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学案】高二北师大版历史选修一学案:《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1 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
[课程标准]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1.发展的表现
(1)铁器和牛耕逐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有了更大的发展。
(2)兴修水利工程,战国三大著名水利工程有魏国的西门豹渠、秦国的都江堰和郑国渠,遗惠至今。
2.发展的影响
(1)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私田大量增加。
(2)井田制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3)新兴地主阶层力量壮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地主经济。
(4)各国统治者希望通过变革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概念阐释]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西周时盛行。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重点精讲]
想一想哪些因素促使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大变革的时代?
(1)生产力的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变法改革潮流出现的根本原因。春秋末期,随着铁农具、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封建生产关系出现,且逐渐取代奴隶制生产关系。
(2)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他们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掌握政治权利。
(3)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进行要求各国国君通过内政改革增强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取得战争的胜利。
(4)法家思想提供了变法改革的理论武器。
深化探究
材料
图一春秋战国时期图二战国时期贵族
的铁制农具用的牛形酒容器
图三战国嵌错赏功宴乐壶及壶上的水陆攻战纹饰
思考
(1)图一和图二各反映的根本问题是什么?两幅图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图三反映了战国时期社会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答案(1)①图一反映出生产力发展,出现铁制农具。图二反映出牛耕推广。②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并逐步推广,推动了农业发展,农业发展推动了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同时图二也是社会存在——牛耕技术在文化领域的一种反映。
(2)战争是战国时期的显著特点。
二、赋税改革和诸侯国的卿大夫夺权
1.赋税改革
(1)齐桓公任用管仲,实行“相地而衰征”的政策,不分公田、私田,一律按土地的多寡肥瘠征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
(2)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公开承认私田的合法性,规定无论公私土地一律按亩收税。
(3)秦国实行“初租禾”。
2.卿大夫夺权
(1)概况:鲁国三桓执政、韩赵魏三家分晋及田氏代齐。
(2)影响:冲击了分封制和宗法制。
[重点精讲]
春秋时期各国改革的目的和作用:
春秋时期的各国改革仅仅是局部领域的改革,直接目的是富国强兵,在争霸战争中取胜;根本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但改革在客观上推动了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从而推动了社会转型。
[深度认识]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废除了奴隶制政治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了封建制的政治经济制度,大大促进了封建制的建立和发展。战国初期的变法运动实质上是一场封建化运动。
深化探究
材料一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略,则牛羊遂。——《国语·齐语》
思考
材料中“相地而衰征”的内容及实质是什么?
答案内容: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材料二初税亩,初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春秋·公羊传》
思考
材料中的“初税亩”最初在哪里实行?实施“初税亩”的目的是什么?带来的客观后果是什么?
答案鲁国。目的: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客观后果: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有利于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三、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
1.魏国李悝变法
(1)内容:①废除旧贵族世代享受爵禄的制度,起用贤才。
②发展农业生产,要求农民尽力耕作。
③实行“平籴法”,平衡粮食价格。
④制定《法经》,用法律保护新兴的封建制度。
(2)作用:魏国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战国初期第一个强国。
2.楚国吴起变法
(1)内容:①令贵族移民充边,削弱他们的势力。②精简机构,裁汰冗官。
(2)作用:沉重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使楚国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
3.韩国申不害改革:“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加强君主集权。
[特别提示]
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战国时期的变法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对政治、经济等各方面进行改革,比春秋时期的改革更加全面,影响也更加深刻。春秋时期的改革只是动摇了旧的制度,而战国时期的改革在摧毁旧制度的同时也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基本上完成了社会的转型。
[归纳比较]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相同点
(1)背景相同:都是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奴隶主土地国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越来越深。都是在愈演愈烈的争霸战争推动下产生的。(2)目的相同: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的胜利。(3)方式类似:都是以法律形式废除了奴隶主贵族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并且提出了发展封建经济、提高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的
措施。
(4)性质、代表利益、指导思想相同:都是一场在法家思想指导下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封建化运动。
(5)结果和影响类似:各国的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的奴隶主贵族,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
深化探究
材料一《史记·管晏列传》曰:“通货积财,富国强兵。”……李悝提出了“选贤任能,赏罚分明”的基本国策和“尽地力”的农业政策,制定了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典——《法经》,强调法制的作用。……吴起创建一支强大的军队——“武卒”,使得“秦兵不敢东向”。
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应对这一形势,采取了什么策略?其原因如何?
答案各国应对战争的策略:改革。原因:只有变法才能富国强兵;只有富国强兵才能在兼并战争中战胜对手。
材料二而战国变法,其核心则基本围绕在加强君主专制的国家统治方面,进一步剥夺本国民众的基本权利,还包括焚诗书、禁游学诸文化政策。其强国兴邦与进行战争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扩张国土和增固君主的权力,而西方古代社会有关人民取得平等权利的改革内涵,在战国变法中完全找不到相应的影子。
思考
根据材料,概括中国战国时期变法的根本目的和主要内容。
答案目的:加强君主专制的国家统治。
内容:①建立封建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
②剥夺民众基本民主权利。
③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