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研究3篇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研究3篇第一篇1.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创业能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发现和捕获商机,将各种资源组合起来并创造出更大价值的能力。
创业能力可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类,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既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一致,又对学生的自主就业和职业生涯的后续发展非常有利。
借助于创业能力的培养过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的能力等,使其将来在职场能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充分地展现自身价值。
2.高职学生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2.1缺乏创业意识目前,高职学生都是“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及时代变迁的大环境下,政治和社会环境都比较稳定,家庭条件也比较好。
许多家长总希望孩子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害怕承担不了创业失败的风险,家长及学生本人更倾向于传统的就业而非充满挑战和变数的创业,因而,学生的创业意识受到影响。
2.2缺乏创业行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已开展创业教育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学生也开始有了创业的意愿,想进行创业,想证明自己的价值。
但因缺乏创业氛围,又怕找不到货源或创业失败而被同学嘲笑等,所以,他们仅处于观望状态,没有迈出创业的步伐。
2.3缺乏专业知识受媒体对比尔•盖茨、张朝阳、马云等创业成功人士的宣传影响,以及国家和各高校对于创业的优惠政策吸引,高职学生有创业激情,但缺乏创业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企业的运营管理知识知之甚少。
因为缺少专业知识的支撑,在创业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创业的风险增大,创业的成功率很低,又挫伤了学生的创业热情和积极性。
2.4融资渠道不畅高职学生创业融资渠道主要是依靠好友合资或是向父母借贷,因没有任何可供抵押的资产,未获得风险投资公司的支持,导致缺少创业启动资金,使许多优秀的创业设计难以付诸实施。
3.高职院校大学生加强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要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高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可实施“123”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1 0 4・
高
等
农
业
教
育
第 5期
调能力 与领 导力 等各 项 能 力 。创 新 创 业 对 学 生 的综 实施 的创新 创业 教育 还仅 仅停 留在 相关 知识 传授上 , 合素 质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求 , 想 创新 创业 的学 生必 须不 或者 诸 如 “ K A B” 创 业 项 目教 学 上 , 形 式 过 于单 一 。 断强 化 自己的综合 能力 。首 创精 神 的培养 , 各种 能力 组织 的创 业实践 也 大 部分 停 留在 简 单商 业 买 卖 活 动
创 业 引导计 划 ; 以 师资 队伍 建设 为基础 , 把 创新 创 业课 程 纳 入 必修 课 ; 以搭 建创 新 创 业 平 台为
保障 , 把 培 养创 新创 业 型人 才 落到 实处 , 才能真 正培 养 出高职 学生 的创新创 业 能力 。
关 键词 : 高职 学生 ; 创 新创 业 能 力 ; 培 养
人 民大 学 、 北 京航 空航 天 大学 等 9所 院校确定 为 开展 ( 二) 实施 创 新创 业教 育将 帮助 学生具 备 更 强 的
创 业教 育 的试点 院校 。近年来 , 创 新创 业教 育逐 渐 引 就 业 竞争 力 起 了各 高等 职业 院校 的重视 , 在 国家有 关部 门和地 方 教 育进行 了有益 地探 索与 实践 。 高 职 院校实施 创新 创业 教 育 , 通过 相关 的课 程体 政 府 的积极 引导 下 , 许多 高等 职业 院校 都对 创新 创业 系 和实践 环 节 的有 效 开展 , 学生 至少在 两个 方 面有所
收获 : 一是启蒙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通过创 ( 一) 实施创 新创 业教 育将 帮 助 学 生 形成 更 成 熟 新创 业教 育让 学生 从 固有 的 知识 和 技 能 传 承 中走 出 的 就 业观 来, 思考 自己未来的就业之路 , 为岗位创新或 自主创 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但一直 业储备能量 ; 二是提高学生的洞察力 、 决策力 、 组织协 基金项目: ( 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 G Z Y L X 2 0 “ 十二五” 规划课题: 高职学生 自主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及途径 的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绪论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社会发展所需。
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大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高职院校作为普及高等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得到了提升,创新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
然而,就整体水平而言,高职院校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和能力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学生自身因素相比于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学生,高职院校学生的学术能力相对较弱,科研思维不够敏锐,创新能力不足,这些都是学生自身因素造成的。
学校因素高职院校受到传统培养模式的影响,学校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但忽视对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导致学生整体创新能力偏低。
高职院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建立科研创新平台学校应该加强科研创新平台的建设和支持,建立良好的创新氛围和实践环境。
在自主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充分支持和鼓励。
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建设学校要建立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增加创新创业类课程与训练,引导学生提高科研创新意识和能力。
课程可以包括科研设计、科研论文写作规范、科研数据分析等方面。
提供科研创新机会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提供科研创新机会,比如科研项目、科研竞赛等,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力。
营造鼓励和支持学生创新的文化氛围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营造鼓励和支持学生创新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有机会和环境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结论高职院校在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亟待改善的问题。
高职院校应该发挥自身特色,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加大力度,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基于TRIZ理论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TRIZ理论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一、引言二、TRIZ理论及其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TRIZ(理论发展的原则、技术系统和创新方法,英文全称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是由苏联工程师瓦列里·索罗金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创新方法。
TRIZ理论提出了40个发明原理、39个参数和76个技术矛盾等创新工具,能够解决技术和工程领域中的创新问题。
TRIZ理论具有系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技术创新、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培养等领域。
在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TRIZ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创新思维和方法。
TRIZ理论强调对问题的深度分析和清晰定义,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问题描述和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TRIZ理论提供了丰富的创新工具和方法,帮助学生充分激发创造力,发现问题的多种解决途径。
TRIZ理论注重于突破思维定式和创新突破,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常规、敢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基于TRIZ理论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可以将TRIZ的创新工具和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
通过教学案例的引入、课程设计的改进和创新实践的组织,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下面结合具体实践经验,进一步探讨基于TRIZ理论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1. TRIZ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可以将TRIZ理论融入到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中,如创新思维、新产品开发、创业理论等方面。
通过教学案例的引入和课程设计的改进,引导学生从TRIZ 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课程中的实际问题。
开设“TRIZ创新方法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课程,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TRIZ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创新方法,通过分析和讨论案例,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创新技能。
对于有创业意愿的学生,高职院校还可以引导学生将TRIZ理论应用到创业实践中。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创业项目的分析和规划,帮助他们找到创新创业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创新研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创新创业的发展趋势,高校采取了一系列模式创新措施,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本文将探讨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创新,并分析其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创新是建立在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上的。
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创业则是实现个人自主创新和社会价值的有效途径。
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并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二、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创新1. 实践导向的教育模式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倡导实践导向的教育模式。
这一模式以实践为基础,通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或创业活动,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学生通过实践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导向的教育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创新创业环境。
2. 多元化的培养方式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创新还包括多元化的培养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高校引入了更多创新创业资源和活动,例如创业实践课程、创新创业比赛、创业孵化器等。
这些多元化的培养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创新创业平台,激发了他们的创新创业热情。
多元化的培养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3. 跨学科的合作模式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倡导跨学科的合作模式。
创新和创业往往需要不同领域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的综合。
跨学科合作可以促进不同学科领域的交流和协作,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合作精神。
高校鼓励学生形成创新创业团队,吸引来自不同学科的学生共同参与创新创业项目。
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困境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化,创业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选择。
尤其是在高职院校,一些学生更愿意通过创业来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和梦想。
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常常面对一些困境,这些困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创业计划,也对他们的学业和个人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有必要对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困境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以促进学生的创业实践和发展。
一、困境分析1. 缺乏实践经验和技能在校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实践经验和相关技能。
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教学占比相对较低,导致学生们缺乏对实际创业操作的经验和技能。
在创业初期,学生可能会遇到一系列的实际问题,例如市场营销、融资渠道、管理运营等,缺乏相关技能和经验将会影响创业的顺利进行。
2. 缺乏资源支持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缺乏社会资源和人脉关系,这对于创业是非常不利的。
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需要获得各种资源的支持,包括资金、技术、市场、人脉等,而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缺乏这些资源支持,容易陷入困境。
3. 学业负担大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通常面临着较大的学业负担,学习压力较大。
由于创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缺乏时间管理和组织能力的学生来说,学业和创业之间的平衡将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容易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考试成绩。
4. 缺乏市场洞察和商业思维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缺乏市场洞察和商业思维,很难把握市场需求和机遇,无法准确把握创业的时机和方向。
缺乏商业思维也容易导致创业者在运营管理中出现失误,影响创业的成败。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实践教学高职院校可以加强实践教学的设置,增加实践经验和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接触和参与到创业实践中去。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创业的整个过程和流程,提高创业技能和实践经验。
2. 拓展资源渠道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校企合作、校友资源共享、社会实践等方式,拓展学生的资源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
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模式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模式研究近年来,随着创新创业的兴起,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活动。
本文将探讨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模式,以期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一、既有模式:1. 课程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这一模式在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上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高校设置了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如创新创业管理、市场营销策划、商业模式设计等,通过课程讲解和案例分析,为学生提供理论指导,帮助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2. 学生团队创业孵化模式:这一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领导能力,通过成立学生创业团队,提供相关资源和指导,帮助学生从创新点子到商业化落地的过程中克服困难,并提供全程辅导和培训。
该模式不仅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项目管理能力,还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3. 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模式:这一模式通过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将学生引入企业和科研项目,提供实际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
学生可以参与科研项目或企业实践,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
这种模式除了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能力培养外,还有助于学生了解实际市场需求,并与企业进行合作,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二、创新模式:1. 跨学科教育模式:这一模式通过跨学科的教育方式,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界合作能力。
高校可以开设跨学科的创新创业课程,为学生提供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让学生在课程中学习不同学科的理论和实践,并在实践环节中进行团队合作和项目实践。
2. 校外资源整合模式:这一模式通过整合校外资源,如企业、科研院所、创业孵化器等,提供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支持和指导。
高校可以与企业、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创业指导。
这种模式可以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摘要: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高职学生的素质要求都对大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高职院校必须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系,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搭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竞赛体系,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造条件。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要求高等学校深入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深入践行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高职院校的定位是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又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其知识的学习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以学生为教育主体,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融入到专业培养方案中,借助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一、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意义《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一)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能够缓解就业压力随着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的重要难题,高职学生作为专业技术和技能型人才,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使一部分创新创业意识强的学生组成团队,根据自身优势进行创业,除了直接缓解就业竞争外,他们还将会成为就业机会的创造者。
(二)创新创业能力是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高职毕业生要想在择业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将创业创新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之一,是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
高职院校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管理技能。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与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建设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与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建设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
在当前社会快速变化的环境下,仅凭传统的知识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学生需要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方法,分析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总结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启示,强调人才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阶段,高职院校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关键环节,其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已受到广泛关注。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能够带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产业升级。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也是社会责任和使命感的体现,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和问题,探讨有效的培养模式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国家建设人才强国做出贡献。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方法和路径,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多元主体协同视角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探究①
多元主体协同视角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探究①谭函梅,黄梦(江苏财会职业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61)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面临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在这一需求的推动下,构建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多元主体协同这一理念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遇。
基于此,文章将从多元主体协同的角度,探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路径,以此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育人工作的高效开展。
一、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的背景(一)时代的要求时代的迅猛发展推动着社会的不断变革,高职院校在新时代的要求下,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在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而创新已然成为推动其发展的核心动力。
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与时俱进,确保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具备创新创业精神的新一代人才。
这意味着学生需具备不畏艰难、善于思考、灵活应变的能力,使其能够在未知的领域中勇攀科技创新的高峰。
(二)国家创新驱动的刚需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被寄予厚望,要求成为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
高职院校在这一背景下要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的刚需,通过建立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培养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创新的能力。
这不仅是高职院校的责任,更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一环[1]。
高职院校通过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将会为国家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三)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因此,高职院校在构建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时需要更贴近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除了专业知识的传授,高职院校还需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思维、团队协作①基金项目:2022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多元协同的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生态链构建研究”(编号:2022SJYB1874);2021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一般项目“审计全覆盖背景下乡镇审计人员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编号:D/2021/03/24);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时代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研究”(编号:2023SJYB1850)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想 认 识 不 足 ; 学 生 角 度 看 , 生 创 业 受 家 庭 影 响 较 从 学
大 ,多 数 家 长 认 为 上 大 学 就 是 为 了 将 来 有 个 高 收 入 的 稳 定 工 作 ,创 业 是 没 出 息 、 单 位 接 受 的 表 现 。 没
4创 业 教 育 师 资 缺 乏 .
一
目前 很 多 高 职 院 校 从 事 创 业 教 育 的 教 师 通 常 来
自两 方 面 : 是 学 生 就 业 工 作 指 导 教 师 . 是 原 先 从 一 二 事 企 业 管 理 学 科 教 学 的 教 师 。 这 些 教 师 大 都 没 有 创 业 或 投 资 的 经 历 , 熟 悉 企 业 的 实 际 运 营 . 乏 创 业 不 缺 经 验 和实践 能 力 。 为 了 有 效 培 养 高 职 学 生 的创 新 创 业 能 力 。 促 进
很 多 高 职 院 校 没 有 把 学 生 创 新 创 业 能 力 培 养 看
作 是 主 流 教 育 体 系 中 的 一 部 分 , 没 有 把 创 业 教 育 融 合 到 整 个 教 学 体 系 中 , 是 将 其 归 属 到 “ 业 规 划 ” 只 职 、
“ 业 指 导 ” 列 , 致 创 业 教 育 课 程 与 专 业 课 程 不 就 系 导
相 融 合 。而 且 课 程 开 设 也 主 要 以 课 堂 教 学 为 主 . 式 形 单 一 , 践 性不 强 。 实 3创 业 教 育 环 境 和 文 化 氛 围 不 够 浓 厚 . 原 因 有 多 方 面 , 社 会 环 境 看 。 我 国崇 尚 创 业 从 在 的 文 化 尚未 形 成 ,社 会 企 业 支 持 大 学 生 创 业 的 热 情 不 高 ; 学校 角度 看 , 观 上 受 自身办 学 条 件 制 约 . 从 客 主 观 上 传 统 就 业 观 念 依 然 根 深 蒂 结 , 对 创 业 教 育 思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一、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概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学生,不仅是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分析其重要性、挑战以及实现途径。
1.1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核心要素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敢于挑战传统,勇于探索未知的意识。
- 创业精神:激发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培养其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坚韧精神。
- 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团队协作: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1.2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应用场景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课程教学: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 竞赛活动:组织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热情。
- 项目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或创业项目,通过实践提升能力。
- 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二、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育部门、学校、企业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2.1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
这包括:- 课程设置: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涵盖理论知识、案例分析、实践指导等内容。
- 师资队伍:建立一支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教学能力。
-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翻转课堂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2 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就业市场的变化。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在这种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往往难以满足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需求,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
部分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的意识和精神,对创业的风险和挑战缺乏充分认识。
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投入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限制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培养模式、实践策略、效果评估以及提出建议与展望,可以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推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情况,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寻找解决方案并提出建议。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为进一步完善培养模式和策略提供依据。
通过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评估,可以评估培养效果,并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成才质量提供参考和指导。
本研究旨在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就业能力的提升,为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最终目的是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加,拥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更容易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更容易获得优质职业机会。
农业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农业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一、引言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高职院校的培养任务越发重要。
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作为未来农业领域的人才,农业高职学生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才能更好地适应农业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从农业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出发,对这一问题做出探讨。
二、农业高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1. 培养学生对农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农业高职学生首先需要对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农业高职院校应该通过教学、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趋势,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只有了解了农业的发展需求和挑战,学生才能有动力去进行创新。
2.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鼓励他们进行讨论和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3. 提供创新项目、比赛等机会除了教学之外,学校还应该提供一些创新项目、比赛等机会给学生参与。
这些机会能够让学生更直接地接触到实际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农业科技创新大赛,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独立或团队进行项目研究,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农业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农业高职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这对于他们将来从事农业生产和科研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实践教学,鼓励学生走出实验室,到田间地头去实践,亲自动手进行农业生产实践,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农业高职学生很可能需要和团队一起进行项目研究和生产工作,这就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一些项目实践、团队作业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双创”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究
“双创”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双创”政策的推动下,高职教育正在逐步转变与升级。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和个人职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而高职学生作为未来技术工人和创业者,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目前,高职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创新意识不足、对市场需求了解不深等。
如何有效地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教育培训,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高职学生,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本文将探讨“双创”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旨在为高职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 问题提出在当前“双创”背景下,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推进,创新创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而高职学生作为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力量,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目前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学生们在校期间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实践机会和创新意识培养。
教育教学方式相对传统,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动力。
如何有效地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需要探讨如何在“双创”背景下,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和创业培训计划,引导学生开拓创新思维,激发创业潜能,从而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00字】1.3 研究意义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在当前“双创”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高职学生是我国未来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他们具有年轻、活力和创造性强的特点,是创新创业的主要力量之一。
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于推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高职学生创业实践问题研究与对策建议
高职学生创业实践问题研究与对策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学生创业实践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创业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趋势,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将目光转向了创业这个领域。
由于高职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缺乏经验和知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
研究高职学生创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对于促进高职学生创业实践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职学生创业不仅可以促进就业,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经济的发展。
高职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经常面临着市场调研不足、管理经验不足、资金紧缺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创业的成功率和发展空间。
有必要对高职学生创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寻找有效的对策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创业活动,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深入探讨高职学生创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以促进高职学生创业实践的健康发展。
通过分析当前高职学生创业的现状,找出具体问题所在,并通过研究对策,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和支持,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梦想,提高创业成功率。
本研究旨在吸引更多高职学生关注创业实践,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和能力,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为培养更多优秀创业人才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高职学生创业实践问题研究与对策建议的意义在于为高职学生创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深入研究高职学生创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可以为高职院校和相关部门提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促进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对高职学生创业实践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不仅可以促进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还可以助推高职学生的创业梦想实现。
2. 正文2.1 高职学生创业现状分析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学生创业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校园 内的实体经营场所有很多 ,校方要在充分意识到大学生创业 重 要意义的基础上 ,采取 相当 的手 段 ,在 校园 内为学 生提供 实体 经 营场 所 。例如 ,校园超市的经营与管理 、校圊打字社等 ,还包括一些服务性 的经营项 目,如电脑 维修等 。部分院校 ,还在校园内单独打造学生创 业 廊 ,让学生在场所中免税经 营,给学生进行创业的环境 ,让学生在创 业 经营中不断成长。即让创业 的学生受益 ,也让校园内的其他学生带来 方 便。
2 . 引入 企 业 实案 ,进 行 创 业 能 力培 养
只有创业的热情与激情是远远不够 的。毕竟要想 创业 ,需要 了解的 知识有很多 ,而学生现有 的知识体 系当中是没有相 关 内容 的。因此 ,教 师要激极地引入企业真实案例 ,讲解创业所需 的知识 与能力。从项 目选 择到市场调研 、公司流程方面到企业运作 中的经营模 式 、财务报表 、税 务登记等等 ,以真实案例 的形式进行展示 。让学生对 于企业 的开 办、经 营 、管理有起码的认识 。 3 .利用大学生创业教 育基地 ,进行创业模拟 实战 当前部分学校创建 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训基地 ,有 的是 一座城市建 立一所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训基地 。以实践运行效果来看 。创业教育基地 对于学生创业能力 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 。大学生创 业教育实训基 地中 ,通常规划设计合理 。在基地 当中会规划 出银行 、税 务部 门、工商 部 门 、各企 业场地还有招投标办公室等 。并且有一整套配套 齐全 的软件 做支 持。可以接收各专业学生同时联合进行创业教育 。在 银行 、工商等 部门当中学生需按照标准流程准备企业注册资金 、注册所需 各种文 书并 到各部门进行办公 。之后在 网络是进行模拟企业 的经 营工作 ,各企业 之 间还要 进行 对抗。同时通过招投标等活动 ,将企业生产经 营中遇到 的关 键 问题 以具体生动的方式进行再现。整个教育 的标准时 间为全 习制 2 周 时间。2周时间内学生的成长是显而易 见的 ,从对创 业一知 半解 ,到进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
平台建设目标:为学 生提供实践机会,促 进创新创业能力的提
升
平台运营模式:学校 与企业合作,资源共
享,互利共赢
平台类型:创新创业 竞赛、实习实训基地、
创业孵化器等
平台效果评估:通过 学生实践成果、企业 反馈等方式进行评估
和改进
高校应建立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具备相关领域的教学经验和专业背景。 定期开展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能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方 法。 加强校企合作,邀请企业导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共同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0 3
高校应鼓励师生 共同参与创新创 业项目,通过团 队合作,激发学 生的创新潜能, 提高其创新创业 能力。
0 4
北京大学创业孵化器 浙江大学创新实验室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创新实践基地 南京大学创业计划大赛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 实践探索
实践经验总结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 实践探索
实践经验总结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高校应积极营造 创新创业氛围, 通过举办创业大 赛、创业讲座等 形式激发学生的 创新思维和创业 热情。
0 1
高校应加强与企 业的合作,引入 企业资源,为学 生提供实践机会, 培养其创新创业 能力。
0 2
高校应建立完 善的创新创业 教育体系,开 设相关课程, 提供专业指导, 帮助学生掌握 创新创业所需 的知识和技能。
善
应对策略与建议: 加强跨文化交流 能力培养、建立 合作机制、提高
国际化水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汇报人:XX
师资力量不足:高校缺乏具备 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无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发展的研究与实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为了适应时代的变革,高职院校需要进行专创融合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专创融合发展是指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种发展模式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专业知识的教学。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设计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了解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和挑战。
这种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的应用,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创新创业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同时,学校也要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和资源,鼓励他们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和服务。
高职院校还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只有具备了这些综合素质,学生才能在社会中立足、发展。
为了推动高职院校专创融合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我们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学校应招聘具有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教师,并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专创融合发展。
学校还应加强与社会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合作,学校可以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动态,并将其反馈到教学和科研中,以更好地服务社会。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
只有通过专创融合的教育模式,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作为培养技术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责任。
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高职院校成为创新创业的摇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部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过于追求应用技能,忽视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不足,教师队伍缺乏实践经验和创业导师,缺少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和平台,导致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
一些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1. 课程设置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重要一环是课程设置。
通过对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的改革和创新,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方面,增加创新创业理论课程的设置,加强学生对创新创业概念和理论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实际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业实践经验。
2. 实践活动创新3. 教学团队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建设还需要教学团队的创新。
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推动者,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建设。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邀请外部创业导师,建立导师制度,让学生通过创业导师的指导,开展创业项目实践,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
学校还可以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鼓励教师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1. 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的场所和机会。
实践基地可以是校内的创客空间,也可以是校外的企业实训基地,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模式研究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在职业技能大赛以及创新创业大赛中表现出专业基础差、自主创新能力弱的现象,探讨构建学生社团、专业协会、创新特训营和研究所“3+1”阶段育人模式,实现大众具备创新创业意识,优秀者参加大赛,精英协助导师开展课题研究,掌握先进技术,具备企业经验的效果。
实践证明,以“3+1”阶段育人模式,初步收到了教学与育人并重,将教学与协会相融合,引导师生协同发展的效果。
标签: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育人模式;“3+1”阶段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0.050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按照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调配师资、改革教法、完善实践、因材施教,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
随着我国政府、社会等对于创业教育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在创业教育方面,一些高校都不同程度地总结了一些自己的经验和心得,有些学校也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模式,高校创业教育呈良性发展的态势。
然而,要将创业教育在我国各高校普遍推行、长效发展起来,必须走一条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模式。
1建立创新创业模式
从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精神出发,依据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人才的需求变化,将学生的兴趣引导至适合其发展的能力发展上,建立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模式,建设好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形和无形载体,在学校用大赛标准进行要求与考核,在实习过程中用企业真实的任务需求考核学生。
创新创业模式由校企共育、第二课堂、大赛引领、导师课题四个子模式构成。
1.1校企共育——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学校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每年探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学科课程体系制定。
每一堂专业课的设定根据企业工作任务制定,将企业真实的任务情境引入课堂,形成“基础上课-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论文”不断递进的适应合作企业需求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1.2第二课堂——学生特长挖掘模式
团总支开展学生入门兴趣培养,面向全院学生开展兴趣活动,主要围绕学习为主,调动多数人的兴趣,挖掘特长的学生,做好登记记录,为专业协会挖掘后备力量;创新创业科从专业发展角度结合学生的兴趣强度,根据不同专业协会双
向配置学生。
1.3大赛引领——学生能力提高模式
结合自身学院特点,甄选各级政府协会组织的大赛,筛选出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当地企业发展一致的大赛,建立自己的年度计划,制定出全年大赛作战进度图,规划大赛的训练、实施方案,组织学生进行能力训练。
1.4导师课题——精英学生训练模式
导师通过组织精英学生参加研究纵横向课题,训练学生具备企业工作经验。
2做法与经验
以机电工程学院为例,成立了专门创新创业办公室,专门老师负责,根据职业技能大赛、全国3D大赛、地方企业技术要求等建立了适应本院发展的创新创业实际能力模式,形成学生社团、专业协会、创新特训营和研究所“3+1”阶段育人模式,培养了一大批精英学生和创新创业名师团队。
2.1重视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级教育,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
大学生社团因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而自愿组成,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人的学习和发展规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
原密西根大学校长詹姆斯·杜德斯说:“当校友们被问及真正可重视的大学教育是什么的时候,他们几乎从未提到过课程,这些东西在期末和毕业以后很快就消失了。
相反,他们记得的是参加过的社团,所遇到的老师和同学以及他们所结交的友谊。
”大学生社团由党支部书记领导,团支部书记主抓的管理模式。
2.2强化专业社团
专业协会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的二级教育,以学生自己开展项目为主教师为辅,开展创新创业工作,同时,将企业真实项目和教师科研项目深入到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真题真练,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
2.3组建创新特训营
创新特训营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三级阶段,为创新创业教育金字塔塔顶,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大赛对等,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学,以赛促用”。
2.4用好研究所
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究所是学生最后的凤凰涅磐阶段,精英参与导师研究课题。
在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究所基础上,通过整合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高新
企业等资源,共同建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搭建一个新技术创新的摇篮,也是学生快速走向就业岗位的摇篮。
3成效与展望
3.1“3+1”阶段培养学生就业效果显著
已连续多年开设校企合作班,通过专业调研以及企业反馈等途径,参加过创新创业培养的学生更能够胜任工作。
为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培养,2015年开设无人机技术应用校企合作班,山东好奇无人机培训基地成功落户我院,具备AOPA无人机驾照培训资质。
3.2学生创新创业获奖成绩斐然
CAD/CAM专业协会被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山东省高校工委、山东省教育厅、共青团山东省委员会和山东省学生联合会等部门联合评为2015年度山东省优秀大学生科技社团。
2016年将机械电子创新专业协会推荐为山东省优秀大学生科技社团评选对象。
“3+1”阶段培养模式建立以来,共有500余名学生参加了专业协会,200余名学生进入了创新特训营,30余名学生参与了导师横向课题。
截止到2016年上半年,以机电工程学院为例,2013-2016学生获奖情况见表1。
3.3课程体系更加完善
同样以机电工程学院为例,围绕学生第一课堂,培育创新创业的土壤,课程分成“两个平台四个模块”,创新创业教育列为公共课程平台,同时在专业拓展模块中增加创新培养的课程,如工业机器人技术、3D打印、无人机技术等。
平台建设框架见图1。
总之,学生社团、专业协会、创新特训营和研究所“3+1”阶段育人模式,满足了当地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要,实现了教学与育人并重,将教学与协会相融合,引导师生协同发展的效果。
下一步,将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重点抓好专业协会管理,落实协会换届、管理、活动等一系列制度。
参考文献
[1]刘鸫根,钟健.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创新——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3,(20):1216.
[2]蔡亚峰,张丽.依托“挑战杯”培养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4,(21):137138.
[3]詹姆斯·杜德斯.21世纪的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