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含答案)
高考人教政治复习学案: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Word版含答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学案一、考点提示1、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3、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4、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5、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作用;6、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7、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8、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知识框架三、课堂在线【情景引导】(一)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1、新经济政策的内容(1)主要内容:1)以__________代替余粮收集制。
2)以__________代替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
3)发展__________。
(2)意义1)巩固了_________,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政治上)2)恢复了_______________,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特别是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经济上)3)找到了一条向___________过渡的新道路。
2、列宁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1)在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前: 列宁把商品货币关系看作社会主义社会的_________。
(2) 在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后: 从主张消灭________,到提出共产党人要学会______。
从主张由_____直接____商业,到提出由国家_____商业。
(二)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情景引导】苏联理论界有人认为:由于历史赋予了苏维埃国家特殊的作用,他的领导人能够依靠政权的力量废除现存的政治经济学规律,制定、创造新的规律。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就是苏维埃政权创造出来的。
针对上述观点,斯大林指出:这是完全不对的,不能把我们的年度计划和无计划跟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客观经济规律混为一谈。
(1)从哲学上看前一种观点的实质是什么?(2)国家制定经济计划与客观经济规律之间有什么关系?1、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1)经济规律是____________。
(2)最适合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这个概念的,是_____________。
【全程复习方略】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 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课件
核心考点二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提出 我国对苏联经验的态度由过去的“以俄为师”转为 背景 “以苏为鉴”。怎样借鉴苏联经验、少走弯路,成为当 时我国必须认真思考、解决的问题 中心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 思想 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
协调比例关系: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之间的 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之间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 防建设之间的关系,事关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
价 值 规 律
客 观 性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是客 观的,无产阶级国家要自觉利用价值规律 在商品流通领域,主要是在个人消费品流通领域中, 价值规律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着调节者的作用 在生产领域,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生产有影响,但 不是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者。社会主义生产是由 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调节的
新经济政策维护了农民的利益,顺应了农民的要求,巩固 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意 满足了劳动者的利益要求,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特别是 义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快速发展 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即通过在一定限 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 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当成解决困难的一种权宜之计。
3.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
坚持经济规律 的客观性 社会主义经济 规律产生的条 件 对“资” “社”基本经 济规律的概括 科学规律反映的是自然界或社会中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的客观过程 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规律,是作为资本主义制度 下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规律的对立物而产生的, 是当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失去效力后,在 生产资料公有化的基础上产生的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即资本主 义利润的产生和增殖的规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 律的主要特点和要求是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 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 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专题4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 新人教版
专题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1.十月革命成功以后,苏俄马上面临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从1919年开始,苏俄推行以余粮收集制、企业收归国有等为主要内容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部分农民和工人的不满和骚乱。
1921年3月,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规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私人开设小型工业企业等,很快取得人民支持。
(1)简述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积极影响。
(2)新经济政策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哪些启示?【解析】本题以苏俄早期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新经济政策内容的记忆与理解。
第(1)问,只要根据教材回答出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即可,难度不大。
第(2)问,则必须紧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答出启示。
新经济政策根据俄国实际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改革,因此,它启示我们要解放思想,立足实践进行改革创新;要重视经济工作;新经济政策符合俄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取得了积极效果,它启示我们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办事。
【答案】(1)①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自由贸易,维护了农民的利益,顺应了农民的要求,从而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②新经济政策满足了劳动者的利益要求,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快速发展。
③新经济政策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
(2)①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
②要重视经济建设,调动一切力量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③要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
2.材料一“……总之,我们要拿来。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鲁迅《拿来主义》材料二“我们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我想是提得对的……应当承认,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外,不然它为什么能存在?为什么能发展?同时,每个民族也都有它的短处。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联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观点?(2)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启示?【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鲁迅关于发展新文艺要敢于向外国学习,批判地学习外国文化的辩证的新文化观。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2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A. 新三民主义B. 毛泽东思想C. 三民主义D. 邓小平理论【答案】B【解析】ACD错误B正确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2.以下各项对苏俄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评价正确的是()A. 进一步完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 将小农经济升级改造成集体经济D. 寻找社会主义经济与小农经济的结合点【答案】D【解析】A错误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实际上是终止了战时共产主义B不合题意与题干无关C错误 1928年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开展将小农经济逐渐改造为集体经济D正确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目的是通过解放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积极性以恢复生产纠正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弊端3.在总结社会主义改造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与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要求下列观点不属于“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要求的是()A. 在生产计划方面全国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部分应按计划生产附有一部分计划外的生产为补充B. 在工商经营方面应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C. 在所有制方面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 在市场方面应以国家市场为主体附有一定范围的由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答案】C【解析】本题属逆向选择题要求选出不属于“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要求的是ABD不合体题意三者均是“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要求不符合题目要求C符合题意选项不是“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要求符合题目要求4.下列关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都是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②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③后者都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④都直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B【解析】①③正确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②错误毛泽东思想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④错误这些理论不能直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5.某小组在学习《经济学常识》时围绕社会主义经济间题展开讨论绘制了一张图表对如图判断正确的是()A. ①和②都没有涉及到价值规律的问题B. ②和③都承认发展商品经济会导致资本主义C. ③和④都强调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作用D. ②和④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了探索【答案】D【解析】A错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揭示了价值规律理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要求无产阶级国家要自觉利用价值规律B错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强调国家市场为主体发挥公有制经济和计划的作用并非否定商品经济C不合题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看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要求发展市场经济不符合实际D正确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了探索这符合实际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这一理论体系不包括()A. 毛泽东思想B. 邓小平理论C.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D. 科学发展观【答案】A【解析】本题为反向选择题要求选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的内容A符合题意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时期的指导思想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BCD不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7.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过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关于毛泽东思想说法正确的是()①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②是毛泽东个人创立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③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产物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B【解析】8.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A. 新民主主义文化B.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 毛泽东思想【答案】D【解析】AC不合题意新民主主义文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都不属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B不合题意 D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9.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总战略中国共产党人走出这条道路()①是立足特定条件下中国国情的结果②坚持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③源于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执着④是中国共产党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保证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A【解析】①②符合题意③错误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人走出这条道路是立足特定条件下中国国情的结果而不是源于共产党人不忘初心④错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10.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包括 ( )①实事求是②群众路线③艰苦奋斗④独立自主A. ①②③B. ①②④D. ②③④【答案】B【解析】①②④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①②④正确③ 该选项不符合题意③排除故本题选B.11.邓小平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毛泽东思想是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B.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C.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产物D.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的总结【答案】C【解析】ABD不合题意C符合题意邓小平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这表明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故选C12.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使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 1921年制定了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的核心是()A. 放弃社会主义的目标B. 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 恢复、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C【解析】ABD错误新经济政策没有放弃社会主义目标也没有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更不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正确新经济政策的核心是恢复、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13.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A. 新三民主义B. 毛泽东思想C. 三民主义D. 邓小平理论【答案】B【解析】二、简答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0分共计10分)14.1941年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的报告《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用“实事求是“四个字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这个词语源自汉代史学家班固所撰的《汉书》本义是指对待儒家经典的一种严谨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毛泽东推陈出新加以马克思主义的改造把它变成一个意义重大的哲学命题为人们打开了认识世界、改造世我们今天常常针对什么问题使用“实事求是”这个词语?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我们今天所说的“实事求是”是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的规律并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规律办事(2)从“实事求是”这个词的用法可以看出我们要大胆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但不能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扬弃” 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结合起来【解析】(1)我们今天所说的“实事求是”是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的规律并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规律办事(2)从“实事求是”这个词的用法可以看出我们要大胆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但不能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扬弃” 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结合起来。
2020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含答案)
2020⾼考政治⼀轮复习: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含答案)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考点展⽰]⾼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和影响;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认识过程;邓⼩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创新及其意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当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正确理解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过程和理论创新的意义典例1 阅读材料,完成下⾯问题。
计划和市场都是⽅法嘛。
只要对发展⽣产⼒有好处,就可以利⽤。
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好像⼀谈计划就是社会主义,这也是不对的,⽇本就有⼀个企划厅嘛,美国也有计划嘛。
我们以前是学苏联的,搞计划经济。
后来⼜讲计划经济为主,现在不要再讲这个了。
——摘⾃《邓⼩平⽂选》第三卷: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产⼒的⽅法分析邓⼩平上述观点对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意义。
答案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段,消除了把计划和市场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肯定市场对发展⽣产⼒的作⽤,突破了把计划与市场对⽴起来的观念,为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解析本题要抓住材料中邓⼩平的核⼼观点:⼀是计划和市场都可以⽤,⼀是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可以⽤,社会主义也可以⽤。
从这两个核⼼观点出发,可知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突破了把计划与市场对⽴的观念、消除了把计划和市场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和主要任务典例2经济下⾏与新增劳动⼒就业压⼒是当前宏观经济⾯临的突出问题。
2010年⾄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10.3%、9.2%、7.8%、7.7%和7.4%;《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显⽰,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9.2亿,之后⼏年每年新增劳动⼒数量将维持在1 600万⼈左右的⽔平。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确保居民就业”。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2专题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word综合学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2专题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word综合学案1.材料一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不断发动叛乱。
英、法、美、日等国敌视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不满苏维埃俄国单独与德国媾和,又惧怕苏维埃政权会威胁到本国资产阶级的统治,于是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要把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为了集中力量保卫祖国,苏维埃政权实行义务兵役制,组建工农红军。
同时,苏维埃政府陆续实行了一系列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非常措施。
材料二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内战使苏俄的经济濒于崩溃,加上1921年的天灾造成的饥荒,人们生活极端困苦。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也加剧了国内经济的进一步恶化。
有些地区发生了农民暴动。
1921年二、三月间,离彼得格勒不远的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的水兵暴动,表明苏俄国内的经济危机发展成为政治危机。
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根据列宁的提议,俄共(布)召开第十次代表大会,于1921年通过了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定。
从此,苏俄开始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结合上述材料和相关知识回答。
(1)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在内容上有哪些变化?(2)引发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解析此题较为综合。
第(1)问,要求学生对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进行比较,首先就要熟悉这两个内容,其次是要对其进行整理、分类,列出比较点加以比较。
第(2)问,其实是回答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及其影响。
答案(1)在农业方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在工业方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全部工矿企业收归国有,新经济政策在保证企业所有权属于国家的前提下,苏维埃政府把一些企业租给国内外资本家或私人经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禁止所有生活必需品的私人交易,实行主要消费品的配给制度,新经济政策实行自由贸易代替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
高中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专题小结课件 新人教必修2
结
知识体系构建 时政热点链接 阶段质量检测
中国的改革就是去苏联模式化
《中国改革》杂志发表文章指出,改革开放 以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 就。所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针对苏联即 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而言的;中国特色首先是不 要苏联特色,扬弃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经过30多年改革开 放的实践,中国在去苏联化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请您思考] 中国特色首先是不要苏联特色,扬弃斯 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那么,怎样客观的评价斯大林的社 会主义经济理论呢?
(1)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对象。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应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阶段,仍只在生产关系上做文章,而 忽视生产力的研究显然是一大理论缺陷。
(2)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认识正确说明了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的本 质。但其局限性在于将主观特征的生产目的作为经济规律的 核心内容,难以说明经济规律所固有的反映事物内在的、本 质的、必然的联系。
(3)斯大林最早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生产和 商品交换,并揭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 换存在的原因。这是斯大林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的最显 著的贡献。
•
返回
2.斯大林最早系统的提出了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 交换,,他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观点是 ( ) A.商品生产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会将社会引导到资本 主义 B.生产资料收归国有后应消除资本主义 C.无产阶级国家可以创造价值规律 D.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解析:A、B、C三项观点均与斯大林的观点相悖,故不能入 选。斯大林指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 的原因,认为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内部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 有制形式的存在,使之需要交换劳动产品,所以D项正确。 答案:D
高中政治 专题综合测评4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 新人教版选修2
专题综合测评(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最主要措施是( )A. 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B.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商品买卖C.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国家掌握涉及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解析】题中要求回答的是最主要的措施。
在新经济政策的具体措施中,从实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来看,重点是固定粮食税。
所以A项可选。
【答案】 A2.决定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到新经济政策上来的根本原因是( )A.列宁的英明决策B.维护苏维埃政权的需要C.国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D.苏俄当时生产力水平所致【解析】新经济政策是由当时苏俄小农经济为主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这是根本原因,D项入选。
其他选项也是原因,但这些原因最终还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所以不符合要求。
【答案】 D3.从主张消灭商品经济,到提出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从主张由政府直接控制商业,到提出由国家调节商业。
这表明随着苏俄社会条件的改变和经济政策的调整,列宁对商品货币、对市场作用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列宁把这些变化当成( )A.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步骤B.解决困难的一种权宜之计C.对国家经济进行调控的必要手段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的过渡阶段【解析】列宁对商品货币、对市场作用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不过,当时列宁仍然把这些变化当成解决困难的一种权宜之计,这也是他认识的局限性。
【答案】 B4.斯大林关于经济规律和国家制定经济计划的关系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济规律是可以创造的B.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C.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D.正是由于存在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规律,才使得国家计划机关有可能去正确地计划社会生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斯大林关于经济规律和国家制定经济计划关系的认识。
A项表述错误。
B、C两项没有体现二者的关系。
D项符合题意。
人教版政治必修二:专题4《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检测卷(含答案)
专题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十月革命后,苏俄先后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对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
据此回答1~2题。
1.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克服国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B.把富农的余粮收归国有,防止富农阶级产生C.集中物力、财力,战胜敌人D.把大中小工业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工业2.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最主要措施是( )A.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商品买卖C.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国家掌握涉及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3.决定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到新经济政策上来的根本原因是( )A.列宁的英明决策B.维护苏维埃政权的需要C.国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D.苏俄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所致4.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B.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C.加强了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D.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5.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 )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6.1921年苏联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B.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战时行为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经济D.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7.下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认识正确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保证了卫国战争的胜利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农民暴乱,发生兵变,百害无一利C.为了夺取“十月革命”的胜利,苏维埃政府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使工农联盟出现裂痕,带来了1921年春的危机8.新经济政策在商业方面的内容是( )A.以自由贸易代替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B.实行国家垄断经营C.全部工矿企业收归国有D.贸易国有化9.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A.俄共(布)为把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而制定并实行的新的方针政策B.维护农民的利益,顺应农民的要求,巩固苏维埃政权C.马克思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D.开启世界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思路10.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带来哪些变化( )①把商品经济关系引入到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②把在小生产基础上的私人资本主义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③新经济政策与此前单一的计划经济相比较,是一种退却④国民经济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1.斯大林认为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部门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
2020届高考政治(选修2)第一轮总复习提能检测:课时4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
课时4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1.材料一1921年的苏联,五一劳动节到来时,人们再也抑制不住实施新经济政策以来的喜悦心情,纷纷走出家门,上街狂欢。
材料二1921年苏俄大旱,1922年苏联国民经济逐步恢复,自1923年开始整个国民经济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1)苏俄1921~1928年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实施新经济政策有什么重要意义?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及其意义。
新经济政策主要涉及到粮食税、自由贸易等内容,对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政权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1)①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这是苏俄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标志。
②以自由贸易代替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
③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2)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具有重大意义:①巩固了工农联盟。
新经济政策维护了农民的利益,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②恢复了国民经济。
新经济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特别是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快速发展。
③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
2.材料一1921年春政治危机爆发后,列宁指出,在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把社会主义大生产同农民小生产结合起来的唯一途径是实行商品交换。
他说,商品交换应当成为收集粮食的主要手段,是对工农业相互关系是否正常的检验,是建立较正常地发挥作用的货币制度的基础。
材料二1921年10月,列宁提出:“我们应当认识到,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
”他号召共产党员“学会经商”,学习由国家来调节商业关系,学会做经济工作。
材料三列宁在1922年3月召开的第11次党代会上强调:“我们已经退了一年。
我们现在应当代表党宣告:够了!退却所要达到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这个时期就要结束或者已经结束。
”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和相关知识,谈谈列宁对商品货币、对市场作用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解析本题考查列宁对商品货币、对市场作用的认识的变化。
2020届高考政治(江苏专用)一轮复习:选修2 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
知识梳理
重点突破
典型例题
对应训练
3.《论十大关系》关于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观点 (1)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 设必须坚持调动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 务的基本方针。这是贯穿《论十大关系》全篇的中心思 想。 (2)协调比例关系: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之间 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之间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 防 建设之间的关系,是事关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三大关系。
务
(1)原因:两种所 有制的存在是 商品生产存在 的主要前提, 但商品生产的 命运,最终是 和生产力的发 展水平密切联 系的
(2)范围:有些生 产资料也是商 品
在社会主义国 家里,价值规 律对生产不起 决定性调节作 用,在限制价 值规律的消极 作用的前提 下,运用价值 规律管理经 济,进行经济 核算
知识梳理
重点突破
典型例题
对应训练
解析 本题要求运用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关于沿海工业 与内地工业关系的观点,分析如何促进当前我国的区域协调 发展,问题指向明确。解答时首先要表明毛泽东著述中的观 点,然后点明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指 出如何全方位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答案 建国初期,为平衡工业发展布局,内地工业应与沿海 工业共同发展;当前,我国区域发展仍不平衡。为推动区域 协调发展,要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深入推进西部大 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 崛起。(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知识梳理
重点突破
典Hale Waihona Puke 例题对应训练4.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国家市场为 主体,自由 市场为补充
发展商品生产 为社会主义服 务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存在的原因与范围
【教育学习】高中政治 专题检测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 新人教版选修2
专题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21年5月,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上指出:“增加社会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的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
”“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一个农民国家来说就更是如此。
”这说明,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必须 ( ) A.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B.重视生产力发展C.依靠工人阶级D.维护农民阶级2.在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时期,将一些企业租给国内外的资本家经营。
这些企业的性质属于 ( ) A.社会主义性质B.混合所有制C.私有制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3.斯大林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政治经济学的规律是客观规律,它们反映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生活过程的规律性。
否认这个原理的人,实质上就是否认科学,而否认科学,也就是否认任何预见的可能性,因而就是否认领导经济生活的可能性。
这就要求我们( ) A.在经济活动中,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B.要敢于创造规律,增强活动的预见性C.制定国民经济计划,才能尊重客观经济规律D.增强活动的预见性是科学把握规律的前提4.“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口号的出现,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了过激现象B.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积极性高涨C.确立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还有差距D.苏联搞农业集体化运动时机不成熟5.卫国战争结束后,苏联用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提前完成了第四个五年计划,到1950年,苏联经济恢复、新建大企业6 200个,工业年增长速度达到23%,国民经济实际增长64%。
这表明( ) A.苏联的经济模式具有局限性B.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C.苏联已经实现现代化D.卫国战争使苏联经济逐渐发展起来6.斯大林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争论中,改变了原来的经济观点。
属于争论后的斯大林的观点有 ( )①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商品生产②保持商品生产、发展商品交换,是使社会主义获得胜利的唯一可能的道路③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部门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④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不仅包括个人消费品,也包括生产资料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7.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和新中国过渡时期实施的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 ) A.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进而战胜资本主义生产关系B.是两国发展社会主义的长期经济政策C.恢复和扩大了资本主义自由贸易秩序D.是人民政府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标志8.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
高中政治专题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检测B新人教版选修
专题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检测B(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质是采取非常手段,按原则调节国家的生产和分配,保证战争的需要;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是把工作重心转向( )A.计划配给经济建设B.军事主义经济建设C.计划配给自由贸易D.军事主义自由贸易解析:本题意在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前者是采取非常手段调节生产和分配,是应对战争的需要,应是军事主义原则的体现;后者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
故选B项。
答案:B2下列对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其实施的背景是国内外反革命势力勾结起来,对苏维埃政权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B.其实质是采取非常手段,按军事主义原则调节国家的生产和分配C.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D.实行粮食税解析: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是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标志,粮食税不是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而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故选D项。
答案:D3在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列宁先是提出由政府直接控制商业,后又进一步提出由国家调节商业。
列宁这一主张的变化说明( )A.他认识到当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存在的客观性B.社会主义条件下要消灭自由贸易C.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已经被消灭D.国家组织的商品交换要占主导地位解析:B、C两项的观点是否定商品生产,不符合题意;D项主张商品交换占主导地位不属于列宁的观点。
答案:A4斯大林最早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他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观点是( )A.商品生产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会将社会引导到资本主义B.生产资料收归国有后应消除商品生产、商品交换C.无产阶级国家可以创造价值规律D.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解析:A、B、C三项的观点与斯大林的观点相悖,故不能入选。
答案:D5在斯大林看来,国民经济的计划化,固然可能造成某些企业、某些部门的生产赢利减少,甚至没有,但从整个社会来看,从长期来看,国家获得的生产赢利更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考点展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列宁关于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主要观点;《论十大关系》关于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观点;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1.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意义(1)内容: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以自由贸易代替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2)意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巩固了工农联盟;恢复了国民经济;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
2.列宁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1)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生产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
这些国家已经历了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一旦实现公有制,就可以逐步取消商品经济,向产品经济过渡。
列宁最初的想法也是如此。
(2)在实施新经济政策后,列宁对商品货币、对市场作用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他不再把计划作为资源配置的唯一手段,而主张利用价值规律,通过政府计划发展商品经济。
列宁的主张是一种“有限计划调节”,即通过政府对经济过程的一种有限干预,实现经济计划与市场调节的相融和统一。
(3)列宁没有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只是把其当作一种权宜之计,所以使其认识具有了局限性。
提示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首先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世界中产生,因此,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情况。
但历史的发展却是首先在半封建半农奴制的落后国家苏联率先实现社会主义,那么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来说,不具备已形成了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
那么到底要不要发展商品经济,如何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伟大的导师们都没有明确说明。
典例1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津巴布韦总理穆加贝时,曾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作过评价。
他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新经济政策实施前后,列宁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有何变化?答案实施新经济政策前,列宁把商品货币看作社会主义社会的对立物,主张消灭商品经济,由政府直接控制商业。
实施新经济政策后,列宁提出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由国家调节商业。
不过,当时列宁仍然把这些变化当成解决困难的一种权宜之计。
二、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1.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主要体现在《论十大关系》中。
《论十大关系》关于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观点:(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调动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
(2)协调比例关系。
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之间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之间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之间的关系。
(3)正确处理各种权力和利益关系。
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必须兼顾。
正确处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4)向外国学习。
正确对待外国经验,洋为中用,对于加速本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1)国家市场为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发挥公有制经济和计划的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的作用。
(2)发展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服务。
(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与范围两种所有制的存在是商品生产存在的主要前提,但商品生产的命运,最终是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的。
即使实现了单一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如果产品还不很丰富,某些范围内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有可能依然存在。
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范围,毛泽东提出有些生产资料也是商品的论断,突破了斯大林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只有生活资料是商品、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认识。
(4)价值规律的作用认为价值规律对生产不起决定性调节作用,主张在限制价值规律的消极作用的前提下,运用价值规律管理经济,进行经济核算。
3.系统总结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对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的认识(1)列宁:在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前,列宁把商品货币看作社会主义社会的对立物。
后来,列宁认为,苏俄的生产力水平没有达到发达这一高度,不具备消灭商品经济的条件,因此号召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
(2)斯大林:斯大林也曾经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不再存在商品生产。
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争论中,斯大林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
他认为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部门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
他进一步指出,保持商品生产,发展商品交换,是使社会主义获得胜利的唯一可能的道路。
斯大林还认为,在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是不能没有价值规律的。
他进一步指出,价值规律是一个很好的实践的学校,无产阶级国家要自觉利用价值规律。
不过,斯大林认为,在个人消费品流通领域,存在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在生产领域,生产资料不是商品,价值规律不是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者。
(3)毛泽东:提出了发展经济应以国家市场为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的论断;强调了要发展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服务;分析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与范围;指出了价值规律是一所伟大学校。
典例2建国初期,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
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
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
”运用毛泽东关于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之间关系的观点,说明应如何促进当前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
答案建国初期,为平衡工业发展布局,内地工业应与沿海工业共同发展;当前,我国区域发展仍不平衡。
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要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其他合理答案,亦可)解析本题从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之间的关系切入,考查对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解。
解答时,首先阐明毛泽东关于平衡工业发展布局的观点;其次,利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知识,回答出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几方面内容。
1.材料一1921年的苏联,五一劳动节到来时,人们再也抑制不住实施新经济政策以来的喜悦心情,纷纷走出家门,上街狂欢。
材料二1921年苏俄大旱,1922年苏联国民经济逐步恢复,自1923年开始整个国民经济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1)苏俄1921~1928年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实施新经济政策有什么重要意义?答案(1)①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这是苏俄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标志。
②以自由贸易代替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
③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2)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具有重大意义:①巩固了工农联盟。
新经济政策维护了农民的利益,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②恢复了国民经济。
新经济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特别是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快速发展。
③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
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及其意义。
新经济政策主要涉及到粮食税、自由贸易等内容,对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政权具有重要意义。
2.材料一1921年春政治危机爆发后,列宁指出,在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把社会主义大生产同农民小生产结合起来的唯一途径是实行商品交换。
他说,商品交换应当成为收集粮食的主要手段,是对工农业相互关系是否正常的检验,是建立较正常地发挥作用的货币制度的基础。
材料二1921年10月,列宁提出:“我们应当认识到,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
”他号召共产党员“学会经商”,学习由国家来调节商业关系,学会做经济工作。
材料三列宁在1922年3月召开的第11次党代会上强调:“我们已经退了一年。
我们现在应当代表党宣告:够了!退却所要达到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这个时期就要结束或者已经结束。
”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和相关知识,谈谈列宁对商品货币、对市场作用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在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前,列宁一直把商品货币看作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对立物。
在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列宁先是提出由政府直接控制商业,后又进一步提出由国家调节商业,并号召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
列宁的认识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把这些变化看成是为解决当时所面临的困难而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
解析本题考查列宁对商品货币、对市场作用的认识的变化。
从材料可以看出,列宁先提出由政府直接控制商业,后又进一步提出由国家调节商业,并号召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认为:只要存在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就必然要存在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一定要起作用。
材料二毛泽东认为:只要存在两种所有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是极其必要、极其有用的。
(1)材料一与材料二有哪些共同点?(2)与斯大林相比,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有何突破?答案(1)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上,毛泽东与斯大林都认为社会主义两种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中都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2)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上,毛泽东对斯大林的认识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毛泽东坚持了斯大林关于商品经济不会导致资本主义的观点,并强调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毛泽东赞同斯大林的说法,但又认为斯大林的说法不完整。
他认为,两种所有制的存在是商品生产存在的主要前提,但商品生产的命运,最终是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的。
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范围,毛泽东提出有些生产资料也是商品的论断,突破了斯大林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只有生活资料是商品、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认识。
解析第(1)问,要能通过审题抓住两者的共同点,也就是分析毛泽东与斯大林对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关系论述的共同之处,不难发现他们都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第(2)问,要抓住要求回答出毛泽东对此理论的突破,首先我们要准确地阐述两者对此问题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分析毛泽东在这个问题上的突破。
4.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一次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讲话,史称《论十大关系》,其中提出的正确处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之间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事关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直到今天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为什么要促进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协调发展?(2)经济的发展对国防建设有何影响?答案(1)①我国的工业多分布于沿海,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布局,协调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正是改变这一不合理布局的需要。
②当时社会主义中国还处于一个非常复杂、不安定的国际环境中,为维护新中国的安全,出于战备的需要也必须协调好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