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单元测试答案
2024年中华传统文化知识70题附答案(精选)
2024年中华传统文化知识70题附答案(精选)1.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B)A .读到一本好书B .听到一段好乐曲2.《康熙字典》成书于哪个朝代?(B)A .秦朝B.清朝3.风筝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A)A .通报消息B .娱乐健身4.“鼎”的最初用途是什么?(C)A .祭祀用礼器B .地位象征物C .烹煮器具5.如果你想到图书馆借阅寓言性质的书,在下列书籍中应优先选择哪一本?(C)A .《史记》B .《论语》C .《庄子》6.“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B)A.21点至23点B .23点至凌晨1点C .凌晨1点至3点7.明朝永乐年间,从西洋归来的郑和船队带回了一只西方异域兽“麒麟”,就是现在我们所知的?(D)A .狮子B.金钱豹C .河马D.长颈鹿8.下列古代名曲哪一首是琵琶曲?(A)A .十面埋伏B .高山流水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B)A .孔子B .孟子10.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哪个更长?(B)A.咫B.尺11.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A .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无盛世12.下列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C)A.大都B.中都C .上都D. 燕都13.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B)A .人口数量B .政治地位14.“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下列哪组人物?(B)A .曹操、曹丕、曹植B .苏洵、苏轼、苏辙C .班彪、班固、班超15.拍电影时常用的“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A)A .制作竹筒的一道工序B .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16.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A)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名家17.“美”字最初的含义是什么?(A)A .羊大即为美B .戴着头饰站立的人C .土地里生长的花朵D .远方茂盛的森林18.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睛“孔门四教”,具体指什么?(B)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B .文、行、忠、信19.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A)A .干B .戈20.《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什么?(B)A .花旦B .青衣图片21.《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A .上古B .崇尚C. 官名22.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A)A .孔子和孟子B.老子和庄子C .汉高祖和汉武帝D .周武王和周文王23.“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B)A .天文、地理、文学B .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C .孔子、孟子、老子D .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24.篆刻分为阴文印和阳文印,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是哪种?(A)A . 阴文印B.阳文印25.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B)A .家弟家妹B .舍弟舍妹C .息弟息妹26.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哪种乐器?(B)A .鼓B.锣27.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哪里?(A)A .《弟子规》B.《三字经》C .《千字文》28.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C)A . 挂香包B .插艾蒿C .登高采菊D .喝雄黄酒29.“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B)A.十五岁B.二十岁30.河姆渡遗址位于哪个流域?(B)A.黄河流域B .长江流域图片31.算盘是中国传统计算工具,利用算盘能进行开平方的运算吗?(A)A .能B .不能32.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B)A .面部表情B .舞蹈动作C .器械表演33.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B)A .晚春B.仲夏3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试练习题附答案.pptx
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儒家主张“天下为公”,人们应该共担社会责任。“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原文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意思是当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为人们所共有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的构想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反映 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社会的幸福憧憬。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讲的 就是士人的志向抱负。正如钱穆所说:“中国文化传统精神,建本于一己,而直达于天下。只求一种人与人相处之道 来融通解决人类间一切问题,而期求达于天下一家、中国一人、大同太平的大理想。”由此可见,平天下的天下观” 体现着“和合”精神,以公治世的理念。期望能够消除一切分别,人人共同承担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达到大 同世界的理想。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和谐、和陛的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天下观同中国当 代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B.疆域、地域 C.国都 D.都邑 .《说文》指出:“木下日本”,本指的是。 A.本质 B.根本 C.树根 D.纸张 .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和谐、和睡的民族,历来讲求。 A.天下一家 B.公平正义 C.互助共赢 D.立己达人 .()是“天下观”的基本目标
A.和平 B.发展 C.共赢 D.合作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君子文化的概括?。 A.意 .志 C.行 D.仁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君子之道一意”的含义?。 A.仁爱 .正义 C.意念 D.恭敬
.“义”,即人际关系以及人类活动期间应该追求的最高道德价值以及遵循的最高行为准则。 .经商为求利,但在明清时期,很多徽州商人经商却非义不取,甚至宁可失利,不可失义。 .“诚”“信”相通。古人有诚信相通的论述,“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这里指出诚信是天道的法则;做到诚信是 人道的法则。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四川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1中可以体现儒家伦理纲常思想的是()A. ①④B. ②④C. ①②D. ③④【答案】A【解析】②体现的是佛教思想排除③中的八卦图体现的是道家思想排除①④都体现儒家伦理道德故①④正确.故选A.2.史学家顾颉刚曾指出“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汉武帝成功的主要原因是()A. 文化政策契合当时形势B.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C. 儒法两派思想分道扬镳D. 思想人才大量涌现【答案】A【解析】依据“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可知秦始皇与汉武帝统一思想的做法本质上都是文化专制主义只不过二人采取的手段不同而已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 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说明汉武帝时期的文化政策符合当时的社会形势故A正确BD两项是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形成的局面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是外儒内法的手段故C项排除故选A3.日本学者沟口雄三在《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演变》中认为中国前近代的概念可以上溯到明清之际这段历史可以作为近代中国的胚芽期这一言论的依据是()A. 启蒙性质的民主思想B. 摇摇欲坠的君主制度C. 全面崩溃的纲常礼教D. 日益壮大的市民阶层【答案】A【解析】在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性质的民主思想已经出现思想是政治经济变革的先导因而沟口雄三认为这段历史可以作为近代中国的胚芽期故A项正确君主专制当时呈强化趋势 B项错误启蒙思想的出现不意味着纲常礼教的全面崩溃 C项错误市民阶层的壮大不意味着启蒙思想的出现宋元时期就是如此 D项错误故选A4.汉代郡国学的首创者是景帝时蜀郡守文翁汉武帝即位后令天下郡国仿效文翁兴学以“五经”为主要教科书郡国学教授经学的目的在于()A. 为实行考试选官奠定人才基础B. 继承西汉传统的治国策略C. 培养通晓儒家经典的郡县属吏D. 禁绝儒学外其他各家学说【答案】C【解析】汉代郡国学的教育活动主要是传授经学和实施教化授经目的在培养通晓儒家经典的郡县属吏贯彻以儒家思想加强国家管理的统治策略故答案选C项汉代尚未形成考试选官的科举制度 A项错误汉武帝继承了景帝时期的这一政策其目的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而非简单的继承 B 项错误D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故选C5.对下表中黄宗羲和卢梭思想的共同之处解读正确的是()A. 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B. 主张实行民主共和C. 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D. 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答案】C【解析】A黄宗羲的思想并没有推动社会变革B黄宗羲并没有主张民主共和C从材料可以看出黄宗羲对君主专制进行猛烈批判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也认为君主统治不利于人民主张反对君主专制统治D材料反映的是思想内容的共同之处也看不出它们产生的背景特征故选C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世界万物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辩证法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主张?()A. 儒家B. 法家C. 墨家D. 道家【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辩证法思想是道家老子的思想主张故D项正确A项主张仁、礼排除B项主张依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项主张兼爱、非攻排除7.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节选自中国古代某部典籍中的一句话其后半句是“仁在其中矣” 据此判断这部典籍是()A. 《周礼》B. 《老子》C. 《墨经》D. 《论语》【答案】D【解析】春秋时代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有孔子和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D项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故ABC错误故选D8.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的学生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与曾子的思想主张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最为贴切()A.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主张B. 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C.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D. 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内自省”、“三省吾身”可知反映的是注重自身内心的反省结合所学可知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强调的是自身内心的反省故D项正确“三纲五常”的主张强调的是等级秩序与道德标准与内心反省无关故A项错误“格物致知”中“物”指天地万物格物致知要求通过对万物的深刻探究来得到“理” 而不是通过内心反省故B项错误“经世致用”的主张强调在实践中求真知与内心反省无关故C项错误故选D9.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一位思想家“通过对理气、道器、能所、知行等诸多哲学问题的讨论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维……最终完成了在理论上终结宋明理学的思想使命”该思想家应该是()A. 王阳明B. 李贽C. 顾炎武D. 王夫之【答案】D【解析】从对“诸多哲学问题的讨论”和“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维” 可知该思想家应当是王夫之在以上四位明清思想家中王夫之继承和发展了唯物论思想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故D正确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李贽的思想特点是离经叛道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排除ABC故选D10.明朝晚期一批士人绝意科举聚众讲学批判“人欲炽而天理晦功利行而道义湮”的乱象倡导嘉言善行、良知良能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有()①八股取士压制思想进步②经济发展导致世风奢靡③阳明心学倡导克服私欲④理学失去官方正统地位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朝晚期出现倡导嘉言善行、良知良能批判“人欲炽”、“功利行”的现象是说明当时社会风气发生变化个人欲望盛行这是传统儒学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原因主要是八股取士压制思想进步经济发展导致世风奢靡和阳明心学倡导克服私欲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明朝后期理学并没有失去官方正统地位排除包含④的BCD故选A11.经明神宗御批李贽被以“敢倡乱德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这主要是因为李贽()A. 引起保守势力的不满B. 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C. 质疑孔子的权威性D. 主张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答案】B【解析】“敢倡乱德惑世诬民”表明李贽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2.《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家代表的是下层劳动人民的利益“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表明《墨子》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C正确材料说的是墨家没有涉及诸子百家故A错误完整的科学体系、贵族阶层的旨趣材料未体现故BD错误故选C13.“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一学说()A. 反映了国家衰败在所难免B. 成为皇权神化的理论依据C. 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D. 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董仲舒天人感应的思想劝谏统治者要施行仁政否则天就会降灾难由此限制君主的暴政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选C14.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在“而立”之年的主要活动是()A. 学习“六艺”B. 创办私学C. 周游列国D. 删修《春秋》【答案】B【解析】A、孔子学习六艺是在少年时排除B、孔子创办私学是在而立之年正确C、孔子中年时周游列国排除D、孔子晚年删修《春秋》排除15.许倬云认为“从春秋战国以来形成的中国思想体系有两条脉络平行发展一条是以儒家为中心的人间秩序一条是以阴阳五行为中心的自然秩序这两条路在发展的途径上会交叉影响” 下列哪一项属于最初的交叉()A. 荀子“仁义”与“王道”B. 董仲舒“天人感应”C. 王阳明“心即理”D. 王夫之“求天理于人欲之中”【答案】B【解析】据材料“一条是以儒家为中心的人间秩序一条是以阴阳五行为中心的自然秩序” 可知符合董仲舒“天人感应” 即道、法、阴阳杂糅结合的产物故B项正确荀子的“仁义”与“王道” 属儒法交叉影响排除A项王阳明“心即理” 属佛儒交叉排除C项王夫之“求天理于人欲之中”系否定“存天理灭人欲”的对立关系排除D项故选B16.宋理宗读了朱熹的书后感慨地说“读之不释手’恨不与之同时” 并追封朱熹为“太师” 还把他的牌位放进孔庙从祀宋理宗的言行()A. 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 表明理学得到普遍认同C. 扩大了科举考试的内容D. 强化了理学的教化功能【答案】D【解析】“读之不释手’恨不与之同时” “把他的牌位放进孔庙从祀”表明宋理宗的言行强化了理学的教化功能故D正确A是汉武帝排除BC材料未体现排除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如表列出了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几种分期方法运用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对中国古代儒学的分期进行探讨【答案】示例观点同意材料中第三种分期方法第一阶段为先秦时期第二阶段为秦汉以后论述先秦时期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战国时期经过孟子、荀子发展不断完善先秦儒学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主张实行德治和仁政为后世儒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儒学思想主要在知识分子中传播并始终没能被统治者完全采纳秦汉时期董仲舒融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学说改造儒学使之更加适应封建专制的需要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使儒学与政治更加紧密结合宋明理学的出现一方面巩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另一方面使儒学进一步哲学化和世俗化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儒家理念越来越被普通民众接受因此中国古代儒学在先秦时期为创建时期秦汉以后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渐融合并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对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过程的时间划分结合我国古代儒学发展的历程特征和不同时期的特点来进行说明可以同意不同的说法但是一定要言之有理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18.(1)依据材料一二三指出柳宗元认为秦、汉、唐的过失是什么?他要论证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8.(2)依据材料四指出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相同点?谈谈你的分析18.(3)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差异?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答案】(1)秦的过失是滥用民力、严刑酷法汉的过失是部分地采取了分封制唐的过失是兵制不当地方军权过重柳宗元的主要观点是郡县制是适宜的秦、汉、唐的过失不在于郡县制【解析】(1)根据材料“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然犹桀猾(凶恶狡猾之人)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进行分析即可二问根据材料二“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材料三“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可知柳宗元认为郡县制的设置是适宜的【答案】(2)顾炎武也肯定了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进步的郡县制也有弊端但倒退实行分封制绝对不行【解析】(2)根据材料四“……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进行分析阐述【答案】(3)柳宗元肯定了郡县制但没有指出造成秦朝灭亡、唐朝叛乱的原因也在于建立在郡县制之上的皇权专制顾炎武则指出郡县制的弊端是皇权过于专制由于二人生活的时代不同所以看法上有差异【解析】(3)根据材料从二人对郡县制对王朝统治的影响及二人所处时代进行分析即可19.(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与西方近代人文精神的异同并分析中国古代人文思想的影响19.(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4~15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兴起的历史条件【答案】(1)同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人的重要性异中国古代人文精神把人纳入社会秩序轨道西方人文精神着力于阐发个人的自由诉求中国古代人文精神肯定人的正常欲望西方人文精神鼓励人民冒险造成个人私欲膨胀影响肯定了人的作用影响了近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和谐【解析】(1)第一问相同点根据材料“人既是‘万物之灵长’ 也为万物中之最贵者”“人应当是世界主宰应当具有行动和思想的自由”可知相同点是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人的重要性不同点根据材料“儒家的人文思想远避宗教蒙昧说教习惯于将其置放在宇宙——社会秩序中来加以思考”“这一自由的价值远比生命高贵”可知中国古代人文精神把人纳入社会秩序轨道西方人文精神着力于阐发个人的自由诉求根据“儒家也把七情六欲看作是人与生俱来的‘性’ 并肯定其合理性”“要人们发扬追求财富与金钱的美德去经商致富‘一个人越富越光荣’”可知中国古代人文精神肯定人的正常欲望西方人文精神鼓励人民冒险造成个人私欲膨胀第二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方面进行分析即可例如肯定了人的作用影响了近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答案】(2)历史条件商品经济的发展古希腊罗马人文传统的影响西欧近代知识分子的大力宣扬宗教文化的影响【解析】(2)根据材料“在14世纪的意大利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彼特拉克对人的个性尊严作了有力的褒扬”“他要人们发扬追求财富与金钱的美德去经商致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商品经济的发展、古希腊罗马人文传统的影响、西欧近代知识分子的大力宣扬、宗教文化的影响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即可。
传统民俗文化试题及答案
传统民俗文化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春节贴春联的习俗起源于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B2.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人物?A. 孔子B. 屈原C. 李白D. 杜甫答案:B3. 在中国民间,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的习俗起源于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B4.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A. 立春B. 雨水C. 立夏D. 立冬答案:B5.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A. 剪纸B. 皮影戏C. 京剧D. 油画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传统的七夕节,又称为________。
答案:乞巧节2.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________节。
答案:扫墓3.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是________。
答案:吃元宵4. 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中,白娘子与________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答案:许仙5. 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是指________。
答案:角色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答案:春节的传统习俗包括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团圆饭、守岁等。
2. 请简述元宵节的起源和习俗。
答案: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习俗包括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
3. 请简述清明节的习俗和意义。
答案:清明节是纪念祖先和扫墓的节日,习俗包括扫墓、踏青、放风筝等。
4. 请简述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
答案:端午节起源于战国时期,是为了纪念屈原,习俗包括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论述中国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影响。
答案: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体现了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还促进了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现代社会中,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同时也是人们放松身心、增进感情的重要时刻。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语文练习题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语文练习题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语文练习题》的内容,具体内容: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以下我为大家整理有关高二语文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测试题已经答案,欢迎阅读!...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以下我为大家整理有关高二语文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测试题已经答案,欢迎阅读!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练习题1. 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A. 筛选(sāi) 时髦(mo) 一大摞(lu)B. 威慑(sh) 神赐(c) 褒贬不一(bǎo)C. 媲美(p) 咀嚼(ju) 一蹴而就(c)D. 蜕除(tu) 烙印(lu) 相互攻讦(ji)2. 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 妥善斑驳陆离有史可缉B. 箝制抱残守缺刮垢磨光C. 自戕消声匿迹与时具进D. 急据不堪设想孤芳自赏3. 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点小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也是不足为训的,关键是要吸取教训。
B. 这所学校向家长发了一封关于收取学费的公开信,既言"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可实际收费额却步步攀升,首鼠两端,堪称奇文。
C. 胡长清、成克杰、慕绥新等也都曾经干过一些好事情,但最终却在干事过程中东窗事发,沦为人民的罪人。
D. 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贿选事件曝光后,全世界记者蜂拥而至,对记者们的不断追问,布拉特只是闪烁其辞,不做明确的回答。
4. 将下列几组动词依次填入下面句子的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传统着人们的思维方法,着人们的行为习俗,着人们的感情抒发,着人们的审美趣味,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
A. 制约支配控制左右规定B. 支配制约控制规定左右C. 左右控制规定制约支配D. 规定支配左右控制制约5. 根据文意,请分别给"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两个概念下定义。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测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测试卷、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30 分)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包括()A. 重功利、轻道德B. 讲仁爱、重民本C. 好争斗、不和谐D. 弃传统、追时尚2.下列名言警句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诚信”的是()A.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B.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3.中华传统美德是()A. 已经过时,不需要传承B. 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C. 只在古代有意义D. 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4.被称为“凝固的艺术”的是()A. 传统习俗B. 传统建筑C. 传统文艺D. 传统思想5.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A. 全部抛弃B. 全盘接受C.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D. 与现代文化完全隔离6.下列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艺的是()A. 流行音乐B. 网络小说C. 京剧D. 电子游戏7.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中华文化()A. 是最优秀的文化B. 具有独特魅力C. 应该被其他文化同化D. 没有自己的特点8.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这是因为()A. 文化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兴衰B. 文化能为国家和民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C. 文化对国家和民族发展没有影响D. 只有中华文化才能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9.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在于()A. 可以直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B. 可以让我们获得物质财富C. 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滋养D. 可以取代其他国家的文化10.下列做法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是()A. 拒绝学习外语B. 举办传统文化展览C. 禁止与其他文化交流D. 只重视现代科技发展二、简答题(每题10 分,共30 分)1.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2.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请谈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材料分析题(20 分)材料:在学校的文化节上,有书法、剪纸、戏曲等中华传统艺术的展示,同学们纷纷被这些传统艺术的魅力所吸引。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阅读理解选择题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阅读理解:3大题12小题,附答案解析(一)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
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例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
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
及至时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
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昙花一现,未老而先亡。
但是,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只要它们存在过,它们便都是传统文化。
凡是存在过的,都曾经是合理的。
凡是存在过的,都有其影响;问题在于影响的大小。
因此,对后人来说,就有一个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任务,明辨其时代风貌,确认其历史地位,接受或拒绝其余风遗响。
在我国,所谓的发掘抢救、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等等办法和方针,都是针对传统文化而言的;所有的吃人的礼教、东方的智慧等等贬褒不一的议论,也多是围绕传统文化而发的。
1.对“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传统文化应运而生,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所以有鲜明的时代性。
B.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在民族中多多少少产生显性或隐性的影响,自然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C.传统文化应运而生,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所以有鲜明的时代性。
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在民族中多多少少产生显性或隐性的影响,自然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D.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
2.对“凡是存在过的,都曾经是合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凡是在历史上存在过的文化,自有其产生的历史环境、社会因素,自然会对社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发挥着这样或那样的作用,这对当时社会来说,是合理的,但它的合理成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减少。
中国传统文化第十章单元测试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第十章单元测试答案第1章单元测试1、本讲当中解读文化的本义是()答案:以人为本2、“文”与“化”二字对举,最早见于()答案:《周易.贲》3、“文”不包括()答案:物文4、该讲当中重新解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答案:“易”、“道”第2章单元测试1、“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答案:以人为尊、以民为贵、以仁为本2、礼教的核心是:()答案: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3、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答案:“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4、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答案:天人合一5、文化的价值是由文化的属性决定的,具体功能有()答案: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应用功能6、文化的概念包括()答案:广义文化、狭义文化、以文化人、精神文化7、中国传统人文主义思想包括()答案:以人为尊、以民为贵、以仁为本8、中国传统以民为贵思想包括()答案:民为邦本、重视民意、敬天爱民、革命思想9、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德重义思想包括()答案:伦理精神、道德准则、礼教传统10、孔子提出的理想人格要素包括()答案:知、仁、勇1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持中贵和思想包括()答案:以和为贵、普遍和谐、中庸之道、天人合一12、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思想体现在()答案: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13、实践理性包括()答案:经世致用、身体力行、经验理性14、实事求是原指()答案:求是学风、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第3章单元测试1、孔子关于“仁”着重于讲其:答案:自我修养2、孔子的人性论观点是:答案:性相近3、孔子关于“仁”的定义是:答案:所有关于“仁”的说法的共性4、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意思是:答案:礼仪内化为生命的组成部分5、儒家的核心概念是:答案:仁6、对“仁”的理解的关键是:答案:实践7、孔子关于“仁”的说法都是一些教训。
最新精选传统文化测试题库498题(含标准答案)
2020年传统文化考试题库498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治大国,若烹小鲜”反映了道家的(A)。
A.清静无为B.小国寡民C.辩证思想D.自由逍遥2.“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说的是(A)。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3.中国封建时代运用“外儒内法”的统治术是在(C)开始的。
A.先秦B.秦C.西汉D.东汉4.“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则事异’。
”这段话反映了(C)。
A.孟子的“仁政”学说B.墨子的“兼爱”思想C.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D.庄子的“齐物”观点A.自然B.仁义C.功利D.道德A.德B.仁C.道D.势7.先秦法家重术派代表人物是(A)。
A.申不害B.子产C.商鞅D.慎道8.下面不属于早期法家人物的代表是(D)。
A.管仲B.商鞅C.李悝D.韩非子9.先秦诸子中,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提出了(B)等规范社会生活和行为准则的观念。
A.仁、礼B.法、术、势C.兼爱D.无为10.百家争鸣中,(B)的思想对于艺术精神的培养有特别积极的影响。
A.孔子B.庄子C.孟子D.老子11.班固《汉书·艺文志》中认为:“(D)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12.道家思想是(A)。
A.道教的主要理论来源B.道教的另一名称C.与道教无关D.道教的一个派别13.先秦道家的“反智”,其深意在于(B)。
A.否定人类的智性与知识累积B.警醒人们不要为已有的知识体系所累C.人类的智慧是浅薄无益的D.对于社会的绝望和回避14.与《老子》相比,《庄子》一书中所体现出的思想更倾向于(A)。
A.个体的精神自由问题B.社会的和谐问题C.帝王的统治之术D.经济的发展问题15.鬼谷子是我国哪个时期的思想家?(C)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西汉时期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17.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古代戏剧大家是(C)。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广东工业大学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广东工业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第一章测试1.人类社会所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叫文化,这是狭义的文化概念。
()A:对 B:错答案:B2.西方讲文化,CULTURE,它原来的含义是一种栽培、培养,文化就是一种培养,具体讲就是培养人的。
()A:错 B:对答案:B3.文化传统是形而上的道,传统文化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中,器不离道。
()A:错 B:对答案:B4.抛弃不合理的,传统方不致一足落网而全身受缚;接受合理的,传统始得与现实相安无事。
所以马克思说“一切合理的,都应该成为现实的。
” ()A:错 B:对答案:A5.科学的现代化,必然会带来人文与社会的进步。
()A:错 B:对答案:A6.人文学科求美,社会学科求善,这与自然科学求真是不完全一致的。
()A:错 B:对答案:B7.中国文人做学问有三个要点,即文学有三要:“不读《春秋》,不能忘世;不敬《老庄》,不能涉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 ()A:错 B:对答案:A8.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直接导致专制政体的早熟和长期延续,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发展。
()A:错 B:对答案:B9.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
()A:制度文化 B:科技文化 C:政治文化 D:科学文化答案:A10.“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句话出自:()A:《大学》 B:《诗经》 C:《易经》 D:《庄子》答案:C第二章测试1.“礼”,源于宗教,而后内化为道德,再外化为法律,具备了宗教、道德和法律三个方面的内容和功能。
()A:错 B:对答案:B2.孔子是周公的追随者,孔子“以仁释礼”,试图通过对自然亲情的体验和提升而唤起并强化人们的道德理性,自觉自愿地遵守“礼”。
()A:错 B:对答案:B3.到了秦代,经过最高统治者的推广,儒学又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以至中华文明被人们称为“儒家文明”。
()A:错 B:对答案:A4.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周公提出“明德”的执政纲领。
中国传统文化(西安交通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绪论单元测试1.本讲当中解读文化的本义是()A:以人为本B:载道化成C:崇德重义答案:A2.“文”与“化”二字对举,最早见于()A:《周易.艮》B:《周易.贲》C:《周易.震》答案:B3.“文”不包括()A:地文B:人文C:物文D:天文答案:C4.该讲当中重新解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A:“易”、“道”B:儒道互补C:儒、释、道三家并列答案:A5.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阴阳对立观”在审美观念层面的表现是()A:中和为美B:中庸之道C:阴阳五行答案:A第一章测试1.“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以人为尊B:以仁为本C:以民为贵答案:ABC2.礼教的核心是:()A:父子有亲B:君臣有义C:朋友有信D:长幼有序E:夫妇有别答案:ABCDE3.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B:“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C: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D: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答案:ABCD4.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A:辩证逻辑B:天人感应C:天人合一D:形式逻辑答案:C5.文化的价值是由文化的属性决定的,具体功能有()A:认知功能B:教育功能C:应用功能D:决策功能答案:ABC6.文化的概念包括()A:狭义文化B:以文化人C:精神文化D:广义文化答案:ABCD7.中国传统人文主义思想包括 ( )A:以仁为本B:以人为尊C:个人主义D:以民为贵答案:ABD8.中国传统以民为贵思想包括()A:敬天爱民B:革命思想C:重视民意D:民为邦本答案:ABCD9.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德重义思想包括 ( )A:法治精神B:道德准则C:伦理精神D:礼教传统答案:BCD10.孔子提出的理想人格要素包括 ( )A:仁B:知C:礼D:勇答案:ABD1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持中贵和思想包括 ( )A:普遍和谐B:中庸之道C:天人合一D:以和为贵答案:ABCD12.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思想体现在 ( )A:人与自然的和谐B:天人合一C:人与自身的和谐D:人与人的和谐答案:ABCD13.实践理性包括( )A:身体力行B:经世致用C:纯粹理性D:经验理性答案:ABD14.实事求是原指 ( )A:科学态度B:科学方法C:经世致用D:求是学风答案:ABD第二章测试1.孔子关于“仁”着重于讲其:A:论证B:定义D:概念答案:C2.孔子的人性论观点是:A:性有善有恶论B:性善论C:性恶论D:性相近答案:D3.孔子关于“仁”的定义是:A:其言也訒B:爱人C:所有关于“仁”的说法的共性D:克己复礼答案:C4.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意思是:A:遵守法律B:随心所欲C:遵守礼仪D:礼仪内化为生命的组成部分答案:D5.儒家的核心概念是:A:知B:礼C:仁D:义答案:C6.对“仁”的理解的关键是:A:分析B:推理C:实践D:认识答案:C7.孔子关于“仁”的说法都是一些教训。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中国古老的皮影戏诞生于关中地区跟随北人南迁的步伐皮影戏传入了江南地区遇到江南丝竹原本粗狂的唱腔变得温婉了许多皮影戏因南迁而温婉这说明()①传统文化是因时而变的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③不同地区的文化可以相互借鉴融合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 ②③B. ③④C. ①②D. ①④【答案】A【解析】12.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华文化的国际感召力日益上升中外文化交流越发频繁请你确定一组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A.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提升文化实力B. 尊重差异平等协商认同外来文化C. 加强交流文化共享汲取各国文化D. 理解个性积极创新舍弃传统文化【答案】A【解析】A符合题意在对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才能提升文化实力B说法错误对于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全部认同避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C说法错误对于各国文化也要辩证地对待汲取其中优秀的成份D说法错误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而不是舍弃故选A3.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共建贯穿欧亚腹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携手东盟共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 建设“一带一路”对于加强亚欧大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具有重要意义材料表明()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各国都坚持文化一律平等原则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④中华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发展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答案】B【解析】①③符合题意建设“一带一路”对于加强亚欧大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具有重要意义表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也表明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②表述错误“都坚持”的说法与事实不符④不合题意材料内容不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故选B4.“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文化下列现象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②2017年7月鼓浪屿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③2017年8月14日创意云南2017文化产业博览会圆满闭幕④2017年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我国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9%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B【解析】5.北京卫视和故宫博物院联合出品的《上新了·故宫》打破大家对故宫的刻板印象让故宫“零距离”走进公众视野并打造承载故宫故事的文创产品保持了故宫文化生命力这告诉我们()①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②文化发展创新的源泉是优秀传统文化③文化创新是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④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D【解析】北京卫视和故宫博物院联合出品的《上新了·故宫》打破大家对故宫的刻板印象让故宫“零距离”走进公众视野并打造承载故宫故事的文创产品保持了故宫文化生命力这告诉我们文化创新是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③④符合题意①错误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②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故选D6.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图漫两给我们的启示是()①挑战自我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在实践的基础上推动文化创新③不断获得“满足感”是文化发展的目的④文化创新的成果要服务于实践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D【解析】7.“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向世界发出了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声音” 引起了广泛共鸣对其用典内容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解释正确的是()①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②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③言不苟造论不虚生——立足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欲灭一国者先去其史——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C【解析】①符合题意“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是指万物千差万别这是自然规律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解释可以解释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②不合题意“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 是指修身的基础在于端正自己的心念体现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但不属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③符合题意“言不苟造论不虚生” 是指语言与观点要有实际的来源用典要与具体的实践相联系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可以解释为立足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不合题意“欲灭一国者先去其史” 是指想要一个国家灭亡要先让它的历史观消亡强调优秀文化对一国的重要性并未涉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故选C8.湖北省博物馆以两千多年前的曾侯乙编钟为基础结合现代技术与传统工艺创造出的古乐器演奏会几乎场场爆满力求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都活起来”的目标让“文物活起来”()A. 说明传统文化需要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B. 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C. 能够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传承D. 表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答案】C【解析】19.2019年3月23日在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中国和意大利双方代表交换关于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返还的796件(套)文物有马家窑文化红陶罐、汉代茧形壶、唐代武士立俑、宋代黑釉瓷……是承载民族记忆的宝贵遗产流失文物返还中国的启示是()①保护文化遗产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各民族文化③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④保持文化多样性是促进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A【解析】材料中意大利把我国流失在他们国家的文物归还给了我国而这些文物是承载我国民族记忆的宝贵遗产可见这说明保护文化遗产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各民族文化故①②正确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发展但不是其根本动力故③错误文化多样性是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前提不是途径排除④故选A10.中国书院肇始于唐朝兴盛于宋代经元、明、清至今始终承载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士人情怀岁月如梭如今大部分书院已不再教书授业但其孕育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依然滋养着文化的血脉贡献着生活的智慧据此可知()①中国书院承载着士人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②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跨越时空的重要价值③中国书院凝结着不屈的民族气概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④中国书院具有实用性特点是中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A【解析】中国书院中国书院承载着士人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跨越时空的重要价值①②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③没有体现不选④错误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故选A二、简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某省是文化资源大省但是文化产业不发达近年来该省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抓住重塑市场主体这一关键环节打破地区、部门、行业和所有制限制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和扶持重点文化企业集团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学习借鉴全国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将科技运用到文化产业发展中大力发展高科技型文化产业结合材料分析该省在文化发展方面的措施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答案】【解析】12.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全面唤起我们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激活其强大基因更好形成人们的认同感首要的是须转换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观念真正做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出时代的光华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回答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答案】①取其精华去其精柏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注人时代精神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解析】①取其精华去其精柏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注人时代精神推陈出新革故鼎新13.面对世界形势的变化及人类面临的挑战中国适时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方略这一方略是对“世界大同”等中华文化的传承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发展更是融合了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 5年来中国在外交活动中积极践行这一理念推动着国际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开辟了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新道路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结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诞生说明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答案】①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说明文化创新需要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②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吸收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及当今世界各国先进文化说明文化创新需要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面向世界博彩众长【解析】①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说明文化创新需要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②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吸收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及当今世界各国先进文化说明文化创新需要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面向世界博彩众长14.近年来湖北为了振兴地方戏曲出台了《湖北省戏曲振兴发展计划(2016﹣2020年)》等规划全省14个剧种20多个戏曲院团新招收了900余名学员2020年11月26日历时20天的第四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圆满落幕本届艺术节的展演作品题材内容鲜活艺术形态多样经典传统剧目获得满场叫好现代原创新剧令戏迷大开眼界既有荆州花鼓戏《回访扶贫点》、阳新采茶戏《腊米树下》等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作品也有反映廉政建设的楚剧《审牛》、汉剧《正名》等小戏还有黄梅戏《疫•春》、湖北越调《生死一票》等展现抗疫精神的作品本届艺术节首次采用“云上展演”与现场演出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吸引线上、线下观众2000多万人次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湖北振兴戏曲的做法对于发展繁荣曲艺文化的启示【答案】①立足社会实践进行文化创新曲艺创作要从现实生活中取材②在继承优秀传统曲艺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精神(或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③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曲艺传播方式④要加强文化建设(或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解析】。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阅读及答案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阅读及答案(3)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阅读及答案(3)文章来自:《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阅读《传统文化》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4) 1.作者为什么说“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因为传统文化应运而生,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所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因为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在民族中多多少少产生显性或隐性的影响,自然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2.如何理解“凡是存在的,都曾经是合理的”这句话的涵义?凡是在历史上存在过的文化,自有其产生的历史环境、社会因素,自然会对社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发挥着这样或那样的作用,这对当时社会来说,都是合理的;但它的合理成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减少。
3.我们对传统文化应采取怎样的态度?请举例加以说明。
对传统文化积极实行“拿来主义”的态度,明辨其时代风貌,确认其历史地位,接受或拒绝其余风遗响,尤其要保护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
如韩国人把活字印刷术、端午祭申遗成功后,又着手将源于中国的“风水”学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
这对我们就是一个警示。
4.这四段文字读起来很有气势和力量,很容易折服我们,其原因何在?一是用词准确,“大概”(第一段)源于作者自己的理解,体现表达的相对准确性;二是整散句结合(第三段),增强表达的气势和灵动性;三是大量贴切使用成语,表意凝练而丰富;四是内容、范围、特性、方针和态度,层层推进,逻辑性强。
二、阅读《财富和包袱》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5—13)5.“能理解这一点和做到这一点,看来并非易事”中的“这一点”指代什么内容?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两重属性,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千里之外,是一种艺术。
6.如何理解传统既是财富也是包袱?文章论述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是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正因为有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才有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力量,才能在传统的制约与支配下,凝聚成了一个稳定而团结的集体。
传统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传统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计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答案:ABCD2. 唐朝的都城是下列哪座城市?A. 长安B. 洛阳C. 北京D. 南京答案:A3. 以下哪位诗人不属于唐代?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苏轼答案:D4. 汉字的构成方式中,不属于“六书”的是?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转注5. 以下哪个节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A. 圣诞节B. 感恩节C. 春节D. 万圣节答案:C6.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的第一名被称为?A. 状元B. 榜眼C. 探花D. 进士答案:A7.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四大名著?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聊斋志异》答案:D8.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主要运输的商品是?A. 丝绸B. 茶叶C. 瓷器D. 以上都是答案:D9.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的传统乐器?B. 琵琶C. 二胡D. 吉他答案:D10. 中国的国花是?A. 牡丹B. 荷花C. 梅花D. 菊花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5题,计10分)1. 中国的首都是_______。
答案:北京2. 中国最长的河流是_______。
答案:长江3. 中国的四大发明不包括_______。
答案:望远镜4. 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著作是_______。
答案:《黄帝内经》5. 中国的四大名楼包括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和_______。
答案:鹳雀楼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题,计20分)1. 简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主要目的和影响。
答案: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选拔人才,通过考试选拔出有才学、有能力的官员,以期达到“任人唯贤”的政治目标。
其影响深远,不仅促进了社会的流动性,还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
2. 描述一下中国春节的主要习俗。
答案:中国春节的主要习俗包括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拜年、给压岁钱等。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老子主张取消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回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社会孔子对“大同”之世推崇备至对“小康”之世有所微词但在“小康”的夏商周三代中对周公及西周情有独钟这反映了两者思想的相似之处在于()A.主张“无为而治”B.倾向保守复古C.倡导“克己复礼”D.反对压迫剥削【答案】B【解析】老子的社会理想是原始社会的“小国寡民” 而孔子主张维护周礼两者思想的相似之处在于倾向保守复古故B项正确“无为而治”是老子的思想主张“克己复礼”是孔子的思想主张二人都没有明确反对压迫剥削故ACD三项均错误故选B2.《尚书·无逸》记载“(祖甲以后的商王)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 《尚书·泰誓上》记载“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尚书·泰誓中》记载“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这反映出()A. 《尚书》具有浓厚的天命观B. 民本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C. 商王骄逸奢侈导致王朝衰落D. 传统儒家思想否定了神学观念【答案】B【解析】通过《尚书》中的记载可知西周时期的统治者有感于商汤灭亡的教训极为重视百姓体现了我国民本思想久远的历史传统故选B3.宋明时期的理学家普遍倡导“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这些主张旨在()A. 助人探究儒家义理B. 培养经世致用人才C. 树立理学独尊地位D. 规范秩序维护统治【答案】D【解析】宋明理学家的修身论、境界论和功名论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以及封建统治故D项正确AB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AB儒学自汉代以后处于主流地位故C项错误排除C故选D4.董仲舒以《天人三策》与《春秋繁露》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黄老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天人宇宙论建立起了一个新儒学思想体系据此可知儒学新体系的特点是()A. 官方化和制度化B. 神学化和多元化C. 道统化和哲学化D. 精英化和科学化【答案】B【解析】【答案】B【解析】“阴阳五行”“天人宇宙”体现了新儒学的神学化而“黄老等诸子百家” 则体现了新儒学吸收了诸子百家的思想是一个多元思想的复合体故B项正确A项虽然是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C项是宋明理学的特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封建思想的糟粕排除D项5.关于君主与百姓的关系中国古代史上的思想家们多有论述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 孟子认为君权来自于神和百姓的授予B. 董仲舒的主张将君主权力进行神化C. 黄宗羲的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D. 他们都对君主拥有权力的正当性提出质疑【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的表述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即“君权神授” 把君主的权力神化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对君主拥有权力的正当性提出质疑的只有黄宗羲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6.有学者认为孔子是第一个以六艺教一般人者他如此大招学生不问身家凡缴学费者皆收一律教以各种功课教读各种典籍此实一大解放也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 孔子是最早的教育家B. 孔子的教育活动使学术平民化C. 孔子最早教授“六艺”D. 孔子的贡献在于大规模招收学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孔子招收学生不论出身而且把六艺以及各种典籍教授给普通人从而使学术平民化故B项正确材料表明孔子最早将六艺教给普通人而不是其最早教授六艺故C项错误A、D两项不是材料主旨故排除故选B7.著名史学家安作璋先生在评价先秦诸子百家思想时曾讲“敏锐的直觉便是孔子所谓的仁显然敏锐的直觉便是一种实实在在的‘道法自然’ ”这说明()A. 仁义是人的天性B. 仁义是自然之说C. 儒学和道学有相通的一面D. 诸子百家的学说大同小异【答案】C【解析】A项仁义是人的天性材料未体现故排除B项仁义是自然之说材料未体现故排除C项由材料“敏锐的直觉便是孔子所谓的仁显然敏锐的直觉便是一种实实在在的‘道法自然’” 可以看出儒学与道学有相通的一面故C正确D项表述错误诸子百家的学说不同故选C8.孔子为人的道德修养设定了贤人、君子、仁人、圣人等由低到高的理想人格目标并强调仁的实践从自身开始“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反映出孔子()A. 重视人的主体地位B. 强调理性思考C. 主张维护等级秩序D. 反对贵族专权【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孔子为人的道德修养设定了贤人、君子、仁人、圣人等由低到高的理想人格目标并强调仁的实践从自身开始”可以得出孔子主张人的修养具有递进性和自身实践性这说明孔子重视人的主体地位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反映独立思考和自主判断方面的信息 B项说法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材料强调修养递进性与C项说法无关排除材料强调道德修养方式与反对贵族专权无关 D项排除故选A9.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一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一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其中“全新的创造”是指()A.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 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C.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D. 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答案】C【解析】材料中“全新的创造” 是指程朱理学区别于传统儒学的新特征或创新之处“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是程朱理学的独特时代特征和新儒学内涵的真实体现故C正确“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是传统儒学的内容特征故A错误“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是董仲舒新儒学的特征故B错误“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也是传统儒学的内容特征故D 错误故选C10.孔子说“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关于“仁”的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是()A. 是孔子思想的核心B. 就是“和而不同”C. 主张教育因材施教D. 认为“过犹不及”【答案】A【解析】“苟志于仁矣无恶也”体现了仁的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11.有学者指出“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与“文化上结束战国”密切相关的思想家是()A. 孔子B. 孟子C. 董仲舒D. 朱熹【答案】C【解析】秦代统一全国结束了战国诸侯争霸的局面汉代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深受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从而结束了战国百家争鸣的局面故C正确AB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学思想家、D项是南宋时期儒学思想家与题目时间不符合故排除ABD项12.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精神内涵的是()①汉代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②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③明清时期的儒学家将儒学神圣化④当今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A. ①②B. ①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题目设问是能够体现儒学“与时俱进”内涵的信息由所学知识可知儒学神圣化是在西汉董仲舒时期完成的故③错误①②④都能体现儒学与时俱进的思想内涵故①②④正确故选C13.有学者认为“即算孟子有时候好像提及人民有一种‘公意’ 如果把这观念稍微延伸好像可以视作‘公众的权力’ 可是他所谓的自决绝不是毫无条件的自决严格说来其范围不外乎生存的权利”该学者认为孟子()A. 强调以民本思想为核心B. 未认识到百姓的重要性C.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 本质上维护封建统治【答案】D【解析】通过材料“可是他所谓的自决绝不是毫无条件的自决严格说来其范围不外乎生存的权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思想的公意实际是维护生存权利的表现这说明孟子实际上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故D正确AB不符合材料叙述主旨排除孟子处于封建社会初期不反对封建君主制度排除C故选D14.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体现的共同思想是()A. 教育思想B. 农本思想C. 民本思想D. 重农抑商【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孔子“仁者爱人”、孟子“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 都是在强调爱惜百姓、关注民生即体现民本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中只有孔子涉及教育思想孟子和荀子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民本思想与重视农业的农本思想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重农抑商而强调民本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C15.《庄子齐物论》云“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 《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乃使相土相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陆八门水八门以法地八聪”这反映()A. 董仲舒儒学影响深B. 天人合一的思想由来以久C. 古代政权与神权紧密结合D. 古代文化具有深厚的神学思想【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使相土相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可以看出体现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董仲舒是汉代的思想家故A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天人合一的思想不是神学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B16.孔子“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孔子发出这样的拷问是因为()A. 礼崩乐坏B. 中央集权C. 有教无类D. 诸侯纷争【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居上不宽为礼不敬反映的是春秋晚期礼乐制度的崩坏故A正确孔子所处的春秋晚期尚未建立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制度建立是在秦朝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与材料无关诸侯纷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错误17.宋代理学家中卓然自成一家并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者首推朱熹朱子集大成的历史地位主要来自于他()A. 最早提出“存天理灭人欲”B. 融合佛教、道教哲学思想C. 完成理学体系确立儒学方向D. 推动私人讲学书院的复兴【答案】C【解析】朱子集大成的历史地位主要来自于他完成理学体系确立儒学方向故C正确A错在“最早” 排除B是北宋时期排除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8.(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士”在商周时期指哪一类人春秋战国之际“士”的含义又是什么?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何在?18.(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关于权力结构的主张和目的18.(3)结合材料一、三指出制约皇权的除了相权还有什么力量?分别说明其为何能够制约皇权【答案】(1)宗法制的最末一个等级类似于今天的知识分子原因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士成为政治、思想、文化上活跃的阶层【解析】(1)第一小问的类型从材料可以看出是知识分子第二小问的原因从春秋战国时期时代背景来分析【答案】(2)唐太宗主张百官商议、宰相筹划、皇帝决策目的是减少决策失误巩固统治【解析】(2)第一小问的主张从材料二“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可以得出主张第二小问的目的结合所学从减少决策失误维护统治角度思考【答案】(2)制约力量儒家传统伦理、士大夫阶层、祖宗家法原因儒家虽然主张积极参与政治但是以君主的行为是否符合儒家的政治理想为标准士大夫阶层认为“道统”高于“政统” 宗法制确立以来宗法观念深入人心尊祖敬宗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的传统【解析】(2)第一小问的力量从材料一“从知识分子一方面说道统与政统已分而它们正是道的承担者因此握有比政治领袖更高的权威——道德权威”可以分析出儒家传统伦理、士大夫阶层从材料三“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可以分析祖宗家法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儒家思想、士大夫阶层的思想以及宗法观念的影响解答即可19.(1)归纳材料一中孟子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根本目的19.(2)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民本思想的变化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19.(3)据材料三概括新时期民本思想的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今民本思想变迁的认识【答案】(1)内容民贵君轻得民心可以为天子根本目的为新兴地主阶级服务【解析】(1)第一小问注意材料一关键信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可知反映了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是为新兴地主阶级服务的【答案】(2)变化与发展由重民、爱民与救民到主张以“民”为主体团结全国人民实现民有、民治、民享之国家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严重西方民主思想影响【解析】(2)第一小问“早期的孙中山对‘民’的认识更多的是同情是重民、爱民与救民”“主张团结全国人民‘建设一世界上最富强最快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表明孙中山由重民、爱民与救民到主张以“民”为主体团结全国人民实现民有、民治、民享之国家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进行归纳【答案】(3)内涵重视民生加大民生投入推动社会公平认识民本思想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民本是国家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民本的落实需要制度保障【解析】(3)第一小问“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增加民生投入”表明重视民生加大民生投入第二小问言之有理即可20.(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孔子“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分析它们最终(汉代)还是流行开来”的原因?20.(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儒学代表人物是如何将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并分析其所带来的影响20.(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批判思想家在政治、经济、思想学术方面的思想主张并分析批判思潮出现的背景?【答案】(1)理解儒家学说不符合当时社会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诸侯争霸)的需求但儒家主张“仁”“礼” 有利于社会稳定原因西汉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适应了君主加强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需要统治者的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析】(1)依据材料“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结合汉代儒家思想演变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下儒家学说不符合当时社会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诸侯争霸)的需求但儒家主张“仁”“礼” 有利于社会稳定西汉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适应了君主加强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需要统治者的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2)简述宋代学者吸收佛教、道教思想积极入世关怀现实创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新的儒学思想体系——理学影响注重气节、操守、奋发励志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助于中华民族的性格塑造维系了封建专制制度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解析】(2)关于措施依据材料“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结合程朱理学产生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下宋代学者吸收佛教、道教思想积极入世关怀现实创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新的儒学思想体系——理学关于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性与局限性两方面进行分析注重气节、操守、奋发励志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助于中华民族的性格塑造维系了封建专制制度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答案】(3)思想主张政治上抨击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思想学术上倡导经世致用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君主专制强化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程朱理学、八股取士因循守旧束缚思想重农抑商政策强化【解析】(3)依据材料“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思想主张为政治上抨击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思想学术上倡导经世致用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君主专制强化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程朱理学、八股取士因循守旧束缚思想重农抑商强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测试题1.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A元宵 B饴糖 C腊八粥 D饺子2.一种特殊的工艺美术制品,采用蓝色的原料,用紫铜打成胎型,填上釉料,入炉反复烧结再磨光而成。
这指的是:()A景泰蓝B彩陶C琉璃D铜鼎3.中华民族的摇篮是:()A黑龙江流域B松花江流域C黄河流域D长江流域4.“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A东海B西域C南国D中原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A三个月B三年C三个季度D三十年6.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 ) A文姬归汉B霸王别姬C苏武牧羊D楚汉相争7.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 ) A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8.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 )A蒿饼B巧果C汤圆D竹筒饭9.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B妇女善于织造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10.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普遍采用什么颜色?( )A黄色B紫色C红色D蓝色11.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 )A60岁B100岁以上C80---100岁D70岁12.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 )A西湖龙井B太湖碧螺春C庐山云雾D铁观音13.中国刺绣是在布上“以针代笔,以线晕色”的艺术,我国的刺绣驰名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四大名绣不包括:( )A苏绣B顾绣C蜀绣D湘绣14.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 )A泰山B华山C恒山D嵩山15.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
”这里的“一寸”是用哪种古代计时器量出的时间单位?( )A圭表B漏刻C日影D漏壶16.我国的戏曲脸谱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的:( )A雅乐B燕乐C清商乐D蜀乐17.现存最早的宋词歌谱是:( )A《汉宫秋月》B《白石道人歌曲》C《白鸟朝凤》D《葬花吟》18.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 ) A团圆美好B年年有余C更岁交子D五福临门19.《红楼梦》的四大家族中没有下列哪个姓氏?( )A吴B贾C王D史20.下列不属于我国四大传说故事的是:( )A《牛郎织女》B《孟江女》C《白蛇传》D《山海经》22.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 )A《礼记》B《中庸》C《周易》D《春秋》23.“青梅竹马”取自下列哪个典故()A李白《长干行》 B白居易《长恨歌》C李煜《虞美人》 D李商隐《无题》24.王维擅长的诗体是( )A咏物诗 B咏景诗 C山水田园诗 D叙事诗25.“回光返照”这个成语出自哪部作品( )A《红楼梦》 B《陈涉世家》 C《烈女传》D《三国志》26.“交头接耳”这个成语出自下列哪部作品(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西游记》27.下列不属于中医的“五术”的是?()A山 B医 C命 D坤28.“文武二圣”指的是( )A孔子曹操 B老子关羽 C孔子刘备 D孔子关羽29.下列哪个不是端午节的意义?( )A纪念屈原 B纪念伍子胥 C纪念范蠡 D纪念秋瑾30.下列哪个称号不是端午节的别称?()A浴兰节 B女儿节 C地腊 D中天节31.下列乐器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名琴”的是( )A号钟 B编钟 C绕梁 D焦尾32.下列哪个乐曲不是十大古代名曲之一( )A《高山流水》B《阳春映雪》C《梅花三弄》D《汉宫秋月》33.下列作品不是“临川四梦”的是( )A《牡丹亭》 B《紫钗记》 C《金瓶梅》 D《邯郸梦》34.重阳节的传说和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A恒景 B后羿 C王维 D张衡35. 我国十大名花有梅花、牡丹、菊花、兰花、月季、杜鹃、茶花、桂花、水仙及( )A荷花 B芍药 C报春36.不属于二十四史的典籍是( )A左传 B旧唐书 C清史稿 D明史37.我国古代历法中的24节气中“立夏”这一节气大约是现行公历的什么日子()A4月5-6号 B5月5-6号 C5月7-8号 D4月7-8号38.古代地理中划分阴阳有一套理论,其中表述山川河流的“阴”是指()A山南水北 B山北水南 C山南水南 D山北水北39.中国画、书法中的“飞白”是中国传统艺术中( )A虚短实长 B虚实相济 C心物对应 D虚实相抑40.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偏向于()A分析思维 B感性思维 C知性思维 D理性思维41.“六礼”和“六艺”分别是指?42.简单介绍一下“二十四节气”。
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传统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了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以下是一些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
试题一:请简要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答案: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以调为基础:中国传统音乐以调式为基础,强调音调的变化和旋律的情感表达。
2. 以乐器演奏为主:中国传统音乐注重乐器演奏,尤其以古琴、二胡、琵琶等乐器为代表。
3. 以古典文学为题材:中国传统音乐的作品多以古代文学作品为题材,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代表作品:1. 《广陵散》:古琴曲,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琴曲之一,被誉为琴界的"皇后"。
2. 《二泉映月》:二胡曲,是中国最著名的二胡独奏曲,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表达而广受欢迎。
3. 《梅花三弄》:琵琶曲,描绘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对梅花的赞美和情感表达。
试题二:请解释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与"工笔"的区别。
答案: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与"工笔"是两种不同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方式。
"写意"是指绘画作品以简约、自由的笔法描绘形象,注重表达主观感受和意境,强调笔墨的流畅和意境的抒发。
写意画着重于形神兼备、寓意深远,让观者在欣赏作品时自由想象,给人以广阔的审美空间。
"工笔"则是一种注重细节描绘的绘画风格。
它强调对物象形态的刻画和细致的运笔技巧。
工笔画追求写实性和细腻性,通常采用均匀细腻的平涂,注重色彩的填充和渲染效果。
工笔画要求结构严整、色彩细腻,给人以精巧和精致的感觉。
试题三:请简述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春节和中秋节的起源和庆祝活动。
答案:春节: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它起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活动,庆祝农历新年。
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主要包括贴春联、贴窗花、走亲访友、拜年、观灯等。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汉代画像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下图所示这表明汉代()长袖乐舞讲学传经图养老图A. 外儒内法得到推行B. 儒家学说影响广泛C. 仁政观念深入人心D. 儒家思想的官方化【答案】B【解析】根据画像砖“长袖乐舞”此为礼乐制度的展示“讲学传经”是儒学传播“养老图”是儒学尊老爱老思想的体现故选项B符合题意法家思想强调严刑酷法材料中无法体现 A选项排除仁政是统治者的治国思想材料中无法体现 C选项排除画像砖展示的是民间情景而非官方 D选项排除故选B2.《史记•封禅书》记载了远古七十二君王的泰山之行他们的“旅”项目繁多包括祭祀、巡狩、会盟、定大位、刻石记号这些君王包括黄帝、炎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等特别是帝舜在此朝会东方诸侯并向八方遥望意即照会四方诸侯而四方诸侯也纷纷登上本方境内的高山向泰山遥祭这一行为叫“望秩山川” 这一行为其背后昭示的是()A. “大一统”理念B. 天人感应思想C. 民本仁政观念D. 封建迷信思想【答案】A【解析】材料“在此朝会东方诸侯并向八方遥望意即照会四方诸侯而四方诸侯也纷纷登上本方境内的高山向泰山遥祭这一行为叫‘望秩山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行为体现了董仲舒的“大一统”的理念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3.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②宣扬性善论③将治国理念与人生修养结合起来④董仲舒思想与之有渊源关系A. ①②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材料“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表明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①正确“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表明孟子宣扬性善论②正确“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表明孟子主张将治国理念与人生修养结合起来③正确“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说明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思想和孟子的思想有渊源关系④正确故选D4.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把封建社会中“亡国”与“亡天下”做了区别提出了“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据此可知顾炎武()A. 批判传统儒学B. 具有民族思想C. 提倡经世致用D. 反对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结合所学可知顾炎武认为“国”是政府和朝廷“天下”是指本国版图内居住的民族和老百姓“保国”是统治者的责任而“保天下”无论贵贱每个人都有责任因此这体现了顾炎武具有民族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批判传统儒学 A项错误经世致用思想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把读书与当前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反对空谈义理死读经书与材料内容不符 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反对君主专制 D项错误故选B5.唐代诗人孟郊经历了两次落第后于46岁时考中进士他满怀欣喜写下了一首诗“昔日龌齪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的经历表明()A. 地方推举官员的制度被完全废止B. 门第依然是唐代选官的主要标准C. 进士科因受重视而考中难度极大D. 唐代官员文化素质有了根本提高【答案】C【解析】6.工匠造物讲究的是“工匠精神” 并在专业、专注与专攻上只做好一件事孔子对待这种精神的态度有过从“君子不器”、“玩物丧志”到“道器不离”的转变并提出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孔子的主张()A. 意在强调器以载道的功能价值B. 阻碍了中国古代的科技进步C. 主要基于春秋时代的现实需求D. 反映其思想观点的保守顽固【答案】C【解析】孔子主张作为君子不能囿于一技之长而应当“志于道” 只有悟道才能担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任并且提出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孔子思想的变化体现了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故适应了春秋时代的现实需求 C项正确A项只强调了“道器不离” 没有涉及孔子精神态度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孔子精神的积极意义排除B项依据“孔子对待这种精神的态度有过从‘君子不器’、‘玩物丧志’到‘道器不离’的转变”反映了孔子思想观点的与时俱进排除D项故选C7.如图是一部史学著作《儒家统治的时代》的部分目录这部著作的副标题应该是()A. 东汉的衰落B. 南北朝的对立C. 宋的转型D. 元的统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儒释道三教”“新儒学与佛教”“转型中的儒学和佛教”等部分目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研究的是宋代面临三教并行和儒学危机儒学吸取佛教、道教发展成宋代理学的重大转型其副标题应该是宋的转型故选C项据所学东汉时期佛教刚刚传入没有儒释道并行排除A项据所学南北朝的对立时期佛教兴盛没有“新儒学” 排除B项宋代时“新儒学”已经产生且材料阐述的是思想变迁而不是政治统一排除D项故选C8.汉代只有孔子被神化称为“圣人” 孟子和荀子尚为等而下之的“仁人” 宋代以后孟子也被视之为圣人被尊称为“亚圣” 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 宗法血缘制度的瓦解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 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答案】C【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被神化为“圣人”是汉代董仲舒改造儒学的产物宋代儒学融合佛教、道教等思想后发展为理学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为《四书》并对之加以注解成为理学的经典孟子地位上升故C项正确宗法血缘制度在战国时已逐步瓦解排除A项仁政理念早在西汉已深入人心排除B项陆王心学兴起于宋明时期排除D项故选C9.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由此可见儒家思想()A. 对天人关系有所研究B. 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C. 吸收融合了佛道思想D. 注重于现实政治诉求【答案】D【解析】“对天人关系有所研究”从材料中无法反映故A项排除“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从材料中没有反映故B项排除西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故C项排除对材料进行分析可知儒家“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有为而无求” 是注重于现实政治的诉求故D项正确故选D10.今天我党大力倡导“以德治国” 对此我们可以继承发扬儒家学说中的()A. 有教无类思想B. “和为贵”和“仁”的思想C. 农本思想D. “民为贵君为轻”思想【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以德治国”符合儒家倡导的“和为贵”和“仁”的思想故B正确有教无类思想是针对教育而言的与“以德治国”不相关故排除A“以德治国”不是重视农业的思想故排除C“民为贵君为轻”反映的是君民之间的关系当今我国人民人人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没有“君” 故排除D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11.(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11.(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11.(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答案】(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解析】(1)据材料信息归结根本孝弟(悌)也其余思想主张可从治国理论上归结【答案】(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解析】(2)主要内容据材料二主要从家族、宗族、乡里关系上归结【答案】(3)态度尊崇儒家伦理做法统治者提倡民众遵守【解析】(3)“态度”可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做人的道理”作答“做法”可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宣圣谕”“一族长幼……悉心向善”作答【答案】(4)积极作用维系家庭、家族和睦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文化发展【解析】(4)为基础知识再现题可根据设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12.(1)依据材料一概述孔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传播方式和历史地位12.(2)请结合材料二对材料三中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内容作简要评价12.(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四的观点【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3.(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思想主张13.(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应对汉武帝“大道之要至论之极”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代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儒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3.(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宋明理学为什么是“两汉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答案】(1)思想主张历史发展治乱更替有其规律性行“仁政”以得民心善用人才【解析】(1)依据“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可得出历史发展治乱更替有其规律性依据“失其民者失其心也”“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可得出行“仁政”以得民心依据“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可得出善用人才【答案】(2)主张重视教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变化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制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儒学被确立为思想的正宗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解析】(2)依据“莫不以教化为大务”可得出重视教化依据“……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可得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汉代开始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制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儒学被确立为思想的正宗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答案】(3)原因重点从政治方面转向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吸取了佛道思想的精粹将人、社会和宇宙联系起来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宋明理学上升到思辩化阶段形成论证严密的儒学思想体系是哲学化的儒学【解析】(3)依据“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明理学从政治方面转向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吸取了佛道思想的精粹将人、社会和宇宙联系起来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宋明理学上升到思辩化阶段形成论证严密的儒学思想体系是哲学化的儒学14.(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社会控制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目标14.(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为实现材料二中的构想提出的主张比较材料一、二说明董仲舒和朱熹在社会控制方面的侧重点14.(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社会控制思想的认识【答案】(1)核心内容天人感应独尊儒术目标实现“大一统”【解析】(1)第一小问的内容依据材料一“这一理论基础即是以思想、政治上的大一统为社会控制的理想目标教而后善的人性论、天人感应的宇宙观为社会控制的理论前提和基础”结合所学可知核心内容是天人感应独尊儒术第二小问的目标依据材料一“这一理论基础即是以思想、政治上的大一统为社会控制的理想目标”可以得出目标是实现“大一统”【答案】(2)主张三纲五常即天理存天理灭人欲侧重点前者侧重国家意识层面后者侧重乡村宗族伦理【解析】(2)第一小问的主张依据材料二结合朱熹的思想内容可知主张是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第二小问的侧重点对比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董仲舒侧重国家意识层面朱熹侧重乡村宗族伦理【答案】(3)观点绅士成为乡土社会的权威成为国家意识传播到乡村的媒介认识传统社会控制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根本宗旨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解析】(3)第一小问的观点依据材料三“绅士社会掌握着知识和文化霸权教化、伦理、法规、祭祀、宗族等一切社会责任与权力为一体成为乡土社会的实际权威……在全国范围内构造了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网络国家所必须的思想意识——包括国家的法令政策就是通过这个网络突破了千差万别的地域性习俗与文化渗透到那些看似封闭的乡村角落的”可以得出观点是绅士成为乡土社会的权威成为国家意识传播到乡村的媒介第二小问的认识属于开放性题依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传统社会控制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根本宗旨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
答案:制度文化
10、“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句话出自()。
答案:《易经》
第二章单元测试
1、“礼”,源于宗教,而后内化为道德,再外化为法律,具备了宗教、道德和法律三个方面的内容和功能。
答案:对
2、孔子是周公的追随者,孔子“以仁释礼”,试图通过对自然亲情的体验和提升而唤起并强化人们的道德理性,自觉自愿地遵守“礼”。
答案:荀子
第三章单元测试
1、孔子,鲁国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以“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
答案:对
2、孟子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答案:错
3、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答案:错
8、老子认为“无为”的目的是“无不为”。
答案:对
9、以下属于道教代表人物的是()。
答案:老子
10、“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答案:道家
第六章单元测试
1、老子,李耳,字聃,春秋陈国苦县人,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今存世有《道德经》一书,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答案:错
5、科学的现代化,必然会带来人文与社会的进步。
答案:错
6、人文学科求美,社会学科求善,这与自然科学求真是不完全一致的。
答案:对
7、中国文人做学问有三个要点,即文学有三要:“不读《春秋》,不能忘世;不敬《老庄》,不能涉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答案:错
8、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直接导致专制政体的早熟和长期延续,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发展。
答案:错
7、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孔子、孟子以后古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
答案:对
8、明代的陆九渊是心学集大成者,他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
答案:错
9、到了(),经过最高统治者的推广,儒学又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以至中华文明被人们称为“儒家文明”。
答案:汉代
10、()援霸道入儒,主张礼法双行、王霸杂用,被看做是儒学的“别宗”;同时他对
4、孔子用“仁”这个概念来概括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爱人。在孔子,仁包括“爱亲”和“泛爱众”两个方面的内涵。
答案:对
5、清朝雍正皇帝晋拜孔庙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并特书“万世师表”。
答案:错
6、孔子所谓的“孝”包含三层意思:“敬”、“无违”、“无改于父之道”。
答案:对
7、儒家所标榜的“三伦五纲”,后来成为古代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答案:错
6、儒学引导了人们以“内在超越”的方式寻求人生的终极性,以非宗教的形式实现“此在世界的超越”。
答案:对
7、宗法制度的本质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是谓“家国同构”。
答案:对
8、五四新文化运动举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对儒学进行了全面批判。
答案:对
9、()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国家意识形态。
答案:汉武帝
10、刘禹锡写下的《陋室铭》里,“惟吾德馨”“何陋之有”等语都脱胎于()。
答案:《论语》
第五章单元测试
1、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史官。
答案:对
2、天人合一的涵义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
答案:对
3、道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庄子。
答案:错
4、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有条件的。
答案:对
2、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古人称其为“太上老君”。
答案:对
3、《道德经》,是“帝王之上师,臣民之极宝”。
答案:对
4、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无神论。
答案:对
5、老子所讲的“无为”是指不妄为、不作为、有所不为。
答案:错
6、早在2300多年前的周朝,老子就提出了“卫生”这个词。
答案:错
7、老子认为从政有两种方式,分别是道之以政和道之以德。
答案:对
5、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木、火、土、金、水。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
答案:对
6、道家推崇的最高哲学是道。
答案:对
7、老子和孔子都认为“以德报怨”是不对的。
第一章单元测试
1、人类社会所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叫文化,这是狭义的文化概念。
答案:错
2、西方讲文化,CULTURE,它原来的含义是一种栽培、培养,文化就是一种培养,具体讲就是培养人的。
答案:对
3、文化传统是形而上的道,传统文化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中,器不离道。
答案:对
4、抛弃不合理的,传统方不致一足落网而全身受缚;接受合理的,传统始得与现实相安无事。所以马克思说“一切合理的,都应该成为现实的。”
答案:对
3、到了秦代,经过最高统治者的推广,儒学又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以至中华文明被人们称为“儒家文明”。
答案:错
4、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周公提出“明德”的执政纲领。为了保证这样一个纲领的实施,周公制礼作乐。
答案:对
5、西周礼乐制度的建立标志着古代文化从敬鬼神转向重人事。
答案:对
6、子思提出了“养浩然之气”的概念,致力于培养至大至刚的精神,将追求精神的自我完美作为人生的至上意义。
答案错
8、从先秦典籍看,礼属于上层人士的行为规范,一般民众则以刑罚治理,是谓“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答案:对
9、()是今文经学的大师,长于“春秋学”,建立了“天人感应”说。
答案:董仲舒
10、()曾周游列国二十余年,游说他的“王道”和“仁政”,并一度成为齐宣王之客卿。
答案:孟子
第四章单元测试
1、周公制礼作乐其实是“还礼于俗”,使先前日益蔽于神而不知人的礼仪重新还原到民俗,还原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答案:对
2、孔子“以仁入礼”,将“孝悌”之类的亲情作为“礼”的前提、根基。
答案:对
3、孟子讲“君子忧道不忧贫”,士作为道德理性和价值理念的维护者肩负起拯救苍生、安抚天下的责任。
答案:错
4、唐朝政府颁行的《唐律》就贯彻着“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原则。
答案:对
5、在儒家修身养性与治国平天下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人”与“为政”也不是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