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word资料5页

合集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探究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探究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关注被投向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小学生是教育系统中最为脆弱和重要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未来的发展和成长。

在现代社会,面对诸多变化和挑战,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更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学习压力过大、人际关系紧张、心理调节能力不足等。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探讨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对于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旨在从积极心理学视域出发,探讨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分析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希望通过本研究,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通过了解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可以为制定更科学的教育政策和家庭教育方式提供参考。

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能够为提高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提升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

1.3 研究意义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他们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提升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社会适应能力,还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自我认知能力的提升。

探究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对于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培养未来社会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

本研究将从积极心理学视域出发,着重探讨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深入分析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在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中的作用和影响,从而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一)培养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在和同学交际玩耍的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步形成,心理逐渐向社会化发展。

在这一阶段帮助学生平稳度过心理发展关键期,建立自尊感和自信心,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尤为重要。

(二)基于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地处武汉市汉阳区四新片区,学生中近一半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学生在校生活表现出:在课堂上自制力不强;学生对待学业懈怠,求知能力弱;同伴交往中,易生矛盾,还有部分敏感胆小,遇到挫折容易放弃。

这些现象表现在心理品质尤其是积极心理品质方面极待得到教育者的关注。

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培养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有着迫切的需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在“中国知网”上搜索“积极心理品质”,搜到相关情况如下:与本课题相关的期刊文献2020篇,关于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主要观点如下:(一)国外关于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1999年,国外首次提出“Positive Personality”(积极人格特质)的概念,倡导研究者要多方面探讨促进个体产生积极状态的心理因素。

个体积极品质包括:智慧、勇气、仁爱、公正、克己和自我超越。

(二)国内关于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积极心理品质研究,国内在学习借鉴国外研究之下都已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1.理论研究在国内,如:孟万金、张冲合著的《中国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测评量表研发报告》中,提出了六种美德,包括:智慧与知识、勇气、爱与人性、正义、节制、灵性与超越,这是专门针对小学生研发积极心理品质测评工具,深入探讨了积极心理品质结构。

2.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方面的研究孟万金教授认为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策略在于:专题培训、学科渗透、家校合作、文化浸泡、个别辅导、网络技术。

3.实践研究孟万金教授团队研发的《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通过对5600名小学生有效数据的分析,研发出了中国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为国内的研究者们提供了有效的测量工具,具有可操作性。

《课堂中渗透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探索

《课堂中渗透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探索
多样化教学手段
利用游戏、竞赛、合作等多种教学 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 性。
心理素质培养的教学设计
01
02
03
情感教育
将情感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 情感调控能力。
挫折教育
通过设计适当的挫折情境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 ,培养坚韧不拔的心理品 质。
自我认知教育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 和不足,树立自信心,形 成积极的自我认知。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 的积极心理品质至关重 要,这不仅有助于他们 健康成长,还能为其未 来的生活和事业奠定坚 实基础。
03
CATALOGUE
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方法和 策略
创设积极的教学环境
积极氛围
营造宽松、和谐、乐观的课堂 氛围,使学生感受到积极的情
感和态度。
安全心理环境
建立信任、尊重、理解的基础,使 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观点和情感。
可以在学科知识的教学中,寻找和心理品 质培养相关的切入点,将心理品质培养融 入课堂中,既不占用过多时间,也能达到 培养心理品质的目的。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培训,提升教 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能力 。同时,教师之间也可以进行经验交流, 分享各自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技巧。
学校可以邀请专业心理咨询机构,为学校 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指导和帮助,确保心 理品质培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课堂中渗透小学 生积极心理品质培 养探索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内涵及现状 • 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方法和
策略 • 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01
CATALOGUE
引言
积极心理品质定义及重要性

小学生校园生活中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策略研究

小学生校园生活中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策略研究

小学生校园生活中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策略研究1.培养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他们学习知识和各项技能,自我意识逐渐成长,心理逐渐向社会化发展。

如果在这一阶段发展顺利,儿童就会拥有一种自尊感和自信心,进而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在现有的教育模式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还是以传授心理学知识为主,较多关注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忽视了对学生群体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面对这些现状,我们应探索面向学生群体,培养自信、积极、阳光、乐观、勇敢等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

2.基于我校的实际情况。

我校地处于武汉市汉阳区城郊结合部,近一半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在课堂上,一部分孩子在课堂上眼神游离,喜欢做小动作,不遵守纪律;在同伴交往中,容易闹矛盾;还有一部分孩子则不善言语、不喜欢沟通,凡事都不主动,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因此,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小学生形成积极心理品质,不仅是学生成长规律的需要,也是解决我校学生现有的表象问题的需要。

二、研究目标、内容1.研究目标。

(1)明确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内涵、特征。

(2)提炼在小学生校园生活中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

2.研究内容。

(1)厘清积极心理品质的内涵,明确在校园生活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行为化的特征,根据学生年段特点、个性差异,围绕好奇心、勇敢、集体责任感、感恩、乐观、友善六大积极心理指标进行探索。

①通过查阅文献等方法,厘清积极心理品质的内涵。

②通过对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当前我校小学生的心理现状,归纳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基本特征,明确小学生校园生活中主要的积极心理品质的行为化特征。

(2)提炼出在小学校园生活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

①课程渗透策略:探索在学校课程中有效渗透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

②活动体验策略:探索在学校各项活动中,让学生充分体验以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

③心理辅导策略:探索在校园生活中开展个辅和团辅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

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

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

四、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
积极的学习态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 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还可 以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生动的课堂讲解、丰富的课外 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五、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角色扮演等 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尊 和自信。同时,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接受失败,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2、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情绪管理是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情绪发展的 关键期,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学游戏、情境模 拟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情绪表现和应对方法,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健 康的情绪管理习惯。
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
目录
01 一、积极心理品质的 内涵
03 三、实施建议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
02 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方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小学低年级 学生,这是他们初步建立自我认知,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时期。培养他们 的积极心理品质,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更能促进他们在学习、社交 等各个方面的进步。
谢谢观看
情绪管理是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前 期,情绪波动较大。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学生的情绪变化,引导他们正确表 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例如,可以教学生采用深呼吸、数数等方法来控制自己 的情绪,或者通过写日记、绘画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品质。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可以通过各 种团队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分工合作完成任务等。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可以提高他 们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研究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研究

探索篇誗方法展示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研究沈小满(吉林省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立小学)国足教练米卢曾说过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

”他的意思是告诉人们———凡事态度积极,就已经向成功迈进了决定性的一步。

这句话启发了身为教师的我,那就是所有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教师应该在学生心里种下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向学生传播勤奋拼搏的学习力量。

一、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类型那么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有哪些呢?根据官方调研,主要有二十四种:(1)创造力;(2)好奇心;(3)开放的思想;(4)热爱学习;(5)有视野(洞察力);(6)真诚;(7)勇敢;(8)坚持;(9)热情;(10)友善;(11)爱;(12)社会智能(社交智力);(13)公平;(14)领导力;(15)团队精神;(16)宽容;(17)谦虚;(18)谨慎(审慎);(19)自律;(20)审美(欣赏美和完美);(21)感恩;(22)希望;(23)幽默;(24)信仰。

早在2002年,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曾提出过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可见培养这二十四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正是符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需求,对改善广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起着推动作用。

二、培养学生积极心理的方法我校积极申报了国家在“十三五”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课题研究,在研究中,摸索出了一些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方法与大家探讨。

1.首先学校应注重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把培养积极心理作为教育教学的一项内容。

从学生走入校园第一步开始点燃学生积极面对一切的火花。

从校园环境布置、校风校训、走廊标语、班级板报等方面,创造适于积极心理品质产生的环境。

从教学过程中体现对积极心理品质的赞扬的宣传。

从老师自身折射出积极心理的光芒,引发学生积极的心理状态。

2.注重家长培训。

学校开通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平台以及家长会,定期宣传家长在子女培养中的模范渲染力量,让家长懂得自身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榜样。

小学生学习品质与心理品质的培养研究推荐

小学生学习品质与心理品质的培养研究推荐

小学生学习品质与心理品质的培养研究一、问题的提出在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没有良好学习品质与心理品质的人,根本难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

但当前学校教育的现状还是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操练,忽视了学生良好学习品质与心理品质的培养。

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地指出: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一代新人。

而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品质与心理品质,正是实现这一改革目标所要求所要做到的。

专家认为:“在人的成长中最关键的因素,往往不是智力,而是心理。

心理品质是人的素质核心,既能影响人的生理素质,又影响人的社会素质,它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

”但多项调查显示,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在小学生当中,学习品质或心理品质不良者较多,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广东省珠三角等地区,较为富裕的家庭背景和较复杂的社会环境导致许多学生出现学习动机弱、主观能动性差、依赖性强、自私自利、缺乏合作精神、耐挫力差、任性娇横、焦虑畏缩甚至抑郁自闭等学习品质与心理品质方面的问题。

这些因素都严重地制约着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后续发展。

另外,部分教师未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思想滞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效率低下,针对这种状况,迫使我们加强小学生学习品质和心理品质的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和学业成绩的提高。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为今后一生打基础的学习,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心理品质,今后就能更好地承受高中、大学的学习压力,更好地承受来自工作、家庭、社会的各种压力。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看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学习品质与心理品质是学生、教师、家长、社会的殷切期盼。

二、小学生学习品质与心理品质的内在联系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认识到:小学生学习品质与心理品质是两个既有区别但又有密切联系的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有利于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探究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探究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探究积极心理学是一门探讨如何提升人类幸福感和正向心理状态的学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幸福感和正向心理的关注越来越高。

在教育领域,积极心理学也开始受到重视。

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从而提升其幸福感和正向心理状态,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

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探讨一些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

一、积极心理品质的定义及特点积极心理品质是指一个人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乐观,能够积极应对挑战并在压力下表现出色的内在能力。

积极心理品质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希望、乐观、韧性和感恩。

希望是追求幸福和成功的信念和意愿。

希望可以激发人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使人们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乐观是相信生活总是美好的态度。

乐观的人经常保持心情愉悦,他们能够从失败中寻找积极的信息,并且相信自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

韧性是在面对挑战和压力时不放弃的能力。

具有韧性的人不会被困难击倒,而是会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直到取得成功。

感恩是一种欣赏和珍惜生活的态度。

感恩的人能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好和值得珍惜的事物,并感谢身边的人和事。

1. 培养希望的能力(1) 目标设定: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可达成的目标,并鼓励学生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

学生在不断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逐渐培养出希望的能力。

(2) 奖励激励:教师应该奖励学生在实现目标时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动力,使他们更有希望和信心。

(3) 乐观训练: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面对问题时,积极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解决办法对于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在学生遭遇挫折和失败时,老师可以帮助他们找到积极的信息,以激发他们的信心和希望。

(1) 信念培养: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乐观的态度对于生活和学习的积极影响。

学生应该坚信生活总是美好的,并且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

(2) 启示录影:教师可以选用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感恩的定义和意义。

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word资料5页

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word资料5页

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分类号138491 引言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学校,真正开始学习如何在社会活动中合作、成长。

他们对刚刚开始学校生活充满好奇,有强烈求知欲与上进心。

但是由于年龄小,处在成长时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幼小心灵易受环境影响,很容易因为一些外界因素就对自我或学习失去信心,甚至出现厌学等心理问题。

同时,小学低年级是个体一生成长重要奠基期,这个时期形成优良品质如自信、乐观、执着、宽容等等将为学生一生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所以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核心。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心理问题、心理异常、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检测与矫治,把主要精力放在已产生问题上,重在治疗而不是预防,重在消极而不是积极,这种取向看不到个体自身潜力与积极因子,不利于个体人格健康成长与发展。

针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弊端,孟万金教授创立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主张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预防为先,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心理品质为重点。

即一切从“积极”出发,用积极视角发现与解读问题积极方面;用积极途径培养积极品质;用积极思想浇灌积极心灵;用积极过程提供积极情感体验;用积极反馈强化积极效果;用积极态度塑造积极人生。

正是由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改变了以问题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强调人性中积极、健康一面,充分挖掘人性中积极成分,引导个体不断地追求美好生活,备受理论与实践欢迎。

目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渗透各级各类教育。

小学低年级是各级各类教育基础,该阶段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重中之重。

2 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状况我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方面研究比较少。

刘旺与田丽丽对小学生生活满意度调查发现,在家庭、朋友、学校、生活环境、自我、一般生活满意度上,二、三年级小学生在学校、自我与一般生活满意度方面较高,而对朋友与生活环境满意度较低。

其他相关研究多比较单一。

2009年,官群、孟万金等成功开发研制了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

心理健康课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研究

心理健康课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研究

心理健康课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研究◆谢玉琴(长春市第一外国语中学小学部)【摘要】积极心理学更多地是关注人们潜在的积极品质,在体验中寻求快乐。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将积极心理学的思想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培养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为小学心理健康课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理念。

心理健康课堂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应是学校教育长期努力的方向。

以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切入点,让小学生发挥自己潜在的积极品质,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积极心理品质策略美国教育家、积极心理学创始人之一塞利格曼认为,积极心理学更多地是关注人们潜在的积极品质,在体验中寻求快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可见,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符合国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适合当前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将积极心理学的思想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培养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以心理健康课为切入点,心理健康课堂中让小学生发挥自己潜在的积极品质,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品质是指个体在先天潜能和受到后天环境影响而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幸福感、满意度、乐观与希望、专注与投入等认知和情感,是人的潜能的表现。

这些积极心理品质会对个人的情感和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继而在个人的幸福和未来的生活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教授孟万金等人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分为六大维度,包括知识与智慧、勇气、爱与人性、正义、节制、灵性与超越。

要培养小学生形成积极的人格,必须从激发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开始,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尤为重要。

小学教育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资料

小学教育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资料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阅读心理品质作者:佚名日期:2011年05月04日来源:本站原创浏览:12 次闽侯二中林宝兴内容提要:一、主动性, 自觉性品质二、专注性, 思维性品质三、探索性品质关键词:意志品质博览阅读探索思维人类获取认识世界及改造世界的知识和技能, 主要有两有途径: 一是实践, 二是读书。

前者当然也是十分重要的, 但人不可能“事必躬亲”, 因此, 读书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读书可以把前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精华, 用较短的时间获得。

读书不仅可以获取知识, 开阔视野, 为创造新知识提供智慧和灵感, 还可以开启人的心灵, 塑造充实完美人生。

同时, 阅读又是学好专业的基础。

有些专家和学者把阅读称作“第一文化”, 这是很有道理的。

阅读是一切学习、创造过程的基础环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新知识的不断涌现, 人们为了满足工作、学习、研究、创作的需要以及精神生活的需求, 终生阅读将是必然选择。

高尔基说过:“要热爱书, 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 它会友爱地来帮助你了解纷繁的思想、情感和事件; 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 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

”有人说, 学画画的人, 只要掌握好绘画和设计的本领就够了, 不需要读什么书。

错了! 艺术家和从事任何工作的人一样, 都需要读书, 而且也是要多读书, 终身读书。

一个出色的画家或设计师, 仅仅掌握素描、色彩、透视、解剖等等技巧远远不够。

艺术创作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思维活动。

一幅美术作品, 不仅仅塑造出形体, 色彩就完事了, 明暗、色彩、线条、笔触、形像、情节, 仅仅是构成一幅画面的基本元素, 而一幅出色的美术作品, 能够让观者欣赏的, 应该是整幅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情调、思想、意境。

这一切, 决不是掌握了绘画的基本功就能达到的, 这需要艺术家有丰富的知识和广泛的修养,而这些知识和修养的获得, 靠的就是读书。

小学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引导

小学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引导

小学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引导心理品质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引导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建立自信心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本文将探讨小学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引导,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实现全面发展。

首先,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是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方面之一。

自信心是孩子们取得成功和克服困难的关键。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赞美和鼓励来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

当孩子们取得进步或完成一项任务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此外,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还需要给予他们适应挫折和失败的机会。

教师和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们尝试新事物,并在他们失败时给予支持和理解,帮助他们从失败中学习,并坚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

其次,培养小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人生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和情绪状态。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提供正面的榜样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孩子们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积极的人生态度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困难,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孩子们参与团队活动、合作学习和社会实践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帮助他们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

除了自信心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外,培养小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情绪管理能力是指孩子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情绪教育来帮助孩子们培养情绪管理能力。

情绪教育可以包括教授孩子们情绪表达的方式和技巧,帮助他们正确地处理自己的情绪。

此外,教师和家长还可以通过倾听和理解孩子们的情绪来建立良好的亲子和师生关系,鼓励孩子们主动表达情绪,并引导他们寻求适当的方式来释放负面情绪。

最后,培养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还需要提供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积极的学习环境是指一个鼓励和支持学习的氛围,可以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兴趣小组,因材施教,满足孩子们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探究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探究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探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

首先分析了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培养策略,包括激发自信与乐观的心态、促进人际关系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升逆境应对能力与心理韧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同时也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希望可以加深对于积极心理学在小学生中应用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发展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自信、乐观、人际关系、合作能力、逆境应对能力、心理韧性、培养、策略总结、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小学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如学业压力、家庭环境、社交关系等。

在这样的环境下,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积极心理学始于20世纪60年代,强调个体的积极心态、情感和品质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关注个体的优点和潜力,提倡发展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小学生作为处于成长阶段的群体,其心理品质的培养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积极心理品质包括自信、乐观、人际关系和合作能力、逆境应对能力等方面。

通过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可以提升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增强社交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各种生活挑战。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通过深入研究和总结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究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其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学校和家庭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参考,帮助小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研究也旨在引领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领域的发展方向,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小学生学习品质与心理品质的培养研究 精品

小学生学习品质与心理品质的培养研究 精品

小学生学习品质与心理品质的培养研究一、问题的提出在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没有良好学习品质与心理品质的人,根本难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

但当前学校教育的现状还是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操练,忽视了学生良好学习品质与心理品质的培养。

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中明确地指出: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一代新人。

而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品质与心理品质,正是实现这一改革目标所要求所要做到的。

专家认为:“在人的成长中最关键的因素,往往不是智力,而是心理。

心理品质是人的素质核心,既能影响人的生理素质,又影响人的社会素质,它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

”但多项调查显示,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在小学生当中,学习品质或心理品质不良者较多,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广东省珠三角等地区,较为富裕的家庭背景和较复杂的社会环境导致许多学生出现学习动机弱、主观能动性差、依赖性强、自私自利、缺乏合作精神、耐挫力差、任性娇横、焦虑畏缩甚至抑郁自闭等学习品质与心理品质方面的问题。

这些因素都严重地制约着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后续发展。

另外,部分教师未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思想滞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效率低下,针对这种状况,迫使我们加强小学生学习品质和心理品质的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和学业成绩的提高。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为今后一生打基础的学习,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心理品质,今后就能更好地承受高中、大学的学习压力,更好地承受来自工作、家庭、社会的各种压力。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看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学习品质与心理品质是学生、教师、家长、社会的殷切期盼。

二、小学生学习品质与心理品质的内在联系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认识到:小学生学习品质与心理品质是两个既有区别但又有密切联系的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有利于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途径探讨

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途径探讨

管理动态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途径探讨■陈思玲摘要:小学阶段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是初步接触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时期。

学生从父母身边离开进入校园,环境的改变,学习内容的改变,接触人物的变化以及身边任何事物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甚至影响终身。

父母、教师、同学等的言行,都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正确的学习生活习惯,积极的心理素质才是在该阶段让学生努力培养的方面。

关键词: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探讨研究引言:小学是学生接触世界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的学生由于对世界的求知欲极其旺盛,无时无刻不在吸收着成长的食粮。

但是食粮有好有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能让小学生得以向更优秀的方面发育。

因对世界认知的浅薄,这个阶段的学生多以学习模仿为主,家长和教师的言行极为重要,优秀的品质与习惯极容易被学生学习,而不好的方面也同样如此。

因此,培养学生具备积极的心理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目前的小学校园心理方面的教育,又是以挫折教育、学习心态、情感教育等内容为心理教育的核心,而缺乏心理品质方面的教育。

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而心理品质则对学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积极开展心理品质教育,发掘学生自身潜力,加强三观建设,对学生意义非凡。

1培养方向积极的心理品质非常多,如勤劳善良、勇敢坚毅、努力刻苦等,这些优秀的品质对于学生的一生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往往毁掉人一生的,并不是错误,而是懒惰与懦弱。

性格、品性、心理状态一般是伴随人一生在缓慢成长的,优秀品质的重要性已不必多言。

接下来着重介绍以下几个方面。

1.1宽容与分享现代社会小学生多以独生子女为主,间接地导致了宽容、忍让、信任、协作、分享等品质的缺失。

可以说这类品质在以后的社会中可谓是生存之道,如何接纳别人对待他人都应该从小培养。

培养学生宽容与分享的积极心理品质是十分必要的。

1.2观察力及判断力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进而判断事物,是学生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成功人士的必备能力。

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引导孩子面对挫折
家长在孩子遇到挫折时,应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培养他们的抗挫能 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对社会的建议
营造积极的社会氛围
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和谐的社会氛围,为小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 的环境。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社会应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 的心理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教育者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鼓励他们自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 我管理能力。
对家长的建议
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情感状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了解 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支持他们的成长。
培养孩子的积极心态
家长可以通过鼓励、表扬和肯定,帮助孩子树立积极的心态,培养 他们的自信心和乐观精神。
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期望
目标设定
为小学生设定明确、具体的学习和行 为目标,使他们清楚知道应该努力的 方向。
期望表达
向小学生明确表达对他们的期望,让 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信任,激发他们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鼓励和赞扬
鼓励尝试
鼓励小学生勇于尝试新事物和面对挑战,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抗挫能力。
赞扬进步
及时赞扬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进步和优点,强化他们的积极行为和态度。
02
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小学生积极心理品 质的培养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03
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有助于提高其应对挑战和压力 的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研究目的与问题
研究目的
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积极心 理品质,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基 础。
研究问题
如何结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制定针对性的培养策略?如何评 估培养效果?

乡村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研究

乡村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研究

乡村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研究摘要:小学这个阶段,对于人生整体发展阶段来说,属于一个重要的阶段,因为小学生在这个阶段中,可以塑造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思想上的提升,对他们的整体发展和综合素质来说,都能够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因此本篇文章的撰写,主要是根据对乡村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课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针对心理健康课对乡村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进行出发,通过提出相关的培养策略和建议,促进乡村小学生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乡村小学生;心理品质;研究策略引言目前,在许多乡村小学,学生只能用一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比较片面,学生能够掌握的积极心理素质是最基本的。

然而,在新课程标准下,单一的学习已不能满足新时期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心理教育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许多乡村小学都不重视小学心理教育。

学校和教师都没有意识到心理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一、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学生心理品质培养课程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课程研究强调的是以"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为主要思想,开展学生心理品质培养的相关活动。

"基于学校"是研究的问题来源于乡村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学生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在学校"是对于问题的解决学校采取有效的方法在可控范围内对学生进行的教育行为;"为了学校"在于课程化研究最终实现"三赢"即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培养乡村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是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校本化的课程研究,落地与学生个体,通过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学生自我认识,增强自我认同感,促进乡村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

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实效性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和培养的研究方案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和培养的研究方案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和培养的研究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年代,信息量激增,科学技术发展异常迅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各种有利条件。

而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时期,由于认知水平、个性发展和自我调控能力的限制,对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或自身身心发展变化等缺乏正确的认识,易产生心理困惑,形成某种心理问题。

因此,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协助他们处理好个人发展和学校适应中的种种困惑,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小学生形成积极心理品质,不仅是教育本质的体现,而且正在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最近有这样一个报道:常熟某校两位初中男学生因学习压力大,相约喝下剧毒农药百草枯,选择结束生命的方式逃避压力,结果现在还在医院中抢救,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面对仅有的学习压力,就选择放弃生命,这就说明现在的孩子感情是比较脆弱的。

他们在获得小小成功时往往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在遇到一点点失败时就垂头丧气、一蹶不振,有的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因此,实施“幸福”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应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运用抑制能力、克服危机的能力、能重建心理平衡的能力。

帮助学生确定目标,培养勇敢和坚韧的精神,调整自身需要的能力、抗诱惑的能力,防止出现胆怯、冲动等不良意志,让学生具有活泼、乐观、开朗的性格,从小有理想、有抱负,防止自卑、抑郁、孤独的不良个性品质,使学生时时充满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二、小学生心理现状分析及心理问题成因(一)根据观察、座谈及问卷等多方面多方位的调查,发现目前很多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不乐观:一方面,他们冷漠、孤僻、自傲、缺乏同情心,一方面他们又自卑、自恋、害怕挫折、缺少毅力。

当前小学生心理现状:1、厌学情绪普遍化。

学校理应是孩子们学习的乐园,但不少小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具体体现在学习“不主动”。

每逢节假日结束进来上学,校园里总有几个学生是被父母拉进学校,赶进学校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分类号138491 引言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学校,真正开始学习如何在社会活动中合作、成长。

他们对刚刚开始学校生活充满好奇,有强烈求知欲与上进心。

但是由于年龄小,处在成长时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幼小心灵易受环境影响,很容易因为一些外界因素就对自我或学习失去信心,甚至出现厌学等心理问题。

同时,小学低年级是个体一生成长重要奠基期,这个时期形成优良品质如自信、乐观、执着、宽容等等将为学生一生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所以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核心。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心理问题、心理异常、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检测与矫治,把主要精力放在已产生问题上,重在治疗而不是预防,重在消极而不是积极,这种取向看不到个体自身潜力与积极因子,不利于个体人格健康成长与发展。

针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弊端,孟万金教授创立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主张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预防为先,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心理品质为重点。

即一切从“积极”出发,用积极视角发现与解读问题积极方面;用积极途径培养积极品质;用积极思想浇灌积极心灵;用积极过程提供积极情感体验;用积极反馈强化积极效果;用积极态度塑造积极人生。

正是由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改变了以问题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强调人性中积极、健康一面,充分挖掘人性中积极成分,引导个体不断地追求美好生活,备受理论与实践欢迎。

目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渗透各级各类教育。

小学低年级是各级各类教育基础,该阶段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重中之重。

2 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状况我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方面研究比较少。

刘旺与田丽丽对小学生生活满意度调查发现,在家庭、朋友、学校、生活环境、自我、一般生活满意度上,二、三年级小学生在学校、自我与一般生活满意度方面较高,而对朋友与生活环境满意度较低。

其他相关研究多比较单一。

2009年,官群、孟万金等成功开发研制了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

他们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将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分为六个维度15项品质,即认知维度(创造力、求知力、思维与洞察力)、情感维度(真诚、执着)、人际维度(爱、友善)、公正维度(领导力、合作力)、节制维度(宽容、谦虚、持重)、超越维度(心灵触动、幽默风趣、信念希望)_7]。

孟万金教授带领积极心理品质研究团队在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方面获得了重大进展。

研究团队对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与西北七大区域1318名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发现:(1)小学三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水平一般。

在六个维度上,小学三年级学生总体分数为3.45,处于中值(为5点量表)以上,且差异不大。

认知维度与情感维度分数比其他维度分数低,为3.32,人际维度与超越维度分数较高,分别为3.67与3.58;(2)小学三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不太均衡。

从15项品质分数来看,排在前面五位分别是爱、信念希望、合作力、友善与执着,排在后五位(从低分到高分)分别是真诚、领导力、创造力、宽容以及思维与洞察力。

这表明小学三年级学生在认知维度上发展水平较其他维度稍低。

(3)小学三年级男生在创造力、思维与洞察力、持重、真诚以及幽默风趣上好于女生,女生在爱、宽容、友善、领导力与合作力方面好于男生。

小学三年级乃至整个小学低年级学生在真诚、领导力、宽容、思维与洞察力以及求知力方面发展不够,需要在课堂教学以及其他活动等等方面加以培养。

3 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主要内容3.1 求知力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提出,儿童天生就是非常积极剖析者,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不知疲倦地剖析周围环境事物。

这种好奇心作为一种力量持久内驱力,是求知力重要源泉。

小学低年级学生最显著特点是由学前儿童成为学龄儿童。

刚刚进入学校学习,他们对学校生活充满了新鲜与好奇,保持他们好奇心,培养他们求知力,可以打下一生不倦剖析基础。

同时,社会要求儿童学会作为一个独立社会成员必须掌握知识与技能,学习成为日常经常性活动。

达维多夫也以大量研究阐明:学习活动是低年级小学生所完成各种活动中主导活动。

在形成学习活动同时,小学生也形成并发展了该年龄段重要心理生成物――即理性意识与理论思维以及与之相关心理能力(内省、剖析、计划)。

埃里克森提出社会心理发展理论认为,如果儿童在学校成绩较好,发展了与他人合作与交往能力,他会认为自己能胜任社会上各种事情,从而获得一种事业感;反之,如果别人认为儿童应该学会本领,儿童发现自己并没学会,他在家庭、学校以及与同伴交往中获得是否定经验,他会感到自己无能而产生自卑感。

所以在人生学习开始阶段,培养求知力,保持儿童对学习热情,非常重要。

3.2 真诚小学低年级是发展学生社交智慧与团队精神重要时期。

同时,拥有一颗善良并懂得爱心灵,并且与人交往中真诚以待,宽容对人,是发展社交能力与在交往中得到别人同样对待重要前提,因为在人际交往中真诚利他与从中获得自我成长是一个良性互动循环过程。

所以,培养儿童拥有一颗真诚、纯洁心灵,是学校教育重要目标之一。

3.3 宽容宽容是人际交往中一个基本原则,它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含义,可将宽容理解为理解、自信与智慧。

夸美纽斯曾认为:有了宽容,才有平等;有了平等,才有尊重;有了尊重,才有教育。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五大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

只有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人才能有充分、旺盛创造力。

研究表明,心理安全、心理自由是创造性产生与发展基本条件。

而宽容则是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保护伞”,离开了宽容,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也就失去了生存精神家园。

21世纪儿童个性更张扬,思想更活跃、行为更奔放,不易受他人约束与管制。

并且在家里受宠被娇惯颇多,所以会骄傲、任性、固执甚至目中无人。

把这样品质带到学校与班集体里来,导致同学间合作、宽容精神十分缺乏。

他们往往不能发现他人优点与长处,不能正确看待自身缺点与错误,为一点小事或矛盾斤斤计较,甚至大动“干戈”。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从小打下宽容待人良好心理品质基础,可以在未来社会生活中获得更多帮助与成功。

3.4 思维与洞察力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具体形象性。

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处于发展过程中。

所以,培养小学生对事物具有敏感性与敏锐判断力,提高他们学习能力,对其一生学习与成长都非常重要。

3.5 领导力“领袖成长”(Growing Leaders)创立者与主席提姆?爱摩博士曾说:“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领袖。

不是所有人会成为总统、商业巨子或像特雷莎嬷嬷一样伟人,但每个孩子都蕴藏有影响世界潜能,他未来影响力取决于父母如何挖掘!”小学低年级学生初入社会,刚刚开始个体社会化进程,以担任职责方式培养其领导力非常重要。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要采取自主、合作、剖析学习方式,其中非常重要一点就是领导力培养。

如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每个人都要当组长,学会领导与管理一个小组。

在小学阶段,让每个学生都有领导与被领导经历,对以后成长益处颇多。

4 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4.1 学校密切合作。

形成教育合力小学低年级学生处在价值系统建立过程中,且易受教师、父母等重要他人影响,所以外在环境因素对其积极心理品质形成影响很大。

学校应与家庭很好合作,将所有影响他们外界因素尽量变成积极力量,共同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

一是开设家庭积极心理健康辅导讲座,提高家长教育意识,转变家长观念,创设良好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同时,也可以请孩子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做得好家长与其他家长一同分享经验,促进沟通。

二是家庭――学校联系平台,加强家庭与学校沟通,共同促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

可以从一年级新生进校起就建立起家庭――学校联系网,教师可以每周将学生在学校中点滴进步与对学生鼓励性要求都用短信或网络发给家长;家长又将学生在家里进步与良好表现告诉教师。

这样,学校与家庭都合力而为,用积极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成长。

4.2 开展活动要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是思维上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主要凭借具体形象材料进行思维,剖析、推理等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初步发展。

对直观、形象、生动活动感兴趣。

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注意力不稳定,持久性差。

前苏联心理学家阿良莫夫通过观察实验发现,7~10岁儿童注意保持时间约为20分钟。

他们对具体形象、具体材料与实际活动最感兴趣。

他们爱看录像、幻灯投影,爱听故事尤其是童话、寓言故事,爱做游戏活动。

而对抽象理论、说教,事物因果关系以及规律性知识则不感兴趣。

所以,在实际活动中,游戏、活动、表演等方式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活动方法上语言要通俗易懂,内容要具体形象,方法要多种多样,并且尽量让学生动口动手又动脑。

如给小学生讲童话故事,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表演。

4.3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在活动与体验中自主成长从人本质来说,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自我心理调适者,人人都有积极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成长能力。

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就应充分挖掘个体人性中积极成分,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让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自觉、积极、主动地追求美好,创造幸福。

小学低年级学生也有自我展示、自我教育需要,他们需要在参与中获得动力,在鼓励中获得力量,在活动与体验中获得成长。

积极心理教育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活动”,让学生在各种各样活动中获得心理体验,形成积极心理品质。

所以,应开展丰富、生动、有趣各种活动来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让他们在活动与体验中获得积极健康心理成长。

生动、直观、有趣心理健康课、学科教学课、班会课、主题班队会等等都可以在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方面起到很好作用。

要让小学低年级学生成为活动主人,如尽量让他们在教师指导下收集资料,参与设计、参与组织。

这样,通过活动不仅培养起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而且能帮助他们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5 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案例主题:学会宽容5.1 设计理念现在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是“小皇帝”,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四人之爱加诸其上,要风有风,要雨有雨,孩子不知不觉形成了“唯我独尊”性格,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对他人之事莫不关心。

如自己利益受损,则斤斤计较,不会宽容他人,原谅他人。

宽容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应该大力继承与发扬。

一个人有了这样品质,就容易与别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在社会上容易获得成功。

5.2 活动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宽容重要性――能让自己与他人都感到快乐,增强宽容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