻译原文: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

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课外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课外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原文】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

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译文】我接受遗命以后,每天睡不安稳,吃饭不香。

想到为了征伐北方的敌人,应该先去南方平定各郡,所以我五月领兵渡过泸水,深入到连草木五谷都不生长的地区作战,两天才吃得下一天的饭。

不是我自己不爱惜自己,只不过是想到蜀汉的王业决不能够偏安在蜀都,所以我冒着艰难危险来奉行先帝的遗意。

可是有些发议论的人却说这样作不是上策。

如今曹贼刚刚在西方显得疲困,又竭力在东方和孙吴作战,兵法上说要趁敌军疲劳的时候向他进攻,现在正是进兵的时候。

【原文】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

郭槐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士争凑燕。

(选自《燕昭王求贤》,有删节)【译文】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摹贤才,想要依靠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

郭槐先生说:“:“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

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

国君就派他去了。

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

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

初中课外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初中课外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初中课外文言文原文及译文《楚人学舟》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

译文:楚地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学习的时候,船掉头、转弯,快、慢,只听从船师傅的教导。

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于是他就认为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的技术。

(他)马上就辞别了船师傅,击鼓径直快进,突然遇到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掉入江中,舵失去了控制。

《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译文: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想用锤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就发出很大的响声。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

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郑国人想要买鞋子,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他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了带尺码。

”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他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课外文言文及译文

课外文言文及译文
【翻译】
韩信与萧何交谈过几次,萧何对韩信的才能感到惊奇,(很有军事才能)。到南郑的时候,有很多将领都逃跑了,韩信估计萧何已经多次向汉王推荐过自己,汉王还是不重用,于是也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过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汉王又骂道:“军官逃跑的有几十人,你没有追;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汉王说:“我也打算回东方,怎么能够忧愁郁闷地居住在这个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汉王说:“我因为你,让他做个将军。”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会留下。”汉王说:“任命他做大将。”萧何说:“.很好!”于是汉王想召韩信来授官。萧何说:“大王一向轻慢无礼,现在任命一位大将,好像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走的原因。大王想授官给他,选择一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建造土台和场地,礼仪俱全,才可以。”汉王答应了这件事。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春夜宴桃李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 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 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 罚依金谷酒数。

课外文言文大全

课外文言文大全

课外文言文大全一楚人学舟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遽谢舟师,椎(同‘槌’)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舵。

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译文:楚地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

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

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大概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吧)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

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道理:楚人学舟告诉人们工作、学习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二张无垢勤学张无垢谪[1]横浦,寓(于)[2]城西宝界寺。

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辄[3]执书立窗下,就[4]明[5]而读。

如是者十四年。

洎(jì)[6]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选自《鹤林玉露》注释1.谪:这里指被贬官。

2.寓:住在。

3.辄:总是。

4.就:依靠。

5.明:光6.洎:等到。

译文:张无垢被贬官到横浦后,住在城西的宝界寺。

他住的房间有一扇短窗,每天天刚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依靠着微弱的晨光读书。

他就像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之久。

等到他回到北方后,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直到现在还存有。

三打捞铁牛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1]之,一牛且[2]数万斤。

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3]能出之者。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4]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注释 1.维:系,连结。

2 .且:将近 3. 募:聘请;招募 4. 徐:慢慢地。

译文:宋朝河中府有一座浮桥,用八头铁牛连结它,一头铁牛将近几万斤。

治平年间,洪水暴涨冲断浮桥,牵动铁牛,沉到河里,招募能够捞出铁牛的人。

初中课外文言文及翻译

初中课外文言文及翻译

初中课外文言文及翻译(一)杨时求学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

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

熙宁九年,中进士第。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时调关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译文〕杨时字叫中立,是剑南将乐地方的人。

小的时候就很聪颖显得与众不同,善写文章。

年稍大一点既潜心学习经史,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

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吾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

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

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

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音zuò)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二)《游白水书付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

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

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作者于绍圣元年六月接到惠州安置之命,遣家还阳羡(今江苏宜兴),独与幼子苏过同行。

十月到惠州。

本文是与幼子过游览白水后,写给他的一篇游记小品。

文中记述了温泉、瀑布、佛迹及百姓烧山的景观,文末流露出孤独颓唐的情绪。

白水,指惠州白水山。

课外文言文译文

课外文言文译文

一、原文: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

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

人滩,水至峻峭。

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嵚(qin)崟(yin) ,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二、翻译:江水再向东流,经过狼尾滩,又经过人滩.袁山松说:“狼尾滩和人滩这两滩大约距离两里.人滩江水地势非常峻峭.(人滩的)南岸边有青石,夏天被水淹着,冬天水枯就能露出水面.这块石头大小大约人走十步那么大~,看着像人面,有的大,有的小;有一些轮廓比较细腻的石头,能看得出头发和胡子的样子,所以取名叫人滩.三、点评:铺写景物,片语只字,妙绝古今。

一、原文: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

岩前有庵。

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

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①三姑:地名。

②幔亭峰:山峰名。

二、翻译: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俯身鸟瞰下面,也有高耸的岩壁,清泉水从岩壁的半腰处奔突流出,附近有稀疏的竹林相映,令人有非常好的兴致。

然而业已登上三姑峰,来不及返回光顾,于是从三姑峰又再上行半里路,抵达换骨岩,换骨岩就是幔亭峰的后崖,换骨岩前面有座庵。

从换骨岩后面架设的两层悬梯,又登上另外一悬岩。

悬岩不很深邃,环绕着山巅有如叠嶂。

当地人用木板沿岩壁修筑房屋,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高,有的低矮,都是顺着宛转的岩壁修筑。

三、点评:近游不广,浅游不奇,便游不畅,群游不久。

《河水龙门》原文: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

实为河之巨阨,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

短小文言文及译文

短小文言文及译文

短小文言文及译文1、傅马栈最难桓公观于厩①,问厩吏曰:"厩何事最难?"厩吏未对,管仲对曰:"夷吾②尝为圉人③矣,傅马栈最难: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无所施矣.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管子·小问篇》)注释:①厩:马房.②夷吾:管仲的表字.③圉人:养马的人.2、烛邹亡鸟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晏子春秋》)3、东野稷败马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公密而不应.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庄子·外篇·达生》)4、济阴贾人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5、子罕弗受玉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6、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列子》)注:讴,唱歌.7、郢人燕说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韩非子》)8、工之侨献琴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①,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同款)焉②.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郁离子》)注①太常:官名,掌管祭祀.祭祀需使用乐器.②窾:同"款",款式.9、欲食半饼喻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志悔,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百喻经·欲食半饼欲》)10、反裘负刍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刘向《新序·杂事二》注:刍(chú),柴草.11、魏文侯期猎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选自《魏文侯书》)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曾任西门豹为螂守.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12、齐人有好猎者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13、宋贾买璞宋之富贾有监止子者,与人争买百金之璞玉,因佯失而毁之,负其百金,而理其毁瑕,得千溢焉. 注:溢,同"镒",古时二十两为一镒.14、千金求马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注:①君人,人君,国君.②涓人:国君的近侍.15、熊渠子射石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关弓射之,灭矢饮羽,下视,知石也.却复射之,矢摧无迹.(刘向《新序·杂事四》16、多言何益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檘,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墨子·附录》)注:檘(pì),同"敝",困,疲劳.17、校人欺子产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①,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②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③焉,少则洋洋焉,悠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孟子·万章上》)注:①子产,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②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③圉圉(yǔ),疲乏的样子. ④罔,欺骗.18、晏子逐高缭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说苑·臣术》)注:①仕,旧时做官为仕.②仄陋,卑贱,低贱.③四,四周,周围,指身边的人.④维,维系,引申为扶助,帮助.⑤弼,本义是矫正弓弩的工具,引申为纠正.19、弓与矢一人曰:"吾弓良,无所用矢."一人曰:"吾矢善,无所用弓."羿闻之曰:"非弓何以往矢,非矢何以中的?" 令合弓矢,而教之射.(《韩非子》)20、管庄子刺虎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战国策·秦策二》)21、对牛弹琴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牛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注:①操,琴曲.②蹀躞(diéxiè),踮着小步.22、富者乞羊楚富者,牧羊九十九,而愿百.尝访邑里故人,其邻人贫有一羊者,富拜之曰:"吾羊九十九,今君之一成我百,则牧数足矣."23、鲁侯养鸟昔者海鸟止①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②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庄子·外篇·至乐》)注:①御,迎接.②《九韶》,传说是舜的乐曲.24、食凫雁以秕邹穆公有令:食凫雁①必以秕,无得以粟②.于是仓无秕而求易于民,二石粟而得一石秕.吏以为费,请以粟食之.穆公曰:"去,非汝所知也!夫百姓饱牛而耕,暴背而耘,勤而不惰者岂为鸟兽哉?粟米,人之上食,奈何其以养鸟?且尔知小计,不知大会.周谚曰:'囊漏贮中.'而独不闻欤?夫君者,民之父母.取仓粟移之于民,此非吾之粟乎?鸟苟食邹之秕,不害邹之粟也.粟之在仓与在民于我何择?"注:①凫雁,指鸭鹅.②粟,旧时泛称谷米.25、入蛟川城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 ."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及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26、争雁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竟斗而讼於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刘元卿《贤类编》)注:社,古代社会的基层单位.伯,长官.27、斗牛图马正惠公尝珍其所藏《斗牛图》.暇日展曝于厅前.有输租氓见而窃笑.公疑之,问其故.对曰:"农非知画,乃识真牛.方其斗牛时,夹尾于髀①间,虽壮夫膂力②不能出之.此图皆举其尾,似不类矣."公为之叹服.(曾敏行《独醒杂志》)注:①髀(bì),大腿.②膂(lǚ)力,指全身的力气.膂,脊背.28、州官放火田登作郡,自讳②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③放灯,吏人书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作郡,治理郡县.②讳,避讳,畏忌人家直称的名字.③上元,阴历正月十五.29、家藏宋笺公家藏宋笺①数幅,偶吴中有名卿善书画者至,或讽之曰:"君纸佳甚,何不持向某公索其翰墨,用供清玩?"公曰:"尔欲坏吾纸耶?蓄宋笺固当请宋人画!"(明·张令夷《迂仙别记》)①笺,精美的纸张,供临时政府题诗或写字用.30、南桔北枳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31、鸥鸟海上之有人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数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32、伯牙破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33、缁衣宋有澄子者,亡缁衣,求之途.见妇人衣缁衣,援而弗舍,欲取其衣,曰:"今者我亡缁衣."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昔我所亡者纺缁①也,今子之衣禅缁②也.以禅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吕氏春秋》注:①纺缁,黑色的夹衣.②禅缁,黑色的单衣.34、陈轸贵于魏王陈轸①贵于魏王.惠子②曰:"必善事左右.夫杨,横树之即生,倒树之即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之而一人拔之,则毋生杨.夫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而不胜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子虽工自树于王,而欲去子者众,子必危矣."――《韩非子·说林上》①陈轸,魏王重臣.②惠子,惠施,魏国宰相.35、阳桥与鲂宓子贱①为单父②宰,过于阳昼③,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子贱曰:"钓道奈何?"阳昼曰:"夫扱纶④错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也,博而厚味."宓子贱曰:"善!"未至单父,冠盖迎之者交接于道.子贱曰:"车驱之,车驱之!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于是至单父, 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注:①宓子贱,人名.②单父(Shànfǔ),古县名,今山东单县.③扱(chà),举.36、金壶丹书景公游于纪①,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鳋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晏子对曰:"不然.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有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晏子春秋》注:①纪,春秋时期的原纪国.②鳋,鱼腥味.37、臧谷亡羊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①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亡羊同也.――《庄子·外篇》注:①博塞,一说赌博,一说游戏.38、齐景公出猎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刘向《说苑》39、夔有一足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①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韩非子》注:①夔,是我国见诸记载的最早的音乐家.40、炳烛而学晋平公问于师旷(盲乐师,名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晚)矣."师旷曰:"何不炳烛点燃蜡烛学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刘向《说苑》注:①师旷,盲乐师,名旷.译文:桓公察看马厩,问养马人道:"马厩里的事什么最难?"养马人还未回答,管仲答道:"我也曾经做过养马人,敷设马栅栏最难:如先敷设歪的木条,歪的需要歪的来配,歪的木条用上了,直的木条无法用上.如先敷设直的木条,直的需要直的来配;直的木条用上了,歪的木条无法用上."译文:景公喜好射鸟,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景公老火,叫来手下准备杀烛邹,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请让我对他数说了他的罪以后再杀他."景公说:"可以."于是把烛邹叫来在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道:"烛邹,你给我们的君主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这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君主因为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使别的国的诸候听说了这件事后,从而认为我们的君主看重鸟却轻视人士,这是第三条罪.烛邹的罪已数说完了,请杀了他吧."景公说:"别杀了,寡人听你的就是了."译文:东野稷凭驾驶马车的技术向庄公自荐.他驾驶马车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车轮压出的痕迹都是笔直的;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车痕都像是圆规划出来的.庄公觉得谁也超不过东野稷的驾车技术,就让他驾车连续转一百个圈子,再返回原地.颜阖碰见东野稷正在驾驶,就进见庄公上奏道:"东野稷的马车肯定要翻倒的."庄公很不高兴,假装没听见没有理会.不久,东野稷果然翻了车.鲁庄公便问颜阖:"您怎么知道他会翻车呢?" 颜阖说:"他的马力气用完了,还强求它拼命奔跑,不翻车才怪了."译文:薛谭在秦国的名叫青的人那里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青的技艺,他自己觉得已经学完了,就辞别青要回家.青也不留他,在郊外的大路旁为他饯行,打着节拍唱起悲伤的送行歌,歌声使林木振动,歌声使行走的云停下.薛谭于是向青表示道歉并请求留下,此后他终身不敢提到回家了.译文:楚国首都郢有人给燕国宰相写信,是在夜晚书写的,灯火不够亮,于是对拿蜡烛的人说:"把蜡烛举高点."说了便把"举烛"写到信上."举烛"不是书信的本来的内容.燕国宰相得到书信便阅读,说:"举烛的意思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的意思,就是举荐贤能并任用他们."燕国宰相告诉国王,国王非常高兴,国家得到很好的治理.治理是得到了治理,但并不是书信原来的意思.现在的学者大多是类似这样的人.译文:工之侨得到上好的优质桐木,刻削做成了琴,装上弦然后演奏,发出金属的声音回音象玉磬一样.自认为是天下的极品,献给掌管祭祀的官员,官派国家级的工匠看琴.说"不古",就还给了他.工之侨回家,求助于漆匠,伪造出断裂的细纹.有求助于篆刻的工匠,作古代款式的雕刻.装在匣子里埋入土中,过一整年后拿出来,抱到市场上.一个显贵之人经过看见了琴,用一百两黄金买了琴,献进宫里.长官乐器的官员们传看,都说:"希世之珍啊."工之侨听说了,叹道:"悲哀啊,这世道!难道就单单是一把琴的事吗?别的方面没有不也是这样的啊!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起灭亡啊!"便离开国土,遁入深山之中,没人知道他去了什么地方.译文:有一个人因为饥饿,一连吃七枚煎饼.吃到六个半时,就已经饱了.这人非常后悔,用手打自己,并且说:"我现在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前面的六个饼子,都白白浪费了.如果早知道吃这个半个饼子就能饱,应该先吃它."译文:魏国国君文侯出门游历,看见一个路人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然后背柴火.文侯说:"干什么将裘皮衣服翻过来背柴火?"回答说:"我爱惜它的毛."文侯说:"你不知道里皮磨坏了,那么毛就没地方附着了吗?"译文:齐国有个喜好打猎的人,花了很多的时间就是打不到野兽,回家是愧对家人,出门就愧对乡里亲朋.他想这之所以打不到野兽,是因为狗太差了.想得到良种的狗,但是家里贫穷买不起.于是在地里勤奋耕作,勤奋耕作家才能富裕,家富裕了就有钱买好狗了,狗好了就可以得到很多野兽了.打猎的收获,就常常比别人多.这不是单单打猎啊,什么事都是这样的啊.译文:宋国有个名叫监止子的富商,和别人争着购买一块价值百金的璞玉,于是假装失手弄坏了它,给了百金作为赔偿,但是整理那毁坏的璞玉,得到了千金还多啊.译文:从前有个君主,用千两黄金买千里马,三年没有买到.一个近臣对君主说:"请让我去买千里马."君主派他出去了三个月买到,买到了千里马,可马已经是死的,他用五百两金子买了那马头,返回向君主报告.君主大怒道:"要你买活马,为什么买用五百两金子买死马?"近臣回答说:"死马都用五百两金子买,何况活马呢?天下的人必然知道君主您会买马的,千里马今天就会来的."于是不过一年,有多匹千里马来了.译文:子禽问墨子说:"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回答说:"蛤蟆、青蛙、苍蝇一天叫到晚,口干舌燥,虽然这样,人们却不听它们的.现在我们来看早晨的鸡,到黎明时啼鸣,天下人被它惊醒.多话有什么用呢?唯有在切合时机的时候说话才有用."译文:曾经有人送活鱼给子产,子产派校人把鱼放到池里养.校人却把鱼煮了,复命说:"开始放的时候,很疲倦的样子,一会儿就好了,悠然地消失了."子产说:"获得了自由!获得了自由!" 校人出来说道:"谁说子产聪明,我都把鱼煮了吃了,他却还说:'获得了自由!获得了自由!'"所以说正人君子可以用合逻辑的话欺骗他们,但很难被不全情理的事情所蒙蔽.译文:有两只为争吃一个人而打斗起来的老虎,管庄子要去刺杀它们,管与阻止他说:"老虎是凶暴的野兽,人是它们的美食.现在两虎因为争夺人而打斗起来,小的必定死亡,大的必定受伤.您等到大虎受伤后刺死它.这样一动手就可以杀死两只老虎了.没有刺杀一只老虎的辛劳,却有刺杀两只老虎的名声."译文:公明仪为牛弹奏曲名是《清角》的音乐,牛低头依旧吃草.不是牛没听见,是不适合它的耳朵听.转而发出牛虻的声音,孤单牛犊的鸣叫声,那牛马上摇摆尾巴,竖起耳朵,踮着小步仔细地听.译文:楚国有个富人,养了九十九头羊而希望有一百头羊.他曾经寻求他村里的熟人.他的邻居是个穷人,有一头羊,富人请求那穷人说:"我有九十九头羊,现在您这一头给我,我就增加到一百了,那么我拥有的羊数就是整数了."译文:从前,有只海鸟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并将它供养起来,每天都演奏古时的音乐《九韶》给它听,安排牛羊猪三牲具备的太牢给它吃.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就死了.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这只鸟是被他吓死的.译文:迂公家中藏有几幅宋笺,吴中有个善作书画的名人来此地,有人劝说迂公说:"你的纸很不错,何不拿去向名人索取书画,来作清闲时玩赏?"迂公说:"你想毁坏我的纸笺吗?留着的宋纸笺就应该请宋人来画的!"译文:晏子出使到楚国,楚王设宴招待晏子.酒到酣时,两名官吏绑了一人来见楚王.楚王问:"绑着的人犯了什么事?"答到:"是齐国人,犯盗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道:"齐国人本来就喜欢盗窃吗?"晏子离开席桌答道:"我听说,桔子生长在淮南便是桔子,生长在淮北就变成了枳.树叶虽然相似,但它的果实味道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水土不同啊.现今民生长在齐国不偷盗,进入楚国就偷盗,莫非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喜欢偷东西吧?"译文:海边有一个喜好海鸥的人,每天早晨他来到海边,跟着海鸥游玩,来和他一起玩的海鸥何只百只.他的父亲说:"我听说海鸥都喜欢跟你玩,你抓只来,让我玩玩."第二天他来到海上,海鸥只是在天空飞舞却不下来和他游玩了.译文: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刚刚弹到描绘太山的曲调,钟子期就说:"弹得好啊!就像巍峨的太山!"一会儿之后,是描绘流水的曲调,钟子期又说:"弹得好啊!就像湍急的流水!"钟子期死了,伯牙砸破琴不再碰琴弦断弦,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这个世上没有值得再为之弹琴的人了.。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与翻译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与翻译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及翻译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后按一定时间复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你但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译文】有子说:"他的为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却喜欢犯上的人,这种人很少;不喜欢犯上,却喜欢作乱的人,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做人首先要从根本上做起,根本树立了,“道”就出现了。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就是做人的根本吧!"3.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为政》)【译文】哀公问:"怎样做百姓才心服?"孔子说:"把正直的人提拔起来,放到不正直的人上面,这样百姓就心服;把不正直的人提拔起来,放到正直的人上面,这样百姓就不心服;"4.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论语·为政》)【译文】季康子问:"要使百姓严肃认真、尽心竭力和勤勉,应该怎么做?"孔子说:"你对待百姓的事情严肃认真,他们对待你的事情也严肃认真;你孝顺父母,慈爱幼小,他们就会对你尽心竭力和勤劳努力;你任用德才兼备的人,教育能力弱的人,他们就勤勉。

"5. 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译文】孔子说:"同品德高尚的人住在一起,是最好的事。

选住处没有仁德高尚德人,怎么能算聪明呢?"6.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居于贫穷,不能长久地居于快乐。

课外文言文翻译

课外文言文翻译

课外文言文(2)鼠画逼真【原文】东安一士人善画(1),作鼠一轴(2),献之邑令(3)。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4)。

旦而过之(5),轴必坠地(6),屡悬屡坠。

令怪之(7),黎明物色(8),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逮举轴(9),则踉跄逐之(10)。

以试群猫,莫不然者(11)。

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12)。

(摘自《独醒杂志》)注释:(1)东安:县名,现在湖南省衡阳一带。

善,精通,擅长。

(2))一轴: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

(3)邑令:县令。

(4)漫:漫不经心,随便。

(5)旦:早晨。

(6)必坠地:总是落在地上。

(7)怪之:对这种情况感到奇怪。

怪,认为••••••奇怪,感觉奇怪,此处形容词做动词,意动用法。

(8)物色:察看。

(9)逮:等到,及。

(10)踉锵:形容猫跳跃捕捉的样子。

(11)然:这样。

(12)为:是。

【译文】: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做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

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

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

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

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

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

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

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值得爱惜。

赏析:一幅挂在墙上的画,为什么“屡悬屡坠”呢?原来是猫错误地把图画中的老鼠当成了真正的老鼠去捕捉,弄落到地上的。

当县令举起画轴的时候,那猫又“踉跄逐之”。

不止是这只猫是这样,而且“以试群猫,莫不然者”。

作者从头到尾始终没有对图画本身作一句直接的议论评说,只是借助猫的错觉来烘托映衬。

猫的眼睛是何等锐利灵敏,然而猫居然多次把图画中的老鼠当成真鼠,由此可见,鼠画得是何等逼真精妙,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我们在作文描写刻画人物、事物的时候,不妨学习作者这种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我们笔下的人物、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短小文言文及译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发奋苦读,有时晚上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有人说他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读书、勉励自己,每餐不吃两种以上的荤菜,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刚够罢了。

所以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兵十万。

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

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有一回,刘羽冲偶然得到一部古代的兵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己认为可以统领十万人马。

这时,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结果全队溃败覆没,乡兵差不多被擒获。

有一次,刘羽冲又找到一部古代有关水利建设的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沃土。

他绘了水利图依次向州官游说,州官也喜欢多事,就派人在一个村子试行。

沟渠才挖成,大水流到,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几乎都被淹死了.由于这样,他抑郁寡欢,很不自在,他常常独自在庭院散步,摇头自言自语说:“古人难道会欺骗我吗!”像这样一天就说千百遍,只说这六个字。

不久,他得重病死了。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

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

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

”皇帝间或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

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宏伟独到的学术(即理学),在黄河洛水之间的地区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

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我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

”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

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左右了。

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音zuò,程门四大弟子之一)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来时,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