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现世界最大可燃冰区 全球储量可用千年

合集下载

可燃冰

可燃冰

可燃冰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机械化,信息化的社会不断发展,各种能源不断消耗殆尽,过渡地化石燃料开采利用,造成大气污染,温室效应,人类不得不寻找更为可靠而且可以再生的清洁能源来代替原有的能源结构.因此人类开始发掘和研究并开始应用可燃冰.关键词:可燃冰,来历.用途.分布.主要构成成分.可燃冰的来历:天然气水合物,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

甲烷汽水包合物在海洋浅水生态圈中是常见的成分,他们通常出现在深层的沉淀物结构中,或是在海床处露出。

甲烷汽水包合物据推测是因地理断层深处的气体迁移,以及沉淀、结晶等作用,于上升的气体流与海洋深处的冷水接触所形成。

在大陆岩石内的甲烷包合物会受限在深度 800 m 以上的砂岩或粉沙岩岩床中。

采样结果指出,这些包合物以热力或微生物分解气体的混合方式形成,其中较重的碳氢化合物之后才会选择性地被分解。

这类的型态存在于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

储量比地球上石油的总储量还大几百倍。

这些可然冰都蕴藏在全球各地的450米深的海床上,表面看起来,很像干冰,实际却能燃烧。

在美东南沿海水下2700平方米面积的水化物中,含有足够供应美国70多年的可燃冰。

其储量预计是常规储量的2.6倍,如果全部开发利用,可使用100年左右。

中国地质大学和中南石油局第五物探大队在藏北高原羌塘盆地开展的大规模地球物理勘探成果表明:继塔里木盆地后,西藏地区很有可能成为中国21世纪第二个石油资源战略接替区。

可燃冰的现状以及物理性质: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白色固体物质,外形象冰,有极强的燃烧力,可作为上等能源。

它主要由水分子和烃类气体分子(主要是甲烷)组成,所以也称它为甲烷水合物。

天然气水合物是在一定条件(合适的温度、压力、气体饱和度、水的盐度、PH值等)下,由气体或挥发性液体与水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白色固态结晶物质。

郑州市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基础知识题库

郑州市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基础知识题库

郑州市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基础知识题库选择题1、我国成为全球领先掌握海底可燃冰试采技术的国家。

可燃冰燃烧后仅会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可燃冰仅海域储量就可供人类使用1000年。

可燃冰被认为是石油、天然气的接替能源是因为()①清洁环保②分布广③储量大④开发技术难度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我国成为全球领先掌握该技术的国家,可知开发难度较大,可燃冰具有清洁环保、分布广和储量大的特点,所以被认为是石油,天然气的接替能源。

故选A。

2、我国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作为基本国策,主要原因是()A.土地资源分布不均B.土地资源的总量少C.土地资源多种多样D.人多地少答案:D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乱占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因此我国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提示: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草地面积广大,占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难利用土地多,后备资源不足,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所以应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3、我国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应采取的态度是()①要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②要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③为子孙后代的利益,要可持续使用④我国资源人均量少,应节约使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通过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来分析我们在资源利用过程中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种类繁多,但人均不足,所以我们在利用过程中要做到节约、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了子孙后代的利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所以我们推断以上的四种说法都是正确的。

故选D。

小提示:该题考查我国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分析解答即可。

4、如图中序号与铁路干线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①宝成线、②京广线、③京九线、④京沪线B.①宝成线、②焦柳线、③京九线、④京沪线C.①陇海线、②京广线、③京九线、④京沪线D.①陇海线、②京九线、③京广线、④京沪线答案:C分析:我国现已形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南北向干线有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等;东西向干线有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昆线等.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中国铁路运输的地位尤为突出.纵横交错的铁路分布全国各地,并与公路、河道、航空港相连,构成了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读图分析可知,①为陇海线,从连云港至兰州,途径徐州、郑州、西安等城市;②为京广线,从北京至广州,与陇海线交汇于郑州;③为京九线,从北京至香港九龙,与陇海线交汇于商丘;④为京沪线,从北京至上海,与陇海线交汇于徐州.依据题意,结合选项.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属于基础题,读图解答即可.5、如图表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选项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A.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草地B.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荒地C.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草地D.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林地答案:A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生产力高,集中了全国90%左右的耕地和林地。

16.“可燃冰”将解千年能源忧?

16.“可燃冰”将解千年能源忧?
将面临的能源危机及对替代能 源的寻求谈起,提出问题,并介绍解决之道。
作者先介绍观点的来源是依据“第28届国际 地质大会提供的资料”。再介绍观点“海底有大量 的天然气水合物,课满足人类1000年的能源需 要。”然后,阐释了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的定 义及其作为能源的价值,并介绍了它的分布和储量。
1.什么是可燃冰?它的学名是什么?
“可燃冰”是一种海底大陆坡上的冰雪般固态甲烷 气体的水合物。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 水合物是水和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在中高压 和低温条件下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外貌极似冰 雪,点火即可燃烧,故又称之为“可燃冰”或者 “气冰”、“固体瓦斯”。
2.为什么说“可燃冰”对于满足人类能源需要有 “巨大的潜在能力”?
(1)这句紧承上文,形象地说明了人们对可燃冰认 识了有了深刻的变化。 (2)拟人。 (3)使表达生动形象,体现了科技说明文用语通俗 性的特点。
六、课文分析—第三部分(10)
三(10)介绍可燃冰形成的条件及其分布和储量。
1.形成“可燃冰”的条件? 形成“可燃冰”最少要满足三方面条件。 首先是温度。 其次是压力。 第三是气源。 2.最有可能形成“可燃冰”的区域?哪个储量大? (1)高纬度的冻土区和海底大陆架。 (2)其中后者的储量较大.
(1)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海底大陆架和北极 等地的永久冻土带都有可能存在,世界上有79个 国家和地区都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气藏。 (2)质量高。“可燃冰”可视为被高度压缩的天 然气资源,每立方米能分解释放出160-180标准 立方米的天然气。 (3)储量大。迄今为止,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及大 陆地层中,已探明的“可燃冰”储量已相当于全球 传统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储 量的两倍以上。
一、背景介绍

全球海底可燃冰总和的多少倍以上

全球海底可燃冰总和的多少倍以上

全球海底可燃冰总和的多少倍以上
全球海底可燃冰总和的多少倍以上:2倍
据了解,世界可燃冰碳含量估计值是当前已探明所有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中碳含量总和的2倍,海底可燃冰的储量至少够人类使用1000年。

墨西哥湾、西非、北冰洋、南海及我国西藏地区可燃冰储量丰富。

中国可燃冰资源储量为800多亿吨油当量,相当于我国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2倍。

可燃冰储量巨大、清洁、高效
可燃冰不仅分布广泛,而且储量巨大,使用起来清洁、高效。

据《工人日报》报道,可燃冰的全球储量约是当前已探明的所有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中碳含量总和的两倍,而且其燃烧后会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是名副其实的清洁能源。

由于含有大量甲烷等可燃气体,可燃冰极易燃烧,而且燃烧效率很高,1立方米可燃冰一般可以分解出160~170立方米的天然气。

央视网介绍,可燃冰的最大特点是能量密度高,这使其极具优势,比如对于一辆将天然气作为燃料的汽车来说,如果100升天然气能使其行驶300公里,那么相同体积的可燃冰能使其行驶50000公里。

我国可燃冰可使用数百年

我国可燃冰可使用数百年
分 离器 实 际运行 允许 一定 幅度 的振 动 ,抱箍 支架 强 行 固定 反而 易导致 设 备变形 ,所 以取消 该支 架 。 ( 5 )更换 所 有被压 扁 、变形 管 路 。
表1 粗氩塔改造前后运行参数 比较
运行参数 氩馏 分流量/ ( m / h )
氩 馏 分 氩 含 量 粗氩 Ⅱ塔 阻力 / k P a 产 品氩 纯 度
改造前 8 o o 0
l 1 %~ l 2 % 8 . 6 9 9 . 9 9 9 %
改造后 3 2 7 6 6
7 %~ l l % 9 . 8 9 9 . 9 9 9 %
5 实施效 果
粗 氩塔 改 造完成 后 ,于 2 0 1 2年 1 0月启 动空 分 设 备 ,调 整制氩 系统 的运 行 工况 ,使 产 品液氩各 指
1 . 3 8
产 品氩 中氮含量/xl OI 6
O . 7 5
O . 7 5
6 结束语
现代 空分 技术 迅猛 发展 ,新 的研 发技 术快 速应 用 到 了实际生 产 中 ,难 免会 出现 实 际运行 数 据无法
与设 计 理论 相 匹配 的情 况 。空分 设 备生 产是需 要将
物测井解释 系统等 四套计算 机软 件著作权 。
2 0 0 4年 ,中德联合科考 队的 “ 太 阳号 ”考 察船在 南海
可燃 冰研究是 当代 地球科 学和 能源工业 发展 的一 大热
点 ,涉及新一代 能源的探查开发 、温室效应 、全球碳 循环 、
海底发现 了当今全球 最大 的碳酸盐 结壳 ,面积达 4 3 0 k m 。 2 0 0 9年夏 ,我 国成为世界上第 一个在 中低纬 度冻 土区发现 可燃 冰的国 家。据 专 家 估 计 ,我 国可 燃 冰 的 资 源储 量 为 8 0 3 . 4 4亿 t 油 当量 ,接 近于我 国常规 石油 资源 量 ,约是 我

我国首次在什么海域发现可燃冰

我国首次在什么海域发现可燃冰

我国首次在什么海域发现可燃冰
我国首次发现可燃冰的地点是南海海域。

在2017年,中国首次在南海试采可燃冰,就获得成功。

在当年11月,可燃冰就被列为我国的新型矿种。

可燃冰是什么
可燃冰指的是天然气水合物,它存在于深海里的沉积物中,或是陆地上的永久冻土中。

可燃冰一般的存在形态是一种结晶物质,由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形成的。

可燃冰如它的名字一样,是一种可以燃烧起来的冰,在可燃冰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更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因此可燃冰成为了一种清洁又无污染的新型能源。

南海在哪里
南海是中国的海域,位于太平洋西部,是中国近海海域里面积最大且水域最深的海区。

南海的海域里蕴含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能源。

中国可燃冰开发现状及应用前景

中国可燃冰开发现状及应用前景

中国可燃冰开发现状及应用前景可燃冰,一种新型的能源资源,因具有高能量密度、清洁环保等特点而备受。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可燃冰储量国之一,拥有丰富的可燃冰资源,其开发利用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可燃冰的开发现状及其在能源、工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

中国可燃冰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海、东海、青藏高原等地。

作为全球最大的可燃冰储量国之一,中国探明的可燃冰储量占全球的1/3以上。

目前,中国已具备成熟的可燃冰开采技术,主要采用水力压裂和解码技术。

通过在目标区域建立钻井,将高压、低温的水注入井中,使可燃冰分解为天然气和水,再通过管道将天然气输送到地面。

(1)现状:中国可燃冰开采处于试验阶段向商业化过渡的阶段,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团队在进行可燃冰开采及利用的研究。

同时,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可燃冰产业化发展,已有多家能源企业开始进行可燃冰的试采工作。

(2)挑战:可燃冰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引发地质灾害、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

同时,可燃冰的开采、储存和运输等技术还需进一步完善,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也需要不断完善,以加强对可燃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可燃冰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能源领域,可燃冰可用于替代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可燃冰还可作为船舶、航空器的燃料,满足远距离运输的需求。

在工业领域,可燃冰可用于生产化工原料、合成材料等。

例如,通过可燃冰制备的氢气可以用于生产合成氨、甲醛等化工品;可燃冰还可以作为原料合成聚合物材料,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和环保性。

可燃冰具有较高的燃烧值,可以替代煤炭等传统能源用于城市供暖、区域供冷等领域,减少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可燃冰的燃烧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是一种理想的能源替代品。

未来,中国应加强可燃冰开采、储存、运输等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提高开采效率和经济性。

f海洋资源(知识点)

f海洋资源(知识点)

1.知识点:世界四大渔场分别为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英国的北海渔场、秘鲁的秘鲁渔场。

日本的北海道渔场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而成,英国的北海渔场是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相交而成的,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是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相汇而成的,秘鲁的秘鲁渔场是由秘鲁寒流的上升流而形成的2.知识点:世界四大渔场分别为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英国的北海渔场、秘鲁的秘鲁渔场。

日本的北海道渔场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而成,英国的北海渔场是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相交而成的,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是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相汇而成的,秘鲁的秘鲁渔场是由秘鲁寒流的上升流而形成的3.知识点:世界四大渔场分别为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英国的北海渔场、秘鲁的秘鲁渔场。

日本的北海道渔场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而成,英国的北海渔场是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相交而成的,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是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相汇而成的,秘鲁的秘鲁渔场是由秘鲁寒流的上升流而形成的4.知识点:天然气水合物是在一定条件下由轻烃、二氧化碳及硫化氢等小分子气体与水相互作用形成的白色固态结晶物质,是一种非化学计量型晶体化合物,或称笼形水合物、气体水合物,因其可以燃烧,俗称可燃冰。

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成分为甲烷(>90%),所以又常称为甲烷水合物,纯天然气水合物。

5.知识点:天然气水合物是在一定条件下由轻烃、二氧化碳及硫化氢等小分子气体与水相互作用形成的白色固态结晶物质,是一种非化学计量型晶体化合物,或称笼形水合物、气体水合物,因其可以燃烧,俗称可燃冰。

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成分为甲烷(>90%),所以又常称为甲烷水合物,纯天然气水合物。

6.知识点: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 约占全部海洋油气资源的60%, 大陆坡的深水、超深水域的油气资源约占30%。

从区域看, 海洋石油分布与生产极不平衡。

五年级上课外阅读

五年级上课外阅读

夹竹桃——季羡林①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②我们家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是红色的,一盆是白色的。

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

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

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

我顾而乐之,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③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

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

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

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

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

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

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④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⑤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

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

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

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

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

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

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

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全国百校名师联盟2025届高考仿真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全国百校名师联盟2025届高考仿真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全国百校名师联盟2025届高考仿真卷语文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2017年5月18日,国土资源部在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平台举办现场会,部长姜大明宣布,我国进行的首次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稳定产气,取得历史性突破。

这是中国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实现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可燃冰试采,创造了连续产气时长和产气总量两项世界纪录。

这次试采,整合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内的两家海洋地质调查单位,并联合系统内勘探技术所、油气调查中心、水环中心,探矿工程所和测试中心等直属单位优势专业力量,构建起以中国地质调查局为核心层,以中石油、北京大学为紧密层,以其他科研院所和第三方服务商为协作层的体系,创新制定了科学的技术路线和详细的试采工程实施方案,优化形成了四种防砂方案和两种人工举升方式,选定全球最先进的第七代半潜式钻井平台,连续奋战18个月,终于实现我国海域可燃冰试开采成功。

(摘编自于德福、陈惠玲《南海深处的冰与火》)材料二: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目前公认最佳的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主要存在于冻土地区和海洋环境。

就其储量而言,约是剩余天然气储量的128倍,其有机碳总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碳含量的2倍,仅海底探查到的分布量,就可供人类使用1000 年。

但天然气水合物开采难度巨大:一是其赋存于尚未石化的海底砂层中,赋存空间犹如用砂构筑的蜂巢,开采时天然气水合物分解为天然气和水后,“蜂巢壁”极可能坍塌并被带走,进而堵塞采气管道;二是只要温度、压力条件一变,天然气水合物即挥发成气体进入大气,瞬间变成环境杀手。

因此,至今鲜有国家尝试。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一:纳木错湖为什么越变越大①自本世纪以来,居住在纳木错湖畔的牧民们发现,纳木错的湖水在一点一点向他们的居住地靠近,甚至有的牧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家已经和湖水挨在了一起。

对此,各种说法在牧民中流传,有人说,这是“天湖”之神被惹怒了。

因为牧民不注意卫生,使得一直都爱干净的纳木错仙女发怒,才将湖水涨起来,把湖边的人家给淹没。

还有人说,天上的神仙发怒了,下了大雨,下得太多,湖水自然就上涨了。

②纳木错的湖水上涨这一现象不仅引起当地政府和牧民的关注,也吸引了科学家的目光。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综合观测站的工作人员观测后发现,在1970〜2009年的近40年时间里,纳木错的水位上涨了7米,湖面海拔从4718米变成现在的4725米,整个湖水增加近140亿立方米容量。

③纳木错湖水为何会突然上涨?那些增加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查找资料,走访村民,拜访专家,揭开问题背后的真相。

④在西藏地区,全球变暖导致的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冰川融化。

我们知道,冰川是雪域高原的固体水库,在高原的水循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纳木错周围,有很多白皑皑的雪山,这些雪山实际上就是冰川。

这些冰川每年都在融化,向下游补给水源,又在每年1/9冬天的时候通过降雪补充冰川的消融量,最终形成一种动态平衡。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而冰川通过降雪所获得的补给量远远少于融化量。

这样一来,冰川不断退缩,冰川融化的水大部分注入纳木错湖中,最终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⑤除此之外,纳木错湖水水位上涨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⑥纳木错周边地区的海拔高度基本都在4000米以上,属于高寒地区,地表在常年低温的作用下形成一层厚厚的冻土。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挖掘后发现,这些冻土层中甚至有一层很厚的冰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高原水循环的一部分。

⑦这些冻土在低温状态下,长期以冰的形态存在。

可燃冰首次在中国哪一个地方发现

可燃冰首次在中国哪一个地方发现

可燃冰首次在中国哪一个地方发现■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现场。

■新华社发[摘要]9月24日,国家海洋局发布消息,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取得了首次在南海陆相地层中发现天然气和甲烷气体显示,这是世界上首次在南海形成天然气水合物。

[提要]专家介绍说,可燃冰是一种对地球有重大影响的新能源。

这种可燃冰蕴藏量相当于一桶油可燃烧一年所产生的能量。

根据目前初步分析结果推算,可燃冰储量高达1.2万亿立方米。

1可燃冰被称为“未来的能源”,是我国继煤、石油之后发现的第三种新能源。

可燃冰是一种天然气的自然生成物。

它存在于水中,由于水与天然气相似,故名为天然气水合物。

是由甲烷与水组成的固态碳氢化合物,由甲烷与氧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

当甲烷遇高温高压后形成可燃冰。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碳当量高达97%以上的甲烷气体(又称可燃冰)。

可燃冰资源储量巨大、储量丰富、分布广泛是目前世界上最受关注的一种新能源。

可燃冰由于它具有无污染、燃烧后生成量低(平均为0.5%)、无放射性污染等特点,被称为“未来的能源”。

2可燃冰可用于发电、供暖、制冷,而用天然气水合物则可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利用。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可燃的甲烷,常温下为液态,可燃。

它被认为是“最清洁、最安全的能源”,但目前世界上仅发现了两个陆相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我国南海北部是一个分布密集、赋存条件复杂、潜在安全风险大的大陆盆地。

从资源潜力和潜在安全风险来看,准噶尔盆地在全球能源供应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主要分布在我国东昆仑、北太平洋、南沙群岛及澳大利亚西部海洋区域及周边地区等区域。

根据勘探研究表明:天然气水合物储量丰富且分布广;其中中国海相含盐度大于等于5.8%,与可燃冰非常相似;中国南海北部陆相含盐度大于等于6.5%,与可燃冰非常相似。

日本、韩国等国都曾进行过可燃冰开采试验或正在进行相关研究。

3在中国近海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储量高达400亿立方米,相当于现有石油和天然气总储量数的5倍,是现有能源总储量数数量的3倍以上。

可燃冰介绍

可燃冰介绍

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H4·8H2O;"可燃冰"是未来洁净的新能源;它是天然气的固体状态因海底高压,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分子与水分子;它的形成与海底石油的形成过程相仿,而且密切相关;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在缺氧环境中,厌气性细菌把有机质分解,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气;其中许多天然气又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与压力下又形成"可燃冰";这是因为天然气有个特殊性能,它和水可以在温度2~5摄氏度内结晶,这个结晶就是"可燃冰";因为主要成分是甲烷,因此也常称为"甲烷水合物";在常温常压下它会分解成水与甲烷,"可燃冰"可以看成是高度压缩的固态天然气;外表上看它像冰霜,从微观上看其分子结构就像一个一个由若干水分子组成的笼子,每个笼子里"关"一个气体分子;目前,可燃冰主要分布在东、西太平洋和大西洋西部边缘,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但由于开采困难,海底可燃冰至今仍原封不动地保存在海底和永久冻土层内;形成储藏:可燃冰由海洋板块活动而成;当海洋板块下沉时,较古老的海底地壳会下沉到地球内部,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便随板块的边缘涌上表面;当接触到冰冷的海水和在深海压力下,天然气与海水产生化学作用,就形成水合物;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0%,相当于4000万平方公里,是迄今为止海底最具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可燃冰"的形成有三个基本条件:首先温度不能太高,在零度以上可以生成,0-10℃为宜,最高限是20℃左右,再高就分解了;第二压力要够,但也不能太大,零度时,30个大气压以上它就可能生成;第三,地底要有气源;因为,在陆地只有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层才具备形成条件和使之保持稳定的固态,而海洋深层300-500米的沉积物中都可能具备这样的低温高压条件;因此,其分布的陆海比例为1∶100;有天然气的地方不一定都有"可燃冰",因为形成"可燃冰"除了压力主要还在于低温,所以一般在冰土带的地方较多;长期以来,有人认为我国的海域纬度较低,不可能存在"可燃冰";而实际上我国东海、南海都具备生成条件;东海底下有个东海盆地,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经20年勘测,该盆地已获得1484亿立方米天然气探明加控制储量;尔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专家金翔龙带领的课题组根据天然气水化物存在的必备条件,在东海找出了"可燃冰"存在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并根据地温梯度、结合东海地质条件,勾画出"可燃冰"的分布区域,计算出它的稳定带的厚度,对资源量做了初步评估,得出"蕴藏量很可观"结论;这为周边地区在新世纪使用高效新能源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科学家发现,地球上有一种可燃气体和水结合在一起的固体化合物,因外形与冰相似,所以叫它"可燃冰";这种可燃冰的形成有两条途径:一是气候寒冷致使矿层温度下降,加上地层的高压力,使原来分散在地壳中的碳氢化合物和地壳中的水形成气-水结合的矿层;二是由于海洋里大量的生物和微生物死亡后留下的遗尸不断沉积到海底,很快分解成有机气体甲烷、乙烷等,这样,它们便钻进海底结构疏松的沉积岩微孔,和水形成化合物;可燃冰年复一年地积累,形成延伸数千至数万里的矿床;它每立方米中含有200立方米的可燃气体,已探明的储量比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加起来的储量还要大几百倍;目前,开发技术问题还没有解决;一旦获得技术上的突破,可燃冰将加入新的世界能源的行列;中国可燃冰储存状况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的海洋大国,我国能源短缺十分突出;我国的油气资源供需差距很大, 1993 年我国已从油气输出国转变为净进口国, 1999 年进口石油4000 多万吨, 2000 年进口石油近7000 万吨,预计2010 石油缺口可达2 亿吨;因此急需开发新能源以满足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丰富,其上游的勘探开采技术可借鉴常规油气,下游的天然气运输、使用等技术都很成熟;因此,加强天然气水合物调查评价是贯彻实施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也是开发我国二十一世纪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增强综合国力及国际竞争力、保证经济安全的重要途径;我国对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与勘查已取得一定进展,在南海西沙海槽等海区已相继发现存在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物理标志BSR ,这表明中国海域也分布有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值得我们开展进一步的工作;同时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已建立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天然气水合物实验室并成功点燃天然气水合物;2005年4月14日,我国在北京举行中国地质博物馆收藏我国首次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碳酸盐岩标本仪式;宣布我国首次发现世界上规模最大被作为"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存在重要证据的"冷泉"碳酸盐岩分布区,其面积约为430平方公里;该分布区为中德双方联合在我国南海北部陆坡执行"太阳号"科学考察船合作开展的南中国海天然气水合物调查中首次发现;冷泉碳酸盐岩的形成被认为与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系统和生活在冷泉喷口附近的化能生物群落的活动有关;此次科考期间,在南海北部陆坡东沙群岛以东海域发现了大量的自生碳酸盐岩,其水深范围分别为550米~650米和750米~800米,海底电视观察和电视抓斗取样发现海底有大量的管状、烟囱状、面包圈状、板状和块状的自生碳酸盐岩产出,它们或孤立地躺在海底上,或从沉积物里突兀地伸出来,来自喷口的双壳类生物壳体呈斑状散布其间,巨大碳酸盐岩建造体在海底屹立,其特征与哥斯达黎加边缘海和美国俄勒岗外海所发现的"化学礁"类似,而规模却更大;"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与水分子结合形成的外观似冰的白色或浅灰色固态结晶物质,因其成分的80%~99.9%为甲烷,这些碳酸盐岩的形成和分布记录了富含甲烷流体的类型、性质、来源、强度变化及其与海底可能存在的水合物系统的关系等情况;中德科学家一致建议,借距工作区最近的中国香港九龙的名谓,将该自生碳酸盐岩区中最典型的一个构造体命名为"九龙甲烷礁",其中"龙"字代表了中国,"九"代表了多个研究团体的合作;按照战略规划的安排,2006年-2020年是调查阶段,2020年-2030年是开发试生产阶段,2030年-2050年,中国可燃冰将进入商业生产阶段;中国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张洪涛先生09年9月25日在北京介绍,中国地质部门在青藏高原发现了一种名为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的环保新能源,预计十年左右能投入使用;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张洪涛说,这是中国首次在陆域上发现可燃冰,使中国成为加拿大、美国之后,在陆域上通过国家计划钻探发现可燃冰的第三个国家;他介绍,初略的估算,远景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可燃冰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具有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特点,是公认的地球上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2017年5月,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 5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参加这次任务的全体参研参试单位和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

可燃冰介绍

可燃冰介绍

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H4·8H2O。

"可燃冰"是未来洁净的新能源。

它是天然气的固体状态(因海底高压),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分子与水分子。

它的形成与海底石油的形成过程相仿,而且密切相关。

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在缺氧环境中,厌气性细菌把有机质分解,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气)。

其中许多天然气又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与压力下又形成"可燃冰"。

这是因为天然气有个特殊性能,它和水可以在温度2~5摄氏度内结晶,这个结晶就是"可燃冰"。

因为主要成分是甲烷,因此也常称为"甲烷水合物"。

在常温常压下它会分解成水与甲烷,"可燃冰"可以看成是高度压缩的固态天然气。

外表上看它像冰霜,从微观上看其分子结构就像一个一个由若干水分子组成的笼子,每个笼子里"关"一个气体分子。

目前,可燃冰主要分布在东、西太平洋和大西洋西部边缘,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但由于开采困难,海底可燃冰至今仍原封不动地保存在海底和永久冻土层内。

形成储藏:可燃冰由海洋板块活动而成。

当海洋板块下沉时,较古老的海底地壳会下沉到地球内部,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便随板块的边缘涌上表面。

当接触到冰冷的海水和在深海压力下,天然气与海水产生化学作用,就形成水合物。

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0%,相当于4000万平方公里,是迄今为止海底最具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

"可燃冰"的形成有三个基本条件:首先温度不能太高,在零度以上可以生成,0-10℃为宜,最高限是20℃左右,再高就分解了。

第二压力要够,但也不能太大,零度时,30个大气压以上它就可能生成。

第三,地底要有气源。

因为,在陆地只有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层才具备形成条件和使之保持稳定的固态,而海洋深层300-500米的沉积物中都可能具备这样的低温高压条件。

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多篇,三年级阅读理解

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多篇,三年级阅读理解

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多篇,三年级阅读理解月之精灵——蟾蜍①在我国古代,蟾蜍很早就跟月亮联系在一起。

汉代的月神画像砖中,通常都趴着一只蟾蜍。

就连发明地动仪的张衡在著述中都说:“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妲娥窃之以奔月。

妲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两汉有关月亮的众多图画和文献,也都描述了这一神话,难怪古人把蟾蜍称为“月之精灵”。

②不论是神话传说中的蟾蜍,还是现实生活中的蟾蜍,都确确实实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

③现实生活中的蟾蜍,身体表面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能分泌黏液,又俗称“癞*”。

④蟾蜍虽然容颜丑陋,却是自然界中的生存高手。

它常常在早晨、黄昏或暴雨过后,出现在道旁或草地上。

蟾蜍的皮肤柔软、潮湿、黏滑,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而且它的皮肤较厚,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和散失的作用,能长久居住在陆地上,而不到水里去。

每当冬季到来,蟾蜍便潜入烂泥,用发达的后肢掘土,在洞穴内冬眠。

三月初,当北方大地乍暖还寒,温度回升到10℃左右,它便从冬眠中苏醒。

蟾蜍一般在清明前后产卵,一只雌蟾每次产卵3000~5000枚。

⑤蟾蜍行动笨拙蹒跚,不善游泳。

由于后肢较短,只能做小距离的、一般不超过20厘米的跳动。

如被人们用脚碰一下,它会立即装死,躺着一动不动。

⑥蟾蜍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常见的蟾蜍,只不过拳头大小。

可是南美热带地区,却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蟾蜍,个体长约25厘米,为蟾中之王,而有些小型的非洲蟾蜍的身长只有其1/10。

⑦蟾蜍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

它平时栖息在小河、池塘的岸边草丛内或石块间,白天藏匿在洞穴中不活动,清晨或夜间爬出来捕食昆虫、蜗牛等小动物。

据科学家们观察研究,在消灭农作物害虫方面,蟾蜍要胜过漂亮的青蛙。

它一夜吃掉的害虫,要比青蛙多好几倍。

⑧蟾蜍还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动物。

中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记有蟾蜍的性味、归经和主治等方面内容。

蟾蜍全身是宝,蟾酥、干蟾皮、蟾衣、蟾头、蟾舌、蟾肝、蟾胆等均为名贵药材,对慢性肝病、多种癌症、慢性气管炎、腹水、疗毒痈疽等有较好的疗效。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习题课件1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习题课件1

3.如图展现石油、天然气、煤炭可供人类使用的年 限,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这些燃料都属于非可再生能源 B.这些资源在我国分布很不均匀 C.我国火力发电燃料主要是煤 D.在我国这些燃料都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进口
考点二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例 2 以前,我国一直以“地大物博”而自豪,而现在 却有“地大物薄”之说。由“地大物博”变为“地大物薄”主 要的原因是( A ) A.人口总量增长,破坏浪费严重 B.自然资源总量不足 C.资源种类较少,利用率非常低 D.资源的需求量减少
考点一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例 1 下列生产活动,不属于直接利用自然资源的是 (D) A.利用风力发电 B.利用石油生产化学纤维 C.利用耕地生产粮食 D.利用钢铁制造机器
典例分析:要正确把握自然资源的含义,“存在于自 然界中”和“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两个条件缺一不可;风 力、石油、耕地具备以上两个条件,属于自然资源;钢 铁是人类加工制造的产物,属于工业产品,不属于自然 资源。故选 D。
5.“和煦的阳光,广阔的田野,欢快的鸟儿”所描述
的自然资源分别属于( C )
①气候资源 资源 ⑥海洋资源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③④⑥
6.下关于风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风能是一种矿产能源 B.风能发电,绿色环保 C.青藏高原风能最丰富 D.风能只分布在内陆地区
A.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很丰富 B.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有贫乏 C.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 D.总量不足,人均占有量多
8.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我国自然资源世界人均值的 比重,其中表示水资源的是( C )
9.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低碳生活作贡献的可行选择 是( C )
A.扔掉多余废旧物品,将生活废弃物一起进行处理 B.为安全卫生,推广用一次性餐具、用具等,如纸 巾、一次性纸杯 C.节约用水、用电、用气,如:生活用水提倡循环 利用,家用电器不待机 D.根据个人经济能力大小选择出行方式,经济实力 较强的居民多选择私人交通工具

“可燃冰”将解千年能源忧?

“可燃冰”将解千年能源忧?
6.人类对“可燃冰”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人们恨不得天然气水合物越少越好”——“人们巴不得它的储量越多越好 ” 在 1930 年的时候,“可燃气”被人们知晓是因为它“堵塞住了天然气的输送,成为麻烦制造者”, 所以“人们恨不得天然气水合物越少越好”;现在,随着对“可燃冰”在未来能源方面所扮 演角色重要性的认识,人们巴不得它的储量越多越好,尽管当前技术还不足以规模开采,但 是利用“可燃冰”作为第四代能源只是时间上早晚的问题。 7.开采“可燃冰”有多难? 为什么说“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 利: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 两倍;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 弊: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可燃冰”埋 藏于海底的岩石中,不易开采和运输。 8.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1)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 有说服力。 (2)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作比较:把事物的不同点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4)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5)打比方:将甲事物比作乙事物,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6)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7)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 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8)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三、回眸课文,归 纳总结 1.课文主旨 文章围绕“可燃冰”这一中心对象展开说明,从什么是可燃冰入手,依次介绍了可燃 冰的特点,人类对可燃冰的认识过程,多角度地展示了可燃冰对人类的影响及危险性,帮助 人们清晰全面地认识这一新能源。 2. 写作特点 中心明确,详略得当;采用多种说明方法,立体式全方位地进行说明;语言通俗易懂, 形象性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新网4月15日电据科技日报报道,中国首次发现世界上规模最大被作为“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存在重要证据的“冷泉”碳酸盐岩分布区,其面积约为430平方公里。

该分布区为中德双方联合在我国南海北部陆坡执行“太阳号”科学考察船合作开展的南中国海天然气水合物调查中首次发现。

冷泉碳酸盐岩的形成被认为与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系统和生活在冷泉喷口附近的化能生物群落的活动有关。

此次科考期间,在南海北部陆坡东沙群岛以东海域发现了大量的自生碳酸盐岩,其水深范围分别为550米-650米和750米-800米,海底电视观察和电视抓斗取样发现海底有大量的管状、烟囱状、面包圈状、板状和块状的自生碳酸盐岩产出,它们或孤立地躺在海底上,或从沉积物里突兀地伸出来,来自喷口的双壳类生物壳体呈斑状散布其间,巨大碳酸盐岩建造体在海底屹立,其特征与哥斯达黎加边缘海和美国俄勒岗外海所发现的“化学礁”类似,而规模却更大。

“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与水分子结合形成的外观似冰的白色或浅灰色固态结晶物质,因其成分的80%―99.9%为甲烷,这些碳酸盐岩的形成和分布记录了富含甲烷流体的类型、性质、来源、强度变化及其与海底可能存在的水合物系统的关系等情况。

中德科学家一致建议,借距工作区最近的中国香港九龙的名谓,将该自生碳酸盐岩区中最典型的一个构造体命名为“九龙甲烷礁”,其中“龙”字代表了中国,“九”代表了多个研究团体的合作。

据科学家估计,全球的天然气水合物储量可供人类使用100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