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简答和论述题(同名25300)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11d856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19.png)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最准确地描述了文学的定义?A. 文学是一种通过文字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
B. 文学是一种满足人们娱乐需求的文化产品。
C. 文学是一种传递历史知识和道德准则的工具。
D. 文学是一种能够改变社会现实的政治手段。
答案:A2. 文学史研究的过程中,哪个角度的分析最重要?A. 作者的生平和背景。
B. 文学作品的风格和结构。
C. 文学作品在当时社会的影响力。
D. 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发展。
答案:D3.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文学流派?A. 诗歌B. 散文C. 小说D. 话剧答案:D二、问答题1. 请简述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现代主义文学强调个人内心的体验和表达,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和突破。
它拒绝传统的叙事结构和语言规范,注重写作风格的独特性和艺术性。
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通常表现了对现实世界的怀疑和疏离感。
2. 请举例说明一个著名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品,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流变的叙事技巧和意识流的创作手法,描述了一个在一天内发生的各种事件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论述题请就以下观点展开论述:文学作品能够启迪人类思想,引发社会变革。
文学作品是一种强大的思想引导和社会变革的催化剂。
通过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和体验不同的观点、情感和经历,从而拓宽思维,开阔视野。
世界上许多历史变革和社会运动起初都是由一部文学作品或作家引发的。
例如,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这样的文学作品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实践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学作品通过各种手法和形式,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它可以通过描写社会问题、展现人性弱点或者表达理想追求,引起读者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进而激发行动。
例如,在美国南部种族隔离时期,哈珀·李的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通过描述一个种族主义倾向的社会,唤起了读者对平等和正义的思考,为种族平等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学概论》题库含答案
![《文学概论》题库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6560b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4.png)
文学概论》题库含答案第一章文学的性质一、名词解释1.文学的认识性2.文学的倾向性3.文学的实践性4、文学的情感性5.文学的形象性二、选择题1.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认识性和(AB)A.倾向性B.实践性C.艺术性D.理论性2.“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
”这句话的言说者是(A)A.恩格斯B.马克思C.列宁D.别林斯基3.作为文学的媒介,语言深刻、全面地影响着文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文学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艺术的间接性和(AB)A.精神性B.蕴藉性C.审美性D.艺术性4.“文学把你投入战斗;写作,这是某种要求自由的方式;一旦你开始写作,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已经介入了。
”这句话的言说者是(B)A.鲁迅B.萨特C.马克思D.斯大林三、判断题1.、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生活状况的反映,而如《山海经》等作品则不是对现实的反映。
(X)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V)3.文学的倾向性只与作家的所具有的特定阶级立场、思想感情和价值取向有关。
(X)4•在阶级社会中,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阶级性。
(V)5.文学的真实性是指对社会生活进行自然主义的照抄。
(X)6.文学形象来源于生活中的真实形象,所以它只与社会生活有关。
(X)四.简答题1.简述艺术直觉与科学直觉的区别2.如何理解文学的认识性?3.如何理解文学的倾向性?4.如何理解文学的实践性?五、论述题1.请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的特点?六、材料题:1.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然非多读书,多理,则不能极其至。
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
诗者,吟咏情,也。
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请分析该段材料蕴含的观点。
第二章文学的价值与功能一、名词解释1、文学的价值2、文学的功能3、文学认识功能4、文学的教育功能二、选择题:1、“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之简答题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之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4579dce04afe04a1b071de47.png)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之简答题一、简答题1、文学观念为什么是发展变化的?答:文学观念是人们对文学的看法,它永远是发展变化的。
其原因是:(1)时代的原因。
不同的时代由于社会的需要不同,会产生不同性质的文学。
所谓:文变染乎世情。
兴系乎时序,世情,时序的变化推动了文学的变化。
文学变化发展了,文学观念也跟着变代发展。
(2)文学自身的变代。
根据考察,文学与其他艺术一样,有自身的变代运动,这就是由再现到表现,再由表现到装饰,一般总是这样螺旋式发展。
文学自身的这种运动。
(3)不同群体不同地位的人,观点不同,对文学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
以上三点是文学观念不断发展变代的原因2、文学是什么?答:文学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情感的语言艺术。
4、什么是符号论的文化教育定义?答:符号论认为,文化教育是人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产生的具有意义的精神产品,它不同于广义和义的文化教育定义。
5、文学的文化意义是什么?答: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问人的生存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惮憬人类的末来。
6、文学与科学文化教育关系是怎样的?答:文学(包括艺术)与科学文化教育(我们这里指的自然科学)是不同的,文学的中心问题首先是人,人的感受,情感,愿望和理想,科学的中心问题则主要是自然世界,科学也研究人自身,但在科学中,人主要作为一种自然而进放科学的视野。
文学和科学都要揭示世界的奥秘。
文学与科学都追求真美,但文学追求的真是人的情感的真,科学则追求规律的真,科学在必须选择时,它选择真而牺牲美,文学则在真与美二者中永不可作单一的选择。
但是,文学与科学文化化中,科学文化以它的理性智慧的知识性和深刻性塑造了文学家,进而促进了艺术文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总是从某些方面启示艺术文化的开展。
反之,艺术文化以它的情感智慧,影响科学家的精神世界,给科学的发展带来动力,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从而促进科学的发展,文学与科学永远是关联在一起的,文学与科学一样参与了开发世界的统一过程。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文学概论》简答题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4)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文学概论》简答题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4)](https://img.taocdn.com/s3/m/85e149ea4a7302768e9939fb.png)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文学概论》简答题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4)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文学概论》简答题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4)盗传必究一、简答题1.简要阐释文学媒介的特点。
答:(1)涉义性;(3分)(2)物质性;(5分)(3)中介性;(5分)(4)语境依托性。
(5分)2.简要阐释文学阅读中读者的主体条件。
答:(1)阅读期待;(3分)(2)语言阅读;(5分)(3)形象感受;(5分)(4)意蕴体味。
(5分)3.简单阐释象征型文本及其特征,并简要分析阐释其中之一特征。
答:①象征型文本是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
(5分)②它的特征有暗示性、说理性和待解性。
(5分)象征性文本是文学文本的呈现类型之一,是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它的特征有暗示性、说理性和待解性。
象征,文本,特征象征性文本是文学文本的呈现类型之一,是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它的特征有暗示性、说理性和待解性。
4.简要阐述文学阅读的一般过程,结合自己的阅读过程谈点感受。
答:①发生阶段;(3分)②发展阶段;(3分)③高潮阶段;(3分)④后效阶段。
(3分)文学阅读讲究的是兴趣爱好,有些时候那些语言能使心灵脆弱的弦产生微微波动,那些故事情节能使我们对生活产生希望,这便是阅读的乐趣。
做任何事都是需要享受过程的,如果书和我趣味相投,我的阅读过程会是相当愉快,而不感兴趣的书我看过了开头就可以提前结束,所以一般来说我的阅读生涯还没有不快乐的时候。
书里其实没有黄金屋,也没有颜如玉。
但是书读得多了,确实可以提高人的素质及修养。
5.简要阐释文学媒介的特点。
答:(1)涉义性;(3分)(2)物质性;(3分)(3)中介性;(3分)(4)语境依托性。
(3分)6.简要阐述文学阅读的一般过程。
答:①发生阶段;(3分)②发展阶段;(3分)③高潮阶段;(3分).④后效阶段。
(3分)7.简单说明文学的特征,并就某一特征稍加阐释。
答:(1)文学是一种语言性作品;(3分)(2)文学的语言富有文采;(3分)(3)文学要表情达意。
文学概论论述题
![文学概论论述题](https://img.taocdn.com/s3/m/a9ecefe7e87101f69f31958c.png)
文学概论论述题(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1、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答:艺术构思有五种常见的和重要的心理机制。
(1)回忆与沉思回忆就是积极地和有意识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常见的回忆方式有:直接回收法、挨次扫描法和按层次推论法。
沉思是在寂静和孤独中对内心某个形象或某种意念的深沉思索。
对沉思的对象从事二度体验,可使之成为富有诗意的东西。
例如,诗人闻一多在创作《死水》时就是因为想到在路边看到的一潭死水,由此生发而写成全诗。
这就是体现了回忆中的直接回收法。
(2)想象与联想想象就是把过去经验的记忆和先前形成的心中之象在某种刺激下重新合成一个新结构的过程。
可分为再现想象、比拟想象和虚构想象。
联想是由此形象出发,瞬间涉及彼形象,进而一环扣一环,在延展中,所思索的形象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过程。
例如,古代神话中把蓝天之上和地面之下想象为类似人世间的鬼神居住的天宫和地府就是运用了想象中的虚构想象。
(3灵感与直觉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
它来临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
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例如:歌德在遭受了爱情的巨大打击之后,躺在床上痛不欲生,突然有一股神魔般的力量,使他弃床而起,挥笔疾书。
写下了震撼世界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当作品完毕,连他自己都惊愕地说不出是如何写成这部小说的。
这就是灵感的体现。
(4)理智与感情理智是指作家心理中有意识的、理性的认知思维。
感情分为情绪和情感,前者指由有机体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后者指对外在事物或现象的态度、评价及其体验。
在文学创造中,理智与感情两者缺一不可。
例如:别林斯基说:“情感是诗的天性中的一个主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诗。
”这充分说明了情感在创作的体现。
(5)意识与无意识意识是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地调动、分析和综合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能表达一定意义的有机整体的心理能力。
文学概论简答和论述题
![文学概论简答和论述题](https://img.taocdn.com/s3/m/c8432f009b6648d7c1c746f2.png)
文学概论简答和论述题储存和提取简单;在传播过程中就有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传播性质,达到人和人的真正的即时沟通等等原因给阅读者带来到了新的体验。
大众媒体是向大量受众传送信息或娱乐节目的各种现代传播形式的总称,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电视、广播、电影、录音带等。
大众媒体以四方面的优势:表达上的广泛性(能表达最广泛的思想和情感);时间上的永久性(能表现就有永久性意义的事件);空间上的迅速性(能面向所有阶层的受众);受众阶层的统一性(能面向所有阶层的受众)得到了大家的欢迎。
2、你怎么样理解"媒介优先"理论,谈两种以上观点,并做简要论证。
参考:文学媒介往往先于语言而对读者发挥作用,我们把作者写作和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必须首先依赖于媒介的状况,称为媒介优先。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此题仅需要两方面就可以了)(1)文学文本呈现于文学媒介。
常见到这样的认识:"当你接触文学作品时,首先接触的是它的语言"。
这一"常识"看似合理而其实不确切。
因为,它忽略一个在简单不过的事实:语言并不是直接地向读者呈现的,而是借助特定的文学传播媒介而间接呈现的。
这种媒介优先状况并不是现代人的新发明,古人早就做过探讨,只是没有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罢了。
如《庄子》中的:"世之所随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
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
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
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
"中间题揭示了"书"这一文学媒介在他那个时代文学传输中的基本作用:书是传播语言的媒介。
(2)文学写作在媒介基础上实现。
使用什么样的媒介形式进行写作,是一个作家语言写作之前就已经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在我国古代,作家使用毛笔在宣纸上面写作,这就造成了一种趣味生动的"古典写作"方式:"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蔡邕《笔论》);毛笔和宣纸是一种不利于反复修改的媒介,因此,一个写作者常常要在心中反复涵泳之后,将要写下的文字"捻熟于胸"(郑板桥语),然后落笔成文。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2a3d8f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5e.png)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学的基本功能包括以下哪项?A. 娱乐B. 教育C. 宣传D. 以上都是2. 以下哪位不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A. 弗吉尼亚·伍尔夫B. 詹姆斯·乔伊斯C. 马克·吐温D. 弗朗茨·卡夫卡3. “文学是人学”这一观点主要强调的是:A. 文学创作应以人为中心B. 文学作品应反映人的精神状态C. 文学批评应关注作者的个人经历D. 文学研究应关注文学的社会功能4. 以下哪部作品不属于现实主义文学?A. 《安娜·卡列尼娜》B. 《悲惨世界》C. 《百年孤独》D. 《战争与和平》5. 诗歌的韵律美主要体现在:A. 押韵B. 节奏C. 音调D. 以上都是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7. 描述文学批评的几种主要方法。
8. 解释什么是“文学的多义性”。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文学作品的接受过程及其特点。
10. 以一部文学作品为例,分析其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11. 阅读以下文学作品片段,分析其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
(此处应提供文学作品片段)文学概论答案一、选择题1. D. 以上都是2. C. 马克·吐温3. A. 文学创作应以人为中心4. C. 《百年孤独》5. D. 以上都是二、简答题6. 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
文学不仅反映社会现实,也对社会产生影响。
文学作品可以揭示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同时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也会影响文学创作的内容和形式。
7. 文学批评的主要方法包括:文本分析、历史批评、心理批评、女性主义批评、后殖民批评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分析工具,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
8. “文学的多义性”指的是文学作品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读方式。
由于文学作品的开放性和读者的主观性,不同的读者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同一作品,得出不同的结论。
2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2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eeb8a5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8e.png)
2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学创作的主要源泉是()。
A. 个人想象B. 社会生活C. 历史事件D. 自然景观答案:B2. 现实主义文学的核心特征是()。
A. 理想化B. 抽象化C. 典型化D. 神秘化答案:C3.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的是()。
A. 理性思维B. 情感表达C. 社会批判D. 客观描述答案:B4. 现代主义文学的显著特点是()。
A. 现实主义B. 传统主义C. 非线性叙事D. 历史主义答案:C5. 后现代主义文学倾向于()。
A. 重构历史B. 消解权威C. 强调传统D. 追求客观答案:B6. 诗歌中“意象”是指()。
A. 诗歌中的具体事物B. 诗歌中的抽象概念C. 诗歌中的形象与情感的结合D. 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答案:C7. 小说三要素不包括()。
A. 人物B. 情节C. 环境D. 主题答案:D8. 戏剧的基本结构包括()。
A. 独白B. 对话C. 舞台说明D. 所有选项答案:D9. 散文的特点之一是()。
A. 形式固定B. 语言华丽C. 内容自由D. 结构严谨答案:C10. 以下哪部作品不属于魔幻现实主义()。
A. 《百年孤独》B. 《佩德罗·巴拉莫》C. 《动物农场》D. 《霍乱时期的爱情》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文学与生活的关系。
答案: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密切而复杂。
一方面,文学是生活的反映,作家通过创作表达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思考。
另一方面,文学也能影响和塑造生活,通过文学作品传递的价值观和思想,可以启发读者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
2. 描述文学语言的特点。
答案:文学语言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和创造性等特点。
它通过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创造出富有美感和深度的表达方式,以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3. 说明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答案: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通常通过外貌描写、内心独白、行动表现、对话交流等多种手法来实现。
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44972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6.png)
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以下哪位作家被誉为“现代小说之父”?A. 莎士比亚B. 马克·吐温C. 哈姆雷特D. 培根2. 不属于世界文学三大史诗的是:A. 《伊利亚特》B. 《奥申纳尔传》C. 《吉尔伽美什史诗》D. 《罗兰之歌》3. 以下哪个是中国古代文学四大名著之一?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三国演义》4.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是:A. 马克·吐温B. 弗兰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C. 简·奥斯汀D. 威廉·莎士比亚5. 著名的英国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是由谁创作的?A. 威廉·莎士比亚B. 陶渊明C. 唐伯虎D. 毛泽东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要介绍一下古希腊悲剧的起源和发展。
古希腊悲剧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并在古希腊社会中得到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最早的悲剧作品是由剧作家埃斯库罗斯创作的,他被认为是古希腊悲剧的奠基人。
后来,另外两位重要的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也在悲剧创作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古希腊悲剧的主题多涉及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通过揭示人类的命运和道德困境来探讨人性、社会和宇宙的问题。
它有固定的结构,包括开场崇拜、对白、颂词和独白等元素,常常以悲剧性的结局结束。
悲剧舞台上的角色通常是英雄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他们面临着命运的挑战或者道德抉择。
悲剧也常常探讨生死、命运以及人类行为与命运的关系。
2. 请简要解释一下“现实主义文学”的概念。
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以描写真实生活为目的的文学形式。
它主张文学应该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类经验,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并对现实进行深入的观察和分析。
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客观事实和细节的描写,尤其关注社会阶层、人性、道德和社会变革等问题。
现实主义文学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兴起于欧洲,被认为是对浪漫主义文学的反叛和呼唤。
文学概论 简答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 简答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bb2a20192e45361066f59a.png)
文学概论——简答题(答案)1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是文艺学的3个主要分支,就文艺学作为3个组成部分的有机整体而言,文学理论侧重对文学作逻辑的研究,按照韦勒克的看法,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原理与判断标准的研究;文学史侧重对文学作历史的研究,文学批评侧重对文学作现实运动状态的研究,三者密切相联、彼此包容。
文学理论既从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中吸取营养以促使理论体系的形成,又给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提供一定的理论观点、方法、准则和范畴;文学批评不但接受文学理论的指导,而且以对文学历史的知识及规律的认识作为自己的根基;文学史以一定的文学理论观点评判作家、作品,吸收已有的文学批评的成果,探求文学发展、运动的历史规律。
文艺学同哲学、科学,特别是其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有多方面的联系。
它从哲学、美学取得自己的方法论基础,还常常借鉴以至移植自然科学,尤其是其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方法。
文艺学同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语言学、历史学、政治学、民俗学、宗教学、民族学等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更加广泛明显。
2文学理论的对象是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其研究对象,具体的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对象。
从这个总的对象出发,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分为四个方面:即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文学理论的任务不是任意划分的,而是根据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提出的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提出的。
3文学理论形态多样性的依据是因为文学活动作为文学理论的客体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所以文学理论的形态与这个客体的特征与视角密切相关。
对同一认识客体可以从多种视角关照。
所以文学理论可以分为如下几种基本形态。
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4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主要有三点:第一文艺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第二文艺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第三文学艺术是一种艺术生产。
文学概论答案
![文学概论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a99d5c77232f60ddcca1c8.png)
文学概论》试题(1)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具体可感性普遍概括性情感性与思想倾向性2、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3、审美发现创作构思艺术表现 4、美学的历史的 5、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二、名词解释1、指典型人物所生活、形成其性格并环绕和促使其不得不那样行动的种种特定关系的总和,是整个大的时代背景,是作品描绘的环境与人物生活的具体环境的辩证统一。
2、题材指作家从他所掌握的素材中,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进行选择、提炼、集中而写入作品中,构成作品内容的一组完整的生活现象。
3、意境是指艺术创造特别是抒情性文学中和谐广阔的自然与生活图景,渗透着作家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思索和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4、自然主义是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其后又相继在欧洲各国出现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主张描写琐屑、纯客观化的自然生活现象,从生物学、病理学和遗传学的层面去描写人,其作品有一定的真实性和批判性。
三、简答题1、科学性;倾向性;创造性。
2、说明了文学欣赏会出现差异性。
因文学作品具有不确定性,读者具有不同的欣赏需求和不同的欣赏水平,阅读环境因时因地有变化,所以文学欣赏会出现差异性。
3、在创作中既有形象思维又有抽象思维;创作中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两种思维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4、文学与社会生活有紧密联系,因而文学必须表达生活;但文学是通过作者来表现生活,作品的主体性、独创性会在创作中表现出来,并根据作者的创作需要表现出来,所以文学能动反映生活。
四、判断说明题1、正确。
风格是作家创作成熟的表现,也是作家创作走向高潮的表现,体现出作家创作的一贯的、连续的特点。
2、错误。
文学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有紧密联系,但并非直接联系,因此就有可能出现文学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出现文学超越或落后物质生产发展的情况。
3、正确。
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文学创作的对象、材料都建立在社会生活基础上,文学与社会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文学概论 简答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 简答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bb2a20192e45361066f59a.png)
文学概论——简答题(答案)1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是文艺学的3个主要分支,就文艺学作为3个组成部分的有机整体而言,文学理论侧重对文学作逻辑的研究,按照韦勒克的看法,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原理与判断标准的研究;文学史侧重对文学作历史的研究,文学批评侧重对文学作现实运动状态的研究,三者密切相联、彼此包容。
文学理论既从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中吸取营养以促使理论体系的形成,又给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提供一定的理论观点、方法、准则和范畴;文学批评不但接受文学理论的指导,而且以对文学历史的知识及规律的认识作为自己的根基;文学史以一定的文学理论观点评判作家、作品,吸收已有的文学批评的成果,探求文学发展、运动的历史规律。
文艺学同哲学、科学,特别是其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有多方面的联系。
它从哲学、美学取得自己的方法论基础,还常常借鉴以至移植自然科学,尤其是其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方法。
文艺学同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语言学、历史学、政治学、民俗学、宗教学、民族学等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更加广泛明显。
2文学理论的对象是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其研究对象,具体的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对象。
从这个总的对象出发,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分为四个方面:即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文学理论的任务不是任意划分的,而是根据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提出的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提出的。
3文学理论形态多样性的依据是因为文学活动作为文学理论的客体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所以文学理论的形态与这个客体的特征与视角密切相关。
对同一认识客体可以从多种视角关照。
所以文学理论可以分为如下几种基本形态。
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4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主要有三点:第一文艺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第二文艺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第三文学艺术是一种艺术生产。
文学概论简答题
![文学概论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4ae4e7bf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7b.png)
文学概论简答题文学概论是研究文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学科,包括文学的定义、特点、类型、体裁、风格、艺术手法、创作方式、叙事结构、意义与价值等方面的内容。
简答题:1. 什么是文学?文学是指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描绘社会生活、展现人类精神文明的艺术形式。
它通过言语的艺术表达来塑造和再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以此来满足人们审美享受、心灵感悟和人生思考的需求。
2. 文学的特点有哪些?文学具有艺术性、言语性、符号性、再现性、情感性等特点。
它通过艺术手法和形式,采用言语作为媒介,运用了一定的符号体系来表达和再现人类的思想、感情、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同时也具有情感共鸣的作用。
文学作品的创造、传播和接受都需要借助于人的思维和感知活动。
3. 文学的分类有哪些?文学可以按照内容和形式进行分类。
按照内容可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故事、寓言等;按照形式可分为叙事文学、抒情文学、议论文学、戏剧文学、纪实文学等。
这些分类是根据文学的表现方式、风格和创作手法来区分的。
4. 文学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文学具有丰富人们的审美情趣,启发人们的思维和想象力,表达人们的情感体验,传递文化传统和精神价值,批判社会现实,提供人类成长和发展的精神滋养。
文学作品对于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认识自我、塑造个性、体验情感,同时也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
5. 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是什么?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戏剧等存在密切联系。
文学可以为其他艺术形式提供创作素材和灵感,同时其他艺术形式也可以通过表现手法和艺术语言来向文学致敬或互动。
文学与绘画、音乐和戏剧等艺术形式都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表现形式,共同构成了丰富多样的艺术世界。
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03628c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00.png)
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不属于文学的主要特征? A. 艺术性 B. 唯美性 C. 反思性 D. 真实性正确答案:B2.哪个是《红楼梦》的作者? A. 杨绛 B. 曹雪芹 C. 鲁迅 D. 茅盾正确答案:B3.“红叶题诗一宛转,长门陪妒两纤纤。
”这是唐代哪位诗人的作品? A. 李白 B. 白居易 C. 王之涣 D. 杜甫正确答案:C4.下列哪个不属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四大名著? A. 《红楼梦》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金瓶梅》正确答案:D5.将文学按照表现方式分为抒情、叙事、议论三种形式的是以下哪位文学理论家? A. 笛卡尔 B. 叔本华 C. 亚里士多德 D. 纪德正确答案:C二、简答题1.请简述文学的定义及其特点。
答:文学是指通过语言艺术形式表达和传达人类思想、情感、经验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具有以下特点:–艺术性:文学作品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通过艺术手法来表达和传递情感。
–真实性:文学作品要以真实的人物、事件和情感为基础,通过艺术手段来表达和呈现出来。
–反思性:文学作品可以通过对人类生活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引发读者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反思。
–唯美性:文学作品通过诗意的表达和优美的语言形式,给人以愉悦和美的享受。
2.请简述《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答:《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
小说描绘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和人物命运,以贾府前后两代人的兴衰为主线,展现了封建社会家族生活的丰富细致的画面。
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之痛为核心,描述了他们在命运的安排下经历的爱恨离合、痛苦折磨的故事。
同时,小说还以丰富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各种弊病和不公正现象,对封建礼教、权贵阶层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3.请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
答:中国古代文学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主要包括:–受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古代文学一直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强调道德、伦理和家庭关系的儒家观念。
文学概论简答和论述题
![文学概论简答和论述题](https://img.taocdn.com/s3/m/99440abb77232f60dccca11d.png)
文学概论简答和论述题(共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电大《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一及答案1、阅读一部论述清晰而又平易近人的文学理论著作,如童庆炳编著的《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初步理解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文学理论的兴趣。
完成以下几项任务:(1)书中阐述的理论问题,哪几点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请列出三种以上观点:参考:童庆炳编著的《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一书,是运用审美学的方法对文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作了深人探讨,揭示了大学的审美本质、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和文学接受的艺术规律。
在《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中,文学本质论的历史回顾、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方面对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谈到文学的本质,文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使一种艺术生产过程,在文学的外壳形式下展现着内在的作为主体的"人"的情趣和意志。
我认为文学的本质如果泛化的讲是一切文明的本质,再细化精确那么就是人的力量的一种确认。
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对于规律而言是一切作品的共有的一个特性,对于文学我们通过表现手法、写作手法、体裁样式,以及题材的选择构成了一类作品的本质,掌握这些本质的东西对于我们的感知、阅读是一种促进。
对于我们的创作也是一种无形的提升。
论及文学的结构,在结构主义认为,结构就是自足,结构一旦独立存在就可以给我们造成一种内在的、不变的阅读效果。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文学的表层结构和文学的深层结构。
对于表层结构我认为应该是我们平常视野(视角)的一种对于文章的结构安排发展,而对于深层结构我们应该看到它的内在因素的联系和导致这一个结构的深层次的文化底蕴。
(2)书中涉及到的具体文学作品,你阅读过几部,以其中一部为例,说说你的大致印象参考:在书中涉及的众多文学作品当中,对于《巴黎圣母院》的印象最为深刻。
《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和美丑对比原则的美学主张得到极大发挥的代表之作。
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e1325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db.png)
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学的本质是什么?A. 社会意识形态B. 艺术创作C. 科学理论D. 哲学思考答案:A2.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现代派文学?A. 《荒原》B. 《百年孤独》C. 《红楼梦》D. 《等待戈多》答案:C3. 文学创作中“典型”的概念是由哪位哲学家提出的?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黑格尔答案:D4.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文学批评的方法?A. 历史批评B. 心理分析批评C. 形式主义批评D. 逻辑推理答案:D5. 以下哪位作家不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A. 巴尔扎克B. 托尔斯泰C. 卡夫卡D. 狄更斯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文学作品的三个基本要素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人物、情节、环境2. 现代主义文学强调______,反对传统文学的______。
答案:内心体验、客观现实3. 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之一是______,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
答案:情感至上4. 文学理论中的“叙事学”主要研究______的构成和功能。
答案:叙事文本5. 古典文学中的“悲剧”通常以______和______作为其核心。
答案:冲突、悲剧性结局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文学的功能有哪些?答案:文学的功能主要包括审美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和批判功能。
审美功能是指文学作品通过艺术形象给予人们美的享受;认识功能是指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教育功能是指文学作品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对读者进行思想教育;娱乐功能是指文学作品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放松;批判功能是指文学作品通过揭示社会问题,对现实进行批判。
2. 什么是文学的“现实主义”?答案:现实主义是一种文学流派,其核心是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揭示社会矛盾和问题。
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客观描写,追求细节的真实性,通过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来展现社会生活。
文学概论简答论述题
![文学概论简答论述题](https://img.taocdn.com/s3/m/984e5a13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68.png)
文学概论简答论述题论述题1为什么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比其它学说有更大合理性?因为从劳动说出发,可以理解巫术说有局部的真理,但是巫术说没有回答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从劳动说出发,可以说巫术说是原始劳动的附加成分。
游戏发生说则只是从生物学意义上来解释文学产生的问题,游戏也源自劳动;宗教也同样是劳动的产物,所以劳动说不仅是文学发生中的一种,而且还能合理说明其它学说。
2怎么理解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文学活动与人类物质实践活动和科学认识活动不同,它属于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更具体的说,属于审美价值判断的领域。
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活动虽然也是一种观念活动,但与科学认识不同,他主要通过对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事物即审美客体的直观感受、情感体验,对对象作出审美判断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文学话语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世界。
因此文学创造的主体既是美的体验者,判断和评价者,又是美的创造者。
3王国维是怎样对文学意境进行分类的?王国维分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有我之境”,是指那种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
如杜甫的《春望》此诗道出了作者历经战乱,特别是目睹安史之乱的破败景象的痛苦心情。
花草本不合泪,鸟儿也不会因人的别离惊心,只因人的痛苦不堪,所以都有了人的情感色彩,这就是“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并不是指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而是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
王国维认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无我之境”,作者自己虽出现在画面中,但他的情感却藏而不露,一切让读者从画面中去体会。
4风格的特征与形态主要有哪些?特征有独创性、稳定性和多样性。
形态有:简约与繁丰,所谓简约是力求语词简洁扼要的风格形态;繁丰则相反。
刚健与柔婉,刚健是刚强、雄伟的风格形态,柔婉则是柔和和优美的风格形态。
平淡与绚烂,绚丽力求富丽,用词华美。
文学概论答案
![文学概论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4f75e76294dd88d0d26bac.png)
文学概论答案一、概念题1.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2.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进行概括和提炼而形成的正确反映了生活本质的形象图景,它以生活真实为源泉,又高于普通的实际生活。
3.文学性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认为文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作品的形式价值,也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即特异性。
4.叙述频率是指本文话语与故事内容的重复关系。
包括两个基本类型:事件的重复与话语的重复。
前者是指某一类型的事件反复出现;后者是指对一个事件的反复叙述。
5.文学消费在广义上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欣赏;在狭义上则是指近代以来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条件下,人们把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而对它的购买、阅读以及传播行为,它是文学生产的最终完成二、填空题1.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2.世界、作家、作品、读者3.已有的事、或有的事、应有的事4.声音、意义、世界、观点、形而上5.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6.科学主义、人文主义7.有我之境、无我之境8.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9.摹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劳动说10.伦理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心理批评、语言批评11.首尾接续式、中间包含式、左右并联式12.声音、画面、情感经验13.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观念悲剧、社会悲剧14.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15.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16.论文、点评、随笔、序跋17.话剧、歌剧、舞剧18.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19.美学观点、历史观点20.期待视野、接受动机、接受心境三、选择题1.①②③ 2.①②③⑤ 3.④4.①②③④5.①②⑤6.①②③⑤7.②④⑤ 8.①②④ 9.①②③10.①②③⑤四、简答题1.影响文学发展的上层建筑因素包括:政治、道德、哲学、宗教,它们对文学的影响更为直接,文学发展是在诸多因素的“合力”中进行的。
政治影响:(1)制度、政策对于推动或扼杀文学的巨大作用;(2)特定的政治思想对文学思想的深刻介入;(3)统治者的个人好恶对于文学的有力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概论简答和论述题(同名25300)电大《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一及答案1、阅读一部论述清晰而又平易近人的文学理论著作,如童庆炳编著的《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初步理解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文学理论的兴趣。
完成以下几项任务:(1)书中阐述的理论问题,哪几点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请列出三种以上观点:参考:童庆炳编著的《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一书,是运用审美学的方法对文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作了深人探讨,揭示了大学的审美本质、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和文学接受的艺术规律。
在《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中,文学本质论的历史回顾、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方面对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谈到文学的本质,文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使一种艺术生产过程,在文学的外壳形式下展现着内在的作为主体的"人"的情趣和意志。
我认为文学的本质如果泛化的讲是一切文明的本质,再细化精确那么就是人的力量的一种确认。
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对于规律而言是一切作品的共有的一个特性,对于文学我们通过表现手法、写作手法、体裁样式,以及题材的选择构成了一类作品的本质,掌握这些本质的东西对于我们的感知、阅读是一种促进。
对于我们的创作也是一种无形的提升。
论及文学的结构,在结构主义认为,结构就是自足,结构一旦独立存在就可以给我们造成一种内在的、不变的阅读效果。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文学的表层结构和文学的深层结构。
对于表层结构我认为应该是我们平常视野(视角)的一种对于文章的结构安排发展,而对于深层结构我们应该看到它的内在因素的联系和导致这一个结构的深层次的文化底蕴。
(2)书中涉及到的具体文学作品,你阅读过几部,以其中一部为例,说说你的大致印象参考:在书中涉及的众多文学作品当中,对于《巴黎圣母院》的印象最为深刻。
《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和美丑对比原则的美学主张得到极大发挥的代表之作。
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
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
在这部小说中给阅读者的视觉和感知上造成了一重陌生化的阅读期待。
(3)和同学或老师进行一次交流,谈谈你学习这门课程的想法,列出你认为学习这门课程的几个难题。
参考:对于《文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难点: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反映论、文学接受论和利用中外好的先进的理论来分析我们现存的手头上能看到的作家、作品。
最终达到理论和具体作品分析相得益彰的效果。
2、语言在文学中存在方式与普通语言中的存在方式是不一样的,请结合具体文学作品,用文学基本属性概念中,文学呈现为语言蕴籍的观点阐释文学语言的蕴藉性特点。
参考:文学呈现为语言蕴藉,文学是以语言为基本的符号形式的,可以说语言是文学的一种最基本的属性。
语言在文学中的存在方式与在普通语言中不同。
普通语言往往简练实用、明白易懂;而在文学中,语言却总是有所蕴藉。
"蕴藉"往往被用来指文学作品中那种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语言状况。
比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读者要了解诗人诗里表达的意义--"我爱这土地",就必须专心阅读他写的全部诗句,如果离开了诗人精心设置的语言系统,是无法知晓他内心要说的东西的。
可以肯定地说,在任何情况下,无论是诗人写诗、小说家写小说,都必须通过媒介而阅读语言。
正是通过语言系统并且在语言系统中,文学形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完整意义世界。
文学语言的语言性是指文学必须通过语言来表达意义。
所以,语言是文学的又一基本属性。
当然并非一切的语言作品都可以成为文学。
文学的语言应当具有一定的"文采"。
这里的"文采",约略相当于今天所说的语言的形式美。
这与西方的"美的艺术"中的"美"的含义是相通的。
文学的语言与普通的消息性语言或科学语言不同,不只是要传达消息或者表述概念,而是要充分地运用语言本身的特性而造成富于美感效果的组织。
在这个意义上文学并不是要泛指一切语言性符号,而是特定地指具有一定文采的语言性符号。
《我爱这土地》的"文采",正突出体现在:它的语词和语句的独特选择和组合,渲染出一种强烈的表达效果。
诗人设想自己是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嘶哑"一词,表明它的喉咙并不圆润、清亮、婉转,而已遭受挫折,所以是受损伤的喉咙。
那么,这受损伤的喉咙急切地要歌唱什么呢?紧跟着是三个"这......"式排比句:"这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和"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这里的排比句富有文采,而且成功地渲染了诗人对于"土地"的炽热的情感。
阅读过程中,读者固然可以满足于语言表层意义的解读,但是只有深入表层以下继续频度,那样的话才能真正发现诗的内质,当然,这样理解并不意味着最后的理解,不同的读者完全可能从中"读"出不同的意义。
其实这首诗的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组合的语言蕴藉情形,在文学中具有一种普通性。
诗如此,小说、散文和剧本也是一样。
这表明,文学具有一种语言蕴藉属性,它可以通过表层意义而呈现深层意义。
语言蕴藉,表示文学作品语言的蕴藉深厚状况,即是指语言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的持续生发和衍生状态。
持续生发和衍生,是说透过语言的表层意义可以持续不断地牵引出深层意义,而这些深层意义之间可以彼此不同。
可见,语言蕴藉是说一种具体的语言表达可以蕴藉着多重不同的意义。
文学正具有这种语言蕴藉性。
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文本的认识(1)高雅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想性深思、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
具体表现为:语言形式创新、社会关怀、个性化趣味。
对于语言的形式创新,是说高雅文化文本总是善于总结前人的语言形式惯例,发现其中的传统活力和弊端,并从民间文化和大众文化中吸取资源,从而力求做出新的原创性努力。
比如,白居易的诗歌,它作为高雅文化文本是毋庸置疑的,而它的在语言上汲取百姓生活的丰富的营养更是不可忽视的。
社会关怀,知识分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以强烈的责任感自觉地关心社会问题,尤其表现为不顾或冲破僵化文化控制而执意针砭时弊、揭露矛盾。
知识分子创造的高雅文化文本就往往体现在这一方面。
比如杜甫的诗、鲁迅的杂文和小说等等。
个性化趣味,是指高雅文化文本在关注社会、注意语言创新的同时往往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来关注人生、个体命运、社会现实。
比如同样是写历史,司马迁和司马光的写同一段历史的视角、旨趣都是不同的。
(2)大众文化文本是工业化和都市化以来运用大众传播媒介传输、注重满足普通市民的日常感性预约需要的一种文化文本。
其主要特征是:信息和受众的大量性;文体的流行性和模式化;故事的类型化;观赏的日常性;效果的愉悦性。
比如我们大家熟悉的武侠小说,既有这么一句概括的语言:"不是美女爱英雄,就是奸臣害忠良。
"武侠小说往往构成了一种流行性的叙事模式,故事类型化,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愉悦之作。
电大《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二及答案1、和同学或老师进行一次交流,讨论有哪些种不同的文学媒介形式,同时完成以下几项任务:(1)简单记录他们比较喜欢接受什么样的媒介形式,理由是什么?参考:文学媒介可以分为书写媒介、承载媒介和传达媒介。
是文学文本得以传播的外在物质形态及渠道,它包含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大众媒介和网络媒介等类型。
现在大部分同学偏重与大众媒介和网络媒介形式的文本进行阅读。
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今天飞速发展的电子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给人的信息量要求快、要求愈来愈来丰富阅读,而网络媒介以其传输和复制快捷、储存和提取简单;在传播过程中就有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传播性质,达到人和人的真正的即时沟通等等原因给阅读者带来到了新的体验。
大众媒体是向大量受众传送信息或娱乐节目的各种现代传播形式的总称,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电视、广播、电影、录音带等。
大众媒体以四方面的优势:表达上的广泛性(能表达最广泛的思想和情感);时间上的永久性(能表现就有永久性意义的事件);空间上的迅速性(能面向所有阶层的受众);受众阶层的统一性(能面向所有阶层的受众)得到了大家的欢迎。
2、你怎么样理解"媒介优先"理论,谈两种以上观点,并做简要论证。
参考:文学媒介往往先于语言而对读者发挥作用,我们把作者写作和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必须首先依赖于媒介的状况,称为媒介优先。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此题仅需要两方面就可以了)(1)文学文本呈现于文学媒介。
常见到这样的认识:"当你接触文学作品时,首先接触的是它的语言"。
这一"常识"看似合理而其实不确切。
因为,它忽略一个在简单不过的事实:语言并不是直接地向读者呈现的,而是借助特定的文学传播媒介而间接呈现的。
这种媒介优先状况并不是现代人的新发明,古人早就做过探讨,只是没有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罢了。
如《庄子》中的:"世之所随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
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
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
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
"中间题揭示了"书"这一文学媒介在他那个时代文学传输中的基本作用:书是传播语言的媒介。
(2)文学写作在媒介基础上实现。
使用什么样的媒介形式进行写作,是一个作家语言写作之前就已经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在我国古代,作家使用毛笔在宣纸上面写作,这就造成了一种趣味生动的"古典写作"方式:"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蔡邕《笔论》);毛笔和宣纸是一种不利于反复修改的媒介,因此,一个写作者常常要在心中反复涵泳之后,将要写下的文字"捻熟于胸"(郑板桥语),然后落笔成文。
在这里,毛笔和宣纸使"写"的个体存在向世界敞开;从运脘到走锋,从平息到畅怀,书写可以使"我"感受"我"的存在。
这事实上造就中国人的生活情怀和生命理想。
毛笔宣纸的文学也就相应呈现出"言约而意丰"(刘知几:《史通》)的特点。
钢笔出现以后,许多作家一度难以适应,尽管钢笔字还是要讲究形和字体,依旧可以保证汉字以书写者所"赋予"的形式呈现在纸上。
这时,采用断断续续的书写方法虽然变得更加经常,如创作副刊体的连载小说,但是,相对章节的完整还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