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学案】高二北师大版历史选修一学案:《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
必修一高中历史教案:历史与时代的变革与转型
引言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在我们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历史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审美素养、文化素养,更是让我们了解到过去的时代和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
高中历史作为我们学习过程中的必修科目,其内容也相当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篇高中历史经典教案,这篇教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历史与时代的变革与转型。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在讲述教学内容之前,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篇高中历史经典教案的教学目标。
这篇教案主要使学生了解到历史的演变和时代的变革过程。
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解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迁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在这篇高中历史经典教案中,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历史与时代的变革与转型展开讲解。
详细的教学内容如下:1. 意义通过学习历史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不同时期的文化、社会和经济状况,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和提高我们的认知层次。
2. 社会的变革与转型社会的历史变革和转型主要包括乡村到城市的转型、家庭的变迁、生产方式的变革等内容。
通过城市建设、工业革命等实例,让学生了解到社会转型的原因和影响。
3. 政治的变革与转型政治的变革和转型主要包括政治制度的变化、政治思想的变迁等内容。
通过谈论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政治制度变革对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影响。
4. 经济的变革与转型经济的变革和转型主要包括生产方式变革、经济发展转型等内容。
通过工业革命、信息时代的到来等实例,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制度变革的重要性和影响。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这篇高中历史经典教案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案例分析、分组探究等。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让学生产生历史思考的兴趣,并激发探究问题的动力。
通过讨论、分析案例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历史、感受历史。
第四部分:教学手段这篇高中历史经典教案的教学手段主要包括:PPT、多媒体等。
通过PPT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让学生更加贴近时代、体验历史。
教师可以展示影像资料、介绍地图、播放音频、视频等配合教学,更好地实现目标。
【步步高】高中历史 第二章 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学案课件 北师大版选修1
(2)战争是战国时期的显著特点。
互动·探究区
[概念阐释]
学案5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西周时盛行。 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和 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 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形状像“井”字,因 此称做“井田”。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废 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学案5
学案5
学案 5
[课程标准]
大变革与大实,认识春秋战 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自主·学习区
学案5
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1.发展的表现 (1) 铁器 和 牛耕 逐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有了更大的发展。 (2)兴修水利工程,战国三大著名水利工程有魏国的西门豹 渠、秦国的 都江堰 和 郑国渠 ,遗惠至今。 2.发展的影响 (1)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私田大 量增加。 (2)井田制逐渐被封建 土地私有制 所代替。
初税亩 ”,公开承认私田的 (2)公元前 594 年,鲁国实行“
合法性,规定无论公私土地一律按亩收税。 (3)秦国实行“初租禾”。
自主·学习区
2.卿大夫夺权
学案5
(1)概况:鲁国 三桓执政 、韩赵魏三家分晋及田氏代齐。 (2)影响:冲击了分封制和宗法制。 三、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 1.魏国李悝变法 (1)内容:①废除旧贵族世代享受 爵禄 的制度,起用贤才。 ②发展农业生产,要求农民尽力耕作。③实行“平籴法 ”, 平衡粮食价格。④制定《 法经 》 ,用法律保护新兴的封 建制度。 (2)作用:魏国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战国初期第一个强国。
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北师大版选修1历史教案
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北师大版选修1历史教案一、教学背景本课教案为北师大版高中历史选修1《现代世界的发展》第七章的教学部分,主要内容是介绍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在工业化国家里的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
二、教学目标1.了解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概念,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理解大变革与大转型的原因和影响,能够分析其历史意义。
3.掌握大变革与大转型时期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和事件,能够对其进行比较研究。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大变革和大转型时期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和事件。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大变革和大转型的历史意义,以及如何对各个国家的情况和事件进行比较研究。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授课、讨论、分组研究。
教学手段:PPT、教案、课件。
五、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引言:本节课将会介绍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化国家里发生的大变革和大转型。
2.提问:大变革和大转型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对历史有什么影响?第二步:主体部分1.国家比较:以英、美、法、德、日为重点,对上述国家在大变革和大转型时期的情况进行系统性比较研究。
2.事件解析:讲解具体的事件,包括卫星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大运河、川崎重工业等,引导学生理解大变革和大转型的具体表现。
3.影响分析:对大变革和大转型的历史意义进行分析,对现代世界的发展有何影响进行探究。
第三步:总结点拨1.总结:在学习大变革和大转型的过程中,想必大家对发生在这个时期里的重要事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理解了大变革和大转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点拨:提醒学生,在学习这个时期里的历史时,尤其要注意其对现代世界的影响,对于现代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六、教学评估1.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撰写一个300字的论文,分析大变革和大转型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2.评估标准:作答正确、逻辑清晰,能够简单地进行历史事件的解释和论证。
七、板书设计•大变革和大转型•卫星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大运河、川崎重工业等事件•大变革和大转型对现代世界的影响八、教学反思本节课核心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大变革和大转型的历史意义,并能够掌握大变革和大转型时期不同国家的情况和事件。
【快乐学案】高二北师大版历史选修一学案:《明治维新》
学案3 明治维新[课程标准] 1.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2.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一、明治维新的内容1.政治上废除旧体制(1)废藩置县:①1871年发布《废藩置县诏书》,废除藩国制度,将全国划分为3府72县。
②取消公卿、大名的称号,改称华族。
③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改革等级制:①取消武士特权。
②全国居民分为三个等级:华族、士族、平民。
2.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1)改革土地制度:①1872年废除不准土地买卖的禁令,确认了土地私有。
②1873年,发布《地税改革条例》。
③作用: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2)发展资本主义:①措施:推行殖产兴业政策。
②阶段:分为示范和扶植两个阶段。
③作用:使日本在很短的时间里实现了工业近代化。
3.文化教育改革(1)仿效欧美教育制度,颁布教育法令——《学制》。
(2)建立各级各类学校,派留学生出国留学。
(3)发展新闻出版和文化传播事业,促进习俗西化。
4.建立新式军队(1)建立天皇的近卫军——“亲兵”。
(2)1872年,发布《征兵诏书》,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概念阐释]废藩置县:1871年7月,日本废除全国各藩,统一为府县,是建立中央集权政权的一项划时代的政治变革。
政府曾通过奉还版籍、改革藩制,促使幕藩体制解体。
[教材互补]“废藩置县”……在事实上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成为维新运动中一次深刻的革命性变革,使日本在政治上向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体制迈出了重要一步。
(人民版)明治政府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统一,为进一步推行改革、富国强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岳麓版)[重点精讲]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试说一说日本殖产兴业的步骤。
(1)特点:①国家创办示范工厂带动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政府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2)创官营企业→创军事工业→创模范工厂→劝业政策→廉价转让[重点精讲]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1)用政府力量大力推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快乐学案】高二北师大版历史选修一学案:《梭伦改革前的雅典社会》
学案1 梭伦改革前的雅典社会[课程标准] 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一、爱琴文明孕育的雅典城邦1.城邦产生的条件(1)地理条件:古代希腊岛多、港多、海岸线曲折、矿藏丰富,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希腊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2)爱琴文明:约公元前20~前12世纪,希腊文明进入爱琴文明时代。
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3)经济条件:公元前9~前6世纪,铁器在希腊广泛使用,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2.城邦产生:公元前8世纪前后,希腊出现许多小国,历史上称作城邦。
雅典是希腊最大的城邦之一。
[中外比较]古代中国,背靠大陆,腹地开阔,依托平原大河,形成了发达的大河文明;古代希腊,海湾众多,小块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三面环海,形成了包容开放的海洋文明。
深化探究古希腊地图探究点1 独特的地理环境材料见上图思考“想想看,与古代的埃及、印度和中国文明相比,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这种环境造成了什么结果?”答案(1)不同:古希腊文明的地理环境与埃及、印度和中国有极为显著的不同。
古希腊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广阔的平原;山岭纵横、河流交错,海岛星罗棋布。
(2)结果:地理环境的复杂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具有多样性,更重要的是,这种地理环境,不利于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的出现。
这就是造成希腊城邦文明的地理根源。
探究点2 城邦政治材料与古代东方国家一样,在爱琴文明时代(约公元前20~前12世纪)与“荷马时代”(约公元前11~前9世纪),希腊各邦普遍实行君主制,约在公元前7世纪,希腊的君主制土崩瓦解,取而代之的是贵族集体当政的国家体制。
雅典的贵族政治也是在这个时期确立的。
贵族制与君主制不同,它是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因此必须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
它废除了个人独裁,建立了集体统治的观念。
思考(1)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城邦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2)这一政治制度对民主政治的确立产生了怎样的作用?答案(1)该时期雅典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贵族政治,即贵族集体当政的国家体制。
高中历史第二章秦国商鞅变法2.1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课件北师大版选修1
• 【典例】下列事件与春秋战国时期相关的是( )
• ①井田制的确立 ②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 ③新兴地主阶级的出现 ④百家争鸣
• ⑤频繁的争霸战争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 解析:井田制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确立,故①项不符 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间要求,D项正确。
• 答案:D
探究主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1)知识层面: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方面的知识 的识记、理解 探究目的 (2)能力层面: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转型的宏观时代特征的概括与归纳 能力
•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 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 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各国地主 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及其与旧贵族的对立,必然导致 政治上的一场更大变革,这种变革,就是各国的变法 运动,亦可称法治运动。
国。
• 2.楚国的吴起变法 • (1)内容:
• ①“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以削弱他们的势力。 • ②精简 机构 ,裁汰冗官。 • ③养兵练兵。 • (2)影响:沉重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使楚国走上了富
国强兵之路,在兼并战争中连连获胜。
• 3.韩国的申不害改革 • (1)内容: • ①“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 • ②加强 君主 集权。 • (2)影响:取得了富国强兵的效果。
• 3.作用和效果:打击了旧制度、旧贵族势力,解放 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加快了社会转型。
• 【特别提醒】春秋改革和战国变法的不同
• (1)春秋改革的目的是富国强兵,为争霸奠定基础;内 容为任用贤才,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增强军事实力; 特点是在维护旧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改革。
商鞅变法第1课学案详解
第二单元秦国商鞅变法第1课大变革与大转型时代【课程标准】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学习目标】1.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包括齐国管仲改革、楚国吴起变法和秦国商鞅变法?3.确立顺应时代潮流、追求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
【学习重、难点】结合背景和与制度变革相关的内容,阐述商鞅变法的性质.【课堂六环节】一、“导”——教师导入新课。
(2—3分钟)二、“思”——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13分钟)★新课探究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1.特征: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________的重要时期。
2.表现(1)经济上:①农业:________和______出现并逐步推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
②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
③商业:邯郸、______、宛、陶等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2)政治上:①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封邑制局面需要打破。
(3)军事上:战争更加频繁,春秋以____________为主,战国以____________为主。
(4)文化上:①____________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盛,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
②____________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2.有利条件(1)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旧贵族势力相对较弱。
(2)____________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
(3)民风质朴,____________充斥。
3.历史机遇(1)长期扼制秦国发展的晋国力量削弱。
(2)中原士人游说各国,追求建功立业。
(3)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进行改革。
4.直接原因:商鞅来到秦国,受到________重用。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
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选修1学案:第二章第一节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大改革与大转型的时代课程标准学习目标认识春秋战国期间的时代特色及其表现。
知道春秋战国期间各国改革的基本理解各国变法的详细举措及深层原由,剖析比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期间的时代特色。
较春秋改革和战国改革的异同点。
认识秦国变法的历史必定性。
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1.表现(1)铁器和牛耕渐渐推行:在今河北战国期间的燕下都旧址就出土有大批铁器;战国大思想家孟子曾有过“以铁耕乎”的问话。
(2)兴修水利:楚国在今安徽寿县修筑了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芍陂。
战国期间,魏国西门豹渠、秦国都江堰和郑国渠,成为三大有名水利工程。
2.影响(1)经济:促使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私田大批增添。
以井田制为标记的土地国有制被损坏,渐渐为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
(2)政治:新兴地主阶层日趋壮大,他们要求取销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地主经济;各国统治者也希望经过改革富国强兵,在吞并战争中取获成功。
这样,在春秋战国期间,各诸侯国纷繁推行变法,掀起了一股改革浪潮。
[深度点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经济制度的改革,必定惹起政治制度的改革。
跟着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新兴地主阶级取代奴隶主阶级进行统治,成为历史发展的必定。
二、赋税改革和诸侯国的卿医生夺权1.赋税改革(1)内容①管仲改革:早在春秋期间,齐桓公到任用管仲进行赋税改革,推行“相地而衰征”的政策,“衰”义为等级次序。
②鲁国的“初税亩”:公元前 594 年鲁国的“初税亩”,取销了井田制度,公然认可私田的合法性,规定不论公私土地一律按亩收税。
③秦国的“初租禾”:战国期间,秦国推行“初租禾”,其做法与“初税亩”大概同样。
(2)影响:田赋制度的一系列变化,使土地国有制度渐渐遇到损坏,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和新兴地主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发展,农民较前有必定程度的自由,生产踊跃性提升。
2.卿医生夺权(1)表现:诸侯国的卿医生渐渐取代诸侯获得统治权,鲁国三桓执政、韩赵魏三家分晋及田氏代齐,代表了这类政治改革的潮流。
北师大版 商鞅改革导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导学案第一课时第1课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 (变法的背景)【学习目标】1、掌握: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2、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和诸侯国改革变法的关系3、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必然性【重难点】重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历史背景难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必然性【自主学习】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是怎样的?我国社会在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新气象的原因以及影响。
3、初步了解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基本史实;4、了解商鞅变法前秦国的历史状况;【合作探究】变法背景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1、(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社会变化新气象中的“新”字,归纳时代特征,突破各国变法背景这一难点: 1 经济(大发展)——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封建生产关系产生(根本原因)2、政治(大变革)——上层建筑的变化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政治呼声)3、军事(大动荡)——战乱频仍,政局动荡(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直接推动力)4、思想——百家争鸣,法家学说盛行(意识形态的推动)。
(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改革的原因是什么?变法的背景二:各国改革和变法的概况问题探究二:2、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探究问题:材料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意思是说在春秋时代,作为诸侯国统治者的世家,没有能连续执政超过五代的。
这句话也引申为家学、财富和地位不能永远世袭下去之意。
孟尝君深明这个道理,故劝田婴舍弃家业厚待宾客,由此而名闻于诸侯。
材料二:下面三部著作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史书“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无夺民时,则百姓富。
”——《国语·齐语》“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贱则国贫。
”——《汉书·食货志》“吴起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禁游客之民,精耕战之士。
”——《史记·蔡泽列传》【探究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一中“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原因?【探究2】这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三次重大改革?【探究3】材料汉书中说的是哪一项改革措施?【探究4】这三次改革有何共同的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政治特征?(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3、探究问题:材料一:《孙膑兵法》说:“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2019-2020年人教统编高中历史第二章秦国商鞅变法1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课件北师大版选修
——《诗经 注:渰(音同眼):云兴起貌;祁祁:众多貌。
(1)材料一反映了在当时的社会生产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任务是什么?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初税亩,非正也”?材料三反映的情 亩”实行前还是实行后?为什么?
(3)“初税亩”的实行对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有何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子曰:“今铁官之数(办法)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 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者连轺辇者(制造车马 必有一斤、一锯、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
材料二 初税亩。初者始也。古者什一,藉而不税。初税亩 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初 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
2.诸侯国的卿大夫夺权 (1)背景:随着__生__产__关__系__和社会经济的变化,春秋战国时期 _政__治__格__局___也在逐步发生变化。 (2)表现:鲁国三桓执政、__韩__赵__魏__三家分晋及田氏代齐。 (3)影响 ①是春秋战国时期__生__产__关__系__和社会经济变化在政治上的反映 ②周王朝的分封制已不再有效,_宗__法__制___的统治难以继续。
教材整理 2 赋税改革和诸侯国的卿大夫夺权 1.赋税改革 (1)表现 ①齐国:实行“_相__地__而__衰__征___”的政策,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的 ②鲁国:实行“_初__税__亩___”,废除了井田制,公开承认私田的 ③秦国:实行“_初__租__禾___”,也通过法律的形式承认了土地的 (2)影响 ①使_土__地__国__有___制度逐步遭到破坏,小农经济和新兴地主封 开始发展。 ②农民较前有一定程度的自由,生产积极性提高。
2.影响 (1)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_私__田___大量增加。 (2)土地国有制逐渐被封建_土__地__私__有__制___所代替。 (3)新兴__地__主__阶层日益壮大,掀起改革浪潮。
【北师大版】历史选修一:2.1《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学案(含答案)
学案1 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课程标准]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1.发展的表现(1)铁器和牛耕逐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有了更大的发展。
(2)兴修水利工程,战国三大著名水利工程有魏国的西门豹渠、秦国的都江堰和郑国渠,遗惠至今。
2.发展的影响(1)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私田大量增加。
(2)井田制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3)新兴地主阶层力量壮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地主经济。
(4)各国统治者希望通过变革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概念阐释]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西周时盛行。
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
领主不得买卖和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
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重点精讲]想一想哪些因素促使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大变革的时代?(1)生产力的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变法改革潮流出现的根本原因。
春秋末期,随着铁农具、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封建生产关系出现,且逐渐取代奴隶制生产关系。
(2)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他们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掌握政治权利。
(3)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进行要求各国国君通过内政改革增强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取得战争的胜利。
(4)法家思想提供了变法改革的理论武器。
深化探究材料图一春秋战国时期图二战国时期贵族的铁制农具用的牛形酒容器图三战国嵌错赏功宴乐壶及壶上的水陆攻战纹饰思考(1)图一和图二各反映的根本问题是什么?两幅图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图三反映了战国时期社会的显著特点是什么?答案(1)①图一反映出生产力发展,出现铁制农具。
图二反映出牛耕推广。
②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并逐步推广,推动了农业发展,农业发展推动了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同时图二也是社会存在——牛耕技术在文化领域的一种反映。
【快乐学案】高二北师大版历史选修一学案:《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和特点》
学案2 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和特点[课程标准] 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一、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1.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基于梭伦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政治态度,公元前594年,雅典公民推举梭伦为首席执政官,被赋予改革的全权。
2.改革措施(1)发布了“解负令”,宣布废除平民的全部债务,永远废除了债务奴隶制。
(2)废除贵族的垄断,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打破了贵族对公职的独占权,为后来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3)恢复公民大会的最高权力,设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改变了贵族会议大权独揽的局面。
(4)制定新法典,取代德拉古的严酷法令。
(5)实施保护妇女儿童和保护工商业发展的措施,大大促进了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材百家]关于“解负令”……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摆脱了沦为奴隶的厄运。
(岳麓版)……这个措施实际上取消了债务奴隶,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
经济上的独立,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人民版)[深度认识]梭伦采取的发展农工商业的措施,从短期看,稳定了社会物价,保障了平民生活的稳定;从长期看,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和雅典社会经济的多元化,为多元化政治格局的稳固奠定了基础。
[易错辨析]根据财产等级制度,属于同一等级的公民享有均等的权利与义务,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
这是一种有条件的平等,而不是公民的普遍平等。
[深度点拨]梭伦实行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公民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道路,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但是,该制度又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
致使改革不彻底,未使下层平民实现民主化,没有满足社会各阶层的政治愿望。
[深度点拨]梭伦对国家权力机构的民主化改革使雅典的政体从贵族政治向民主政治过度:形式上承认公民的平等权利;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拥有广泛的职权;国家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
深化探究探究点1 “解负令”材料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高中历史第2章秦国商鞅变法第1节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学案北师大版选修1
第一节 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教材整理1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1.表现(1)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逐渐推广,社会生产力有了更大的发展。
(2)楚国修建了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芍陂。
魏国的西门豹渠以及秦国的都江堰和郑国渠成为三大著名水利工程,遗惠至今。
2.影响(1)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私田大量增加。
(2)土地国有制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3)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掀起改革浪潮。
[深度点拨]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生产工具的改进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当时铁制工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其典型代表。
教材整理2 赋税改革和诸侯国的卿大夫夺权1.赋税改革(1)表现①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
②鲁国:实行“初税亩”,废除了井田制,公开承认私田的合法性。
③秦国:实行“初租禾”,也通过法律的形式承认了土地的私有。
(2)影响①使土地国有制度逐步遭到破坏,小农经济和新兴地主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发展。
②农民较前有一定程度的自由,生产积极性提高。
2.诸侯国的卿大夫夺权(1)背景:随着生产关系和社会经济的变化,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格局也在逐步发生变化。
(2)表现:鲁国三桓执政、韩赵魏三家分晋及田氏代齐。
(3)影响①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关系和社会经济变化在政治上的反映。
②周王朝的分封制已不再有效,宗法制的统治难以继续。
[深度点拨] 春秋战国时期赋税改革和诸侯国卿大夫夺权的根源生产力的发展。
它促使土地私有现象产生,导致赋税改革;同时,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及社会经济的变化,随之各诸侯国的政治格局也逐步发生变化,出现了卿大夫夺权等现象。
教材整理3 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1.李悝变法(1)内容①废除旧贵族世代享受爵禄的制度,起用有才能的人为魏国服务。
②“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
③实行“平籴法”,平衡粮食价格以稳定小农经济。
④制定《法经》,用法律条文保护新兴的封建制度。
(2)作用:魏国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战国初期第一个强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1 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课程标准]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1.发展的表现(1)铁器和牛耕逐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有了更大的发展。
(2)兴修水利工程,战国三大著名水利工程有魏国的西门豹渠、秦国的都江堰和郑国渠,遗惠至今。
2.发展的影响(1)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私田大量增加。
(2)井田制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3)新兴地主阶层力量壮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地主经济。
(4)各国统治者希望通过变革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概念阐释]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西周时盛行。
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
领主不得买卖和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
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重点精讲]想一想哪些因素促使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大变革的时代?(1)生产力的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变法改革潮流出现的根本原因。
春秋末期,随着铁农具、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封建生产关系出现,且逐渐取代奴隶制生产关系。
(2)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他们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掌握政治权利。
(3)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进行要求各国国君通过内政改革增强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取得战争的胜利。
(4)法家思想提供了变法改革的理论武器。
深化探究材料图一春秋战国时期图二战国时期贵族的铁制农具用的牛形酒容器图三战国嵌错赏功宴乐壶及壶上的水陆攻战纹饰思考(1)图一和图二各反映的根本问题是什么?两幅图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图三反映了战国时期社会的显著特点是什么?答案(1)①图一反映出生产力发展,出现铁制农具。
图二反映出牛耕推广。
②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并逐步推广,推动了农业发展,农业发展推动了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同时图二也是社会存在——牛耕技术在文化领域的一种反映。
(2)战争是战国时期的显著特点。
二、赋税改革和诸侯国的卿大夫夺权1.赋税改革(1)齐桓公任用管仲,实行“相地而衰征”的政策,不分公田、私田,一律按土地的多寡肥瘠征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
(2)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公开承认私田的合法性,规定无论公私土地一律按亩收税。
(3)秦国实行“初租禾”。
2.卿大夫夺权(1)概况:鲁国三桓执政、韩赵魏三家分晋及田氏代齐。
(2)影响:冲击了分封制和宗法制。
[重点精讲]春秋时期各国改革的目的和作用:春秋时期的各国改革仅仅是局部领域的改革,直接目的是富国强兵,在争霸战争中取胜;根本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但改革在客观上推动了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从而推动了社会转型。
[深度认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废除了奴隶制政治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了封建制的政治经济制度,大大促进了封建制的建立和发展。
战国初期的变法运动实质上是一场封建化运动。
深化探究材料一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略,则牛羊遂。
——《国语·齐语》思考材料中“相地而衰征”的内容及实质是什么?答案内容: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
实质: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材料二初税亩,初者何?始也。
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
——《春秋·公羊传》思考材料中的“初税亩”最初在哪里实行?实施“初税亩”的目的是什么?带来的客观后果是什么?答案鲁国。
目的: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客观后果: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有利于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三、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1.魏国李悝变法(1)内容:①废除旧贵族世代享受爵禄的制度,起用贤才。
②发展农业生产,要求农民尽力耕作。
③实行“平籴法”,平衡粮食价格。
④制定《法经》,用法律保护新兴的封建制度。
(2)作用:魏国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战国初期第一个强国。
2.楚国吴起变法(1)内容:①令贵族移民充边,削弱他们的势力。
②精简机构,裁汰冗官。
(2)作用:沉重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使楚国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
3.韩国申不害改革:“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加强君主集权。
[特别提示]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战国时期的变法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对政治、经济等各方面进行改革,比春秋时期的改革更加全面,影响也更加深刻。
春秋时期的改革只是动摇了旧的制度,而战国时期的改革在摧毁旧制度的同时也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基本上完成了社会的转型。
[归纳比较]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相同点(1)背景相同:都是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奴隶主土地国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越来越深。
都是在愈演愈烈的争霸战争推动下产生的。
(2)目的相同: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的胜利。
(3)方式类似:都是以法律形式废除了奴隶主贵族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并且提出了发展封建经济、提高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的措施。
(4)性质、代表利益、指导思想相同:都是一场在法家思想指导下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封建化运动。
(5)结果和影响类似:各国的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的奴隶主贵族,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
深化探究材料一《史记·管晏列传》曰:“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李悝提出了“选贤任能,赏罚分明”的基本国策和“尽地力”的农业政策,制定了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典——《法经》,强调法制的作用。
……吴起创建一支强大的军队——“武卒”,使得“秦兵不敢东向”。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应对这一形势,采取了什么策略?其原因如何?答案各国应对战争的策略:改革。
原因:只有变法才能富国强兵;只有富国强兵才能在兼并战争中战胜对手。
材料二而战国变法,其核心则基本围绕在加强君主专制的国家统治方面,进一步剥夺本国民众的基本权利,还包括焚诗书、禁游学诸文化政策。
其强国兴邦与进行战争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扩张国土和增固君主的权力,而西方古代社会有关人民取得平等权利的改革内涵,在战国变法中完全找不到相应的影子。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中国战国时期变法的根本目的和主要内容。
答案目的:加强君主专制的国家统治。
内容:①建立封建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
②剥夺民众基本民主权利。
③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课堂小结1.《国语》载:“宗庙之牺,为田亩之勤”,这反映了( )A.西周时期祭祀活动盛大B.春秋时牛耕技术应用C.战国时铁器广泛使用D.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答案 B解析材料的含义是牛原来作为宗庙祭祀的祭品,现在成为种田的主要帮手,结合图片信息可知B项正确。
2.“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这两种现象分别是出自于春秋时期的( )A.齐国和鲁国 B.魏国和鲁国C.鲁国和楚国 D.齐国和楚国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春秋时期齐国任用管仲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
所以选A。
3.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大夫田成子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
其后人田和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这反映出( )A.春秋时期分封制已受到破坏B.齐国已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C.春秋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D.齐国率先废除了旧有的制度答案 A解析公元前481年是春秋末期,旧的分封制遭到破坏,不但诸侯不再听命于周王,而且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诸侯国内部也出现了士大夫夺权的现象,故选A。
4.战国时期各国争相改革和变法的主要动机是( )A.缓和与旧贵族的矛盾B.缓和与自耕农的矛盾C.实现富国强兵的需要D.推动民主政治的需要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此时改革变法运动的理解能力。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各国要想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实现富国强兵,方能达到目的,因而主要动机在于此。
A、B、D三项与史实不符。
5.战国时期,吴起在楚国颁布的法令规定,收回封君三代以后子孙的爵禄,这实际上是要( )A.向周天子发起挑战B.向自耕农发起挑战C.向旧贵族发起挑战D.向各诸侯国发起挑战答案 C解析收回封君三代以后子孙的爵禄,就是要废除世卿世禄制,这是对旧贵族特权的否定。
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创)用之,遂滋(培育)民与无财(穷人),而敬百姓,则国安矣。
——《国语·齐语》材料二春以蒐振旅(军队),秋以狝治兵……卒伍整于里(乡里)。
军旅整于郊……(士兵)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
——《国语·齐语》材料三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
——元朝陈采正《管子》诗材料四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史记·管晏列传》材料五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假如没有)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披散头发,成为蛮夷统治下的百姓)。
”——《论语·宪问》请回答:(1)材料一中,管仲采取了何种措施?(2)据材料二,管仲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4)据材料四、五,说明管仲改革产生的主要影响。
答案(1)在整顿旧制的基础上改革内政。
(2)改革军制,整顿军队,定期操练。
增强了士兵的凝聚力,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3)管仲的改革破坏了井田制,冲击了分封制度。
(4)管仲改革,一方面增强了齐国的力量,使齐国不用大动干戈便成就了霸业;另一方面,改革从客观上促进了中原华夏民族经济、文化的向前发展。
解析回答第(1)问,要注意材料一中的“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这实质上是对内政的改革。
回答第(2)问,要充分理解材料二的内容。
材料二叙述的是管仲对军政的改革,通过改革,士兵的凝聚力增强。
回答第(3)问,要注意利用材料三中的“乱井田”,说明井田制遭到了破坏,“百王礼乐散寒烟”说明分封制度遭到冲击。
材料四直接反映出管仲改革取得的成效,材料五从侧面说明管仲改革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据此即可回答第(4)问。
[链接阅读]春秋时“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提示这段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井田制逐步瓦解,私田大量增加的情况。
这也成为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实行变法的重要原因之一。
[探究与思考]1.提示(1)特征: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经济上,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新的阶级关系产生;政治上,王室衰微、大国争霸,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士大夫开始夺权,并且掌握了政权;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大发展。
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代,我国社会经历了划时代的变革。
追根溯源,所有变革发生的根源都在于( )A.铁犁牛耕的出现与推广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削弱D.变法改革浪潮的推动答案 A解析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是生产工具的革新,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