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小说

合集下载

第四章十七年小说概述

第四章十七年小说概述

第五章十七年小说概述本章概述:十七年小说的创作虽然受到错误政治指导思想的干扰,但是整体上还是发展良好,并且新中国一大批影响广泛的小说名著都出现在这一时期,比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里湾》、《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红旗谱》、《红日》、《红岩》、《保卫延安》等等。

了解这段时期小说创作的得失以及其在思想、创作上的艺术特征,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内容:十七年小说的基本情况、主要特征、主要创作发展过程、当代评价,以及十七年小说要注意的主要问题;重点难点是十七年小说的主要特征。

一、十七年小说的基本情况;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新文学开始进入当代文学的新阶段。

会议明确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通过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在这个背景下,十七年的小说创作,长、短篇均有可观的数量和较高的质量。

长篇小说尤以写革命历史题材的佳作较多,如《红旗谱》、《红日》、《红岩》、《保卫延安》等。

短篇小说创作的题材和风格日趋多样化,其中,茹志鹃、峻青、王愿坚、马烽、王蒙等人的创作成就更为突出。

二、十七年小说的主要特征;十七年小说总体上来说,无论在艺术上还是思想上,都追求史诗性的价值与效果为目的,这是其基本特征,在创作题材上,反映历次中国革命与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创作占据首位。

就具体艺术特征来说,主要有以下四点:1、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作品与时代同步,人物贴近生活;2、对民族化大众化的执着追求;3、语言通俗、平易、简洁流畅,运用方言而不生僻;4、作品的格调质朴、明朗、富有幽默感,充满喜剧色彩。

三、十七年小说的主要创作发展过程;1、建国初期(1950—1953年)的现实主义小说;a.革命战争题材的小说创作的高涨,代表作有《铜墙铁壁》、《风云初记》等等;b.农村题材的小说创作也层出不穷,主要有赵树理及山西诸作家(马烽、西戎、孙谦、朱为、胡正、韩文洲)的早期作品;c.此外出现《我们夫妇之间》、《洼地上的“战役”》等另一形态的现实主义小说;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提出后(1953.9—1957年)的小说创作;a.反映农村合作化的小说,如李准的《不能走那条路》、康濯的《春种秋收》,赵树理的《三里湾》及其他小说,孙犁的《铁木前传》及“荷花淀派”;b.军事题材小说的新收获,如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峻青、王愿坚的短篇小说;c.《在和平的日子里》、《百炼成钢》等工业题材的小说;d.五十年代中期“干预生活”、触及灵魂的现实主义小说,如王蒙等人“干预生活”的小说,宗璞、邓友梅、陆文夫等描写爱情、婚姻的小说;3、“两结合”创作口号的提出与确立后(1957—1966年)的小说创作;a.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初期小说创作的繁荣:第一次长篇小说创作浪潮,长篇佳作涌现,如《红旗谱》、《红岩》、《红日》、《青春之歌》、《山乡巨变》、《创业史》、《上海的早晨》等,短篇小说创作也丰收,如李准的《李双双小传》、《耕耘记》等,“带着微笑看生活”的王汶石的短篇小说,茹志鹃与刘真描写革命斗争历史的长篇小说;b.1961—1962年间小说创作出现转机:一批短篇历史小说的产生,姚雪垠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第一部);c.受“左”倾思潮影响的几部长篇小说:《艳阳天》(浩然)、《风雪》(陈登科)、《欧阳海之歌》(金敬迈)。

谈谈我对十七年长篇小说的认识

谈谈我对十七年长篇小说的认识

谈谈我对十七年长篇小说的认识十七年长篇小说定义:十七年小说专指1949年到1966年里出版的中国大陆的长篇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有多种分期。

最常见的就是三分法,按照政治来分期1949-1966(文革前)为十七年文学时期,1966-1976是文革文学时期,1978-?是新时期文学。

十七年文学时代风格政治色彩浓烈。

服务于政治,服从于政治。

十七年文学的说法本来就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它的划分是以政治分期为标准的。

当时,中国的革命事业刚刚胜利。

毛泽东曾经总结革命胜利的经验时说过,革命的胜利靠的是“枪杆子”和“笔杆子”。

新中国成立后,关于文学在社会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起什么作用,被提到了政治的高度,中央十分重视文艺的发展方向。

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1949年后逐渐成为指导全国文学艺术工作的唯一正确的文艺思想。

这时期的文艺路线是:文学为政治服务,文学为工农兵服务。

文学别无选择的充当了生活教科书的任务。

十七年长篇小说的类型一方面出于对中国革命胜利的喜悦,更重要一方面出于要符合当时的文艺路线,把政治与艺术统一。

此时的长篇小说的类型是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统一的“两结合”型文学。

一方面从革命现实出发,但是另一方面在革命现实中展现的是美好胜利的明天。

所以此时一切批判、暴露社会黑暗,存在消极思想的文学一律没有生存的空间。

此时的文学体现的就是歌颂革命胜利,歌颂社会主义建设,将这种美好的革命理想反应在作品中,让人们对美好的胜利的明天充满信心。

所以十七年的长篇小说从题材的摄取,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安排,细节的细节,直至创作的全过程,用革命理想来指导对现实发展的描写,以此来激励人们前进。

在十七年的长篇小说中,作品成就高,称作文学界用八个字来概括了这八个优秀经典长篇“三红一创,青山保林”。

“三红一创”即《红日》(1957)、《红岩》(1961)、《红旗谱》(1957)、《创业史》(1960),“青山保林”即《青春之歌》(1958)、《山乡巨变》(1958)、《保卫延安》(1964)、《林海雪原》(1957)。

十七年小说讲解

十七年小说讲解

地写出了农村出现的真实情况。
现实主义的方法冲破了作家的历史局限,以它自
己的方式达到了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



1959年4月,《文艺报》发表署名武养的文章: 《一篇歪曲现实的小说》。此人读了“那些并 不现实的作品后,总有一股无名的热血涌上心 来,久久不能平静。” 第一,象“小腿疼”、“吃不饱”这样典型的 落后的、自私而又懒惰的农村妇女虽然会有, 但不是占农村的大多数,而是极其个别的。 第二,社干部应该是党的化身。然而在作者的 笔下,他们都成了作风恶劣的蛮不讲理汉。 第三,从总的来说,在这篇作品里,作者所持 的态度是错误的。……是对整个社干部的歪曲 和诬蔑。
把党在农村各方面的变革中所起的决定作用忽 视了,因此,纸上的软英是脱离现实的软英, 纸上的封建地主是脱离现实的封建地主,于是 看了这篇小说就好象看了一篇《今古奇观》差 不多。 ——党自强


周扬:记得当时就有人说过,赵树理在作 品中描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严重不纯, 描绘了有此基层干部是混入党内的坏分子, 是化装的地主恶霸。这是赵树理深入生活 的发现,表现了一个作家的卓见和勇敢。

山药蛋派
创作特色: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注重作 品社会功效,农民的立场,问题小说的特征。

艺术风格:鲜明的民间色彩和浓厚的民族风 格。在叙事手法、结构安排、人物刻画、语 言运用都方面都形成了共同的特点。
荷花淀派

创作特色:以诗的意境和散文的笔法为主要 特征,描写冀中平原清新秀美的水乡风光和 民风民俗,表现人性美、人情美。 艺术风格:朴素自然、清新柔美。
一、十七年小说创作概况





《红旗谱》:梁斌以大革命失败的前后十 年为历史背景,以雄健豪放的笔触勾画 了这部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绘制了 中国共产党旗帜下的农民英雄谱。贫农朱老忠和他 的死对头地主冯老兰令人印象深刻。 《山乡巨变》:周立波描绘了湖南清溪乡 农民们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巨变,时 代特色鲜明,南国的风情民俗赋予了小说特 殊的韵味。

十七年小说

十七年小说

十七年小说第二章十七年小说第一节十七年小说概观一、小说家的分化1、“现代”的小说作家,在进入50年代之后,其写作情况发生了许多变化。

主动或被动的放弃了小说创作。

(沈从文、张爱玲、徐訏、钱钟书)2、另外一些小说家,开始了他们在取材、艺术方法、作品风格上的改造,以适应新的文学时代的需要。

(老舍《龙须沟》、萧军在被整肃之后创作《五月的矿山》))二、小说体裁的状况1、两极分化现象:长篇和短篇。

2、出现分化的原因:长篇可满足史诗情结和表现伟大的时代的需要,短篇能迅速、敏捷地反映生活。

对长篇和短篇的重视,各有其“功能”上的根据。

三、小说题材的分类和等级1、题材的分类作为分类的尺度,有社会生活“空间”上的工业、农业、军队、学校等,有时间上的历史题材、现实生活题材等。

这一分类,在实质上包含着“阶级”区分的类别背景,同时,也表现了以社会群体的政治生活(而非“个人日常生活”)作为题材区分的根本性依据。

2、等级的确立不同的题材类别,被赋予不同的价值等级;即指认它们之间的优劣、主次、高低。

类别的严格区分,与等级上的清楚排列,是紧密关连的。

划分等级的原则:工农兵生活优于知识分子或非劳动人民的生活,公共生活优于私人生活。

3、小说创作情况在50年代初期,长篇小说创作显得较为沉寂。

《铜墙铁壁》(柳青)、《风云初记》(孙犁)、《保卫延安》(杜鹏程)等,是比较重要的几部。

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长篇出版的数量大为增加,且出现了一批体现这一时期小说创作水准的作品。

因此,这个阶段,常被当时和后来的批评家称为长篇小说的“丰收”(或“高潮”)期。

红色经典:“三红一创保青山(林)”另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姚雪垠的《李自成》浩然的《艳阳天》等四、十七年小说特点——形态的单一化趋向1、内容的单一化A在40年代后期,对言情、侠义等主要类型的现代通俗小说的批判,使“通俗小说”在当代失去其存在的合法性。

B体现对“最积极”的生活现象(如英雄人物、先进事迹)的正面评价的小说,处于最值得肯定的位置上。

十七年小说

十七年小说

一、十七年小说创作概况
2.农村题材 A. 写土地改革后农民观念变化。马烽《一架弹花 机》、赵树理《登记》、谷峪《新事新办》 B. 写农业合作化运动 。短篇小说 :李准《不能走 那条路》 、 秦兆阳《农村散记》 、 康濯《春种 秋收》 ; 长篇 小说: 柳青《创业史》、赵树理 《三里湾》、周立波《山乡巨变》。 C. 描写大跃进时期农村的现状。李准《李双双小 传》、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茹志鹃《静 静的产院》、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
三、《创业史》分析
人物形象分析: 梁生宝: 梁生宝是作家刻划的一个理想的农
村新人形象,是农村大变革中涌现出来的既踏 实肯干又公道热情的基层干部的典型。粱生宝 性格顽强坚毅,忠厚善良,坚持走集体致富的 道路。在他身上处处体现着农民式的质朴与革 命者为理想而献身的热忱。带有明显的英雄化、 理想化色彩。
二、重点分析作品
农村题材小说:《创业史》 革命战争题材小说:《林海雪原》 突破“禁区”的小说:干预生活《组织 部 新来的青年人》、人性人情《红豆》
三、《创业史》分析
作者简介:柳青(1916-1978),原名 刘蕴华,陕西吴堡县人。青年时代参加 革命活动, 1938 年赴延安,解放后担任 过陕西长安县委副书记。30 年代开始文学创作。 1953 年,柳青离开北京,举家迁到陕西长安县 皇甫村,安家落户达 14 年之久。在皇甫村的岁 月,柳青创作了《创业史》的第一部和第二部 的部分章节。 主要作品: 《创业史》 《种谷 记》《铜墙铁壁》《狠透铁》。
一、十七年小说创作概况
《青春之歌》:林道静的成长代表着一 个“小资”的知识分子在向共产党靠近

过程中从软弱到坚定的必然经历,杨沫 用革命、爱情、理想谱写了这首飞扬的青春赞 歌,曾是一个时代年轻人的必读书。 《保卫延安》:杜鹏程多写重大题材,这 部小说写的就是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 战。以周大勇连长的英雄事迹为核心, 描绘了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

第三章 十七年小说

第三章  十七年小说

锻炼锻炼(节选)
赵树理
小腿疼一进门一句话也没有说,就伸开两条胳 膊去扑杨小四。杨小四料定是大字报引起来的 事,就向小腿疼说:“你是不是想打架?政府 有规定,不准打架。打架是犯法的。不怕罚款 ,不怕坐牢你就打吧!只要你敢打一下,我就请 得到法院!”小腿疼一听说要罚款要坐牢,手就 软下来,不过嘴还不软。她说:“我不是要打 你,我是要问问你,政府规定过叫你骂人没有 ?”“我什么时候骂过你?”“白纸黑字贴在墙上你 还昧得了?”王聚海说:“这老嫂!人家提你的名 来没有?”小腿疼马上顶回来说:“只要不提名 就该骂是不是?要可以骂我就天天骂哩!”
第四节 柳青《创业史》
一、作家简介、作品
二、《创业史》
作家简介
柳青(1916-1978),原名刘蕴华,1945年 开始创作小说解放后到北京工作,参与编辑《中国青年 报》,1952年到陕西体验农村生活,1960年创作 长篇小说,《创业史》 作品 长篇小说:《种谷记》《铜墙铁壁》《创业史》 短篇小说集∶《地雷》《牺牲者》 中篇小说:《恨透铁》 散文特写集:《黄甫村的三年》 赵树理与柳青写作的不同点 赵树理小说民族化、大众化,柳青吸收外国文学尤其是苏 俄文学传统,讲究宏大的结构和思想的深度,深沉严肃。
《山地回忆》
• 小说叙述了关于“一双袜子”的故事,表 达一种意识形态的主流话语——八路军与 人民群众的雨水关系。 • 这样的故事现在看起来,孙犁是将个人情 感意识形态化。或者说,是意识形态话语, 完全压抑了个人情感。
《铁木前传》
• 主要人物:山东铁匠傅老刚、河北木匠黎 老东、六儿、九儿 • 作品明显按照当时意识形态的标准把人物 分为先进与落后。 • 作品运用了童年视角开始和结尾,使小说 增加了不少韵味。 • 满儿的形象。
荷花淀派

十七年农村小说

十七年农村小说

明确地将农民群 体界定为自己作 品的接受对象, 使用纯正的农民 通用语言
回归民间文学的 艺术表现传统, 再造属于农民大 众自己的中国现 代文学
表现一种新的人 物形象、一种新 的生活方式、一 种新的道德规范
解读:“赵树理现象”
• ‚我的语言是被我的出身所决定的。‛
解读:“赵树理现象”
• ‚从我为农民写作以来,——我就开始用农民 的语言写作。我用词是有一定的标准的。我写 一行字,就念给我父母听,他们是农民,没有 读过什么书。他们要是听不懂,我就修改。我 还常去书店走走,了解买我的书的都是些什么 样的人,这样我就能知道我是否有很多的读 者。——这样,从前只有少数知识分子看我的 作品,现在连穷人都普遍能看到了。‛
年轻人花好月圆,扩社开渠圆满成功
袁天成 小俊
王金生
王玉生
马多寿
菊英
范登高
范灵芝
个人解放
王玉梅
马有翼
合作化事业
赵树理的小说:《三里湾》
解读视角:人物
新-旧 进步-落后 青年-老辈 女性主义 与 妇女解放 民间语言命名 (绰号):生 存地位/文化 处境/生命状 态/价值指向
赵树理的小说:《三里湾》
解读视角:空间
十七年小说概述
现实生活题材:工业建设
• 《铁水奔流》(周立波) • 《百炼成钢》(艾芜) • 《上海的早晨》(周而复) • 《乘风破浪》(草明) • 《在和平的日子里》(杜鹏程)
周立波 (19081979) 原名周绍 仪,湖南 益阳人。
周而复 (19142004), 安 徽旌德人。 1938年毕 业于上海 光华大学 英国文学 系。
赵树理的小说:《锻炼锻炼》
赵树理:‚我的作品,我自己常常叫它是 ‘问题小说’‛ 叙事模式:提出问题——分析矛盾——解 决方法——指导工作 政治意图明显的功利性写作。但文本中间 也有意图空隙和裂缝。如《‚锻炼锻炼‛》:

十七年小说

十七年小说

山药蛋派
创作特色: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注重作 品社会功效,农民的立场,问题小说的特征。

艺术风格:鲜明的民间色彩和浓厚的民族风 格。在叙事手法、结构安排、人物刻画、语 言运用都方面都形成了共同的特点。
荷花淀派

创作特色:以诗的意境和散文的笔法为主要 特征,描写冀中平原清新秀美的水乡风光和 民风民俗,表现人性美、人情美。 艺术风格:朴素自然、清新柔美。
把党在农村各方面的变革中所起的决定作用忽 视了,因此,纸上的软英是脱离现实的软英, 纸上的封建地主是脱离现实的封建地主,于是 看了这篇小说就好象看了一篇《今古奇观》差 不:记得当时就有人说过,赵树理在作 品中描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严重不纯, 描绘了有此基层干部是混入党内的坏分子, 是化装的地主恶霸。这是赵树理深入生活 的发现,表现了一个作家的卓见和勇敢。
一、十七年小说创作概况





《红旗谱》:梁斌以大革命失败的前后十 年为历史背景,以雄健豪放的笔触勾画 了这部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绘制了 中国共产党旗帜下的农民英雄谱。贫农朱老忠和他 的死对头地主冯老兰令人印象深刻。 《山乡巨变》:周立波描绘了湖南清溪乡 农民们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巨变,时 代特色鲜明,南国的风情民俗赋予了小说 特殊的韵味。

《邪不压正》

小说描写的是中农王聚财一家及其闺女软英在 婚事上的四次波折。



小说发表后《人民日报》同时刊登了两篇读后 感: 这部小说不论从政治上艺术上都是相当成熟的, 它把解放区近三四年来的农民翻身运动绘出了 生动的画面,从面体现了党的政策出现了怎样 的偏差,又怎样得到了纠正…… ——韩北生
(刘少奇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赵树理的缺陷, 认为光知道一点老百姓的东西不够,还要学 习一些外国的东西。)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4十七年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4十七年小说
李准 《李双双小传》
一、十七年小说创作概况
A.干预现实的作品: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 人》、李国文《改选》、刘绍棠《田野落霞》、 白危《被围困的农庄主席》、耿简《爬在旗杆 上的人》。 这些小说贴近现实、针对性强、对现实生 活中一些不健康甚至阴暗的东西,如官僚主义、 革命意志衰退、主观主义、教条主义、逢迎领 导、欺压群众、强迫命令等进行了揭露、针砭 和讽刺,具有批判的锋芒和积极的意义。
异样的孤独 整个中国文坛在“文革” 前夜最凄美的“天鹅绝唱”
一、民间立场: 赵树理VS张爱玲
二、书写农民:
赵树理VS鲁迅
三、“荷花淀”派
“荷花淀派”又称“白洋淀派”,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 的一个重要作家群体,因孙犁 40年代发表短篇小说 《荷花淀》而得名;代表性作家和作品有孙犁的《风云 初记》《铁木前传》、 刘绍棠 的《运河的桨声》《蒲 柳人家》《瓜棚记》、 从维熙 的《鸡鸭委员》、韩映 山的《作画》等;他们大多描绘冀中人民的生活变迁、 民情风俗、英勇斗争和纯美心灵,描绘白洋淀、北运河、 冀中平原优美的自然风光;在风格上追求诗的意境和散 文的韵味,强调文学的现实主义品格而又在其中渗透着 浪漫主义气息,在当代文学史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一、十七年小说创作概况
此时期也出现工业题材小说。周立波《铁水 奔流》、艾芜《百炼成钢》,周而复《上海的 早晨》,草明《乘风破浪》,杜鹏程《在和平 的日子里》。
一、十七年小说创作概况
3.突破“禁区”的小说 1956年,由于“双百”方针的提出, 文艺界出现了空前的活跃景象,许多作 家敢于正视现实,独立思考,创作的题 材领域也有所拓展,出现了一批干预生 活和爱情题材的作品,主要是短篇小说, 在读者中引起广泛反响。
第四讲 十七年的小说
一、十七年小说创作概况

浅谈十七年小说的总体特征

浅谈十七年小说的总体特征
片面追求风格,也是十七年小说的一大特征。十七年小说多采用章回体,延续传奇小说的叙事形式和内部构造。在传统的传奇小说中“复仇”、“血案”、人间黑白两道斗争,快意恩仇等是常见模式,而曲波的《林海雪原》开篇就以“血案”开始,土匪血洗杉岗村,尸横遍野,乡亲们的惨死,以少剑波姐姐的惨死为目标,首先就引出了“复仇”,于是正邪两边便开始了较量。其中情节曲折跌宕,小分队人员神出鬼没,出神入化,奇袭虎狼窝、智取威虎山、大战四方台等情节具有传奇小说色彩。
十七年小说还具有肯定歌颂现实的特征,多以农民、革命兵为主体,在党的领导下参加斗争争取个人的提升,人生得到升华的特点。
总而言之,十七年小说总体特征较多,个人的视角不同,所得的总体认识也就不同。上述内容只是个人对十七年小说总体特征的一些认识。
其次,十七年小说具有“史诗”创作情结。陈平原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中分析了“史传”、“诗骚”入小说的中国古典小说传统。他分析道“中国小说形式的发展受到历史著作的深刻影响,以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等在评《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时,无不以《史记》相类比”,十七年小说创作便受到中国小说的“史传”传统影响。另一方面,这种“史诗”创作情结还受到外国的影响,尤其是前苏联“史诗”创作的影响,如托尔斯泰的创作,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的史诗性和英雄主义的影响。小说《保卫延安》便体现出了“史诗”创作情结,在对保卫延安那段历史进行重新想象、追忆中,再现了革命历史的辉煌和波澜壮阔,弘扬了革命的英雄主义。作品中的战斗场面规模宏大,战事跌宕起伏,高级将领的重大决策到基层连队的战斗场景,以及人民、游击队的斗争描写,都展现出革命历史的辉煌,形成一部壮丽“史诗”之作。
十七年小说还具有英雄崇拜心理的特征,重于讲述革命历史过程中塑造英雄形象,喜欢表现革命英雄主义和创作英雄典型,突出英雄人物的不可战胜的“超意志力”。在对正反面人物的描写刻画上极端化,正面的革命者坚韧、超能力,几乎没有缺点,而相对立的敌人则丑陋、狡诈,毫无人性。在《红岩》中,许云峰、江姐等英雄人物的“英雄意力”对英雄的崇拜都有表现,许云峰为实现暴动越狱,用双手挖出一条生还的通道,在挖掘过程中,手指被磨破流满鲜血,依然坚持,体现出超强的意志力。江姐受到敌人严刑拷打,受尽酷刑的折磨,仍然不泄露组织的机密。这两者在面对死亡时从容淡定,超然的态度也无不散发出“英雄意力”的光彩。在绝大多数的十七年小说中都塑造了英雄形象,《保卫延安》中的周大勇、《林海雪原》中的少剑波和杨子荣等都是受人崇拜的英雄人物。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4十七年小说 (2)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4十七年小说 (2)

年代末的土改,构成一幅民主革命时期北方农民革命斗争的波澜壮阔的长幅画卷。
《上海的早晨》多卷部写民族资本家的社会主义改造,《创业史》多卷部写社会 主义革命,都具有当代小说领域所独有的、罕见的规模。吴强的《红日》更是宏 观地写三个互为一体的战争,把敌我双方、军内军外、上级下级联结起来 ③ 刻画了众多的典型人物:在五六十年代的文坛上,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占据主导地 位。而现实主义的标准就是要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如《红旗谱》中的 朱老忠、《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三家巷》中的周炳、《创业史》中的梁三 老汉等等。
本时期长篇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
① 以《创业史》和《上海的早晨》为代表的以 社会运动为主体叙事的长篇作品。 ② 以《三里湾》和《山乡巨变》为代表的以风 俗变迁为主体叙事的长篇作品。 ③ 以《红旗谱》和《青春之歌》为代表的以人 生历程为主体叙事的长篇作品。
④ 以 《林海雪原》 和《红岩》为代表的 以革 命英雄传奇为主体叙事的长篇作品 。
十年代普通党员和军民所历经的英勇斗争、流血牺牲。《党费》集中刻 画了女共产党员黄新这一典型形象。 ② 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注重描写一些平常的生活场景和细节以表现 英雄性格,他不着力写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他善于捕捉英雄闪 光的一刹那,以此来凸现人物的心灵之美和情操之美。如黄新作为一个 普通的党员,舍不得把积攒下来的钱给女儿买衣穿、买东西吃,却把钱 无私地献给了党。 ③ 注重细节描写:他善于采用横断面结构的方法,用平实的语言讲述 英雄的故事,不事形容和夸饰,而是在具体细节场面上用力,手法精雕
流派特色
一、地域的特征。
赵树理、马烽等长期生活、工作在山西,作品也多取材于晋 西北、太行山和太岳山盆地及汾水流域。山西乡村的民情风 俗参与了他们小说素质的构成。

第二章十七年小说

第二章十七年小说

• 2、他提出了新的创作要求:新、短、通。
《三里湾》
• 1.作品性质 《三里湾》我国第一部描写农业合作化 的长篇小说。
2、主要内容
• 小说讲述了三里湾这个华北老解放区模范 村在社会主义改造中遇到的各种阻力与思 想障碍,通过对马多寿、范登高、袁天成、 王宝全四户人家之间错综复杂的纠葛的描 写,其间还穿插了几对青年男女的爱情婚 姻情节,揭示出农业合作化对于农村经济、 农民思想诸方面的巨大影响,描绘了一幅 农业合作化初期农村生活的生动场景。 •
幻想到社会上寻找个人出路,然而残酷
的现实使她的希望破灭,最后只能以死
抗战。这是当时知识分子走投无路的写 照。
• 二是追求探索阶段。在共产党员卢嘉川的启 发教育下,通过对马列主义的学习和实际斗 争的锻炼,她克服了软弱思想,和余永泽彻 底决裂,走上了 革命的人生里程。 • 三是锻炼成长阶段。在近乎严酷的革命暴风 雨中,她经历了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克服了 小资产阶级思想,铸造了崭新的灵魂,成为 一名自觉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短篇小说:茹志鹃《百合花》、峻青 《黎明的河边》、孙犁《山地回忆》、路翎 《洼地上的“战役”》、王愿坚《党费》。
2.农村题材
A.写土地改革后农民观念变化。马烽《一架弹花 机》、赵树理《登记》、谷峪《新事新办》
B.写农业合作化运动。短篇小说:李准《不能走 那条路》、秦兆阳《农村散记》、康濯《春种秋 收》;长篇小说:柳青《创业史》、赵树理《三 里湾》、周立波《山乡巨变》。
计地从中阻扰。
4、赵树理的创作特色
• 1. 擅长以人物的外号来突出人物的个性。 • 2. 作品语言的口语化明显,从而使作品 明了易懂。 • 3.强调故事的连贯性与完整性。 • 4.浓郁的生活气息,健康、幽默的情趣, 是作品的另一特色。

4第四章 十七年小说

4第四章  十七年小说

二三十年代革命斗争: 二三十年代革命斗争:
• • • • 梁 斌,《红旗谱》 杨 沫,《青春之歌》 欧阳山,《三家巷》 王愿坚:《党费》、《七根火柴》(短)
• 抗美援朝类: 抗美援朝类:
• 杨 朔,《三千里江山》 • 陆柱国,《上甘岭》; • 巴 金,《团圆》,改编成电影《英雄儿 女》。
• 3、十七年军事题材小说特点。 、十七年军事题材小说特点。 • (1)、纪实性的品格。 )、纪实性的品格 )、纪实性的品格。 • (2)、作品无一不表现了英雄主义、 )、作品无一不表现了英雄主义、 )、作品无一不表现了英雄主义 集体主义、理想主义的精神追求。 集体主义、理想主义的精神追求。
2.十七年小说的代表作品
• • • • • • 抗日战争类: 抗日战争类: 孙 犁,《风云初记》 知 侠,《铁道游击队》 冯 志,《敌后武工队》 冯德英, 《苦菜花》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 • • • • •
解放战争类: 解放战争类: 杜鹏程, 保卫延安》 杜鹏程,《保卫延安》 红日》 吴 强,《红日》 林海雪原》 曲 波,《林海雪原》 罗广斌、杨益言, 红岩》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黎明的河边》 峻 青,《黎明的河边》
(二)、代表作品简析 )、代表作品简析
• “农民的贫穷在我幼小时的头脑里就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 ” • 1. 《不能走那条路》 • 李准的第一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 在《河南日报》上发表,这是最早反映 土改后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作品。 • 宋老定 东山
“想在农村新人的精神面貌上,新的性格 想在农村新人的精神面貌上, 想在农村新人的精神面貌上 形成上,进行一些探索” 形成上,进行一些探索”。
2.创作背景:
• 赵树理于一九五一年春天,回到了他熟 悉的根据地太行山长治专区,先后参加 了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及老社的扩建工 作,在群众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 材。《三里湾》就是从山西长治地区试 办、扩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现实生活中 汲取题材的。

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要潮流的的十七年小说

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要潮流的的十七年小说

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要潮流的的十七年小说五六十年代小说(即十七年小说),以革命历史性题材及现实主义题材长篇小说创作为主,再现了中共领导的各项战役,反映了解放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在这一时期的表现。

十七年时期的小说有如下四个特征:①民族化与史诗化倾向。

多数用文学的形式真实的再现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场景,红色经典式的革命历史小说以理性的共性取代了感性的个性。

例:《铁道游击队》描写了抗战期间中共领导的,由铁路、煤矿工人们组成的抗日武装力量,在铁路线上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浴血奋战,体现了民族救亡与抗争精神。

《红岩》是一部叙述中国地下共产党员的革命斗争史诗,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把革命事业全局上的辉煌胜利,与革命者个人的悲壮牺牲,辩证地统一起来。

②英雄崇拜心理。

以传统的抒情形式用夸张、神奇化的手段塑造传奇英雄人物,以反面人物或次要人物衬托突出主要英雄人物的事迹或精神,始终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

例:《林海雪原》将革命英雄人物的传奇特征与战争的残酷巧妙结合。

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的过程。

着重描写侦察英雄杨子荣与威虎山座山雕匪帮斗智斗勇的传奇故事,赋予他英雄人物般的浪漫色彩。

③肯定歌颂现实。

体现了政治的要求和导向,反映革命历史进程和重大政治事件,内容大多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有关联。

例:《创业史》以陕西渭河平原下堡乡的蛤蟆滩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为线索,展现了我国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实际状况,表现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

歌颂了解放后土地改革和消灭封建所有制以后农民思想意识的改变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

④风格、内容、表现形式单一化趋向。

生动形象地塑造传奇式英雄人物,设计波澜起伏的情节内容,冷静、观众式的写实性写作风格为主要表现。

主要集中于现实和历史题材,以党的革命斗争和现实政策为主要参照点,忽视了社会生活丰富性、复杂性。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4十七年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4十七年小说

五、《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分析
3.林震的性格特征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林震是一个有理想、有朝气、富于原则性 和正义感的青年党员干部。他满怀热情地踏入 社会,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复杂现象,他感 到困惑,并引发了他的思考和斗争。 林震在作品中还有结构上的作用。作品是 以林震到组织部后的所见所闻所经历所遭遇为 结构线索的;是以他为视角,通过他的眼光, 刻画了一系列官僚主义者,尤其是塑造了颇有 深度的刘世吾的形象。
四、《林海雪原》分析
2.故事情节具有传奇色彩。 “奇袭奶头 山”、“智破威虎山”和“调虎离山捣匪 巢”三次大战的描写。
五、《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分析
1.《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主题思想 小说发表于1956年,是较早反映社会主义体 制下人民内部矛盾,揭露官僚主义的作品。 小说揭露和描写了多种类型的官僚主义主义。 组织部长李宗秦是个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官僚主义 者。组织部第一副部长刘世吾是一个革命热情衰 退,似乎看透了一切,对错误采取冷漠麻木态度 的官僚主义主义者。韩常新是个浅薄的官僚主义 者。麻袋厂厂长兼党支部书记王清泉是个饱食终 日无所用心、作风简单粗暴的官僚主义者。
一、十七年小说创作概况
A.干预现实的作品: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 人》、李国文《改选》、刘绍棠《田野落霞》、 白危《被围困的农庄主席》、耿简《爬在旗杆 上的人》。 这些小说贴近现实、针对性强、对现实生 活中一些不健康甚至阴暗的东西,如官僚主义、 革命意志衰退、主观主义、教条主义、逢迎领 导、欺压群众、强迫命令等进行了揭露、针砭 和讽刺,具有批判的锋芒和积极的意义。
二、重点分析作品
农村题材小说:《创业史》 革命战争题材小说:《林海雪原》 突破“禁区”的小说:干预生活《组织 部 新来的青年人》、人性人情《红豆》

十七年小说课件

十七年小说课件

一、十七年小说创作概况
此时期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受到人们的普 遍好评的作品是八个长篇。 “三红一创”:《红旗谱》《红日》 《红 岩》《创业史》 “青山保林”:《青春之歌》《山乡巨变》 《保卫延安》《林海雪原》
一、十七年小说创作概况
《红岩》:罗广斌、杨益言合著的这部小 说自1961年出版以来,印数已超过352万 册。江姐、许云峰等英烈坚贞不屈的事 迹代代பைடு நூலகம்传。 《红日》: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消灭了蒋 介石的74师及其师长张灵甫,吴强的小 说《红日》写的就是这段“战史”,是 一部纪实与虚构兼备的不可多得的战争小说。
二、重点分析作品
农村题材小说:《创业史》 革命战争题材小说:《林海雪原》 突破“禁区”的小说:干预生活《组织 部 新来的青年人》、人性人情《红豆》
三、《创业史》分析
作者简介:柳青(1916-1978),原名 刘蕴华,陕西吴堡县人。青年时代参加 革命活动, 1938 年赴延安,解放后担任 过陕西长安县委副书记。30 年代开始文学创作。 1953 年,柳青离开北京,举家迁到陕西长安县 皇甫村,安家落户达 14 年之久。在皇甫村的岁 月,柳青创作了《创业史》的第一部和第二部 的部分章节。 主要作品: 《创业史》 《种谷 记》《铜墙铁壁》《狠透铁》。
三、《创业史》分析
艺术特点: 1.结构复杂,气势恢宏; 2. 善于将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与哲理性议论结合 起来塑造人物群像; 3. 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在矛盾冲突中突出和展示 人物性格。 局限:政治理念过重,有图解政治之嫌;对人物 主要采取阶级分析法,人物的丰富性和矛盾性 展示不够。
四、《林海雪原》分析
四、《林海雪原》分析
《林海雪原》的艺术特色 1. 成功地塑造了英雄群像。如足智多谋的指挥员 少剑波、孤胆英雄杨子荣、卫生员小白鸽等形 象。在整个英雄的群像中,杨子荣这个人物塑 造得尤为成功。作者通过他智识小炉匠、只身 入虎穴、活捉座山雕等一系列行动的描写,充 分地表现了他刚毅的意志和惊人的胆魄,能说 善辩的雄才大略和机智灵活的斗争艺术和崇高 的精神世界。

十七年小说

十七年小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登记》
是为配合《婚姻法》的 是为配合《婚姻法》 颁布而写的一部作品。 颁布而写的一部作品。 可以看作《小二黑结婚》 可以看作《小二黑结婚》 的姊妹篇。 的姊妹篇。
这是赵树理建国后的第一篇杰作。 这是赵树理建国后的第一篇杰作。
戴光中:实际上,赵树理的“问题小说” 戴光中:实际上,赵树理的“问题小说”与“写中 赶任务”有着本质上的相同之处——就是为 心”、“赶任务”有着本质上的相同之处 就是为 政治服务。只是由于他和农民的经济生活传统心理, 政治服务。只是由于他和农民的经济生活传统心理, 风俗文化保持着血肉联系, 风俗文化保持着血肉联系,由于他自始至终保持坚定 的现实主义精神, 的现实主义精神,才使他能够把对社会问题的敏感与 文学作品的艺术性高度的结合起来, 文学作品的艺术性高度的结合起来,使他所揭示的问 题的客观意义大于他的主观思想, 题的客观意义大于他的主观思想,使故事的小足以暗 示出社会整体性内容的大。 示出社会整体性内容的大。
山药蛋派
创作特色: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创作特色: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注重作 品社会功效,农民的立场,问题小说的特征。 品社会功效,农民的立场,问题小说的特征。
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鲜明的民间色彩和浓厚的民族风 在叙事手法、结构安排、人物刻画、 格。在叙事手法、结构安排、人物刻画、语 言运用都方面都形成了共同的特点。 言运用都方面都形成了共同的特点。
初步收获。 1953-1956) 2:初步收获。(1953-1956) 农村题材:赵树理《三里湾》 李准《 农村题材:赵树理《三里湾》、李准《不能 走那条路》 走那条路》 战争题材: 地道战》 铁道游击队》 战争题材:《地道战》、《铁道游击队》、 保卫延安》 《保卫延安》; 抗美援朝题材: 上甘岭》 抗美援朝题材:《上甘岭》、《洼地上的 战役” “战役”》 3:文学干预生活之后,政治对文学干预 (1956-1957) 1956-1957) 干预生活作品: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干预生活作品:《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改选》 入党》 《改选》、《入党》 突破爱情禁区作品: 爱情》 突破爱情禁区作品:《爱情》、《小巷深 在悬崖上》 处》、《在悬崖上》

第四讲 十七年小说

第四讲  十七年小说

一、十七年小说创作概况
表现人情人性的作品: 萧也牧《 B. 表现人情人性的作品 : 萧也牧 《 我们夫妇之 邓友梅《在悬崖上》 宗璞《红豆》 间 》 , 邓友梅 《 在悬崖上 》 , 宗璞 《 红豆 》 , 丰村《美丽》 陆文夫《小巷深处》 丰村《美丽》,陆文夫《小巷深处》。 这些小说写“家务事、儿女情” 这些小说写 “ 家务事 、 儿女情 ” , 写悲欢 离合,借以拨动人们的“情弦” 离合 , 借以拨动人们的 “ 情弦 ” , 歌颂高尚的 情操,歌颂新社会; 情操 , 歌颂新社会 ; 抓住爱情生活所特有的内 揭示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容 , 揭示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 大胆探索人物 内心的隐秘;鞭挞自私和丑陋的灵魂, 内心的隐秘 ; 鞭挞自私和丑陋的灵魂 , 批判旧 世界,发人深思, 50年代前期颇为流行的概 世界 , 发人深思 , 对 50 年代前期颇为流行的概 念化、公式化的作品是一个强有力的冲击。 念化、公式化的作品是一个强有力的冲击。
三、《创业史》分析 、《创业史》 创业史
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分析: 梁生宝: 梁生宝 : 梁生宝是作家刻划的一个理想的农
村新人形象,是农村大变革中涌现出来的既踏 村新人形象 , 实肯干又公道热情的基层干部的典型。 实肯干又公道热情的基层干部的典型 。 粱生宝 性格顽强坚毅,忠厚善良, 性格顽强坚毅 , 忠厚善良 , 坚持走集体致富的 道路。 道路 。 在他身上处处体现着农民式的质朴与革 命者为理想而献身的热忱。带有明显的英雄化、 命者为理想而献身的热忱 。 带有明显的英雄化 、 理想化色彩。 理想化色彩。
一、十七年小说创作概况
《青春之歌》:林道静的成长代表着一 青春之歌》 小资” 个“小资”的知识分子在向共产党靠近 的 过程中从软弱到坚定的必然经历,杨沫 过程中从软弱到坚定的必然经历, 用革命、爱情、 用革命、爱情、理想谱写了这首飞扬的青春赞 曾是一个时代年轻人的必读书。 歌,曾是一个时代年轻人的必读书。 保卫延安》 杜鹏程多写重大题材, 《保卫延安》:杜鹏程多写重大题材,这 部小说写的就是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 以周大勇连长的英雄事迹为核心, 战。以周大勇连长的英雄事迹为核心, 描绘了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 描绘了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

4第四章 十七年小说

4第四章 十七年小说
动的进行。 • (2)政治时代的需求。 • (3)文学指导方针的支配。
2.代表作品
• 短篇代表作品: • 赵树理的《登记》 • 谷 峪的《新事新办》 • 马 烽的《结婚》 • 高晓声的《解约》 • 李 準 ,《李双双小传》等
长篇代表作品
• 赵树理,《三里湾》 • 周立波:《山乡巨变》 • 柳 青,《创业史》 • 浩 然,《艳阳天》; • 陈登科:《风雷》
(二)、代表作品简析
• “农民的贫穷在我幼小时的头脑里就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 ”
• 1. 《不能走那条路》 • 李准的第一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
在《河南日报》上发表,这是最早反映 土改后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作品。 • 宋老定 东山
“想在农村新人的精神面貌上,新的性格 形成上,进行一些探索”。
• 2.《李双双小传》 • 《李双双小传》所选取的是一九五八年公社
• 一九六零年发表的《套不住的手》通过 老农民陈秉正一双劳苦功高的手,一双 套不住的手,歌颂了社会主义时期新型 农民勤劳朴实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四)、长篇小说《三里湾》
• 1.作品性质及主要内容 • 《三里湾》是建国后赵树理的代表作品,
也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业合作化的长篇 小说。
2.创作背景:
• 马多寿是一个封建落后保守的富裕中农 典型。他的老婆绰号“常有理”
• 袁天成是个处于两条道路中间摇摆的人。 • 以党支部书记王金生为代表的先进农民
集体
(五)、赵树理的创作特色
• 1.擅长以人物的外号来突出人物的个性。 • 2.作品语言的口语化明显,从而使作品
明了易懂。 • 3.强调故事的连贯性与完整性。 • 4.浓郁的生活气息,健康、幽默的情趣,
• 1.《创业史》的作品定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岩》成书过程 《如此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圣洁的血花》

《在烈火中永生》

《禁锢的世界》
梁斌《红旗谱》
一部反映北 方农民革命运动 的史诗式作品
《红旗谱》 地点:冀中平原锁井镇 时间:清末民初至1931年 “九· 一八”事变后 事件:护钟,打官司,探监, 反割头税运动,二师学潮
主要人物: 朱老巩、严老祥 朱老忠、严志和 运涛、江涛
杨沫《青春之歌》
青年知识 分子的人生道 路
知识分子题材 女性视角
青年知识分子参与革命斗争,在 斗争中成长,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成为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故事。
主要人物: 林道静,余永泽,卢嘉川,江华
思想内容 小说塑造了一个从追求个性解 放到献身社会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 形象,通过林道静的成长历程说明, 个人只有投身社会解放事业,才能 真正实现个性解放和自我价值。
作品以短篇小说为主,作者多 为四、五十年代走上文学道路的青 年。由于出现在“双百”方针提出 之时,所以这批作品被称为“百花 文学”。
这批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 争议,到了1957年“反右”运动期 间,这些作品受到严厉批判,作者 大多受到牵连、迫害。 197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将其 结集出版,命名为《重放的鲜花》。
在朱老忠身上,既集中了中国 农民的传统性格,又体现了新时代 农民革命的特色,既有传统中国农 民英雄的革命精神,又具有新时代 的思想觉悟。是中国旧式农民英雄 向新时代无产阶级先锋战士转化的 典型。
朱老忠的形象,既是中国现代 小说中少有的新型农民英雄,也是 五、六十年代长篇小说中不多见的 成功的典型人物形象。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一个新中国 青年的单纯热诚 和矛盾困惑
14岁入党 19岁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 22岁发表成名作《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并被划为右派 1963年请调新疆 1979年回京 曾任文化部长 获诺贝尔奖提名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主要人物: 刘世吾,林震,韩常新,赵慧文
刘世吾 资深革命者,有工作能力、工 作经验、理论修养。思想成熟。乐 于接受新事物。待人真诚、宽厚、 耐心。理解现实。内心深处仍存有 理想和激情。
梁家父子旧时代创业的辛酸与 惨败,概括了旧中国农民长期的历 史命运与生活道路。梁生宝互助组 创业的历史,证明了公有制与集体 化使农民找到了一条共同创业致富 的道路。小说的主题具有历史深度。
梁生宝 梁生宝是社会主义新人的形 象,是一个平凡而又高尚、踏实而 又有理想的农业合作化带头人。在 他身上,普通农民的传统美德和共 产党员的高尚品质统一在一起,体 现了五十年代农村社会主义新人的 基本特征。
“百花文学” 1956—1957年贯彻“双百方针” 期间,创作界思想有所解放,敢于 面对社会矛盾,揭露某些阴暗面, 并尝试反映爱情和人性等主题。
代表性作品有王蒙《组织部新 来的青年人》、李国文《改选》、 宗璞《红豆》、邓友梅《在悬崖上》 等小说,及流沙河《草木篇》(散 文诗)、岳野《同甘共苦》(话剧) 等。
抗美援朝战争: 杨朔《三千里江山》
赵树理《三里湾》: 第一部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的 长篇小说
现实题材短篇小说 李准《不能走那条路》:最早提 出农村互助合作问题 赵树理《登记》:反映社会进步
“百花文学”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李国文《改选》 邓友梅《在悬崖上》 宗璞《红豆》
峻青 革命历史题材短篇小说 《黎明的河边》 《马石山上》
孙犁《风云初记》 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三十年代 华北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抗日救 亡斗争和他们的精神面貌。 人物形象生动,民间生活情景 具体真切。诗意盎然。
主要人物: 春儿、芒种、李佩钟 田大瞎子、高疤、俗儿
Hale Waihona Puke 孙犁:“一九五○年,我在天 津一家报社工作,因为环境比较安 定,我想写一部比较长的小说的时 候,我只是起了一个朦胧的念头, 任何计划、任何情节的安排也没有 做,就一边写,一边在报纸发表, 而那一时期的情景,就像泉水一样 在我的笔下流开来了。”
思想内容 小说反映了五十年代初中国农 村的一场巨大历史变革——集体所 有制取代个体所有制的过程。通过 一个农村互助组的建立和发展,指 出了在贫富两极分化严重的情况下, 中国农村进行互助合作运动,走社 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创业史》形象地展示了农村 社会主义创业初期的历史风貌,表 现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中错综复杂的 矛盾冲突——不同阶级、不同阶层、 党内党外、家庭邻里的各种思想冲 突。
冯老兰、冯贵堂
主要内容
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革命斗 争的历史背景下,通过冀中平原两 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的 尖锐矛盾斗争,以“反割头税”和 “二师学潮”为中心事件,生动地 展示了当时城乡阶级斗争和革命运 动的壮丽图景。
朱老忠的思想性格特征 1、突出的阶级觉悟和反抗精神。 实现了对旧时代农民英雄的超越。 2、慷慨侠义、扶危济困、舍 己为人的传统美德。 3、有勇有谋,有坚忍不拔的 意志。
茹志鹃:《我写<百合花>的经过》
杜鹏程《保卫延安》 表现1947年延安保卫战从撤退 到反攻的过程。当代第一部大规模 正面描写人民战争的长篇小说。注 重塑造英雄人物形象,洋溢着英雄 主义激情。在当代战争文学史上具 开创意义。
主要事件:青化砭伏击战,蟠 龙镇攻坚战,榆林突围战,沙家店 伏击战,九里山阻击战,岔口会战
表现残酷战争中英雄们的献身精神。 战争亲历者对战友的怀念之情。
峻青:“在战争中,许多战友 在我的身边倒下去了,直到流尽了 最后的一滴血以前,还不肯停止射 击。我必须把这些使我感动的英雄 事迹,讲出来,写出来,使得更多 的人都知道。于是,我开始写作 了。”
“在那个时候,战争是异常频繁 的,在敌后,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 安安静静地坐下来进行创作。然而, 我仍然赶着工作和战争的空隙,不 断地写、写。我暗暗地发誓:只要 死不了,我就一定要把它写出来, 统统地写出来。”
林震 一个刚刚进入职场、富有理 想主义激情、正在成长的青年共产 党员,单纯、诚挚、热情,把生活 和革命事业理想化。 表现了人类追求完美的品性, 青春激情,以及对现实的审视批判 意义。
主要内容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虽然有 揭露官僚主义现象、批判现实的内 容,但它更是一篇表现主人公心灵 历程的成长小说,它以个人体验和 感受为起点,表现了个人的理想激 情与现实环境的冲突,以及对事业 和爱情的体验,激荡着青春的旋律。
“十七年”小说创作 基本成就: 革命现实主义为主流。广阔的 题材领域,革命和建设主题,众多 的英雄形象,昂扬的革命激情和理 想主义精神,时代性、民族化、大 众化的艺术风格。
革命历史题材:共产党领导的 革命斗争的各个阶段 现实题材:农村生活居多,以 农村合作化运动为主
解放战争题材长篇小说 杜鹏程《保卫延安》 吴强《红日》 曲波《林海雪原》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邓友梅《在悬崖上》
道德与感情的矛盾
主要人物: 我,妻子,加丽亚 通过感情问题提示了人性问题 和人的两难处境问题。
宗璞《红豆》
感情理智的两难处境 灵魂深处的激烈风暴 探索人性的深层 内容,感情本身的丰 富性、复杂性
主要人物:江玫,齐虹 小说通过一个爱情悲剧,表 达了在时代巨变面前,社会个体如 何选择自己道路和前途的人生命题, 表现了在中国两种命运激烈搏斗的 时代,青年知识分子对人生道路的 选择。
峻青《<黎明的河边>的创作——答青 年读者的公开信》
王愿坚 革命历史题材短篇小说 《党费》 《七根火柴》
善于选择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的 精神境界。
茹志鹃
主要作品 革命历史题材:《百合花》 现实题材:《高高的白杨树》 新时期:《剪辑错了的故事》
《百合花》 战争背景前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创作风格 表现战争中普通人之间的友爱 关系。温婉细腻,清新俊逸,充满 诗意,开创了战争题材文学创作的 新路。
对人性美和人情美的表现 小说表现了通讯员、新媳妇、 文工团女战士的心灵美和他们之间 的真挚感情。
通讯员: 稚气未脱,善良,友爱,危急 关头表现出舍生忘死的英雄本色。
新媳妇: 普通农家少妇的朴素感情,庄 严的人道情怀和慈悲心,对英雄战 士的敬重。
女战士: 对战友的爱、感恩和不舍。
艺术手法 1、善于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 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如野菊花,两个馒头,衣服上 的破洞,印有百合花的被子等。
梁三老汉的形象,概括了深广 的社会历史内容,真实再现了传统 中国农民告别私有制、接受公有制 所经历的艰难、痛苦的精神历程。
《创业史》的艺术特点 (1)艺术构思宏大。时空跨度大, 艺术视野广阔。 (2)艺术描写细腻。心理描写、自 然风貌和风土人情的描写细腻。 (3)抒情议论和叙事有机结合。增 强了作品的理趣和诗趣。
抗日救亡题材长篇小说 杨沫《青春之歌》 孙犁《风云初记》 知侠《铁道游击队》 冯德英《苦菜花》
有较大历史跨度的 梁斌《红旗谱》 欧阳山《三家巷》
杜鹏程《保卫延安》: 建国后第一部革命历史题材 的长篇小说
革命历史题材短篇小说 峻青《黎明的河边》 王愿坚《党费》 茹志鹃《百合花》
现实题材的长篇小说 农村合作化运动: 赵树理《三里湾》 柳青《创业史》 周立波《山乡巨变》
小说展露出天然、纯真的爱情 心理,实现了人性真实的部分还原。
《在悬崖上》和《红豆》将人 物臵于感情和理智的两难处境,展 示灵魂深处的激烈风暴,探索人性 的深层内容,和感情本身的丰富性 与复杂性。
柳青《创业史》
合作化运动: 五十年代初中国 农村的一场巨大 历史变革
主要人物: 梁生宝,梁三老汉 村主任郭振山 富农姚士杰 改霞
2、象征手法的运用 百合花的象征意义:纯洁美好 的人性和感情。
3、女性视角的运用 通过女性特有的细腻的观察、 体验、认识和表达方式,真切地表 现了人物的心灵之美,给小说蒙上 一层温婉的感情氛围。
茹志鹃:“为什么要新娘子, 不要姑娘也不要大嫂子?现在我可 以坦白交待,原因是我要写一个正 处于爱情的幸福之漩涡中的美神, 来反衬这个年轻的、尚未涉足爱情 的小战士。当然,我还要那一条象 征爱情与纯洁的新被子,这可不是 姑娘家或大嫂子可以拿得出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