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新模式之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说明
特色农业相关名词解释
特色农业相关名词解释
特色农业是指在特定地域或生态条件下,利用当地资源和优势
条件,开展具有一定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
下面
我将解释一些与特色农业相关的名词:
1. 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合理利用生态系统的原理和规律,实现农业
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 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和转
基因技术,以及尊重自然生态规律,注重土壤、水质和生态环境保
护的农业生产方式。
3. 特色农产品,特色农产品是指具有一定地域特色、品种特点
或生产工艺独特的农产品,如某地的特色水果、特色茶叶等。
4. 农村旅游,农村旅游是指游客前往农村地区,参与农业生产、体验农村生活、享受乡村风光和民俗风情的旅游活动,是特色农业
的一种衍生产业。
5. 农业观光,农业观光是指游客参观农业生产过程、了解农业科技、体验农耕文化和农村生活的旅游活动,有助于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的销售。
以上是与特色农业相关的一些名词解释,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特色农业及其相关概念。
现代农业的类型及特点
现代农业的类型及特点作者:杨春成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3年第11期杨春成(河南省黄泛区农场,河南西华 466632)摘要:本文从现在农业技术出发,描述了现代农业的主要形态及期特点及其发展现状。
关键词:现代农业形态特点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32-0051-1一、类型特点(一)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20 世纪50 年代美国土壤学家艾希瑞克针对现代农业投资大、能耗高、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等弊端,从环保角度提出的。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
(二)有机农业有机农业始于20 世纪20 年代末的德国和英国,后来传到荷兰、瑞士和欧洲其他国家。
目前从事有机农业的国家有150 多个。
有机农业是指遵循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是有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调节剂、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也不是由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的生产体系,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才有有机肥料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三)精确农业精确农业是20 世纪90 年代初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土壤学者倡导下开始探索的环保型农业的通称,是未来数字农业发展的基础。
精确农业是将现代信息获取及处理技术、自控技术等与地理学、农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基础学科有机的结合,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对农作物、土地、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已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环境状况进行定期估息获取和动态分析,通过诊断与决策制定实施计划,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进行田间作业的信息化农业。
(四)可持续农业可持续农业包括以下含义: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农业经济效益的持续提高、农业生态效益的持续提高。
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
三色革命与农业发展
国际学术界提出解决人类食物问题,要开展 绿色、白色、蓝色“三色革命”来改造大农业。
绿色革命
以安全生产,营养、无污染、无公
三
害产品为特点
色
白色革命
革
以生物工程、工厂化为特点
命
蓝色革命
以开发海洋和内陆水域为特点
蓝色农业
✓ 蓝色农业指利用海域种植或者捕捞海洋生物资源,进行农业 生产,发展海洋农业、海洋种植、海洋养殖和海洋捕捞,开 发海洋食用蛋白。
集约化\高能耗\高效率
(4)替代农业
• 生态农业,自然农业, • 有机农业,生物农业, • 生物动力学农业,科学生态农业 • 肥力农业、腐殖质农业 • 综合农业、生物生态农业 • 持久农业、可持续农业
2、中国农业的变化及方向
(1)农业内涵的发展变化
✓农 业:利用动植物的生命机能,通过人工培 育以取得,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白色农业
✓白色农业被称为除植物种植和动物养殖两大块之 外的第三农业,是对微生物资源(主要是利用菌 类微生物)进行工业化开发而形成的高科技农业 ,又称为微生物农业。
✓白色菌丝、白大褂、白色的厂房,所以叫白色农 业。
白色农业的特征及产业
工业型农业:不受气候和季节的限制,可常年在工厂内大 规模生产。
饮料、保健品、医药、能源、材料、 ✓生产内容的变化:食品及原材料、产品加工转化及产
业链、科技服务及旅游 ✓产品需求变化:吃饱→吃好→保健→精神享受。
五谷丰登→以粮为纲→丰衣足食→食品安全、环境优雅、生态良好
(3)农业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
✓ 棒石→犁→机器→计算机→工厂化(设施农业、沙 漠农业、精确(准)农业
✓ 人力、畜力为主要动力,输入低; ✓ 人粪尿、动物粪便、绿肥培肥土壤; ✓ 间作、轮作、套作等利用土地资源,保持多样性; ✓ 顺天时,应地利,顺应自然规律。 ✓ 男耕女织,固定农业,自给自足,丰衣足食
浅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选择
浅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选择引言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础。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形成了独特的战略选择。
本文将对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选择进行浅论。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是在世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
面对快速变化的国际经济环境和日益加大的农业生产压力,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决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选择生态农业的推广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选择之一是生态农业的推广。
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产品的品质安全。
中国通过科技创新和政策引导,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加强农业生态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的引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选择还包括农业科技的引领。
中国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通过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推动农业生产全面升级。
农业科技的引领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经营主体的多样化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选择还包括农业经营主体的多样化。
传统农业模式下,以农民为主体的家庭农场占主导地位,但面临着土地集约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为了推动农业现代化,中国鼓励农业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
农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选择还包括农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农业产业链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但目前存在着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物流等环节之间的协同不足问题。
中国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协同,构建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
结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选择是在国情和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制定的,强调生态农业的推广、农业科技的引领、农业经营主体的多样化和农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特色农业的模式有哪些
特色农业的模式有哪些?乡村振兴的基础是农业振兴,而农业未来出路是特色农业。
山合水易在多年旅游策划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特色农业的八种模式。
特色农业的模式一、精准农业精准农业的特点:1、农业规划布局精准,农业项目的安排及分布与资源禀赋特点高度契合。
2、农业生产投入准确,农业生产投入、投入时间、投入方式等每一块土地条件和个体生长各有机体。
3、农业产量准确,农业产量,产量结构和产出时间与市场需求吻合良好。
通过这一系列精确的操作系统,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显著提高土地产出效率,节约流转成本,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循环生态农业循环生态农业是循环经济概念在农业中的应用。
它致力于将循环经济应用于农业经济的各个环节。
通过生物的内部循环,实现了生物量的闭环循环,延长了农业生产链,整合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理念和“风格”的整合。
循环生态农业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的先进农业发展模式。
三、彩色农业彩色农业有三种:1、种植多彩的农作物,如花卉和彩色农作物。
2、同一作物的不同颜色,如彩色棉花。
3、不同颜色覆膜的农业类型。
四、立体农业立体农业主要是在南方丘陵地区,根据地势分布形成不同的种植区域,林业占了立体农业的一半以上。
五、基塘农业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人民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特点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
桑树,种子甘蔗和果树种植在鱼塘的池塘底部。
与鱼塘的组合称为桑吉鱼塘,甘蔗鱼塘和水果鱼塘。
基塘相互促进,是桑集鱼塘中最典型的。
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特色,集中在顺德、南海等城市。
六、观光农业观光农业的核心在于观光。
通过引入旅游功能,实现农业和旅游的功能渗透和延伸。
两者的结合不仅实现了农业的发展,也为人们的精神享受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
七、互联网农业本质是互联网+农业。
从种植、养殖到销售都引进互联网。
八、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一种现代农业方法,它使用工程技术在相对可控的条件下有效地生产动植物。
设施农业包括设施种植、设施育种和设施食用菌等。
农村经济的特色农业发展
农村经济的特色农业发展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色农业逐渐成为农村经济的亮点。
农村特色农业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农村特色农业的发展,并介绍其中的优势、挑战以及未来的前景。
1. 农村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当前,农村特色农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各地区纷纷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特色,发展出了一系列的特色农业项目,如有机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等。
并且,特色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也逐渐增加,取得了不俗的经济效益。
2. 农村特色农业的优势农村特色农业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
首先,农村地区丰富的农业资源为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其次,传统的农业技术和经验为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再次,农村地区广泛的农民群体为特色农业的生产和劳动力提供了保障。
最后,特色农业能够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3. 农村特色农业的挑战农村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市场需求波动较大。
其次,特色农业项目涉及的技术和知识较为繁杂,需要农民进行一定的学习和培训。
再次,部分地区农民对特色农业的认识和意识仍然较为薄弱,对其发展支持力度不够。
最后,特色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链条尚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4. 农村特色农业的发展模式为了促进农村特色农业的发展,可以采用多种模式。
一种是“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通过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实现资源共享和风险共担。
另一种是“农民合作社”模式,将农户组织起来,共同经营特色农业项目,实现规模化经营。
此外,还可以引入金融机构,为特色农业项目提供金融支持和保障。
5. 农村特色农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农村特色农业的发展不仅对农村经济产生积极影响,也对农民收入水平产生了显著提升。
特色农业项目往往产值高、效益好,农民通过参与特色农业项目,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自身的收入水平。
6. 农村特色农业对乡村旅游的促进作用农村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
生态农业知识:生态农业与农业科技的创新
生态农业知识:生态农业与农业科技的创新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对农业的需求越来越高。
同时,人类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对自然资源进行开采,导致环境问题日益加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农业应运而生。
生态农业是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生产方式,通过提高种植、养殖、加工和销售的生产效率,实现以自然循环为基础的循环经济高效发展。
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追求实现天人和谐共生,具有协调环境、社会和经济三方面的功能,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
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有着本质的区别。
传统农业通常需要大量的化学肥料和农药,用劳动力大幅提高单个工人所需劳动时间来提高生产能力。
然而,这种生产方式容易出现土壤污染和降低农产品品质的问题,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生态农业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地利用自然资源,采用自然肥料、有机肥料、生物肥料等自然肥料,并采取合理的作物轮作制度。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保证长期生产的可持续性,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并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健康。
生态农业优先保护土壤、水源和生态系统健康。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生态农业必须进行科技创新。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新型生态农业种植技术在种植过程中,新型生态农业通常采用“三高”技术,即高产、高效、高质。
这种技术主要通过优化环境、提高生态服务功能的方式来实现。
例如,生态纹理种植技术,它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种植多种高效作物,达到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的目的。
二、特色农业产品深加工生态农业产品的深加工是实现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特别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深加工可实现农业产业的多元化,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通过一些前沿的加工技术,例如各种优质饲料制造技术、乳制品加工技术等,可大幅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三、农业数字化技术生态农业的数字化应用以农村先进网络技术、数据驱动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为主线,实现农业精准化管理。
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实现智能技术与农业生产的结合。
特色农业内涵及其发展
节水灌溉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 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 产成本。
农业机械化
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提 高农业生产效率。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特色农产品附加值
品牌培育
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创建 自主品牌,提升品牌知名 度和美誉度。
质量追溯
建立特色农产品质量追溯 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文化挖掘
挖掘特色农产品的文化内 涵,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 场竞争力。
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生态农业和有 机农业成为全球特色农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减少化学肥料和 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农业产业链整合
全球特色农业的发展已经从单一的种植环节向全产业链整合 发展,包括农产品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以提高 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值,形成具有专业优势的农业产业。
高效益
04
特色农业的发展需要实现高效益,通过提高农 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
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
特色农业的类型
设施农业
利用现代设施和技术手段,实现 农产品的反季节生产,满足市场
需求。
绿色农业
注重农产品的环保和安全安全性。
休闲农业
将农业资源和环境与休闲旅游相 结合,发展观光、休闲、度假等
旅游产业。
循环农业
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降 低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03
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
全球特色农业的发展情况
1 2
3
多样化种植
全球各地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市场需求,发展了多样化 的特色农作物种植,如热带水果、有机蔬菜、特种粮食等。
特色农业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发展模式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发展模式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农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作为农村经济的支柱,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与升级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发展模式,并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
一、传统农业模式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一直沿袭着传统的种植、养殖和农产品销售模式。
这种模式注重粮食主食的生产,忽视了多元化种植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培育。
传统农业模式在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上存在诸多不足,需要逐步改变。
二、农业产业化模式为了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农业产业化模式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通过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整合,实现了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农业产业化模式注重科技引领和市场导向,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动力。
三、农业合作社模式农业合作社作为一种集体经济组织形式,能够整合资源、优势互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通过合作社模式,农民能够共享资源、技术和市场,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集中销售。
四、特色农业模式在“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的政策导向下,各地纷纷探索特色农业模式。
例如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特色农业模式注重产品的品质和文化内涵,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的亮点。
五、现代农业科技模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农业科技模式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例如农业物联网、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六、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模式“一二三产融合”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旨在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例如农业旅游结合农产品销售、养殖业联合农产品加工等,形成了产业链的全面发展。
这种模式注重产业的整合和协同效应,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路径。
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生产组织模式创新
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生产组织模式创新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业生产组织模式的创新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农业生产现状、特色农业模式、农业产业化、农村合作组织、农业科技创新、农村金融支持、土地制度改革、农民培训、农业信息化和推动力量等方面展开回答。
一、农业生产现状我国农业现状呈现出土地资源不足、农业劳动力流失等问题。
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农业生产组织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
二、特色农业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以特色农业模式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组织模式呈现出较高效益。
例如,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等特色农业模式,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三、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生产组织模式创新的重要方式。
通过农业产业化,可以整合农业产业链资源,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四、农村合作组织农村合作组织是实施农业生产组织模式创新的重要形式。
农民可以通过参加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共同参与农业生产和财务管理,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
五、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生产组织模式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
通过引进新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六、农村金融支持农村金融支持是实施农业生产组织模式创新的重要保障。
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投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融资支持,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七、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是农业生产组织模式创新的重要保证。
通过土地流转、集约经营等方式,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八、农民培训农民培训是农业生产组织模式创新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专业知识和经营管理能力,推动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九、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生产组织模式创新的重要支撑。
特色农业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灌溉农业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天然降水远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依靠人工补给农田水分,其水分来源是河湖水,地下水,高山冰雪融水。
绿洲农业一般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的河, 湖沿岸, 冲积扇,洪积扇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1.绿洲农业:干旱荒漠地区有水源灌溉处的农业。
一般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的河、湖沿岸,以及山麓地带与冲积扇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干旱荒漠地区通过兴修水利开垦宜农地,形成新绿洲。
多呈岛状、带状或串珠状分布。
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分布较普遍。
绿洲农业又称绿洲灌溉农业和沃洲农业。
指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有水源灌溉的地方的农业。
有新老之分。
老绿洲农业一般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河、湖沿岸,山麓地带与冲积扇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新绿洲农业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水利条件的改善,在干旱荒漠地区宜农地资源较丰富、开发利用条件较优越的地方开辟的新垦区。
世界绿洲农业主要分布于西亚、美国的中西部地区、苏联的中亚地区、非洲的撒哈拉及北非地区、中国的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等地。
各绿洲的大小不一,多呈孤岛状、带状或串珠状分布。
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和少量水稻等作物,并植树造林和建设农村聚落。
它与四周戈壁、沙漠景观截然不同,犹如沙漠中的绿色岛屿,为干旱荒漠地区农牧业生产较发达和人口集中的地方。
2.灌溉农业:在干旱时以大水灌溉的方式保证农业生产的模式。
在现阶段应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①泛指以水浇田的农业。
其特点是通过灌溉措施,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要,调节土地的温度和土壤的养分,以提高土地生产率。
主要通过各种农用水利灌溉设施,满足农作物对水分的需要,调节土地温度、湿度和土壤空气、养分,提高土地生产能力。
是一种稳产高产的农业。
故遍布世界各地,特别是在大江大河两岸,如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南美洲的亚马孙河、亚洲的长江、非洲的尼罗河流域,都发展了灌溉农业。
生态农业知识:生态农业与“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
生态农业知识:生态农业与“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尤其是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成为日益紧迫的问题。
这时,生态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为“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
一、生态农业的定义及发展趋势生态农业是指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实现农业经济高效、资源节约和生态安全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其主要特点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高效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不断增强。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利用资源:生态农业善于利用宏观生态系统的循环功能和自然条件,充分利用能源、土壤、水等资源,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保护生态环境:生态农业注重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保,通过合理规划、节约用水、节能减排等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3.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生态农业通过机械化、良种育种等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经济的高效率、高产量、高质量的生产。
4.培养创新意识:生态农业注重人才培养,通过科研、技术骨干培养等手段,提高农村人才的创新意识和素质,不断创新发展。
二、生态农业的优势及价值生态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实现了农业、畜牧业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并举,具有以下几点优势和价值:1.优化资源配置:生态农业通过合理规划、科学育种、生态修复等措施,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和循环性,实现了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2.促进农业效益:生态农业引导了农业经济的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3.改善生态环境:生态农业注重生态绿色环保,通过科技支持、技术引领等手段,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改善了生态环境。
4.增强农民自主性:生态农业注重农民的积极性,通过加强农民管理和培训,使农民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型发展需求,实现了农民自主和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5.持续推动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推动了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造和升级,为实现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模式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模式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模式是指以新型经营主体为主导,发挥市场导向和技术创新作用,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智慧农业等多种农业产业形态,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模式。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
包括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合作金融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壮大。
2.特色农业的推广。
重点发展符合当地条件、应市场需求的优质农产品,推广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多种特色农业形态。
3.品牌农业的打造。
借助品牌力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广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4.智慧农业的发展。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多元化发展。
将农业与旅游、文化、体验等产业结合起来,推出多元化产品和服务,增加农业的附加值和社会经济效益。
这些模式都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什么是生态农业如何发展可持续农业
什么是生态农业如何发展可持续农业在当今时代,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对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为了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保障人类的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健康,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的理念应运而生。
那么,什么是生态农业呢?生态农业是一种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生态农业强调的是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它不是简单地将各种农业生产活动拼凑在一起,而是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使农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例如,在一个生态农场中,可以种植农作物,同时养殖家畜家禽。
农作物的秸秆可以作为家畜家禽的饲料,家畜家禽的粪便经过处理可以成为农作物的有机肥料,这样既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又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生态农业还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
通过种植多种农作物,营造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可以吸引各种有益的昆虫、鸟类等生物,从而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同时,利用生物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农药的使用量。
那么,如何发展可持续农业呢?首先,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科技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们需要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研发和推广高效、节能、环保的农业技术和设备。
比如,发展精准农业技术,通过卫星定位、遥感监测等手段,实现对农田的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合理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优势农业。
同时,要推动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例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农产品加工成食品、饮料、保健品等,增加农民的收入。
再者,要加强农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土地、水、能源等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源,我们必须珍惜和合理利用这些资源。
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
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随着人们对健康、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生态农业逐渐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农业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以生态系统为基础,注重农业生产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绿色有机农业绿色有机农业是生态农业的核心理念之一,其重点在于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促进生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未来,生态农业将更加注重推广有机农业技术,培育有机农产品品牌,满足消费者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
2. 生态循环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强调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建立起生产者、消费者、自然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
未来,生态循环农业将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和工业、农业和城市之间的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智慧农业智慧农业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农业生产相结合,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精准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未来,智慧农业将进一步发展,应用无人机、传感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4.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未来生态农业将更加注重农田水土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减少农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发展。
生态农业还将积极推动生态保护工程的开展,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5. 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旅游农业是生态农业的延伸领域,借助当地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景区和乡村旅游,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未来,生态旅游农业将成为生态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农业观光、农家体验等方式,吸引更多游客参与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推动农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随着社会对健康、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强,生态农业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
特色农业产业对乡村振兴的启示
特色农业产业对乡村振兴的启示一、乡村振兴的背景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议题。
作为中国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农业产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特色农业产业是指在特定地理环境、土壤条件、气候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下,选择适宜的农业种植、养殖等产业,并形成特色农产品品牌和农村旅游等特色产业,使乡村整体发展更具有独特性和市场竞争力。
二、特色农业产业的意义特色农业产业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提升农业附加值:特色农业产业通过深加工、包装、品牌化等手段,使农产品具备更高的附加值,提高了农村经济收入,促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2.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特色农业产业注重生态农业的发展,倡导绿色种植、无公害养殖等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3. 推动农村旅游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与农村旅游相结合,打造了一批具有农业文化特色的农家乐、农庄等旅游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推动了农村旅游的发展。
三、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路径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需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 定位及策划:根据区域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确定特色农产品的定位,制定相应的发展策划,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
2. 品牌建设:通过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打造具有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3. 农业科技创新: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例如,通过适度施用生物农药、农用昆虫和昆虫飞防等生物控制技术,实现对农作物害虫的有效防治。
4. 农产品加工: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将农产品加工成各类食品、饮料、保健品等,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5. 农村旅游开发:将特色农业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建设特色农家乐、农庄等旅游景区,提供农村旅游体验,吸引更多游客。
6. 产业协同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应与农村其他产业相结合,形成农业、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的协同发展,推动乡村综合发展。
四、特色农业产业的展望特色农业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现代农业的十三种形态
现代农业的十三种形态一、都市型现代农业(Urban agriculture)都市型现代农业简称都市农业,于20世纪50年代在日本兴起。
都市农业有以下几个类型:1、农业公园2、观光农园3、休闲农场4、教育农园5、高科技农业园区6、民俗观光园二、生态农业(Ecological agriculture)生态农业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土壤学家艾希瑞克针对现代农业投资大、能耗高、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等弊端,从环保角度提出的。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
三、有机农业(Organic agriculture)有机农业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德国和英国,后来传到荷兰、瑞士和欧洲其他国家。
目前从事有机农业的国家有150多个。
有机农业是指遵循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是有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调节剂、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也不是由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的生产体系,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才有有机肥料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四、精确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精确农业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土壤学者倡导下开始探索的环保型农业的通称,是未来数字农业发展的基础。
精确农业是将现代信息获取及处理技术、自控技术等与地理学、农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基础学科有机的结合,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对农作物、土地、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已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环境状况进行定期估息获取和动态分析,通过诊断与决策制定实施计划,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进行田间作业的信息化农业。
五、可持续农业(Sustainable agriculture)可持续农业包括以下含义:1、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农业经济效益的持续提高;3、农业生态效益的持续提高。
特色农业相关名词解释
特色农业相关名词解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特色农业是指在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人文历史、产业基础等因素的影响下,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农业生产模式。
特色农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自身独特的生产方式,不同于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品质和品牌形象,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一、特色农业的定义特色农业是指在某一地域内,因地制宜、因时应变,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生态环境、文化传统等因素,从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农业生产模式。
特色农业包括了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和加工等多个方面,旨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特色农业不仅仅是一种生产模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念的体现。
通过特色农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升乡村形象,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 地域性强:特色农业的产业链条紧密相连,环环相扣,依赖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因此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2. 多元化生产:特色农业涵盖了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加工等多个环节,形成了多元化的生产体系。
3. 品质优良:特色农产品通常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高品质,由于生产过程严格把控,产品更具有特色和竞争力。
4. 品牌塑造:特色农产品通常有自己的品牌形象和文化内涵,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和情感意义,更受消费者青睐。
5. 带动就业:特色农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增加农业从业人员的就业机会,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三、特色农业相关名词解释1. 特色农产品:指在特定地域内生产的,具有独特品种、独特质量、独特品牌、独特包装、独特外观或独特口感的农产品。
特色农产品是特色农业的产物,是地域经济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2. 特色产业:指在特定地域内形成的一种以特色农产品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包括农产品加工、旅游观光、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
特色产业是特色农业的延伸和拓展,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3. 农村文化旅游:指以乡村文化、自然景观、特色农产品等为主题,通过旅游观光、体验农耕生活、品尝当地美食等方式,展示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
多元种植立体复合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 亩 ! 有 效 灌 溉 面 积 )% !*&$ 亩 ! 保 灌 面 积 "(!!&% 亩 "
自 然 气 候 条 件 优 越 !雨 热 同 季 !土 层 深 厚 ! 土 壤 肥 沃 !热 量 充 足 !!!*! 积温 "(**")!**! ! 无霜期 !)’"!&’ 天 " 地下水资 源丰富 " 全镇配套机电井 )#& 眼 ! 井渠全部配套 " 这个镇经过 多年连续建设和农业开发 ! 已成为喀喇沁旗重要的粮食作物 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和商品基地 "
四、 模式运用前后的效益分析 !" 经济效益
乃林镇通过发展生态农业" 促进了全镇农村经济的发 展 " 粮食产量逐年提高 " 农民人均收入显著增加 " 农民的生活 水 平 明 显 得 到 改 善 ! 粮 食 总 产 由 !%%& 年 !’!("(% 万 公 斤 "
#)*’ 年增加到 !($’+% 万公斤 " 增 产 率 为 !,"’- & 农 民 人 均 纯
!" 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针对乃林地区春季干旱少雨的现状 " 应用中低产田改造 技 术 #节 水 灌 溉 技 术 "土 壤 改 良 技 术 "大 搞 以 引 水 爬 坡 #井 渠 配套 # 坡改梯 # 旱改水的农田水利建设 " 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 条件 " 通过培肥土壤 " 调节土壤的水肥气热 " 通过营造人工林 和 农 田 防 护 林 的 生 物 措 施 "改 善 局 部 的 气 候 条 件 "使 本 地 区 基本形成了 $ 田成方 " 林成网 " 井渠配套 % 的农业高产稳产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新模式—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农业问题专家、原国务院进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认为:农业结构调整不仅仅意味着少种粮食多种菜,要是如此免不了出现新的供求不平衡。
据农业部统计2000年全国蔬菜种植面积高达2.5亿亩,总产量4.4亿多吨,占世界总产量的66%,依照那个数据我国人均占有2分菜地,每年要吃掉350公斤蔬菜;但是依照城调队的资料,去年人均只吃120公斤,除了一部分加工和出口的蔬菜外,更多的菜烂在农民的地里。
因此,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要放眼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充分发挥各地农业的比较优势,以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大力进展特色农业(在平原区进展名优特农产品种植业,在山区进展经济林,在牧区进展名优畜牧业产品,在低洼水区进展水产养殖业,在城郊进展肉禽蛋奶养殖业)和生态农业,因地制宜使农、林、牧、鱼、副业全面进展,把开发利用资源、爱护生态环境与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进展;加快进展水果、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棉花和水产品等具有传统优势的名优特产品生产,加快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步伐搞好生态林建设,建设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特色农业是指凭借各具特色的农业资源,独特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手段,开发出具有区域特色和较高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并进行产业化生产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在这种生产经营模式中,特色农业资源是基础,特色农产品生产或加工是依托,特色农产品是核心,而农产品市场是实现价值的重要场所。
现在的特色农业包括立体农业、空中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彩色农业、三色农业(绿色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海水农业、草地农业、沙漠农业、精准农业、设施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高优农业)等。
对特色农业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发达国家。
我国探究与实践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方向为特色农业的进展模式及国外特色农业的进展经验。
特色农业的出路在于产业化经营,即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规范化治理。
要实现规模和品牌两手抓,有规模没品牌不行,有品牌没有规模也不行。
农产品和工业品一样,也需要打出自己的品牌,形成巨大的生产规模,以幸免分散种植、小规模经营、低水平重复造成的弊端。
以名优特新蔬菜、水果、花卉、苗木、牛羊肉、奶、水产品和优质水稻、优质专用小麦、加工专用玉米、优质大豆、优质棉花为重点,采取一个产品制定一个规划,确定一些重点生产区域,建立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选择一批龙头企业,推广一系列配套技术,扶持进展壮大一批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产业区,引导和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
一、国外的特色农业1、美国的生物农场近年来,美国出现了一种新型农场——生物农场。
这种农场有两大特点:一是实行生物动力学的耕作方法;二是由社区居民交钞票入股兴办,农场定期分配产品。
这类农场的规模一般较小,但机械化程度高,所经营产品的品种也专门多,全是新奇无污染的农产品。
在生物农场的耕作中从不使用化肥,仅使用专用有机肥。
这些有机肥是将畜禽粪便、人类粪便和绿肥、剩饭剩菜等混合在一起,加上催化剂后发酵所形成。
许多农场主认为,对农作物施用如此的有机肥,不但能给农作物增加营养,而且能爱护土壤和农作物的内在生命力,促进农作物生长,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杀虫剂在生物农场中是绝对禁止的。
经营者的理论依照:大自然3 / 22给农作物安排了和谐的生态环境,田园里既然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就会吸引各种各样的昆虫。
它们按照大自然的安排,可各自完成各自的任务,生生死死,互有制约。
假如对农作物使用杀虫剂,不但对环境和农作物污染严峻,而且还往往会破坏自然界的平衡。
因此,这些生物农场着力于对病虫害的预防,通过增加土地的营养,协调土地素养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培育和引进抗病虫害的品种等等,使农作物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如此农作物的病虫害就不是个突出的问题了,不使用杀虫剂也能获得丰收。
由于使用生物动力耕作法,生物农场种植出来的农产品备受人们的欢迎。
每年春耕之前,社区居民就向这些生物农场的农场主交款入股,然后,每星期两次到生物农场取回供应给自己的蔬菜、禽蛋等农产品。
尽管有的居民要驱车45分钟到生物农场取菜,但他们认为能够获得这些新奇、无污染的农产品是专门值得的。
正因为如此,生物农场越办越兴盛。
2、以色列的节水灌溉以色列全国有2万平方公里面积严峻干旱缺水,年降雨量仅20-500毫米,全年无降雨期长达7个多月。
然而世界一流的节水灌溉技术,却使以色列如此一个严峻缺水的国家赢得了欧洲“冬季厨房”的美名。
水是以色列政府进展农业优先解决的大问题。
为解决那个问题,政府投巨资进行了大规模水利建设,先后修建输水渠300多公里,铺设输水管线4200多公里,将北部水源输送到南部,直至沙漠深处,并将地下水的抽取系统联成网,年供水量达14亿立方米以上。
与此同时,以色列政府还下大力气开发新的水源和进展节水技术,积极资助利用高科技完成废水循环利用工程,使新技术设施不断更新问世,目前该国都市废水利用率达70%。
滴灌、喷灌系统等新型节水技术已是第四代、第五代,完全由计算机操纵,依照土壤的吸水能力、作物种类、作物生长时期和气候条件等定时、定量、定位为农作物供水,不仅使水资源利用率达85%以上,耕地面积由1949年的16.5万公顷扩大到目前的45万公顷,而且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
3、荷兰的设施农业荷兰的农产品出口名列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法国,其中蔬菜、鲜花、奶酪等均居世界出口第一,农产品的出口创汇占全国出口创汇总额的1/4。
该国农业的骄人成就归功于高水平的教育、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工厂设施技术的应用和完善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农业协会、农业合作社和农民联合会)。
荷兰农业中最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是设施农业的高投入、高5 / 22产出和高效益。
荷兰设施农业有以下特点:一是规模大。
一般都有上千平方米,最大可达一两万平方米。
二是设备先进。
水、温、光调节全由电脑操纵,收获量、治理情况、收获日期、分级标准全部输入电脑。
三是专业化程度高。
每个农民或农场只从事一种产品的生产。
四是与市场联系紧密。
生产以效益为目的,每天生产多少产品,出售多少产品都提早与批发市场衔接。
每个农民投资多少,建多大规模,生产什么产品,完全由农民依照市场情况自己决定,政府不予干涉。
五是重视质量和信誉。
农产品运到交易市场前要严格分级、包装,还要提供产品生产过程的全部情况(包括育苗、移栽、治理、收获、运输等)。
4、日本的“农业公园”目前,日本各地正在悄悄兴起一种新的公园——农业公园,其中最为新奇的是距东京200公里以外的江永崎农业公园——南瓜森林。
南瓜森林的第一大特点是“野”。
它远离大小城镇,四面全是山林野地,空气中透着草木的气息,与都市里混杂着沥青、油烟的空气完全隔绝,置身其中,令人顿时感到全身爽快。
第二大特点是“洋”。
南瓜森林非日本固有,而是一位名叫久门渡的农家弟子在对南欧考察多年后,依照南欧田园风光而创立的。
这座27万平方米的园子,处处都布满着浓郁的南欧风情。
农业公园内,黄灿灿的油菜园、古老的风车、优美的欧洲民乐合奏出南欧风情曲,使人产生一种超越时空的感受。
第三大特点是“学”。
当人们尽情呼吸了清新的空气、巡游过“土”、“洋”结合的农业公园之后,还能够到园内的西式食品教室,在老师的指点下学个一招半式。
农业公园最大的好处确实是旱涝保收。
首先它是以农业为主题的,而且又建在远离城镇的农村,因此公园内可依照当地的气候条件制定种植打算。
在适宜观光客巡游的春夏秋三季,自然会有一笔不小的门票收入,而公园内精心点缀的经济作物的自然生长也不受阻碍。
二、我国的特色农业1、立体农业:立体农业是利用农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的“时刻差”和“空间差”进行合理组装、科学配套,组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优生产系统。
福建省建瓯市吉阳镇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他们科学运用夏莲——秋稻——冬、春菜种植的时刻差,在同一地块利用它们的空间分布不同,充分发挥了立体农业的功效。
该镇每年种植莲子5000-10000亩,7 / 22除少量留种外,其余全部种两季水稻,冬、春又种上蔬菜,取得了专门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湖北省京山县近年来,在全县50个村办起了立体农业生态基地,实现了“山上种果种草,山坡养羊养牛,山下养猪养鸡,水面养鸭养鹅,水中养鱼养虾”和“麦-瓜-稻”、“麦-菜-棉”,“鱼稻共生”等立体循环模式,使50个村迅速脱贫致富。
2、空中农业:“空中农业”是都市居民利用都市垃圾,在居室的阳台上种花卉,在楼顶上种蔬菜、水果或建池养水生植物、养鱼,或在楼上腾出房间养畜养禽。
“空中农业”由来已久,只是近几十年来才把它提高到重要日程上来。
1959年美国一位园林建筑师设计建一个“空中花园”取得了专门好效果。
这对实施“空中农业”是一个专门好的启发。
重庆市在楼顶上造锯沫田,种植蔬菜瓜果,既绿化美化了环境,又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检测显示:通过绿化的楼顶房间的室内温度,冬天升高3-5℃,夏天降低3-5℃。
河南邓州市一教师在楼上房间里饲养万只小鸡,并在楼顶种反季节蔬菜,年收入达2万多元。
而像如此的“空中农业”专业户,目前邓州市内就有近百家。
3、都市农业。
都市农业指处在大都市及其周边的地区充分利用大都市提供的资本、科技成果及现代化设备进行生产,并紧密服务于都市的现代化农业。
都市农业是一种与都市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紧密相关的农业现象,是都市经济进展到较高水平常农业与都市、农业与非农业等进一步融合过程中的一种发达的现代农业。
都市农业作为一种崭新的现代农业形态,具有城乡融合性、功能多样性、现代集约性、高度开放性等特征。
都市农业的特点是利用都市工业和科技优势,进展农林牧副渔业,建立农副产品基地,保障都市供给;在市区保留和建设一定的绿地,在城郊地区建设森林带或“绿色生态爱护圈”,以改善都市生态环境;进展家庭农业,利用庭园、阳台、空地种植花草、果树、蔬菜,以及进展养殖业等。
4、观光农业(旅游农业)。
是一种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特色农业,这种新型农业通过进展具有特色的农林牧渔等产业,吸引人们前往观光。
如此既促进了农业的进展,又能增加旅游收入。
它结合农业的产业化进展与旅游景点、旅游方式的开发,让农业进展成为旅游景点的一部分。
如此,游客除观赏旅游景点之外,更能够挥竿垂钓、亲手摘食水果和蔬菜,真正接触大自然,尽情享受休闲时刻。
其次,观光农业能够扩大该地区的阻碍力和知名度,增加农业公司和旅游公司的无形资产。
另外,观光农业能够充分发挥景点的区域自然地理优势,以游带农,以农促游,9 / 22农游互补,建起既有经济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的农业。
随着世界都市化速度的加快,在繁闹都市居住久了的市民,越来越怀念清新的空气、安静的环境、空旷的田野和绿色环抱的大自然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