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实验报告
土壤的保护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保护的重要性及其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2. 掌握土壤保护的基本方法和措施。
3. 通过实验验证土壤保护措施的有效性,提高土壤质量。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植物、具有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矿物质与有机质的疏松混合物。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保护实验旨在验证土壤保护措施的有效性,提高土壤质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不同类型的土壤、有机肥、化肥、农药、植物种子等。
2. 实验仪器:土壤分析仪器、土壤养分分析仪器、土壤水分测定仪器、温室、塑料大棚等。
四、实验方法1. 土壤采样:从不同地区采集不同类型的土壤,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2. 土壤分析:对采集的土壤进行养分、水分、有机质等指标分析,了解土壤的基本情况。
3. 实验分组:将采集的土壤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土壤保护措施,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
4. 实验措施:(1)有机肥施用:在实验组土壤中施用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2)化肥施用:在实验组土壤中施用适量化肥,满足作物生长需求。
(3)农药施用:在实验组土壤中施用适量农药,防治病虫害。
(4)植物种植:在实验组土壤中种植作物,观察作物生长情况。
(5)水土保持:在实验组土壤表面覆盖草皮、植被等,减少水土流失。
5. 实验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土壤养分、水分、有机质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作物生长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组土壤养分、水分、有机质等指标均有所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土壤质量明显改善。
2. 实验组作物生长状况良好,产量较高,与对照组相比,产量提高了20%以上。
3. 土壤保护措施对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质量、促进作物生长具有显著效果。
六、实验结论1. 土壤保护对提高土壤质量、促进作物生长、减少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
2. 有机肥施用、化肥施用、农药施用、植物种植、水土保持等土壤保护措施具有显著效果。
土壤改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近年来,由于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不合理耕作,我国许多地区的土壤出现了板结、盐碱化、有机质含量下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为了提高土壤质量,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我们开展了土壤改良实验。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改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探讨不同改良措施对土壤性质的影响;3. 为实际生产中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土壤样品:选取我国某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农田土壤作为实验材料;(2)改良剂:包括有机肥、石灰、硫酸亚铁、硫酸铝等;(3)实验设备:土壤分析仪器、培养箱、电子天平等。
2. 实验方法(1)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按照土壤样品采集规范,采集不同类型的土壤样品。
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风干、磨碎,过筛后备用。
(2)土壤改良实验设计:将土壤样品分为若干组,每组土壤样品加入不同比例的改良剂,设置对照组。
(3)土壤性质测定:对改良前后的土壤样品进行理化性质测定,包括有机质含量、pH值、阳离子交换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等。
(4)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不同改良措施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有机质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有机肥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有机质含量增加了30%左右。
这说明有机肥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2. 土壤pH值添加石灰的土壤pH值显著提高,平均提高了1.2个单位。
这说明石灰可以中和土壤酸性,提高土壤pH值,为农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
3.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添加石灰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显著提高,平均提高了50%左右。
这说明石灰可以增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提高土壤保肥能力。
4. 土壤容重与孔隙度添加有机肥的土壤容重显著降低,孔隙度显著提高。
这说明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有利于根系生长。
五、结论与讨论1. 实验结果表明,有机肥、石灰等改良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阳离子交换量、土壤孔隙度等,改善土壤性质。
土壤实验报告范文3篇_实验报告_
土壤实验报告范文3篇篇一:土壤理化分析实验报告——土壤各理化性质对植物的影响前言:在林业生产中,土壤是生产良种和壮苗的基础。
在选择母树林、建立种子园和区划苗圃地时,必须土壤的宜林性质。
促使林木种子丰产和培育壮苗,也必须采用土壤培肥措施。
在造林过程中,应该准确掌握造林地土壤的宜林特性,将苗木种植在适宜的土壤上。
在天然林中,土壤与森林的关系同样十分密切。
森林的生长、森林的类型、森林的分布和自然更替都受土壤因子的制约。
银杏是珍稀名贵树种,又是特种经济果树,近年来白果收购价格不断提高,激发了广大群众栽培银杏的积极性。
但银杏生长缓慢,一般要20多年才能开花结实,并且产量低。
通过嫁接、选择优良品种、合理密植及加强经营管理,可使银杏早实丰产。
银杏丰产栽培应大力发展优良品种,目前江苏的大佛指、家佛手、洞庭皇;浙江及广西的园底佛手、山东的大金坠、大园铃等均属名优品种。
在选择品种时,一定要遵循区域化原则,将气候因子和立地条件进行综合考虑,不能盲目引种。
关于银杏一些详细情况请参考:关键字:土壤理化性质银杏1.土样基本情况采样时间:20xx-09-02地点:林业楼前的一片小树林人员:鲁燕,胡曼,曲娜,杜桂娟,于龙,张家铭,刘通,陈布凡层次:A0层土地利用状况:土地上种了一片草地,还种了一些乔木和灌木2.实验概况本实验在20xx-09-02~20xx-11-04于林业楼123进行,实验目的主要是了解土壤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在这段时间的实验中,我不仅学到了土壤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更重要的是它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为我的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3.实验项目(1)样品采集与保存:表层混合法,环刀采样法。
(2)土壤密度测定:烘干称重法(3)土壤样品的处理:研磨与过筛的方法(4)土壤PH值的测定:电位法(5)土壤有机物含量的测定:Twrin法(6)土壤速效K的测定:醋酸铵浸提法,原子吸收光度计法4.总结经过这学期的实验课学习,我觉得我们的实验课程安排有点少,一次实验持续的时间也较少。
土壤渗透速率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土壤渗透速率实验旨在测定土壤在不同条件下渗透水的能力,分析影响土壤渗透速率的因素,为土壤工程设计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土壤渗透速率是指土壤在单位时间内渗透水的能力,通常用单位时间内通过土壤横截面积的水量来表示。
实验中,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土壤样品渗透的水量,计算出土壤渗透速率。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土壤样品:选取不同质地、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壤样品,过筛后备用。
(2)实验仪器:渗透仪、电子天平、计时器、水杯、滴定管、蒸馏水、量筒等。
2. 实验方法(1)将土壤样品均匀铺设在渗透仪的土壤盒中,确保土壤层厚度一致。
(2)将土壤盒放置在渗透仪上,调整好水头高度。
(3)打开渗透仪,开始计时,记录渗透时间。
(4)待土壤渗透至预定深度后,关闭渗透仪,取出土壤样品,称量渗透前后的土壤重量。
(5)根据渗透前后的土壤重量差和渗透时间,计算出土壤渗透速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质地、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壤样品渗透速率存在显著差异。
具体数据如下:(1)沙土:渗透速率约为1.5 cm/h。
(2)壤土:渗透速率约为0.8 cm/h。
(3)粘土:渗透速率约为0.3 cm/h。
2. 结果分析(1)土壤质地对渗透速率有显著影响。
沙土的渗透速率明显高于壤土和粘土,这是因为沙土的孔隙度较大,水分在土壤中的移动速度较快。
(2)有机质含量对渗透速率也有一定影响。
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其渗透速率相对较低,这是因为有机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孔隙度,从而降低土壤的渗透速率。
五、实验结论1. 土壤渗透速率受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沙土的渗透速率最高,粘土的渗透速率最低。
2. 在土壤工程设计中,应根据土壤渗透速率选择合适的土壤改良措施,提高土壤的渗透能力,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确保土壤层厚度一致,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2. 实验仪器需保持清洁,避免污染土壤样品。
保护土壤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土壤作为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疏松混合物,是植物生长、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基础。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土壤污染、退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威胁着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为了探讨保护土壤的有效方法,本实验选取了以下几种措施进行实验研究。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污染、退化的原因及危害;2. 探讨保护土壤的有效方法;3. 评估不同保护措施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样品、植物种子、有机肥料、化肥、土壤改良剂等。
2. 实验方法:(1)土壤污染修复实验:将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样品分别放入三个培养箱中,分别施加有机肥料、化肥和土壤改良剂,观察土壤环境变化。
(2)植物修复实验:将植物种子播种在受污染土壤中,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及土壤环境变化。
(3)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采用重铬酸钾-硫酸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4)土壤重金属含量测定: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重金属含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污染修复实验结果:(1)施加有机肥料后,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微生物数量等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重金属含量有所降低。
(2)施加化肥后,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微生物数量等指标变化不大,重金属含量略有降低。
(3)施加土壤改良剂后,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微生物数量等指标得到改善,重金属含量降低幅度较大。
2. 植物修复实验结果:(1)种植植物后,受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显著降低,植物生长良好。
(2)不同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能力不同,其中,苜蓿、紫花苜蓿等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能力较强。
3. 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结果:(1)有机肥料处理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化肥处理组次之,土壤改良剂处理组最低。
(2)植物修复实验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未处理组。
4. 土壤重金属含量测定结果:(1)有机肥料处理组土壤重金属含量最低,化肥处理组次之,土壤改良剂处理组最高。
探究土壤性质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包括土壤结构、颜色、质地、水分、酸碱度等。
2. 掌握土壤性质测定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分析土壤性质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种自然物质,主要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
土壤的性质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土壤的肥力。
本实验通过对土壤性质的测定,了解土壤的基本特性,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土壤筛、烘箱、电子秤、PH计、滴定管、蒸馏水、醋酸、NaOH等。
2. 实验试剂:醋酸溶液、NaOH溶液、酚酞指示剂等。
3. 实验样品:采集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样品。
四、实验方法1. 土壤结构观察:观察土壤样品的颜色、质地、松散程度等,判断土壤结构。
2. 土壤质地分析:将土壤样品过筛,测定不同粒径的土壤含量,计算土壤质地。
3. 土壤水分测定: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烘干,测定土壤水分含量。
4. 土壤酸碱度测定:采用PH计测定土壤样品的酸碱度。
5. 土壤有机质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五、实验步骤1. 观察土壤样品:观察土壤样品的颜色、质地、松散程度等,判断土壤结构。
2. 土壤质地分析:将土壤样品过筛,测定不同粒径的土壤含量,计算土壤质地。
3. 土壤水分测定: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烘干,测定土壤水分含量。
4. 土壤酸碱度测定:采用PH计测定土壤样品的酸碱度。
5. 土壤有机质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结构:观察到的土壤样品颜色、质地、松散程度等,可以初步判断土壤结构。
2. 土壤质地:通过测定不同粒径的土壤含量,计算出土壤质地。
3. 土壤水分:土壤水分含量对植物生长有重要影响,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4. 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生长也有重要影响,不同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不同。
5. 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含量越高,土壤肥力越好。
土壤的类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不同土壤类型的特征、分布及形成原因,掌握土壤分类的基本方法,为今后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不同土壤类型的样品(如砂土、壤土、粘土等)2. 实验设备:放大镜、土壤筛、电子秤、量筒、pH试纸、温度计等三、实验方法1. 观察土壤样品的物理性状:颜色、结构、质地、含水量等。
2. 分析土壤样品的化学性质: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
3. 对比不同土壤类型的特征,总结土壤分类的基本方法。
四、实验步骤1. 观察土壤样品的物理性状(1)观察土壤样品的颜色、结构、质地等,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2)使用土壤筛对土壤样品进行筛选,观察不同粒径的土壤颗粒分布情况。
2. 分析土壤样品的化学性质(1)使用pH试纸测定土壤样品的pH值,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2)称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均匀后静置,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判断土壤有机质含量。
(3)使用温度计测定土壤样品的含水量,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3. 对比不同土壤类型的特征(1)根据实验结果,对比不同土壤类型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质。
(2)总结土壤分类的基本方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土壤样品的物理性状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土壤类型的颜色、结构、质地等物理性状存在明显差异。
如砂土颜色较浅,质地松散,含水量较低;壤土颜色较深,质地适中,含水量适中;粘土颜色较深,质地黏重,含水量较高。
2. 分析土壤样品的化学性质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土壤类型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化学性质也存在明显差异。
如砂土pH值偏碱性,有机质含量较低,养分含量较低;壤土pH值适中,有机质含量适中,养分含量适中;粘土pH值偏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养分含量较高。
3. 对比不同土壤类型的特征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土壤分类的基本方法:(1)根据土壤颜色、质地、结构等物理性状进行初步分类。
(2)根据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化学性质进行细化分类。
地理土壤设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和组成;2. 掌握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方法;3. 学习土壤质地、pH值、有机质含量等指标的测定方法;4. 分析土壤性质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土壤质地、pH值、有机质含量等指标是反映土壤性质的重要参数。
本实验通过测定土壤质地、pH值、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分析土壤性质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不同类型的土壤样品(如砂土、壤土、黏土等);2. 实验仪器:土壤筛、pH计、烘箱、天平、剪刀、玻璃棒、滴定管、标准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1)选择不同类型的土壤样品,如砂土、壤土、黏土等;(2)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风干,去除杂质;(3)将风干后的土壤样品研磨,过筛,备用。
2. 土壤质地测定(1)称取过筛后的土壤样品10g;(2)将土壤样品放入土壤筛中,用水冲洗,使土壤颗粒通过筛孔;(3)称量不同粒级的土壤颗粒质量,计算土壤质地。
3. 土壤pH值测定(1)称取过筛后的土壤样品10g;(2)加入10ml蒸馏水,搅拌均匀;(3)使用pH计测定土壤溶液的pH值。
4. 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1)称取过筛后的土壤样品5g;(2)加入10ml重铬酸钾溶液,搅拌均匀;(3)将混合液放入烘箱中,在180℃下烘干;(4)称量烘干后的土壤样品质量,计算土壤有机质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质地分析根据不同粒级的土壤颗粒质量,计算土壤质地。
例如,砂土的质地为砂粒、粉粒和黏粒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70%、20%、10%。
2. 土壤pH值分析根据pH计测定的结果,分析不同土壤类型的pH值范围。
例如,砂土的pH值范围为5.5-7.0,壤土的pH值范围为6.0-7.5,黏土的pH值范围为4.5-6.0。
3. 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结果,分析不同土壤类型的有机质含量。
土壤分析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 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及其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3. 学习使用化学和仪器分析方法对土壤样品进行检测。
4. 培养实验设计、操作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等组成。
土壤的性质对植物的生长、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本实验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测定土壤的基本性质,如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含量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土壤样品:采集自不同地区的土壤。
- 标准溶液:pH标准溶液、有机质标准溶液、氮、磷、钾标准溶液等。
- 实验试剂:盐酸、氢氧化钠、过氧化氢、硫酸铵、钼酸铵、抗坏血酸等。
2. 实验仪器:- pH计- 烘箱- 电子天平- 烧杯- 玻璃棒- 离心机-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在不同地区采集土壤样品,记录采集地点、深度、土壤类型等信息。
- 将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风干、研磨、过筛,备用。
2. 土壤pH值的测定:- 用pH计测定土壤溶液的pH值。
3.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4. 土壤氮、磷、钾的测定:-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
5. 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地区土壤样品的性质差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pH值:- 不同地区土壤样品的pH值差异较大,说明土壤酸碱度受地区环境影响。
2. 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植物生长密切相关,本实验中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有利于植物生长。
3. 土壤氮、磷、钾含量:- 不同地区土壤样品的氮、磷、钾含量存在差异,说明土壤肥力受地区环境影响。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通过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方法,对土壤样品进行了测定,掌握了土壤的基本性质。
2. 不同地区土壤样品的性质存在差异,受地区环境影响。
土壤功能地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土壤功能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功能及其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土壤功能地理的基本调查方法和分析技术,提高学生对土壤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实验地点:XX地区2. 实验时间:2021年X月X日-2021年X月X日3. 实验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5人。
4. 实验器材:土壤取样器、GPS定位仪、记录本、相机、土样袋、烘箱、天平、pH计、电导率仪等。
三、实验步骤1. 野外调查(1)选择实验地点:根据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因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类型进行野外调查。
(2)确定调查点:利用GPS定位仪确定调查点的经纬度坐标,记录相关信息。
(3)采集土壤样品:使用土壤取样器采集不同土层(0-20cm、20-40cm、40-60cm)的土壤样品,并记录样品的采集深度、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等信息。
(4)观察土壤剖面:观察土壤剖面结构,记录土壤颜色、质地、结构、湿度等特征。
(5)植被调查:调查植被类型、生长状况、覆盖率等。
2. 室内分析(1)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指标。
(2)土壤微生物活性分析:测定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等指标。
(3)土壤水分分析:测定土壤含水量、土壤孔隙度等指标。
(4)土壤养分有效性分析:测定土壤中氮、磷、钾等养分的有效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本地区土壤pH值范围为5.5-7.5,有机质含量在1.0-2.0%之间,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0.1-0.3%、0.1-0.3%、1.0-2.0%。
土壤质地以沙壤土为主,土壤结构较好,水分含量适中。
2. 土壤微生物活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地区土壤酶活性较高,其中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分别为0.5-1.5U/g、0.5-1.5U/g、0.5-1.5U/g。
土壤实验报告及方法模板
实用文档土壤试验分析技术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专业:授课教师:实验一 土壤样品的制备及土壤水分的测定1. 意义分析森林土壤的目的是为森林土壤资源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样品的制备是对土壤进行分析测试前的前期处理工作。
田间或林地的土壤水分状况的好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测定吸湿水的意义,在于所有土壤分析的结果,都以无水烘干土重为基数来计算,通过吸湿水的测定还可以间接地了解土壤的某些物理性质,如机械组成、土壤结构等。
2. 土壤样品的制备2.1. 研磨过筛:取两个风干土样(A12和B3),挑去石块、根茎及各种新生的叶片,研磨使之全部通过2 mm (10目)筛。
2.2. 混合分样:用四分法,两个土样各取三分之一再进行研磨,使之全部通过0.25mm (60目)筛。
2.3. 用密封塑料袋保存土样。
(用记号笔标号:2mmA12、0.25mmA12、2mmB3、0.25mmB3) 3. 土壤吸湿水的测定在已知质量的铝盒中称过2mm 风干土样5g ,准确称至0.001g 放人烘箱内,在温度105℃ ±2℃下烘8h 后移至干燥器内冷却室温,立即称重.然后将铝盒置于烘箱中,如前温度烘 2—3h ,冷却、称至恒重(前后两次称重之差不大于0.003g )。
计算方法:吸湿水(%)=烘干土质量烘干土质量风干土质量 ×100表1 土壤吸湿水测定风干土质量/g 铝盒质量/g 铝盒+土(烘前)/g铝盒+土(烘后)/g 烘干土质量/g 失去水分/g 吸湿水/%A12-1 5.03 31.44 36.47 36.14 4.70 0.33 7.02 A12-2 5.01 18.80 23.81 23.44 4.64 0.37 7.97 B3-1 4.99 23.48 28.47 28.10 4.62 0.37 8.01 B3-25.0017.2522.2521.914.660.347.30由于7.97-7.02=0.95<1,8.01-7.30=0.71<1,满足“平行测定结果的允许误差不得大于1%”的要求,因此,通过取两次平行测定的算术平均值的方法,求两个土样的吸湿水/%:对于土样A12:吸湿水=(7.02+7.97)/2*100%=7.50% 对于土样B3:吸湿水=(8.01+7.30)/2*100%=7.66% 土壤水分换算系数的计算: K 2=m/m 1,m —烘干土质量(g ),m 1—风干土质量(g ) 对于土样A12:K 2=(4.70+4.64)/(5.03+5.01)=0.9303 对于土样B3:K 2=(4.62+4.66)/(4.99+5.00)=0.9289 对于土样B3:K 2=(4.62+4.66)/(4.99+5.00)=0.9289 4. 注意事项4.1. 分析微量元素、避免用铜丝网筛,而应改用尼龙丝网筛。
土壤容重实验报告小结(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土壤容重的概念和测定方法,掌握土壤容重测定的原理和步骤,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土壤容重与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土壤容重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的质量。
它反映了土壤的紧实程度和土壤孔隙状况。
土壤容重的测定方法有环刀法、灌水法等。
本实验采用环刀法测定土壤容重。
三、实验步骤1. 实验材料:环刀、天平、烘干箱、干燥器、剪刀、尺子、塑料袋等。
2. 实验方法:(1)将环刀洗净、烘干,准确称量其重量,记为W0。
(2)在田间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用环刀挖取土样,使环刀内的土样与环刀等体积。
(3)将挖取的土样放入塑料袋中,带回实验室。
(4)将土样放入烘干箱中,在105℃下烘干至恒重。
(5)将烘干后的土样称重,记为W1。
(6)根据公式计算土壤容重:土壤容重 = (W1 - W0) / V,其中V为环刀容积。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本次实验共测定了5个土壤样品的容重,结果如下:样品编号 | 环刀重量(g) | 烘干后土样重量(g) | 土壤容重(g/cm³)-------- | ------------ | ------------------ | ---------------1 | 20.00 | 24.50 | 1.252 | 20.00 | 25.00 | 1.253 | 20.00 | 24.75 | 1.234 | 20.00 | 25.25 | 1.265 | 20.00 | 24.00 | 1.202. 实验结果分析(1)土壤容重与土壤性质的关系: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土壤紧实程度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土壤质地越细,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容重越大;土壤紧实程度越高,土壤容重越大。
(2)土壤容重与土壤孔隙状况的关系:土壤容重与土壤孔隙状况呈负相关。
土壤容重越大,土壤孔隙度越小;土壤容重越小,土壤孔隙度越大。
土的检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 掌握土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的基本检测方法。
3. 通过实验,分析土的工程特性,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土是由颗粒、水和空气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本实验主要检测土的物理性质,包括含水率、密度、颗粒组成等,以及力学性质,如抗剪强度等。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 天平- 滤纸- 烘箱- 筛子- 颗粒分析器- 抗剪强度仪- 水准仪- 尺子- 粉笔2. 实验材料:- 土样- 水- 酒精四、实验步骤1. 物理性质检测(1)含水率检测a. 称取土样50g,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记录烘干前后的质量,计算含水率。
b. 根据含水率,计算干密度和总密度。
(2)颗粒组成检测a. 将土样过筛,分别称取不同粒径的筛余量。
b. 利用颗粒分析器,对筛余量进行颗粒分析,得出颗粒分布曲线。
(3)密度检测a. 称取土样100g,放入水中,测量体积,计算密度。
b. 称取土样100g,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测量体积,计算干密度。
2. 力学性质检测(1)抗剪强度检测a. 将土样制备成抗剪强度试件,放入抗剪强度仪中。
b. 对试件进行剪切试验,记录最大剪切力,计算抗剪强度。
(2)渗透性检测a. 将土样制备成渗透性试件,放入渗透仪中。
b. 对试件进行渗透试验,记录渗透速率,计算渗透系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物理性质分析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a. 土的含水率对土的工程特性有很大影响,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工程造成不利影响。
b. 土的颗粒组成对土的工程特性也有很大影响,如颗粒粒径、级配等。
c. 土的密度是土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直接关系到土的工程特性。
2. 力学性质分析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a. 土的抗剪强度是土的重要力学性质之一,直接关系到土的稳定性。
b. 土的渗透性对土的工程特性也有很大影响,如排水、固结等。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土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的检测方法。
土壤学实训报告1000字_土壤学实习报告精彩4篇
土壤学实训报告1000字_土壤学实习报告精彩4篇土壤的实习报告篇一1、了解野外剖面点的选择原则,并据此确定调查剖面的位置。
2、掌握土壤剖面挖掘和土层划分的基本原则;学习利用常用工具(罗盘、剖面刀等)与方法进行土壤剖面形态观察与记录。
3、掌握土壤剖面分析样品采样、环刀采样的方法与操作。
4、通过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并进行调查,从而获得其不同特征。
5、培养科研团队精神,培养良好的科研外业习惯,增强小组、班级及专业的凝聚力。
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通过实习的方式让我们对土壤剖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可以做一些外业调查,同时为室内实验准备原材料。
另外,此次实习增进了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由于我们班三个组研究的主题相同,于是我们分组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以求涉及更多的方面,进而使研究内容更饱满,研究结果更具有概括性。
1、测容重和含水量由于环刀取样的限制,我们只取了部分土层的原状土壤,并进行容重和含水量的测定。
2、土样的处理及速效钾的测定(1)将采集的各层土样过1mm和0、25mm的筛供以后实验使用。
(2)用醋酸铵浸提法测土壤样品的速效钾含量。
3、用电位法测土壤样品的pH。
4、用稀释热法测土壤样品的有机碳和有机质的含量。
5、用比重法测土壤样品的质地林木土层土壤含水量(%)速效钾测定有机质含量测定pH质地有机碳百分比(%)有机质百分比(%)栓皮栎荆条大A19、402904、487、727、97砂壤土大BC18、23600、190、337、53砂壤土槲栎鹫峰A―2803、756、4656、74砂壤土鹫峰B14、72700、210、365、48砂壤土鹫峰C―600、170、296、83轻黏土采样地点:校内。
(二)实验分析1、野外调查分析野外调查主要是通过目测及老师提供的调查方法对土壤剖面进行大致的调查,所得结论可能与室内实验有所差别。
但是野外调查所做的初步判断能够让我们对所调查剖面有一个初步了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学_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土壤容重、孔度、含水量及三相比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测定和计算土壤含水量、容重、孔度及三相比;2. 加深对上述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3. 掌握容重等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1. 土壤比重: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孔隙)的质量称为土壤比重,单位为g/cm³,其数值大小取决于矿物成分和腐殖质含量。
2. 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体积的土壤质量(即在105℃下除去水分的质量)称为土壤容重,单位为g/cm³,总是小于比重,一般为1.0-1.4。
土壤容重与土粒排列情况、孔度大小、土壤质地、结构和有机物等有关,反映了土壤肥力、耕作管理状况和土壤紧实度。
3. 土壤孔度:土壤中所有大小孔隙的容积之和占整个土壤容积的百分数称为土壤孔度,可根据土壤的容重和比重计算而得。
4. 三相比:土壤中固相、液相和气相的质量比称为三相比,即固相/液相/气相。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土壤样品、烘箱、天平、量筒、烧杯、滴定管、滴定液、滴定瓶等。
2. 实验方法:(1)土壤容重测定:取土壤样品100g,放入烧杯中,用滴定管滴加滴定液至土壤完全饱和,记录滴定液体积V1,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105℃烘干至恒重,记录烘干后土壤样品质量m2,计算土壤容重ρ:ρ = m2 / V1(2)土壤孔度测定:根据土壤容重和比重计算土壤孔度:n = (ρ - ρs) / ρs式中,ρs为土壤比重。
(3)土壤含水量测定:取土壤样品100g,放入烘箱中,105℃烘干至恒重,记录烘干后土壤样品质量m1,计算土壤含水量ω:ω = (m1 - m2) / m1 × 100%(4)三相比测定:根据土壤容重、孔度和含水量计算三相比:固相= ρ / (1 + ω)液相= ρ × n × (1 - ω)气相= ρ × (1 - n) × (1 - ω)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容重:本次实验测得土壤容重为 1.25g/cm³,略低于壤土的典型容重范围。
土壤样品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对土壤样品进行初步分析,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为后续实验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土壤样品预处理方法,为土壤化学性质、生物性质等后续实验奠定基础。
二、实验原理土壤样品的预处理是土壤分析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其目的是去除样品中的杂质,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风干、研磨、过筛、混匀等。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土壤样品(耕作层、犁底层等)2. 实验试剂:无水乙醇、蒸馏水、稀盐酸、氢氧化钠等3. 实验仪器:烘箱、研钵、筛子、天平、剪刀、烧杯、滴定管等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样品采集:根据实验目的,采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土壤样品。
2. 样品风干: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在105℃下烘干至恒重。
3. 样品研磨:将风干后的土壤样品用研钵研磨至细粉末。
4. 样品过筛:将研磨好的土壤样品过筛,筛选出所需粒级的样品。
5. 样品混匀:将过筛后的土壤样品充分混匀,确保样品均匀。
6. 样品称量:准确称量一定量的土壤样品,用于后续实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样品风干:本次实验中,土壤样品在105℃下烘干至恒重,说明样品中的水分已被去除。
2. 样品研磨:研磨后的土壤样品粉末细腻,便于后续实验操作。
3. 样品过筛:过筛后的土壤样品粒级符合实验要求。
4. 样品混匀:混匀后的土壤样品均匀,有利于后续实验的进行。
六、实验结论本次土壤样品预实验成功完成了样品风干、研磨、过筛、混匀等预处理步骤,为后续实验提供了基础数据。
实验结果表明,土壤样品预处理方法合理,为后续实验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注意事项1. 样品采集时应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均匀性。
2. 样品风干过程中,注意控制烘箱温度,避免样品烧焦。
3. 样品研磨过程中,注意研磨力度,避免研磨过度。
4. 样品过筛过程中,注意筛选出所需粒级的样品。
5. 样品混匀过程中,确保样品均匀,避免出现局部浓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土壤样品的预处理,为后续实验提供了基础数据。
土壤实验报告
土壤实验报告目录1. 概述1.1 背景介绍1.2 实验目的2. 实验方法2.1 实验材料2.2 实验步骤3. 结果分析3.1 实验结果展示3.2 数据分析4. 讨论4.1 结果解释4.2 结果对比5. 结论5.1 实验总结5.2 后续展望概述背景介绍在进行土壤实验之前,首先要了解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土壤中的养分、微生物和其他成分对植物生长至关重要。
因此,通过实验来研究土壤的特性对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土壤进行一系列分析,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从而为土壤管理和作物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方法实验材料- 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 pH试纸- 土壤钻- 显微镜- 酸碱试剂实验步骤1. 收集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包括农田土壤、林地土壤等。
2. 根据土壤性质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如pH值测定、有机质含量分析等。
3. 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数据。
4. 利用显微镜观察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5.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展示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土壤样本的pH值、有机质含量、微生物种类等数据,并制作成表格和图表展示。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土壤类型的性质存在差异,表明土壤中的养分和微生物含量会影响植物的生长情况。
讨论结果解释实验结果表明,酸性土壤可能不适合某些作物的种植,而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则有利于植物生长。
结果对比与预期相比,某些土壤样本的性质存在偏差,可能是由于实验操作或样本选取不够准确导致的,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结论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土壤的性质和特点,为土壤管理和作物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后续展望未来可以通过扩大样本数量和深入研究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作用,进一步完善土壤实验的内容,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更多的支持。
观察土壤分层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土壤作为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它不仅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和水分,还影响着地表水、气等自然环境的循环。
了解土壤的分层结构,对于土壤的利用、改良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土壤剖面,了解土壤的分层结构及其特征。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的分层结构及其特征。
2. 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
3. 学会观测分析土壤剖面的方法。
4. 熟悉挖土壤剖面的过程及土壤的采集。
5. 掌握土壤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土壤剖面、土壤剖面挖掘工具(铲子、铁锹等)、土壤样品袋、标签、记录本等。
2. 实验仪器:土钻、小土铲、米尺、布袋、标签、铅笔、土筛、广口瓶、天平、胶塞(或圆木棍)、木板(或胶板)等。
四、实验步骤1. 选择实验地点: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剖面,如农田、林地、草地等。
2. 挖掘土壤剖面:使用土钻或铁锹等工具,按照一定的深度和间距挖掘土壤剖面,直至达到土壤剖面底部。
3. 观察土壤剖面:在挖掘过程中,观察土壤的颜色、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等特征,记录各个土层的厚度和层次。
4. 采集土壤样品:在每个土层中,采集一定量的土壤样品,装入样品袋,并做好标签。
5. 分析土壤样品: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测定其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剖面分层:通过观察,土壤剖面可分为以下层次:(1)有机质层:颜色较深,质地较软,富含有机质和微生物,厚度一般在10-30厘米之间。
(2)淋溶层:颜色较浅,质地较硬,有机质含量较低,厚度一般在20-50厘米之间。
(3)淀积层:颜色较浅,质地较硬,有机质含量更低,厚度一般在50-100厘米之间。
(4)母质层:颜色较深,质地较硬,有机质含量极低,厚度一般在100厘米以上。
2. 土壤特征分析:(1)有机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质地较软,有利于植物生长。
土壤制备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土壤作为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对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和人类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了解土壤的性质、结构和组成,以及土壤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我们进行了土壤制备实验。
本实验旨在掌握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方法,为后续的土壤分析实验奠定基础。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样品制备的意义和重要性;2. 掌握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方法;3. 掌握土壤样品的粒度、湿度、pH值等基本指标的测定方法;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三、实验原理土壤样品制备实验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采样:按照采样要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采集土壤样品;2. 制备:将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风干、磨细、过筛等处理,以消除样品中的水分、有机质、矿物质等杂质的影响;3. 保存:将制备好的土壤样品进行密封保存,防止样品污染和成分变化;4. 测定:测定土壤样品的基本指标,如粒度、湿度、pH值等。
四、实验步骤1. 采样:在采样点使用土壤采样器采集土壤样品,并记录采样地点、深度、时间等信息;2. 制备:将采集的土壤样品平铺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风干,待样品干燥后,用研钵和研杵将样品磨细,过筛,以去除杂质;3. 保存:将制备好的土壤样品装入密封容器中,放入干燥器内保存;4. 测定:使用粒度分析仪测定土壤样品的粒度,使用电导率仪测定土壤样品的pH 值,使用烘干法测定土壤样品的湿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采样结果:本次实验共采集了5个土壤样品,分别代表不同土壤类型和土壤层次;2. 制备结果:经过风干、磨细、过筛等处理,土壤样品的杂质得到了有效去除,制备质量符合实验要求;3. 测定结果:土壤样品的粒度、pH值、湿度等基本指标均符合实验要求。
六、实验结论1. 土壤样品制备实验是土壤分析实验的重要基础,对于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2.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方法,为后续的土壤分析实验奠定了基础;3.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制备过程中的污染控制以及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土壤元素测定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元素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土壤中常见元素的测定方法。
3. 学会使用仪器设备进行土壤元素测定。
二、实验原理土壤元素测定是研究土壤性质、评价土壤肥力和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实验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现代分析方法,对土壤中的Cu、Zn、Pb、Cd、Cr等重金属元素进行测定。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马弗炉、电子天平、电热板、离心机、烧杯、容量瓶、玻璃棒等。
2. 试剂:硝酸、高氯酸、氢氧化钠、磷酸二氢铵、硝酸锌、磷酸氢二钠、铜标准溶液、锌标准溶液、铅标准溶液、镉标准溶液、铬标准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1)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风干、研磨,过0.25mm筛。
(2)称取0.2g土壤样品,置于烧杯中。
(3)加入5ml硝酸,在电热板上加热溶解。
(4)待溶液冷却后,加入5ml高氯酸,继续加热至溶液呈淡黄色。
(5)将溶液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定容。
2. 标准曲线绘制(1)分别配制浓度为0.1mg/L、0.5mg/L、1.0mg/L、5.0mg/L、10.0mg/L的Cu、Zn、Pb、Cd、Cr标准溶液。
(2)分别取5ml标准溶液,加入5ml硝酸,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吸光度。
(3)以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样品测定(1)分别取5ml土壤样品溶液,加入5ml硝酸,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吸光度。
(2)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土壤样品中Cu、Zn、Pb、Cd、Cr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1)将土壤样品溶液转移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进样系统。
(2)根据仪器操作规程,测定土壤样品中Cu、Zn、Pb、Cd、Cr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²均大于0.99。
2. 土壤样品中Cu、Zn、Pb、Cd、Cr等重金属元素含量测定结果如下:(1)Cu:10.5mg/kg(2)Zn:38.2mg/kg(3)Pb:3.2mg/kg(4)Cd:0.4mg/kg(5)Cr:15.8mg/kg3. 通过实验,验证了土壤元素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莆田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自然地理学实验
学生姓名:张群霞
学号: 201410301240 年级/专业/班: 2014级规划2班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陈明霞
日期:2016年4月8日
小组成员: 张群霞袁晓静袁超朱雪敏
1.实验目的
(1)土壤吸水含量测定
获取土壤的最大吸水含量数据,了解土壤水分含量的意义和初步掌握
测定土壤吸水含量的方法。
(2)测土壤粒径
测土壤颗粒粒径,绘制颗粒粒级曲线来表示土的粒径范围和各粒组的含量,通过曲线确定土壤不均匀系数Cu值,判断土壤的土密实性。
2.实验项目
(1)土壤吸水含量测定;
(2)土的颗粒级配曲线。
3.实验内容
土壤吸水含量测定
(1)以烘干法测量自然土壤样品的吸湿水含量
A.在分析天平上称出干燥而洁净的铝盒的质量A=21.1g,如图一;
图一图二
B.小组取土采样,在铝盒中放入湿土样,称重B=69.4g;
C.将铝盒开盖放入烘箱,在105度下烘干一天,称重C=59.7g,如图二;
D.结果计算(图三)
土壤吸湿水含量=(B-C)/(C-A)*100%
=(69.4-59.7)/(59.7-21.1)*100%
=25%
图三
(2)烘干法测量风干土壤样品的吸湿水含量
A.在分析天平上称出干燥而洁净的铝盒的质量A=21.1g,如图四;
图四图五
B.铝盒中放入自然风干后土样,称重质量B1,为56.9g,如图五;
C.烘干箱中进行24小时烘干,烘干后称重C1,质量为55.5g;
D,结果计算
土壤吸湿水含量=(B1-C1)/(C1-A)*100%
=(56.9-55.5)/(55.9-21.1)*100% 1.4 34.8
=4%
测土壤粒径绘制颗粒粒级曲线
(1)用碾压棒对土壤进行碾压,对干燥洁净的铝盆进行称重为187.8g,如图六
图六
(2)分别用粒径为0.5mm、1.25mm、2.5mm的筛子进行粒筛并进行质量称重,如下图
<0.5mm共计546.2g, 0.5-1.25mm共计250.6g,
1.25-
2.5mm共计204.4g, 大于2.5mm共计19
3.9g
(3)数据整理
粒径小于0.5 0.5-1.25 1.25-2.5 大于2.5 和
总重量(g) 546.2 250.6 204.4 193.9 1195.1 净含量(g) 358.4 62.8 16.6 6.1 443.9
百分比% 80.8% 14.1% 3.7% 1.4% 100%
(4)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计算公式如下:
X
B A
d m m X =
式中:X ——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
A m ——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g ;
B m ——试样总质量,即粗筛分析时为试样总质量/g ,细筛分析时为所取的试样质量/g ;
X d ——d<2mm 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
小于某粒径 0 0.5 1.25 2.5 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
0%
80.8%
94.9%
98.6%
4.实验总结
在本次实验中,通过土壤吸水含量测定以及测土壤粒径的实验,真
正了解到土壤吸湿水含量中,自然风干中土壤吸湿水含量较低,并学会了利用公式计算土壤粒径情况以及绘制曲线图观察其不均匀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