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支气管哮喘(哮病)单病种临床路径

支气管哮喘(哮病)单病种临床路径

支气管哮喘(哮病)单病种临床路径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

(1)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

(2)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而诱发。

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症状。

(3)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4)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啰音。

(5)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

(6)痰液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

(7)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征。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及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 ml;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符合1~4 条或4、5 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二)病期诊断1.急性发作期: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

2.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3.缓解期: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三)证候诊断1.中医发作期(病期诊断中属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1)风哮:时发时止,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反复发作,止时又如常人,发病前多有鼻痒、咽痒、喷嚏、咳嗽等症,舌淡苔白,脉浮紧。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表单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表单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初次诊断为支气管哮喘(ICD-10:J45)的患者住院第1-3天-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初步评估病情严重度- 上级医师查房,明确诊断并制定诊治方案- 开化验单,完成病历书写长期医嘱:- 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 根据病情进行一至三级护理常规- 必要时进行氧疗、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胃黏膜保护剂,使用头孢类抗菌药物临时医嘱:- 进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等基础检查- 进行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CRP、血气分析、D-二聚体、感染性疾病筛查等检查- 适时进行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肺功能等检查- 必要时进行血清过敏原测定、胸部CT、超声心动图、血茶碱浓度、痰病原学检查等检查住院期间- 上级医师查房,核查辅助检查结果是否异常- 评估病情,维持原有治疗或调整药物,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指导吸入装置的正确应用,医师书写病程记录长期医嘱:- 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 根据病情进行二至三级护理常规- 必要时进行氧疗、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胃黏膜保护剂,使用头孢类抗菌药物- 根据病情调整药物临时医嘱:- 对症治疗,必要时复查血常规、血气分析等检查- 异常指标复查其他医嘱:-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和制定护理计划- 观察患者情况,进行静脉取血和用药指导- 提供戒烟、戒酒的建议和教育,协助患者完成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 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及病情变化,观察疗效及药物反应,进行疾病相关健康教育- 出院前1-3天完成出院小结,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日期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门诊随诊- 上级医师查房,评估治疗效果,确定出院后治疗方案,完成上级医师查房纪录长期医嘱:- 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 根据病情进行二至三级护理常规- 必要时进行氧疗、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胃黏膜保护剂,使用头孢类抗菌药物临时医嘱:- 根据需要,复查有关检查。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西医)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西医)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西医)一、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ICD-10:J45.900;DRG:J45.900)(二)诊断依据。

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20年),《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2013年)制定。

1.反复发作性喘息、气促、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符合1、2、3、4条者或4、5条者可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20年)《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2013年)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反应选择方案。

2.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支气管哮喘疾病编码(ICD-10:J45.900;DRG:J45.900)。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红细胞沉降率、降钙素原、血总IgE、凝血四项、D-二聚体、肌钙蛋白、动脉血气分析;(5)痰涂片细菌检查(普通、抗酸、真菌)、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合并感染时);(6)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7)FeNO、胸部CT、心电图、肺功能+激发试验(病情允许时)。

支气管哮喘临床护理路径

支气管哮喘临床护理路径

支气管哮喘临床护理路径日期项目护理内容入院当天评估1、一般评估:神志,生命体征,皮肤等。

2、专科评估:呼吸频率,节律以及幅度,呼吸困难的类型,紫绀及出汗情况,咳嗽,咯痰情况,哮喘发作的诱发因素及发作时间。

治疗根据病情吸氧、雾化吸入、吸痰、床边监测血压、心率、血氧、呼吸的变化,建立静脉通道。

检查做相关检查,如肺功能、胸片、B超、抽血、痰标本。

药物按医嘱正确使用解痉、平喘、化痰、抗炎药物:氨茶碱类、激素类、沐舒坦类等,注意用药后的观察。

活动嘱患者卧床休息,床上解二便。

饮食1、根据中医辨证饮食2、禁止进食已知过敏或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如:虾、蟹、海鱼。

3、瞩多饮水。

护理1、备半卧位,根据情况准备气垫床,根据病情准备急救车、吸痰、监护仪等备用装置。

2、做好入院介绍,主管护士自我介绍。

3、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如口腔护理,管道留置护理,皮肤、毛发、会阴、肛周护理措施。

4、视病情做好各项监测记录。

5、密切观察是否有哮喘发作的先兆症状:如胸闷、鼻咽痒、咳嗽、流涕、打喷嚏等。

6、观察并发症:如发生哮喘持续状态,沉默肺时,配合做好抢救工作。

7、翻身拍背,协助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8、病室避免放置花草、皮毛等,减少病人不良刺激。

9、根据病情留陪人,上床挡,确保安全。

健康宣教向病人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安全知识、服药知识等,教会患者正确使用扩张支气管气雾剂,各种检查注意事项。

评估神志、生命体征、呼吸困难、咳嗽咯痰及病人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等情况。

,治疗按医嘱执行治疗。

检查继续完善检查。

第2天药物密切观察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尤其是使用糖皮质激素、解痉平喘后症状缓解情况。

活动卧床休息,注意安全。

饮食同前护理1、基础护理、留置管道护理,皮肤、毛发、会阴、肛周护理。

2、加强病情观察,重视巡视及病人的主诉,发现哮喘发作的先兆症状时,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3、仔细询问病史,找出过敏的原因,通过避免接触过敏源,治疗或脱敏等治疗方法以祛除诱因,减少哮喘的发作。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复习课程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复习课程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期患者。

一、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哮病(TCDS码:BNFO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ICD-10编码:J45)(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2.疾病分期(1 )急性发作期: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

(2)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 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3 )缓解期: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而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哮病(支气管哮喘)临床常见证候:(1)发作期(疾病分期属于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风哮寒哮热哮虚哮(2)缓解期(疾病分期属于缓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哮病(支气管哮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 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哮病(TCD®码:BNF040和支气管哮喘(ICD10编码:J45)2.急性发作期患者。

3.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征是呼吸道气道狭窄、气流受限和气喘呼吸等症状。

针对支气管哮喘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可以更好地规范患者的护理过程,提高护理效果和患者的生命质量,下面就是述及这方面内容几个方面的介绍。

一、临床路径的定义临床路径是指按照一定的流程,在明确的指标和时间节点下,制定一条包括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全方位的护理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价的一种规范化管理方法。

1. 制定临床路径,规范化治疗流程通过制定针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路径,医护人员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患者的治疗过程,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及时做出调整,规范化治疗流程,以便提高治疗效果,达到更好的治疗和预防效果。

2. 积极应对患者的病情变化通过制定临床路径,医护人员可以提前预知患者病情的发展状态,积极地应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计划,以减少患者的治疗时间和疾病的发作率。

3. 提高医护人员的沟通效率在临床路径的应用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协作,有着较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以便更好地规范治疗流程、护理措施的执行和调整,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病情的改善,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护理效率。

三、缺点及解决办法1. 临床路径标准化程度还不够高。

为了保障患者的需求,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个性化制定护理计划。

因此,标准化程度还不高是临床路径存在的难点之一。

对此,可以通过发展大数据分析、智能护理系统等方法,提升临床路径的标准化程度。

2. 制约因素的限制。

由于临床路径制定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医生、护士等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协作与沟通,确保临床路径的贯彻落实。

总的来说,临床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对医护人员提供系统化指导,规范护理流程,也可以提高患者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临床路径的应用还可以促进治疗效果的优化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有益作用。

最新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精)

最新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精)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期患者。

一、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哮病(TCD 编码:BNF040 。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ICD-10编码:J45 。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 。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 2008年。

2.疾病分期(1急性发作期: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

(2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 /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3缓解期: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而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 3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五‟ 重点专科协作组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

哮病(支气管哮喘临床常见证候:(1发作期(疾病分期属于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风哮寒哮热哮虚哮(2缓解期(疾病分期属于缓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79 —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五‟ 重点专科协作组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5-2008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哮病(支气管哮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哮病(TCD 编码:BNF040和支气管哮喘(ICD10编码:J45 。

2.急性发作期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医院支气管哮喘(非危重)临床路径及表单

医院支气管哮喘(非危重)临床路径及表单

支气管哮喘(非危重)临床路径一、支气管哮喘(非危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非危重)(ICD-10:J45)(二)诊断依据。

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16年)及《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

1.典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1)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2)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3)呼气流量峰值(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连续7日,每日PEF昼夜变异率之和/7)>10%,或PEF周变异率{(2周内最高PEF值-最低PEF值)/ [(2周内最高PEF值+最低PEF值)×1/2]×100%}>20%。

符合上述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并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及咳嗽,可以诊断为哮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16年)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控制水平选择方案。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45支气管哮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3)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D-二聚体、脑钠肽、心肌酶谱、出凝血检查。

儿科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儿科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的患儿。

一、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哮喘(TCD编码为:BNF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TCD-10编码为:J45.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08年)。

2.病期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08年)。

慢性持续期:近3个月内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过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

临床缓解期:无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临床常见证候:(1)痰瘀内伏证(2)肺气亏虚证(3)脾气亏虚证(4)肾气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患儿接收中医治疗。

(四)标准疗程时间≤90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哮喘(TCD编码为:BNF040)和支气管哮喘(TCD-10编码为:J45.901)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疾病分期属于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的患儿。

4.患儿处于急性发作期,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指纹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中医哮喘病的最新临床路径(最新)

中医哮喘病的最新临床路径(最新)

哮喘(哮病)临床路径一、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非危重)(ICD-10:J45)(二)诊断依据。

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符合1、2、3、4条者或4、5条者可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反应选择方案。

2.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45支气管哮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C反应蛋白(CRP)、血气分析、D-二聚体(D-dimer)、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肺功能(病情允许时)。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血清过敏原测定、胸部CT、超声心动图、血茶碱浓度、痰病原学检查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一般治疗:氧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

2.支气管扩张剂:首选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制剂,也可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吸入制剂)、茶碱类药物。

哮病临床路径释义

哮病临床路径释义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释义(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哮病(TCD编码:BNF04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ICD-10编码:J45)【释义】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患者。

不适用于西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

2.病期诊断(1)急性发作期: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

(2)慢性持续期: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3)缓解期: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而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释义】中医诊断符合哮病,同时西医诊断符合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可以进入本路径。

1. 详细采集病史,了解疾病的诱发因素。

2. 本病根据其发病特点临床诊断不难,但临床上存在漏诊、误诊,需结合支气管激发或运动激发试验,或支气管舒张试验或PEF 变异率进行确诊。

3. 在疾病分期上,中医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西医一般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其中慢性持续期有喘息、气急等症状出现时可归入中医发作期的范畴,反之可归属中医缓解期。

4. 参考《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哮喘控制测试(ACT表),将患者分为完全控制、部分控制和未控制。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见附件)。

哮病(支气管哮喘)临床常见证候:(1)中医发作期(病期诊断中属部分慢性持续期的患者)风哮寒哮热哮虚哮(2)中医缓解期(病期诊断中属缓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肺脾气虚肺肾气虚【释义】证候诊断以中医四诊信息为依据,临床上哮病的证候复杂多样,亦有痰瘀内阻、肝气郁结、肝肾阴虚等证,或同时兼夹多种证候,本路径只是选择了临床共识度最高的几种证型。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气道狭窄、肺功能受限和阻塞。

本文将介绍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路径,包括诊断、治疗和管理方面的内容。

一、诊断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基于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以下是支气管哮喘的常见临床表现:1. 呼吸困难:患者常感觉呼吸急促、气喘,并可出现胸闷感。

2. 咳嗽:特别是夜间和清晨咳嗽频繁,有时会伴有痰液。

3. 哮鸣音:通过听诊可以听到呼气相哮鸣音,是支气管狭窄的表现。

除了病史和体格检查外,还可以通过肺功能测试来进行诊断。

肺功能测试包括峰值呼气流速(PEF)、气体扩散能力和肺活量等指标。

通过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确认支气管哮喘的存在和严重程度。

二、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以下是常用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吸入型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和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缓解症状、减轻气道炎症和扩张气道。

2.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避免触发因素、采取生活方式改变和接受康复训练等。

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物、保持适当的室内湿度和排除可能引起哮喘发作的因素,可以帮助控制症状。

3.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包括呼吸训练和体育锻炼。

呼吸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肺功能和呼吸控制能力,减少哮喘发作的次数。

体育锻炼也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机体的代谢能力。

三、管理支气管哮喘的管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制定个体化的管理计划。

以下是管理的一般原则:1. 定期随访:定期随访是管理支气管哮喘的基础,通过定期复诊和肺功能测试,评估治疗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2. 自我管理:患者应该学会监测自己的症状和峰值呼气流速,及时调整药物的使用,并遵循医生的治疗计划。

3. 教育与宣传:医生应向患者提供相关的教育和宣传,包括支气管哮喘的认识、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

4. 联合治疗:对于严重、难治性的支气管哮喘,可以考虑联合使用多种药物,包括生物制剂和免疫调节剂等。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特点为气道的可逆性阻塞,临床表现为喘息、胸闷、咳嗽等症状。

对于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治疗,临床路径管理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加规范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就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路径进行探讨,以期为医务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支气管哮喘的定义及病因1.1 定义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疾病,其特点为可逆性气道阻塞。

主要症状包括喘息、胸闷、咳嗽等。

其病程呈间歇性发作和缓解的特点。

1.2 病因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调节失常等。

家族遗传性的支气管哮喘患病风险高于普通人群。

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过敏原等也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相关。

二、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2.1 临床症状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症状包括喘息、胸闷、咳嗽等,常见于夜间或清晨。

症状有间歇性发作和缓解的特点。

2.2 肺功能检测肺功能检测是支气管哮喘诊断的重要手段,包括肺活量、用力呼气一秒容积(FEV1)等指标。

FEV1/FVC比值降低提示气道阻塞的存在。

2.3 过敏原检测部分支气管哮喘患者与过敏原暴露相关,过敏原检测可以帮助确定致敏原。

三、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3.1 整体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要采用综合性、全面性的策略,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避免过敏原、减少干扰因素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控制性治疗和急性发作时的缓解性治疗。

3.2 控制性治疗控制性治疗旨在控制支气管哮喘的炎症,包括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使用。

3.3 缓解性治疗缓解性治疗主要是针对急性发作时的症状进行处理,包括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等的使用。

四、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路径管理4.1 临床路径的定义临床路径是指在特定的临床情况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流程,为患者提供统一的、规范的医疗服务。

4.2 临床路径的优势临床路径的应用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掌握患者的诊疗过程,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1)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1)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一、住院后诊断流程:1、住院后第一个24小时应查主要项目:1)血+ESR+CRP、尿、便常规2)血生化C213)血气(标明吸氧浓度FiO2)4)肺炎支原体抗体5)肺炎衣原体抗体6)正侧位胸片7)心电图8)肺功能+可逆试验(出院前复查肺功能)9)过敏原点刺试验2、应与非哮喘所致的呼吸困难相鉴别,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检查:1)慢性支气管炎2)心源性哮喘(ECG、BNP、超声心动图)3)过敏性肺炎(HRCT、肺功能、纤维支气管镜)4)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胸部CT、过敏原点刺、烟曲霉特异性IgE)5)变应性肉芽肿性肺炎(胸部CT、ANCA、RF)6)肺栓塞(D-dimer、胸部增强CT、肺通气灌注显像)7)肺癌(痰找肿瘤细胞、胸部增强CT、纤维支气管镜等)二、哮喘急性发作的处理:1)吸氧2)支气管扩张剂:吸入β2受体激动剂(万托林)+抗胆碱药物(爱全乐)、静脉使用茶碱类(喘啶/氨茶碱),必要时静脉应用β2受体激动剂(苏顺,注意血压、心率)。

3)糖皮质激素:甲强龙40-80mg iv qd4)补液5)无创机械通气6)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指征:①呼吸心跳骤停;②严重低氧血症,PaO2<60mmH g;③PaCO2>50mmH g;④重度呼吸性酸中毒,动脉血PH<7.25;⑤严重意识障碍、谵妄或昏迷;⑥呼吸浅而快,每分钟超过30次,哮鸣音由强变弱或消失,呼吸机疲劳明显。

三、临床路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初诊临床路径一、住院后诊断流程:1、住院后第一个24小时应查主要项目:10)血+ESR+CRP、尿、便常规11)血生化C2112)血气(标明吸氧浓度FiO2)13)血RF+ASO14)血ANA15)血ENA16)血ANCA17)痰涂片(合并感染者,入院即刻)18)痰培养(合并感染者,入院即刻,后继续连查2天)19)正侧位胸片20)心电图21)肺功能22)胸部HRCT2、必要时可进一步行以下检查:1)支气管肺泡灌洗(BAL)2)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3)胸腔镜肺活检3、与其它疾病鉴别,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检查:8)肺结核(痰找抗酸杆菌、抗结核抗体、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9)肺泡细胞癌(痰找肿瘤细胞、胸部增强CT、纤维支气管镜、胸部SPECT)4、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与其它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之间的鉴别二、临床路径:三、治疗:目前治疗尚存在争议,推荐的治疗方案为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或硫唑嘌呤:1.糖皮质激素:强的松,每天0.5mg/kg口服4周,然后每天0.25mg/kg,口服8周,继之减量至每天0.125mg/kg 或0.25mg/kg 隔天1次口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非危重)(ICD-10:J45)
(二)诊断依据。

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
(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
(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符合1、2、3、4条者或4、5条者可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
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反应选择方案。

2.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45支气管哮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C反应蛋白(CRP)、血气分析、D-二聚体(D-dimer)、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肺功能(病情允许时)。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血清过敏原测定、胸部CT、超声心动图、血茶碱浓度、痰病原学检查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一般治疗:氧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

2.支气管扩张剂:首选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制剂,也可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吸入制剂)、茶碱类药物。

3.抗炎药物:糖皮质激素、抗白三烯药物等。

4.抗过敏药:根据病情选用。

5.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反应调整药物和治疗方案。

(八)出院标准。

1.症状缓解。

2.病情稳定。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合并症和/或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需特殊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严重哮喘发作需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维持者,退出本路径。

3.常规治疗效果不佳,需特殊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