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认识小升初【摘要】厦门不存在择校的问题,而且教育部门一直在喊减负,所以我们的小学生学的内容都相对简单,家长对小升初也没有特别重视。其实在其他城市,择校是很严峻的,小升初可以说是一个孩子的转折点,一般情况从四年级开始准备,现在小博带领大家一起来认识小升初!

孩子是家长的希望,家庭教育意义重大,为人父母,责无旁贷,关键在于所有家庭都要正确地引导孩子,不但养,还要教,更要育。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必有一位优秀的父母给过他终身受益的教诲。德国伟大教育家福禄贝尔说:“国民的教育,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英国诗人格贝尔说:“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位校长”。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说:“没有父亲的先锋榜样,一切有关教育孩子的谈话都将成为空谈。”一个人的成长,关键只有几步,小学升初中就是其中一步。

(一)“小升初衔接教育”的含义

教育专家认为,小学升初中是一个比较大的阶段性跨度,中学学习的知识容量、难度、方法以及对自主学习的要求都是和小学完全不同的,很多家长和孩子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小升初衔接教育”是指小学和初中这两个学段之间的前后互相连接和过渡,要从“师与生、教与学” 这一教育教学的两个基本矛盾进行“衔接”。主要解决如何铺垫搭桥,导引学生顺利过渡的问题,促使“教与学,师与生”尽早尽快地相互适应,协调运转,使学生顺利完成由小学到初中的过渡。

(二)“小升初衔接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失败对教育质量影响很大,但这一结合是基础教育中长期被忽视的一个薄弱环节。

由于小学毕业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一,认知前提差异较大,从而加剧了小学生进入初中后的学习、心理、生活等方面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表现在“师与生、教与学”中是双向的、相互的。这些不适应集中反映在:小学生进入初中后生理、心理变化较大,管理难度增大,与家长、教师和学校的冲突增多,两极分化严重。这些问题严重阻碍着教育的健康发展。

产生这种不适应的主要原因是:初一新生跨入初中大门,心理年龄特征仍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状态。在他们的眼里,中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陌生的世界: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功课由几门课增加到十几门课,内容多了,难度大了,要求高了,加上对新的学习生活、学习任务、规范要求了解较少,使大部分同学在心理、学习、交往等各方面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很快适应,导致一部分同学落伍,走了弯路,成绩出现滑坡。

(三)从哪些方面衔接

小升初是孩子学习生涯的转折点,有的同学会出现严重的滑坡,进入学习的“困难期”,失去学习的兴趣;有的突然变成“听话生”,失去了原有的活泼和个性。那么,究竟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合理衔接呢?博思老师表示,小升初衔接,不仅要做好知识衔接,心理和方法衔接同样重要。

知识衔接:温故知新、归纳总结

孩子由小学到初中虽然只升了一个年级,但在大纲要求、教材内容、知识难度、学习要求、能力要求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

如从小学的形象思维到中学的抽象思维——孩子由于年龄关系及生理、心理上的特点,更习惯于形象思维,他们需要重新学习归纳总结的方法,把知识的特殊性过渡到一般性。再如从模仿性到创造性的转变——孩子在小学里习惯于做题之前老师给一个模板或以书上的例题为标准,模仿成了习惯,而初中需要学习寻找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需要学会温故知新,自己主动归纳总结,才能灵活运用知识点。

心理衔接:让紧绷的心情落回平地

青春期身体的发育、学习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让从小学刚刚升上初中的孩子身心发生剧烈变化。跨入中学大门,本来带着希望和好奇的新生们会发现初中的老师威严有余,活泼不足,似乎很难琢磨,一点都不像小学的老师那样和蔼可亲;上课的内容也很枯燥,甚至出现“冷场”现象……

博思老师表示,小升初的第一关,是要帮助孩子摆正心态,让孩子做好心态调整。这期间老师可能给孩子适度的挫折教育,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让孩子遇到一些挑战,目的是让他们过分紧绷的心情落回平地,再扎扎实实重新打基础,以应对以后的学习。

方法衔接:从“被动”向“主动”转化

在小学,一般以被动学习为主,而中学的孩子必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而良好的学习方法孕育在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因此进入初中的新生,首先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里,教师教到哪里,孩子就学到哪里,习惯由教师安排学习的主要内容。小学学习以简单识记、机械操作等为主要目标,保持这种状态,孩子会难以适应初中阶段学习的要求。学习方法的转化,不仅要“学会”而且要“会学”,“会学”更难以掌握。

博思老师提醒,初一是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一年,引导孩子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听课、如何记课堂笔记、如何复习都要重新规划,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潜力,促使他们从“被动”向“主动”学习转化。

(四)具体学科差异

可能说了那么多,也并没有感觉很明显的差异,现在小博带领大家一起看看数学英语方面的差异吧

数学篇:

数学学科的三大特点是:严谨性、抽象性、广泛的应用性。所谓数学的严谨性,指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较高的精通性,一般以公理化体系来体现。数学的抽象性表现在对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变化上。它在抽象过程中抛开较多事物的具体特性,因而具有十分抽象的形式。它表现为高度的概括性,并将具体过程符号化,当然,抽象必须要以具体为基础。至于数学的广泛应用性,更是尽人皆知的。只是在

小学阶段的教学、学习中,往往过于注重定理、概念的抽象意义,有时却抛却了它的广泛的应用性,如果把抽象的概念、定理比作骨骼,那么数学的广泛应用就好比血肉,缺少哪一个都将影响数学的完整性。而到了初中段的数学学习中更加注重方法的培养,常用的有: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要顺利的掌握这些学习方法,就要求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空间转换能力是相当高的。不仅如此,学好数学对学习其他学科也是很有帮助的,比如物理及化学学科,其教学内容中含有大量的数学内容,只是将这些数学内容融入到客观事实当中,以另一种形式,另一种类别,另一种角度去认知事物。

很多孩子,小学成绩很优异,但是进入初中学习后,成绩却始终不理想。究其原因,这要有两方面:

第一,从知识能力上来看,小学学得太“浮”(这是很普遍的现象),对知识没有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如前所述,小学学习注重感性的形象思维,但是从初中开始,对数学逻辑严密性的要求就开始加强了。如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一单元《有理数》,引入负数、数轴和字母后,分类讨论的思想就随之而来,很多时候答案不再唯一,这与小学的学习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另外,很多孩子在小学阶段,数学的基本功——计算能力很欠缺,进入初一第一单元《有理数》学习后,计算能力跟不上,作业和考试经常计算出错,弄得自己焦头烂额,信心大大受损,接下来的《一元一次方程》对思维能力要求又高,方案设计学习起来也有一定难度,这两单元学下来,信心彻底被摧垮,后面的学习情况可想而知。

第二,从学习习惯和方法上来看,小学生在答题规范和专题总结方面普遍欠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