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时训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时训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时训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读我国1825年和1958年洞庭湖面积变化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洞庭湖面积萎缩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①植被破坏,导致泥沙淤积②围湖造田③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④人口激增,对土地需求增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洞庭湖面积萎缩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有( )。

A.生物多样性增加

B.沙漠化面积扩大

C.农作物单产上升

D.旱涝灾害频率增加

解析:第1题,植被破坏导致泥沙淤积,围湖造田、人口激增对土地需求增加都可能导致湖泊面积缩小。其中,人口激增及其产生的发展需求是洞庭湖萎缩的根本原因,而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属于自然原因。第2题,湖泊萎缩、湖泊水量减少产生的影响: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水循环减弱,大气降水减少;湖泊调洪能力下降,使该区域及河流下游旱涝灾害增加;鱼类生存环境受到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洞庭湖平原附近属于湿润地区,不会出现土地荒漠化现象;湖泊萎缩不会影响农作物单产量。

答案:1.B 2.D

3.下图中反映围湖造田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解析:湿地能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所以湿地破坏后气温年较差变大,对应乙线;流量的季节变化也增大,对应丁线。

答案:B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湿地是中国首批7个国际重要湿地之一,素有“珍禽王

国”“候鸟天堂”“中国第二长城”之美名。近几十年来,由于湖区不合理开发,鄱阳湖湿地面临生态失衡的严重危机。面对此现状,国务院于2009年12月12日批复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分布图,完成第4~5题。

4.鄱阳湖湿地与三峡湿地相比,不具有的重要价值是( )。

A.维持生物多样性

B.调蓄洪水和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C.航运和旅游观光

D.发电

5.鄱阳湖被誉为“候鸟天堂”,其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

A.湖滩面积大,水浅

B.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C.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

D.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解析:第4题,鄱阳湖湿地地势较低,落差较小,并且位于湿润地区,其灌溉、发电作用不明显。第5题,鄱阳湖成为冬季候鸟栖息地的原因有纬度低,气候适宜,适于越冬;湿地面积广,滩涂、浅滩等鸟类活动的场所多。

答案:4.D 5.A

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是我国第11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读图,完成第6~7题。

6.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较高,气候寒冷

B.冰川众多,湿地广布

C.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7.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⑥

D.④⑤⑥

解析:第6题,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生态环境脆弱。第7题,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作用,同时还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答案:6.A 7.C

8.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B.围湖造田

C.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D.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解析:“湿地减少”“湖泊面积减少”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受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原因影响,但人为原因占主导,即围湖造田、湿地开发或引水灌溉致使湖水水位下降。

答案:B

9.若尔盖湿地(102°29'E~102°59'E,33°25'N~34°00'N)总面积300 000公顷,主要由草甸草原和沼泽组成,是中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阴影部分为若尔盖湿地,该湿地地处省。

(2)简要分析在该地区形成草本泥炭沼泽的自然条件。

(3)人们大面积开挖沼泽中的泥炭,会导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4)研究表明,湿地比传统意义的绿化更具有环境效益。目前许多城市在加强人工湿地建设,试分析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所起的作用。

答案:(1)四川

(2)水源充足,排水不畅;处在一定时期的沉积环境下;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3)生态平衡被破坏、沼泽萎缩、地下水位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

(4)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城市气候;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净化水质等。

10.(研究性学习)为了验证湿地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上海市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完成相关问题,体会研究性学习的乐趣。

实验准备材料:

①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②适量的潮湿土壤(田地里的熟土);③适量的自来水;④一块微湿的海绵;⑤两个喷水壶;⑥一个刻度清晰的卷尺。

实验过程:

①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从盒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盒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并将该盒标注为1号,另一盒标注为2号。

②分别用两个喷水壶,往“小山”上洒等量的水,模拟降水。

(1)观察内容:观察、比较两个盒内水面发生的变化。

①塑料盒内的“湖泊”水位上涨的快慢;

②。

(2)实验结果与总结:

①此实验中“微湿的海绵”代表的地理环境是;

②你观察到“降水”后,塑料盒内“湖面”上升的速度为1号盒(填“大于”或“小

于”)2号盒;“降等量雨”后,最终的“湖面”水位相比较,1号盒(填“高于”或“低于”)2号盒;

③结合前面的实验过程及观察结果,总结出“海绵”所代表的地理环境发挥的作用。

(3)拓展延伸:

①“海绵”代表的地理环境除在实验中所体现出的功能外,还有

等功能;

②实验中的“海绵”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具有该功能的另一大类生态系统为;它们在防

御灾害中大显身手,试分析它们是如何在上述灾害的防治中发挥作用的。

解析:该实验所用材料较多,操作技巧要求较高,但材料易找到,也较为直观,只要规范、认真操作,

应该能达到预期的实验结果。在该实验中,海绵代表湿地这一地理环境,主要验证了其涵养水源的

功能,具体来看造成了两方面的实验结果,一是湿地吸纳了地表径流,降低了“湖面”高度;二是从

时间上看,延缓了“湖泊”水位的上升速度;除此之外,湿地还具有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净化水中污染物、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森林、草地等绿色植物也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可在防治

洪涝灾害中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1)略。

(2)①湿地②小于低于③海绵代表的湿地能够吸纳地表水,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下渗量;从时间角度看,延缓了形成坡面径流的时间,可以平缓径流量。

(3)①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净化水中的污染物质、维持生物多样性②森林

洪涝湿地和森林都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在洪涝灾害的防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属于治

本的办法。一是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渗量,减少径流量,降低了洪水的水位;二是延缓了径流形成的速度,即有效降低了流域的汇水速度,从而减轻洪灾的威胁。

洞庭湖湿地旅游开发

洞庭湖湿地旅游开发 一、引言 湿地(wetland)通常是指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国际湿地公约》将湿地定义为“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它被称为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伴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湿地在逐渐退化,具体表现为面积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服务功能下降。因此,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已经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洞庭湖湿地作为全球200个重要生态区之一(中国仅7个),具有国际性地位。它不仅在维系洞庭湖区域生态平衡中有重大作用,对长江中下游其它地区的生态平衡也产生重要影响。洞庭湖湿地生物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水资源充足,调蓄能力巨大,湖洲滩地面积辽阔,加之其独特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使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景观具备了自己的特征,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1]。但近百年来,洞庭湖湖泊面积逐渐萎缩,已退居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目前,人们虽然早已经认识到了洞庭湖湿地的重要性,但仍然以最先进技术、最大强度向洞庭湖索取着使用价值,使得洞庭湖湿地开发朝着破碎化、

陆地化的趋势发展。注重湖区的资源价值,忽视湿地的生态价值,注重当前的利益,忽视长久的发展,洞庭湖的资源日益枯竭,突发性灾害时有发生,加强湿地保护迫在眉睫[2]。 二、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与意义 有“中华母亲湖”之称的洞庭湖是“世界大湿地”,是地球的“氧吧”和“粮仓”,是中国最著名的大湖之一。洞庭湖自然环境优美,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集人文历史、自然生态、地质地理于一体的知识宝库。开发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对该省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 一是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丰富。以水域风光、生物景观为特色的自然景观优美;以名人、名楼为代表的湖湘文化景观独具特色[3];二是区域内经济状况良好,岳阳市、益阳市和常德市在湖南省经济总体排名中靠前,洞庭湖区域面积广阔,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是湖南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著名的粮油基地,自古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区域内服务、贸易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其中岳阳是“湘、渝、豫、鄂四省的物质交流中心”,是“武汉经济协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4]。目前,洞庭湖区域规划逐步趋向合理,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接待能力明显增强,经济的发展为洞庭湖湿地旅游开发提供了强大的经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学案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学习目标: 1.结合三江平原等地区区域特征分析湿地的形成条件。(区域认知) 2.通过图片资料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利用洞庭湖、咸海面积的变化探究湿地减少的原因。(综合思维) 3.针对湿地破坏的原因提出可持续发展措施。(人地协调) 学习过程: 板块一:湿地的概念及类型 1.读图,你知道什么是湿地吗? 课堂检测1: 下列不属于湿地的是() A、三峡水库 B、海南岛红树林 C、水稻田 D、青藏高原上的冰川 下列事物属于湿地的是() ①海洋②耕地③河流④湖泊⑤森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 D、②④⑤ 板块二: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2.读中国主要湿地分布图,描述我国湿地分布的特点? 3.结合区域特征分析沼泽湿地形成的自然因素?(合作探究) 三江平原沼泽: 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 青藏高原湿地: 课堂检测2: (2014新课标2卷·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 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 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图7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

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8分) 板块三:湿地的重要价值 4.结合图片资料,说出湿地的主要作用,并归类。 课堂检测3:(2018新课标2)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白洋淀芦苇.分布广泛. (1)指出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6分) 板块四:湿地减少的原因和保护措施(合作探究) 材料1 洞庭湖的萎缩 洞庭湖原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但长江中上游的滥砍滥伐、毁林开荒使得长江含沙量大增而导致湖泊的淤积;另一方面,湖区围垦严重,1896年至1980年面积减小了57%,储水量减少了46%。湖泊形态支离破碎,现已分割为几部分,被人戏称为“洞庭河”。洞庭湖的调蓄功能下降,加重了近年来长江中游“小水大灾”现象。如1998年大洪水,其最大洪峰流量较1954年小,水位也低,但洪水泛滥程度却远大于1954年。 2000-2006洞庭湖共监测到鱼类111种,其组成结构与上世纪70年代相比大大减少,洄游性鱼类已极为罕见;平均渔获量为呈逐年下降趋势。同时,湖区内造纸厂、化工厂污水大量排放,渔业污染事故频发,水体自净能力降低,严重影响洞庭湖水质。 材料2 咸海变“死海” 咸海,位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交界处的咸水湖,原为世界第4大湖,主要由中亚两大内流河锡尔河注入。历史上咸海海拔53米,南北最长435公里,东西290公里,面积68,000平方公里,平均深度16米,在西海岸外最深处达69米。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阿姆河和锡尔河的河水大量用于农业和工业,再加上20世纪70年代以来气候持续干旱,导致湖 20世纪中期洞庭湖水系图 19世纪初洞庭湖水系图

西洞庭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介绍!

西洞庭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介绍! 游览路线:汉寿西洞庭湖简介------青纱帐------绿岛仙草-----黑杨林------杨幺水寨 ------杨幺点将台--------洞庭烟云---------鸳鸯绿岛-------码头 汉寿、西洞庭湖简介:汉寿历史源远流长,建县1800年来,县名屡改,区域也有伸缩。春秋战国属荆楚之地,秦代属黔中郡,西汉为索县地,东汉阳嘉三年(公元134年)改名为汉寿县。“汉”指汉王朝,“寿”是指长久之意。汉寿地理位置优越,处洞庭湖南岸,东近省会长沙,西靠常德市区。古为“西楚唇齿、云贵门户”。如今,来汉寿交通也十分方便,319国道和1851省道及长张高速横贯县境,县境内有“太子庙”和“军山铺”两个高速出入口;石长铁路连接枝柳与京广两线在境内设站;水道接沅澧两水入洞庭湖通江达海;离县城60公里的常德机场能为八方宾客提供便捷的空中服务。汉寿总面积2034平方公里。除汉族以外,还有回族、维吾尔族等十余个少数民族。总人口78万。汉寿同时也是中国南方最典型的鱼米之乡。有享誉国内外的“中国甲鱼之乡”、“中国苎麻之乡”、“中国珍珠之乡”、“中国黑杨之乡”、“中华诗词之乡”的美誉。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合云梦、三湘、青草、七泽,湖面辽阔,跨湖南湖北二省,自唐称八百里洞庭。湖域面积有4350平方公里。洞庭湖因水而闻名天下。它接纳湖南省湘、资、沅、澧和长江流域松滋、太平、藕池之水。是吞吐长江洪峰的湖泊,也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集水、蓄洪湖盆。洞庭之名起始于春秋战国,因湖泊中有洞庭山而得名。又因其名应用最盛而沿用至今。洞庭之名取之为神仙居住的洞府之意。这就是洞庭湖名称的由来。 由于自然变迁,现在的洞庭湖分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三部分。我们现在游览的是位于汉寿县境内东部的西洞庭湖。主要特点是“水涨为湖,水落为洲”。这里物产丰富,湿地自然风光优美,处处是景,景景成诗,是游山玩水、开展生态旅游的最好去处。远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最新考纲]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 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考纲解读] 1.了解湿地的分布及其生态效益。 2.理解湿地问题、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 [思维导图] 考点一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1.湿地的含义 (1)湿地的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分类 ?? ? ?? 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 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湿地的特点 ①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②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2.“地球之肾” (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湿地的生态效益 “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 ?? ? ??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保护生物多样性 提示(1)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中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2)湿地除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外,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被称为“资源的宝库”;同时又可提供航运和旅游场所。 3.湿地资源问题

(1)湿地资源问题 (2)洞庭湖萎缩???? ? 原因:泥沙淤积严重,大规模围湖造田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生 态环境问题增多 4.保护湿地 (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重要性: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3)措施 地区 具体措施 洞庭湖 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 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 三江平原 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等措施 1.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 2.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 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举例如下:

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教学设计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邹小云 一、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如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认识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大致了解我国湿地的分布。 2.通过学生对洞庭湖湿地资源重要作用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3.通过学生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辩论,提高学生获取、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 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及防灾、减灾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基本国情,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和上一节教材《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都是介绍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发展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这一节教材内容的编排,主要是以洞庭湖区为例,着重介绍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材编写按照湿地的概念——湿地的重要价值——湿地的利用——湿地的保护这一主线,按照案例学习的思路,通过对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个案研究,分析和了解区域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本节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地球之肾”,第二部分是湿地资源问题,第三部分是保护湿地。三部分内容按照存在价值、利用现状、存在问题、保护措施的因果关系来编写,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能力,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教学重点] 1.湿地的重要价值 2.湿地的保护 [教学难点] 湿地的保护措施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运用的教学方法有合作探究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宁波东钱湖、洞庭湖湿地的有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对具体的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判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洞庭湖湿地修复综述

洞庭湖湿地修复的研究综述 (丁华学科教学(地理) 1032011025054) 摘要:对湿地的研究国际上已是多年的焦点,而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停留在沼泽海岸的湿地研究上,对于湖泊的研究较少。本文作者针对湖泊湿地进行研究在主要介绍了湿地的概念,分类及价值作用。同时以洞庭湖湿地的修复展开研究指出了近年来洞庭湖湿地出现问题及产生的后果,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洞庭湖湿地进行修复的合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湿地修复洞庭湖 1.湿地修复的概念 1.1湿地的概念 湿地,通常人们把他解释为有水的陆地。目前世界上对于湿地的概念很多种,而要给湿地下个准确的定义,各领域是莫衷一是。比如《湿地公约》中对湿地的定义:“湿地是不论其为天然或者人工、长久或者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水域;同时,还包括临近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位于湿地范围内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水水体。”而美国工程师协会(The us corps of Engineers)则干脆把湿地定义为在一定的频率和延续时间内被地面水货地下室淹没或浸润的地区。[17]。另有人认为湿地是一个地面受水浸润的地区,具有自由水面,四季有水,但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暂时没有水,自然湿地的主要控制因子是气候、地形和地址。(Lioyd,

1993)。而就系统论的观点来说,湿地是一个半开放半封闭的系统,一方面湿地是一个较独立的生态系统,它有其自身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规律。另一方面湿地又不完全独立,它在许多方面依赖于相邻的地景系统,和它们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也影响邻近系统的活动[14]等等。而湿地的分类也比较多主要的湿地有: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滩涂湿地。洞庭湖属于湖泊湿地,本文主要是以洞庭湖的湖泊湿地的修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阐述。 1.2修复的概念 对于湿地研究不多,一部分人也提到过与湿地修复相关的概念,比如湿地的恢复,比如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层研究了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问题,他认为是“对先前受扰的水体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的重新建立”[23]最近,美国生态恢复协会(sER)将恢复定义为:有意识地对一个地区进行转换和改变,来建立一个确定的、原始的、有史的生态系统,这一过程的目标是仿效特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物多样性和动态来制定的[20]。 需要指出的是本人认为恢复和修复还是有区别的,很多的定义都是对恢复的定义,大多数的理解都是认为恢复是指生态系统原貌或其原先功能的再现,但是本人认为恢复是对他生态系统原貌或其原先功能再现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的重现没有经过人为的干扰,而修复是为了实现生态系统原貌或其原先功能再现采用的手段措施或者是工程等等,更多的是强调在于人为干扰的作用更多。 1.3湿地修复的概念

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doc

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 洞庭湖是我国首批加入国际《湿地公约》的7块重要湿地之一。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湖泊的面积逐年缩小,湖床不断淤积抬高,导致湿地大范围缩减,地势淤高,湿地功能和生态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 为遏制湿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大幅度减轻洪涝灾害,推动湖区经济和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制定相应对策。 控制污染保护湖区水环境 洞庭湖为吞吐性湖泊,其水质状况与入湖径流量的大小和水质有很大关系。一般而言,丰水期水质稍好,平水期次之,枯水期较差。从采样综合评分来看,营养状况年际变化不显著。 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湖区周边工业尤其化工和造纸工业的迅速发展,水质恶化趋势日益明显,水体富营养化增强。 为此,要保护和改善洞庭湖区的湿地环境,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防止湖区湿地生态恶化。必须采取以下措施:①开展洞庭湖湿地周围污染源的类型、排污途径及其最大排污量的调查,并对其排污种类、时间、范围、总量进行规定和限制,对排污超标部门、企业和单位予以约束和处罚,并限期整改,对那些严重污

染环境的单位,要坚决实行关、停、并、转。②合理调整产业生产结构,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大的工业企业发展,制定严格的工业污水排放标准,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同时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③加快湖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控制生活污水向湖区湿地排放,禁止向湖区水域倾倒垃圾、废渣;④控制湖区船舶流动污染;⑤防治酸雨污染。 退田还湖确保分蓄洪功能 由于对洞庭湖区洲滩的大量围垦以及地势低平湿地的过度排水,导致洞庭湖区湿地面积逐年减少,同时,来源于“四水”、“三口”的泥沙大量淤积于湖底,湖泊水体萎缩,湿地结构改变,对洪水的调节能力也随之衰退,洪涝灾害连年发生。为此须采取以下措施:①对于那些临近江湖,地势低且防洪设施不配套的地方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退田还湖,实施开发性移民搬迁,将影响行洪调蓄的民垸迁出,恢复和最大限度地维持洞庭湖湿地自然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以提高洞庭湖的调洪蓄洪能力;②应改变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土地利用方式,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泥沙淤积; ③加强生态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营造,对湘、资、沅、澧四水上游地区实行封山育林,建立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体系,减少入湖泥沙淤积量;同时区分不同地区、不同自然社会条件,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和农田基本建设进行流域综合治理,这也是减少泥沙淤积的最根本方法。 加快湿地保护立法

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知识点一湿地的主要功能 知识点二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造成湿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时可主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入手。 (1)自然原因 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知识点三湿地的治理措施 拓展:1. 森林资源的作用和保护(1) 森林资源的作用和破坏后带来的问题

(2) 森林的保护措施 (一)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鼓励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扩大森林覆盖面积; (二)根据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对集体和个人造林、育林给予经济扶持或者长期贷款;(三)提倡木材综合利用和节约使用木材,鼓励开发、利用木材代用品; (四)征收育林费,专门用于造林育林; (五)煤炭、造纸等部门,按照煤炭和木浆纸张等产品的产量提取一定数额的资金,专门用于营造坑木、造纸等用材林; (六)建立林业基金制度。 拓展.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1)草地退化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和干旱频繁发生等。 ②人为原因:是最主要原因,包括超载放牧、盲目开垦、规划利用管理不当、乱采滥挖等,在我国,鼠害和虫害也是重要原因。 (2)危害: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使当地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 (3)保护草地 ①主要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 ②我国保护牧场的措施。 拓展.3.生物多样性保护

(1)物种灭绝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所以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②人为原因:人口增长,滥捕滥杀野生动物,森林破坏、湿地萎缩、草场退化破坏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环境污染等,加速了物种灭绝速度,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 (2)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②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迁入适当的环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③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保护遗传资源。 ④国家颁布生物保护的法律、法规。

洞庭湖湿地保护调查

洞庭湖湿地保护调查 调查时间:2014年8月30日 调查地点:岳阳市 调查方式:网上调查 调查人:秦振洋 调查目的:近年来,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服务功能降低,长江流域生态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区域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作为一份子,特意对洞庭湖湿地保护做了一系列调查。内容如下: 一、洞庭湖基本情况: 洞庭湖通江湖泊总面积2625平方公里,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她位居长江中游 荆江段南岸,湖南省东北部,是长江中游地区目前与长江干流直接相沟通的两个通江湖 泊之一和唯一与长江干流并联的吞吐型大湖,也是长江中游地区极其重要的分洪沉沙、 调蓄滞洪区。湖区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水丰沛且年 际变化大等的鲜明特点。 洞庭湖区系指以洞庭湖为中心的广大河、湖冲积~淤积平原和环湖岗丘及外围低山 区。地跨湘、鄂两省,其中,湖南省境内土地总面积32064平方公里,纯湖区面积15200 平方公里(包括洞庭湖天然水域面积2625平方公里),环湖区16864平方公里。行政区 划上,纯湖区范围包括湖南省的常德、益阳、岳阳和长沙4个地级市的19个县(县级市、 区),6个国营农场(管理区)。依其自然利用特征分类,湖区土地可分为耕地、林地、园 地、草地、工矿及居民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等八类。土地的主要利用方 式为耕地、林地和水面。 二、洞庭湖湿地资源及其分布状况 洞庭湖属浅水湖泊,按照广义的湿地定义,整个洞庭湖都属于湿地范畴,尤其是西 洞庭湖与南洞庭湖区域更是呈现典型的湿地景观。水涨成湖,水落滩露,湖水消落区约 占全湖的50%以上。湖区共有三种类型的湿地,即浅水水体湿地类型、过水洲滩湿地和 渍水低位田。其中浅水水体类型,包括湖泊、河流、塘堰和渠沟等,面积为38.11万公 顷,占湿地面积的44.37%,其中以湖泊水体为主;过水洲滩湿地,以洪水期被淹没、 枯水季节出露为特征,面积为11.57万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13.50%,包括湖洲、河滩, 以湖洲为主;渍水低位田,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引起植物根系层过湿,旱作物不能正常 生长,却适于湿生植物发育繁衍,此类湿地总面积为36.10万公顷,以渍害低位田为主。 由于泥沙淤积严重,洲滩快速发育,湿地向陆地的演变趋势日趋明显。湖区洲滩面积平 均每年增加近3000公顷。 洞庭湖生物物种种类繁多,生物资源丰富。常见的水生与湿生高等植物共400余种, 区系以禾本科、莎草科、菊科和眼子菜科为主,形成湿生、挺水、浮叶和沉水群落类型, 其中荻、芦苇群落发育最好。湖中现有鱼类计有117种,数量较多的主要有鲤、鲫、鲶、

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

Tourism 旅游经济 138 2012年10月 https://www.360docs.net/doc/5d10772043.html, 浅谈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 ① 湖南女子学院旅游系 杨芳 摘 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更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可以促进景区经济发展、丰富旅游产品、传承和保护洞庭湖湿地传统文化。洞庭湖湿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湖泊湿地,人类活动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但其文化内涵仍有待深入挖掘。立足于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深入其发展现状,进而提出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促进洞庭湖湿地旅游发展的对策,实现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洞庭湖湿地 文化内涵 旅游资源 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0(c)-138-03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是指旅游资源所包含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宗教情绪、民族性格、历史背景、时代特征等无形的精神文化和作为物质文化载体的文物古迹、民族服饰、生产工具、建筑、饮食、节庆活动、风俗习惯等有形的物质文化。挖掘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可提升洞庭湖湿地旅游产品品质,增强对游客的吸附力,在传承洞庭湖湿地周边地区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1 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1.1 名人文化 洞庭湖湿地人杰地灵,物阜民丰,其中贤君名相、骚人墨客、文艺大家辈出不穷。他们为洞庭湖湿地留有丰富的遗踪胜迹,包括名人故里、名人足迹等,是洞庭湖湿地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的组成部分。例如,洞庭湖中间有个山岛叫赤山岛。此岛在洞庭湖的正中心,洞庭湖以它分东西南北。山岛为长条形,南北约30公里,东西约4公里;面积120平方公里,六个澳门大,为我国最大的内陆岛。自唐天宝年间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的范蠡与西施隐居该岛,故改称蠡山岛。蠡山岛上有个湖称“蠡公湖”,一直为纪念范蠡而称其名。在《常德府志》和《沅江县志》上都有记载。此湖即是洞庭湖的“湖中湖”。蠡公湖上还有一座小岛,称“香炉山”。 香炉山山脚自东起,经北面,到西边止,有亭、榭、廊等仿古建筑环绕,情、景、物自然合一。显古朴大气、稳重协调之韵;没有那种结构怪异、色彩浮躁的气息,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美”。1.2 宗教文化 由于人类对洞庭湖湿地悠久的开发历史,洞庭湖湿地留有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资源。洞庭湖湿地周边地区的宗教文化是伴随着周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而一起成长的。如常德津市的孟姜女文 化、药山惟俨禅文化、古大同福地文化。孟姜女的故事,作为中国最具特色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千百年以来一直以口头传承的方式在民间广为流传。药山惟俨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以其为宗师的曹洞宗影响深远,远播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津市彰观山为道教第四十四福地。彰观山即关山,属武陵山系向洞庭湖平原过渡的山脉。位于关山猫儿岭的古大同寺是湘鄂边境千年古刹,古为具有传戒资格的选贤十方丛林,尊为九祖道场。开发、利用洞庭湖湿地的以佛道文化为主体的宗教文化,使它与旅游充分结合,进而实现“以旅游养宗教,以宗教促旅游,以旅游促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从而促进洞庭湖湿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3 民俗文化 环洞庭湖湿地周边地区的先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基于生存环境和人类生存需要,创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形态,反映了洞庭湖湿地周边地区人民的生存方式,影响着他们的文化性格和生活习惯。洞庭湖湿地周边地区民间的节日主要有端午、中秋等。在这些节日里,民间都会举办形式多样的庆祝祭祀活动,体现出各种不同的民俗习惯,闪烁着古老的文化传统。每到民间节日期间,都举办诸如龙舟赛等民俗节庆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活动唤醒了当地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巩固退田还湖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是利用龙舟比赛这一载体,利用当地丰富的湿地资源开展生态旅游,活跃当地旅游经济,并以此确立生态旅游在洞庭湖湿地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1.4 茶文化 洞庭湖湿地周边区域茶文化闻名天下,源远流长。龙窖山茶就是例证。龙窖山,属幕阜山余脉,位于湘鄂接壤处。龙窖山茶区包括湖南省临湘市的羊楼司镇、文白乡、龙源乡、壁山乡、詹桥镇、忠防镇、五里乡、聂市镇、坦渡乡和定湖镇,湖北省赤壁市的赵李桥镇、茶俺岭镇和新店镇,崇阳县的桂花泉镇、石城镇、沙坪镇、肖岭镇, 通城县的大坪乡与北港镇。该茶区是鄂南、湘北的主要产茶区,是中国黑茶的重要产地。龙窖山茶区是人工植茶的起源地之一。据瑶学专家考证,约在炎黄时代,蚩尤部落联盟(蚩为苗族自称,尤为瑶族自称),与炎黄部落联盟相战于涿鹿之野,战败后被迫南迁。春秋战国时,瑶族先辈过云梦古泽,迁于临湘的龙窖山。瑶人入湘不久,即开龙窖山种茶之先河。龙窖山从瑶民吃茶、种茶有近三千年历史。龙窖山茶区制茶起源于汉代。汉代以前,山民均采茶作药、充饥。汉代民间自制茶叶, 山民将茶叶采回后蒸热晒干,碾末后作饼,①基金项目:本研究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基于发展经济学视角 的湖泊湿地利用转型研究(12BJY056)、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基于社区参与的洞庭湖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12YBA178)和湖南省教育厅项目资助:社区参与东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开发(12C0724)。 作者简介:杨芳(1979-),女, 湖南宁乡人,研究生,硕士,讲师,主 要从事旅游经济与生态旅游研究; 邝奕轩(1974-),男,湖南邵阳人,研究生,博士,副教授,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主要从事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参考教案1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参考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了解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综合治理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了解湿地的定义、类型及我国湿地的分布特点。 2.通过视频介绍湿地的重要作用和对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的归纳,提高学生获取,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学生对洞庭湖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讨论,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及防灾,减灾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湿地的重要价值 2.湿地的保护 [教学难点] 湿地的保护措施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幻灯片二、三)这些秀丽的风景反映的是什么景观,它们所展示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共同点?那么什么是湿地,它对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目前我国的湿地利用和保护情况怎样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探讨的问题。 一、湿地的概况 【阅读分析】阅读41页第一段,了解湿地的定义及类型。 【学生回答】1、湿地的定义 2、湿地的类型 【读图思考】读“我国湿地分布示意”图思考我国湿地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点拨】1.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从热带到寒温带,沿海到内陆,平原到高

原都有湿地的分布。2.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二、湿地的作用——“地球之肾” 【观看视频】观看视频“湿地的作用”,总结湿地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湿地是自然界中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湿地的重要价值主要表现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因此,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天堂。 【探究活动1】请同学们阅读“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 谈一谈,你对洞庭湖区是天然生物基因库的理解。 【点拨】洞庭湖区为许多生物物种提供了生存栖息的环境和场所,分布着多种湿地植被类型,多种鸟类和水生动物,生物种类繁多,被称为天然生物基因库。 三、湿地资源的利用 观看“洞庭湖区洪涝灾害”的视频 思考:建国以后,洞庭湖区为什么洪灾频繁发生? 【分组讨论】阅读43页“萎缩的洞庭湖”讨论: 1、洞庭湖面积减小的原因? 2、洞庭湖区为什么会出现围湖造田的现象?洞庭湖面积减小对湖区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 3、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洞庭湖继续萎缩? 【点拨】1、洞庭湖面积减小的自然原因有:全球变暖,降水减少,蒸发变大;和常年累月的泥沙淤积;人为原因有:围湖造田,和流域内的乱砍乱伐,造成长江及支流含沙量增大,加速湖泊泥沙淤积。 2、洞庭湖区20世纪50—80年代,人口迅速增长,人地矛盾加剧,诱发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 有利:围湖造田能够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对湖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好处(增加口粮、经济收入等) 不利:围湖造田使湖泊湿地面积减小,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导致水患的可能性加大,湖区生态环境恶化,对湖区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隐患。 3、针对围湖造田、泥沙淤积的现象,我们怎么样来保护洞庭湖。

2020高中地理:洞庭湖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高中地理:洞庭湖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1.湿地的含义和功能 (1)含义: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包括沼泽、滩涂、浅海区(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及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3)我国湿地分布特点: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东部多、西部少。 (4)功能 湿地的作用湿地美称 资源价值: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资源宝库” 生态价值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生命摇篮”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天然空调机”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天然水库”降解污染,净化水体“地球之肾”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鸟类乐园” 2.湿地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 湿地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湿地减少、质量下降,各种效益难以发挥,原因分析如下: 类别主要表现 自然原因气候变暖,干旱加剧,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湿地日渐消失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面积不断减小 人为原因人口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 大量围垦和开垦湿地 环境污染 水利工程建设的威胁 引进物种的干扰 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道路建设

3.不同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 大河中下游湖泊主要目的是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 内陆干旱区湖泊主要目的是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大河上游(如我国三 江源湿地) 主要目的是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水源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主要目的是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黄河三角洲湿地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蓄滞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4.湿地保护措施 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止水污染,节约用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制定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 湿地问题的分析方法 (1)沼泽湿地形成原因分析方法 沼泽地的形成原因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例如,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冻土层厚,积水不易下渗。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2)湖泊面积变化原因的分析思路 首先,分析变化时间长短。如果是长期的变化(如一万年以来),则主要考虑自然原因,湖泊萎缩主要是气候变干,蒸发加强造成的;如果是近十几、几十年来的变化,则主要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如果是季节变化,一般与季节性降水、冰雪融水有关。其次,分析湖泊所在地区。短期内外流湖萎缩一般是围湖造田造成的,湖泊面积增加一般是上游水土保持较好,湖泊淤沙减少,退耕还湖的结果;干旱区内流湖萎缩,短期原因一般是人类对入湖河流的水资源利用 过度。靠冰雪融水补给的湖泊面积的增减,一般考虑气温的变化、冰雪融水量的多少等因素。

洞庭湖湿地植被演替规律研究

FINDINGS REPORT 47 Vol.418/2009.4B 环境保护湿地是一种介于水陆之间的独特复杂的生态系统,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是自然资源的宝库,是具有多功能和高价值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同时湿地也是目前受到威胁最大的生态系统[1]。洞庭湖作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和国际重要湿地,北起长江中下游荆江河南岸,南至湘阴、益阳、沅江丘岗地界,东及岳阳、汨罗湘江东岸,西临澧县、桃源、汉寿西部丘岗岸边。包括洞庭湖及尾闾地区,总面积9950km2。洞庭湖湿地最显著的特征是“涨水为湖,落水为洲”,洪水期间,湖泊与河道(洪道)连为一体,成为湖泊水面,枯水期间,洲滩、沼泽显露,成为湖泊、河道、沼泽、洲滩湿地景观 [2] 。由于泥沙淤积和人类活动的干扰,今日的洞庭湖面临着 调蓄功能下降、 洪涝灾害增多、生物多样性下降、水质污染加剧等问题,同时对其植被的演替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1 洞庭湖湿地的演替规律及趋动力 洞庭湖湿地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演化过程,成为我国泥沙淤积和洪涝灾害的高风险区,而对于其未来演变趋势的认识,将关系到整个长江中下游防洪规划和洞庭湖区的经济发展。洞庭湖目前面临的两大问题是泥沙淤积和洪涝。由 *基金项目:林业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3A1503)。 于泥沙淤积,洲滩不断扩展,洞庭湖日益萎缩,泥沙淤积更使湖区水位不断上涨,加重了抗洪救灾的难度。而洞庭湖的演变主要受构造沉降,泥沙淤积和人类活动影响三大因素的制约。地质历史时期主要以内外地质作用为主,构造沉降起决定作用,泥沙淤积次之;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影响加剧,泥沙淤积日益严重,三大因素共同起作用[3];截至到1980年,洞庭湖湿地演变主要是由于围垦导致自然湿地景观逐步演变成农田聚落景观,致使洞庭湖面积和蓄洪库容骤减;80年代后实行大规模的退田还湖政策,加之长江及湖南“四水”水土保持建设和水坝建设导致了输入洞庭湖泥沙的减少,增加了调蓄洪面积,有效减轻了长江流域的防洪压力,使洞庭湖湿地景观发生了很大变化。洞庭湖区实施退田还湖后,造成洞庭湖湖滩湿地发育的主要原因是泥沙沉积,而泥沙的不均匀淤积也必然引起湖洲湿地发育与演替的差异,这也是造成湿地生态系统演替和湖垸演替的根本原因[4]。 2 洞庭湖湿地植物群落的自然演替模式 洞庭湖湿地植物群落的自然演替轨迹与洲滩湿地的成因有密切的关系[5]。洞庭湖洲滩湿地有3种成因,即河相沉积、湖相沉积与河湖相沉积。3种不同的沉积方式主要影响湖床 洞庭湖湿地植被演替规律研究*  王灵艳/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  郑景明/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罗菊春/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 袁正科/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杜冠华/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摘要 探讨了在构造沉降,泥沙淤积和人类活动三大因素共同作用下,洞庭湖湿地的演替规律,分析了洞庭湖湿地植物群落的自然演替轨迹与洲滩湿地成因的关系。得出结论:洞庭湖洲滩湿地有3种成因,即河相沉积、湖相沉积与河湖相沉积;洞庭湖湿地植物群落的演替表现为三种演替轨迹。关键词 洞庭湖 洲滩湿地 湿地植物群落 自然演替

洞庭湖湿地天然植被生态特性及分布规律探析

收稿日期:2005 06 21修订日期:2005 08 29 *湖南省计委资助项目内容之一。 洞庭湖湿地天然植被生态特性及分布规律探析 * 姚 敏,袁穗波,袁正科,徐 煜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摘 要:洞庭湖湿地有野生维管束植物81科229属468种。世界广布类型占很大比重。全热带分布和温带分布处重要地位。表现出植被隐域性特点,并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烙印。草本植物占93.16%,木本占6.41%,半木质占 0.43%。草本中多年生、水生、一年生分别占30.98%、31.20%和30.98%;水生植物(146)>湿 中生植物(130)>水 湿生植物(109)>中生植物(48)>湿生植物(35);植被分布规律为区域内的镶嵌分布,地势变化处的成带分布和局部地点的环状分布。 关键词:湿地;植被;特性;洞庭湖 中图分类号:Q 94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5710(2005)05 0029 02 Study on the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law of natural vegetation of the wetland of the Dongting Lake YAO Min,YUAN Sui bo,YUAN Zheng ke,XU Yu (Hunan Forestry Acade my,Changsha 410004,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81families,229genus and 468species of wild vascular bundle in the wetland of the Dongting Lake.The wildly distribut ed type are most numerous.The torrid zone distribution and temperate zone distribution were main station.The main characteristic was invisi bility and obvious locali ty.T he herb plants account for 93.16%,woody plants 6.41%and half woody plants 0.43%.The perennial plants,hydrophilic plants and one year old plants account for the herb plants were 30.98%,31.20%and 30.98%respectively.Hydrophily plan t (146)>wet feet mesophyte(130)>hydrophily wet feet(109)>mesophyte(48)>wet feet(35).The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is the setting distribution in the di stricts,and the line distribution in changing hypsography parts and ring distribution in some parts.The undulation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communi ty was obvious and there was the deflecti on undulation in the changing of sediment accu mulation.Key Words :wetland;vegetation;characteristics;the Dongting Lake 湿地是地球之肾 ,它有着完整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经济服务功能。洞庭湖湿地是一块重要的湿地,早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植被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曾对包括湿地在内的洞庭湖区域植被进行了调查与研究[1~3],近年又对湿地进行专题研究,探讨了湿地植被特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湿地区域与自然条件 洞庭湖湿地区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11 40 ~113 10 ,北纬28 30 -29 31 ;为长江中游荆江河南岸洪水线以下 的地区。洞庭盆地为断陷盆地,形成于燕山运动,延续于喜山运动。第四纪以来,盆地下沉,接受沉积,加上江河迳流和泥沙的长期作用,形成当今的湿地环境[4]。区域气候为亚热 带湿润季风气候[5],年均温16.4~17 ,无霜期259~277d,高于10 的活动积温520~5350 ,年均降水量1328mm,变化在800~2000mm 间。湿地呈现 涨水是湖,退水为洲 的动态景观。它接纳湘、资、沅、澧四水和长江松池、藉池、太平和调弦(1958年已堵口)四口分流及其携带的泥沙。1951~1998年间湖盆年平均淤积为2.42cm 。湖水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在中 富营养级之间[6]。湿地土类为潮土、沼泽化草甸土和底泥土,以潮土为主[7]。 2 湿地植物区系组成与分布区类型 洞庭湖湿地植物区系在中国湿地植物区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根据调查统计,洞庭湖湿地植物区系有野生维管束植物81科229属468种,占全国湿地维管束植物135科433属1459种(及变种)[8]的60.00%、52.88%和32.07%。 根据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分区类型的分类原则和方法 [9] ,将各分布区类型组成状况编入表1。 湖南林业科技 2005年第32卷第5期 研究报告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一、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如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 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 初步认识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取图片大致了解湿地的概念和类型。 2. 通过学生对洞庭湖湿地资源重要作用的讨论,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学生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的讨论总结,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内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通过对湿地价值的学习,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环境观教育。 2. 在分析当前不合理利用湿地的过程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观。 3. 通过课堂上对平湖乡土地理的了解,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三、教学重点: 1. 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 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 四、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1.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结合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六、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导入新课] 以“世界湿地日”为主题导入。 师:你们知道2月2日是什么日子吗? 生:…… 师:这一天是世界湿地日。那大家又知道什么是湿地吗?其实在我们江南地区有着很多很多的湿地。

(浏览地图册图/其他湿地地图)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简单的了解“世界湿地日”的由来和历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 一、湿地含义及价值 (展示各种平湖地区的湿地,以乡土地理来进一步吸引学生的兴趣)这些都是我们平湖地区的湿地,大家在欣赏这些图片的同时能思考下面的问题: 1. 什么是湿地? 2. 湿地有哪些种类? 3. 湿地的特点? (进行一定的提示和引导,学生应该可以回答) 1、湿地的定义 (1)简明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世界《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 湿地的定义有多种,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湿地定义: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地带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2、湿地的分类 天然湿地:沼泽、滩涂、河流、湖泊、 根据湿地的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浅海区等 形成原因分类 人工湿地:水库、水稻田等 3、湿地的特点 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 (承转)湿地的种类有这么多,那它的分布也是相当的广泛。 4、湿地的分布 (展示世界主要湿地分布示意图) 湿地分布很广泛,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 (承转)我国的湿地分布也是相当的广泛。 (展示我国湿地分布示意图) 我国湿地分布总的状况是:东部多,西部少,湿地的地区分布不均匀 5、我国的湿地资源 中国于1992年加入《国际湿地公约》,现有湿地6594万公顷,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前列。 中国湿地类型: (1)沼泽湿地 (2)湖泊湿地 (3)河流湿地 (4)浅海、滩涂湿地 (5)人工湿地 (展示我国类湿地分布的示意图) (承转)我国湿地分布这么广泛,那湿地到底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用呢? 二、“地球之肾” 1、湿地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