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盆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连盆地****砂岩型铀矿目的层电测井曲线响应分析
[摘要]针对***地区赛汉组沉积微相的电测井响应特征进行分析,并分析该地
区的沉积微相特征。

结果表明,***地区的赛汉组属于辫状河沉积,河道砂体发育,单层砂体及多期河道叠置砂体厚度大,砂岩胶结物少,连通性和渗透性好,是良好的铀矿目的层。

但由于泛滥平原微相不太发育,泥岩在局部地段薄,对形成理想的砂泥结构不利。

[关键词]测井曲线辫状河砂岩型铀矿目的层 ***
沉积相指在地质历史中形成于特定环境中的一套有规律的岩石共生组合[1]。

测井曲线可以客观地反映岩石的共生组合规律,因而可用于沉积相研究[2]。

测井
资料是地下沉积地质体的一系列地球物理响应,这些响应一般是通过定性因素(即测井曲线特征)和定量因素(即测井参数值)反映出来的,其所揭示的沉积地质
体的属性是多方面的[3, 4]。

笔者总结了研究区的电测井响应特征,根据响应的沉
积微相模式特点划分了含矿目的层的沉积微相,并对含矿目的层位砂体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

1 研究区地质背景
二连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呈北东向展布,东侧为大兴安岭隆起,北界为巴音宝力格隆起,南界为温都尔庙隆起,西界为索伦山隆起。

***地区位于该盆地乌兰察布坳陷白音塔拉凹陷西部。

白音塔拉凹陷呈北东向展布,长100km,宽30--40km,基底最大埋深达2km,北临巴音宝力格隆起,南接苏尼特隆起。

下白垩统赛汉组呈近北东向带状展布,宽5--15km,延伸大于40
km,厚60--70m,其底部与下白垩统腾格尔组呈不整合接触[5],以一套细中粗砂
岩为主。

赛汉组在二连盆地零星出露,沉积厚度一般为100--500m。

二连盆地下白垩统巴彦花群是一套形成于地形参差、气候温热、雨量充沛、河流湍急、湖泊狭长浅小、生物繁茂的热带或亚热带气候下的冲积扇河流湖沼相沉积地层。

***地区古地磁分析结果表明,埋深小于90m 的层位属于古近系,之
下的层位属于下白垩统的赛汉组[6]。

该地区孢粉组合分析显示,沉积时期为温暖潮湿的亚热带气候,有向半潮湿、半干热方向发展的趋势[7]。

该研究区钻孔揭露,
其下部为灰色粉砂岩、砂砾岩夹泥岩;中部为绿灰色泥岩夹深灰、灰黑色炭质泥岩和可采褐煤层;上部为灰绿、灰色砂岩夹灰绿、紫红、棕红色泥岩。

赛汉组与下伏腾格尔组上段和上覆古近系均呈不整合接触,是巴彦花群重要的含煤层之
一,也是重要的找铀目的层位[6,8,9]。

2 沉积相的电测井响应
2.1 测井相分析
测井相的定义为“能表征沉积物特征,并且可以使该沉积物与其它沉积物区别开来的一组测井响应特征的总和”。

沉积环境的变化将导致测井曲线形态的变化,通过测井曲线形态分析可以了解沉积环境的变化情况。

不同的沉积环境具有不同的水动力特点,在不同沉积环境中形成的砂岩体或沉积层在粒度、分选性以
及泥质含量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10]。

测井相分析就是从一组能反映地层特征的测井响应中,提取测井曲线的变化特征,包括幅度特征、形态特征等以及其它测井解释结论(如沉积构造、古水流方向等),将地层剖面划分为有限个测井相, 用岩心分析等地质资料对这些测井相进行刻度,用数学方法及知识推理确定各个测井相到地质相的映射关系,最终
达到利用测井信息来描述、研究地层沉积相的目的[11]。

2.2 ***地区测井相特征
***地区的沉积相主要为辫状河沉积,河道的坡降较大,因而水流速度较高,沉积物搬运量也较大。

辫状河相以心滩沉积的砂岩为主,缺乏垂向加积的河漫沉积物,故辫状河的二元结构不发育。

在垂向上辫状河相序中粒度及厚度变化的规律性不如曲流河那样明显。

辫状河相的砂岩粒度一般比曲流河的更粗,砂岩的结
构成熟度及矿物成熟度在多数情况下也较曲流河低[12~14]。

在河道砂坝上,泛滥
平原的细粒沉积物常常很薄或者不发育。

综合研究显示,***地区辫状河发育的沉积微相主要有以下几类:
[参考文献]
[1] 何起祥. 沉积岩和沉积矿产[M]. 北京: 地质出版社,1978. 331~ 376.
[2] 黄智辉. 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在分析沉积环境中的应用[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86.
[3] 陆凤根. 测井沉积学基础[J]. 测井技术,1988. 12 (2): 1~ 9.
[4] 王仁铎. 利用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定量判别沉积相[J]. 地球科学, 16 (3): 1~ 2.
[5] 陈祖伊,李子颖,管太阳等. 产铀盆地的形成演化模式及其鉴别标志[J]. 世界核地质科学,2004. 21 (3): 142.
[6] 聂逢君,陈安平,胡青华等. 内蒙古二连盆地早白垩世砂岩型铀矿目的层时代探讨[J]. 地层学杂志, 2007. 31 (3): 272~ 279.
[7] 凡秀君,聂逢君,陈益平等. 二连盆地巴彦乌拉地区砂岩型铀矿含矿地层时代与古地理环境探讨[J]. 铀矿地质,2008. 24 (3): 153~ 154.
[8] 李胜祥,陈肇博,陈祖伊等. 层序地层学在陆相沉积盆地内砂岩型铀矿找矿中的应用前景[J]. 铀矿地质,2000. 17 (4): 204~ 208.
[9] 陈祖伊. 古河道砂岩型铀矿的主要地质特征及有关找矿工作的方针探讨[J]. 铀矿地质,1999. 15 (1): 1~ 8.
[10] 凌代模,谈德辉. 测井地质学[J]. 测井技术,1983. 7 (2): 51~ 55.
[11] 王贵文,郭荣坤. 测井地质学[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12] 陈钢前. 河流相沉积微相与测井相研究[J]. 测井技术, 1996. 20 (5): 335~ 340.
[13] 吴仁贵,陈安平,余达淦等. 沉积体系分析与河道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讨论[J]. 铀矿地质,2003. 19 (2): 94~ 99.
[14] 孙永传,李蕙生. 碎屑岩沉积相和沉积环境[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86.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