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形象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观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将“数学思考”列入课程目标领域,它直接指向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水平。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其认知发展有自己的特点,他们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随着生活经验的不断累积,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多年的实际教学中,我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做到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达到发展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通过实际操作,架起直观形象思维向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桥梁。

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非常重视直观形象的教学,如: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会积累出数学知识的一些表面的东西,为学生的抽象概括提供丰富的材料,帮助学生抽象出数学的知识。如: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教学,体积和容积这些概念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因此,我决定用试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我按照教材的编写,准备了一个红薯和一个跟红薯大小差不多的土豆,还有两个大小相同的量杯,在课堂上,我提出问题:“同学们,土豆和红薯哪个大?”然后进行演示试验,紧接着就带着学生总结出,红薯占空间的大小就是他的体积,然后将体积的概念板书在黑板上,进一步讲了容积的概念并板书出来。紧接着是课堂练习,从学生的回答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尽然根本不理解物体在空间是要站大小的,当然,也就没有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了。下课后我进行反思,今天上课的纪律很好呀,学生怎么会不懂呢。我又去问了几个学生。终于我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我进行的是演示试验,虽然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空间”太抽象了,学生没有经过自己的实际操作,的确很难理解。我又一想,我做的这个试验是最好理解体积概念的吗?我向同年级有丰富经验的周老师请教,他告诉我一个方法。他说在某本数学杂志上曾看到有教师用乌鸦喝水的方法进行教学,他也尝试过,教学效果的确不错。我决定在第二天的数学课上试一试,我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每组准备了一个大的量杯,一个量筒和一些小石子。我说:”今天上课咱们先做一个乌鸦喝水的试验,学生

的兴趣一下就来了,我提出试验要求,第一,用量筒装一定的水(不装满),放入量杯中,这样溢出的水就不会把桌面弄湿。第二,石子儿要一颗一颗的放,边试验边思考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然后学生开始试验。在给了学生充分实验

时间后我结束了试验。然后请学生汇报从试验中发现的现象,学生说:“往量筒中一个一个放石子儿,水面就一点一点的上升,最后水溢出来。”这是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试验得到的一种知识表象,我进一步追问:“石子儿放进去为什么水会溢出来?”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石子儿占了水的空间,水只好溢出来了”这时学生头脑中出现“占有空间”又一个知识表象,我想,空间是最抽象的,学生有了这个感性认识后,就不会觉得空间是虚无缥缈的了,就可以抽象出概念了,于是我接着问道:“石子儿占得那部分空间,又可以叫什么?”“体积”学生脱口而出。这时我反问道:“昨天,你们不是不清楚体积概念吗?那什么是体积呢?”

我请了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来回答,他说:“石子儿在量筒中占空间的大小就是体积。”我接着问:“你们现在很清楚石子儿的体积,那其他物体有体积吗?”通过寻找其他物体的体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从具体到抽象。学生马上开始举例子了,有的拿着文具盒边比划边说,这就是文具盒占得空间,就是他的体积,有的拿着书,有的拿着笔,还有的说他的身体也有体积。我看学生已经将体积的概念都抽象在头脑中了,说:“你能用最简洁的一句话来总结出体积的概念吗?”学生呼之欲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这样,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在头脑中形成数学知识的表象,最后再将表象抽象成数学知识的本质,达到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

具有抽象性是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而数学概念,数学规律,数学公式的推导等都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过程,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我在处理这些教材时,做到直观与抽象相结合,从直观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最后让学生自己抽象出概念或规律等。通过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拼一拼,用手画一画,用眼睛观察,在大脑中分析比较,再进行抽象概括,做到既重视学生思维的过程,又重视思维的结果,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将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从抽象思维还原到具体形象,将有利于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当学生已经在头脑中掌握了数学规律或者学习方法,是不是就说明,学生就不需要具体形象思维了,当然不是这样的,这主要取决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高低,当学生的抽象能力很强时,他们拿到题目后,经过大脑的分析,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差时,不管他们怎么想,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像这种问题,在实际教学中,一般都是从抽象还原到直观,再到抽象。如:在六年级下期教学了圆柱的表面积之后,在进行毕业复习时,我发现学生对于简单的求表面积的题目,像直接给圆柱的三视图,或者直接给出半径和高的应用题,学生几乎都可以做对,就算有错误也是计算的问题,说明他们对求圆柱的表面积的方法是都掌握了的。有些稍微变化一点的题目,实际上还是和它的表面积有关,但成绩一般的学生就有一点困难了。像:压路机的前轮宽5米,高1.6米,它转动1周压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首先,我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你见过的压路机的前轮是什么样,它的宽5米,高1.6米分别表示什么。通过想象,抽象出压路机的形状是圆柱形。然后,再想象它是怎样压路的,帮助学生理解压路一周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和底面没有关系,这时学生头脑中对压一周就是侧面积的理解还是很抽象。最后,在想象的基础上回到直观形象,我说咱们做一个滚筒在桌子上滚一周,看看滚出的面积怎样求?学生拿出作业本卷起来,然后滚了一周,这时候,学生清楚的看到,压出的面积就是滚筒的侧面积,与底面无关,只求侧面积,学生找到了解题的方法,这样一个过程留在了学生的脑海中,学生又会将它抽象概括在表面积的知识体系中,在

以后遇到这样的题目,像:“通风管所需材料,包装圆柱体的薯片盒子,侧面要多少包装纸?”等问题,从作业中反应出来错误率明显较低。

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的原因,思维的发展也不一样,在教学中遇到一些较难的题目时,我都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然后再抽象出数学的解题方法,这样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像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特别是单位“1”的量不知道的情况,做出线段图,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理清题意。求图形的面积和体积,也可以用画草图来帮助理解。

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二者的发展是不能分开的,在低段教学中,主要在直观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到了高段,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并不是不需要直观形象了。直观和抽象,在教学中相辅相成,在课堂中做到了直观和抽象的有机接合,将有利于发展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