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精髓 中药药理学】电子教案
《中药药理学》第一章绪论授课教案
《中药药理学》第一章绪论授课教案授课章节第一章绪论授课学时2讲授方多媒体教学条多媒体法件教学目标:1.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药药理学的学科性质、学习目的和发展简史;2.理解和掌握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学科任务。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2.难点: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教学要点:第一节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1.概念2.研究内容3.学科任务4.学科性质5.学习目的第二节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1.中国古代对药物作用研究的探索2.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简况思考题 / 作业:1.中药药理学的概念。
2.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3.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教学小结: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一、概念中药药理学( 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中药机体中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天然药材;机体:人体、动物体和病原体。
二、研究内容研究中药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是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包含以下两个方面:1、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即中药中药药效学(中药效应动力学):是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揭示中药药理作用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
如人参的补气(人身皂苷)、大黄的泻下(大黄蒽苷)等。
历代本草对每味中药的性味、归经、主治、用法、用量、配伍、禁忌及有毒无毒等,都有大量论述,这是几千年中医药工作者临床实践的结晶,也是中药药理研究的出发点。
中药药效研究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对中药作用及作用机理的再认识。
麻黄平喘的作用机理 :①促进去甲肾上腺素(NA)、肾上腺素( Adr)等递质的释放;②升高细胞内cAMP,松弛平滑肌(支气管平滑肌的功能受cAMP和cGMP的调节, cAMP升高或 cAMP/cGMP的比值升高,可以使支气管平滑肌细胞膜稳定,从而使细胞内 Ca2+减少,支气管平滑肌松弛);③兴奋α受体(黏膜的小血管收缩),减轻黏膜水肿;④抑制过敏介质( 5-HT、组胺等)的释放(肥大细胞), 5-HT、组胺均能兴奋支气管平滑肌。
中药药理学项目教学教案
中药药理学项目教学教案第一章:中药药理学概述1.1 中药药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3 中药药理学的意义与展望第二章:中药药效成分2.1 中药药效成分的分类与特点2.2 常见中药药效成分的药理作用及实例2.3 中药药效成分的提取与分析方法第三章:中药药理作用机制3.1 中药药理作用机制的分类3.2 中医药理学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3.3 实例分析:中药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与应用第四章:中药药效评价方法与指标4.1 中药药效评价方法概述4.2 药效评价指标的选择与判定4.3 中药药效评价实例分析第五章:中药药理学研究案例解析5.1 案例一:中药抗肿瘤作用的药理学研究5.2 案例二:中药抗氧化作用的药理学研究5.3 案例三:中药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的药理学研究第六章:中药药理学在抗炎药研究中的应用6.1 炎症反应的药理学基础6.2 中药抗炎作用的药理学机制6.3 常用中药抗炎药的药理学研究案例第七章:中药在心血管药理学中的应用7.1 心血管疾病的药理学基础7.2 中药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机制7.3 常用中药心血管药物的药理学研究案例第八章:中药在抗肿瘤药理学中的应用8.1 肿瘤药理学基础8.2 中药抗肿瘤作用的药理学机制8.3 常用中药抗肿瘤药物的药理学研究案例第九章:中药在神经系统药理学中的应用9.1 神经系统的药理学基础9.2 中药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9.3 常用中药神经系统药物的药理学研究案例第十章:中药药理学在消化系统药理学中的应用10.1 消化系统的药理学基础10.2 中药对消化系统的作用机制10.3 常用中药消化系统药物的药理学研究案例第十一章:中药药理学在呼吸系统药理学中的应用11.1 呼吸系统的药理学基础11.2 中药对呼吸系统的作用机制11.3 常用中药呼吸系统药物的药理学研究案例第十二章:中药药理学在免疫系统药理学中的应用12.1 免疫系统的药理学基础12.2 中药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12.3 常用中药免疫系统药物的药理学研究案例第十三章:中药药理学在内分泌系统药理学中的应用13.1 内分泌系统的药理学基础13.2 中药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机制13.3 常用中药内分泌系统药物的药理学研究案例第十四章:中药药理学在泌尿系统药理学中的应用14.1 泌尿系统的药理学基础14.2 中药对泌尿系统的作用机制14.3 常用中药泌尿系统药物的药理学研究案例第十五章:中药药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15.1 中药药理学的国际化和现代化15.2 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创新技术与方法15.3 中药药理学面临的挑战与前景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与方法。
中药药理学教学设计
汇报人:XX 2024-01-21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中药药理作用机制 •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 • 中药药效学研究方法与技术 • 常见中药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 实验设计与操作技能培养 • 课程考核与评价标准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中药药理学定义及研究范围
中药药理学的定义
祛湿类中药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祛湿类中药药理作用
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功效,主要 通过促进尿液排泄、抑制肠道平滑肌收 缩等作用实现。
VS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水肿、泄泻等疾病,如茯苓、泽 泻等中药常用于治疗水肿尿少、脾虚泄泻 等症状,车前子、木通等中药常用于治疗 湿热淋证、小便不利等症状。
补益类中药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03离子通道实验法通过检测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能力 ,评价药物对受体功能的调节作 用。
研究药物对离子通道的影响,揭 示药物在细胞信号传导过程中的 作用。
药效学研究新技术应用
基因芯片技术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高通量筛选药物作用 的靶基因,为药效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和方法。
代谢组学技术
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药物对生物体 内代谢物的影响,全面评价药物的疗
离体组织实验法
利用离体动物组织或器官,研究药物对其功能的影响,探讨药物 的作用机制。
细胞培养实验法
通过培养细胞,观察药物对细胞生长、代谢、凋亡等过程的影响 ,揭示药物的细胞水平作用机制。
体外药效学研究方法
01
酶学实验法
研究药物对酶活性的影响,探讨 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及作 用机制。
02
受体结合实验法
效和安全性。
蛋白质组学技术
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药物对蛋白 质表达谱的影响,深入揭示药物的作 用机制。
中药药理学教学设计 (2)
中药药理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中药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掌握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药效成分及其临床运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中草药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中草药的基本概念、种类、性质,掌握中药的常见品种、加工制作和用药方法。
二、教学内容1. 中药药理学基础•中药药理学的定义和作用•中药的基本分类和性质–中药的四性、五味、功效、归经等基本属性•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技术•中药的剂型和药效评价方法2. 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和应用•清热解毒类–银翘解毒片、板蓝根等•滋阴补肾类–熟地黄、枸杞子等•行气活血类–川芎、丹参等•止咳平喘、祛痰化痰类–杏仁、桔梗、枇杷叶等3. 中药治疗常见疾病的应用•中药治疗感冒、咳嗽、头痛、胃痛、腹泻等疾病的常见方剂•中药治疗补肾、滋阴、养血、调经等方面的常见方剂和药物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理论教学:通过讲授中药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加深学生对中药的认知和理解。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和中药剂型的制作方法。
•病例分析:通过病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中药治疗常见疾病的应用。
•视频教学: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加深学生对中药的印象和认识。
四、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点名:通过点名,检查学生听课的情况和学生的出勤率。
•作业和考试:布置相应的作业和考试,检查学生对中药药理学的掌握情况和掌握程度。
•课堂互动:通过课堂互动,检查学生对中药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教师讲授内容的反应和提问。
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常见中药成分的提取和分析技术。
3. 学习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1. 中药药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2. 常见中药成分的提取技术。
3. 中药药理学实验的操作流程。
4.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提取仪器、分析仪器、实验室用具等。
2. 实验材料:中药材、化学试剂、实验动物等。
3. 实验指导书和相关的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药药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中药药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二、讲解(30分钟)1. 教师讲解常见中药成分的提取技术,包括提取方法、条件和操作步骤。
2. 引导学生了解提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技巧。
三、实验操作(45分钟)1. 教师演示中药成分提取的实验操作流程,包括药材处理、提取剂的选择、提取条件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四、实验数据分析(3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2. 学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讨论结果。
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2. 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拓展1. 介绍其他中药成分的提取和分析技术,如有效成分的色谱分析、光谱分析等。
2. 介绍中药药理学实验的设计方法和原则,如对照实验、重复实验等。
3. 介绍中药药理学在临床应用中的案例和实例,如中药复方的研究、中药药效的评价等。
三、教学资源推荐1. 《中药药理学》教材或相关教学书籍。
2. 中药药理学实验指导书或相关实验教材。
3. 中药药理学研究论文或相关学术资料。
四、教学反馈与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中药学电子教案
教案类别日校专业中药、制药层次本科班级课程中药药理学教研室药理教研室教师授课时间20 年月日至20 年月日教务处印制填写说明:请各任课教师按说明认真填写教案中各项目1.“类别”指日校、成教等。
2.“专业”指中医、中药、制药、市场营销等。
3.“层次”指研究生、本科、专科等。
4.“班级”指所授课对象的班级。
5.“课程”指所授课程内容所属学科,如:中医内科、西医外科等。
6.“教师”指任课教师的姓名、职称等。
7.“教学课题”指所授课程中的病名,如:胃脘痛、小儿疳积等。
8.“授课时数”为该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
9.“授课章节”指此次教学任务所涉及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
10.“教学目的要求”指此次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11.“重点难点”指该次教学中需要详细讲解的内容。
12.“教学手段”指授课时运用口授、幻灯、多媒体、板书等方法。
13.“教学主要方法和步骤”指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法,如讲解、课堂讨论等。
14.“课后小结”指授课后对授课内容所做的综述。
15.“课后作业或思考”指课后要求学生思考、复习的内容。
16.“备注”指表中未列出但需要补充的内容。
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云南中医学院课程教学计划表教研室:课程名称:专业:班级:。
中药药理学教案教学设计
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设计
评价方法: 采用定性和 定量相结合 的方法,包 括问卷调查、 访谈、观察
等
评价指标体 系:包括教 学目标、教 学内容、教 学方法、教 学效果等方
面
教学目标评 价:关注学 生知识掌握、 技能提升、 情感态度等 方面的变化
教学内容评 价:关注教 学内容的科 学性、实用 性、趣味性 等方面的表
中药药理学教案教学方法设计
5
理论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理论教学:讲解 中药药理学的基 本概念、原理和 理论
实践教学:通过 实验、案例分析 等方式,让学生 动手操作,加深 理解
结合实际:将中 药药理学的理论 知识与实际应用 相结合,提高学 生的实践能力
互动教学:鼓励 学生提问、讨论, 提高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和参与度
案例分析教学法
案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药药理学案例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理解中药药理学的原理和应用 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分析和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药药理学知识
互动式教学法
提问与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进行讨论,激发思考
趣和积极性。
探究式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
反思。
探究式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教师要充分准备,引导学 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 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中药药理学教案评价设计
6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评价目标:了解学生对中药药理学的掌握程度
评价方法:采用笔试、实验操作、课堂表现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对中药药理学的理论知识、实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等方面的评价 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中药药理学实验教案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常见中药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3. 学会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1. 中药药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2. 常见中药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3. 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中药药理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常见中药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2. 实验:指导学生进行中药药理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中药药理学的应用前景和未来发展。
二、第一章:中药药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教学内容:1. 中药药理学的定义。
2.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1. 中药药理学的概念。
2.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1.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过程:1. 讲解中药药理学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2. 介绍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等。
3.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第二章:常见中药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教学内容:1. 常见中药的药理作用。
2. 常见中药的作用机制。
教学重点:1. 常见中药的药理作用。
2. 常见中药的作用机制。
教学难点:1. 常见中药的作用机制。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过程:1. 讲解常见中药的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菌、抗肿瘤等。
2. 分析常见中药的作用机制,如皂苷、生物碱、多糖等成分的作用。
3.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常见中药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四、第三章: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教学内容:1. 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 中药药理学实验的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1. 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 中药药理学实验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案
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案第一章:中药药理学概述1.1 中药药理学的定义1.2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1.3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1.4 中药药理学的意义与发展前景第二章:中药药效学实验方法2.1 中药药效学实验设计原则2.2 中药药效学实验的基本技术2.3 中药药效学实验的评价方法2.4 常见中药药效学实验案例分析第三章:中药药动学实验方法3.1 中药药动学实验设计原则3.2 中药药动学实验的基本技术3.3 中药药动学实验的评价方法3.4 常见中药药动学实验案例分析第四章:中药药理学实验器材与设备4.1 中药药理学实验器材的分类与选用4.2 中药药理学实验设备的使用与维护4.3 中药药理学实验器材的安全操作规程4.4 实验器材与设备的管理与保养第五章:中药药理学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5.1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5.2 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5.4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注意事项第六章:常见中药成分提取与鉴定技术6.1 中药成分提取的原则与方法6.2 中药成分鉴定技术概述6.3 常见中药成分的鉴定方法6.4 实验案例:某中药成分的提取与鉴定第七章:中药药理学实验案例分析7.1 抗炎药中药实验案例7.2 抗菌药中药实验案例7.3 活血化瘀药中药实验案例7.4 免疫调节药中药实验案例第八章:中药药理学实验安全与伦理8.1 中药药理学实验安全知识8.2 实验中的生物伦理问题8.3 实验中的化学伦理问题8.4 实验中的动物福利问题第九章: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实践9.1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目标与任务9.2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组织与实施9.3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方法与技巧9.4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评价与反馈第十章:中药药理学实验研究进展与趋势10.1 中药药理学实验研究的最新进展10.2 中药药理学实验技术的发展趋势10.3 中药药理学实验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10.4 未来中药药理学实验研究的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中药药理学概述难点解析: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中药的药效学、药动学、毒理学等多个方面,需要学生掌握其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中药药理学教案设计
中药归经与靶器官选择性
归经的概念及分类
解释归经的基本概念,并介绍其分类方法,如十二经脉、脏腑归经等。
归经与靶器官选择性的关系
阐述归经理论与中药药理作用靶器官选择性之间的联系,如某中药归心经,则其药理作 用可能主要作用于心脏等。
结果评价
根据观察到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计算 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等指标,评价 药物的急性毒性大小和特点。
长期毒性试验方法及评价
长期毒性试验方法
通过长时间给予动物一定剂量的药物,观察动物出现的慢 性毒性反应和器官损伤情况,评价药物的长期毒性。
剂量选择
根据药物的临床用量和动物的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剂量, 一般设置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和一个对照组。
药方案。
03
糖尿病
治疗原则为滋阴清热、益气养阴。常用方剂有消渴方、玉女煎等。用药
时需关注患者血糖波动情况,结合饮食、运动等综合治疗措施。
典型案例分析:感冒、高血压等
感冒案例
患者张某,男,30岁,因受凉后出现发热、恶寒、头痛、鼻塞等症状。中医诊断为风寒感冒,治以辛温解表,方 选麻黄汤加减。患者服用3剂后症状明显缓解。
中药药性理论
重点回顾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归经等药性理论,及其对中药药理 作用的影响。
中药药理作用机制
深入剖析中药对机体的药理作用,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括调节免疫功能、抗炎、抗氧化、抗 肿瘤等方面的作用机制。
中药药理实验方法
系统回顾中药药理实验的设计、实施 及数据分析方法,强调实验方法的科 学性和可重复性。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提交要求
02
中药药理作用基础
中草药药理学教学设计
根据实验目的和药效观察时间点,合理规划给药时间和观察时间。例如,对于急性毒性实 验,可设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进行观察;对于慢性实验,可设定给药一段时间后观察药效 。
观察指标设定和数据记录分析
观察指标设定
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设计,设定合理的观察指标。例如, 对于抗炎作用研究,可观察动物的炎症部位肿胀程度、炎 症细胞浸润情况等。
掌握中草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悉常用中草药的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了解中草药药 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中草药药理学领域的实际问题;具备开展中草药药理学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能 够撰写中草药药理学的学术论文和报告。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传统医学的热爱和兴趣,树立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严 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中草药药理学研究体系
国内外学者在中草药药理作用机制、药效物 质基础、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研究体系。
重要成果
在抗肿瘤、抗炎、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等多个 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为新药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
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内外中草药药理学研究团队积极开展国际 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中草药药理学研究的 深入发展。
使用方法
中草药的使用方法包括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时需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制剂 类型和剂量,外用时需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型,同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
症。
03
常见中草药药理作用及临 床应用
解表药
麻黄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 闷喘咳,风水浮肿。
《中药药理学》课件1PPT学习教案
会计学
1
第1页/共39页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第二节 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
第2页/共39页
第一节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中药药理学(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TCM)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 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第20页/共39页
3. 现代中药药理学发展三个时期: 20世纪20~40年代: 1923年陈克恢对麻黄的研究。 50~80年代:筛选治疗多发病,常见病药物,结合中 医理论与治疗法则研究,为中药药理学科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90年代后:单味中药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进一步阐 明复方的多效性的多成分、多靶点的概念。 1982年王筠默教授编写了第一本中药药理学教科书。 正式列入高等院校药学专业的专业课和中医专业的基础课。 1990年开办中药药理专业和随后的硕士、博士点,大 大地促进了中药药理学的发展。
龙汤等促进糖元分解,血糖升高。
第32页/共39页
(2)寒凉药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石膏、知母、黄芩使耗氧量降低。 知母、地骨皮等使血糖降低。 知母、黄连等能抑制Na+,K+-ATP酶活性,产热减少。
第33页/共39页
5.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温热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附子、乌头等有强心作用,正性肌力、正性频率作用
药理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
药物
机体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第5页/共39页
中药药理学
中药
中药药效学 中药药动学
机体
中药:是按照中医理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天然药材。 机体:人体、动物体、微生物体。
中药药理学教案课件
1
第一章
绪论
2
中药药理学的概念
中药药理学
( 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TCM )
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 中
药对机体作用和作用原理的一门学科。
中药(Chinese Drugs)
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用于预防、治疗 疾
用和有效成分。
50年代和60年代:
主要在强心、降压、镇痛、驱虫、抗菌、 消炎、利尿等
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药物筛选。
70年代:
◆ 注意与临床(病)相结合。如慢性支气 管炎、冠心病、
肿瘤等。
15
50~80年代的标志性成果 丹参、川芎、冠心Ⅱ方活血化瘀作用的研究。 延胡索镇痛。 桔梗、满山红祛痰镇咳。 清热药的抗菌抗病毒作用等。 确定有效成分: 小檗碱、苦参碱、川芎嗪、
26
药性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
热性药物: 具有中枢兴奋作用。如附子、 干姜、肉桂等。寒证病人用温热药。
寒性药物: 具有中枢抑制作用。如知母、 石膏、黄连、黄芩等。热证病人用凉 寒药。
27
1.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临床: 热证 寒证
中枢兴奋症状(表现)
寒凉药
改善
中枢受抑状态(表现)
温热药
动物实验:
单胺类神经递质
12
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
• 中国古代对药物作用的探索:
•
始于《山海经》,成于《圣济经》,其卷
五称“药理篇”,而盛于明清。主要以抽象的角
度来阐明中药的作用机理。
•
如蝉蜕,治妇人生子不下(性善脱)
•
治皮肤病(所在壳也)
•
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案
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目的1. 理解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中药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学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1. 中药药理学是研究中药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药效学特性和作用规律的学科。
2. 中药的作用机制包括对机体器官系统的影响、对生物分子靶的作用等。
3. 中药的药效学特点包括药效的时效关系、量效关系、个体差异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中药样品、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等)、生理盐水、试剂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离心机、酶标仪、PCR仪器、药理实验仪器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中药对实验动物的药效学实验a. 准备实验动物并对其进行分组。
b. 给予不同剂量的中药给实验动物。
c. 观察并记录实验动物的生理反应,如心率、血压等。
d. 分析中药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
2. 实验二:中药对生物分子靶的影响a. 提取实验动物的组织蛋白并进行Western blot实验。
b. 观察中药对特定蛋白表达的影响。
c. 分析中药的作用机制。
3. 实验三:中药对细胞培养的影响a. 准备细胞培养板并培养细胞。
b. 给予不同剂量的中药处理细胞。
c. 采用MTT法或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观察中药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d. 分析中药的细胞毒性作用。
4. 实验四:中药对实验动物的毒理学实验a. 给予实验动物不同剂量的中药。
b. 观察实验动物的毒性反应,如体重变化、器官损伤等。
c. 分析中药的毒性特点和剂量关系。
5. 实验五:中药的综合药理学研究a. 综合分析实验一、二、三、四的结果。
b. 探讨中药的多靶点作用机制。
五、实验报告与评价2. 教师将对实验报告进行评价,包括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实验操作的准确性、结果分析的深度等。
3. 学生需参与实验报告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思考。
六、实验六:中药对实验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1. 目的:探讨中药对实验动物免疫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
中药药理学电子版教材
第一章第一节: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一、中药药理学的概念1、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个学科。
2、与现代药理学的区别与联系(1) 共同点: 研究对象一药物与机体,研究内容一作用及作用机理(2)不同点: 理论基础例:对麻黄功效及药理作用的不同表述3、与传统中药学的区别与联系(1)联系:以相同理论为指导;(2) 区别:研究手段中药药理学二、研究内容1、中药药效学2、中药药动学三、研究的目的与任务1、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从现代科学的高度,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的内涵。
2、提高临床疗效3、促进中医药理论的进步。
4、参与中药新药的开发。
5、促进中西医结合。
第二节: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简史1、第一阶段:二十世纪20~40年代,我国学者陈克恢等对中药麻黄进行了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发现麻黄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生物碱,如麻黄碱。
这一时期的研究不仅起到开创性的作用,而且形成了一条延续至今的中药药理研究思路,即从天然药材中提取其化学成分,通过筛选研究确定其药效和有效成分,与植物药的研究模式极为相似。
2、第二阶段:大约在50~ 80年代。
中药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以及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研究取得显著成就。
标志性成果有丹参、川芎、冠心11号方活血化瘀作用研究,延胡索镇痛镇静作用研究,桔梗及满山红祛痰镇咳作用研究,清热解毒药抗菌抗病毒作用研究等。
该时期中药药理研究发现,许多中药除具有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之外,还具有一些新发现的药理作用。
3、第三阶段90年代,中药药理作用研究的两条思路逐渐清晰,一是继续沿植物药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中药,二是突出了中药复方的整体研究。
进一步明确中药复方药理作用多层次、多靶点的概念,强调中药复方作用的多效性,并通过整体复方的分离提取寻找有效部位或单体【第二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第一节:中药四性(气) 的现代研究寒、热、温、凉四性是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是从用药后机体对药物所产生的反应(作用和疗效)中概括出来的,凡能减轻或消除寒症的药物便认为属于热性或温性药(多具有祛寒、温里、助阳补气功效)凡能减轻或消除热症的药物认为属寒性或凉性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滋阴、泻火)中医临证用药原则:温热药可治寒证。
中药药理教案
3、熟悉桂枝的主要药理作用及有效成分,了解其临床应用。
4、了解细辛的主要药理作用。
主要教 学
内容设 计
1、概述 主要药理作用:发汗、解热、抗病原微生物、抗炎、镇痛等。
2、常用药物
(1)麻黄:发汗、平喘作用(有效成分、作用机理)。利尿(有效成分、作用机理)。抗炎(成分、机理 )镇咳祛痰。抗菌抗病毒作用。现代应用及不良反应。
《中药药理学》教案
课程名 称
中药药理学
授 课对 象
中药学2006级
授课题 目
第六章清热药
授课时 数
2学时(100分钟)
教学方 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自学
教学目 的
1、掌握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掌握黄连、黄芩主要药理作用、有效成分和现代应用。
3、熟悉金银花等药的药理作用、有效成分与现代应用。
4、了解大青叶板蓝根等药的药理作用及应用。
2、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
3、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机体因素。
4、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环境因素。
《中药药理学》教案
课程名 称
中药药理学
授 课对 象
中药学2006级
授课题 目
第四章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研究思路
授课时 数
0.5学时(25分钟)
教学方 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自学
教学目 的
1、熟悉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授课时 数
1学时(50分钟)
教学方 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自学
教学目 的
1、熟悉风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掌握秦艽的药理作用、有效成分及现代应用。
3、 熟悉独活和雷公藤的药理作用、有效成分及现代应用。
中药药理学电子版教材
中药药理学电子版教材第一章第一节: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一、中药药理学的概念1、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个学科。
2、与现代药理学的区别与联系(1) 共同点: 研究对象一药物与机体,研究内容一作用及作用机理(2)不同点: 理论基础例:对麻黄功效及药理作用的不同表述3、与传统中药学的区别与联系(1)联系:以相同理论为指导;(2) 区别:研究手段中药药理学二、研究内容1、中药药效学2、中药药动学三、研究的目的与任务1、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从现代科学的高度,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的内涵。
2、提高临床疗效3、促进中医药理论的进步。
4、参与中药新药的开发。
5、促进中西医结合。
第二节: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简史1、第一阶段:二十世纪20~40年代,我国学者陈克恢等对中药麻黄进行了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发现麻黄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生物碱,如麻黄碱。
这一时期的研究不仅起到开创性的作用,而且形成了一条延续至今的中药药理研究思路,即从天然药材中提取其化学成分,通过筛选研究确定其药效和有效成分,与植物药的研究模式极为相似。
2、第二阶段:大约在50~ 80年代。
中药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以及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研究取得显著成就。
标志性成果有丹参、川芎、冠心11号方活血化瘀作用研究,延胡索镇痛镇静作用研究,桔梗及满山红祛痰镇咳作用研究,清热解毒药抗菌抗病毒作用研究等。
该时期中药药理研究发现,许多中药除具有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之外,还具有一些新发现的药理作用。
3、第三阶段90年代,中药药理作用研究的两条思路逐渐清晰,一是继续沿植物药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中药,二是突出了中药复方的整体研究。
进一步明确中药复方药理作用多层次、多靶点的概念,强调中药复方作用的多效性,并通过整体复方的分离提取寻找有效部位或单体【第二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第一节:中药四性(气) 的现代研究寒、热、温、凉四性是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是从用药后机体对药物所产生的反应(作用和疗效)中概括出来的,凡能减轻或消除寒症的药物便认为属于热性或温性药(多具有祛寒、温里、助阳补气功效)凡能减轻或消除热症的药物认为属寒性或凉性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滋阴、泻火)中医临证用药原则:温热药可治寒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旗开得胜云南中医学院
教案
类别日校
专业中药、制药
层次本科
班级
课程中药药理学
教研室药理教研室
1
教师
授课时间20 年月日至20 年月日
教务处印制
填写说明:
请各任课教师按说明认真填写教案中各项目
1.“类别”指日校、成教等。
2.“专业”指中医、中药、制药、市场营销等。
3.“层次”指研究生、本科、专科等。
4.“班级”指所授课对象的班级。
5.“课程”指所授课程内容所属学科,如:中医内科、西医外科等。
6.“教师”指任课教师的姓名、职称等。
7.“教学课题”指所授课程中的病名,如:胃脘痛、小儿疳积等。
8.“授课时数”为该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
9.“授课章节”指此次教学任务所涉及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
10.“教学目的要求”指此次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2
11.“重点难点”指该次教学中需要详细讲解的内容。
12.“教学手段”指授课时运用口授、幻灯、多媒体、板书等方法。
13.“教学主要方法和步骤”指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法,如讲解、课堂讨论等。
14.“课后小结”指授课后对授课内容所做的综述。
15.“课后作业或思考”指课后要求学生思考、复习的内容。
16.“备注”指表中未列出但需要补充的内容。
教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