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
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和教学设计
4、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些知识有什么用?
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解释这些现象,从而巩固新知,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目标和价值观得到和谐的发展。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解法一:全部换成小杯解法二:全部换成大杯
2、引导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3、你是怎样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句话?
小结:倒一个大杯相当于倒3小杯,倒3小杯相当于倒一个大杯(边说边贴图表示)
4、问:现在你能求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吗?写在作业本上。(做完的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们的方法一样吗?都正确吗?)
5、结合学生提出的已有经验,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
《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
时间
10、22
地点
六年级办公室
主持人
内容
《解决问题的策略》
参加人员
(组长负责组员签到)
活
动
过
程
备课组说一说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谢玥:本单元教学用替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替”即替代,“换”则更换,替换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替换,充实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
周惠芬: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我国有经典的、应用替换方法解决的问题,如果用这些题来教学,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解法,潜在的学习能力得不到开发。这些离开生活实际的题目虽然能引起学生短时间的好奇,却难以维持学习热情,更不会产生学习需要。教材联系生活实际设计需要用替换方法解决的问题,如把果汁倒入大杯与小杯、在公园租用大船和小船、布置展板、储钱罐里的硬币、乒乓球比赛时的单打和双打……利用情境的趣味性,唤起积极性;利用问题的挑战性,调动主动性;利用素材的现实性,激活已有经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记录
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记录1. 导言说到备课,哎呀,真是个令人又爱又恨的话题。
每次大家围坐一团,真是像聚在一起吃火锅,热闹非凡,味道鲜美,却也得小心别被辣到。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如何在这场“备课火锅”中,不仅能吃得爽,还能吃得好,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不能少啊!2. 策略的重要性2.1 确定问题首先,得搞清楚问题是什么。
这就像你去餐馆,首先得知道自己想吃什么,才能点菜。
不然瞎点,最后可能会吃到让人皱眉的菜肴。
备课也是如此,我们要明白学生的痛点在哪里。
是理解能力不足,还是兴趣不高?搞清楚了,才能对症下药,找到合适的策略。
2.2 制定计划接下来,就是制定计划。
就像安排一次旅行,得先规划好路线,才能不迷路。
咱们可以先把目标定下来,比如今天想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点,然后再逐步分解。
这样一来,每一步都有的放矢,大家也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转了。
3. 策略分享3.1 小组讨论说到备课,集体讨论真的是个好办法。
大家可以像聊八卦一样,把各自的想法都抛出来。
有时候,灵光一闪的点子就会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诞生。
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和看法,大家互相学习,简直是“集思广益”的最佳体现。
3.2 角色扮演再来,角色扮演也是个很不错的策略。
想象一下,如果让学生们代入到某个历史人物或者科学家,肯定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能理解知识点,还能记住得更牢。
你看,既能学到东西,还能玩得开心,何乐而不为呢?4. 反思与调整4.1 及时反馈当然,备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得不断反思和调整。
每次上完课,最好给自己和学生留个反馈的时间。
问问他们,哪些地方理解得还不错,哪些地方又让他们觉得头疼。
这样一来,咱们就能及时调整策略,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4.2 长期观察最后,长期观察也是不可或缺的。
就像养花,不能只浇一次水就完事。
得定期观察花儿的状态,及时调整浇水的频率和量。
对于学生来说,持续的关注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他们的学习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集体备课简报
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集体备课简报一、备课目的1、全面了解六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现状和难点,为教学提供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
2、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3、建立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机制,共同探讨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心得。
二、备课内容1、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现状和难点分析通过分析学生的日常作业、考试成绩和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在数学解决问题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包括:理解问题、寻找方法、运用工具、整理思路、总结归纳等方面的困难。
2、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讨就学生存在的难点,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差异化教学法等,以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注重问题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3、教学资源的分享和利用教师分享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案例、教学资源和经验,相互交流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资源支持。
4、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探讨建立合理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自己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在数学解决问题中获得积极的反馈和激励。
三、备课计划1、备课形式由数学教研组组织,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共同探讨和研究课题,形成共识,并确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2、备课时间和流程时间:周三下午2:00-4:00流程:2:00-2:30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现状和难点分析2:30-3:00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讨3:00-3:30教学资源的分享和利用3:30-4:00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3、备课成果将会议记录整理成备课简报,向全体教师推送,并保存在学校教研室档案中。
四、备课效果跟踪1、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和教学研讨活动,跟踪教学效果,及时总结和调整备课策略和措施。
2、鼓励教师积极反馈备课效果,形成经验分享和不断改进的良性循环。
五、备课预期目标1、建立教师间的紧密配合和交流机制,共同探讨并解决教学中的难题。
2、提高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全部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简单应用题的解答和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但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运用策略来简化问题。
因此,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并运用简单的数学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入手,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探索。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如画图、列举、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
2.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难点:培养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主动运用策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策略。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运用激励评价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问题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2.准备问题解决的工具,如画图板、列举表格等。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资料,如问题卡片、讨论表格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游戏,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问题案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尝试解答。
《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回顾整理学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同时引发学生对什么时候使用策略做出思考。
引导学生分析例题的已知条件,感受题目的复杂性,产生运用策略解题的需要。
②转化的策略。A.转化成比。根据分数2/5的意义,可以推理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3”。原来的问题就转化成按比例分配问题。B.转化成单位“1”已知的分数。根据分数2/5的意义,想到“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女生人数x2/3=男生人数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五第1题。
2、“练一练”
3、练习五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在解决问题中如果能合理选择策略,就能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帮助我们更好的解决问题。
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解题策略及解题过程,体会同一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策略。
课后反思
集体备课教案(定稿)
年 级
六
学 科
数学
主备人
课 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1)
时间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联系不同的知识,作出不同的推理,体会策略和方法的多样性。
2.在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最优化思想。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③列方程的策略。设总人数为x人,则男生人数为2/5x人。利用“总人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列方程解题。
3、选择策略解题。谈话:你们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为什么呢?(让多名学生回答,征求各自的看法。)
幻灯片出示三种策略的特点。
4、检验。刚才我们运用了不同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们能检验一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吗?(引导学生交流检验方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2《解决问题的策略(例2)》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2《解决问题的策略(例2)》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2《解决问题的策略(例2)》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础上,引入解决问题的策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运用画图、列表等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例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和路程,以达到最优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法和乘除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停留在机械地运用公式和运算,缺乏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问题,并运用画图、列表等策略来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如画图、列表等。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运用画图、列表等策略来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会运用策略。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自主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3.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例2的问题和相关的图片、图表等。
2.学具:为学生准备纸和笔,用于画图和列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例2的问题,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
2.呈现(5分钟)呈现例2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和路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画图、列表等策略,找出最优解。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策略。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类似的例子,运用所学策略解决问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教案(共3节)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教案(共3节)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如从简单情况开始寻找规律、画图、列表等。
本单元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对本学期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处在尝试和摸索阶段,缺乏系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如从简单情况开始寻找规律、画图、列表等。
2.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灵活运用基本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问题案例。
2.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需要有策略。
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准备好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尝试解决。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从简单情况开始寻找规律、画图、列表等策略。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问题案例,运用所学的策略进行解决。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问题案例,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并分享自己运用策略的经验。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总结。
5.拓展(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尝试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问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案(共3节)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案(共3节)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确定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清晰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需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确定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问题、确定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引导发现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明买了一些糖果,他给了小红一些糖果后,还剩下一些糖果,问小明原来有多少糖果?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确定解题思路和方法。
例如:通过图形展示糖果的数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提问,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代表分享解题思路。
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
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一、备课目标1.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能力。
二、备课内容1.问题的识别与阐述:讨论如何准确识别问题,理解问题的本质和关键信息,掌握问题陈述的技巧。
2.策略选择:探讨不同类型问题适用的解决策略,如直接法、逆向思维法、数形结合法等。
3.问题分析:学习如何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明确问题的目标和约束条件。
4.方案制定:讨论如何根据问题分析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计划,包括步骤、方法、资源和时间安排等。
5.方案实施:学习如何有效地执行方案,包括团队协作、分工和沟通等技巧。
6.结果评估:探讨如何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检查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7.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教训,反思策略选择和执行过程中的优缺点,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备课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知识传授,帮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技巧,促进相互学习和启发。
3.实践操作:设计实际问题或模拟问题,引导学生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加深理解和应用。
4.反馈与评价:通过学生反馈和评价,不断优化备课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四、备课流程1.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基础。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解决实际问题或模拟问题。
4.学生反馈和评价教学效果,教师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优化备课内容和教学方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1《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1《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1《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主要讲述了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画图策略的含义,初步掌握用画图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经验。
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思路不清晰、方法不灵活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画图策略的含义,能够主动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画图策略的理解和运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画图策略的选择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掌握画图策略。
3.合作交流法: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练习。
3.画图工具:如白板、彩笔等,方便学生动手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类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购物问题,如:“妈妈买了2个苹果和3个香蕉,一共花了15元。
请问一个苹果和一个香蕉各多少钱?”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画图策略进行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明确画图策略的具体步骤。
4.巩固(5分钟)各组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线性方程问题的解决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之后,进一步探究如何运用策略更好地解决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体会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在三年级时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对于运用方程解决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线性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
2.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性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案例和问题,制作PPT,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引导学生复习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例如:小明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他一共吃了5个水果,其中苹果3个,香蕉几个?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主要问题:小明的妈妈买了若干斤苹果和香蕉,其中苹果每斤2元,香蕉每斤3元,妈妈一共花了30元,苹果和香蕉各买了多少斤?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方程解决问题。
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讲解,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集体备课简报
【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集体备课简报】一、引言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
解决问题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是“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旨在系统地总结和共享不同老师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策略,以期能够为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包括理解问题、寻找规律、建立模型和检验解答。
理解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学生需要通过分析题目,确定问题的所求、条件和关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的规律,为之后的步骤奠定基础。
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寻找规律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又一关键步骤,可以通过找出问题中的相似性和规律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建立模型是将现实问题转换为数学问题,通过建立方程式、图表等形式将问题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归纳总结。
检验解答可以帮助学生审视自己的解答是否符合题意,同时也可以巩固学生对问题解答的自信心和准确性。
三、课堂教学策略共享1. 以解决问题为主线贯穿教学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把解决问题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通过灵活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其主动学习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供多元化的思维导向。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寻找规律、建立模型和检验解答,多角度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 引导学生实际操作、自主探究。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4. 设计个性化的思维导图。
在教学中,通过设计个性化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将问题、解决思路等内容以可视化的形式表达出来,有利于帮助学生系统整合已有知识并发散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创造性。
四、如何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上,要注重考察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数学运算技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能力等方面。
小学四上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集体备课
四上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集体备课四年级数学教案第八单元分析一单元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教材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写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单元。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教材编写“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的单元,就是为了贯彻落实课程目标。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长期数学教学中不断地培养的,是通过各个领域内容的教学逐渐形成的,单独编写“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单元,能加强策略的形成和对策略的体验。
在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活动的价值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它的意义更在于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体会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由此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还体会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
数学教学在这种鼓励个性发展的理念下进行,学生的创新精神才可能真正得到培养。
本单元以有条理地整理信息,发现数量之间的联系作为策略教学的切入口。
发现和利用数量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通过整理信息明确和把握数量关系,既是可操作的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让学生学会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体会它的作用与意义,从而内化成自己的策略是教材的编写思想。
二单元目标要求教学用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三单元设计意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是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后一部分是解决三步计算的问题。
1��让学生把信息填入表格,学习整理信息的方法,体会对解决问题的作用。
本单元选择表格作为整理信息的工具,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对表格比较熟悉,他们从一年级学习数学起就经常接触表格,进行过许多填表活动。
因此,选择填表整理比较贴近学生实际,宜于学习。
二是表格条理清楚,数学化程度比较高。
填入表格里的都是经过筛选后的重要信息和有用数据,实际问题里的许多情节性内容都被过滤掉了。
因此,填表整理能帮助学生把握住实际问题里的数学内容。
教材充分注意到学生初步学习利用表格整理信息,在编写上尽量循序渐进,逐渐提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单元分析+教案5个课时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会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条件出发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进一步发展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是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进一步体会可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问题。
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1.通过解答一些数量关系较为简单且趣味性强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实践并体验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初步感受策略运用的过程和特点。
2.通过解答一些已知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和一个数量,求另一个数量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进一步实践并体验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提高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从条件出发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此前学过的一些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巩固练习单元课时安排 6课时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一) 1课时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二) 1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一) 1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二) 1课时单元练习、评价 2课时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一)教学内容:第71-73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依据条件寻求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方法及回顾反思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步骤,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条件于问题的联系。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方法可以解决实际世界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方法的价值,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策略的体验与理解。
教学过程:一、体会策略,引入课题。
用司马光和曹冲的故事开始,引出课题。
二、解决问题,体验策略1.看条件提问题。
(1)小华买了20棵树苗,已经栽了12棵。
(2)杨树苗有20棵,杉树苗比杨树苗多8棵。
四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教案设计步骤详解
四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教案设计步骤详解。
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针对四年级数学下册的课程,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策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集体备课教案设计旨在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实用的策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一、问题认识与分析策略1、导入生活中的问题数学课程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引导孩子们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与孩子们共同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使孩子们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数的认识)中,可以引导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购物时计算商品的总价。
将孩子们所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带入到教学课堂中,通过与孩子们共同探讨解决办法,既能够增加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又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们掌握数的认识。
2、多角度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更多途径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可以通过多个角度来发现问题,并提供不同的解决途径。
以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加减法)为例,在引导孩子们发现加法或减法的运用时,可以通过与孩子们一起测试不同的解决方法来让他们学会掌握不同的思考角度。
二、问题表达与解释策略1、使用图像方式表达问题数字和文字是抽象的概念,孩子们能够通过图形化表达方式更加直观地理解问题。
在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乘法)中,可以让孩子使用图示的方式,来解答问题,比如制作乘法表。
这样,孩子们不仅能够通过视觉方式更好地理解乘法运算相关的概念,还能更快地掌握乘法。
2、使用语言表达问题通过语言表达问题,孩子们可以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让其他孩子更直观地了解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在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除法)中,可以鼓励孩子们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利用常识来解答问题。
三、问题求解策略1、使用图解法在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用图解法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发现根本问题,寻找对应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中,可以通过图解法发现多个点的位置,增强孩子们对方向的感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3节)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3节)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简单应用题的解决策略。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法、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乘除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时,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模型,运用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策略,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策略。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模型,运用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策略;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黑板、粉笔。
2.学具:练习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小明买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简单应用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在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提炼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解决一组实际问题。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进行观察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策略。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份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的掌握情况。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并给予指导。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解决问题的策略应用到更复杂的实际问题中。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线性方程解决问题、图形与几何问题、概率问题以及应用题等。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解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问题分析不够深入,策略选择不够恰当。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线性方程解决问题、图形与几何问题、概率问题以及应用题等基本的解决问题策略。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解决问题策略。
2.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和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
2.准备相应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的掌握。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或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述一个关于小明买水果的故事,引导学生在故事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的策略(1) 2016.10.27
主备人:徐敏审核人:康红云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56-58页例1、“想一想”和“练一练”,第61页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整理条件的不同方法,能灵活运用从条件想起和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解决简单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感受并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能按一般步骤解决实际问题;能根据实际问题检验所求结果。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认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通过灵活运用策略加深对解决问题策略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发展分析、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体会归纳的思想和方法,积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经验。
3.使学生能与他人交流策略,分享同学的成果;进一步体验数学方法的价值,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养成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和回顾反思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不同策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步骤。
【教学难点】归纳解题步骤。
【教学过程】
口算练习
140÷2= 660÷6= 7×800= 7×700=
840÷2= 430×2= 540÷9= 31×3=
一、回顾策略,引入课题
1.回顾策略。
提问:我们在三年级学习过解决问题的策略,还记得学习过哪些策略吗?(板书: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
解决问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是怎样想的?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呢?
2.揭示课题。
说明:我们已经学习过解决问题的两种策略,一种是从条件想起,可以找有联系的条件想能求什么问题,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另一种是从问题想起,根据问题想数量关系,看需要先求出什么新条件,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应用策略解决三步计算实际问题。
希望同学们能灵活运用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进一步掌握从条件想起和从问题想起的策略。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二、灵活运用,感受步骤
1.运用策略,感受步骤。
(l)呈现例1,了解题意。
引导:请大家独立阅读例题,再说说例题里的条件和问题。
(2)整理条件,体会联系。
引导:解决问题是根据条件和问题的联系思考的,所以首先要明确条件和问题。
你能想办法整理题里的条件吗?请大家先想想怎样整理就能让大家看得很清楚,能看出条件之间或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再用你的办法整理出来。
学生独立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现在来比比哪个整理得清楚。
你们是怎样整理的,能不能和大家交流、分享?
呈现学生中出现的整理结果,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的整理方法,体会根据题里的联系整理条件的作用:
①呈现按果树分类整理(摘录或列表):你能看明白这是怎样整理的吗?
说明:按果树的分类,分别摘录行数和棵数的条件对应着整理,能发现每种果树的条件之间的联系,看出可以求出什么。
②呈现根据问题选择条件的列表整理:你是怎样整理的?(由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
谁来说说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
③呈现画线段图(或者其他图形)整理的条件:哪个来说说用线段图是怎样整理的?
你认为画线段图整理条件有什么作用?
说明:这种方法是画图整理。
用线段表示每种果树的棵数,可以直接看出题里数量的联系,清楚地知道能求什么问题,或者根据问题找到需要的条件。
④引导观察,感受作用。
提问:从这些整理的条件看,我们用哪些方法整理条件的,整理条件有什么好处?
小结: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弄清题意,需要通过整理明确条件和问题。
(板书:弄清题意,明确条件和问题)整理时可以摘录条件整理,也可以列表整理,还可以画图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
不管哪种方法,都要注意把条件对应排列起来整理,这样可以清楚地看出条件之间的联系,方便找到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很容易得出解题思路。
(3)运用策略,探寻思路。
启发:这题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呢?这就是解决问题的第二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那你能根据整理的条件,说说可以怎样想,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同桌之间说说你的想法。
交流:根据数量间的联系,可以用什么策略,怎样找到先求什么、再怎样算呢?请你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交流。
结合交流,引导学生说明不同思考过程,理清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的不同策略,或者综合运用两种策略分析三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过程,确定先求出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再求出两种果树一其有多少棵。
(结合交流,利用整理呈现出的条件,通过适当的板书、连线、箭头等文字、符号和数量关系式,表示由条件想所求问题、由问题想数量关系式等不同的分析思路)
追问:这里的分析,同学们用了哪些策略?(板书: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过程)
(4)列式解答,检验结果。
引导:知道了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接着就可以怎样做了?
交流:这里每一步怎样算或求的什么?(说明每一步算的什么,检查算法是不是合理)
启发:解决实际问题一般都要通过检验,才能确定求出的结果是不是正确。
这里的结果可以怎样检验呢?请在课本上写出检验过程。
(启发学生“把得数代入原题”检验)
交流:你是怎样检验的?(板书算式)哪位来说说检验每一步表示的意思?把得数代入原题,还有不同的检验算式吗?(适当说明)
你解答计算结果正确吗?正确的请把笞案写完整。
现在看看,在求出结果后还要注意什么?(板书:检验结果写出答案)
(5)引导回顾,体会过程。
引导:现在我们解决了例题,求出了正确结果,那大家回顾一下解决问题的过程,解答例题经过了哪几步,运用了哪些策略?
指出: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了解条件和问题,弄清题意;之后就要分析数量间的联系,确定怎样解决;然后按照确定的过程列式解决,求出结果;最后还要检验结果,写出答案。
在解决问题分析数量关系时,要能灵活运用策略,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或者把两种策略结合起来分析。
2.完成“想一想”,加深认识。
(l)解答“想一想”。
呈现问题: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引导:现在我们把问题变成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请大家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会用到哪些条件,可以怎样想,应该怎样解答?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交流: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要先求什么、再怎样算出结果?还可以怎样想?(引导用不同策略分析问题)
提问:根据你们的想法,要怎样解答?(板书算式)哪位来说说怎样检验?(板书算式)
让学生一起说答案。
(2)比较异同。
提问:比较一下,解决这个问题和例题,都用了哪些策略来分析数量关系的?列式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为什么第三步方法不同?
3.回顾过程,归纳交流。
引导: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要经历哪几步呢?请同学们回顾上面两题的解题过程,想想解决问题时一般要经历哪些步骤,和同学说一说。
交流:解决问题一般要经历哪些步骤?(结合交流指导学生逐步归纳)
指出:同学们已经总结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板书:解题步骤)这就是刚才解决问题时在黑板上记录下来的过程,一般要经历这样四步:先要弄清题意,明确条件和问题,这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前提;再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过程,明确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解决问题时最重要的一步;然后列式解答,算出结果,这是解决问题的最终目标;最后要检验结果,写出答案,这一步是结果正确的保证。
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其实也可以看作是策略,可以让我们有条有理、有根有据、思路清晰地解决问题。
三、巩固策略,提升能力
1.做“练一练”第1题。
(l)整理条件。
要求学生读题,互相说说已知条件和要求的两个问题。
让学生整理条件,并在全班交流。
(2)解决第(1)题。
引导:看第(1)题,你想怎样分析数量关系,有不同的想法吗?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交流一下?让学生列式解决并检验。
(指名板演)
交流:这里每一步求的什么?检验时是怎样想的?(有错的订正)
(3)解决第(2)题。
让学生独立解决第(2)题,
提问:你是怎样解答的?(板书算式)分析数量关系用了什么策略?有不同的策略吗?
(4)小结:解决这两个问题,都用了哪些策略?这两种策略不同在哪里?
指出:解决这样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可以灵活运用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的策略,或者把两种策略结合起来思考:根据问题想要先求什么,再找有联系的条件先求这个问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列式解答。
(指名板演)
交流:这里每一步各是算的什么?前两步为什么用除法算?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收获。
提问: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新的认识和体会?
2.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完成练习九第1题和第2题。
家庭作业:练习九第3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3×7=21(棵)
4×5=20(棵)
21+20=41(棵)
答:桃树和梨树一共有41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