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代散文整理

合集下载

20年代散文

20年代散文

20年代散文冰心散文• 早期散文:• 《往事》(一);• 《往事》(二);• 《寄小读者》;• 《山中杂记》。

• 爱的哲学:“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季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

”• 1.歌颂祖国:• (1)赞美祖国的文化;• (2)浓浓的乡愁。

• 2.颂扬母爱:• “世上没有两样事物是完全相同的,……然而,请小朋友和我同声赞美!只有普天下母亲的爱,或隐或显,或出或没,不论你用斗量,用尺量,或是用心灵的度量衡来测量;我的母亲对于我,你的母亲对于怒,她的和他的母亲对于她和他;她们的爱是一般的长阔高深,分毫都不差减。

”(寄小读者.通讯十》)• 3.讴歌童真:• 4.赞美自然:• “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

”• 艺术风格:委婉细腻的抒情风格。

• “满蕴着温柔,• 微带着忧愁,• 欲语又停留。

”• 文体特征:“冰心体”(小诗体)• 1.构思美:巧于构思,善于以对事物特定情态的描绘为触发点,借物、借景抒情;• 《往事.七》《寄小读者.通讯十七》• 2.意境美:“海葬图”、“何如脚儿赤着,发儿松松的挽着,躯壳用缟白的轻绡裹着,放在一个空明莹澈的水晶棺里,用纱灯和细乐,一叶扁舟,月白风清之夜,将这棺儿送到海上,在一片挽歌声中,轻轻的系下,葬在海波深处。

5、20年代散文

5、20年代散文


(一)个性化。五四对“人”的观念的 发现在散文上的表现。独抒性灵、率真 自然的散文较多。 (二)散文表现内容扩大。“宇宙之大、 苍蝇之微,无可不谈”。但对社会、人 生问题的关注是其共同特点。

散文的特点



(三)文体自由,风格多样。有闲适、 幽默、犀利等等风格。 (四)受到世界文学的广泛影响。受英 国的小品文、蒙田的随笔、屠格涅夫、 泰戈尔散文诗等文体的影响。 (五)散文中智慧和学养深厚,散文成 就斐然。
(三)其他作家
1、俞平伯

散文集《杂拌儿》、《燕知草》等。


刻意模仿明人小品,显示出名士风度。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朦胧、空灵的意 境中,透露出玄妙的哲理与感伤的思绪。
2、钟敬文


第一本诗文集《荔枝小品》。
有隐逸思想,冲淡而轻松。
3、废名

早先专写农村乡镇宁静的生活,对小人 物寄予同情,后追求朦胧枯涩的风格。

情是朱自清散文的根基,是其作品
内在联系的纽带。如《给亡妇》

不粉饰,不渲染,以平易的叙述寄 寓深情厚意。

《背影》

一篇回忆性的抒情 散文 以父亲的背影为线 索,在描写无微不 至的父爱的同时, 写出了独特的人生 感受。

2.写景的诗情画意美

《荷塘月色》选择了极有象征意义的景
物来寄托作家的情思,即明月与荷花。
第五章
20年代的散文
第一节 概述
一、“五四”时期散文创作的总貌
1、 现代散文的出世

第一个十年里,散文创作数量大,范围广, 名家多,文体丰富,风格、流派绚烂多彩。
2、“随感录”
3、“闲话风”

第七章 20年代散文

第七章 20年代散文

第七章 20年代散文教学目标:1、把握整个20年代散文的发展概况。

2、掌握重要作家如周作人、朱自清等人的创作。

3、把握鲁迅《野草》的创作特色。

教学重点:1、周作人的“闲话体”散文;2、朱自清的散文特色。

3、鲁迅《野草》的创作特色。

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周作人、朱自清的散文(2课时)教学重点:周作人的“闲话体”艺术散文风格。

一、20年代散文概况:鲁迅在30年代曾经这样回顾:到了“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之上。

朱自清则评价说:五四阶段散文创作的派别林立,“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

迁流曼延,日新月异:有中国名士风,有外国绅士风,有隐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

或描写,或讽刺,或委曲,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洗练,或流动,或含蓄,在表现上是如此。

”这时期产生了周作人、冰心、朱自清、郁达夫等现代散文四大家以及鲁迅、林语堂、徐志摩、梁遇春等诸多不同风致的散文名家。

到了三十年代则出现了何其芳的《画梦录》,四十年代又出现了张爱玲的《流言》,是现代散文家的队伍不断扩大。

二、简介五四前期的《新青年》“随感录”散文。

(1) 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4号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专门发表杂文。

此后有诸多报刊仿效开设同类栏目,使杂文承担了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的任务.成为最早显示白话文艺术特质的文体之一。

(2)《新青年》随感录特点:a、作者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鲁迅是其中主要作家。

此外还有李大钊、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等。

b:“随感录”杂文大都是论战批判色彩浓厚的急就章,必须联系当时特定的时代氛围来阅读。

周作人曾列举自己在《每周评论》上发表的文章,毫不留情地指出“它只是顽强地主张自己的意见,至多说得理圆,却没有什么余情”。

(3)《随感录》对后起的“语丝”派等散文诸流派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新青年》《语丝》分化后,在周作人麾下聚集的自由主义作家群,所谓言志指派散文流派,以后发展到《骆驼草》、《水星》、《论语》等,与前一派自是路向不同;不过,在五四初期大体上还是取同一创作立场的。

第六章 20年代散文

第六章 20年代散文

乌蓬船

“小船则真是一叶扁舟,你坐在船底席上,篷顶离你 的头有两三寸,你的两手可以搁在左右的舷上,还 把手都露出在外边。在这种船里仿佛是在水面上坐, 靠近田岸去时泥土便和你的眼鼻接近,而且遇着风 浪,或是坐得少不小心,就会船底朝天,发生危险, 但是也颇有趣味,是水乡的一种特色。”
“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看看四周物 色,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柏,河边的红蓼 和白草,渔舍,各式各样的,困倦的时候睡在 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 夜间睡在舱中,听水声橹声,来往般只的招呼 声,以及乡间的犬吠鸡鸣,也都很有意思。雇 一只船到乡下去看庙戏,可以了解中国旧戏的 真趣味,而且在船上行动自如,要看就看,要 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我觉得也可以算是理 想的行乐法。”
同时,这些散文往往以知识为思想感情的"载体",旁征博 引,将诗情和理性渗入其中,抒写真切具体,给人以知识 的熏陶。如《喝茶》一文,所谈及的是中外许多喝茶和吃
点心的知识,而最终要告诉人们的是,喝茶应以绿茶为正 宗,"赏鉴其色与香味",而且"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 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 可抵十年的尘梦。"
周作人的“闲话体”散文大都写得悠闲、恬淡,笔调 从容舒徐,将人生的酸甜苦辣潜藏于字里行间,表现出冷 静机智,和谐自然,朴素有味。这种文风特点可归纳为: 闲谈体、涩味、简单味、趣味和节奏。周作人的散文简单、
散漫,可内涵丰富,在读作品时要细细地体味,尊重自己 的阅读感觉。
评论选摘:

“看了他的小品,仿佛看见一个博学的老前辈在那儿 对你温煦的微笑”。(赵景深) 那众多篇章中仿佛有一位学者,“在路旁小小池沼 负手而行,对萤火出神”,“用平静的心感受大千 世界的动静”。而其中“所表现的僧侣模样、颇含 世情的人格,无一个人有与周先生相似处”。(沈从

20年代散文概述(五四时期)

20年代散文概述(五四时期)

周作人的两类散文:“浮躁凌厉”与“冲淡 平和” 周作人具有叛徒与隐士的二重人格。正如他 自己所说,心中有两个鬼,“其一是绅士鬼, 其二是流氓鬼”(《两个鬼》)。由此,形成 了周作人散文“浮躁凌厉”和“平和冲淡”两 种风格。五四前后及20年代谈时事的战斗的杂 文屑于浮躁凌厉的一类,而五四时期的杂感、 读书随笔及20年代他称之为“美文”的艺术性 散文,则属于平和冲淡的一类。
1、个性化。独抒性灵、率真自然的散文较多。
2、散文表现内容扩大
3、文体自由,风格多样。
4、受到世界文学的广泛影响。
5、成就斐然。
朱自清:“有种种的样式,种种流派,表现 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迁流曼衍, 日新异月:有中国名士风,有外国绅士风, 有隐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或描写, 或讽刺,或委曲,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 或洗炼,或流动,或含蓄,在表现上是如 此。”
创造社的散文创作
“创造体”:最为自由,最见个性的一种文体。 1、郁达夫:坦白、真诚、感伤,带颓废色彩。 《还乡记》 、《海上通信》
2、郭沫若:张扬自我、热爱自然、关心社会。
“小品六章” 本质上是一个抒情诗人,所以他

的作品无一不具诗情。他的散文与小说很难区分。
语丝派散文
语丝派是以1924年11月创刊于北京的《语丝》周
刊而得名的,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散文创作为主的
文学流派,倡导思想和言论自由。 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犀利、泼辣的杂文, 二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冲淡、平和的小品散文 。 语丝体:幽默、泼辣
“现代评论”派的散文
1924年,陈源、徐志摩等在北平创办《现代评论》 杂志,围绕着它,20年代中期出现了“现代评论” 派散文,其成员多是留学欧美归国的自由主义知识 分子,政治倾向上与鲁迅和部分“语丝”派成员相 对立,这自然影响了他们散文创作的思想取向。 “现代评论”派最重要的散文作家有徐志摩、陈源 (陈西滢、现代女作家凌叔华的丈夫)、吴稚晖等。

第四章:20年代散文

第四章:20年代散文

第四节 冰心的散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冰心是散文小品方面最早取得成
就的文研社作家。 冰心的《笑》,一九二O年, 《小说月报》,是现代文学史上 第一篇引人注目的美文小品。
冰心散文中最能表现冰心个性的,是她的“爱的哲
学”。对母亲、兄弟、弱小者,对人类和自然的爱, 是冰心20年代散文创作的中心。 她的散文是重情、含蓄、简练,哀而不伤,柔和、 委婉,形成了最具个性的 散文风格。
《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
《谈虎集》《谈龙集》。
四、周作人散文的风格 周作人散文风格最突出之点便是它的平和冲淡。首 先是感情的淡化。平淡是超然与冷漠逃避的结合。 平淡不是淡而无味,而是淡中蕴涵着无穷的韵味。 他的散文融智慧、知识、教养,中西文化为一体 。 1、追求知识、哲理、趣味的统一。 2、从容描绘中浸透着作家的闲适趣味。 3、文字表达上大巧若拙,举重若轻,构成了冲谈 平和的境界,同时又注意适当的含蓄,另有一种 “涩味”。



文章中极力淡化对于故乡的眷念,却在另一面常 常表现着对故乡的草木、风土熟悉至入微的境地, 凸现着感情的丰腴沉着,显示出一腔深情。
以质朴的语言对民俗的东西忠实地记述, 以存野趣;以独特的审美标准去芜存精,是 这篇散文以及周作人若干散文化野趣为雅趣 的契机之一。 把浙东的民俗推广到深厚的文化背景里 去。《故乡的野菜》虽然只不过千二百字, 引文却占据了将近六分之一。 充满知识性和趣味性的“野菜”。 平和冲淡的“野菜”。
由于人生追求与艺术旨趣相近,在散文创作中已形 成了一个“白马湖作家群” 。
第一节 20年代散文概述
许地山的《空山灵雨》,瞿秋白的《饿乡纪程》、
《赤都心史》,郁达夫《还乡记》、《还乡后记》、 《立秋之夜》,郭沫若“小品六章”,梁遇春《春 醪集》与《泪与笑》,徐志摩的《落叶》、《自 剖》、《巴黎的鳞爪》陈西滢的《西滢闲话》等都 是20年代散文的名篇佳作。 五四散文的特点:突出表现了作家个性,革新了散 文的内容 ;扩大了表现生活的范围;文体多样,表 现自由,不拘一格;受世界文学广泛影响;表现了 作者们深厚的学养。

二十年代散文

二十年代散文
• 1918.4《新青年》4卷4号设立“随感录”栏目 • 李大钊:《青春》《今》《新纪元》等富有时代激情;《政客》《太
上政府》等短小随感,融合鼓动性与散文诗艺术
• 陈独秀:《下品的无政府党》《青年底误会》《反抗舆论的勇气》“独
秀随感究竟爽快”(鲁迅)
• 钱玄同:《随感录四十四》《随感录四十五》,痛快淋漓,“颇汪洋,
附: 《给亡友梁遇春二首》(原四首·之一)
• • • • • • • • 我如今感到,死和老年人 好像没有密切的关联; 在冬天我们不必区分 昼夜,昼夜都是一样的疏淡。 反而是那些乌发朱唇, 常常潜伏着死的预感; 你像是一个灿烂的春 沉在夜里,宁静而黑暗。
• 冯至7
文研会其他作家
• 许地山:《空山灵雨》(1925.6):“在中国,以异教特 殊民族生活,作为创作基本,以佛经中邃知明辨笔墨, 显示散文的美与光,色香中不缺少诗,落华生为最本质 的使散文发展到一个和谐的境界的作者之一。这调和, 所指的是把基督教的爱欲,佛教的明慧,近代文明的与 古旧情绪,糅合在一起,毫不牵强地融成一片。作者的 风格是由此显示特异而存在的。”沈从文:《论落华生》 • 叶圣陶:《五月卅一日急雨中》《藕与莼菜》 • 瞿秋白:《饿乡纪程》《赤都心史》,开报告文学先声。 • 另尚有风格与叶圣陶接近的郑振铎,擅写散文诗的王统 照,写书信体散文的庐隐等。
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
• 郁达夫略 • 郭沫若:《小品六章》等
语丝派、新月——现代评论派散文
• 语丝派除鲁迅、周作人外,尚有林语堂、孙伏 园、孙福熙、川岛等。 • 徐志摩 :《落叶》《自剖》《巴黎的鳞爪》等 散文集。“我一向爱志摩的散文。我和叶公超一样,以为志
摩的散文在他的诗以上。志摩的可爱处,在他的散文里表现最 清楚最活动。”(梁实秋:《谈志摩的散文》)灵感、冥想、

20年代散文

20年代散文

Copyright © Sino-i Technolog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Sino-i Technology Ltd.
ITSM / ITIL
鲁迅:五四散文小品的成功,几 乎在 小说戏曲、诗歌之上。
Copyright © Sino-i Technolog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Sino-i Technology Ltd.
ITSM / ITIL
• 钱玄同:批评儒家思 想的—员猛将,其 《随感录四十四》、 《随感录四十五》, 是痛快淋漓的文字, 颇适合当时激进的阅 读心态。
• 鲁迅 :“颇汪洋, 而少含蓄”慨括其文 风
Copyright © Sino-i Technolog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Sino-i Technolog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Sino-i Technology Ltd.
ITSM / ITIL
二、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 作家散文
• (一)冰心 (1900-99) • 1、简介: • 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
Sino-i Technology Ltd.
ITSM / ITIL
• 1、 《语丝》 • 1924年11月创刊的《语丝》作为一个散文流派,与
《新青年》有较明显的渊源关系。鲁迅与周作人都 是核心作家,在坚持思想革命这一点上,语丝派是 比较执著的。 • 2、语丝体 • 他们的主要成就仍在于短小犀利的杂感,其批评的 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是所谓 “语丝文体”,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 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 排击,”

现代文学20年代散文

现代文学20年代散文

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创作的议 论时政的杂感短论。 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4号开始 设立‚随感录‛栏目,专门发表杂文。 • 作者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鲁 迅是其中主要作家。此外还有李大钊、 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等。表的政治杂文、 杂感。 《新青年》——《莽原》——《语丝》— —《萌芽》、《太白》、《中流》 • 后分化为自由主义作家群:《语丝》—— 《骆驼草》、《水星》、《论语》
俞平伯
(三)痴情于乡村生活的废名 小说的散文化追求,注重意境的传达,清新 素朴,抒情浓郁,融合古典诗歌的象征手法 与西方的现代技巧,追求一种朦胧的散文意 境,语言晦涩,“有意低徊,顾影自怜”, 鲁迅批评此之为“废名气”。
三、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散 文
(一)冰心 1、宣扬爱的哲学 2、文学观: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白话文的雅 化,文学化,艺术化;中文的西文表达法,西文表 达的中文化。 3、冰心体散文:文字清丽畅达、情感真诚温柔、情 绪雅致婉约。 4、作品:《笑》、《往事》(2篇)、《山中杂 记》、《寄小读者》等
• 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并提倡抒 发个人情性的“言志”小品文。 • “美文”就是记叙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美文可 以是叙事的,也可以是抒情的,但都是为了表达自 己的“思想”。 • 周作人所提出的“美文”就是通常说的散文小品。 特点是“真实简明”,又幽默、雍容、漂亮、缜密。 • “美文”的提出,是五四时期个性解放要求在散文 创作上的体现,在内容与形式上都“给新文学开辟 了一块新的土地”。
丰子恺缘缘堂随笔佛理与清淡春醪集泪与笑绅士风情许地山空山灵雨宗教与哲理写实风格叶圣陶五月卅一日急雨中藕与莼菜郑振铎街血洗去后山中杂记茅盾五月三十日的下午瞿秋白饿乡纪程郁达夫的散文郁达夫的散文率真坦诚文笔恣肆具有浓烈的抒情性

第四章 20年代新诗散文

第四章   20年代新诗散文

情主人公的形象。
3,诗的抒情性与个性化的本质得到了充分重视与加强。创作形式自由
多变,大量采用比喻、象征手法,以人格化的自然为主,也化用了古
代神话、历史故事甚至西洋典故,形象选择巧妙、恰切而新颖。
4,由于《女神》的创作环境主要是“盲目欧化的日本”,这多少影响
了作者对祖国传统文化作“理智的爱”的辩证态度,夹用英文偏多,
有些“过于欧化”,有些诗作稍嫌粗糙。
声音
我要时时刻刻想着我是个中国人,我要做新诗,但是
中国的新诗,我并不要做个西洋人说中国话,也不要
人们误会我的作品是翻译的西文诗。
(闻一多《<女神>之地方色彩》)
《前茅》
1928年由创造社出版部出版, 所收诗歌创作于1921年— 1924年,多数为1923年所作。 它们是诗人告别《星空》中 那种苦闷、矛盾后的希望战 歌,《我们在赤光之中相见》 《太阳没了》《上海的早晨》 等诗预示了诗人诗风的转变。
《女神》在形式方面实践了诗人绝对的自由,绝对的自主
的艺术主张,这是与他的让感情“自然流露”的诗歌主张 相一致的。它没有固定的格律和形式,完全服从诗人感情 自然流泻的需要。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意义和贡献
1,集中而强烈地表现了冲破封建藩篱、扫荡旧世界的狂飙突进的五四
时代精神。
2,奇特雄伟的想象扩大了新诗的表现领域,创造了全新的现代诗歌抒
作。……无论是唯物还是唯心,都揉进了他所谓的 “泛神论”。
(孙党伯《郭沫若对现代学术思想的贡献》)
.
显示了彻底破坏和大胆创新的精神。在五四时代氛围中,诗人
反抗、叛逆的精神得到充分的张扬。诗人对太阳、山河、海洋、 生、死、火山、光明、黑夜等一切具有破坏与创造力量的事物, 都无比祟拜。(《我是个偶像崇拜者》《匪徒颂》《立在地球 边上放号》)

20年代散文

20年代散文

对优雅和谐、含蓄节制
的美的追求,一方面是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延
续,另一方面也隐含着
对中国现实社会景象的
逃逸和否定。
2. 《荷塘月色》 A意蕴:知识分子对南方动乱的不满与忧思。 B艺术:描写细腻,情景交融,通感手法。
[例6]
荷塘月色 (节选) 朱自清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 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又象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 ,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 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 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 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象是画在荷 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4、艺术特色
(1)“散谈”式 、舒徐自如、优雅情致
周作人的小品散文常记生活中的一事、一情、
一种景。 他习惯于把眼前景物、事件与往事的回忆、 考据、析理拉扯到一起,用淡雅朴实的笔调, 从容舒缓地娓娓道来。 广博的知识+广泛的兴趣+细致的观察力+清 闲优游的情致。

(2)情景交融:
20年代丰富绚烂的散文
散文概述
一 、“随感录”作家群。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以鲁迅的杂文最具有 代表性,成就也最高。俞平伯20年代的散文集有《燕知草》和《杂拌儿》。初 期散文朦胧空灵,透露出玄妙的哲理与感伤的思绪,文笔繁缛晦涩。其中《浆 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陶然亭的雪》《清河坊》《西湖的六月十八夜》等,是 散文中的名篇。 二、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 以朱自清、冰心为代表。他们以文字优美而著称。 其他作家如 许地山《空山灵雨》,叶圣陶《剑鞘》。 三、瞿秋白散文 《饿乡纪程》《赤都心史》 四、郁达夫散文 真正显示其散文独特艺术成就的是游记。20年代的散文以 《还乡记》和《还乡后记》为代表。 30年代是《屐痕处处》《达夫游记》。 五、郭沫若散文 六、梁遇春 七、新月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

20年代的散文 杨惠

20年代的散文 杨惠

朱自清先生
第一任夫人武仲谦
第二任夫人陈竹隐
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1.擅长于写景,观察—《荷 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2.重情;“情”的朴实、自然;
“情”表达出的沉痛与隐忧。
《背影》、《给亡妇》
《背影》节选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
周作人先生
周作人简介
周作人(1885年~1967)原名櫆寿(后
改为奎绶),号知堂、药堂、独应 等。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 之兄。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 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 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 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 代表。
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
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 任、客座教授。新文化运动中是 《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并 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五四运 动"之后,与郑振铎、沈雁冰、叶 绍钧、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 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 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 编和主要撰稿人。曾经担任北平 世界语学会会长。
初,周作人提出了“平民文学” 的概念。
“平民文学”:是以通俗的白话
语体描写人民大众生活的真实情 状,忠实反映世间普通男女的悲 欢成败。描写大多数人的真挚的 思想与事实。
2.“自己的园地”的文学观——以
文学的独立性和自由表达思想的 原则。强调尊重创作个性,抒写 表达作者各自的情思。
周作人的散文风格
《白水漈》全文 几个朋友伴我游白水漈。 这也是个瀑布;但是太薄了,又大细 了。有时闪着些须的白光;等你定晴 看去,却又没有——只剩一片飞烟而 已。从前有所谓“雾谷”,大概就是 这样了。所以如此,全由于岩石中间 突然空了一段,水到那里,无可凭依, 凌虚飞下,便扯得又薄又细了。当那 空处,最是奇迹。

中国现当代文学之20年代散文[优化]

中国现当代文学之20年代散文[优化]

二、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周作人(1885-1967)笔名启明、知堂 等。 ·周作人散文观: 他最早从西方引入 “美文”的概念,并提倡抒发个人情性的“言志”小 品文。
· 1、美文概念的引入; · 2.作品:《谈虎集》、《谈龙集》、 · 《北京大茶食》,《故乡的野菜》、 · 《苦雨》、《喝茶》、《乌篷船》等。
第七讲:20年代 散文
·鲁迅在30年代曾这样评说: “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 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 上。”
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创 作的议论时政的杂感短论。
· 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4号开始 设立“随感录”栏目, 专门发表杂文。
· 作者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 鲁迅 · 是其中主要作家。此外还有李大钊、陈
“冲淡平和”的小品(重点):
·代表作《吃茶》、《谈酒》、《乌篷 船》、《故乡的野菜》等。
(1)取材广泛, 不拘一格, 具有平和 冲淡、舒徐自如的叙谈风格。
举例: 《北京的茶食》
· 总觉得住古老的京城里吃不到包含历史的精 · 炼的或颓废的点心是一个很大的缺限, · 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 必须还有一点 · 无用的游戏与享乐, 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
· 这是你第一次也可以说第末次的抗议, 我从此就没给你写信。暑假时带了一肚子主意回去, 但见 了面, 看你一脸笑, 也就拉倒了。打这时候起, 你渐渐从 你父亲的怀里跑到我这儿。你换了金镯子帮助我的学费, 叫我以后还你;但直到你死, 我没有还你。你在我家受了 许多气, 因为我家的缘故受你家里的气, 你都忍着。这全 为的是我, 我知道。
·
你的短短的十二年结婚生活, 有十一年耗费在孩子们身上;而你一点
不厌倦, 有多少力量用多少, 一直到自己毁灭为止。你对孩子一般儿爱, 不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五章 20年代散文讲稿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五章  20年代散文讲稿

第五章 20年代的散文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与现代杂文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4号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专门发表杂文。

因为它能迅速及时地对各种实事问题、社会问题、思想文化问题,表示反响与抗争,形式短小精悍,自由活泼,因而既便于表述各种见解,又易于表现作者的个性,既能适应变动急剧的形势,又符合文学革命中主导的文艺思潮。

于是,应用者越来越多。

这就是以后被称为杂文和杂感的文体的由来。

以后有很多报刊仿效开设同类栏目,如《每周评论》,《新生活》,《新社会》,《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等,都开辟了“随感录”专栏。

此外,还有不少进步报刊的“杂感”、“评坛”、“乱谈”等栏目也发表过很多杂文,各自拥有一批撰稿人,形成很有声势的杂文创作浪潮。

使得杂文在当时承担了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散文任务,使得杂文成为了最早显示白话文艺术特质的文体之一,对后来的“语丝”派也产生了影响。

《新青年》“随感录”中的一些文艺性的短论和杂文,为现代散文开辟了道路。

二、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散文(一)冰心的散文1、“冰心体”含义所谓“冰心体” 的散文,是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倾诉自己的真情,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

而所谓“心中要说的话”,简言之即是“爱的哲学”,即宣扬自然爱、母爱、儿童爱。

作为新文学的探索者,冰心有很强的文体意识。

对于文体,冰心主张“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

冰心把文言文,白话文,西文杂糅,融化在一起,显得轻柔,委婉而富有情致,适合新文学阅读的审美要求。

2、“冰心体”的特点(1)内容上宣扬“爱的哲学”和以“婉约的倾诉”为特点的情感表达方式。

(2)在文体方面主张“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

朱自清的散文(二)朱自清(1898-1948):2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早年主要写作新诗,后来转向散文创作。

朱自清的散文及其为人被看做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正直清白的节操的表现。

···朱自清的散文是文人学者型的,他的散文结构缜密,脉络清晰,婉转曲折的思绪中保持着一种温柔敦厚的气氛,文字全用口语,清秀、朴素,精到,从而表现出现代散文的语言和文体之美。

鲁迅的写景散文

鲁迅的写景散文

鲁迅的写景散文鲁迅的写景散文鲁迅的散文不但在为白话文的传播上做出了贡献,更在于皆由此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对“好的故事”的向往和追求,从而在黑暗的长空里划出一道黎明。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鲁迅的写景散文,欢迎阅读。

鲁迅的写景散文:《秋夜》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

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

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眨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

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

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胡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

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

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了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

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

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陕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鬼陕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仿佛想离去人间,避开枣树,只将月亮剩下。

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

而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着许多蛊惑的眼睛。

哇的一声,夜游的恶鸟飞过了。

我忽而听到夜半的笑声,吃吃地,似乎不愿意惊动睡着的人,然而四围的空气都应和着笑。

夜半,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立即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

20年代散文

20年代散文

第七章散文“五四”时期散文的革故鼎新,如同其他文学样式一样,是相当自觉和彻底的。

散文自此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实现了从古代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

关于“五四”时期散文创作的状况,鲁迅在30年代曾经这样回顾: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剧和诗歌之上。

这之中,自然含着挣扎和战斗,但因为常取法与英国的随笔(Essay),所以带一点幽默和雍容;写法也有漂亮和缜密的,这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

这种评价不只是鲁迅的观点,连晚清时期就已成名的小说家曾朴也说过,“新文学成绩第一是小品文字,含讽刺的,分析心理的,写自然的,往往着墨不多,而余韵曲包。

”可见对“五四”时期小品散文的成就是有公认的。

由于散文小品是属于更加个人化的创作,后来的文学史往往对“五四”时期散文成就的评价不够。

若要回顾这一段散文的创建与发展的盛况,最好借用朱自清在30年代所写的一段文字,他指出:“五四”阶段散文创作的派别林立,“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

迁流曼延,日新月异;有中国名士风,有外国绅士风,有隐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

或描写,或讽刺,或委屈,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洗练,或流动,或含蓄,在表现上是如此。

”总之,中国文学史上还从来未曾出现过散文创作的如此盛况。

“五四”时期散文创作数量之大,文体品种之丰,风格之绚烂多彩,名家之多,都是异常触目的。

这时期产生了鲁迅、周作人等散文大家以及冰心、朱自清、郁达夫、林语堂等诸多不同风致的散文名家。

散文创作的个性特征与时代特征的扩张,以及由此产生的散文内容、形式风格的独创性,无疑是新文学的重要收获。

“五四”时期散文格外发达,甚至成绩超出其他文体,原因在于这种文体比较自由。

因为相对容易掌握,写的人也就比较多,现代文学的第一代作家几乎全都涉足过这个领域,在这方面显身手。

也由于散文一般较简短,一有感触,即可成篇,适合于“五四”时期思想启蒙的需要,也有利于开展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

第六讲_20年代散文_

第六讲_20年代散文_

鲁迅的《野草》
(3 )对各种庸俗倾向的揭露和鞭挞。如《求乞 者》《复仇》《狗的驳诘》《立论》《死后》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4 )对反动政治统治者的揭露和控诉。如《失
掉的好地狱》《淡淡的血痕中》《一觉》。
( 5 )对青年某些思想倾向的批评和讽刺 。如 《我的失恋》。
鲁迅的《野草》
《野草》的艺术特点:
朱自清的散文
朱自清( 1898 - 1948 ):字佩弦,江苏 扬州人。诗人、散文家,先写诗,后转写散 文,主要成就在散文方面。有《踪迹》 ( 1924 年)、《背影》( 1928 年)、《你我》 ( 1936 年)三部散文诗歌集。其中《背影》 《荷塘月色》《匆匆》《浆声灯影里的秦淮 河》《给亡妇》 《绿》《儿女》《生命的价 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是脍 炙人口的名篇。
冰心、朱自清和“文研会”作家散文
文研会一批作家创作了一种漂亮精致的现代抒情散 文,主要代表是冰心和朱自清,另有梁遇春、丰子恺、 许地山等。 1,冰心的散文创作 冰心的散文集《寄小读者》《往事》:冰心早期散文 创作成就最高,超过诗歌和小说。 对于文体,冰心也有自觉的追求,主张“白话文言 化”、“中文西文化”,即融合传统与现代、东方与 西方的特点。形成有名的“冰心体”散文——以行云 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倾诉自己的真情, 蕴含温柔,微带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而“说心 中的话”,简言之即是“爱的哲学”,包括母爱、儿 童之爱和对大自然的爱。 冰心的语言则浸透着古典文学的意境,同时一种清新 的韵味。
周作人的散文
B.艺术特色: • 特有的平和冲淡、舒徐自如的叙谈风格。他 散文的平淡,首先是感情的淡化。平淡是超 然与冷漠逃避的结合。《初恋》 • 丰富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故乡的野菜》 《苦雨》 《乌篷船》 • 将口语、文言和欧化语杂糅调和。 • 周作人散文的平淡不是淡而无味,而是淡中 蕴涵着无穷的韵味。周作人凭渊博的学识和 恬淡的趣味,把文体发展到任心闲话、着手 成春的境地。

二十年代散文

二十年代散文
第五章
20年代散文
20年代散文概述
• • • • • 20年诗歌代表作家:郭沫若、徐志摩、闻一多 小说代表作家:鲁迅、叶绍钧、郁达夫 一、杂文: 杂文的产生 严格讲产生于五四 发展的标志:1、文学性加强 诗与政论地结合。
2、个人风格与群体共识的出现。 3、出现了两个流派。
• 语丝派:周作人:朱自清、冰心、郁达夫、许地山、 徐志摩、梁遇春 • 现代评表作家
周作人散文
• 郑振铎在《惜周作人》中说:“他确在新文学上尽过很 大的力量,他始终是代表着中国文坛上的另一派。假如 我们说‘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有什么成就,无疑的我 们应该说,鲁迅先生和他是两个颠扑不破的巨石重镇; 没有了他们,新文学史上就要黯然无光。” • 一般认为周作人的散文小品成就在鲁迅之上。 • 原名櫆寿,字启明,自号启孟,有岂明、开明、独应 、 仲密、遐寿等 。 • 1923年7月18日与大哥绝交:“鲁迅先生:我昨日才知 道,但过去的事不必再说了。我不是基督徒,但幸而尚 能担受得起,也不想责难,大家都是苦难的人间。我以 前啬薇色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的 人生。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后请不 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愿你安心,自重。 七月十八日,作人”。
周作人散文
• 1924年11月《语丝》发刊词: • 我们并没有什么主义要宣传,对于政治经济问题,也没有什 么兴趣,我们所想做的是冲破一点中国的生活和思想界的昏 浊停滞的空气。我们个人的思想尽自不同,但对于一切专断 与卑劣的反抗则没有差异。我们这个周刊的主张是提倡自由 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 • 明清以来,江浙文士,有飘逸、深刻两种风格。 • 一种如名士清谈,庄谐杂出,或清丽,或幽玄,或奔放;不 必定含妙理而自觉可喜。另一种如老吏断狱,下笔辛辣,其 特色不在辞华,而在着眼的洞彻和措语的犀利。 • 五四时期的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译泻 集》、《谈龙集》、《谈虎集》此后有《永日集》、《看云 集》、《夜读抄》、《苦茶随笔》、《苦竹杂记》、《苦口 甘口》、《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艺术与 生活》、《药味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年代散文(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主要是杂文创作)—短小精悍的社会文明批评。

最早显示白话文艺术特质的文体之一。

“化传统”。

1918年4月《新青年》设立“随感录”作家群:他们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

论战批判色彩浓厚的急就章。

对于文化痼疾,社会时弊进行了有力的抨击。

对现实作敏锐的反应,体现“五四”的青春精神,又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如:李大钊,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等,以鲁迅的杂文最具代表性。

1927年《野草》的出版,标志着现代散文诗的成熟。

这个作家群奠定了杂文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而且影响所及,自《新青年》到《莽原》《语丝》,直到30年代以后的《萌芽》《太白》《中流》,可以找出一条发展轨迹。

《新青年》《莽原》《语丝》(后分化出“言志派”—在周作人麾下聚集的自由主义作家群,以后发展到《骆驼草》《水星》《论语》等)(二)语丝文体(语丝派)语丝社是以1924年11月创刊于北京的《语丝》周刊而得名的,是五四以后出现的一个重要的作家群体。

这一群体不同于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它没有严格的组织,只是一个由《语丝》周刊主要撰稿人形成的同仁团体,但其影响却能与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等社团相提并论,而且这个刊物坚持的时间很长。

《语丝》周刊从24年11月17日创刊,到1930年3月10日停刊,是极少数长寿刊物之一。

它先后由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柔石、李小峰任主编,长期撰稿人主要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川岛、章依萍、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另外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些重要作家如郁达夫、朱自清、胡适、徐志摩、沈从文等也经常在《语丝》上发表作品。

从成员的构成看,语丝同仁在政治态度、思想倾向和艺术主张方面都不很一致,但在办刊宗旨和创作态度上很相近,即提倡自由思想和独立意识,提倡美的、艺术的生活。

语丝作家群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战斗传统,展开积极的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对迂腐的封建礼教和落后的思想意识、僵化的传统观念、军阀官僚的残暴统治和虚伪的文风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同时大力提倡美的、艺术的生活,提倡思想和言论自由。

在针砭时弊的杂感和随笔方面,语丝作家群形成了共有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

这种鲜明的文体风格被称作“语丝文体”。

语丝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林语堂,章川岛,孙伏园。

周作人是语丝社重要的散文家。

其作品:文明批评,社会批评,杂感。

“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也有抒情小品的佳作。

孙伏园《伏园游记》,川岛《月夜》(三)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于抗争小品文之外,又分出闲适,青涩,充满趣味性,知识性的一脉散文来。

俞平伯,钟敬文,废名等,都是这一流派的主要散文作家。

1 周作人(1)“美文”。

1921年6月发表《美文》,将欧洲文学中“美文”概念引入中国。

(2)“言志”(闲谈体,闲话风)借鉴明人小品和外国随笔,形成自然隽永,冲淡平和,舒徐自如的风格。

《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苦雨》《喝茶》《乌篷船》。

涩味和简单味,选材平凡而别有情趣,也有“中年心态”的落寞颓废。

(3)“文抄公体”30,40年代三四十年代周作人的散文仍有不少出产,但闲谈式的作品少了,他试验一种“文抄公体”的散文——笔记体散文之一种,文章主干是精心挑选的或苦涩或华美的古文,连缀其间的周作人的评点,则用简明,朴实的现代白话,两者有机糅合,互相调剂,常兼两种文体之美,古雅遒劲。

《游山日记》《关于傅青主》《无生老母的信息》。

(4)周作人的抒情散文和小品文:①追求知识,哲理,趣味的统一:在娓娓絮语中针砭时弊,纵谈文史,描摹风物,探寻人情物理,显示着“爱智者”的博识与理智,却又无“卖智与玄学”之嫌,并自有亲切,通达的风致。

②从容描绘中浸透着作家的闲适趣味:“蕴藉而诙谐”的“淡淡的喜悦”里,掺杂着几分忧郁,惆怅的苦味。

③文字表达上大巧若拙,举重若轻,构成了冲淡平和的境界,同时又注意适当的含蓄,另有一种“涩味”。

并且简素质朴,寓庄于谐,寓谐于庄,庄谐并出,自有一种含蓄耐读的“简单味”。

④恬淡自然,真率亲切,写法随便,不矫揉造作,笔调自然流畅,舒徐自在。

如《乌篷船》,以致友人书的形式,介绍故乡的风物,态度亲切随便,在不知不觉中洋溢着乡情和野趣,在潜隐中透露出深厚真挚的故乡之恋。

(5)周作人的散文大致可分为两类:①“浮躁凌厉”的——多收入《谈龙集》《谈虎集》。

②“冲淡平和”的——其散文的主体。

代表作《吃茶》《谈酒》《乌篷船》《故乡的野菜》等。

周作人的“美文”带动了一介“闲话风”气候的形成。

2 其他作家(1)俞平伯《杂拌儿》《燕知草》《陶然亭的雪》《清河坊》《西湖的六月十八夜》朦胧空灵的意境,远离现实的玄理和感伤。

以旧格调自享。

(2)钟敬文《荔枝小品》平远清隽的美学追求。

《荔枝》《茶》《黄叶小谈》咏物小品。

《钱塘江的夜潮》《太湖游记》情思清朗。

(3)冯文炳专写农村乡镇的宁静生活和对小人物的同情。

初以冲淡为衣,小说和散文融合,注重意境。

后追求朦胧,陷入“废名气”。

补充:言志派散文的代表作家:周作人,朱自清,冰心,俞平伯,钟敬文,废名,丰子恺,林语堂,梁实秋,梁遇春,钱钟书等。

“美文”的提出者——周作人。

俞平伯,朱自清,冰心等作家的散文均可以“美文”相称(即“美文”概念的积极实践者。

)(四)冰心,朱自清和文研会作家散文文研会作家散文:朱自清,冰心,许地山,叶圣陶,夏丏尊,瞿秋白(另外:钱理群版本将丰子恺,梁遇春,郑振铎,茅盾也列入其中)。

钱理群:文研会的散文作家还有擅写散文诗的王统照,以感伤书信体散文赢得读者的庐隐,以及属于乡土文学派的鲁彦,蹇先艾等。

1 冰心“小诗”味散文,青年的共鸣和模仿。

①空灵清丽的风致行云流水的文字,倾诉真情的温柔和忧愁,“爱的哲学”。

《往事(一)·七》雨中荷花和母爱主题。

《山中杂记之七——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山与海的对比。

②文体的自觉追求“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

《往事》其二(八)文言的典雅凝练加适当“欧化”,婉转流动。

2 朱自清在现代文学史上,朱自清是极少数能用白话写出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的大家,其抒情散文是公认的现代散文与现代汉语的楷模。

散文集《背影》,诗文合集《踪迹》等。

(1)朱自清散文:①以事传情类《背影》《给亡妇》②借景抒情类《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绿》(2)朱自清散文创作特色:①感情真挚醇朴。

以家庭生活为素材的作品中,多表现父子之情,夫妇之情,儿女之情等。

如《背影》中父亲的深情,《给亡妇》中悼妻与自忏之情,《荷塘月色》以景物之“静”反衬心情之不静。

②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文中有画,画中有诗。

清华园的一个平常的荷塘,一到作者笔下,简直无美不备:淡淡的月色,田田的荷叶,组成了一幅意境幽美的工笔画。

③对自然景物观察准确精当,对声音,色彩感觉敏锐。

④善于集赋比兴各种手法,起承转合,手挥目送,既曲尽其意又余音袅袅。

⑤文笔精美婉丽,节奏跌宕有致,饱含诗意和生活情趣。

⑥缜密精巧的构思。

朱自清的散文大多篇幅不长,构思更见匠心。

如《背影》里的四次背影四次眼泪,《荷塘月色》意在写心中"颇不宁静",一路写来,却处处见"静"。

⑦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如《背影》的质朴,《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文字极富色彩感,呈现出视觉感官上的绘画美,《荷塘月色》里的26个叠词,颇有听觉的美感。

朱自清对优雅和谐、含蓄节制的美的追求,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延续,另一方面也隐含着对中国现实社会景象的逃逸和否定。

(3)朱自清对现代散文的贡献1, 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散文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美文"数量不多,而精品不少.尤其是像以至情为特色的《背影》,以诗情画意为特色的《荷塘月色》等,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名篇,奠定了他作为现代散文大师的地位.2, 朱自清以自己的散文创作实践,证明白话文也能写出漂亮的"美文",巩固了文学革命的胜利成果.3其他作家炽热的反帝激愤,急雨般节奏。

《藕与莼菜》对故乡的情思,平淡从容。

郑振铎《街血洗去后》《六月一日》沉痛的感情和质朴的语言。

《山中杂记》真率、俊逸。

茅盾《五月三十日的下午》《暴风雨》《宿莽》集旅日散文,低沉格调。

《叩门》《雾》《卖豆腐的哨子》时代的苦闷和期望,回荡起伏的怅惘。

(五)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1 郁达夫率真,坦诚的自剖式文字,“自叙传”特点。

(倾诉自身遭遇,以恣肆的文字喷发激愤,因这激愤而生的苦闷、无聊、自怜,乃至自暴自弃、自虐自残,都有着个性解放,离经叛道的性质,带有时代病的感伤。

)《归航》离日返国时的复杂心情,无所顾忌的文字。

《还乡》《还乡记》对社会贫富不均的强烈不平,渗透着遁世思想《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鼓动青年反叛,惊世骇俗的冲击力。

《一个人在途上》感人肺腑的至情。

缺点:自怜自哀过甚,不免流于颓废。

文中夹杂一些色情描写。

其散文有时支离散漫,缺乏节制,不讲究章法,质量上不平衡。

2 郭沫若《月蚀》《卖书》个人贫困的遭际,向社会的悲愤呼叫《路畔的蔷薇》青春的欢悦与离乡的孤寂(六)新月派与“现代评论”派的散文①徐志摩自由而华丽的散文文体,多冥想型小品。

《翡冷翠山居闲话》《我所知道的康桥》《“浓得化不开”》快如闪电的感兴,刹那灵感的流动。

繁复华丽。

②陈西滢《西滢闲话》贵族化立场,但行文流畅,富幽默感。

20年代散文的主要特点:朱栋霖本P1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