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期末复习知识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知识点高一《经济生活》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3)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2、物物交换成功的前提是交换双方恰好都需要对方的商品。

3、交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物物交换:商品——商品( 2)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一般等价物: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各种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

( 3)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和商品比较,货币出现得晚。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比如:牲畜、布匹、贝壳等。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只有金银。

贵金属金银由于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逐步地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

5、价值尺度(1)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2)货币能够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3)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6、流通手段(1)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3)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7、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如何理解?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并且卖出好价钱,才能生存和发展。

如果商品卖不出去,就意味着他白白付出了劳动,他所需要的商品也买不回来。

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知识归纳

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知识归纳

经济生活重要主体归纳一:《经济生活》行为主体——个人主体:货币财富拥有者、理智的消费者、新型的劳动者、理性的投资者、诚信的纳税者(1)财富拥有者:遵循价值规律,购买物美价廉商品;正确认识货币本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2)理智消费者:①要坚持正确的消费心理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②要做市场规则的践行者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依法参加经济活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要树立诚信观念,遵守社会公德;(3)新型劳动者:①要转变落后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四种)努力实现就业和再就业;②走自主创业之路,以创业带就业;③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增强劳动技能培训,不断适应新形势对劳动者的要求。

④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自觉履行劳动义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4)理性投资者:要认清各种投资方式的利弊,坚持投资多元化,理性投资。

(5)诚信的纳税者:要树立纳税人意识,自觉诚信纳税,不偷税欠税骗税抗税;同时,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二:《经济生活》行为主体——企业(1)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2)企业作为经营者①要重视产品质量,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这样才能实现商品的价值的;②要自觉遵循价值规律,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这样在竞争中才处于有利地位。

③根据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适时第调节产量和生产要素的投入。

①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掌握市场信息,调整产品结构;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搞好售后服务,实施名牌战略,坚持正当竞争;④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⑤企业要树立生态文明观,开展节能减排,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⑥企业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以下是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
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
段。

3.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纸币的发
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4.利息是借款人由于借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

利息来源于两部
分,一部分是借款人付给贷款人的使用资金的报酬,另一部分是借款人使用贷款人的资金而付出的风险溢价。

5.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和红利
的一种有价证券。

6.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高考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重点问答题汇总期末必备干货

高考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重点问答题汇总期末必备干货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 影响价格的因素(一般用前两点,看材料情况加上后两点)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

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③货币供应量: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降低。

④国家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

2.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以及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①生产决定消费——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当前可支配收入影响消费水平。

——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扩大就业,增加居民当前可支配收入。

③未来收入预期影响消费水平。

——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居民消费信心。

④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

⑤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

——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1. 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为什么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①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 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如何才能经营成功?(企业怎么办?)(结合第十一课——跨国公司——企业走出去)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作出准确的市场定位与市场目标。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表现在:价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等)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集中表现在: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知名品牌)注意:以上三点为必答内容,以下六点根据材料选答④遵循价值规律,通过兼并重组、强强联合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实力。

高一经济生活期末复习知识

高一经济生活期末复习知识

高一经济生活期末复习知识1. 什么是经济生活?经济生活是指人类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

它涵盖了人们的消费、生产、交换和分配等方面的活动,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经济体制。

在市场经济中,个体经济主体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市场上进行自主决策和交易。

•计划经济则是由中央计划机构对资源配置和价格进行统一决定的经济体制。

在计划经济中,中央计划机构会根据国家的需要进行资源的调配和分配。

3. 四个基本经济问题任何一个经济体系都要解决四个基本经济问题:1.什么生产?2.怎么生产?3.谁来消费?4.怎么分配?在市场经济中,这些问题由市场供需关系和个体经济主体的自主决策解决。

而在计划经济中,则由中央计划机构统一决策和安排。

4.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经济增长指的是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标准。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增加投资和创新等方式来实现。

•经济发展则是指整体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包括人民生活水平、社会福利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发展。

5. 税收与经济发展税收是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税收可以用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合理的税收政策能够调节经济运行,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6. 商品与服务在经济生活中,商品和服务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商品是指可以通过市场交换的有形物品,比如食品、衣物和电子产品等。

•服务则是指无形的劳务或者利他活动,比如医疗服务、教育服务和旅游服务等。

7. 供给与需求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中的两个基本概念。

•供给是指生产者根据价格关系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需求则是指消费者根据价格关系需要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高中政 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 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一、货币(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二)货币的种类与形式1、纸币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反之,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2、信用工具常见的信用工具有信用卡和支票。

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二、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

2、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1、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三、消费(一)影响消费的因素1、居民的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总量越大;未来收入预期越乐观,预支未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人们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合集12篇)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合集12篇)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第1篇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投资方式。

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息和红利收入;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债券是一种稳健的投资。

根据发行者不同,债券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商业保险是针对风险本身的投资。

过购买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点。

这不仅体现出保险的保障功能,还显示出保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特征。

投保人和保险人应当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订立保险合同。

20.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技术、土地和管理等)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第2篇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1)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2)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提前。

①当前可支配收入。

②未来收入预期。

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收入差距密切联系,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就越低。

3)物价水平也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物价上涨,消费水平下降,物价降低,消费水平提高。

【最新】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绝对经典)

【最新】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绝对经典)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考点一货币的本质和职能、纸币一、商品的基本属性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和价值(人类劳动)。

二、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出现要比商品晚的多。

2.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本质:一般等价物。

三、货币的职能1.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标价、价格。

(2)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2.其他职能:(1)支付手段:买卖活动出现时间差,例如:清偿或支付债务、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2)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社会财富的代表被保存起来。

(3)世界货币: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进行流通支付。

四、纸币1.发行:(1)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

(2)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额,决定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但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2.货币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3.公式:4、通货膨胀: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考点二信用卡、支票和外汇一、货币与财富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结算和信用工具1.结算: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2.信用工具:⑴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但不能减少货币的流通),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并非十分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⑵支票:在我国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三、外汇和汇率1.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1)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汇率的变动: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本币,说明外币升值,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贬值,外币的汇率跌落。

(3)汇率的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1. 经济学基础- 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分- 经济体制的类型(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等)2. 市场与价格机制- 市场的定义和功能- 供求法则及其对价格的影响- 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3. 生产与消费- 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精神)- 生产可能性边界(PPC)和机会成本- 消费者行为和效用最大化4. 货币与银行体系- 货币的功能和类型- 银行体系的结构和作用-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5. 财政与税收- 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税收的种类和影响- 政府预算和赤字6. 国际贸易与经济合作- 国际贸易的原理和模式- 贸易壁垒和自由贸易协定-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7. 劳动市场与收入分配- 劳动市场的结构和动态- 收入分配和贫富差距- 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8. 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的指标和因素- 发展战略和经济转型-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9. 政治体系与经济- 政治体制对经济的影响- 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和责任- 政治稳定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0. 经济伦理与社会责任- 经济活动中的伦理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CSR)- 消费者权益保护这个总结概要提供了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

每个部分都可以进一步扩展,包含更多的细节和实例,以适应具体的教学大纲和学习目标。

请注意,这个概要是为了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而不是一个详尽无遗的课程内容列表。

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每个主题。

高考高三政治总结经济生活

高考高三政治总结经济生活

高考高三政治总结经济生活经济生活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高三政治课程中的一大重点内容。

通过学习政治课程,我深刻认识到经济生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了解了经济生活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以及发展经济的基本要素和方式。

以下是我对高考高三政治经济生活内容的总结,希望能够对高考政治复习有所帮助。

一、经济生活的基本特点1. 生产性:经济生活是指人们通过生产手段,利用物质、能源和科技等资源,创造价值并满足社会生活的一种活动。

2. 社会化: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特点是社会化,也就是说,经济活动是在社会各个成员之间相互依赖、协作的基础上进行的。

3. 市场化:市场经济是现代经济生活的基本形态,市场在经济生活中起到供需调节、资源配置、价格形成等重要作用。

4. 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生活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进步对于提高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经济生活的基本规律1. 生产规律:生产规律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客观规律。

如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基本手段,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2.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指商品交换中的价值比例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规律。

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的基本规律之一。

3. 利润规律:利润规律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获取利润的一种规律。

4. 周期性规律:经济生活具有周期性波动的规律,如经济周期和商业周期等。

三、发展经济的基本要素1. 资源要素:经济发展离不开各种资源,如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财政金融资源等。

2. 技术要素: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技术进步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3. 市场要素:市场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供求关系的平衡调节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制度要素:经济活动所需要的制度环境对于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制度等。

四、经济生活的发展路径1. 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指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和农民生活的现代化。

2024年高考高三政治总结经济生活

2024年高考高三政治总结经济生活

2024年高考高三政治总结经济生活____年的高三政治课程主要围绕经济生活展开,涉及的内容包括宏观经济、微观经济、经济学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进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复习和回顾。

一、宏观经济宏观经济是研究整个国家经济运行和管理的学科。

在____年高考高三政治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主要指标以及政府的宏观调控。

1.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

GDP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个部份,可以通过这几个部件来分析经济增长的原因和特点。

2.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率可以通过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衡量。

高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降低人民币购买力,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 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之间存在着经济增长与通胀之间的矛盾。

在政府宏观调控中,一方面需要通过扩大资金的投放来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又要控制物价上涨的过快,以避免通货膨胀。

4.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影响经济运行和分配;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

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____年高考高三政治中讨论较多的一个话题。

这一理论认为,通过改革完善供给侧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才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微观经济微观经济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的学科。

在____年高考高三政治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微观经济的理论基础、市场机制、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等内容。

1. 边际分析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工具。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指出,随着消费量的增加,对每个单位的边际产品或效用的追求会递减。

2. 市场机制是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市场通过供需关系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价格是在市场中形成的,根据供需关系来决定。

3.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外部性、公共产品和垄断等。

高中政治总复习《经济生活》大题常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总复习《经济生活》大题常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总复习《经济生活》大题常考知识点归纳经济生活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的是人们在社会中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活动。

在高中政治考试中,经济生活是一个常考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经济生活的常考知识点进行归纳。

经济生活的内容非常广泛,从社会经济基本制度到市场经济,涉及到供求关系、产权制度、经济体制等各个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整理。

首先,社会经济基本制度是经济生活的基础。

在高中政治考试中,常考的社会经济基本制度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是以国家为主导,通过政府制定计划来指导经济活动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是基于市场供求关系调节经济活动的经济体制。

重点了解这两种经济体制的优缺点以及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其次,供求关系是经济生活中的核心概念。

供求关系是指商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它是市场经济中决定价格和数量的主要因素。

在高中政治考试中,常考的供求关系的知识点有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画法,以及价格和数量的变动对供求关系的影响。

再次,产权制度是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权制度是指对生产要素、产品和收益的所有权的法律制度。

不同的产权制度会对经济生活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高中政治考试中,常考的产权制度的知识点有私有制、集体所有制和国有制等。

此外,经济体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进行社会生产、分配和消费时所采用的制度安排。

在高中政治考试中,常考的经济体制的知识点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等。

重点了解这些经济体制的特点和运行机制。

最后,经济增长和发展是经济生活的目标之一。

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的扩张,而经济发展是指国民经济结构的改善和质量的提高。

在高中政治考试中,常考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知识点有经济增长率的计算方法,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措施等。

综上所述,经济生活是高中政治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在复习时,要重点掌握社会经济基本制度、供求关系、产权制度、经济体制以及经济增长和发展等方面的知识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掌握经济生活的核心概念和运行机制,能够更好地应对高中政治考试中与经济生活相关的问题。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经济生活》复习指南(标示★的为复习的运用内容)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过多或过少。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含义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

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

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①纸币发行过多;②社会需求旺盛;③成本上升等。

①纸币发行过少;②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而居民收入水平没有提高,就会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影响经济发展。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整理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整理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整理总结经济生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学习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高一政治必修一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经济生活的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和参与经济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总结,帮助同学们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1. 经济生活的基本特征经济生活是指人们为满足物质和精神需要所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

经济生活的基本特征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方面。

其中,生产是经济生活的基础,分配是经济生活的结果,交换是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物品和服务的流通方式,消费是经济主体购买物品和享受服务的行为。

2. 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经济发展是指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

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和自然资源。

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本是劳动力的有机组合,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3. 经济制度及其分类经济制度是由一定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所构成的经济组织体系。

常见的经济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混合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以私有制为基础,个人和企业自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基础,国家计划和市场双重调节,强调社会公平和公正;混合经济制度既包含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市场机制,也包含了社会主义经济的调节手段。

4.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的特点包括商品经济、自由竞争、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和数量等。

计划经济是以国家计划为基础的经济制度,由国家统一安排和调节资源的配置和经济活动。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经济发展中两种不同的组织方式,各具优势和限制。

5. 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对经济运行的总体调控和管理。

宏观调控的目标包括保持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等。

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复习梳理.doc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复习梳理.doc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复习梳理第一单元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注意: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③阶段:1、偶然的物物交换2、扩大的物物交换3、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4、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本质:一般等价物。

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3、货币的职能①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形式:观念上的货币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形式:现实的货币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②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4、货币流通规律一一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商品价格总额②其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5、纸币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纸币无价值)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物价下跌、经济衰退)6、电子货币:通过电子化方式支付的货币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一一铸币)一一纸币一一电子货币二、信用工具和外汇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2、常用的信用工具一一信用卡、支票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核心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核心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核心知识点总结经济生活作为高中政治必修一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到经济方面的知识和理论。

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学生们的经济观念的建立和培养,以及对国家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是关于经济生活核心知识点的总结。

一、经济基本概念1.经济:指人类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进行生产、交换和分配活动的总和。

2.经济的基本问题:资源配置的问题、价值创造的问题和收入分配的问题。

3.经济发展的基本要义:增长、平衡、效益和可持续。

二、经济制度1.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资源配置方式、经济主体和经济组织形态。

2.市场经济制度: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市场自由调节经济活动的经济制度。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混合所有制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4.计划经济制度:以国家计划为主导,实行国家统一调度和组织的经济制度。

三、价格与市场1.价格的功能:价值尺度、分配信号、激励机制和调节工具。

2.市场的概念和特点:指供求双方进行交换的场所或环境,具有竞争性和自由性的特点。

3.市场调节对经济的作用: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创新激励等。

四、经济增长与发展1.经济增长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以GDP增长为主要指标,体现经济规模和强度的增长。

2.经济增长的动力:劳动生产率提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

3.经济发展的内涵和要求: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有机结合。

五、供给与需求1.供给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商品和劳务的供给量受价格、生产成本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2.需求的概念和类型: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量受价格、消费者收入和个人偏好等因素的影响。

3.供需关系和市场均衡: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价格,市场均衡指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状态。

六、经济周期1.经济周期的内涵和特征:经济波动的周期性、扩张和收缩的交替性、以及周期性变动的不规则性。

2.经济周期的原因:投资周期波动、消费波动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

3.经济周期的影响:就业和失业问题、物价和通货膨胀、民众生活水平等。

经济生活政治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政治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政治知识点总结经济生活政治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和关注的重要领域,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将为您总结一些与经济生活和政治相关的知识点。

一、经济知识点:1. 供需关系: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关系,供应量和需求量的变化决定了产品价格的波动。

2. 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3.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种货币购买力普遍下降的现象,通常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或需求过多引起。

4.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发展和通货膨胀的一种工具。

5.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一种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市场自由竞争、私人财产和盈利是其核心特征。

6. 全球化:全球化是指国际间资源、商品、服务和人员流动程度的加深和扩大,对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是指为了保护本国产业而采取的限制进口或提高关税的政策,旨在维护本国经济利益。

8. 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是指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比重和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来提高国家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二、生活知识点:1. 消费者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市场竞争和消费者保护的一系列措施。

2. 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指国家通过提供医疗、养老、失业救济等服务和补贴,改善社会群体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

3. 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指国家通过对个人和企业征收税收的方式来筹集财政收入,用于投资公共事业和社会福利。

4. 教育体制:教育体制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进行规划和管理的一套制度,目标是提高人民的教育水平和整体素质。

5. 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供需之间的关系,包括求职、招聘、劳动力流动和薪资协商等一系列活动。

6. 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医疗保健、教育、文化、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旨在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期末复习知识总结一、选择题重点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和价值(人类劳动)。

3.有使用价值的并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4.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5.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

6.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额,决定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但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7.货币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8.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9.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基本职能)、支付职能、贮藏手段、世界货币10.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11.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但不能减少货币的流通),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并非十分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12.汇率的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

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有利于对外投资,有利于出国旅游和消费,不利于出口和吸引外资。

1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1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15.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16.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变化与其自身的生产成正相关17.价格的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小(需求弹性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大(需求弹性大)。

18.市场决定价格与价值决定价格是一致的。

19.生产决定消费。

经济发展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基础性的。

20.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2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23.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24.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25.社会再生产的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26.消费是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27.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新教材)28.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支柱。

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新教材)29.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

30.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控制力上。

3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32.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3.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34.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

(新教材)35.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36.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适合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

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新教材)37.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

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

创新力。

控制力。

抗风险能力。

必须毫,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国家保证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

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新教材)38.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所有制地位不平等,市场地位平等39.社会主义经济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及混合所有制经济在的国有充分和集体成分。

40.农村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承包权和经营权归农民所有。

41.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42.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微观主体,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43.企业责任:企业要守法经营,公平竞争,诚信守约,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

44.企业形式:公司制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的组织形式。

45.公司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发行股票,上市交易46.在公司中,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

公司应当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

47.坚持党的领导,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

48.国有企业要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党委政治核心作用。

(新教材)49.企业经营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50.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1.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2.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党和政府在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的同时,不断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着力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

53.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54.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55.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劳动者享受权利与履行劳动义务是互为前提的。

56.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

57.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58.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

59.股票的收益主要来自于股息或红利收入、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60.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高风险高收益),是股份凭证,所有权证书,只能转让,不能退股。

61.债券是债务凭证,债务证书,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62.国债以中央政府的信誉为担保、以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63.购买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64.社会保险保障基本生活,商业保险风险损失。

65.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66.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新教材)67.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68.健全生产要素由市扬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高的源泉充分通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资发展。

(新教材)69.生产决定分配,要实现分配公平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社会财富,为实现分配公平奠定物质基础。

70.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71.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人,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72.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7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个人所得税和财政支出)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74.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75.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76.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77.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财政政策)。

78.影响财政收入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根本)和分配政策。

79.税收收入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最重要的来源。

80.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平衡、盈余(收入大于支出)、赤字(收入小于支出)。

81.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82.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

83.财政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有关政策,如调节税收、经济建设支出、国债规模。

84.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与银行相关的一系列政策,如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信贷量等。

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85.市场调节的基本手段:计划(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得手)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86.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87.88.市场机制: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重要有: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

89.市场调节局限性:自发性(损人利己)、盲目性(一哄而上、一哄而下)、滞后性(事后调节)。

90.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

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规定哪些企业、商品可以进入市场)、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

91.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这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它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具有社公生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解明的特征,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新教材)9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94.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95.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新教材)96.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97.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

(新教材)98.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99.我国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100.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

101.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102.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