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合集下载

工程结构抗震教案设计模板

工程结构抗震教案设计模板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地震对工程结构的影响,掌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2. 掌握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反应分析方法,包括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法。

3. 了解不同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方法,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钢结构等。

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反应分析方法。

2. 不同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1. 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的计算过程。

2. 复杂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地震吗?地震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引入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了解如何使建筑物在地震中保持稳定。

二、地震基本知识1. 地震的定义、成因、分类。

2. 地震波的传播、地震烈度、地震震级。

3. 地震对工程结构的影响。

三、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1. 强度原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应保持足够的强度,防止结构破坏。

2. 稳定原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应保持足够的稳定性,防止倒塌。

3. 灵活原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降低地震对结构的影响。

四、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反应分析方法1. 反应谱分析法:介绍反应谱分析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及适用范围。

2. 时程分析法:介绍时程分析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及适用范围。

五、不同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方法1. 框架结构:介绍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包括柱、梁、板的截面设计、配筋设计等。

2. 剪力墙结构:介绍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包括剪力墙的布置、截面设计、配筋设计等。

3. 钢结构:介绍钢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包括梁、柱、支撑的截面设计、配筋设计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提问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掌握情况。

2. 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二、案例分析与讲解1. 案例一:某住宅楼抗震设计案例分析,讲解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2. 案例二:某办公楼抗震设计案例分析,讲解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抗震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抗震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抗震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地震波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了解地震动的特性及其对结构的影响。

3.掌握结构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4.学习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5.熟悉抗震设计规范和标准。

6.能够进行地震波的时程分析。

7.能够运用结构动力学理论进行抗震计算。

8.能够根据抗震设计原则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9.能够正确运用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地震安全的关注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地震工程基本概念:地震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2.结构动力学基本理论:地震波的时程分析、结构的动力响应计算。

3.抗震设计原则和方法: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抗震设计的计算方法。

4.抗震设计规范和标准:我国抗震设计规范、国际抗震设计标准。

5.抗震设计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项目中的抗震设计案例,学习抗震设计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地震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项目中的抗震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抗震设计的实际应用。

3.实验法:进行结构动力特性测试和抗震性能试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抗震设计原理。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抗震设计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专业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参考。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地震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4.实验设备:准备结构动力特性测试和抗震性能试验所需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一、课程背景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课程是土建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针对中国地处在地震多发区域的特点,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课程对于工程师的职业素质与能力要求有较高的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我们将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操作,来深入掌握工程结构抗震设
计原理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抗震设计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
本次课程设计的具体目标如下:
1.掌握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
2.学习如何进行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风险评估,并了解设计中的一些常
用方法与工具;
3.了解一些抗震设计实践中的工程案例,以及因地制宜的抗震设计策略。

三、课程内容
课程设计将涵盖以下内容:
1.地震动理论与地震动力研究;
2.传统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地震风险评估及抗震等级划分;
4.抗震设计中的新兴理论和方法。

四、实践操作
为了更好地学习与掌握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我们将开展多项实践操作。

1。

建筑抗震设计第二版课程设计 (2)

建筑抗震设计第二版课程设计 (2)

建筑抗震设计第二版课程设计
一、设计目标
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能够设计符合抗震要求的建筑结构体系。

具体设计目标如下:
1.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其危害;
2.掌握建筑结构体系的构成、力学特性及其抗震要求;
3.学习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规范;
4.进行抗震设计案例分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5.掌握抗震设计的常用软件和工具的使用。

二、课程内容
1. 地震基础知识
介绍地震的定义、特点、发生原理及其对建筑物的危害,探讨地震的预测和强
震动基本概念。

2. 建筑结构体系及其抗震要求
介绍多种建筑结构体系的构成、力学特性及其抗震要求,并重点讲解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桁架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 抗震设计基本原则和方法
详细介绍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等效静力法、反应谱分析法、时程
分析法等,并讲解抗震设防目标和抗震设计的防线要求。

1。

抗震课程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抗震课程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2.3 自震周期计算
(选用顶点位移法。) 假想顶点位移的计算结果如表 2.3 所示。
表 2.3 假想顶点位移计算
重力荷 楼层剪 楼层 载代表 力
i 值 Gi VGi=∑ /kN Gi /kN
楼层侧 移动刚
度 Di /(kN/m)
层间位 楼层位


δi=VGi Δ=∑δi /Di /m /m
m4 )
ic EcIc / h(104 kN m)
K
i

m
Dij /
Dij /
Di /
(104 kN/ (104 kN/ (104 kN /
m)
m)
m)
Z1
1. 0.3 1.45 23.2
16
13 61 1 16
Z1
2. 0.5 2.28 36.5
2
0.5
3. 2 6
63 68 3 28 73.5
2.7.3 节 点 核 心 区 组 合 剪 力 设 计 值 …………………………………………………………
……….17
2.8 框架截面设计 ............................................................................................................ 21
1
图 1.1 框架恒荷载分布图 载分布图
图 1.2 框架活荷
1.2 设计内容
1. 按指导教师给定的设计号进行设计,编制设计计算书; 2. 计算各层质量、抗侧刚度,计算结构的自振周期; 3. 横向地震作用计算及层间位移验算; 4. 指定⑦号轴线上一榀框架在恒、活载及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图(弯矩图、剪 力图、轴力图); 5. 设计所选定一榀框架各构件(梁、柱)在有地震组合下的配筋。

工程结构抗震课程设计

工程结构抗震课程设计

工程结构抗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工程结构抗震的基本原理,掌握抗震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学习各类建筑结构的抗震特点,了解不同结构类型的抗震性能。

3. 掌握我国抗震设防标准,了解抗震设防等级的划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建筑结构的抗震需求,提出合理的抗震设计方案。

2. 学会使用相关软件进行工程结构抗震分析,具备一定的抗震设计能力。

3. 能够针对特定工程,编制抗震设计方案,并进行简要的抗震评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认识到工程结构抗震的重要性。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事业的热爱,培养其从事相关工作的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预期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工程结构抗震知识,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同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安全意识。

为实现课程目标,将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抗震原理概述:介绍地震波、地震作用、抗震设防目标等基本概念。

-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震与抗震基本概念2. 抗震设计方法:讲解静力法、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等抗震设计方法。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抗震设计方法3. 建筑结构类型及抗震特点:分析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不同结构类型的抗震性能。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建筑结构类型及抗震特点4. 抗震设防标准与等级:阐述我国抗震设防标准,介绍抗震设防等级的划分及应用。

- 教材章节:第四章 抗震设防标准与等级5. 抗震设计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工程案例,分析其抗震设计要点及措施。

- 教材章节:第五章 抗震设计案例分析6. 抗震设计软件应用:学习使用PKPM、ETABS等抗震设计软件,进行工程结构抗震分析。

- 教材章节:第六章 抗震设计软件应用7. 实践操作与团队协作:分组进行抗震设计方案编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结构抗震设计课程设计

结构抗震设计课程设计

结构抗震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性;2. 掌握结构抗震设计的主要方法、步骤和关键参数;3. 了解我国建筑抗震设防标准和相关法规。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结构抗震设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软件进行结构抗震分析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结构抗震设计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结构抗震设计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中的重要性;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遵循职业道德,关注生态环境。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结构抗震设计的综合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结构抗震设计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创新等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工程意识。

内容可以直接从以下几点展开:教学大纲的制定;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本节内容的教材章节关联...',二、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教学大纲制定:- 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及方法;- 抗震设防标准与法规;- 结构抗震设计实例分析;- 结构抗震设计软件应用。

2. 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结构抗震设计原理、抗震设防标准、设计方法和步骤;- 难点:结构抗震设计软件的操作与应用。

3. 本节内容的教材章节关联:- 教材第5章:结构抗震设计原理;- 教材第6章:抗震设防标准与法规;- 教材第7章:结构抗震设计方法与实例;- 教材第8章:结构抗震设计软件介绍。

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如下:1. 引言:介绍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课时);2. 结构抗震设计原理:讲解基本原理,分析地震作用对结构的影响(2课时);3. 抗震设防标准与法规:解读我国相关法规,了解设防标准(2课时);4. 结构抗震设计方法与实例:分析实际案例,掌握设计方法和步骤(3课时);5. 结构抗震设计软件应用:学习软件操作,进行实际操作练习(3课时)。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授课教案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授课教案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电子教案第一章地震基础知识与工程结构抗震设防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了解地震的主要类型及其成因;2、了解世界及我国地震活动性以及地震成灾机制;3、掌握地震波的运动规律和震级、地震烈度等地震强度度量指标;4、掌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抗震设防目标和抗震设计方法;5、了解基于性能的工程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基本要求二、课程内容与知识点1、地震按其成因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即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构造地震。

其中构造地震为数最多,危害最大。

构造地震成因的局部机制可以用地壳构造运动来说明;构造地震成因的宏观背景可以借助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

2、地球上地震活动划分为两个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南亚地震带。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南亚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国家,抗震设防的国土面积约占全国面积%。

3、地震灾害主要有地表的破坏、工程结构的破坏造成的直接灾害,地震引发的火灾、水灾、海啸等次生灾害,以及由前面两种灾害导致的工厂停产、城市瘫痪、瘟疫蔓延等诱发灾害。

4、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它包括体波和面波,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面波分为瑞雷波和乐甫波。

地震波传播速度以纵波最快,横波次之,面波最慢。

纵波使工程结构产生上下颠簸,横波使工程结构产生水平摇晃,当体波和面波同时到达时振动最为剧烈。

5、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以地震释放的能量为尺度,根据记录到的地震波来确定的。

地震烈度是指某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它是按地震造成的后果分类的。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随距离震中的远近而异。

6、工程结构抗震设防的依据是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中给出的基本烈度或其他地震动参数。

为反映不同震级和震中距的地震对工程结构影响,《建筑抗震规范》将建筑工程的设计地震划分为三组,不同设计地震分组,采用不同的设计特征周期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7、三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1)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小震不坏);(2)当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损坏,经过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中震可修);(3)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倒塌,或不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大震不倒)。

结构工程抗震课程设计

结构工程抗震课程设计

结构工程抗震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结构工程抗震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能够分析结构的地震反应,并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抗震设计。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波的传播和地震动的特性。

•掌握结构工程的抗震设计原则,包括结构体系的选择、地震作用效应的计算和结构抗震性能的评估。

•学习常见的抗震设计方法,包括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弹性时程分析、pushover分析和弹塑性时程分析。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结构工程抗震的基本原理进行地震作用的计算和结构抗震设计的分析。

•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结构工程抗震设计和分析,如SAP2000、ETABS等。

•能够分析和评估结构抗震性能,并提出改进措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和提出新的设计方案。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能够在团队中协作完成结构工程抗震设计任务。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震基本知识:介绍地震的成因、地震波的传播和地震动的特性。

2.结构工程抗震设计原则:讲解结构体系的选择、地震作用效应的计算和结构抗震性能的评估。

3.抗震设计方法:介绍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弹性时程分析、pushover分析和弹塑性时程分析等方法,并通过案例进行讲解。

4.结构抗震设计和分析软件的应用:介绍SAP2000、ETABS等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震基本知识、结构工程抗震设计原则和抗震设计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结构工程抗震设计和分析的方法。

3.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软件进行结构工程抗震设计和分析,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建议,培养团队合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结构工程抗震设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理论知识。

抗震课程设计.

抗震课程设计.

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系工程结构抗震课程设计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日期框架结构抗震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题目:某三层(局部四层)办公楼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二、结构设计内容与设计要求1.设计条件1) 结构形式:现浇钢筋砼框架结构,7度(0.1g),第一组,结构抗震设防等级三级;2)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3)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上部为I类;4) 设计基准期50年;5) 本工程场地土为III类场地土。

2.计算简图确定根据经验公式和建筑尺寸选择各构件(板、梁、柱)截面尺寸并计算框架梁和框架柱的线刚度。

3.多遇地震荷载计算1)楼面可变荷载:一班 6 kN/m2;二班 5.5 kN/m2;三班5kN/m2;四班 4.5 kN/m2;已经考虑轻质隔墙重量。

2)其它的荷载计算请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规定取值。

3) 根据底部剪力法,先计算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然后求出各层地震力。

4.框架内力分析1)重力荷载效应作用下:采用分层法进行计算。

2)多遇地震荷载作用下:采用D值法进行计算,并进行弹性层间位移验算。

5.框架截面内力组合和截面承载力计算1)仅考虑横向地震力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组合,其它组合不考虑;2)一二班同学每人完成○5轴线二层楼面梁和柱的水平地震内力组合与配筋计算;三四班同学每人完成○5轴线三层楼面梁和柱的水平地震内力组合与配筋计算。

7.梁、柱构件设计1) 根据上述内力组合结果完成○5轴线二层(一二班)或三层(三四班)楼面梁和柱的配筋设计。

2) 框架节点构造应符合《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_50105-2010的要求,或参照11G101。

8.施工图绘制用Cad绘制一张柱平法图和一张梁平法图1:100(假定所有柱子配筋相同,纵向梁支座1与跨中钢筋与横向梁配筋相同),A4打印合理调整比例,具体绘制细节参照11G101-1。

三、成果要求1)结构计算书:要求计算无误,文字叙述简明扼要,语句精练,条理清楚,书写工整。

工程抗震课程设计

工程抗震课程设计

工程抗震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工程抗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地震的基本知识,如地震波、震级、烈度等。

–了解工程抗震的基本原理,如结构抗震设计、抗震构造等。

–学习地震工程的相关知识,如地震风险评估、地震损失预测等。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工程抗震设计。

–具备分析和解决工程抗震相关问题的能力。

–学会查阅和应用相关规范和标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工程安全的重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震基本知识:地震波、震级、烈度等。

2.工程抗震原理:结构抗震设计、抗震构造等。

3.地震工程:地震风险评估、地震损失预测等。

4.工程抗震设计实例: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讲解工程抗震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5.相关规范和标准:介绍国家和行业相关规范和标准,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知识和理论。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程抗震原理和方法。

3.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实验法:安排一定课时的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工程抗震学》等。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保证实验教学的需要,如地震模拟实验设备、结构试验设备等。

5.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相关学术期刊、地震工程数据库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课程设计指导书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课程设计指导书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指导书一、题目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地震作用分析二、设计内容根据已有设计资料进行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的抗震设计,具体设计内容如下:1. 确定结构平面布置,确定结构承重方案,估算梁、柱尺寸,绘制结构平面布置图;2. 确定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绘制计算简图);3. 横向框架结构侧向刚度计算,并进行侧向刚度比验算;4. 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求出各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5.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采用底部剪力法求出每层的水平地震力,并进行剪重比验算;6. 内力计算:采用D值法进行一榀横向框架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内力计算并绘制相应的内力图。

三、设计内容指导1.结构平面布置(1)确定结构承重方案及构件布置:应根据建筑的使用和造型的要求,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结构布置方案。

结构布置基本原则为结构受力合理;传力体系简单明确。

结构构件布置内容包括框架梁、柱布置;非框架梁布置;楼、屋面板布置;以及其它构件布置。

框架的布置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用:●横向承重体系—竖向荷载主要由横向框架梁承担,用纵向连系梁连接各榀横向框架。

●纵向承重体系—竖向荷载主要由纵向框架梁承担,用横向连系梁连接各榀纵向框架。

●双向承重体系—纵、横向框架梁均要承担楼板传来的竖向荷载,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房屋宜采用此方案。

非框架梁一般优先布置于墙下和较重设备下,然后再根据楼板的大小和框架承重体系布置。

●构件的材料及施工方法:框架结构梁、板、柱混凝土等级不低于C20,目前框架梁、柱混凝土等级通常采用C30及以上。

多层框架结构梁、板、柱常采用相同的混凝土等级;高层框架结构梁、板、柱常采用不同的混凝土等级。

梁、柱主筋常采用热轧II级钢筋;箍筋常采用热轧I级钢筋;现浇板、楼梯构件及非主结构构件常采用热轧I级钢筋。

在抗震设防区,全现浇框架被广泛采用,也可采用现浇装配整体式框架。

(2)构件截面估算:●梁高h b:主、次梁交接时,主梁梁高一般比次梁梁高大50mm以上。

抗震课设任务书(7页,含详细计算过程)

抗震课设任务书(7页,含详细计算过程)

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课程设计任务书1.设计题目:多层框架结构抗震计算2.设计资料与分组:某四层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框架梁、柱、屋面板、楼面板全部现浇。

现浇框架选择横纵双向承重方案(不设次梁)。

底层平面图见附图,横向3跨,纵向8跨。

(1)建筑情况:分为建筑A 、建筑B 两种情况。

建筑A 、B 的建筑层高、跨度、横梁截面尺寸情况分别为:建筑A 、B 的各层楼(屋)面恒荷载标准值、各层间恒荷载标准值分别为:注:1)每层的楼面(屋面)恒荷载标准值包括楼板自重、梁自重、楼板地面做法自重、梁板吊顶与抹灰层自重等;2)每层的层间恒荷载标准值包括每层的填充墙自重、门窗自重、楼梯间构件自重、柱抹灰层自重等,但不包括柱净高范围内的柱自重。

(2)地震区情况:该地区为地震区,根据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特征周期不同分别为三种情况,定为:地震A 、地震B 、地震C ,即:(3)可变荷载情况:屋面雪荷载标准值取s 0=0.30 kN/m 2,1-3层顶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分为五种情况,定为: 活荷A 、活荷B 、活荷C 、活荷D 、活荷E ,即:(4)混凝土情况:根据采用的混凝土等级不同,分为三种情况,定为:砼A、砼B、砼C,即:(5)基础情况:根据基础顶面标高不同,分为基础A、基础B、基础C、基础D四种情况,即:3.设计内容:(1)进行首层柱截面尺寸的初步验算。

(2)计算各层柱自重以及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

(3)计算各层横向框架的总侧移刚度。

(4)计算横向结构第一阶自振周期。

(5)计算横向结构水平地震作用与各层地震剪力,并进行小震侧移验算。

(6)计算某榀横向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

4.设计基本要求完成并提交一本设计计算书(应写明有关的计算过程及计算简图、计算表格等)。

5.时间安排:1周结构计算 4天计算书整理、答辩 1天6.参考资料:(1)混凝土结构(中册),第五版,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杨德健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北京(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7.附图8、每位学生的设计条件1401-1404班。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电子教案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电子教案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电子教案第一章:地震及地震工程概述1.1 地震的成因及分类1.2 地震波的传播特性1.3 地震工程基本概念1.4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第二章:地震烈度与地震动参数2.1 地震烈度的概念及测定方法2.2 地震动参数的定义及测定2.3 地震动参数对工程结构的影响2.4 地震区划及设计地震动参数的选用第三章: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3.1 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3.2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3.3 结构抗震设计方法3.4 结构抗震计算的基本假定第四章: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规范与应用4.1 我国抗震设计规范简介4.2 抗震设防烈度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4.3 抗震设计要求及构造措施4.4 抗震设计规范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第五章:常用抗震构件及连接设计5.1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震设计5.2 钢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5.3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连接设计5.4 钢结构构件的连接设计第六章:地震防护措施6.1 隔震与减震技术6.2 地震防护结构体系6.3 场地与地基的抗震措施6.4 地震紧急疏散与救援设施第七章:抗震加固技术7.1 抗震加固的基本原则7.2 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7.3 钢结构加固方法7.4 抗震加固技术的应用实例第八章:抗震试验研究8.1 抗震试验的基本类型与方法8.2 结构模型试验与振动台试验8.3 结构动力特性测试8.4 结构抗震性能评估与试验数据分析第九章: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案例分析9.1 案例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9.2 案例二:钢结构高层建筑抗震设计9.3 案例三:桥梁结构抗震设计9.4 案例四:生命线工程抗震设计第十章:抗震设计软件与应用10.1 抗震设计软件简介10.2 结构分析与设计软件的操作方法10.3 软件在抗震设计中的应用实例10.4 抗震设计软件的发展趋势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地震及地震工程概述地震工程是一门研究地震对工程结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的学科。

了解地震的成因、分类、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和地震工程基本概念是理解抗震设计的基础。

工程机构抗震课程设计

工程机构抗震课程设计

工程机构抗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抗震设计的关键因素;2. 学习不同类型工程结构的抗震特点,理解各类抗震措施的应用;3. 掌握我国抗震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了解国内外抗震设计的发展动态。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工程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简单的抗震设计计算;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具体工程案例提出合理的抗震设计方案;3. 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工程抗震事业的热爱,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 增强学生对我国抗震设计规范的认识,提高遵守规范的自觉性;3.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力学基础和结构设计知识,但对工程抗震设计了解较少,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升抗震设计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抗震设计规范和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分析、设计、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这些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1.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原理- 抗震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地震作用与结构地震反应- 抗震设计的主要方法与步骤2. 抗震设计关键因素分析- 结构体系与材料选择- 结构布局与连接方式- 抗震构造措施及减震技术3. 不同类型工程结构抗震设计-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 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 桥梁与隧道工程抗震设计4. 抗震设计规范与案例分析- 我国抗震设计规范解读- 国内外抗震设计规范对比- 典型工程案例抗震设计分析5. 抗震设计实践操作- 抗震设计软件应用- 抗震设计计算方法- 抗震设计方案编制与优化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原理第二周:抗震设计关键因素分析第三周: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第四周: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第五周:桥梁与隧道工程抗震设计第六周:抗震设计规范与案例分析第七周:抗震设计实践操作(上)第八周:抗震设计实践操作(下)本教学内容基于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标《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地震及其影响、我国的抗震设防思想、地震作用的计算理论、地震作用和地震作用效应的分析方法以及各类结构的抗震设计要点等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能更加熟练地应用工程规范,对我国的抗震设防思想、地震作用的计算理论、地震作用和地震作用效应的分析方法有进一步的掌握和理解,为将来的毕业设计和工程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实施1、设计资料教师给定合适的设计对象,考虑到时间因素,允许对工程实例作部分简化。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典型性,可选为训练对象,也可采用其它的结构形式。

设计对象的资料包括结构物的名称、功能、地点,建筑和结构方案、布置和做法、场地条件等;地震资料包括工程所在地的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等。

所给资料应能使得学生通过查阅规范和有关材料,明确工程的设防类别和标准,工程设防目标,本次设计的阶段和任务,能按规范的要求,正确确定有关计算参数以及正确选择计算模型和方法。

2、分组课程设计分小组进行,每小组5-6人,通过改变设计对象、地震资料、轴线选择、计算方法等尽量做到没有雷同。

3、设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独立完成以下主要设计内容:(1)审阅设计资料,确定计算参数和方案(2)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学生根据设计对象的资料,正确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

(3)计算结构抗侧刚度根据结构类型,较准确地计算结构抗侧刚度。

(4)结构动力特性和地震作用计算根据设计内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要求,提供多种实现方案,如:方案A:简化方法计算周期,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

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底部剪力法的应用,正确使用设计反应谱。

方案B:迭代法计算前几阶周期和振型,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

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应用,正确使用设计反应谱。

方案C:对已掌握计算动力学、PKPM等工程设计软件的同学,可以通过电算得到各阶周期和振型,再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

抗震课程设计设计书

抗震课程设计设计书

一、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1.屋面荷载标准值: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0.3 kN/m2) 0.3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0.4 kN/m2) 0.4100mm厚水泥珍珠岩制品保温层(1 kN/m2) 1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0.490mm现浇混凝土结构层(25 kN/m3) 25*0.09= 2.25V型轻钢龙骨吊顶(0.25kN/m2)0.25屋面活荷载0.5总计 5.1kN/m2雪荷载0.752.楼面荷载标准值10mm面层、20mm水泥砂浆打底水磨石地面0 .6kN/m2110mm钢筋混凝土现浇板25*0.11=2,75kN/m2 V型轻钢龙骨吊顶(0.2kN/m2)0.2总计 3.55kN/m2楼面活荷载 2.5kN/m2 3.梁柱自重:(L300*650L300*600L250*550均看在该层中算总长度作为1根)构件编号截面(m)长度(m)线荷载每根重量(KN/m)每层根数(个)每层总重(KN)b hL300*650.3 0.65 102.6 4.875 461.7 1 461.7 L300*600.3 0.6 88.2 4.5 396.9 1 396.9L250*55 0 0.25 0.55 69.9 3.4375 240.28125 1240.28125Z600*60(底层)0.6 0.6 4.5 9 40.5 18 729Z600*60(二三层)0.6 0.6 3.9 9 35.1 18 631.8Z550*55四到六层0.55 0.55 3.9 7.5625 29.49375 18 530.88754.墙体4.1第一层内墙总重(4*3+6.2*2+4)*4.5*0.22*15=421.74KN外墙总重((34.2+8.7+3)*0.8+(8.7+3)*0.9+6.9*2*0.6+5.1*0.2+4.5*0.1)*4.5*0.22*15 =846.45KN 楼面面积34.2*14.7= 502.74m2楼面恒载 3.55*502.74=1784.727 KN楼面活载 2.5*502.74=1256.85 KN一层重力代表值G=G恒+0.5G活=(461.7+396.9+240.28125+729)+421.74+846.45+1784.727+0.5*1256.85 =5509.22KN4.2第二至三层内墙总重((8.7*9+6*2+7.2*2)*1+34.2*0.15*3.9*0.22*15=1413.51 KN外墙总重((34.2+8.7*2)*0.85+(6.9+6)*2*0.5+6*0.15)*3.9*0.22*15=742.08 KN楼面面积502.74 m2楼面恒载 3.55*502.74=1784.727 KN楼面活载 2.5*502.74=1256.85KN二至三层重力代表值G=(461.7+396.9+240.28125+631.8)+1413.51+742.08+1784.727+0.5*1256.85=6299.42KN4.3第四到五层内墙总重((8.7*9+6*2+7.2*2)*1+34.2*0.15)*3.9*0.22*15=1413.51 KN外墙总重((34.2-6.9*2)*0.85+(6.9*2+6)*0.15+(6+6.9)*0.5+7.2*2*0.2)*3.0*0.22*15= 381.47楼面面积502.74 m2楼面恒载 3.55*502.74 m2 =1784.727 KN楼面活载 2.5*502.74=1256.85KN四至五层重力代表值G=(461.7+396.9+240.28125+530.8875)+1413.51+381.47+1784.727+0.5*1256.85= 5837.90KN4.3第六层外墙总重(34.2+14.7)*2*1.1*0.12*15=193.64 KN屋面面积502.74 m2屋面恒载502.74*5.1=2563.97 KN屋面活载502.74*0.5=100.55 KN屋面雪荷载502.74*0.75= 377.06KN第六层重力代表值G=193.64+2563.97+0.5*(100.55+377.06)=2996.42KN二、结构自震周期计算1.横梁线刚度i b的计算:类别Ec(KN/m2)b h I0(m4)l(m)EcI0/l(KN·m)1.5EcI0/l(KN·m)2EcI0/l(KN·m)AB跨2.80E+070.3 0.6 0.0054 8.717379.31034526068.96551734758.62069BC跨2.80E+070.3 0.6 0.0054 625200.000937800.0013550400.00182.柱线刚度i c的计算:层次hc(m)(KN/m2) b h Ic(m4)EcIc/h (KN·m)1 4.5 3.00E+070.6 0.6 0.0108 720002,3 3.9 3.00E+070.6 0.6 0.010883076.9230774,5,6 3.9 3.00E+070.55 0.550.007625520833358657.8545193各层横向侧移刚度计算:(D值法) 3.1第一层2轴线上的柱柱别ib(KN·m)ic(KN·m)k ac d(KN/m)a-2 26068.965517720000.362068965510.3649635036515571.776156b-2 63868.966867720000.887068984260.4804419263420498.855524c-2 37800.00135720000.525000018750.4059405984717320.132201合计53390.763881∑D=53390.763881*6=320344.58329(KN/m) 2,3层2轴线上的柱柱别ib(KN·m)ic(KN·m)k ac d(KN/m)a-2 26068.96551783076.9230770.313793103450.3517138599117315.143872b-2 63868.96686783076.9230770.768793119690.4582477147422559.887495c-2 37800.0013583076.9230770.455000016250.389002040719150.869696 合计59025.901064∑D=59025.901064*6=354155.40638(KN/m) 4,5,6层2轴线上的柱柱别ib(KN·m)ic(KN·m)k ac d(KN/m)a-2 26068.96551758657.8545190.444424122410.3863585348213429.903839b-2 63868.96686758657.8545191.08883912290.5143806652617879.979988c-2 37800.0013558657.8545190.644415000510.4327667935215043.064661 合计46352.948488D=46352.948488*6=278117.69093(KN/m) 基本自振周期T1(s)可按下式计算:T1=1.7ψT (uT)1/2层次Gi(KN)VGi(KN)∑D i(KN/m)△ui(m)ui(m)1 5509.22 32780.28320344.583290.102328185680.1023281862 6299.42 27271.06354155.406380.0770030882170.179331274223 6299.42 20971.64354155.406380.0592159250490.238547199274 5837.9 14672.22278117.690930.0527554358410.291302635115 5837.9 8834.32 278117.690930.0317646819610.323067317076 2996.42 2996.42 278117.690930.0107739280810.33384124515ψT结构基本自振周期考虑非承重砖墙影响的折减系数,取0.6T1=1.7ψT (uT)1/2 =1.7*0.6*0.333841245155.0=0.59(s)四、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本结构高度不超过40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变形以剪切型为主,故可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即:1.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GeqGeq=0.85∑Gi=0.85×(5509.22+6299.42×2+5837.90*2+5837.90)=30278.496(KN)2.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а1查表得设防烈度为7度的аmax=0.08,当2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时,查表3-11得特征周期tg=0.4s,阻尼比取0.05,则r=0.9,n1=0.02,n2=1.0.因为tg<t<5tg,则有а1=(tg/t)r*n2*аmax=(0.4/0.59)9.0*1.0*0.08=0.05643.结构总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FEk=а1Geq=0.0564×30278.496=1707.707(KN)因1.4Tg=1.4×0.4=0.56s<T1=0.59s,所以考虑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授课教案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授课教案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电子教案第一章地震根底知识与工程结构抗震设防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了解地震的主要类型及其成因;2、了解世界及我国地震活动性以及地震成灾机制;3、掌握地震波的运动规律和震级、地震烈度等地震强度度量指标;4、掌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抗震设防目标和抗震设计方法;5、了解基于性能的工程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根本要求二、课程内容与知识点1、地震按其成因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即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构造地震.其中构造地震为数最多,危害最大.构造地震成因的局部机制可以用地壳构造运动来说明;构造地震成因的宏观背景可以借助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2、地球上地震活动划分为两个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南亚地震带.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南亚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国家,抗震设防的国土面积约占全国面积%.3、地震灾害主要有地表的破坏、工程结构的破坏造成的直接灾害,地震引发的火灾、水灾、海啸等次生灾害,以及由前面两种灾害导致的工厂停产、城市瘫痪、瘟疫蔓延等诱发灾害.4、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它包括体波和面波,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面波分为瑞雷波和乐甫波.地震波传播速度以纵波最快,横波次之,面波最慢.纵波使工程结构产生上下颠簸, 横波使工程结构产生水平摇晃,当体波和面波同时到达时振动最为剧烈.5、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以地震释放的能量为尺度,根据记录到的地震波来确定的.地震烈度是指某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它是按地震造成的后果分类的.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随距离震中的远近而异.6、工程结构抗震设防的依据是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中给出的根本烈度或其他地震动参数. 为反映不同震级和震中距的地震对工程结构影响,?建筑抗震标准?将建筑工程的设计地震划分为三组,不同设计地震分组,采用不同的设计特征周期和设计根本地震加速度值.7、三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1〕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小震不坏〕;〔2〕当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损坏,经过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中震可修〕;〔3〕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倒塌,或不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见大震不倒〕.二阶段设计方法:第一阶段设计是多遇地震下承载力验算和弹性变形计算.取第一水准地震动参数,用弹性方法计算结构弹性地震作用和弹性变形,保证必要强度、限制侧向变形,满足第一水准“不坏〞和第二水准“可修〞的要求;再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和抗震构造举措, 增加结构耗能和变形水平,满足第三水准“不倒〞的要求.第二阶段设计是罕遇地震下弹塑性变形验算.对于特别重要的结构或抗侧水平较弱的结构,取第三水准的地震动参数进行薄弱部位弹塑性变形验算.8、抗震设计中,根据建筑遭受地震破坏后可能产生的经济损失、社会影响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将建筑物按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四类,对于不同重要性的建筑,采取不同的抗震设防标准.9、抗震概念设计就是依据历次震害总结出的经验,进行合理结构布置,采取可靠构造举措, 提升结构抗震性能.概念设计包括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复杂体型处理、结构体系选择以及结构构件强度、刚度和延性的合理匹配、非结构构件的连接等方面的内容.三、习题与思考题1、地震按其成因分为几种类型按其震源深浅又分为哪几种类型2、试述构造地震成因的局部机制和宏观背景3、试分析地震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震害现象4、地震波包含了哪几种波它们的传播特点是什么对地面运动影响如何5、什么是地震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两者有何关联6、地震根本烈度的含义是什么7、为什么要进行设计地震分组8、试列出三座城市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根本地震加速度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9、什么是建筑抗震三水准设防目标和两阶段设计方法10、我国标准根据重要性将抗震类别分为哪几类,不同类别的建筑对应的抗震设防标准是什么11、什么是建筑抗震概念设计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12、根据经验公式,某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大约是5* 1024尔格,它对应的里氏震级是多少四、考核目标与要求识记:构造地震、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源距、震中距、震级、地震烈度、地震根本烈度领会:地震的类型〔分别按成因、震源深浅、震级大小〕;地震波的种类,传播特点及对地面运动的影响;建筑抗震的三水准设防目标和两阶段设计方法;建筑类别和设防标准;建筑抗震的概念设计第二章场地、地基和根底抗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了解工程地质条件对震害的影响2、掌握建筑场地类别划分的依据及划分方法3、了解天然地基根底抗震验算方法4、掌握场地土液化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场地土液化的判别方法与抗液化举措二、课程内容与知识点1、工程地质条件对震害的影响包括对局部地形的影响、局部地质构造的影响以及地下水位的影响;2、建筑场地类别是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的;3、地基土抗震承载力是在地基土的静承载力根底上乘以一个大于1的调整系数,但对软弱土的抗震承载力不予提升;4、地震引起饱和砂土和粉土的颗粒趋于密实,同时孔隙水来不及排出,孔隙水压力增大, 颗粒间的有效应力减少,到达一定程度,土体完全丧失抗剪水平,呈液体状态,称为砂土液化,影响因素包括:土层的地质年代、土的组成、土层的相对密度、土层的埋深、地下水位的深度以及地震烈度和地震持续时间;5、场地土的液化判别分两步进行,即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试验判别.初步判别主要根据土层地质年代、粉土的粘粒含量百分率、根底埋深和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以及地下水位深度来判别.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是利用专门的试验设备并按规定的方法在现场进行试验;6、地基抗液化举措应根据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和地基的液化等级,结合具体情况综合确定,主要包括全部消除液化沉陷、局部消除液化沉陷以及根底和上部结构处理;三、习题与思考题1、什么是场地,怎样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2、简述选择建筑场地的相关规定3、如何确定地基抗震承载力简述天然地基抗震承载力的验算方法4、某建筑场地的钻孔资料见下表,试计算该场地土层的自振周期,并按?抗震标准? 的规定来确定该建筑场地的类别5、什么是砂土液化液化会造成哪些危害影响液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怎样判别地基土的液化,如何确定地基土液化的危害程度7、简述可液化地基的抗液化举措四、考核目标与要求识记:发震断裂、场地、场地覆盖层厚度、砂土液化领会:场地土的类型和场地类别的划分;地基抗震承载力确实定;影响砂土液化的主要因素, 如何影响;地基土液化的区分方法第三章工程结构地震反响分析与抗震验算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了解地震作用的机理和计算根本原那么2、了解单质点和多质点弹性体系运动方程的建立和求解3、掌握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响谱法和时程分析法的适用范围4、掌握设计反响谱和地震影响系数确实定方法5、掌握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响谱法用于地震作用和地震作用效应的计算6、了解平移-扭转藕联体系的振动、考虑扭转影响的水平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的计算7、了解竖向地震作用的特点和计算方法8、掌握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组合、截面抗震验算.抗震变形验算的方法和计算公式二、课程内容与知识点1、结构由地震引起的振动称为结构的地震反响,振动过程中作用在结构上的惯性力就是“地震作用〞,它使结构产生内力,发生变形.地震时结构所承受的地震作用实际上是地震动输入结构后产生的动态反响.地震作用的数值大小不仅取决于地面运动的强弱程度,而且与结构的动力特性有关,即与结构的自振周期、质量、阻尼等直接相关.目前我国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均把反响谱理论作为确定地震作用的主要手段.2、单质点弹性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运动微分方程的通解可由常微分方程理论求得,方程的特解可由杜哈曼积分给出,求解方程过程中采用了迭加原理,杜哈曼积分只能用于弹性体系.3、单质点体系作用于质点上的水平地震作用F可表示成地震系数k、动力系数B与质点重量G的乘积,即F =邮G, k反映地面运动强弱程度,P反映结构动力特性.?抗震标准?将地震系数与动力系数的乘积用一个地震影响系数a表示,并以a为参数给出了设计用反应谱.该设计反响谱由四局部组成,谱的形状与场地条件、震中距远近和结构阻尼比有关, 设计时地震影响系数a可根据结构自振周期及其它条件确定.4、对于多质点弹性体系可建立n个联立的运动方程,每个方程均包含n个未知的质点位移, 利用振型的正交性,采用以振型为基底的广义坐标,可将联立的运动方程解耦,转化为n 个独立方程,再比照单质点体系的求解方法,即可得到多质点体系在地震作用下任一质点的位移反响,该位移反响等于n个相应的单自由度体系相对位移反响与相应振型的线性组合.5、利用振型分解反响谱法可确定多质点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相应于,振型,质点的水平地震最大作用:F二a 了X G相应于各振型的最大地震作用不会在同一时刻出现,可按“平方之和再开方〞的组合公式确定水平地震作用效应,即:S = V;E S2EK j6、对于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拟均匀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结构底部总剪力按下式计算:FEK =.1 Geq各质点水平地震作用:F =—巴幺—F (1 -5 )i …EK n£ G H j jj=17、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质点体系的地震作用时,需要确定结构的根本自振周期,结构基本周期计算的近似方法有能量法、折算质量法和顶点位移法.采用振型分解反响谱法计算多质点体系的地震作用时,需求出多个频率和相应振型,可采用矩阵迭代法,通过振幅方程反复迭代逐步逼近求得频率或周期.8、体型复杂的结构,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均匀、不对称的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会发生扭转振动.引起扭转振动的主要原因是结构质量中央与刚度中央不重合,水平地震力的合力通过质心,结构抗力的合力通过刚心,质心和刚心的偏离使得结构除产生平移振动外,还围绕刚心作扭转振动,形成平扭耦联振动.考虑平扭耦联振动的多质点体系,体系自由度增至3n个,各振型的频率间隔大为缩短,进行各振型作用效应组合时,应考虑振型间的相关性. 9、在高烈度区,竖向地震运动的影响明显,应在抗震设计中加以重视.对于高耸结构、高层建筑和对竖向运动敏感的结构物可采用建立在竖向反响谱根底上的底部剪力法确定竖向地震作用;对于大跨度结构及长悬臂结构可将其重力荷载代表值放大某一比例即认为已考虑了竖向地震作用.10、建筑结构抗震承载力验算涉及地震作用的考虑、重力荷载代表值确定和结构构件截面抗震验算.一般情况下,水平地震作用对结构起限制作用,可沿结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验算;对于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均匀、不对称的结构应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引起的扭转影响;高烈度区的高耸及高层结构、大跨及长悬臂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抗震设计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中, 永久荷载取标准值,可变荷载取组合值,适用于计算地震作用以及与地震作用相遇的其他重力荷载.构件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时,结构构件内力组合设计值采用多遇地震的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组合的多系数表达式,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应考虑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予以调整,适当降低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可靠度.11、建筑结构的抗震变形验算包括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变形验算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三、习题与思考题1、什么是地震作用如何确定结构的地震作用2、地震系数和动力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确定这两个系数3、影响地震反响谱形状的因素有哪些设计用反响谱如何反映这些因素影响的4、简述确定结构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响谱法的根本原理和步骤5、何谓求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的平方和开方法〔5区55〕,写出其表达式,说明其根本假定和适用范围6、简述计算地震作用的方法和适用范围7、什么叫鞭端效应设计时如何考虑这种效应8、什么叫结构的刚心和质心结构的扭转地震效应是如何产生的9、哪些结构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如何计算竖向地震作用10、什么是结构或构件恢复力特征曲线,反映了结构或构件的什么性能11、地震动的三要素是什么采用时程分析法选取地震波时如何考虑这三要素12、抗震设计中如何考虑结构的地震作用依据的原那么是什么13、什么是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为什么要引入这一系数14、什么是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怎样确定结构薄弱层或部位15、一单层单跨框架如图1所示.假设屋盖平面内刚度为无穷大,集中于屋盖处的重力代表值G=1200kN, 框架柱线刚度i c=x104,框架刚度h = 5.0m,跨度l=9.0m.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根本地震加速度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11类场地,结构阻尼比为.试求该结构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时的水平地震作用.16、求图2所示体系的频率、振型.:m1=m2=m,k1=k2=k17、试用振型分解反响谱法计算图3所示框架多遇地震时的层间剪力.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11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18、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图3所示框架多遇地震时的层间剪力.结构的根本周期T1=, 每层的层高均为3.5m,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11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图2图319、某三层框架各层的层间侧移刚度K(1)=x105kN/m; K(2)=x 105kN/m; K(3)= x 105kN/m;各层层高h(1)=4m; h(2)=3.8m; h(3)=3.6m;各层的抗剪承载力V y(1)=2500kN, V y(2)=800kN, V y(3)=900kN,罕遇地震作用下各层的弹性地震剪力V e(1)=4200kN, V e(2)=3800kN, V e(3)=2000kN,试计算罕遇地震时该框架结构的薄弱层位置,并验算其层间弹塑性位移.四、考核目标与要求识记:地震作用、地震系数、动力系数、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反响谱、振型、鞭端效应、质心、刚心、重力荷载代表值、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承载力调整系数领会: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和适用范围;振型分解反响谱法的计算步骤;底部剪力法的计算步骤,如何考虑高振型的影响;地震动的三要素;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应用:单质点体系地震作用的计算采用振型分解反响谱法和底部剪力法进行多质点体系地震作用的计算第四章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了解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震害现象并能分析其原因.2、掌握和深刻理解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根本要求与一般规定.3、掌握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特点.4、熟练掌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内容与方法步骤.5、掌握框架结构和框架一抗震墙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方法.6、掌握和深刻理解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主要抗震构造举措,并深刻理解其意义.二、课程内容与知识点1、钢筋混凝土结构因结构方案不当引起的震害主要是设计时平面布置不规那么、竖向布置不连续以及防震缝构造不当等原因造成.在设计时应注意结构选型和结构布置,综合考虑建筑抗震重要性类别、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因素,确定房屋的抗震等级;2、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常采用D值法,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常采用二次弯矩分配法;内力组合时一般考虑两种根本组合:〔1〕地震作用效应与重力荷载代表值效应的组合;〔2〕竖向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的荷载效应组合;3、在进行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时,应使框架结构具有足够的承载水平、良好的变形水平以及合理的破坏机制,即在抗震设计时应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的设计原那么4、为实现“强柱弱梁〞预防或推迟柱端产生塑性铰以形成合理的破坏机制,对柱端弯矩应进行调整:E M ="Z M b5、为实现“强剪弱弯〞,预防构件先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应使构件的受剪承载力大于构件弯曲屈服时实际到达的剪力值:M l + M rV =n -b + V梁端截面的剪力设计值调整为:b Vb l GbnM t + M b柱端截面的剪力设计值调整为:V =" V c H'c Vc _H6、抗震构造要求涵盖了很多抗震计算所不能表达的重要因素,是在总结了历次地震的房屋震害经验教训以及抗震试验研究得到的规律后,以标准条文的形式确定下来的抗震设计要求.对框架梁、柱和节点核心区的构造举措应深刻理解和掌握.三、习题与思考题1、多层及高层钢筋混疑土房屋有哪些结构体系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2、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震害有哪些有哪些抗震薄弱环节在设计中应如何采取对策3、抗震概念设计在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具体是如何表达的概念设计与计算设计的关系是什么4、抗震设计为什么要限制各类结构体系的最大高度和高宽比5、多层及高层钢筋混疑土结构设计时为什么要划分抗震等级是如何划分的6、框架结构和框架一抗震墙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应着重解决哪些问题7、框架结构和框架一抗震墙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各有什么变形特点8、框架结构和框架一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计算采用了哪些假设如何确定各自的计算简图9、如何合理选用框架结构和框架一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计算方法各有哪些主要步骤10、如何计算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11、在计算竖向荷载下框架结构的内力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12、如何设计结构合理的破坏机制13、框架结构柱的截面设计应考虑哪些因素纵筋和箍筋的配置应注意结构问题14、框架结构梁的截面由哪些因素确定纵筋和箍筋的配置应注意什么问题15、框架一抗震墙结构如何实现多道抗震防线的设计思想16、什么是“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原那么在设计中如何表达17、怎样保证框架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如何进行节点设计18、框架结构和框架一抗震墙结构在抗震设计中有哪些主要构造举措19、多层及高层钢筋混疑土结构的抗震设计对楼屋盖有什么要求20、框架一抗震墙结构中的框架局部的地震剪力为什么要调整,如何调整21、框架一抗震墙结构协同工作体系其内力分布有哪些特点22、框架一抗震墙结构中的框架抗震墙的端柱和边框梁有什么作用应如何进行设计23、在9度区建设两相邻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楼房,总高度分别为26m和32m,试计算其防震缝的最小宽度四、考核目标与要求识记:剪压比、轴压比、延性框架、强柱弱梁、强剪弱弯领会:抗震等级的划分;各类结构体系最大高度和高宽比的限制;如何实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如何提升梁的延性;限制轴压比的意义应用:应用底部剪力法进行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计算和抗震设计第五章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抗震设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了解砌体房屋、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震害特点;2、掌握砌体房屋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抗震验算的根本方法和抗震构造举措3、了解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抗震验算的根本方法和抗震构造措施二、课程内容与知识点1、根据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房屋的震害现象及原因分析,提出了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包括结构的总体布置和细部构造举措等,以提升砌体房层的抗震水平并在地震作用下不致倒塌;2、多层砌体房层在抗震计算时一般只考虑水平地震作用,不考虑地震扭转的作用,因此在建筑平面、立面布置时应尽量做到质量、刚度均匀,以减少扭转的影响.由于多层砌体房层整体的刚度较大,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变形为剪切型,地震作用确实定可用底部剪力法求得;3、楼层地震剪力在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楼盖的水平刚度及各墙体的侧移刚度;4、多层砌体房层,可只选择纵、横向的不利墙段进行截面抗震承载力的验算,不利墙段为:①承当地震剪力较大的墙段;②竖向压力较小的墙段;③局部截面较小的墙段.5、由于底部框架一抗震墙砌体房屋是一种“上刚下柔〞的结构体系,为预防底层变形集中而发生严重震害,应对这类房屋的结构方案和结构布置进行严格限制,如:①底部框架沿纵、横两个方向应均匀对称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②规定底部与上部砌体房屋的刚度比限值; ③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根本对齐;④底部框架一一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下应设置条形根底、筏式根底或桩基.6、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地震作用的计算、底层水平地震作用的分配、底层倾覆力矩的分配以及钢筋混凝土托墙梁的计算.三、习题与思考题1、多层砌体房屋在地震作用下,其震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多层砌体房屋在抗震设计中,除进行抗震承载水平的验算外,为何更要注意概念设计及抗震构造举措的处理3、多层砌体房屋的计算简图如何选取地震作用如何确定层间地震剪力在墙体间如何分配墙体的抗震承载力如何验算4、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结构方案和结构布置时应注意哪些方面5、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为什么要限制第二层与底层的侧移刚度比方果底层的侧移刚度大于第二层砌体房屋的侧移刚度,对结构是否有利为什么6、在计算底部框架一抗震墙结构地震倾覆力矩时,如何求得倾覆力矩在框架柱中引起的轴力四、考核目标与要求领会:砌体房屋计算简图、地震作用确实定;层间地震剪力在墙体间的分配原那么;楼梯间不宜设在房屋两端和转角处的原因;设置圈梁和构造柱的目的;限制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的原因应用: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计算和抗震设计第九章结构隔震、减震设计与制振技术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了解结构基底隔震原理、基底隔震装置的类型及组成、隔震结构设计方法和计算要点;2、了解结构消能及阻尼减震原理、消能减震装置和部件、消能减震结构的设计方法;3、了解结构被动限制P-TMD体系及TLD体系的工作原理和工程应用,以及结构主动限制体系制振工作原理和工程应用.二、课程内容与知识点1、基底隔震是在结构物底部与根底面之间设置隔震装置,使之与固结于地基中的根底顶面分开,限制地震动向结构物的传递,减小主体结构的振动反响.隔震装置由隔震器、阻尼器、复位装置组成,目前应用最多的隔震装置是叠层橡胶支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标《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地震及其影响、我国的抗震设防思想、地震作用的计算理论、地震作用和地震作用效应的分析方法以及各类结构的抗震设计要点等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能更加熟练地应用工程规范,对我国的抗震设防思想、地震作用的计算理论、地震作用和地震作用效应的分析方法有进一步的掌握和理解,为将来的毕业设计和工程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实施1、设计资料教师给定合适的设计对象,考虑到时间因素,允许对工程实例作部分简化。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典型性,可选为训练对象,也可采用其它的结构形式。

设计对象的资料包括结构物的名称、功能、地点,建筑和结构方案、布置和做法、场地条件等;地震资料包括工程所在地的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等。

所给资料应能使得学生通过查阅规范和有关材料,明确工程的设防类别和标准,工程设防目标,本次设计的阶段和任务,能按规范的要求,正确确定有关计算参数以及正确选择计算模型和方法。

2、分组课程设计分小组进行,每小组5-6人,通过改变设计对象、地震资料、轴线选择、计算方法等尽量做到没有雷同。

3、设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独立完成以下主要设计内容:(1)审阅设计资料,确定计算参数和方案(2)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学生根据设计对象的资料,正确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

(3)计算结构抗侧刚度根据结构类型,较准确地计算结构抗侧刚度。

(4)结构动力特性和地震作用计算根据设计内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要求,提供多种实现方案,如:方案A:简化方法计算周期,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

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底部剪力法的应用,正确使用设计反应谱。

方案B:迭代法计算前几阶周期和振型,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

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应用,正确使用设计反应谱。

方案C:对已掌握计算动力学、PKPM等工程设计软件的同学,可以通过电算得到各阶周期和振型,再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

要求学生掌握电算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应用,正确使用设计反应谱。

(5)楼层地震剪力、水平地震作用下内力计算正确确定楼层地震剪力,正确进行计算榀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根据工作量酌情处理)。

(6)层间弹性变形验算正确计算层间弹性变形,理解其含义,并作出判断。

4、成果整理报告书应整洁清晰地反应设计过程和内容。

三、要求和评价设计时间为1周,独立查阅资料、规范,独立演算、绘图。

基本要求如下:1.独立按时完成设计;2.设计内容完整,设计思路、方法正确;3.计算书和图纸清晰、整洁,表达内容完整、正确、规范。

计算书应包含:目录,必要的建筑、结构说明,设计思路描述,分步的计算步骤,采用的方法及依据,附有相应图、表的计算过程;4.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主要过程;5.熟悉相关结构规范,掌握结构抗震设计的有关规定。

课程设计考核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进行,参考标准如下:优秀:计算模型正确,计算参数合理,计算思路、结果正确;说明书、计算书及图表清晰,文笔流畅;熟悉并能正确使用相关规范;设计内容完整;积极性和工作表现好,独立工作能力强。

良好:计算模型正确,计算参数合理,计算思路、结果正确;说明书、计算书及图表较清晰,文笔较流畅;能正确使用相关规范;设计内容完整;积极性和工作表现较好,独立工作能力较强。

中等:计算模型、参数、思路、结果基本正确;说明书、计算书及图表较清晰,文笔较流畅;能正确使用相关规范;设计内容完整;积极性、工作表现较好,独立工作能力一般。

及格:计算模型、参数、思路、结果有部分错误;说明书、计算书及图表尚清晰;能正确使用相关规范;设计内容不够完整;积极性、工作表现一般,独立工作能力一般。

不及格:计算模型、参数、思路、结果有严重错误,或设计内容残缺,说明书、计算书及图表不能表达设计要求,或工作表现和独立工作能力很差。

四、主要内容4.1审阅设计资料,确定计算参数和方案1.根据设计资料,判断结构抗震设防类别,明确抗震设防标准。

根据我国的抗震设防目标,明确本次设计的阶段我国的设防目标可简述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一阶段为承载力设计,采用第一水准(多遇)地震动参数,按弹性方法计算地震作用及其效应,与其它荷载进行组合,再进行构件截面设计,这样既满足了第一水准下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可靠度,又满足第二水准损坏可修的目标。

大多建筑可只进行第一阶段设计,而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等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保证第三水准性能目标。

第二阶段为弹塑性变形验算,对于特殊要求的建筑、易倒塌的建筑或存在明显薄弱层的不规则结构,还要取罕遇地震参数对结构薄弱层的弹塑性层间变形进行验算,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来保证“大震不倒”。

本次设计是针对第一阶段。

2.根据设计资料,明确场地类别、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分组,确定地震设计参数根据设计资料提供的场地类别、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分组、结构类型和抗震设防标准,确定结构阻尼比(一般混凝土结构取0.05,钢结构可取0.03)、场地特征周期Tg、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max。

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确定抗震等级。

3.明确抗震计算原则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从质量分布、平面及竖向布置等方面对结构的规则性进行判断,确定按层间模型和平面模型进行分析的合理性以及其它结构分析的原则。

4.2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结构的重量采用重力荷载代表值。

建筑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永久荷载标准值和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

雪荷载和屋面积灰荷载的组合系数取0.5,不计屋面活载;按实际情况计算的楼面活载取1.0;按等效均布荷载时,藏书库、档案库、库房取0.8,一般民用建筑取0.5。

计算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局部突出屋面的质量等效到主体结构的顶层。

4.3结构抗侧刚度计算根据结构类型,较准确地计算结构抗侧刚度。

对框架结构可以采用D值法用柱修正的抗侧刚度计算,梁的线刚度可以考虑翼缘的影响,即现浇边框架梁取 1.5I0,装配整体式边框架梁取1.2I0,现浇中部框架梁取2.0I0,边框架梁取1.5I0,装配式框架梁取1.0I0,I0为矩形部分的惯性矩。

4.4结构动力特性计算根据设计内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要求,提供多种实现方案,如简化方法计算周期;迭代法计算前几阶周期和振型;对已掌握计算动力学、PKPM等工程设计软件的同学,可以通过电算得到各阶周期和振型。

1.顶点位移法适用于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框架、框剪、剪力墙结构。

将集中于楼盖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作水平力,计算顶点弹性水平位移 (单位:m),用下述公式计算结构的基本周期:(为考虑填充墙影响的折减系数,框架结构取0.6-0.7,框剪结构取0.7-0.8,剪力墙结构取0.9-1.0。

2.迭代法(1)求结构质量矩阵[M]和柔度矩阵[ +,单位t/kN或kg/N(2)求第一振型和频率假定一初始振型向量,如全为1的向量=[1 1 …1]T或其它值计算X(1)=,=将X(1)标准化,即X(1)=进行第2步迭代:X(2)=[D] X(2)= (2)第k次迭代X(k)=[D](k-1) X(k)= (k)第一频率w12=1/如果(k-1)与(k)已很接近,迭代结束,第一振型向量 (k),(3)求高阶振型和频率设初始向量=[1 1 …1]T或其它值求Mi*= iT*M+ i求[D]s+1=[D]s- s sT*M+/ (ws2Ms*)迭代X(1)=[D]s+1(0) X(1)= (1)X(2)=[D]s+1(1) X(2)= (2)第k次迭代,X(k)=[D]s+1(k-1) X(k)= (k)如果(k-1)与(k)已很接近,迭代结束, s+1=(k), ws+12=1/4.5地震作用计算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是工程中最常用的两种计算地震作用的方法。

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应用,正确使用设计反应谱。

1. 底部剪力法适用条件:建筑高度不超过40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以剪切变形为主,位移反应以第一振型为主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

首先求出等效单质点体系的作用力(即底部剪力),然后再按一定的规则分配到各个质点,最后按静力法计算结构的内力和变形。

结构底部的总地震剪力1——对应基本周期的地震影响系数Geq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顶层的地震作用:F=其余层的地震作用: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查阅规范。

对局部突出屋面的小房间注意鞭稍效应的处理。

2.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不考虑扭转耦联时,j振型i质点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j——相应于j振型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Xji——j振型i质点的振型位移j——j振型的参与系数Gi——集中于i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4.6地震作用效应计算正确确定楼层地震剪力,当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要进行振型遇合。

“抗震规范”假定地面运动为平稳随机过程,各振型反应间相互独立,对各阶周期不很接近的情形,采用SRSS 方法(平方和开方)对各阶振型反应值Sj进行组合,作为总的地震效应:组合时,一般可采取3个振型;当自振周期大于1.5s或高宽比大于5时,振型个数应适当增加,才能满足精度要求。

验算楼层最小地震剪力。

结构任一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为重力荷载代表值,剪力系数查阅规范。

正确进行计算榀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对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可仅计算第一振型)。

框架结构可采用D值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其它类型结构可采取相应的简化计算方法。

对剪力墙、框剪结构尚应符合有关规定,如框剪结构框架剪力要求、剪力墙连梁刚度折减等。

4.7层间弹性变形验算正确计算层间弹性变形,理解其含义,并作出判断。

弹性变形验算的目的是保证结构“小震不坏”设防目标以及避免建筑物非结构构件在小震下出现严重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