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分析酸碱平衡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的归纳化学平衡中的酸碱平衡与离子平衡

高中化学的归纳化学平衡中的酸碱平衡与离子平衡

高中化学的归纳化学平衡中的酸碱平衡与离子平衡高中化学中,化学平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化学平衡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或分压保持不变的状态。

其中,酸碱平衡与离子平衡是化学平衡的两个重要方面。

一、酸碱平衡在化学反应中,当酸和碱反应时,会产生水和盐。

这种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是一个常见的化学平衡反应。

化学平衡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的比例,保持不变。

酸碱反应中,酸和碱的特性是不同的。

酸可产生H+离子,而碱可产生OH-离子。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H+离子和OH-离子结合,生成水。

这个过程被称为水离子的平衡反应,也就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保持不变。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HA + MOH → H2O + MA其中,HA表示酸,MOH表示碱,H2O表示水,MA表示盐。

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胃酸和胃碱的中和反应可以减轻胃部的不适;酸雨与碱性土壤的中和反应可以恢复土壤的酸碱平衡。

二、离子平衡离子平衡是另一个重要的化学平衡现象。

在溶液中,某些化合物会解离成离子。

这种解离的过程是一个平衡反应,称为离子平衡。

离子平衡是发生在电解质溶液中的。

电解质溶液中的化合物能够解离成正离子和负离子,并保持一定的浓度平衡。

离子平衡是离子浓度和溶液电导率的平衡状态。

在离子平衡中,离子的浓度与解离度有关。

解离度是指溶液中解离的离子与总离子浓度的比值。

离子的浓度越高,解离度越大。

离子平衡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AB ⇌ A+ + B-其中,AB表示电解质,A+和B-表示正负离子。

离子平衡在化学分析、生物化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是因为溶液中酸、碱浓度的变化所造成的离子平衡的改变;生物体内的离子平衡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总结:高中化学中的归纳化学平衡包括酸碱平衡与离子平衡两个方面。

酸碱平衡是指酸和碱中和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


KW1
(2-5)
强碱滴定某弱酸HB
HB+OH- B-+H2O
Kt

[B] [HB][OH ]

K
1 b

Ka Kw
强酸滴定某弱碱B-
H++B- HB
(3-6)
Kt

[ HB ] [H ][B ]

K
1 a

Kb Kw
(3-7)
2.2 分布系数δ计算
1.分析浓度与平衡浓度 →分析浓度(analytical concentration):一
→分布系数能定量说明溶液中的各种酸碱组分的分 布情况。通过分布系数,可求得溶液中酸碱组分 的平衡浓度,
→酸度对溶液中酸(或碱)的各种存在形式的分布 的影响规律,对掌握反应的条件具有指导意义。
→各种存在形式的分布系数的和等于1。
4 δ计算及分布图(distribution diagram)
2.2.1一元酸溶液(monacid solution) 如HAc:HAc,Ac-
• pKa1 < pH<pKa2, 主要存在形式HC2O4- ,
• pH>pKa2, 主要存在形式是C2O42— 。
• 当pH=pKa1,δ0 =δ1 =0.50 当pH=pKa2, δ1 = δ2 =0.50
2.2.2(2)多元酸溶液(polyprotic acid solution)
例如 磷酸:H3PO4,H2PO4-1,HPO42-,PO43-
I 1
2
i
ci
Z
2 i
对于AB型电解质稀溶液(<0.1molL-1),德
拜-休克尔公式能给出较好的结果:

酸碱平衡的概念与测定方法

酸碱平衡的概念与测定方法

酸碱平衡的概念与测定方法酸碱平衡是化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溶液的酸碱性质以及pH值的测定方法。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酸碱平衡的概念以及常用的测定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一、酸碱平衡的概念酸碱平衡是指溶液中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化学平衡状态。

在酸碱平衡中,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的浓度是关键因素。

酸性溶液中,H+离子的浓度较高;而碱性溶液中,OH-离子的浓度较高。

当H+和OH-的浓度相等时,溶液呈中性。

判断溶液酸碱性的常用指标是pH值。

pH值定义为负十对数的对数H+离子浓度。

当溶液的pH值在0到7之间,说明溶液为酸性;pH值为7,说明溶液为中性;pH值在7到14之间,说明溶液为碱性。

二、测定酸碱平衡的方法1. pH试纸法pH试纸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测定酸碱平衡的方法。

它利用酸碱指示剂对溶液的酸碱性进行识别。

将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试纸上的指示剂会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反应而改变颜色。

通过对照试纸上的色标,可以确定溶液的pH值范围。

2. pH计测定法pH计是一种精确测定溶液pH值的电子仪器。

它通过电极测量溶液中H+离子的浓度,从而准确地确定溶液的酸碱性。

使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值时,需要将电极插入溶液中,待读数稳定后,即可得到溶液的准确pH值。

3. 滴定法滴定法是一种常见的测定溶液中酸碱性的方法。

它通过一种弱酸和强碱(或强酸和弱碱)的反应进行演化。

首先在待测溶液中加入指示剂,然后用滴定管将标准化的强碱(或强酸)溶液(称为滴定液)滴入溶液中,直到颜色发生变化。

根据滴加的滴定液的体积,可以确定溶液中酸碱物质的含量。

4. 氢离子电极法氢离子电极法是一种直接测定溶液中H+离子浓度的方法。

它利用氢离子电极和参比电极的电位差来测量溶液的pH值。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实验室和科研领域,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精度。

总结:酸碱平衡是溶液中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之间相互反应形成的化学平衡状态。

高二化学第七讲酸碱平衡

高二化学第七讲酸碱平衡

HPO
2 4
H+
+
PO
3 4
pK a = 12.44
4.计算下列各溶液的 pH 值 ( 1) 20 mL 0.10 mol · L -1 的 HCl 和 20 mL 0.10 mol · L-1 氨水混合。
( 2) 20 mL
0.10
mol
·
L
-1
HCl

20 mL
0.20 mol · L -1 氨水混合。
例如, 因为当液氨
做溶剂时可以促进醋酸的电离, 而使其表现较强的酸性; 给出质子的能力强于醋酸, 使醋酸 ( HAc )获得质子生成 在水中为强酸, 但在冰醋酸中, 其酸的强度便大打降低,
但以氢氟酸为溶剂时, 由于氢氟酸 H2Ac +,表现为弱碱性。 再如 HNO 3 而所以物质的酸碱性的酸碱性的相
3.2 缓冲溶液 3.2.1 概念
能够抵抗外来少量酸碱的影响和较多水的稀释的影响,保持体系
pH 值变化不大的溶
液,我们称之为缓冲溶液。
如向
1L 0.10 mol · L -1 的 HCN
-1
和 0.10 mol · L NaCN 的混合溶液中(
pH = 9.40 ),
加入 0.010 mol HCl 时, pH 变为 9.31;加入 0.010 mol NaOH 时, pH 变为 9.49;用水稀
化学??学科竞赛校本课程
第七讲 酸碱平衡
1 酸碱质子理论
质子理论认为:凡能给出质子( H +)的物质都是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如
HCl

NH
+ 4

HSO4
-,
H

化学反应的酸碱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的酸碱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的酸碱平衡常数化学反应中,酸碱平衡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性质。

酸碱平衡常数(Ka或Kb)是用于描述酸碱反应中酸碱物质平衡的指标。

本文将介绍酸碱平衡常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1. 酸碱平衡常数的概念酸碱平衡常数是反映酸碱解离或结合能力的一个指标,用于描述反应中酸碱物质的平衡程度。

酸碱平衡常数通常用Ka表示酸的解离常数,用Kb表示碱的解离常数。

2. 酸碱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对于酸碱反应中的酸,酸的解离常数Ka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Ka = [H3O+][A-] / [HA]其中,[H3O+]表示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A-]表示酸的阴离子浓度,[HA]表示未解离的酸的浓度。

对于酸碱反应中的碱,碱的解离常数Kb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Kb = [OH-][B+] / [BOH]其中,[OH-]表示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B+]表示碱的阳离子浓度,[BOH]表示未解离的碱的浓度。

3. 酸碱平衡常数的意义和应用酸碱平衡常数描述了酸碱反应中物质的解离或结合程度,对于理解和预测反应的平衡性具有重要意义。

酸碱平衡常数可用于计算酸碱溶液的pH值,了解溶液的酸碱性质。

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酸碱平衡常数的应用广泛。

例如,在酸碱滴定分析中,可以通过测定滴定终点时溶液中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确定溶液的酸碱平衡常数,从而计算出待测物质的浓度。

此外,酸碱平衡常数还可用于控制和调节反应条件。

例如,在酸碱催化剂反应中,可以通过调节催化剂的酸碱平衡常数来控制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

4. 酸碱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酸碱平衡常数受到温度、溶液浓度和离子强度等因素的影响。

温度升高会导致酸碱平衡常数的变化,而溶液浓度和离子强度的变化也会对酸碱平衡常数产生影响。

总结:酸碱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反应中酸碱平衡的重要指标。

通过计算酸碱平衡常数,可以深入理解酸碱反应的平衡性质,并在实验和工业生产中应用酸碱平衡常数来分析、控制和调节反应条件。

大学,分析化学第05章,酸碱平衡及酸碱滴定法

大学,分析化学第05章,酸碱平衡及酸碱滴定法

质子平衡 溶液中酸失去质子数目等于碱得到质子数目。 质子条件式(PBE)
(1) 先选零水准 (大量存在,参与质子转移的物质), 一般选取投料组分及H2O
(2) 将零水准得质子产物写在等式一边,失质子产物 写在等式另一边 (3) 浓度项前乘上得失质子数
例:Na2HPO4水溶液
零水准:H2O、HPO42[H+] + [H2PO4- ]+2[H3PO4] = [OH-] +[PO43-]
H2O
1 Kt = =10 14.00 Kw
H+ + Ac-
HAc
Kb 1 Kt = = Ka Kw
OH- + HAc
Ka 1 Kt = = Kb Kw H2O + Ac-
3 活度与浓度
活度: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有效浓度,
通常用a表示
a i = g i ci
溶液无限稀时: g =1 中性分子: g =1
+ -
-
gHB gA
+
K◦
4 质子条件式
物料平衡 (Material (Mass) Balance): 各物种的平衡浓度之和等于其分析浓度。 电荷平衡 (Charge Balance): 溶液中正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总数等于负离子所带 负电荷的总数(电中性原则)。 质子平衡 (Proton Balance): 溶液中酸失去质子数目等于碱得到质子数目。
分布分数-多元弱酸
二元弱酸H2A
H2AH++HA- H++A2- c H CO =[H2CO3]+[HCO3-]+[CO32-]
2 3
物料平衡 δH A
2

化学平衡中的酸碱平衡

化学平衡中的酸碱平衡

化学平衡中的酸碱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在达到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一定比例的状态。

在化学平衡中,酸碱平衡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它指的是在溶液中酸和碱之间的相互转化达到平衡状态。

一、酸碱的定义在化学中,酸碱的定义有多种,最常见的是布朗酸碱理论和勒维酸碱理论。

1. 布朗酸碱理论布朗酸碱理论是根据质子(H+)的捐赠和接受来定义酸碱的。

- 酸:是能够接受一个或多个质子的物质;- 碱:是能够捐赠一个或多个质子的物质。

2. 勒维酸碱理论勒维酸碱理论是基于电子对的接受和捐赠来定义酸碱的。

- 酸:是可以接受一个或多个电子对的物质;- 碱:是可以捐赠一个或多个电子对的物质。

二、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通常产生盐和水。

例如,强酸盐酸(HCl)和强碱氢氧化钠(NaOH)之间的反应方程式如下:HCl + NaOH → NaCl + H2O在酸碱反应中,酸和碱中的质子或电子对转移,从而形成离子或化合物。

三、酸碱平衡在酸碱反应中,酸和碱的浓度可以发生变化。

然而,达到化学平衡时,酸和碱之间的反应速率相等,并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一定比例。

例如,对于以下反应方程式:H2O + CO2 ⇌ H2CO3在此反应中,水(H2O)和二氧化碳(CO2)之间发生酸碱反应,形成碳酸(H2CO3)。

在达到酸碱平衡后,水和二氧化碳的转化速率相等,并且碳酸的浓度保持一定比例。

四、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是用于判断溶液中酸碱性质的化学物质。

它可以根据溶液的PH值(酸碱度)或颜色的变化来确定溶液中的酸碱性质。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包括酚酞、溴蓝、甲基橙等。

它们在不同PH值下会出现不同的颜色,从而可以判断溶液是酸性、中性还是碱性。

五、影响酸碱平衡的因素酸碱平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浓度和催化剂等。

1. 温度温度的变化可以影响酸碱反应的速率和平衡常数。

通常情况下,增加温度会加快反应速率,并使酸碱平衡向可逆反应的产物方向移动。

2024无机化学《酸碱平衡》教案

2024无机化学《酸碱平衡》教案

教案•酸碱平衡基本概念与原理•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缓冲溶液原理及应用•沉淀溶解平衡与溶解度计算目•酸碱滴定法原理与实践操作•酸碱平衡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用录酸碱平衡基本概念与原理酸碱酸碱的强弱030201酸碱定义及性质酸碱反应类型中和反应酸和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也称为酸碱中和。

酸碱与金属的反应酸能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碱能与某些金属(如铝、锌等)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氢气。

酸碱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碱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碱平衡原理酸碱平衡酸碱指示剂酸碱平衡的移动溶液pH值计算pH值定义01pH值计算方法02酸碱混合溶液pH值计算03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弱电解质定义及分类弱电解质定义弱电解质分类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电离平衡常数定义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影响电离平衡因素浓度温度浓度改变会影响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但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同离子效应多元弱酸、弱碱电离平衡多元弱酸电离平衡多元弱碱电离平衡缓冲溶液原理及应用缓冲溶液组成及作用机制组成作用机制当向缓冲溶液中加入少量酸或碱时,弱酸或弱碱的解离平衡发生移动,从而减弱了溶液pH值的变化,保持溶液的酸碱度相对稳定。

缓冲容量与缓冲范围缓冲容量指缓冲溶液所能抵抗外来酸或碱对溶液pH值影响的能力,与缓冲组分的浓度及解离度有关。

缓冲范围指缓冲溶液能够有效维持pH值稳定的pH值范围,通常与弱酸或弱碱的解离常数有关。

常见缓冲体系及其应用常见缓冲体系应用维持生理pH 值稳定人体内的血液、细胞液等都具有缓冲作用,能够维持生理pH 值的稳定,保障正常生理功能。

要点一要点二药物制剂与储存在药物制剂过程中,缓冲溶液常用于调节药物的酸碱度,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在药物储存过程中,缓冲溶液也能够减缓药物因酸碱度变化而引起的降解和失效。

生物实验与研究在生物实验中,缓冲溶液常用于细胞培养基、酶反应体系等的配制,为生物实验提供稳定的酸碱环境;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缓冲溶液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用于蛋白质纯化、DNA 提取等实验操作中。

3-3 化学分析(酸碱平衡3)

3-3 化学分析(酸碱平衡3)

Ka:溶液中酸的酸离解常数 Ka':溶液中碱的共轭酸的酸离解常数 Ca:酸的分析浓度
Cb:碱的分析浓度
g 例题及注意事项见书 p78例题18-19。
20
3.2.3 酸碱溶液酸度的计算
¡ 3.2.3.4 其他酸(碱)溶液 1. 弱酸和强酸的混合溶液
f以弱酸HA(浓度为CHA)和HCl (浓度为CHCl) 的混合溶液为例,[H+]的近似计算公式为: [H+ ] =(CHCl − K a)+ (CHCl − K a)2 + 4K(a CHCl + CHA) 2
[C2
O
24
]+ຫໍສະໝຸດ [HO-][HC
2O
4
]
=
Ka1 [H2C2O4 ] [H+ ]
[C2O24- ]
=
Ka1 Ka2 [H2C2O4 ] [H+ ]2
[H+
]
=
KW [OH−
]
6
3.2.3 酸碱溶液酸度的计算
1
上述三式代入PBE中,得:
[H+ ] =
[H2A]⋅
K a1
(1 +
2 K a2 [H+ ]
或 pH < 2时使用
24
4
¡ HA —A- 型缓冲溶液 pH 值的计算
HA(浓度为CHA)和NaA(浓度为CA-)的水溶液
PBE: [A-] = CA- + [H+] - [OH-] (HA、H2O零水准)
或 [HA] = CHA - [H+] + [OH-] (A-、H2O零水准)
根据
[H+ ] =

无机及分析化学06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无机及分析化学06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无机及分析化学06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酸碱平衡是无机及分析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溶液中酸和碱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状态。

酸碱滴定法是一种常用于测定溶液中酸碱性质和浓度的分析方法。

本文将对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介绍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

酸碱平衡是指溶液中酸和碱之间的反应和平衡状态。

在溶液中,酸能够释放出H+离子,而碱能够接受H+离子。

这个过程被称为质子(H+)转移反应。

在酸碱平衡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酸性度(pH)和酸度常数(Ka)。

pH是用来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它的定义是pH=-log[H+],其中[H+]代表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

pH值越小,表示溶液越酸;pH值越大,表示溶液越碱。

在中性水溶液中,pH值为7酸度常数Ka用来衡量酸的强弱,它的定义是Ka=[H+][A-]/[HA],其中[H+]代表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A-]代表酸的共轭碱的浓度,[HA]代表未解离酸的浓度。

Ka值越大,表示酸越强。

酸碱滴定法是一种常用于测定溶液中酸碱性质和浓度的分析方法。

在酸碱滴定中,通常会使用滴定管、酸度计、酸碱指示剂等实验装置和试剂。

滴定过程中需要滴定剂、指示剂和滴定的原料溶液。

滴定过程中,首先准备好要分析的溶液和滴定剂。

然后,用滴定管滴入适量的滴定剂到容器中,然后再加入适当的指示剂。

当滴定剂反应完全与原料溶液中的酸或碱反应完成时,指示剂的颜色将发生明显的变化。

通过测量滴定剂用量,可以计算出原料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

酸碱滴定法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有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络合滴定。

酸碱滴定是根据滴定剂对溶液中的酸或碱进行中和反应来测定其浓度。

氧化还原滴定是通过滴定剂与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来测定其浓度。

络合滴定是通过滴定剂与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来测定其浓度。

酸碱滴定法在实际应用中有广泛的用途。

例如,它可以用于测定食品和药品中的酸碱度,以确保其安全和合规性。

此外,酸碱滴定还可以用于水质分析、环境监测和药物分析等领域。

高二化学课件酸碱平衡

高二化学课件酸碱平衡

练习
例2:已知H3PO4水溶液的Ka1θ= 7.6×10-3, Ka2θ =
6.3×10-8,计算PO43-的Kb3θ和Kb2θ 。
解: pKb3 = pKw -pKa1 = 14.00-2.12 = 11.88 pKb2 = pKw -pKa2 = 14.00-7.20 = 6.80
返回
二、 酸碱平衡体系中各组分浓度的计算 1.分析浓度与平衡浓度
例 3 计 算 pH=5.0 时 ,HAc 和 Ac-的分布分数
解:
HAc

[H ] 10 0.36 5.0 5.0 K a [ H ] 1.8 10 10

5.0
Ac 1 0.36 0.64
(2)二元酸溶液 如草酸: H2C2O4,
H+
简化:H 2O H OH H+
碱的离解:

中和反应:
OH H H 2O H Ac HAc H+
NH 3 H NH 3 H 2 O
H+
H 2 O H OH NH 4
NH 4

OH
NH H+ OH NH3 H 2O 4


例5 计算pH=5.0时0.1mol· -1 草酸溶液中 L C2O42- 的 浓 度 。 已 知 草 酸 的 Ka1=5.60×10-2 , Ka2=5.42×10-5 。 解:
[A ] K K x x( A ) c( H A) [ H ] K [ H ] K K
2 a1 a2 2 2 2 a1 a1 2 5 5 2 2 5 2 a2
分析浓度(Analytical concentration):一定体积溶液中含

化学中的酸碱平衡原理及应用

化学中的酸碱平衡原理及应用

化学中的酸碱平衡原理及应用酸碱平衡原理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化学反应、生物体内过程以及环境污染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对酸碱平衡原理及其应用进行一定的阐述。

一、酸碱的定义及性质酸碱均为化学反应中常见的化合物,其定义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布朗酸碱理论,其认为酸是能够给出氢离子的离子或分子,而碱是接受氢离子的离子或分子。

另一种是路易斯酸碱理论,其认为酸是能够接受电子对的离子或分子,而碱是能够给出电子对的离子或分子。

不管采用哪种定义方式,酸性和碱性都有自己的特性,比如酸性物质在水中会产生氢离子,将指示剂变为红色;而碱性物质在水中会产生氢氧根离子,将指示剂变为蓝色。

二、酸碱平衡常数和PH值酸碱反应通常都是不完全的反应,因此,为了表征一个酸或碱的强弱程度,通常会引入酸碱平衡常数。

以弱酸为例,其在水中会分解产生氢离子和相应的阴离子,该反应的反应式为:HA + H2O ↔ H3O+ + A-其中,HA表示弱酸,A-表示其相应的阴离子。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产生的H3O+和A-浓度为C,HA浓度为x,那么平衡常数Kc为:Kc = [H3O+][A-] / [HA]通过该公式,可以标定一个酸或碱的酸弱程度,同时,将其转换为对数形式,则可计算其所对应的PH值,公式为:PH = - log[H3O+]通过PH值可以对液体酸碱的强弱程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三、酸碱平衡原理的应用1、生物体内过程生物体内许多过程都需要酸碱平衡的调节。

例如,在人体中,呼吸过程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该化学物质不但可转化为碳酸氢根离子,还能够降低细胞外液的PH值。

因此,为了避免血液PH值下降,人体通常会通过调节呼吸及代谢物产生来维持酸碱平衡。

2、化学分析酸碱指示剂在化学分析中被广泛使用,比如在氢氧化钠滴定时,苯酚酞和酚酞均常被用于指示终点。

当溶液中碱的浓度达到一定的量时,这些指示剂就会出现颜色的变化,从而提示分析者终点已经到达了。

3、环境保护酸碱平衡原理在环境保护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化学平衡的酸碱平衡

化学平衡的酸碱平衡

化学平衡的酸碱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当化学反应达到一定条件时,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和反应速率保持恒定的状态。

而酸碱平衡是一种特殊的化学平衡,涉及到酸碱的中和反应。

本文将探讨酸碱平衡的原理、常见的酸碱平衡反应以及如何影响酸碱平衡的因素。

一、酸碱平衡的原理酸碱平衡的原理基于酸碱中和反应。

在化学反应中,酸会释放出H+离子,而碱则会释放出OH-离子。

当酸和碱进行反应时,H+和OH-离子会相互结合形成水(H2O)分子,这个过程被称为中和反应。

当反应中酸和碱的摩尔比例为1:1时,完全中和反应会发生,产生pH值为7的中性溶液。

二、常见的酸碱平衡反应1. 酸与碱的中和反应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最常见的酸碱平衡反应之一。

例如,硫酸(H2SO4)与氢氧化钠(NaOH)反应时,会生成硫酸钠(Na2SO4)和水(H2O):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2. 电离度的调整在酸碱平衡中,控制反应物的电离度可以影响酸碱溶液的酸碱性质。

例如,在溶液中添加盐酸(HCl)可以增加H+离子的浓度,使溶液呈酸性;而添加氧化钙(CaO)可以吸收部分水分,降低溶液的H+离子浓度,使溶液呈碱性。

3. 酸碱盐的水解反应酸碱盐的水解反应也是酸碱平衡的一种重要反应。

水解是指在水中,酸性或碱性离子与水分子之间发生反应。

例如,氨气(NH3)和盐酸(HCl)反应时,生成氯化铵(NH4Cl):NH3 + HCl → NH4Cl三、影响酸碱平衡的因素1. 浓度反应物的浓度是影响酸碱平衡的重要因素。

当反应物浓度增加时,酸碱中和反应会向生成物的一侧偏移,直到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2. 温度温度对酸碱平衡的影响取决于反应的特性。

有些反应在升高温度时会向生成物的一侧偏移,而另一些反应则会向反应物一侧偏移。

温度的变化会改变平衡常数,进而影响酸碱平衡的位置。

3. 压力对于气相反应,压力是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压力增加时,平衡反应会偏向生成物更少分子的方向。

分析化学第10讲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分析化学第10讲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 多元酸及多元碱在水中分级解离,溶液中存在着多 个共轭酸碱对。其每个共轭酸碱对的Ka和Kb之间也 存在类似上述的关系。例如H3PO4有三个共轭酸碱 对:
H3PO4-H2PO4-、H2PO4--HPO42-、HPO42--PO43-, 有
H3PO4 Ka1 H++ H2PO4-
Kb3
H2PO-4 Ka2 H++ HPO24-
5.1 酸酸碱质子理论,酸是能给出质
子的物质,碱是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① 酸:HNO3、HAc、H2O、H3O+(水合氢离子/水 合质子)、NH4+、HPO42- 等 而给出质子后剩余部分即为碱。
例如,
HAc H Ac
酸 质子 碱
NH
4
H
NH
3
酸 质子 碱
酸 质子 + 碱
HB
H+
B-
共轭酸碱对
⑤ 酸碱反应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转移。酸(HB)要转化为共
轭碱(B-),所给出的质子必须转移到另一种能接受质 子的物质上,在溶液中实际上没有自由的氢离子,只可 能在一个共轭酸碱对的酸和另一个共轭酸碱对的碱之间 有质子的转移。因此,酸碱反应是共轭酸碱对共同作用 的结果。
第五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一)
理化检验教研室 李元成
教学重点
(1)酸碱平衡理论 (2)各类酸碱溶液的pH值计算方法 (3)各类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 酸碱理论
➢电离理论 ➢电子理论 ➢质子理论
酸——能电离出H+的物质 碱——电离出OH-的物质
酸——凡能接受电子的物质 碱——凡能给出电子的物质 酸——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 碱——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无机及分析化学06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无机及分析化学06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 -
c(NH 4 )c(OH ) K b (NH 3 ) = c(NH 3 )
Kb (NH3):一元弱碱的解离常数
Chapter Six
25
(2)共轭酸碱对 Ka、 Kb 的关系 )
NH3(aq)+ H2O(l) NH4+(aq)+ OH–(aq)
c(OH - ) c(NH 4 + ) K b (NH 3 ) = c(NH 3 )
H+(aq)+Ac-(aq)
HAc ∼ Ac共轭酸碱对
H3O+(aq)
H2O ∼ H3O+
共轭酸碱对
H3O+(aq) + Ac-(aq) H+(aq) + Ac-(aq)
12
例:NH3在水溶液中的解离也是一个酸碱反 应。 酸碱半反应 H2O (l) 酸碱半反应 NH3 (aq) + H+ (aq) 酸碱总反应 NH3 (aq) + H2O(l) NH4+ (aq) H+ (aq) + OH- (aq) H2O ∼ OH共轭酸碱对
NH4+ +H2O
Chapter Six
例:HCl与NH3的反应无论是在溶液中还是在气 与 相中或是在非水溶剂苯中, 相中或是在非水溶剂苯中,其实质都是质子转 最终生成NH4Cl。 移,最终生成 。
HCl + NH3
优越性: 优越性:
• •
NH4+ + Cl-
扩大了酸碱物质的范畴 扩大了酸碱反应的范畴
酸总是较碱多一个正电荷, 酸总是较碱多一个正电荷,酸碱可以是 分子,阳离子,阴离子。 分子,阳离子,阴离子。

分析化学 酸碱平衡及酸碱滴定法(2)

分析化学 酸碱平衡及酸碱滴定法(2)

而10~15滴PP, pH≈8变色
离子强度:影响pKHIn
温度
其他
4 混合指示剂 通过颜色互补,使变色范围变窄, 变色更敏锐 溴甲酚绿+甲基红
5.0------------5.1-------------5.2 橙红 灰 绿 (黄+红) (绿+橙红)(蓝+黄)
用于Na2CO3标定HCl时指示终点
10 8 6 4 2 0 0 1 2
9.7
sp+0.1%
sp 7.0
4.3
突 跃
sp-0.1%
0.1000mol· L-1 HCl ↓ 0.1000mol· L-1 NaOH 突跃:9.7~4.3 PP 8.0 MR 5.0
滴定分数 a
浓度对滴定突跃的影响
pH
12
10.7
10
9.7 8.7 7.0
14 12 10 8 12.5 11.7 10.7 9.7
20.02mL
溶 液 的 pH
7 6 4 2 1 0 0 5 10 15 20 25
突跃范围
19.98mL
4.3 3.3 2.28
30
35
40
45
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mL)
“突跃”的存在为准确判断终点提供了方便
滴定突跃的作用:
滴定突跃是选择指示剂的依据—指示剂的变色范 围要全部或部分落在滴定突跃范围之内。
(1) 滴定前: 滴定分数a=0 [H+]=cHCl=0.1000mol· L-1 pH=1.00
(2) 滴定开始到sp前: [H+]=cHCl(剩余) 当加入NaOH19.98mL时,相对误差为 -0.1% 滴定分数a=0.999 [H+]=5.0×10-5 mol/L pH=4.30 (3) sp时: a=1 [H+]=[OH-] pH=7.00

《大学分析化学教学课件》5-1酸碱平衡

《大学分析化学教学课件》5-1酸碱平衡

THANKS
感谢观看
质量作用定律
质量作用定律是描述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关系的定律,在酸 碱平衡中,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也存在类似的关系。
电离平衡
电离平衡是描述弱电解质在水中离解程度的一种平衡状态,弱酸或 弱碱的电离平衡受到质子转移的影响。
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是一种能够抵抗外来少量强酸或强碱而保持自身pH值基本 不变的溶液,其原理是利用了酸碱对的缓冲作用。
3. 观察并记录酸碱反应过程 中的现象;
4.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酸碱反 应的平衡常数。
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条 件下的酸碱反应平衡常数,可以
得出以下结论
1. 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 有关,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
2. 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浓度 有关,浓度越大,平衡常数越大;
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01
3. 在一定条件下,酸碱反应可以达到平衡状态,此 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02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03
1. 酸碱反应是一种可逆反应,存在平衡状态;
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2. 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浓度 等因素有关;
3. 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条件下的酸碱反 应平衡常数,可以了解酸碱反应的规 律和特点。
《大学分析化学教学 课件》5-1酸碱平衡
目录
• 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 • 酸碱平衡的移动 • 酸碱平衡的计算 • 酸碱平衡的应用 • 酸碱平衡的实验研究
01
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
酸和碱的定义

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氢离子(H+) 的物质。酸具有给出质子的能力, 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分析化学-化学平衡和分布曲线

分析化学-化学平衡和分布曲线

pH=8.4
cc总血乙阿药 酰司= 水9匹(9[杨.H林99+酸在%]胃)胃,+p中KKa阿a的)=司[H吸3匹+.5收林].血比计率算。
(b) 分布系数——多元弱酸
二元弱酸H2A
H2AH++HA- H++A2-c H2CO3=[H2CO3]+[HCO3-]+[CO32-]
物料平衡
def δH2A ==
滴定分析法
第二节 化学平衡与
分布曲线
一、酸碱平衡与分布曲 线
二、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2021/1/20
一、酸碱平衡与分布曲线
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通常用反应的平衡常数来衡量。化 学平衡是化学分析法的基础。本节从分析化学的角度讨论有 关的反应平衡及相关问题。
1.酸碱平衡与平衡常数
HA + H2O = H3O+ A- +H2O = HA +OH -
➢ pH<pKa时,溶液中以HA型体为主 pH>pKa时,溶液中以A-型体为主
通过控制溶液 酸度可到所需 的型体
2021/1/20
分布系数图
HAc的分布系数图(pKa=4.76)
优势区域图
pKa±1.3
HAc 3.46 6.06
Ac-
pH
4.76
2021/1/20
HF的分布系数图(pKa=3.17)
PHale Waihona Puke 43-pKb1 + pKa3 = 14.00 pKb2 + pKa2 = 14.00 pKb3 + pKa1= 14.00
Kbi =
Kw Ka(n-i+1)
2021/1/20
溶剂分子的质子自递反应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三章 酸碱平衡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三章 酸碱平衡

HC2O-4 H2O
H3O

C O2- 24
K
a2
(H2
C
2
O
4
)

c(
H

)

c(
C2
O
2 4
)
c(HC
2
O
4
)
S2- H2O
OH- HS-
K
b1
(S
2
)

c(OH - ) c(HS- ) c(S2 )
HS- H2O
OH- H2S
K
b2
(S
2
)

3
)
2
K
b2
(A
3
)
K
2–
a3
(H
3
A)
3–
b2
b2
K
b1
(A
3
)
解:经查表可知
K
a1
(H
3
A)

K
b3
(A
3
)

K w
K a2
(H 3A)
K
b2
(A
3
)

K w
K a3
(H 3A)
K
b1
(A
3
)

K w
Ka2 = 6.3×10-8, 即 pKa2 = 7.20 由于 Ka2·Kb2 = 10-14 所以 pKb2 = 14 - pKa2
H3O+ + A¯
K
a
(HAc
)

c(H ) c(Ac-) c(HAc)
1.81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 ∑ xi
n
∑ S =
(xi − x)2
n −1
x控制图:以组成尽量与样品相似的标准物质作为质控样 品,用同一标准方法在一段时期内每天测定一次,至少 得到20个测定结果,求出这20个结果的平均值 和标准偏 差 ,并计算上、下控制限和上、下警戒限。
水中铜分析数据的x控制图 3 2.7.4 质量控制与质量评定
24
4
2013/9/16
3.2.2.3 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 — 分布系数
¡ 分布系数
溶液中某种形体的平衡浓度与溶质的分析浓度之比值,
用 δ 表示。 以H3PO4为例: cH3PO4 = [H3PO4 ] + [H2PO4- ] + [HPO42- ] + [PO43- ]
δ H 3 PO4
= [H3PO4 ] cH3PO4
¡ 标准偏差分析
d 标准偏差(S):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方面构成,而Sr则 由偶然误差构成,因为对类似样品测定时,同一实验室的结
果相减(D),可以消除系统误差。
x1 + y1 = T1
x1 − y1 = D1

S=
Ti
2

(∑ Ti
n
)
2
x2 + y2 = T2
x2 − y2 = D2
2(n −1)
™ 活度(a)
指溶液中微粒(分子、离子和原子)的有效浓度。 由于电解质溶液中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使微粒的 活动受到牵制,可认为有效浓度降低。
™ 活度系数(γ )
用来衡量实际溶液与理想溶液之间偏差的程度。
a =γc
其中,c 为溶液中粒子的浓度,用mol/L表示。
稀溶液(I<0.1 m)时,可通过Deby-Hückel 公式
2013/9/16
第二章
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质量保证
1
2.7.4 质量控制与质量评定
质量评定
标准物质 (CRMs)
实验室内部 评定
实验室外部 评定
统计方法
质量保证
实验人员的 教育和培训
实验室各项 规章制度
仪器设备的 保养和维修
质量控制
校准标准化
2
1. x控制图
¡ 上控制限: x + 3S ¡ 下控制限: x − 3S ¡ 上警戒限: x + 2S ¡ 下警戒限: x − 2S ¡ 上辅助线: x + S ¡ 下辅助线: x − S
第三章 分析科学中的溶液平衡
8
¡ 化学分析
滴定分析(容量分析)
(以溶液四大平衡理论为基础) 经典分析方法
重量分析(直接分析方法)
¡ 溶液四大平衡理论
™ 酸碱平衡 ™ 配位平衡 ™ 氧化还原平衡 ™ 沉淀平衡
9
10
¡ 溶液平衡中的基本概念
™活度
¡ 活度 ¡ 活度系数
™ 平衡常数
¡ 浓度平衡常数 ¡ 活度平衡常数 ¡ 混合平衡常数
4
2.7.4 质量控制与质量评定
¡ 尤登图法
各实验室对两个不同浓度的类似样品的测定结果的评定。 若不存在系统误差,则各实验室的测定结果应落在以( x, y ) 为中心的四个象限中,形成一个圆形(图A);若存在系统误 差,则可能落在一、三两个象限中,形成椭圆形(图B)。
5
2.7.4 质量控制与质量评定
¡ 区分效应
在某种溶剂中,能区分不同的酸碱给出或得到质子的 能力,称为区分效应。
20
3.2.1 酸碱概念的变迁
™ 5. 溶剂的自离解与自离解常数
溶剂往往能接受质子也能给出质子,即质子能 在这种两性溶剂自身中传递,如:
HS + HS H2O + H2O 酸碱
H2S+ + S- H3O+ + OH- 新酸 新碱
δ HAc
= [HAc] CHAc
=
[H + [H+ ]+
] K
a
=
1.0
1.0 ×10−4
×10−4 + 1.75
×10−
5
= 0.85
δ Ac-
=
[Ac- ] CHAc
=
Ka [H+ ]+
Ka
=
1.0
1.75 ×10 −5 ×10−4 +1.75×10−
5
= 0.15
30
3.2.2 酸碱平衡中几个基本概念
™ 酸的分析浓度(cHA) :HA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体 (HA, A-)的总浓度。
™ 酸的平衡浓度([HA]):在溶液中以HA形体存在的物 质的量浓度。
3.2.2.2 酸的浓度与酸度
™ 酸的浓度:酸的分析浓度,用ca表示,单位为mol/L; ™ 酸的酸度:溶液中氢离子的活度,有时也用氢离子的
浓度来代替。
22
3.2.1 酸碱概念的变迁
™ 水溶液中HA的离解反应:
HA + H2O
H3O+ + A-
™ 共轭酸碱对的Ka和Kb的关系:
Ka · Kb = Kw
酸越强,其共轭碱的碱性越弱;同理,碱越强, 其共轭酸的酸性越弱。
23
3.2.1 酸碱概念的变迁
3.2.2 酸碱平衡中几个基本概念
3.2.2.1 酸的分析浓度与平衡浓度
[H+ ][Ac- ] [HAc]
C = [HAc] + [Ac- ]
δ HAc
=
[HAc] C
=
[HAc] [HAc] + [Ac- ]
=
[H+ ] [H+ ] + Ka
δ Ac-
=
[Ac- ] C
=
[Ac- ] [HAc] + [Ac- ]
=
Ka [H+ ] + Ka
δ HAc + δ Ac− = 1
Ka2
=
[H
+
][C
2
O
24
[HC
2
O
4
]
]
CH2C2O4
=
[H
2C
2O
4
]
+
[HC
2O-4
]
+
[C2
O
24
]
32
3.2.2 酸碱平衡中几个基本概念
<
pKb
时,δ NH3
<
δ
NH
+ 4
,溶液中
[NH4+]占主导地位;
d 当pOH = pKb 时,δ NH3
= δ NH
+ 4
,溶液中[NH4+]和[NH3]
浓度相等。
29
3.2.2 酸碱平衡中几个基本概念
例1、计算pH 4.0 和 8.0 时HAc和Ac-的摩尔分数。 解:已知 HAc的Ka = 1.75×10-5 (1)pH = 4.0时,
2. x − R 控制图(均数-极差控制图)
x = x1 + x2 2
R = x1 − x2
x = ∑x
n
R= ∑R
n
图 x 中心线
x
上下控制限
x ± A2R
上下警戒限 上下辅助限
x
±
2 3
A2
R
x
±
1 3
A2
R
中心线 上控制限 下控制限 上警戒限
R图
R
D4 R
D3 R
R
+
2 3
(
D4
R

R
)
系数A2、D3、D4 可由控制图系数表查出.
δ H2PO4−
= [H2PO4- ] cH3PO4
δ HPO
2− 4
= [HPO42- ] cH3PO4
δ PO
3− 4
= [PO43- ] cH3PO4
25
3.2.2 酸碱平衡中几个基本概念
¡ 分布系数与[H+]浓度的关系
(1)一元弱酸(碱)的分布系数
以HAc为例: HAc
H+ + Ac-
Ka
=
(质子化溶剂)(溶剂阴离子)
21
3.2.1 酸碱概念的变迁
™ 自离解常数Ks(质子自递常数、离子积常数)
HS:
KHS
=
[H2S+ ][S[HS]2
]
H2O:
KH2O
=
[H3O+ ][OH[H2O]2
]
因为溶剂的浓度为常数,所以:
HS: H2O:
K HS = [H2S+ ][S- ] KH2O = [H3O+ ][OH- ]
式存在,哪种形体为主要成分。 27 3.2.2 酸碱平衡中几个基本概念
¡ 一元碱:
以NH3·H2O为例, NH3 + H2O
NH4+ +OH-
Kb = [NH4+] ·[OH-] / [NH3]; = CNH3 [NH3] + [NH4+]
δ NH3
=
[OH- ] [OH- ] + K
b
δ NH
+ 4
...... xn + yn = Tn
...... xn − yn = Dn
Sr =
∑ ∑ Di2 − (
Di )2 n
2(n −1)
d 若 S = Sr ,说明总的标准偏差只是由偶然误差引起的,实验 室之间不存在系统误差。
d 若 S > Sr ,可进一步通过方差分析检验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6
2.7.4 质量控制与质量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