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物理概念教学要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讲义
第一章力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运动状态。
力的相互作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弹力弹簧测力计:原理;构造;使用方法。
施力物体:地球。
重力大小:G=mg三要素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重心※知识点1:力1、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就是作用)符号:F 单位:牛顿(牛),“N”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推、拉、举、压、排斥、吸引等作用时,施加这种作用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另一个物体叫做受力物体。
例:运动员举杠铃;大象压跷跷板;渔翁拉渔网;推土机推泥土。
1、产生力的条件:至少有两个物体;物体间有相互作用。
通常与两个物体有关,其中一个为施力物体,另一个为受力物体,单独的一个物体不存在力的作用,离开物体也不存在力的作用。
2、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3、力的产生与是否接触的关系: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两物体间没有相互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间也不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磁铁)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B:两个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C: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D: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例2:人用手抓住绳子将水桶提起,水桶收到向上的拉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A:水桶 B:地球 C:绳子 D:手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能发生力的作用;B:物体间里的作用是相互的;C:两个物体必须相互接触才能发生力的作用;D:力的单位是千克。
例4:在龙舟比赛中,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A:船桨 B:龙舟 C:龙舟上拿船桨的手臂 D:湖水例5:球拍击球时,如果以球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例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产生力的作用B: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C: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D: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产生力的作用※知识点2:力的作用效果1、两种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运动方向)。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全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全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介绍了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以及力的测量工具等基础知识。
本章是物理学的基础部分,对于学生理解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力的基本概念,理解力的作用效果,以及熟练使用弹簧测力计等工具测量力的大小。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掌握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速度的概念。
但他们对力的认识可能仅限于日常生活中的直观感受,缺乏对力的本质和作用效果的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问题,激发他们对力的探究兴趣,并通过实验和讲解使他们逐渐理解力的本质和作用效果。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2.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能够测量力的大小。
3.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力的本质和作用效果的理解。
2.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力的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2.利用实验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加深对力的理解。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弹簧测力计、实验器材等,用于操练和巩固。
3.准备拓展练习题和课后作业,用于拓展和小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提东西、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和作用。
提问:你们对力有什么直观的感受?力有哪些作用效果?2.呈现(10分钟)介绍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通过图片和实例,呈现力的各种作用效果,如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等。
3.操练(15分钟)教授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变化,加深对力的理解。
必修二物理第七章
全国最大的个性化品牌辅导机构 D、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共有的,而不是物体单独具有的。 5、关于重力势能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势能是地球与物体所组成的这个物体“系统”所共有的。 B、重力势能为负,表示物体在这个位置具有的重力势能比在参考平面上具有的重力势 能要少。 C、卫星的轨道为一椭圆,地球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当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 时,卫星的重力势能减少。 D、只要物体在水平面以下,其重力势能就为负值。 6、将一物体由 A 移至 B,重力做功: A、与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阻力有关。 B、与物体沿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有关。 C、与物体是做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有关。 D、与物体发生的位移有关。 7、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 50J,则 L A、重力做功 50J。 B、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 50J。 C、物体的动能一定减少了 50J D、重力对物体做功-50J。 8、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小球在半径为 R 的 A B 轨道上来回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 A、B 等高,从 A 到 B 重力做功 mg2R。 B、若 A、B 等高,从 A 到 B 重力做功为零。 C、若轨道有摩擦,重力做功最多是 mgR。 D、若轨道有摩擦,重力做功大于 mgR。 C 9、一根重 10N、长期 m 的链条,从堆放的水平桌面上到刚好竖直提离桌面,克服重力 做的功是 ;链条的重力势能增加了 。 10、如图所示,一质量为 m 的正方体,放在水平面上, D A 要想把它绕 C 点向右翻转,至少需要克服重力做功为 C B 。 1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 m 的小球,用长为 L 的细绳悬挂 O θ 于 O 点,小球在水平力 F 的作用下,从最低点缓慢地拉细 绳到与竖直线夹角为θ 的位置,则此过程中,小球重力势 能增加量为 。 F 12、如图所示,小球质量为 m,大小不计,右边圆轨道 半径为 R,小球从 h=3R 处沿斜面滑下后,又沿圆轨道 滑到最高点 P 处,在这一过程中,重力对小球做的功为 h = 3 R ;小球重力势能减少了 。 13、如图所示,是几个斜面,它们的高度相同, 而倾角不同。让质量相同的物体沿斜面由静止从 顶端运动到底端。试根据功的公式计算沿不同的 斜面重所做的功,并证明这个功与斜面的倾角无 关。
物理7单元知识点总结
DOI:10.19792/j.cnki.1006-6411.2020.17.044工作单位:300191 天津 天津康复疗养中心疗养二科李文芳:女,本科,主管护师收稿日期:2019-07-09温泉浴配合中药药枕在改善高海拔官兵睡眠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李文芳 孔令丽 李晓玲摘要 目的 探讨温泉浴配合中药药枕在改善高海拔官兵睡眠障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270例高海拔睡眠障碍官兵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135例和研究组135例,对照组官兵接受中药药枕治疗,研究组官兵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温泉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干预前后的情绪状态变化与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官兵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官兵的SAS与SDS评分均明显降低,研究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相比,两组官兵的PSQI总分均明显降低,研究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SQI总分≤4分的患者占92.59%(125/135),对照组PSQI总分≤4分的患者占74.81%(101/135),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官兵护理总满意度更高,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温泉浴配合中药药枕可有效改善官兵的情绪状态,提高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对改善高海拔官兵睡眠障碍具有较高的应用意义。
关键词:温泉浴;中药药枕;高海拔官兵;情绪状态;睡眠障碍;满意度 官兵由于职业性质及任务特殊,加之高强度的军事训练,在自然环境恶劣的高海拔地区常因身心疲劳而增加了睡眠障碍的发生风险。
有研究表明,高海拔地区官兵发生体力及脑力疲劳的几率显著高于低海拔地区,而军事作业疲劳感又是影响睡眠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1]。
有研究表明,心理功能的变化包括认知能力、行为、情绪反应、思维、心理健康、人格等方面的改变,睡眠问题则包括睡眠障碍、睡眠效率、主观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潜伏期等因子的改变,两者常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进而影响军事作业效绩[2]。
初中物理人教版第七章重点难点汇总
初中物理人教版第七章重点难点汇总第七章力第一节力重点理解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两个物体分别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注意:两者中缺少任何一个都不会产生力的作用,且必须同时存在。
两个物体可以相互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比如重力等万有引力、比如磁铁间的吸引和排斥作用等)力的单位为N,牛顿,简称牛。
常用F表示。
如何判断物体间是否存在力的作用?从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比如弹簧的伸长和缩短、自行车轮胎的充气和泄气、橡皮筋的伸缩等。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包括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运动的方向。
比如人用力推车、足球运动员将球踢出等。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当三者均确定时才可以完全确定一个力。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比如冰面上一个人推另一个人,那么两个人都会运动,且向着相反方向滑去。
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
第二节弹力弹性的概念: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成为弹力。
比如拉力、压力、支持力等。
弹力的产生条件:必须发生弹性形变。
测力计:握力计、弹簧秤(弹簧测力计)、托盘秤等。
补充:区别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的概念。
第三节重力重力的概念: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是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常用G 表示,单位为N (牛顿)。
问题: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注意区分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的区别。
补充:建筑领域有一种工具叫重锤,用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桌面是否水平。
这个工具利用了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特点。
重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和它的质量成正比,即G=mg ,其中,m 为物体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9.8/g N kg =。
即质量为1kg 的物体,其所受重力为9.8N 。
八年级物理六七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六七章知识点物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初步学习物理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而八年级物理的重点课程在于第六和第七章,这些章节内容涉及到了机械能和能量守恒两个方面。
本文将着重介绍八年级物理第六、七章的知识点。
第六章机械能机械能是由位移和速度组成的,而损失的机械能都将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例如热能或者声能,这种能量转化相互作用的关系被称之为能量守恒定律。
学生们可以通过以下知识点可以更好地掌握机械能的概念:1. 力的作用和位移的概念学生们应该能够理解力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力量。
而位移则是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差值。
2. 动能与势能的区别和关系动能是指物体因速度而具有的能够胡产生力的能力。
而势能则是指物体所具有的由于位置、形状和姿态而产生的能量。
3. 机械效率的概念机械效率是指通过机械的方式完成有用功与所消耗的总功的比值。
学生们应该能够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以及计算方式。
第七章能量守恒能量守恒是物理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了物理世界中所有物理量之间的转化与互换。
而能量守恒的概念可以被解释为能量不被破坏,仅仅是在不同物理量之间转换。
以下是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的重点知识点:1. 功与能的关系和转化学生们应该理解功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功。
而能量的转化是指能量在不同物理量之间转移的过程。
2. 能量与力学功的关联力学功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位移所做的功。
而能量则是指物体因为分别在不同物理量之间转化而改变的能量总量。
3. 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能量守恒度量的是各种类型的能量在物理世界转换前后的总和。
学生们应该能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并且能够在实际中进行应用。
结语八年级物理第六、七章采用了简单易懂的语言,由浅入深进行知识全面覆盖,简单易懂的知识串联成一条条抽象的线。
学生们只有掌握了其基本知识点,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知识点
第七章 力
7.1力(F )
1.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用到转化法的物理方法)
3.力的单位:牛顿(N)。
大约两个鸡蛋(一个苹果)重为1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
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
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1)、(2)、(3)、(4)各图所
示的形变,如果F 1=F 3=F 4>F 2,且F 1、F 2、F 3三力的作
用点相同,那么
(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是图__和___。
(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是图__和___。
(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是图__和___。
【例2】甲物体向前推乙物体,乙物体向前跑说明________________;而甲物体同时也向后跑说明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重力》。
教材的主要内容有:1.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物体。
3.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4.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指向地心。
5.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比值约为9.8N/kg,表示为G=mg。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 让学生掌握重力的作用点,能找出常见物体的重心。
3. 让学生掌握重力的方向,能用重锤线判断重力方向。
4. 让学生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能运用公式G=mg计算物体的重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概念及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 重力的作用点及重力的方向。
3.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及运用公式G=mg计算物体的重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重锤线、质量不同的物体。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质量不同的物体、尺子、重锤线)、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重力箭头,引导学生思考地球附近的物体受到的力是什么力。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重力的概念,强调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物体。
3. 重力作用点:教师出示质量不同的物体,让学生用尺子测量重心到物体底部的距离,引导学生发现重心位置与物体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4. 重力方向:教师引导学生用重锤线验证重力方向,让学生观察重锤线总是指向地心。
5.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教师出示质量不同的物体,让学生用弹簧秤测量重力,引导学生发现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6.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公式G=mg计算物体的重力。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教案
课题第七章第1节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3.知道力的三要素;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教学难点力的概念,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橡皮泥、弹簧、磁体、铁块、钢球、平板、小车、旱冰鞋、斜面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第课时)教学环节集体备课个性备课引入课题新课讲授攀岩者仅靠手脚灵活运用抓、撑、蹬等动作,用“力”实现身体的平衡。
那什么是力呢?从这一章开始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力”吧。
首先让我们看看以下这些情况中,有没有“力”的存在?人推车过程中,有力存在吗?谁用力了?谁受了力?除了人可以施加力,其他物体也可以对别的物体施力,,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生活中说的推、拉、提、举、吸引等概括为作用。
前面的物体施加力称为施力物体,后面的物体受到力称为受力物体。
所以力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用符号 F 表示。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吸引学生兴趣,引出章题。
针对概念进一步深入分析。
找出物理与生活的结合点。
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四、力的示意图五、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对规律的应用。
培养学生分析应用能力。
重难点突破设计梳理机械运动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练习设计1.手击排球,施力物体是____,受力物体是_____,手也感到痛,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知识点总结学习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的方法就是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
那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知识点,仅供参考。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知识点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初二物理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一力力的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位:牛顿产生条件:(1)至少有2个物体(2)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注意:是否接触不是产生力的关键。
互相接触也不一定会产生力力的作用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1)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说明: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改变或运动的方向改变。
)(2)可使物体的形状与大小发生改变。
(形变)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其作图方法如下:(1)画出受力物体:一般可以用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代表,球形可用圆圈表示。
(2)确定作用点: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且画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的接触面的中点,如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不接触或同一物体上受二个以上的力,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的几何中心。
(3)确定标度:如用1厘米线段长代表多少牛顿。
(4)画线段:从力的作用点起,按所定标度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用来表示力的大小(5)标出力的方向:在线段的末尾画上箭头(含在线段内),表示力的方向(6)将所图示的力的符号和数值标在箭头的附近力的示意图:即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注意: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二弹力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①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有的形变及其微小。
②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反之叫塑性形变。
弹力定义: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注意:①弹力产生的条件:(1)接触(2)弹性形变。
②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必存在于接触的物体间,作用点为接触点。
③弹力必须产生在同时形变的两物体间。
(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等都是弹力)④弹力与弹性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复习讲义
第七章复习讲义一、力的概念、符号和单位:概念。
符号。
单位,简称,力的单位符号是。
你还学了哪些物理量和单位?这些物理量和单位的代表符号分别是什么?你能来总结一下吗?。
二、力不能离开而独立存在, 每一个力都有它的和。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作用的物体相互接触(填一定或不一定)。
相互作用的力的特点是: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作用在同一上;方向;大小。
1、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踢出的足球在空中不断改变运动方向,是因为足球受到了对它的力的作用。
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力是。
用吸盘把厨具挂在墙壁上是和之间的力支持着厨具。
2、踢足球时,脚对足球施加力的同时,脚也感到痛,这一现象表明,使脚感到痛的施力物是。
3、一只船上的人用力推动另一只船,两只船各向方向移动。
原因是。
三、力的作用效果:1、物体的运动状态的两个方面:○1、物体运动的;○2物体运动的。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意: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但不一定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如:。
有时,力使物体发生的形变不一定能用肉眼看到。
○1、属下列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发生改变的是()A 、汽车匀速转弯; B、汽车由运动变为静止;C、竖直抛出的石块; D、从滑梯上匀速滑下的小朋友。
E、正在荡秋千的小朋友。
②、你能说出下列力的作用效果吗?A、拉弹簧弹簧伸长。
B、小铁球在磁铁的引力作用下沿曲线运动。
C、刹车时,地面对汽车的摩擦力。
四、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简称力的三要素):1、力的三要素:力的、、。
所以,要描述力就要从这三个方面去描述。
2、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1、用同样大小的力分别向右推物理课本的中间和一角使其运动,它们运动的状态不同,证明。
○2用很小的力向右推书的中间,书不动;而用较大的力向右推书的中间,书向右由静止变为加速运动。
这可证明。
用不同方向,同样大小的力,推课本的中间,书的运动不同。
说明。
在跳板跳水这一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
7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docx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1、力(1)力的概念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②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③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④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⑤力的示意图:A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B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Ⅰ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Ⅱ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Ⅲ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Ⅳ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3)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
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注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受力物体对受力物体的作用力等于受力物体对施力物体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5)力的三大特点:①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②力的方向性:力是有方向的。
③力的相互性:有施力物体必有受力物体。
2、弹力(1)弹性: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回复到原来的状态,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塑性: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回复到原来的状态,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3)弹力: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①弹力产生的条件:一是物体相互接触,二是物体发生形变,二者缺一不可。
②弹力是接触力,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弹力有拉力、压力、推力、举力等。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7.1 力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用符号F 表示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注:①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②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
③单独的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
④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存在力的作用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生形变。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的示意图:(区别于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标出力的符号(大小和单位)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5、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7.2 弹性1、弹性: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这种形变称弹性形变。
2、塑性:形变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这种形变称塑性形变。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注:压力、推力、拉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弹力广泛地存在于生活中。
4、弹簧测力计:①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②构造:主要由刻度盘、弹簧、指针、挂钩等组成。
③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示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再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调零。
2.测量前,明确量程和分度值。
被测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量程,以免损坏测力计,最好对被测量预先估测。
3.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弹簧的轴线方向,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4.读数时,视线必须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注:弹簧测力计不需要估读,写到小数点后一位即可。
若不调零,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力的大小。
(先读出不测拉力时读数,再测出某拉力时读数,两数之差就是该拉力大小)④其他测力计:握力计、弹簧秤、托盘秤。
7.3 重力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G 表示。
注: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新人教版八年级教学物理下册第七章知识点总结计划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第七章力力(F)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互相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唯一个物体不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互相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够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经过力的作用成效来判断。
力的作用成效有两个: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使劲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成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使劲压弹簧,弹簧变形;使劲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4、力的三因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因素。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成效。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表示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尾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类图示法叫力的表示图。
、弹力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还本来形状的特征;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可以自动恢还本来形状的特征。
弹力的定义:物体因为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如压力,支持力,拉力)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丈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遇到的拉力成正比。
即弹簧遇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A、察看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可以超出它的丈量范围。
(不然会破坏测力计)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假如不可以调理归零,应当在读数后减去开端末丈量力时的示数,才获得被测力的大小。
C、丈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往返拉动挂钩几次,松手后察看指针能否能回到本来指针的地点,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能否有过大的摩擦;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免得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E、指针稳固后再读数,视野要与刻度线垂直。
(八年级物理教案)初二物理第七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初二物理第七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构成的,分子间有缝隙;(2)
全部物体的分子都永不暂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互相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一样物质互相接触,相互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分子是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5.汤姆逊发现电子( ____年);卢瑟福发现质子( ____年);查德威克发
现中子( ____年);盖尔曼提出夸克假想( ____年)。
6.加快器是探究细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银河系是由群星和洋溢物质集合而成的一个宏大天系统统,太阳不过此
中一颗一般恒星。
8.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构造系统,大部分科学家都认定:宇宙出生于距今150 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类爆炸是整体的,波及宇宙所有物质实时间、空间,爆炸致使宇宙空间到处膨胀,温度则相应降落。
9. 1 au (一个天文单位 )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0.y.(光年 )是指光在真空中前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物理概念的教学要点
物理概念的教学要点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的基础学科,研究物质和能量的基本属性、结构和运动规律。
物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教学,需要有一些基本的教学要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教学要点。
1. 培养学生的物理直观感受和物质观念物理学是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研究自然现象的,因此培养学生的物理直观感受和物质观念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和模型等方式来说明物理现象,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感受到物理现象的真实性和奇妙之处,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建立概念的层级结构物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的概念和理论,这些内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层级结构。
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能力和程度,合理地组织和安排知识的层次结构,先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再逐步深入和扩展。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有效的知识框架,便于他们理解新的知识和应用所学的概念。
3. 强调物理规律和定律的普适性物理学中有许多定律和规律,这些规律适用于整个自然界。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强调这些规律的普适性,并与学生分享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规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实验和观察的能力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验证和探究物理规律的有效手段。
在物理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让他们亲自操作和观察,提高他们的实验技巧和数据处理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发现物理规律和解决问题。
5. 强调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物理学是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体,理论提供了解释和预测自然现象的框架,而实际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
在物理教学中,应该强调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教师可以讲授基本的物理理论,并通过实例、实验和应用等方式来说明理论的应用和实践意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的价值和重要性,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认识物理规律教学的重要性?
物理规律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1)掌握物理规律和形成物理概念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一方面,规律反映了概念之间的联系。如概念不清,规律也很难 不理解。
另一方面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是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完成。 例:对“力”的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是在牛顿第二定律掌握后,才算真正理解。
三、基本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是什么?
基本物理概念,是指物理学中最基础、最核心的概念。它们在 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贡献最大、反复出现在许多定律中、经 常运用、而且最有生命力。 基本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是: 1、明确建立物理概念的事实依据和科学思维方法。
事实依据: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典型的各
种事例、和必要的实验 科学思维方法: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抽象
巩固、深化和活化
适用范围
(1)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思路和方法 (3)练习不宜过多,关键在于问题的典型性、启发性、 灵活性是否突出,是否有针对性 (4)注意概念教学的阶段性
作业
1、试以“电场强度”为例,分析它的建立过 程、教学要求,并设计其教学活动过程。 2、试分析“加速度”这一物理量的内涵、外 延,它的量度公式和决定条件,以及造成 概念不清的原因。
(3)物理规律教学是培养能力、 开发智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途径
学生认识物理规律是: 先由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再由理性认识——实践。 这是实现二 次飞跃的必经之路。
这也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
重要
途径
二、物理规律的特点是什么?
1、物理规律是观察、实验、想象和数学推理 相结合的产物 例:牛顿第一定律 是以大量实验为基础(力是改变物体运 动状态的原因)。但不受外力的作用(这 个条件)是一个推理的想象,(应注意的 是,不受外力作用,不是合力为零)。 • 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推理、想象相结合 的产物
1、分析一类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和共同特征。 2、把物质、运动的某种属性隔离出来,得到表征物质或 运动的某种性质的物理量。 3、用理想化方法进行科学抽象 4、抓住新旧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 建立新概念。 5、在物理定律的讨论中建立概念。 6、用类比方法建立概念。 7、用等效方法建立概念。
物理概念是客观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和共同特 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思维的一种形式。
任何一个物理概念都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 物理概念的内涵 指的是该概念所反映的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 物理概念的外延 指的是该概念所涉及的一切现象和过程的范围和条件。
如何认识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 (1)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最重要的基石; 学科、物理学的内容、物理学体系。 (2)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关键; 不易教也不易学,难学、症结,原因:教师(多做练习、 忽视形成过程)、学生(只注意背定义、记公式、做习题, 忽视理解) (3)物理概念教学是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
第八章 物理规律教学
学习本章时注意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物理规律?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有什么 区别?如何认识物理规律教学的重要性? 2.物理规律的特点是什么? 3.重点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求是什么? 4.中学生学习物理规律时有哪些常见问题? 5.物理规律教学的一般过程是什么?
一、什么是物理规律?物理概念和物理规 律有什么区别? 物理规律:包括物理定律、定理、原理、定则、 公式等 物理规律是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 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反映,揭示了 在一定条件下某些物理量间内在的、必然联 系。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区别在于: (1)前者是思维形式,后者是客观规律; (2)前者是无条件的,后者是有条件的。
五、学生学习物理概念时有哪些常见问题 ?
1、日常经验中形成的不正确、不科学的观念的干 扰。 2、感性认识不足或已有概念不清。 3、抽象思维能力不足,有些概念难以理解。 4、忽视了量度公式的物理意义。 5、相关概念间的混淆。 6、不会运用概念来分析、解决问题。
六、物理概念教学应抓好哪几个环节?
1、创设学习物理概念的环境 (1)运用实验 感性认识
观察实验、思维加工、同化顺应、 新旧、应用
二、物理概念的特点是什么?
(1)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 (2)大量物理概念具有定量的性质; (3)不同物理量具有不同的特征 状态量和过程量 性质量(物质性质)和作用量(物质相互作用) 微观量(单个微观粒子)和宏观量(宏观物体或系统 性质或状态) 标量和矢量 相对量和绝对量 强度量(不可加性)和广延量(可加性) 基本物理量和导出物理量
2、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 建立概念的必要性 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 概念的表达方式:文字表达和数学表达(定义式、 量度式和决定式) 3、了解物理概念的外延 概念的使用范围和条件 4、了解概念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比较:相同点、不同点和联系 5、学会运用概念。
四、中学物理概念教学中几种建立概念的方法?
第七章 物理概念教学
学习本章时注意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物理概念?如何认识物理概念教学的 重要性? 2、物理概念的特点是什么? 3、基本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是什么? 4、中学生学习物理概念时有哪些常见问题 ? 5、中学物理概念教学中有几种建立概念的方法? 6、物理概念教学应抓好哪几个环节?
一、什么是物理概念?
(2) 利用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
(3)抓新旧知识的逻辑展开 (4)介绍生动有趣的物理学史实或故事 (5)用多媒体把学生不易观察的形象展示出来
2、进行思维加工
本质属性或共同特征
关键是让学生经历思维加工的过程。 感性材料 科学抽象 本质属性 文字表达
(物理量)定义式 3、运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物理意义(质和量) 对比(有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理解“波粒二象性”是在掌握量子力学规律之后。 理解“电磁波”是横波,是在掌握电动力学规律之后。
(2)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科结构的主干。
规律是在一定条件下,揭示了概念之间的关系。 概念是点(基石、柱), 规律是线、梁。 方法是纽带, 从而构成物理学科结构大厦。 例如:经典力学主干 ——牛顿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