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备考+立体几何的逆问题、截面问题学案
【立体几何专题 高考数学复习】第3讲 立体几何中的截面问题的解决方法-原卷版
第3讲立体几何中的截面问题的解决方法知识与方法在立体几何中,截面是指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包括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雉、长方体、正方体等)得到的平面图形.此平面与几何体表面的交线叫做截线,此平面与几何体的棱的交点叫做截点.作截面的关键在于确定截点.通过位于多面体同一表面上的两个不同截点即可连结成截线,从而得到截面.正方体的基本截面如下.正方体的截面不会出现以下图形:直角三角形、针角三角形、直角梯形、正五边形.典型例题【例1】 在正方形1111ABCD A B C D -中,点E ,F ,G ,H 分别在AB,BC,DD 1,B 1C 1上,点,,P Q R 在平面1111,,AC AB BC 内,点S 在正方体内部,(1)作过,,E F G 三点的截面;(2)作过,,E G H 三点的截面;(3)作过,,E G P 三点的截面;(4)作过,,F H S 三点的截面;(5)作过,,P Q R 三点的截面.【例2】如图,在三棱锥A BCD -中,截面EFGH 与对棱,AC BD 都平行,且分别与,,,AB BC CD DA 交于点,,,E F G H ,则点,,,E F G H 在何处时,截面EFGH 面积最大.【例3】 如图○1,在三棱锥O ABC -中三条棱OA,OB,OC 两两垂直,且OA OB OC >>,分别经过棱,,OA OB OC 作一个截面平分三棱雉的体积,截面面积依次为123,,S S S ,则123,,S S S 的大小关系为 .【例4】如图○1,已知正四面体P ABC -的体积为V ,底面积为S ,O 是高PH 的中点,过点O 的平面α与棱,,PA PB PC 分别交于点,,D E F .设三棱雉P DEF -的体积为0V ,截面DEF 的面积为0S ,则( )A.008,4V V S SB.008,4V V S SC.008,4V V S SD.008,4V V S S【 例5】如图 (1), 在直三棱柱 111ABC A B C - 中, 若 122,BC AB AA AC ===M = 是 11B C 的中点, 过 AM 作这个三棱柱的截面, 当截面与平面 ABC 所成的锐二面角最小时,这个截面的面积为( )A. 2B.C.D.【例6】 已知球O 是正三棱锥 (底面为正三角形, 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中心)A BCD - 的外接球, 3,BC AB ==点 E 在线段 BD 上, 且 6BD BE =, 过点E 作球 O 的截 面, 则所得截面圆面积的取值范围是( ) A. 3,44ππ⎡⎤⎢⎥⎣⎦B. 5,44ππ⎡⎤⎢⎥⎣⎦ C. 7,44ππ⎡⎤⎢⎥⎣⎦D. 11,44ππ⎡⎤⎢⎥⎣⎦【例7】 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无盖容器 1111ABCD A B C D - 的容积是 V , 其长、宽、高分别为 1,,AD a AB b AA c ===, 容器内装有体积为23V 的水并放在水平的地面上. 现固定顶点 A 在地面上, 将容器倾斜, 当容器中的水刚好要从顶点 1A 处流出时, 设水平面与 11,BB CC , 1DD 分别交于点 ,,E F G , 且 1AA 与水平地面所成的角为 θ. 现有下列命题:(1) 111C F B E D G =+;(2) 1C F 为定值;(3)若 a b >, 则当 10B E = 时 θ 取得最小值; (4)若 a b >, 则当 10D G = 时θ 取得最小值;(5) 当 2121D G a B E b= 时, θ 取得最大值.其中的真命题是________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编号).强化训练1.如图,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1,P 为BC 的中点,Q 为线段1CC 上的动点,过,,A P Q 三点的平面截该正方体所得的截面记为S ,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1当102CQ <<时,截面S 为四边形; ○2当12CQ =时,截面S 为等腰梯形; ○3当34CQ =时,截面S 与11C D 的交点R 满足1113C R =;○4当314CQ <<时,截面S 为六边形;○5当1CQ =时,截面S . A.○1○3○4 B.○2○4○5 C.○1○2○4 D.○1○2○3○52.已知圆雉的母线长为l ,轴截面的顶角为θ,求过此圆雉母线的截面面积的最大值.3.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平面α垂直于对角线AC ,且平面α截正方体的六个表面得到截面六边形,记此截面六边形的面积为S ,周长为l ,则( )A.S 为定值,l 不为定值B.S 不为定值,l 为定值C.S 与l 均为定值D.S 与l 均不为定值4.在边长为 1 的正方体 ABCD A B C D '-''' 中, ,,E F G 分别在 ,,BB BC BA ' 上,并且满足 311,,422BE BB BF BC BG BA =='=. 若平面 AB F ', 平面 ACE , 平面 B CG ' 交 于一点 ,O BO xBG yBF zBE =++, 则 x y z ++= _________,OD =______.5.如图, 正方体 1111ABCD A B C D - 的棱长为 1,,E F 分别是棱 11,AA CC 的中 点, 过点 ,E F 的平面分别与棱 11,BB DD 交于点 ,G H . 给出以下四个命题: (1) 平面 EGFH 与平面 ABCD 所成角的最大值为 45; (2)四边形 EGFH 的面积的最小值为 1 ;(3) 四棱锥 1C EGFH - 的体积为定值16;(4)点 1B 到平面 EGFH 的距离的最大值为3.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 A. (2) (3)B. (1) (4)C. (1) (3)(4)D. (2) (3)(4)6.已知直四棱柱 1111ABCD A B C D -, 其底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外接球的 体积为36π. 若 1AC BD ⊥, 则其外接球被平面 11AB D 截得的图形面积的最小值为( )A. 8πB.24310π C.8110πD. 6π7.如图, 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棱长为 4 的正方体水槽, 水面高度恰为正方体棱 长的一半, 在该正方体侧面 11CDD C 上有一个小孔 ,E E 点到 CD 的距离为 3 , 若该正方体 水槽绕 CD 倾斜 ( CD 始终在桌面上), 则当水恰好流出时, 侧面 11CDD C 与桌面所成角的 正切值为A.B.12C.D. 2。
立体几何中的截面问题 教学设计
立体几何中的截面问题教学设计引言:在立体几何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截面问题。
截面问题是指当一个平面与立体体块相交时所形成的平面图形。
通过学习和掌握截面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立体体块的性质和结构。
本次教学设计将介绍截面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详细讲解。
一、截面问题的基本概念1. 定义:截面是指由一个平面与立体体块相交所形成的平面图形。
2. 分类:根据截面与立体体块的相对位置关系,截面问题可分为平行截面和非平行截面两种情况。
二、解题方法1. 平行截面问题的解题方法:a. 根据题目描述,确定平行截面的位置和形状。
b. 利用几何知识和相关定理分析平行截面,确定所求的性质或关系。
c. 运用代数方法求解,得出最终答案。
2. 非平行截面问题的解题方法:a. 根据题目描述,确定非平行截面的位置和形状。
b. 利用几何知识和相关定理分析非平行截面,确定所求的性质或关系。
c. 运用代数方法求解,得出最终答案。
三、实例讲解1. 平行截面实例:题目:一个长方体的一侧是边长为12 cm的正方形,另外一侧是边长为8 cm的正方形。
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解析:根据题目描述,表面积的计算需要求出所有的平行截面的面积,即两个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体的一侧是边长为12 cm的正方形,另外一侧是边长为8 cm的正方形。
因此,表面积为2(12^2+8^2)+12*8 = 416 cm^2。
答案:416 cm^2。
2. 非平行截面实例:题目:一个圆锥体的底面半径为6 cm,高为10 cm。
求圆锥体与底面平行截面的面积与底面积的比值。
解析:根据题目描述,需要求圆锥体与底面平行截面的面积与底面积的比值。
根据几何知识,我们知道截面与底面平行时,截面与底面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因此,截面的半径为6/10*6 = 3.6 cm,面积为π*(3.6^2)。
底面积为π*(6^2)。
所求比值为(π*(3.6^2))/(π*(6^2)) = (3.6^2)/(6^2) ≈ 0.36。
2018届一轮复习北师大版 立体几何 教案
透视全国高考 揭秘命题规律(四)——立体几何(全国卷第19题)翻折问题(2016·高考全国卷甲)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AB =5,AC =6,点E ,F 分别在AD ,CD 上,AE =CF =54,EF 交BD 于点H .将△DEF 沿EF 折到△D ′EF 的位置,OD ′=10.(1)证明:D ′H ⊥平面ABCD ; (2)求二面角B -D ′A -C 的正弦值.【解】 (1)证明:由已知得AC ⊥BD ,AD =CD . 又由AE =CF 得AE AD =CFCD ,故AC ∥EF .因此EF ⊥HD ,从而EF ⊥D ′H . 由AB =5,AC =6得 DO =BO =AB 2-AO 2=4. 由EF ∥AC 得OH DO =AE AD =14.所以OH =1,D ′H =DH =3.于是D ′H 2+OH 2=32+12=10=D ′O 2,故D ′H ⊥OH . 又D ′H ⊥EF ,而OH ∩EF =H ,所以D ′H ⊥平面ABCD .(2)如图,以H 为坐标原点,HF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HD →的方向为y 轴正方向,HD ′→的方向为z 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H -xyz .则H (0,0,0),A (-3,-1,0),B (0,-5,0),C (3,-1,0),D ′(0,0,3),AB →=(3,-4,0),AC →=(6,0,0),AD ′→=(3,1,3).设m =(x 1,y 1,z 1)是平面ABD ′的法向量,则 ⎩⎪⎨⎪⎧m ·AB →=0,m ·AD ′→=0,即⎩⎪⎨⎪⎧3x 1-4y 1=0,3x 1+y 1+3z 1=0,所以可取m =(4,3,-5).设n =(x 2,y 2,z 2)是平面ACD ′的法向量,则⎩⎪⎨⎪⎧n ·AC →=0,n ·AD ′→=0,即⎩⎪⎨⎪⎧6x 2=0,3x 2+y 2+3z 2=0,所以可取n =(0,-3,1).于是cos 〈m ,n 〉=m ·n |m ||n |=-1450×10=-7525,sin 〈m ,n 〉=29525.因此二面角B -D ′A -C 的正弦值是29525.解决与翻折有关的问题的两个关键(1)要明确翻折前后的变化量和不变量.一般情况下,线段的长度是不变量,而位置关系往往会发生变化.(2)在解决问题时,要比较翻折前后的图形,既要分析翻折后的图形,也要分析翻折前的图形.把翻折前后一些线线位置关系中没有变化和发生变化的量准确找出来,这些不变和变化的量反映了翻折后的空间图形的结构特征.(3)在立体几何中找平行线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技巧,常通过三角形的中位线找平行线.探索问题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P A ⊥底面ABCD ,P A =3,AD =2,AB =4,∠ABC =60°.(1)求证:BC ⊥平面P AC ;(2)E 是侧棱PB 上一点,记PEPB =λ(0<λ<1),是否存在实数λ,使平面ADE与平面P AD 所成的二面角为60°?若存在,求出λ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1)证明:由已知,得AC = AB 2+BC 2-2AB ×BC ×cos ∠ABC =23, 因为BC =AD =2,AB =4, 又BC 2+AC 2=AB 2,所以BC ⊥AC .又P A ⊥底面ABCD ,BC ⊂平面ABCD ,则P A ⊥BC .因为P A ⊂平面P AC ,AC ⊂平面P AC ,且P A ∩AC =A ,所以BC ⊥平面P AC .(2)以A 为坐标原点,过点A 作垂直于AB 的直线为x 轴,AB ,AP 所在直线分别为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A (0,0,0),B (0,4,0),P (0,0,3).因为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D =2,AB =4, ∠ABC =60°,则∠DAx =30°, 所以D (3,-1,0). 又PEPB=λ(0<λ<1), 知E (0,4λ,3(1-λ)).设平面ADE 的法向量为m =(x 1,y 1,z 1), 则⎩⎪⎨⎪⎧m ·AD →=0,m ·AE →=0,即⎩⎨⎧3x 1-y 1=0,4λy 1+3(1-λ)z 1=0,取x 1=1,则m =⎝ ⎛⎭⎪⎫1,3,43λ3(λ-1).设平面P AD 的法向量为n =(x 2,y 2,z 2),则⎩⎪⎨⎪⎧n ·AP →=0,n ·AD →=0,即⎩⎨⎧3z 2=0,3x 2-y 2=0,取y 2=1,则n =⎝⎛⎭⎫33,1,0.若平面ADE 与平面P AD 所成的二面角为60°,则cos 〈m ,n 〉=cos 60°=12,即1×33+3×1+01+3+16λ23(λ-1)2·1+13=12, 化简得1+4λ23(λ-1)2=2,即⎝⎛⎭⎫λλ-12=94, 解得λ=3(舍去)或λ=35.于是,存在λ=35,使平面ADE 与平面P AD 所成的二面角为60°.(1)求二面角的两种方法①定义法(在易于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和计算情况下适用)第一步:在平面α内取一个易于作出平面β的垂线的点P .且设垂足为H ,过H 作交线l 的垂线,垂足为Q ,连接PQ (或过P 作PQ ⊥l ,垂足为Q ,连接HQ ),则∠PQH 即为二面角α l β的平面角.(或证明某个平面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第二步:根据条件求出Rt △PQH 的两边,用直角三角函数即可求出二面角的三角函数值.②向量法第一步:根据立体图形的几何特点,建立恰当的直角坐标系,并写出确定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相关的坐标.第二步:分别求出两个平面的法向量n 1,n 2,根据公式cos 〈n 1,n 2〉=n 1·n 2|n 1|·|n 2|,求出n 1与n 2夹角的余弦.第三步:结合图形(或条件),写出二面角的余弦值(一般情况下,锐二面角取|cos 〈n 1,n 2〉|,钝角取-|cos 〈n 1,n 2〉|,当cos 〈n 1,n 2〉=0时,为直二面角).(2)探索性问题在坐标系下探索性问题的求解策略.第一步:假设存在,并根据相关的条件,将假设存在的问题用坐标和相关元素表示出来. 第二步:根据满足的要求,列出相关的关系式.第三步:求解关系式,若求出的问题合情合理,说明问题存在,即是问题解决的过程.若得出矛盾,说明假设存在是错的,即是说明理由的过程.空间角 满分展示(满分12分)(2015·高考全国卷Ⅰ)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ABC =120°,E ,F 是平面ABCD 同一侧的两点,BE ⊥平面ABCD ,DF ⊥平面ABCD ,BE =2DF ,AE ⊥EC .(1)证明:平面AEC ⊥平面AFC ;(2)求直线AE 与直线CF 所成角的余弦值. [联想破译]联想因素: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直线与直线所成角. 联想路线:(1)先证明线面垂直,再证明面面垂直.(2)建系,先求出cos 〈AE →,CF →〉的值,再确定所成角的余弦值.[标准答案]第(1)问得分点说明:正确推理过程得3分,没有EG 2+FG 2=EF 2扣1分;正确推理过程得3分,没有条件EG ⊂平面AEC 扣1分(1)证明:连接BD ,设BD ∩AC =G ,连接EG ,FG ,EF . 在菱形ABCD 中,不妨设GB =1. 由∠ABC =120°,可得AG =GC = 3. 由BE ⊥平面ABCD ,AB =BC ,可知AE =EC . 又AE ⊥EC ,所以EG =3,且EG ⊥AC . 在Rt △EBG 中,可得BE =2,故DF =22. 在Rt △FDG 中,可得FG =62. 在直角梯形BDFE 中,由BD =2,BE =2,DF =22, 可得EF =322.从而EG 2+FG 2=EF 2,所以EG ⊥FG.(3分)又AC ∩FG =G ,可得EG ⊥平面AFC .又因为EG ⊂平面AEC ,所以平面AEC ⊥平面AFC .(6分)(2)如图,以G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GB →,GC →的方向为x 轴,y 轴正方向,|GB →|为单位长度,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G -xyz .由(1)可得A (0,-3,0),E (1,0,2), F ⎝⎛⎭⎫-1,0,22,C (0,3,0), 所以AE →=(1,3,2),CF →=⎝⎛⎭⎫-1,-3,22.(10分)故cos 〈AE →,CF →〉=AE →·CF →|AE →||CF →|=-33.第(2)问得分点说明:正确推理过程得4分,没有指出空间直角坐标系扣2分;正确得出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得2分,余弦值为-33,扣1分 所以直线AE 与直线C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3.(12分)[解题程序]第一步: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EG ⊥FG . 第二步:证明面面垂直.注意面面垂直满足的条件. 第三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点的坐标、向量的坐标. 第四步:求向量夹角的余弦值.第五步:求两直线夹角的余弦值,得出结论.[满分心得] (1)写全得分步骤对于解题过程中得分点的步骤,有则给分,无则没分,所以对于得分点步骤一定要写,如第(1)问中EG ⊥FG ,第(2)问中两向量的坐标.(2)写明得分关键对于解题过程中的关键点,有则给分,无则没分,所以在解答时一定要写清得分关键点,如第(1)问中一定要写出判断平面AEC ⊥平面AFC 过程中的三个条件,写不全则不能得全分,否则就不得分,再者EG ⊂平面AEC 这一条件也一定要有,否则要扣1分;第(2)问中不写出cos 〈AE →,CF →〉=AE →·CF →|AE →||CF →|而得出余弦值则要扣1分.。
立体几何中的截面问题 教学设计
《立体几何中的截面问题》教学设计一、引言立体几何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研究的是三维空间中的图形和体积。
在立体几何中,截面问题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它涉及到了平面和立体图形的相互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但又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我们将以立体几何中的截面问题为主题,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这一概念。
二、知识点介绍1.截面的定义在几何学中,截面是指一个几何图形在确定条件下与另一个几何图形交叠的部分。
在立体几何中,我们通常讨论的是平面与立体的交点部分,这些交点形成的图形称为截面。
2.截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通过对截面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立体图形的形状、体积和特性。
截面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立体图形的内部结构,还能够将抽象的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来进行研究。
3.截面问题的应用在工程、建筑、艺术等领域,截面问题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截面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立体图形,从而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
三、教学目标1.了解截面的基本定义和特性。
2.掌握不同立体图形的截面求解方法。
3.能够应用截面问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逻辑安排1.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真实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引出截面问题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理论知识讲解:首先介绍截面的定义和基本特性,然后分别针对不同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球体、圆柱体等)详细讲解其截面求解方法和特点。
3.实例演练:给出一些具体的例题,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和画图来掌握截面问题的求解方法。
4.拓展应用: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应用截面问题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总结回顾:总结截面问题的求解方法和应用,强调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的回顾和总结。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立体几何中的截面问题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更是一个非常有趣和实用的概念。
强基专题--立体几何中的截面问题
强基专题3 立体几何中的截面问题
[跟进训练]
1.(2021·重庆模拟)在三棱锥 P-ABC 中,PA,PB,PC 两两垂直,
PA=3,PB=4,PC=5,点 E 为线段 PC 的中点,过点 E 作该三棱
锥外接球的截面,则所得截面圆的面积不可能为( )
A.6π
B.8π
C.10π
D.12π
1234 5
(2)当π2<θ<π时,0<α<θ<π,此时sin θ<1,sin α可以取到最 大值1,
此时过圆锥母线的截面面积最大,最大值为S=12l2.
1234 5
强基专题3 立体几何中的截面问题
综上所述,过圆锥母线的截面面积的最大值与轴截面顶角θ的范 围有关,
当0<θ≤π2时,轴截面面积最大,最大值为S=12l2sin θ. 当π2<θ<π时,过圆锥母线的截面面积最大,最大值为S=12l2.
同理 FG∥EH,所以四边形 EFGH 为平行四边形,又 AD⊥BC, 所以四边形 EFGH 为矩形.
1234 5
强基专题3 立体几何中的截面问题
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BECF=AACF,FACC=AFDG, 所以BECF+FAGD=AACF+FACC,BC=AD=2, 所以 EF+FG=2,所以四边形 EFGH 的周长为定值 4,S 四边形 EFGH =EF×FG≤EF+2 FG2=1, 所以四边形 EFGH 的面积有最大值 1.故选 B.]
1 2
l2sin θ.截面VCD的面积S′=12l2sin α.在△V强基专题3 立体几何中的截面问题
(1)当0<θ≤π2时,0<α<θ≤π2,sin α<sin θ⇒S′<S,此时过圆 锥母线的截面面积最大为轴截面面积S=12l2sin θ.
截面形状及相应面积的求法 (1)结合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求截面问题; (2)结合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求正方体中截面问题; (3)猜想法求最值问题:“要灵活运用一些特殊图形与几何体的 特征,“动中找静”,如正三角形、正六边形、正三棱锥等; (4)建立函数模型求最值问题:①设元;②建立二次函数模型; ③求最值.
高中数学_高三专题复习:立体几何中的截面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三专题复习:立体几何中的截面问题教学设计一、高考分析:2020新高考第16题直四棱柱与球面相交线长;2018全国Ⅰ卷第12题求正方体与平面α所得截面面积的最大值;2016全国Ⅰ卷新课标理第11题;2015全国新课标文科第19题画截面并求截面把长方体分成两部分的体积比,立体几何考点中涉及到空间几何体的截面常以选择填空的压轴题出现,考查判断截面的形状、计算出空间几何体的截面周长或面积、或者求与之相关的体积问题、以及最值问题。
二、教学目标1.结合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与性质求截面问题;2.结合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求正方体中截面问题;3.猜想法求最值问题:要灵活运用一些特殊图形与几何体的特征,“动中找静”:如正三角形、正六边形、正三棱锥等;4.建立函数模型求最值问题:①设元②建立二次函数模型③求最值。
5.核心素养:空间想象能力、建模能力、运算能力三、教学过程:30的截面面积变式2如图所示,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E 是棱1CC 上的一个动点,若平面1BED 交棱1AA 于点F ,给出下列命题:①四棱锥11B BED F -的体积恒为定值; ②对于棱1CC 上任意一点E ,在棱AD 上均有相应的点G , 使得//CG 平面1EBD ;③O 为底面ABCD 对角线AC 和BD 的交点,在棱1DD 上存在点H ,使//OH 平面1EBD ;④存在唯一的点E ,使得截面四边形1BED F 的周长取得最小值.其中为真命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体验平行线法画截面,几何体表面最小距离问题,动画展示展开过程,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提归一动画展示,扫清了学生的思维障碍,更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体验数学的简约美学情分析全国卷对于截面问题的考察灵活多变,常出现在选择或填空的压轴题中,对于进行一轮复习即将高考的学生而言更是急需攻克的难关,在诸多截面问题中,几何体截面问题与最值求值问题结合在一起嵌入题目里,很多学生无从下手。
2018年高考数学江苏专版三维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专题二 立体几何
江苏 新高考高考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一般是“一小一大”,小题主要考查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问题,而大题主要证明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与垂直问题,其考查形式单一,难度一般.第1课时立体几何中的计算(基础课) [常考题型突破]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空间几何体的几组常用公式(1)柱体、锥体、台体的侧面积公式: ①S 柱侧=ch (c 为底面周长,h 为高); ②S 锥侧=12ch ′(c 为底面周长,h ′为斜高);③S 台侧=12(c +c ′)h ′(c ′,c 分别为上下底面的周长,h ′为斜高).(2)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 ①V 柱体=Sh (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 ②V 锥体=13Sh (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③V 台=13(S +SS ′+S ′)h (不要求记忆).(3)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①S 球=4πR 2(R 为球的半径); ②V 球=43πR 3(R 为球的半径).[题组练透]1.现有一个底面半径为3 cm ,母线长为5 cm 的圆锥状实心铁器,将其高温熔化后铸成一个实心铁球(不计损耗),则该铁球的半径为________cm.解析:因为圆锥底面半径为3 cm ,母线长为5 cm ,所以圆锥的高为52-32=4 cm ,其体积为13π×32×4=12π cm 3,设铁球的半径为r ,则43πr 3=12π,所以该铁球的半径是39cm.答案:392.(2017·苏锡常镇二模)已知直四棱柱底面是边长为2的菱形,侧面对角线的长为23,则该直四棱柱的侧面积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得,直四棱柱的侧棱长为(23)2-22=22,所以该直四棱柱的侧面积为S =cl =4×2×22=16 2.答案:16 23.(2017·南通、泰州一调)如图,在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AB =3 cm ,AA 1=1 cm ,则三棱锥D 1-A 1BD 的体积为_______cm 3.解析:三棱锥D 1-A 1BD 的体积等于三棱锥B -A 1D 1D 的体积,因为三棱锥B -A 1D 1D 的高等于AB ,△A 1D 1D 的面积为矩形AA 1D 1D 的面积的12,所以三棱锥B -A 1D 1D 的体积是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体积的16,所以三棱锥D 1-A 1BD 的体积等于16×32×1=32.答案:324.如图所示是一个直三棱柱(以A 1B 1C 1为底面)被一个平面所截得到的几何体,截面为ABC ,已知A 1B 1=B 1C 1=1,∠A 1B 1C 1=90°,A 1A =4,B 1B =2,C 1C =3,则此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解析:在A 1A 上取点A 2,在C 1C 上取点C 2,使A 1A 2=C 1C 2=BB 1,连结A 2B ,BC 2,A 2C 2,∴V =VA B C A BC 11122-+VB A ACC 22-=12×1×1×2+13×(1+2)2×2×22=32. 答案:325.设甲,乙两个圆柱的底面积分别为S 1,S 2,体积分别为V 1,V 2.若它们的侧面积相等且V 1V 2=32,则S 1S 2的值是________.解析:设甲,乙两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分别为r 1,r 2,高分别为h 1,h 2,则有2πr 1h 1=2πr 2h 2,即r 1h 1=r 2h 2,又V 1V 2=πr 21h 1πr 22h 2,∴V 1V 2=r 1r 2,∴r 1r 2=32,则S 1S 2=⎝⎛⎭⎫r 1r 22=94.答案:94[方法归纳]解决球与其他几何体的切、接问题(1)解题的关键:仔细观察、分析,弄清相关元素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2)选准最佳角度作出截面:要使这个截面尽可能多地包含球、几何体的各种元素以及体现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达到空间问题平面化的目的.(3)认识球与正方体组合的3种特殊截面:(4)熟记2个结论:①设小圆O 1半径为r ,OO 1=d ,则d 2+r 2=R 2;②若A ,B 是圆O 1上两点,则AB =2r sin ∠AO 1B 2=2R sin ∠AOB 2.[题组练透]1.(2017·江苏高考)如图,在圆柱O 1O 2内有一个球O ,该球与圆柱的上、下底面及母线均相切.记圆柱O 1O 2的体积为V 1,球O 的体积为V 2,则V 1V 2的值是________.解析:设球O 的半径为R ,因为球O 与圆柱O 1O 2的上、下底面及母线均相切,所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 、高为2R ,所以V 1V 2=πR 2·2R 43πR 3=32.答案:322.(2017·全国卷Ⅲ改编)已知圆柱的高为1,它的两个底面的圆周在直径为2的同一个球的球面上,则该圆柱的体积为________.解析: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 ,则r 2=12-⎝⎛⎭⎫122=34,所以圆柱的体积V =34×π×1=3π4.答案:3π43.已知矩形ABCD的顶点都在半径为2的球O的球面上,且AB=3,BC=3,过点D作DE垂直于平面ABCD,交球O于E,则棱锥E-ABCD的体积为________.解析:如图所示,BE过球心O,∴DE=42-32-(3)2=2,∴V E -ABCD=13×3×3×2=2 3.答案:2 34.(2017·南京、盐城一模)将矩形ABCD绕边AB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柱,AB=3,BC =2,圆柱上底面圆心为O,△EFG为下底面圆的一个内接直角三角形,则三棱锥O-EFG 体积的最大值是________.解析:因为将矩形ABCD绕边AB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柱,AB=3,BC=2,圆柱上底面圆心为O,△EFG为下底面圆的一个内接直角三角形,所以三棱锥O-EFG的高为圆柱的高,即高为AB,所以当三棱锥O-EFG体积取最大值时,△EFG的面积最大,当EF为直径,且G在EF的垂直平分线上时,(S△EFG)max=12×4×2=4,所以三棱锥O-EFG体积的最大值(V O-EFG)max=13×(S△EFG)max×AB=13×4×3=4.答案:4[方法归纳]多面体与球的切接问题的解题技巧[必备知识]将平面图形沿其中一条或几条线段折起,使其成为空间图形,把这类问题称为平面图形的翻折问题.平面图形经过翻折成为空间图形后,原有的性质有的发生了变化,有的没有发生变化,弄清它们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般地,翻折后还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性质不发生变化,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性质发生变化.解决这类问题就是要据此研究翻折以后的空间图形中的线面关系和几何量的度量值,这是化解翻折问题难点的主要方法.[题组练透]1.(2017·南通三模)已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半径为3,圆心角为2π3的扇形,则这个圆锥的高为________.解析:因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半径为3,圆心角为2π3的扇形,所以圆锥的母线长l =3,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则底面周长2πr =3×2π3,所以r =1,所以圆锥的高为32-12=2 2. 答案:2 22.(2017·南京考前模拟)如图,正△ABC 的边长为2,CD 是AB 边上的高,E ,F 分别为边AC 与BC 的中点,现将△ABC 沿CD 翻折,使平面ADC ⊥平面DCB ,则棱锥E -DFC 的体积为________.解析:S △DFC =14S △ABC =14×⎝⎛⎭⎫34×22=34,E 到平面DFC 的距离h 等于12AD =12. V E -DFC =13×S △DFC×h =324. 答案:3243.(2017·全国卷Ⅰ)如图,圆形纸片的圆心为O ,半径为5 cm ,该纸片上的等边三角形ABC 的中心为O .D ,E ,F 为圆O 上的点,△DBC ,△ECA ,△FAB 分别是以BC ,CA ,AB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沿虚线剪开后,分别以BC ,CA ,AB 为折痕折起△DBC ,△ECA ,△FAB ,使得D ,E ,F 重合,得到三棱锥.当△ABC 的边长变化时,所得三棱锥体积(单位:cm 3)的最大值为________.解析:法一:由题意可知,折起后所得三棱锥为正三棱锥,当△ABC 的边长变化时, 设△ABC 的边长为a (a >0)cm , 则△ABC 的面积为34a 2,△DBC 的高为5-36a , 则正三棱锥的高为⎝⎛⎭⎫5-36a 2-⎝⎛⎭⎫36a 2=25-533a , ∴25-533a >0, ∴0<a <53,∴所得三棱锥的体积V =13×34a 2×25-533a =312× 25a 4-533a 5. 令t =25a 4-533a 5,则t ′=100a 3-2533a 4, 由t ′=0,得a =43,此时所得三棱锥的体积最大,为415 cm 3.法二:如图,连接OD 交BC 于点G ,由题意知,OD ⊥BC .易得OG=36BC , 设OG =x ,则BC =23x ,DG =5-x ,S △ABC =12×23x ×3x =33x 2,故所得三棱锥的体积V =13×33x 2×(5-x )2-x 2=3x 2×25-10x =3×25x 4-10x 5.令f (x )=25x 4-10x 5,x ∈⎝⎛⎭⎫0,52, 则f ′(x )=100x 3-50x 4,令f ′(x )>0,即x 4-2x 3<0,得0<x <2, 则当x ∈⎝⎛⎭⎫0,52时,f (x )≤f (2)=80, ∴V ≤3×80=415.∴所求三棱锥的体积的最大值为415. 答案:415 [方法归纳][A 组——抓牢中档小题]1.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点E 是棱B 1B 的中点,则三棱锥B 1-ADE 的体积为________.解析:VB 1-ADE =VD -AEB 1=13S △AEB 1·DA =13×12×12×1×1=112.答案:1122.若两球表面积之比是4∶9,则其体积之比为________.解析:设两球半径分别为r 1,r 2,因为4πr 21∶4πr 22=4∶9,所以r 1∶r 2=2∶3,所以两球体积之比为43πr 31∶43πr 32=⎝⎛⎭⎫r 1r 23=⎝⎛⎭⎫233=8∶27.答案:8∶273.(2017·天津高考)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所有顶点在一个球面上,若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为18,则这个球的体积为________.解析: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 ,则6a 2=18,得a =3,设该正方体外接球的半径为R ,则2R =3a =3,得R =32,所以该球的体积为43πR 3=4π3×278=92π.答案:92π4.已知圆锥的母线长为10 cm ,侧面积为60π cm 2,则此圆锥的体积为________cm 3. 解析:设圆锥底面圆的半径为r ,母线长为l ,则侧面积为πrl =10πr =60π,解得r =6,则圆锥的高h =l 2-r 2=8,则此圆锥的体积为13πr 2h =13π×36×8=96π.答案:96π5.(2017·扬州期末)若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单位:cm),侧面积为8(单位:cm 2),则它的体积为________(单位:cm 3).解析:因为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侧面积为8,所以底面周长c =8,12ch ′=8,所以斜高h ′=2,正四棱锥的高为h =3,所以正四棱锥的体积为13×22×3=433.答案:4336.设棱长为a 的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分别为V 1,S 1,底面半径和高均为r 的圆锥的体积和侧面积分别为V 2,S 2,若V 1V 2=3π,则S 1S 2的值为________. 解析:由题意知,V 1=a 3,S 1=6a 2,V 2=13πr 3,S 2=2πr 2,由V 1V 2=3π得,a 313πr 3=3π,得a=r ,从而S 1S 2=62π=32π.答案:32π7.(2017·苏北三市三模)如图,在正三棱柱ABC -A1B 1C 1中,已知AB =AA 1=3,点P 在棱CC 1上,则三棱锥P -ABA 1的体积为________.解析:三棱锥的底面积S △ABA 1=12×3×3=92,点P 到底面的距离为△ABC 的高h =32-⎝⎛⎭⎫322=332,故三棱锥的体积VP -ABA 1=13S △ABA 1×h =934. 答案:9348.(2017·无锡期末)已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一个圆心角为2π3,且面积为3π的扇形,则该圆锥的体积等于________.解析:设圆锥的母线为l ,底面半径为r , 因为3π=13πl 2,所以l =3,所以πr ×3=3π,所以r =1,所以圆锥的高是32-12=22,所以圆锥的体积是13×π×12×22=22π3.答案:22π39.(2017·徐州古邳中学摸底)表面积为24π的圆柱,当其体积最大时,该圆柱的底面半径与高的比为________.解析:设圆柱的高为h ,底面半径为r , 则圆柱的表面积S =2πr 2+2πrh =24π, 即r 2+rh =12,得rh =12-r 2, ∴V =πr 2h =πr (12-r 2)=π(12r -r 3), 令V ′=π(12-3r 2)=0,得r =2,∴函数V =πr 2h 在区间(0,2]上单调递增,在区间[2,+∞)上单调递减,∴r =2时,V 最大,此时2h =12-4=8,即h =4,r h =12.答案:1210.三棱锥P -ABC 中,PA ⊥平面ABC ,AC ⊥BC ,AC =BC =1,PA =3,则该三棱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解析:把三棱锥P -ABC 看作由平面截一个长、宽、高分别为1、1、3的长方体所得的一部分(如图).易知该三棱锥的外接球就是对应长方体的外接球.又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为12+12+(3)2=5,故外接球半径为52,表面积为4π×⎝⎛⎭⎫522=5π. 答案:5π11.已知正三棱锥P -ABC 的体积为223,底面边长为2,则侧棱PA 的长为________.解析:设底面正三角形ABC 的中心为O ,又底面边长为2,故OA =233,由V P -ABC =13PO ·S △ABC ,得223=13PO ×34×22,PO =263,所以PA =PO 2+AO 2=2. 答案:212.(2017·苏州期末)一个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分别为3,8,9,若在该长方体上面钻一个圆柱形的孔后其表面积没有变化,则圆孔的半径为________.解析:圆柱两底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孔的打法有三种,所以有三种情况:①孔高为3,则2πr 2=2πr ×3,解得r =3;②孔高为8,则r =8;③孔高为9,则r =9.而实际情况是,当r =8,r =9时,因为长方体有个棱长为3,所以受限制不能打,所以只有①符合.答案:313.如图所示,在体积为9的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对角线B 1D 与平面A 1BC 1交于点E ,则四棱锥E -A 1B 1C 1D 1的体积V =________.解析:连结B 1D 1交A 1C 1于点F ,连结BD ,BF ,则平面A 1BC 1∩平面BDD 1B 1=BF ,因为E ∈平面A 1BC 1,E ∈平面BDD 1B 1,所以E ∈BF .因为F 是A 1C 1的中点,所以BF 是中线,又B 1F 綊12BD ,所以FE EB =12,故点E 到平面A 1B 1C 1D 1的距离是BB 1的13,所以四棱锥E -A 1B 1C 1D 1的体积V =13×S 四边形A 1B 1C 1D 1×13BB 1=19V 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1.答案:114.半径为2的球O 中有一内接正四棱柱(底面是正方形,侧棱垂直底面).当该正四棱柱的侧面积最大时,球的表面积与该正四棱柱的侧面积之差是________.解析:依题意,设球的内接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为a 、高为h ,则有16=2a 2+h 2≥22ah ,即4ah ≤162,该正四棱柱的侧面积S =4ah ≤162,当且仅当h =2a =22时取等号.因此,当该正四棱柱的侧面积最大时,球的表面积与该正四棱柱的侧面积之差是4π×22-162=16(π-2).答案:16(π-2)[B 组——力争难度小题]1.已知三棱锥S -ABC 所在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且SC ⊥平面ABC ,若SC =AB =AC =1,∠BAC =120°,则球O 的表面积为________.解析:∵AB =AC =1,∠BAC =120°, ∴BC =12+12-2×1×1×⎝⎛⎭⎫-12=3, ∴三角形ABC 的外接圆直径2r =3sin 120°=2,∴r =1.∵SC ⊥平面ABC ,SC =1, ∴该三棱锥的外接球半径R =r 2+⎝⎛⎭⎫SC 22=52,∴球O 的表面积S =4πR 2=5π. 答案:5π2.(2017·南京三模)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1B 1C 1中,AB =1,BC =2,BB 1=3,∠ABC =90°,点D 为侧棱BB 1上的动点.当AD +DC 1最小时,三棱锥D -ABC 1的体积为________.解析: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BB 1⊥平面ABC ,所以BB 1⊥AB ,又因为∠ABC =90°,即BC ⊥AB ,又BC ∩BB 1=B ,所以AB ⊥平面BB 1C 1C, 因为AB =1,BC =2,点D 为侧棱BB 1上的动点,所以侧面展开,当AD +DC 1最小时,BD =1,所以S △BDC 1=12×BD ×B 1C 1=1,所以三棱锥D -ABC 1的体积为13×S △BDC 1×AB =13.答案:133.设四面体的六条棱的长分别为1,1,1,1,2和a ,且长为a 的棱与长为2的棱异面,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如图所示,AB =2,CD =a ,设点E 为AB 的中点,则ED ⊥AB,EC⊥AB,则ED=AD2-AE2=22,同理EC=22.由构成三角形的条件知0<a<ED+EC=2,所以0<a< 2.答案:(0,2)4.如图,已知AB为圆O的直径,C为圆上一动点,PA⊥圆O所在的平面,且PA=AB=2,过点A作平面α⊥PB,分别交PB,PC于E,F,当三棱锥P-AEF的体积最大时,tan∠BAC=________.解析:∵PB⊥平面AEF,∴AF⊥PB.又AC⊥BC,AP⊥BC,∴BC⊥平面PAC,∴AF⊥BC,∴AF⊥平面PBC,∴∠AFE=90°.设∠BAC=θ,在Rt△PAC中,AF=AP·ACPC=2×2cos θ21+cos2θ=2cos θ1+cos2θ,在Rt△PAB中,AE=PE=2,∴EF=AE2-AF2,∴V P-AEF=16AF·EF·PE=16AF·2-AF2·2=26·2AF2-AF4=26·-(AF2-1)2+1≤26,∴当AF=1时,V P-AEF取得最大值26,此时AF=2cos θ1+cos2θ=1,∴cos θ=13,sin θ=23,∴tan θ= 2.答案: 2第2课时平行与垂直(能力课) [常考题型突破][例1](2017·江苏高考)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AB⊥AD,BC⊥BD,平面ABD⊥平面BCD,点E,F(E与A,D不重合)分别在棱AD,BD上,且EF⊥AD.求证:(1)EF∥平面ABC;(2)AD⊥AC.[证明] (1)在平面ABD 内,因为AB ⊥AD ,EF ⊥AD , 所以EF ∥AB .又因为EF ⊄平面ABC ,AB ⊂平面ABC , 所以EF ∥平面ABC .(2)因为平面ABD ⊥平面BCD , 平面ABD ∩平面BCD =BD , BC ⊂平面BCD ,BC ⊥BD , 所以BC ⊥平面ABD . 因为AD ⊂平面ABD , 所以BC ⊥AD .又AB ⊥AD ,BC ∩AB =B ,AB ⊂平面ABC ,BC ⊂平面ABC , 所以AD ⊥平面ABC . 又因为AC ⊂平面ABC , 所以AD ⊥AC . [方法归纳]1.(2017·苏锡常镇一模)如图,在斜三棱柱ABC -A1B 1C 1中,侧面AA 1C 1C 是菱形,AC 1与A 1C 交于点O ,E 是棱AB 上一点,且OE ∥平面BCC 1B 1.(1)求证:E 是AB 的中点; (2)若AC 1⊥A 1B ,求证:AC 1⊥BC .证明:(1)连结BC1,因为OE ∥平面BCC 1B 1,OE ⊂平面ABC 1,平面BCC 1B 1∩平面ABC 1=BC 1,所以OE ∥BC 1 .因为侧面AA 1C 1C 是菱形,AC 1∩A 1C =O , 所以O 是AC 1中点,所以AE EB =AO OC 1=1,E 是AB 的中点.(2)因为侧面AA 1C 1C 是菱形,所以AC 1⊥A 1C,又AC1⊥A1B,A1C∩A1B=A1,A1C⊂平面A1BC,A1B⊂平面A1BC,所以AC1⊥平面A1BC,因为BC⊂平面A1BC,所以AC1⊥BC.2.(2017·苏州模拟)在如图所示的空间几何体ABCDPE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PA⊥平面ABCD,PA∥EB,且PA=AD=4,EB=2.(1)若点Q是PD的中点,求证:AQ⊥平面PCD;(2)证明:BD∥平面PEC.证明:(1)因为PA=AD,Q是PD的中点,所以AQ⊥PD.又PA⊥平面ABCD,所以CD⊥PA.又CD⊥DA,PA∩DA=A,所以CD⊥平面ADP.又因为AQ⊂平面ADP,所以CD⊥AQ,又PD∩CD=D,所以AQ⊥平面PCD.(2)取PC的中点M,连结AC交BD于点N,连结MN,ME,在△PAC中,易知MN=12PA,MN∥PA,又PA∥EB,EB=12PA,所以MN=EB,MN∥EB,所以四边形BEMN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M∥BN.又EM⊂平面PEC,BN⊄平面PEC,所以BN∥平面PEC,即BD∥平面PEC.[例2]ABC内接于圆O,且AB为圆O的直径,M为线段PB的中点,N为线段BC的中点.求证:(1)平面MON∥平面PAC;(2)平面PBC⊥平面MON.[证明](1)因为M,O,N分别是PB,AB,BC的中点,所以MO∥PA,NO∥AC,又MO∩NO=O,PA∩AC=A,所以平面MON∥平面PAC.(2)因为PA⊥平面ABC,BC⊂平面ABC,所以PA⊥BC.由(1)知,MO∥PA,所以MO⊥BC.连结OC,则OC=OB,因为N为BC的中点,所以ON⊥BC.又MO∩ON=O,MO⊂平面MON,ON⊂平面MON,所以BC⊥平面MON.又BC⊂平面PBC,所以平面PBC⊥平面MON.[方法归纳]1.(2017·无锡期末)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AP⊥平面PCD,E,F分别为PC,AB的中点.求证:(1)平面PAD⊥平面ABCD;(2)EF∥平面PAD.证明:(1)因为AP⊥平面PCD,CD⊂平面PCD,所以AP⊥CD,因为四边形ABCD为矩形,所以AD⊥CD,又因为AP∩AD=A,AP⊂平面PAD,AD⊂平面PAD,所以CD⊥平面PAD,因为CD⊂平面ABCD,所以平面PAD⊥平面ABCD.(2)连结AC,BD交于点O,连结OE,OF,因为四边形ABCD为矩形,所以O点为AC的中点,因为E为PC的中点,所以OE∥PA,因为OE⊄平面PAD,PA⊂平面PAD,所以OE∥平面PAD,同理可得:OF∥平面PAD,又因为OE∩OF=O,所以平面OEF∥平面PAD,因为EF⊂平面OEF,所以EF∥平面PAD.2.(2016·江苏高考)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别为AB,BC的中点,点F在侧棱B1B上,且B1D⊥A1F,A1C1⊥A1B1.求证:(1)直线DE∥平面A1C1F;(2)平面B1DE⊥平面A1C1F.证明:(1)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C1∥AC.在△ABC中,因为D,E分别为AB,BC的中点,所以DE∥AC,于是DE∥A1C1.又因为DE⊄平面A1C1F,A1C1⊂平面A1C1F,所以直线DE∥平面A1C1F.(2)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A⊥平面A1B1C1.因为A1C1⊂平面A1B1C1,所以A1A⊥A1C1.又因为A1C1⊥A1B1,A1A⊂平面ABB1A1,A1B1⊂平面ABB1A1,A1A∩A1B1=A1,所以A1C1⊥平面ABB1A1.因为B1D⊂平面ABB1A1,所以A1C1⊥B1D.又因为B1D⊥A1F,A1C1⊂平面A1C1F,A1F⊂平面A1C1F,A1C1∩A1F=A1,所以B1D ⊥平面A1C1F.因为直线B1D⊂平面B1DE,所以平面B1DE⊥平面A1C1F.[例3]圆O上,且AB∥EF,矩形ABCD所在的平面和圆O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1)求证:平面AFC⊥平面CBF.(2)在线段CF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OM∥平面ADF?并说明理由.[解](1)证明:∵平面ABCD⊥平面ABEF,CB⊥AB,平面ABCD∩平面ABEF=AB,∴CB⊥平面ABEF.∵AF ⊂平面ABEF ,∴AF ⊥CB .又AB 为圆O 的直径, ∴AF ⊥BF .又BF ∩CB =B , ∴AF ⊥平面CBF .∵AF ⊂平面AFC ,∴平面AFC ⊥平面CBF . (2)当M 为CF 的中点时,OM ∥平面ADF . 证明如下:取CF 中点M ,设DF 的中点为N ,连结AN ,MN , 则MN 綊12CD ,又AO 綊12CD ,则MN 綊AO ,∴四边形MNAO 为平行四边形,∴OM ∥AN ,又AN ⊂平面DAF ,OM ⊄平面DAF , ∴OM ∥平面DAF . [方法归纳]与平行、垂直有关的存在性问题的解题步骤[变式训练]1.如图,四边形ABCD 是矩形,平面ABCD ⊥平面BCE ,BE ⊥EC .(1)求证:平面AEC ⊥平面ABE ;(2)点F 在BE 上,若DE ∥平面ACF ,求BFBE 的值. 解:(1)证明:∵四边形ABCD 为矩形,∴AB ⊥BC , ∵平面ABCD ⊥平面BCE , ∴AB ⊥平面BCE ,∴CE ⊥AB . 又∵CE ⊥BE ,AB ∩BE =B , ∴CE ⊥平面ABE ,又∵CE ⊂平面AEC ,∴平面AEC ⊥平面ABE . (2)连结BD 交AC 于点O ,连结OF .∵DE ∥平面ACF ,DE ⊂平面BDE ,平面ACF ∩平面BDE =OF . ∴DE ∥OF ,又在矩形ABCD 中,O 为BD 中点,∴F 为BE 中点,即BF BE =12.2.如图,在矩形ABCD 中,E ,F 分别为BC ,DA 的中点.将矩形ABCD 沿线段EF 折起,使得∠DFA =60°.设G 为AF 上的点.(1)试确定点G 的位置,使得CF ∥平面BDG ; (2)在(1)的条件下,证明:DG ⊥AE .解:(1)当点G 为AF 的中点时,CF ∥平面BDG .证明如下:因为E ,F 分别为BC ,DA 的中点, 所以EF ∥AB ∥CD .连结AC 交BD 于点O ,连结OG ,则AO =CO . 又G 为AF 的中点, 所以CF ∥OG .因为CF ⊄平面BDG ,OG ⊂平面BDG . 所以CF ∥平面BDG .(2)因为E ,F 分别为BC ,DA 的中点,所以EF ⊥FD ,EF ⊥FA . 又FD ∩FA =F , 所以EF ⊥平面ADF , 因为DG ⊂平面ADF , 所以EF ⊥DG .因为FD =FA ,∠DFA =60°, 所以△ADF 是等边三角形,DG ⊥AF , 又AF ∩EF =F , 所以DG ⊥平面ABEF . 因为AE ⊂平面ABEF , 所以DG ⊥AE .[课时达标训练]1.如图,在三棱锥V -ABC 中,O ,M 分别为AB ,VA 的中点,平面VAB ⊥平面ABC ,△VAB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C ⊥BC 且AC =BC .(1)求证:VB ∥平面MOC ;(2)求线段VC的长.解:(1)证明:因为点O,M分别为AB,VA的中点,所以MO∥VB.又MO⊂平面MOC,VB⊄平面MOC,所以VB∥平面MOC.(2)因为AC=BC,O为AB的中点,AC⊥BC,AB=2,所以OC⊥AB,且CO=1.连结VO,因为△VAB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所以VO= 3.又平面VAB⊥平面ABC,OC⊥AB,平面VAB∩平面ABC=AB,OC⊂平面ABC,所以OC⊥平面VAB,所以OC⊥VO,所以VC=OC2+VO2=2.B1C1中,AC⊥BC,A1B2.(2017·南通二调)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与AB1交于点D,A1C与AC1交于点E.求证:(1)DE∥平面B1BCC1;(2)平面A1BC⊥平面A1ACC1.证明:(1)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四边形A1ACC1为平行四边形.又E为A1C与AC1的交点,所以E为A1C的中点.同理,D为A1B的中点,所以DE∥BC.又BC⊂平面B1BCC1,DE⊄平面B1BCC1,所以DE∥平面B1BCC1.(2)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平面ABC,又BC⊂平面ABC,所以AA1⊥BC.又AC⊥BC,AC∩AA1=A,AC⊂平面A1ACC1,AA1⊂平面A1ACC1,所以BC⊥平面A1ACC1.因为BC⊂平面A1BC,所以平面A1BC⊥平面A1ACC1.3.(2017·南京三模)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E,F分别为棱BC,CD上的点,且BD∥平面AEF.(1)求证:EF∥平面ABD;(2)若BD⊥CD,AE⊥平面BCD,求证:平面AEF⊥平面ACD.证明:(1)因为BD∥平面AEF,BD⊂平面BCD,平面AEF∩平面BCD=EF,所以BD∥EF.因为BD⊂平面ABD,EF⊄平面ABD,所以EF∥平面ABD.(2)因为AE⊥平面BCD,CD⊂平面BCD,所以AE⊥CD.因为BD⊥CD,BD∥EF,所以CD⊥EF,又AE∩EF=E,AE⊂平面AEF,EF⊂平面AEF,所以CD⊥平面AEF.又CD⊂平面ACD,所以平面AEF⊥平面ACD.4.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B∥CD,AB⊥BC,AB=BC=1,DC=2,点E在PB上.(1)求证:平面AEC⊥平面PAD;(2)当PD∥平面AEC时,求PE∶EB的值.解:(1)证明:在平面ABCD中,过A作AF⊥DC于F,则CF=DF=AF=1,∴∠DAC=∠DAF+∠FAC=45°+45°=90°,即AC⊥DA.又PA⊥平面ABCD,AC⊂平面ABCD,∴AC⊥PA.∵PA⊂平面PAD,AD⊂平面PAD,且PA∩AD=A,∴AC⊥平面PAD.又AC⊂平面AEC,∴平面AEC⊥平面PAD.(2)连结BD交AC于O,连结EO.∵PD∥平面AEC,PD⊂平面PBD,平面PBD∩平面AEC=EO,∴PD∥EO,则PE∶EB=DO∶OB.又△DOC∽△BOA,∴DO∶OB=DC∶AB=2∶1,∴PE∶EB的值为2.5.(2017·扬州考前调研)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梯形,CD∥AB,AB=2CD,AC交BD于O,锐角△PAD所在平面⊥底面ABCD,PA⊥BD,点Q在侧棱PC上,且PQ=2QC.求证:(1)PA∥平面QBD;(2)BD⊥AD.证明:(1)连结OQ,因为AB∥CD,AB=2CD,所以AO =2OC ,又PQ =2QC , 所以PA ∥OQ ,因为OQ ⊂平面QBD ,PA ⊄平面QBD , 所以PA ∥平面QBD .(2)在平面PAD 内过P 作PH ⊥AD 于H ,因为侧面PAD ⊥底面ABCD ,平面PAD ∩平面ABCD =AD ,PH ⊂平面PAD , 所以PH ⊥平面ABCD ,又BD ⊂平面ABCD ,所以PH ⊥BD .又PA ⊥BD ,且PA ∩PH =P ,PA ⊂平面PAD ,PH ⊂平面PAD , 所以BD ⊥平面PAD ,又AD ⊂平面PAD ,所以BD ⊥AD .6.如图,在多面体ABCDFE 中,四边形ABCD 是矩形,四边形ABEF为等腰梯形,且AB ∥EF ,AF =2,EF =2AB =42,平面ABCD ⊥平面ABEF .(1)求证:BE ⊥DF ;(2)若P 为BD 的中点,试问:在线段AE 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PQ ∥平面BCE ?若存在,找出点Q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证明:如图,取EF 的中点G ,连结AG ,因为EF =2AB ,所以AB =EG ,又AB ∥EG ,所以四边形ABEG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G ∥BE ,且AG =BE =AF =2.在△AGF 中,GF =12EF =22,AG =AF =2,所以AG 2+AF 2=GF 2,所以AG ⊥AF . 因为四边形ABCD 为矩形,所以AD ⊥AB ,又平面ABCD ⊥平面ABEF ,且平面ABCD ∩平面ABEF =AB ,AD ⊂平面ABCD , 所以AD ⊥平面ABEF ,又AG ⊂平面ABEF ,所以AD ⊥AG . 因为AD ∩AF =A ,所以AG ⊥平面ADF . 因为AG ∥BE ,所以BE ⊥平面ADF . 因为DF ⊂平面ADF ,所以BE ⊥DF .(2)存在点Q ,且点Q 为AE 的中点,使得PQ ∥平面BCE . 证明如下:连结AC ,因为四边形ABCD 为矩形, 所以P 为AC 的中点.在△ACE中,因为点P,Q分别为AC,AE的中点,所以PQ∥CE.又PQ⊄平面BCE,CE⊂平面BCE,所以PQ∥平面BCE.。
高考数学专题四立体几何 微专题30 截面、交线问题
跟踪训练1 (1)(多选)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若AC1⊥平面α,则 关于平面α截此正方体所得截面的判断正确的是
√A.截面形状可能为正三角形
B.截面形状可能为正方形
√C.截面形状可能为正六边形
D.截面形状可能为五边形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连接A1B, A1D,BD,则AC1⊥平面A1BD, 所以平面α与平面A1BD平行或重合, 所以平面α与正方体的截面形状可能是正三角形、 正六边形,但不可能是五边形和四边形,故A,C 正确,B,D错误.
12345678
在平面A1B1C1D1内取一点G,使得A1G=1, 则AG= 5, 所以以A为球心, 5 为半径的球面与底面A1B1C1D1
的交线为以A1为圆心,1为半径的 RGQ ,
其长度为14×2π×1=π2,故选 A.
12345678
设正六棱柱ABCDEF-A1B1C1D1E1F1的底面边长为a,高为h. 若要使该正六棱柱的体积最大,正六棱柱应为球的内接正六棱柱中体
积最大者,
所以h42+a2=22,即 a2=4-h42,
又正六棱柱的底面积 S=6× 43a2, 所以该正六棱柱的体积 V=S·h=6× 43a2h=383(16-h2)h.
则 EF=
362-
332=
33=ME,
所以∠FME=45°,
圆与三角形截得的三部分,由对称性可知,圆心角都
为90°,故该球的球面与侧面PCD的交线长度为截面圆周长的 14, 即为14×2π×MF= 66π,故选 A.
总结提升
截面和交线问题在高考中一般为选择和填空题,难度较大.探究找 截面一是几何法,常用直接连接、作平行线或作延长线找交点, 找交线的方法常用线面交点法和面面交点法,二是利用空间向量法.
[推荐学习]2018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第1部分知识专题突破专题9立体几何学案
专题九 立体几何———————命题观察·高考定位———————(对应学生用书第39页)1. (2017·江苏高考)如图9-1,在圆柱O 1O 2内有一个球O ,该球与圆柱的上、下底面及母线均相切,记圆柱O 1O 2的体积为V 1,球O 的体积为V 2,则V 1V 2的值是________.图9-132[设球O 的半径为R , ∵球O 与圆柱O 1O 2的上、下底面及母线均相切, ∴圆柱O 1O 2的高为2R ,底面半径为R .∴V 1V 2=πR 2·2R 43πR3=32.] 2.(2015·江苏高考)现有橡皮泥制作的底面半径为5、高为4的圆锥和底面半径为2,高为8的圆柱各一个,若将它们重新制作成总体积与高均保持不变,但底面半径相同的新的圆锥和圆柱各一个,则新的底面半径为______.7 [设新的底面半径为r ,由题意得13×π×52×4+π×22×8=13×π×r 2×4+π×r 2×8, ∴r 2=7,∴r =7.]3.(2014·江苏高考)设甲、乙两个圆柱的底面积分别为S 1,S 2,体积分别为V 1,V 2.若它们的侧面积相等,且S 1S 2=94,则V 1V 2的值是________.32 [设两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分别为r 1,r 2和h 1,h 2,由S 1S 2=94,得πr 21πr 22=94,则r 1r 2=32.由圆柱的侧面积相等,得2πr 1h 1=2πr 2h 2,即r 1h 1=r 2h 2,则h 1h 2=23,所以V 1V 2=πr 21h 1πr 22h 2=32.]4. (2013·江苏高考)如图9-2,在三棱柱A 1B 1C 1-ABC 中,D ,E ,F 分别是AB ,AC ,AA 1的中点.设三棱锥F -ADE 的体积为V 1,三棱柱A 1B 1C 1-ABC 的体积为V 2,则V 1∶V 2=________.图9-21∶24 [设三棱柱的底面ABC 的面积为S ,高为h ,则其体积为V 2=Sh .因为D ,E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所以△ADE 的面积等于14S .又因为F 为AA 1的中点,所以三棱锥F-ADE 的高等于12h ,于是三棱锥F -ADE 的体积V 1=13×14S ·12h =124Sh =124V 2,故V 1∶V 2=1∶24.]5.(2017·江苏高考) 如图9-3,在三棱锥A -BCD 中,AB ⊥AD ,BC ⊥BD ,平面ABD ⊥平面BCD ,点E ,F (E 与A ,D 不重合)分别在棱AD ,BD 上,且EF ⊥AD .求证:(1)EF ∥平面ABC ; (2)AD ⊥AC .【导学号:56394060】图9-3[证明] (1)在平面ABD 内,因为AB ⊥AD ,EF ⊥AD ,所以EF ∥AB .又因为EF ⊄平面ABC ,AB ⊂平面ABC , 所以EF ∥平面ABC .(2)因为平面ABD ⊥平面BCD , 平面ABD ∩平面BCD =BD ,BC ⊂平面BCD ,BC ⊥BD ,所以BC ⊥平面ABD .因为AD ⊂平面ABD ,所以BC ⊥AD .又AB ⊥AD ,BC ∩AB =B ,AB ⊂平面ABC ,BC ⊂平面ABC ,所以AD⊥平面ABC.又因为AC⊂平面ABC,所以AD⊥AC.6. (2016·江苏高考)如图9-4,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别为AB,BC的中点,点F在侧棱B1B上,且B1D⊥A1F,A1C1⊥A1B1.求证:(1)直线DE∥平面A1C1F;(2)平面B1DE⊥平面A1C1F.图9-4[证明](1)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C1∥AC.在△ABC中,因为D,E分别为AB,BC的中点,所以DE∥AC,于是DE∥A1C1.又因为DE⊄平面A1C1F,A1C1⊂平面A1C1F,所以直线DE∥平面A1C1F.(2)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A⊥平面A1B1C1.因为A1C1⊂平面A1B1C1,所以A1A⊥A1C1.又因为A1C1⊥A1B1,A1A⊂平面ABB1A1,A1B1⊂平面ABB1A1,A1A∩A1B1=A1,所以A1C1⊥平面ABB1A1.因为B1D⊂平面ABB1A1,所以A1C1⊥B1D.又因为B1D⊥A1F,A1C1⊂平面A1C1F,A1F⊂平面A1C1F,A1C1∩A1F=A1,所以B1D⊥平面A1C1F.因为直线B1D⊂平面B1DE,所以平面B1DE⊥平面A1C1F.[命题规律]观近几年江苏的高考题,立体几何的客观题以柱、锥、球为载体考查体积、表面积为主,属容易题;解答题一般都处于解答题第16题的位置,也就是属于容易题范畴,考查的难度不大,且都是考查线线、线面或面面的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证明.从近几年江苏高考试题分析,解答题中考查一道立体几何题型是固定模式,一般与棱柱和棱锥相关,其重点放在对几何体中的一些线、面之间的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证明上,突出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运算能力.———————主干整合·归纳拓展———————(对应学生用书第40页)[第1步▕ 核心知识再整合]1.空间几何体的两组常用公式(1)柱体、锥体、台体的侧面积公式: ①S 柱侧=ch (c 为底面周长,h 为高); ②S 锥侧=12ch ′(c 为底面周长,h ′为斜高);③S 台侧=12(c +c ′)h ′(c ′,c 分别为上下底面的周长,h ′为斜高);④S 球表=4πR 2(R 为球的半径). (2)柱体、锥体和球的体积公式: ①V 柱体=Sh (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 ②V 锥体=13Sh (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③V 球=43πR 3.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1)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 ⊄α,b ⊂α,a ∥b ⇒a ∥α. (2)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a ∥α,a ⊂β,α∩β=b ⇒a ∥b .(3)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 ⊂β,b ⊂β,a ∩b =P ,a ∥α,b ∥α⇒α∥β. (4)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α∥β,α∩γ=a ,β∩γ=b ⇒a ∥b . 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1)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m ⊂α,n ⊂α,m ∩n =P ,l ⊥m ,l ⊥n ⇒l ⊥α. (2)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a ⊥α,b ⊥α⇒a ∥b . (3)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 ⊂β,a ⊥α⇒α⊥β.(4)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α⊥β,α∩β=l ,a ⊂α,a ⊥l ⇒a ⊥β.[第2步▕ 高频考点细突破]【例1图9-5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AD =3 cm ,AA 1=2 cm ,则三棱锥A -B 1D 1D 的体积为________cm 3.[解析] VA -B 1D 1D =VB 1-AD 1D =13×S △AD 1D ×B 1A 1=13×12×AD ×D 1D ×B 1A 1=13×12×3×2×3=3. [答案] 3[规律方法] (1)在求三棱锥体积的过程中,等体积转化法是常用的方法,转换底面的原则是使其高易求,常把底面放在已知几何体的某一面上.(2)求不规则几何体的体积,常用分割或补形的思想,将不规则几何体变为规则几何体,易于求解.(3)涉及球与棱柱、棱锥的切、接问题时,一般过球心及多面体中的特殊点或线作截面,把空间问题化归为平面问题,再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寻找几何体中元素间的关系. (4)求与球有关的“切”或者“接”球半径时,往往用到的方法有构造法或者直接确定球心. [举一反三](江苏省南京市2017届高考三模数学试题)如图9-6,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1,BC =2,BB 1=3,∠ABC =90°,点D 为侧棱BB 1上的动点,当AD +DC 1最小时,三棱锥D -ABC 1的体积为________.图9-613[将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展开成矩形ACC 1A 1,如图,连接AC 1,交BB 1于D ,此时AD +DC 1最小,∵AB =1,BC =2,BB 1=3,∠ABC =90°,点D 为侧棱BB 1上的动点, ∴当AD +DC 1最小时,BD =1, 此时三棱锥D -ABC 1的体积:VD -ABC 1=VC 1-ABD =13×S △ABD ×B 1C 1=13×12×AB×BD×B1C1=13×12×1×1×2=13.]【例2】①若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一定平行于另一个平面;②若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垂直于其中一个平面的直线一定垂直于另一个平面;③若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垂直于其中一个平面的直线一定平行于另一个平面;④若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一定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则其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导学号:56394061】[解析]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与另一平面一定没有公共点,因此线面平行,①正确;同样两个平面平行,一直线与其中一个平面垂直,则它必垂直这个平面内的任意直线,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它也必垂直另一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故这条直线与另一平面也垂直,②正确;两平面垂直,垂直于其中一个平面的直线可能在另一平面内(面面垂直性质定理),③错误;两平面垂直时,它们的交线与两平面都不垂直,④错误.[答案]①②[规律方法]解决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组合判断题,主要是根据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位置关系的各种情况,以及空间线面垂直、平行关系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进行判断,必要时可以利用正方体、长方体、棱锥等几何模型辅助判断,同时要注意平面几何中的结论不能完全移植到立体几何中.[举一反三]设a,b,c是空间三条直线,α,β是空间两个平面,则下列命题中,逆命题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当c⊥α时,若c⊥β,则α//β;②当b⊂α,a⊄α且c是a在α内的射影时,若b⊥c,则a⊥b;③当b⊂α时,若b⊥β,则α⊥β;④当b⊂α且c⊄α时,若c//α,则b//c.③[①命题的逆命题为“当c⊥α时,若α∥β,则c⊥β”,正确;②命题的逆命题为“当b⊂α,a⊄α且c是a在α内的射影时,若a⊥b,则b⊥c”,正确;③命题的逆命题为“当b⊂α时,若α⊥β,则b⊥β”,错误;④命题的逆命题为“当b⊂α且c⊄α时,若b∥c,则c∥α”,正确.]【例3】 (111中,CA =CB ,AA 1=2AB ,D 是AB 的中点.(1)求证:BC 1∥平面A 1CD ;(2)若点P 在线段BB 1上,且BP =14BB 1,求证:AP ⊥平面A 1CD .图9-7[证明] (1)连接AC 1,设与CA 1交于O 点,连接OD (图略). ∴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O 为AC 1的中点,∵D 是AB 的中点, ∴在△ABC 1中,OD ∥BC 1, 又∵OD ⊂平面A 1CD , ∴BC 1∥平面A 1CD .(2)由题意,设AB =x ,则BP =24x ,AD =12x ,A 1A =2x , 由于BP AD =AB AA 1=22,∴△ABP ∽△ADA 1,可得∠BAP =∠AA 1D , ∵∠DA 1A +∠ADA 1=90°,可得:AP ⊥A 1D ,又∵CD ⊥AB ,平面ABC ⊥平面ABB 1A 1,CD ⊂平面ABC ,平面ABC ∩平面ABB 1A 1=AB ,可得CD ⊥平面ABB 1A 1, ∴CD ⊥AP ,又∵A 1D ∩CD =D , ∴AP ⊥平面A 1CD .[规律方法] (1)要证线面平行,先在平面内找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或找一个经过已知直线与已知平面相交的平面,找出交线,证明两线平行. (2)要证线线平行,可考虑公理4或转化为线面平行.(3)要证线面垂直可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应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进行转化.[举一反三] 如图9-8所示,在四面体PABC 中,PC ⊥AB ,PA ⊥BC ,点D ,E ,F ,G 分别是棱AP ,AC ,BC ,PB 的中点.(1)求证:DE ∥平面BCP ; (2)求证:四边形DEFG 为矩形;(3)是否存在点Q ,到四面体PABC 六条棱的中点的距离相等?说明理由.图9-8[解] (1)证明:因为D ,E 分别是AP ,AC 的中点,所以DE ∥PC . 又DE ⊄平面BCP ,所以DE ∥平面BCP .(2)证明:因为D ,E ,F ,G 分别为AP ,AC ,BC ,PB 的中点,所以DE ∥PC ∥FG ,DG ∥AB ∥EF .所以四边形DEFG 为平行四边形. 又PC ⊥AB ,所以DE ⊥DG . 所以四边形DEFG 为矩形.(3)存在点Q 满足条件.理由如下:连接DF ,EG ,如图所示,设Q 为EG 的中点, 由(2)知,DF ∩EG =Q ,且QD =QE =QF =QG =12EG .分别取PC ,AB 的中点M ,N ,连接ME ,EN ,NG ,MG ,MN .与(2)同理,可证四边形MENG 为矩形,其对角线交点为EG 的中点Q ,且QM =QN =12EG ,所以Q 为满足条件的点.【例4】CDE所在的平面交于CD,AE⊥平面CDE,且AB=2AE.(1)求证:AB∥平面CDE;(2)求证:平面ABCD⊥平面ADE.图9-9[证明] (1)正方形ABCD中,AB//CD,又AB⊄平面CDE,CD⊂平面CDE,∴AB//平面CDE.(2)∵AE⊥平面CDE,且CD⊂平面CDE,∴AE⊥CD,又正方形ABCD中,CD⊥AD,且AE∩AD=A,AE⊂平面ADE,AD⊂平面ADE,∴CD⊥平面ADE,又CD⊂平面ABCD,∴平面ABCD⊥平面ADE.[规律方法]线面、线线垂直与平行的位置关系在面面平行与垂直位置关系的证明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依据线面、面面位置关系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进行转化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证明面面平行主要依据判定定理,证明面面垂直时,关键是从现有直线中找一条直线与其中一个平面垂直,若图中不存在这样的直线应借助添加中线、高线等方法解决.[举一反三](江苏省南京市2017届高考三模数学试题)如图9-10,在三棱锥A-BCD中,E、F分别为BC,CD上的点,且BD∥平面AEF.(1)求证:EF∥平面ABD;(2)若AE⊥平面BCD,BD⊥CD,求证:平面AEF⊥平面ACD.【导学号:56394062】图9-10[证明] (1)∵BD ∥平面AEF ,BD ⊂平面BCD ,平面BCD ∩平面AEF =EF , ∴BD ∥EF ,又BD ⊂平面ABD ,EF ⊄平面ABD , ∴EF ∥平面ABD .(2)∵AE ⊥平面BCD ,CD ⊂平面BCD , ∴AE ⊥CD ,由(1)可知BD ∥EF ,又BD ⊥CD , ∴EF ⊥CD ,又AE ∩EF =E ,AE ⊂平面AEF ,EF ⊂平面AEF , ∴CD ⊥平面AEF ,又CD ⊂平面ACD , ∴平面AEF ⊥平面ACD .[第3步▕ 高考易错明辨析]1.概念不清,做题时想当然导致出错.这是一些中差生最常犯的错如图9-11,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4 cm ,AD =3 cm ,AA 1=2 cm ,则四棱锥A -BB 1D 1D 的体积为________cm 3.图9-11[错解] 设AC ,BD 的交点为O (图略),则四棱锥A -BB 1D 1D 的体积V =13×SBB 1D 1D ×AO ,根据题意AC =5 cm ,所以AO =52,四棱锥A -BB 1D 1D 的体积V =13×5×2×52=253 cm 3.[错解分析] 由于AO 不垂直于面BB 1D 1D ,四棱锥A -BB 1D 1D 的体积不是13×SBB 1D 1D ×AO .[正解] 作AO ⊥BD ,垂足为O (图略),因为平面ABCD ⊥平面BB 1D 1D .所以,AO ⊥平面BB 1D 1D ,所以四棱锥A -BB 1D 1D 的高为AO ,根据题意BD =5 cm ,所以AO =125,四棱锥A -BB 1D 1D 的体积V =13×5×2×125=8 cm 3.2. 考纲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能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学生往往由于空间感太差,考虑问题不全面,忽视一些细节之处,把图形想错已知m 、n 为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m ⊥α,m ⊥n ⇒n ∥α;②α∥β,m ⊂α,n ⊂β⇒m ∥n ;③m ∥n ,m ⊥α⇒n ⊥α;④m ⊂α,n ⊂α,m ∥β,n ∥β⇒α∥β.[错解] 对①,想象为如下图形,所以正确,填①.[错解分析] 空间想象能力差,考虑问题不全面而导致出错.[正解] 对①,直线有可能在平面内,故错;对②,只能说明直线m 、n 无公共点,它们还有可能为异面直线,故错; 对③,图形如下,所以正确,填③. 对④,平面α、β有可能相交,故错.3.推理不严密,逻辑思维混乱导致出错如图9-12,AB 是圆的直径,PA 垂直圆所在的平面,C 是圆上的点.如图,求证:平面PAC ⊥平面PBC .图9-12[错解] 因为PA 垂直圆所在的平面,所以PA ⊥AC .又因为AB 是圆的直径,C 是圆上的点,所以BC ⊥AC .所以平面PAC ⊥平面PBC .[错解分析] 证明任何一种位置关系,应紧扣相应的判定定理,要证两个平面垂直,必须证明其中一个平面经过另外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以上证明找到了PA ⊥AC ,BC ⊥AC ,但这并不能说明平面PAC ⊥平面PBC .[正解] 由AB 是圆的直径可得AC ⊥BC ,由PA ⊥平面ABC ,BC ⊂平面ABC ,得PA ⊥BC . 又PA ∩AC =A ,PA ⊂平面PAC ,AC ⊂平面PAC ,所以BC ⊥平面PAC .又因为BC ⊂平面PBC ,所以平面PAC ⊥平面PBC .———————专家预测·巩固提升———————(对应学生用书第43页)1.边长为2 2 的正△ABC 内接于体积为43π的球,则球面上的点到△ABC 的最大距离为________. 433[设M 是△ABC 的外心,半径为r ,设球心为O ,球体半径为R , 则V =43πR 3=43π,即R =3,在Rt △OMC 中,2r =22sin 60°, 则r =223,d =R 2-r 2=3-83=33,d max =d +R =33+3=433.] 2.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2,将它沿高AD 翻折,使点B 与点C 间的距离为2,此时四面体ABCD 外接球体积为________.【导学号:56394063】图9-1355π6[根据题意可知三棱锥B -ACD 的三条侧棱BD ⊥AD ,DC ⊥DA ,底面是直角三角形,它的外接球就是它扩展为正三棱柱的外接球,球心在上下底面斜边的中点连线的中点处,求出上下底面斜边的中点连线的中点到顶点的距离,就是球的半径,R =OB =OC 2+BC 2=⎝ ⎛⎭⎪⎫322+⎝ ⎛⎭⎪⎫222=52,∴V =43πR 3=556π.] 3.在边长为6 cm 的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为BC 、CD 的中点,M 、N 分别为AB 、CF 的中点,现沿AE 、AF 、EF 折叠,使B 、C 、D 三点重合于B ,构成一个三棱锥(如图9-14所示).(1)在三棱锥上标注出M 、N 点,并判别MN 与平面AEF 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2)G 是线段AB 上一点,且AG →=λ·AB →, 问是否存在点G 使得AB ⊥平面EGF ,若存在,求出λ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求多面体E -AFNM 的体积.图9-14[解] (1)因翻折后B 、C 、D 重合,所以MN 应是△ABF 的一条中位线,如图所示. 则MN //平面AEF.证明如下: ⎭⎪⎬⎪⎫MN //AFMN ⊄平面AEF AF ⊂平面AEF ⇒MN //平面AEF .(2)存在G 点使得AB ⊥平面EGF ,此时λ=1.因为 ⎭⎪⎬⎪⎫AB ⊥BE AB ⊥BF BE ∩BF =B ⇒AB ⊥平面EBF .又G 是线段AB 上一点,且AG →=λ·AB →,∴ 当点G 与点B 重合时AB ⊥平面EGF ,此时λ=1.(3)因为AB ⊥平面BEF ,且AB =6,BE =BF =3,∴V A -BEF =13·AB ·S △BEF =9, 又V E -AFNM V E -ABF =S AFNM S △ABF =34,27 4.V E-AFNM=。
正方体截面面积最大值问题——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第12题的难点与解法
D′
E4 图2
C′ E5 B′
相交于E4E5,也有 AC∥E4E5. 这样,我们可以作出截
面的其他边,即可得到截面的形状. 此题截面的形状
为三角形或六边形. 从直观上看,三角形截面的面积
不可能是最大的 .
3. 对最大截面所在位置的猜想
个别学生不敢猜想最大截面所处的位置,错过了
答案. 实际上,根据经验,最大截面的位置是容易猜的 .
面α所成的角都相等,则平面α截此正方体所得截面面 线面角的概念不清晰,导致没能察觉其他满足条件的
积的最大值为 ( ).
截面与此特殊截面的关系 . 实际上,这些截面都平行 .
(A)
3
3 4
(B)
2
3 3
(C)
3
2 4
(D)
3 2
该题考查了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正方体截面及
割补法求多边形面积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过
在分秒必争的考试过程中,当已经突破了前两个
难点后,直接猜想最大截面是正六边形并求其面积可
能是最优的方法. 算出结果后,亦可对比其他选项,
恰好发现此结果是四个选项中最大的,即可验证此结
果必然正确 .
4. 动截面面积表达式的推导及其最值的求解
在考试中,很多学生没有时间和方法严格计算最
大值,即使考后对此题进行研究,亦不一定能严格解
版)》(以下简称 《标准》) 对“直观想象”的要求 . 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2 (必修)》 第
生在解决该题的过程中,将依序面临以下四大难点 .
67 页练习 2(2)的证明过程可以作为解题经验用于此
收稿日期:2019-09-27 作者简介:江灼豪 (1992— ),男,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心理研究 .
2018年高考数学(理)复习解决方案真题与重难点课件:11 立体几何
解析
如图,正方体 ABCD-
A1B1C1D1的外接球球心 O为对角线 AC1的中点,球半径 R= =
2 3 2 R2- = 3
2 3 3 ,球心 O到平面 EFG的距离为 ,所以小圆半径 r 3 15 ,故选 B. 3
12.[2017· 河北武邑期末 ]已知边长为2
3 的菱形ABCD
根据三视图还原可知该几何体为长、宽、高分
2 别为3,2,2的长方体,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剩余 ,如图所 3 2 示,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3×2×2)× = 8,故选 D. 3
7.[2017· 吉林长春质检]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其正 视图中的曲线部分为半圆,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
3 A.4+ π 2 3 C.6+ π 2
11 A. 2 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6
13 B. 2 D.7
9.[2017· 河北唐山模拟]在四棱锥 P-ABCD中,底面 ABCD是正方形, P A⊥底面ABCD, P A=AB=4,E,F,H 分别是棱 PB,BC, PD 的中点,则过E ,F,H的平面截四棱 锥P-ABCD所得截面面积为 ( A.2 6 B.4 6 D.2 3+4 6 C.5 6 )
重组十一
测试时间: 120 分钟
立体几何
满分: 150 分
第Ⅰ卷 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选择题,共60分 )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 1.[2016· 浙江高考]已知互相垂直的平面α,β交于直线 l,若直线m,n满足m ∥α,n⊥β,则 ( A.m ∥l C.n⊥l B.m∥n D.m⊥n )
5.[2017· 广西梧州模拟]若某圆柱体的上部挖掉一个半 球,下部挖掉一个圆锥后所得的几何体的三视图中的正 (主) 视图和侧 (左 )视图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
2018年高考数学江苏专版三维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专题三 解析几何 Word版含答案
江苏新高考高考对本章内容的考查多以“两小一大”的形式出现,小题多考查双曲线、抛物线、圆的方程与性质,而大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如2013年、2016年)、直线与椭圆(如2014年、2015年、2017年)的位置关系、弦长问题及范围问题等.第1课时解析几何中的基本问题(基础课)[常考题型突破]1.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若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1,l2的斜率k1,k2存在,则l1∥l2⇔k1=k2,l1⊥l2⇔k1k2=-1.若给出的直线方程中存在字母系数,则要考虑斜率是否存在.2.两个距离公式(1)点(x0,y0)到直线l:Ax+By+C=0的距离公式d=|Ax0+By0+C|A2+B2.(2)两平行直线l1:Ax+By+C1=0,l2:Ax+By+C2=0间的距离d=|C1-C2|A2+B2.[题组练透]1.已知点P(3,2)与点Q(1,4)关于直线l对称,则直线l的方程为____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直线l与直线PQ垂直,所以k l=-1k PQ=1.又直线l经过PQ的中点(2,3),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3=x-2,即x-y+1=0.答案:x-y+1=02.(2017·南京、盐城二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1:kx-y+2=0与直线l2:x+ky-2=0相交于点P,则当实数k变化时,点P到直线x-y-4=0的距离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解析:由题意,kl1=k,kl2=-1k,则kl1·kl2=k·⎝⎛⎭⎫-1k=-1(k=0时,两条直线也相互垂直),并且两条直线分别经过定点:M(0,2),N(2,0).∴两条直线的交点在以MN 为直径的圆上.并且k MN =-1,可得MN 与直线x -y -4=0垂直.∴点M 到直线x -y -4=0的距离d =|0-2-4|2=32为最大值. 答案:3 23.(2017·苏州考前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P (0,1),Q (3,6),在直线y =x 上取两点M ,N ,使得MN =2a (其中a >0为定值),则当PM +NQ 取得最小值时,点N 的坐标为________.解析:(1)设点A (1,0),B (1+a ,a ),则AB ∥MN ,且AB =MN ,所以四边形ABNM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M =BN ,又因为点P 与A 关于直线y =x 对称,所以PM =AM ,所以PM +NQ =AM +NQ =BN +NQ ,所以当B ,N ,Q 三点共线时,PM +NQ 取最小值为BQ =(a -2)2+(a -6)2.此时BQ 方程为(a -6)x -(a -2)y +3a +6=0,与直线y =x 联立解得N ⎝⎛⎭⎫3a +64,3a +64.(2)若设A (1,0),B (1-a ,-a ),同理可得PM +NQ 最小值为(a +2)2+(a +6)2,因为a >0,所以(a +2)2+(a +6)2>(a -2)2+(a -6)2,不合题意.综上,PM +NQ 取得最小值时点N 的坐标为⎝⎛⎭⎫3a +64,3a +64. 答案:⎝⎛⎭⎫3a +64,3a +64 [方法归纳]求直线方程的两种方法[必备知识]1.圆的标准方程当圆心为(a ,b ),半径为r 时,其标准方程为(x -a )2+(y -b )2=r 2,特别地,当圆心在原点时,方程为x 2+y 2=r 2.2.圆的一般方程x 2+y 2+Dx +Ey +F =0,其中D 2+E 2-4F >0,表示以⎝⎛⎭⎫-D 2,-E2为圆心,D 2+E 2-4F 2为半径的圆.[题组练透]1.(2017·南通一模)已知圆C 过点(2,3),且与直线x -3y +3=0相切于点(0,3),则圆C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解析:设圆心为(a ,b ),则⎩⎪⎨⎪⎧b -3a ·33=-1,(a -2)2+()b -32=a 2+(b -3)2,解得a =1,b =0,r =2.即所求圆的方程为(x -1)2+y 2=4. 答案:(x -1)2+y 2=42.(2016·天津高考)已知圆C 的圆心在x 轴的正半轴上,点M (0,5)在圆C 上,且圆心到直线2x -y =0的距离为455,则圆C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因为圆C 的圆心在x 轴的正半轴上,设C (a,0),且a >0,所以圆心到直线2x -y =0的距离d =2a 5=455,解得a =2,所以圆C 的半径r =|CM |=4+5=3, 所以圆C 的方程为(x -2)2+y 2=9. 答案:(x -2)2+y 2=93.与圆C :x 2+y 2-2x +4y =0外切于原点,且半径为25的圆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 解析:由题意,所求圆的圆心在直线y =-2x 上,所以可设所求圆的圆心为(a ,-2a )(a <0),又因为所求圆与圆C :x 2+y 2-2x +4y =0外切于原点,且半径为25,所以a 2+(-2a )2=25,可得a 2=4,解得a =-2或a =2(舍去).所以所求圆的标准方程为(x +2)2+(y -4)2=20.答案:(x +2)2+(y -4)2=20 [方法归纳]1.过圆O ∶x 2+y 2=r 2上一点P (x 0,y 0)的圆的切线方程是x 0x +y 0y =r 2.2.过圆O ∶x 2+y 2=r 2外一点P (x 0,y 0)作圆的两条切线,切点为A ,B ,则O ,P ,A ,B 四点共圆且直线AB 的方程是x 0x +y 0y =r 2.3.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的两种方法(1)代数法:将圆的方程和直线的方程联立起来组成方程组,利用判别式Δ来判断位置关系:Δ>0⇔相交;Δ=0⇔相切;Δ<0⇔相离.(2)几何法:把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和半径r 的大小加以比较:d <r ⇔相交;d =r ⇔相切;d >r ⇔相离.4.判断两圆位置关系时常用几何法即通过判断两圆心距离O 1O 2与两圆半径R ,r 的关系来判断两圆位置关系. (1)外离:O 1O 2>R +r ; (2)外切:O 1O 2=R +r ; (3)相交:R -r <O 1O 2<R +r ; (4)内切:O 1O 2=R -r ; (5)内含:0≤O 1O 2<R -r .[提醒] 利用两圆组成的方程组解的个数,不能判断内切与外切、外离与内含.[题组练透]1.(2017·苏锡常镇二模)已知直线l :mx +y -2m -1=0,圆C :x 2+y 2-2x -4y =0,当直线l 被圆C 所截得的弦长最短时,实数m =________.解析:由题意得,C (1,2),直线l :m (x -2)+y -1=0恒过定点A (2,1),当直线l 被圆C 所截得的弦长最短时,直线l ⊥CA ,因为直线l 的斜率为-m ,直线CA 的斜率为1-22-1=-1,所以-m ×(-1)=-1,即m =-1.答案:-12.(2016·全国卷Ⅰ)设直线y =x +2a 与圆C :x 2+y 2-2ay -2=0相交于A ,B 两点,若|AB |=23,则圆C 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圆C :x 2+y 2-2ay -2=0化为标准方程为x 2+(y -a )2=a 2+2,所以圆心C (0,a ),半径r =a 2+2,因为|AB |=23,点C 到直线y =x +2a ,即x -y +2a =0的距离d =|0-a +2a |2=|a |2,由勾股定理得⎝⎛⎭⎫2322+⎝⎛⎭⎫|a |22=a 2+2,解得a 2=2,所以r =2,所以圆C 的面积为π×22=4π. 答案:4π3.若圆(x -2a )2+(y -a -3)2=4上总存在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为1,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由题意,两圆(x -2a )2+(y -a -3)2=4与x 2+y 2=1相交于相异两点,所以1<4a 2+(a +3)2<3,即⎩⎪⎨⎪⎧5a 2+6a +8>0,5a 2+6a <0,解得-65<a <0.答案:⎝⎛⎭⎫-65,0 4.(2017·扬州考前调研)已知圆C :x 2+y 2-2ax -2y +2=0(a 为常数)与直线y =x 相交于A ,B 两点,若∠ACB =π3,则实数a =________.解析:因为圆C 的标准方程为(x -a )2+(y -1)2=a 2-1,所以C (a,1),r =a 2-1,因为圆C 与直线y =x 相交于A ,B 两点,且∠ACB =π3,所以32r =|a -1|2,且a 2-1>0,解得a=-5.答案:-55.(2017·江苏高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 (-12,0),B (0,6),点P 在圆O :x 2+y 2=50上.若PA ―→·PB ―→≤20,则点P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设P (x ,y ),则PA ―→·PB ―→=(-12-x ,-y )·(-x ,6-y )=x (x +12)+y (y -6)≤20. 又x 2+y 2=50,所以2x -y +5≤0,所以点P 在直线2x -y +5=0的上方(包括直线上). 又点P 在圆x 2+y 2=50上,由⎩⎪⎨⎪⎧y =2x +5,x 2+y 2=50,解得x =-5或x =1, 结合图象, 可得-52≤x ≤1,故点P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52,1]. 答案:[-52,1] [方法归纳]1.解决直线与圆、圆与圆位置关系问题的方法(1)讨论直线与圆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要注意数形结合,充分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寻找解题途径,减少运算量.(2)圆上的点与圆外点的距离的最值问题,可以转化为圆心到点的距离问题;圆上的点与直线上点的距离的最值问题,可以转化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问题;圆上的点与另一圆上点的距离的最值问题,可以转化为圆心到圆心的距离问题.2.求弦长问题的两种方法(1)利用半径r ,弦心距d ,弦长l 的一半构成直角三角形,结合勾股定理d 2+⎝⎛⎭⎫l 22=r 2求解;(2)若斜率为k 的直线l 与圆C 交于A (x 1,y 1),B (x 2,y 2)两点,则1.椭圆、双曲线中,a ,b ,c 之间的关系 (1)在椭圆中:a 2=b 2+c 2,离心率为e =ca =1-⎝⎛⎭⎫b a 2; (2)在双曲线中:c 2=a 2+b 2,离心率为e =ca=1+⎝⎛⎭⎫b a 2.2.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渐近线方程为y =±ba x .注意离心率e 与渐近线的斜率的关系.[题组练透]1.(2017·南京三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双曲线x 22m 2-y 23m =1的焦距为6,则所有满足条件的实数m 构成的集合是__________.解析:由题意得,2m 2+3m =⎝⎛⎭⎫622,所以2m 2+3m -9=0,解得m =32或-3,因为x 22m 2-y 23m =1是双曲线的方程,所以m >0,所以m =32.所以实数m 构成的集合是⎩⎨⎧⎭⎬⎫32. 答案:⎩⎨⎧⎭⎬⎫322.(2017·苏北四市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A ,B1,B 2分别为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右、下、上顶点,F 是椭圆C 的右焦点.若B 2F ⊥AB 1,则椭圆C 的离心率是________.解析:由题意得,A (a,0),B 1(0,-b ),B 2(0,b ),F (c,0),所以B 2F ―→=(c ,-b ),AB 1―→=(-a ,-b ),因为B 2F ⊥AB 1,所以B 2F ―→·AB 1―→=0,即b 2=ac ,所以c 2+ac -a 2=0,e 2+e -1=0,又椭圆的离心率e ∈(0,1),所以e =5-12. 答案:5-123.(2017·江苏高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双曲线x 23-y 2=1的右准线与它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点P ,Q ,其焦点是F 1,F 2,则四边形F 1PF 2Q 的面积是________.解析:由题意得,双曲线的右准线x =32与两条渐近线y =±33x 的交点坐标为⎝⎛⎭⎫32,±32.不妨设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 则F 1(-2,0),F 2(2,0), 故四边形F 1PF 2Q 的面积是 12F 1F 2·PQ =12×4×3=2 3. 答案:2 34.(2017·南通三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若双曲线x 2a 2-y 2=1(a >0)经过抛物线y 2=8x 的焦点,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__.解析:因为双曲线x 2a 2-y 2=1(a >0)经过抛物线y 2=8x 的焦点坐标(2,0),所以a =2,在双曲线中,b =1,c =a 2+b 2=5,所以双曲线的离心率是e =c a =52.答案:525.(2016·山东高考)已知双曲线E :x 2a 2-y 2b 2=1(a >0,b >0),若矩形ABCD 的四个顶点在E 上,AB ,CD 的中点为E 的两个焦点,且2|AB |=3|BC |,则E 的离心率是________.解析:如图,由题意知|AB |=2b 2a ,|BC |=2c . 又2|AB |=3|BC |,∴2×2b 2a=3×2c ,即2b 2=3ac ,∴2(c 2-a 2)=3ac ,两边同除以a 2并整理得2e 2-3e -2=0,解得e =2(负值舍去). 答案:26.(2017·南京考前模拟)已知椭圆C :mx 2+y 2=1(0<m <1),直线l :y =x +1,若椭圆C 上总存在不同的两点A 与B 关于直线l 对称,则椭圆C 的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解析:设A (x 1,y 1),B (x 2,y 2),AB 的中点P (x 0,y 0),∵A ,B 在椭圆C 上,∴⎩⎪⎨⎪⎧mx 21+y 21=1,mx 22+y 22=1,两式相减,整理得m (x 1+x 2)y 1+y 2=-y 1-y 2x 1-x 2,即-mx 0y 0=k AB ,故k AB ·k OP =-m ,又∵k AB =-1,∴k OP =m ,∴直线OP 的方程为y =mx ,联立方程⎩⎪⎨⎪⎧y =mx ,y =x +1,得P ⎝⎛⎭⎫1m -1,m m -1,由点P 在椭圆内,∴m ⎝⎛⎭⎫1m -12+⎝⎛⎭⎫m m -12<1,解得0<m <13,∴离心率e =1-b 2a 2=1-m ∈⎝⎛⎭⎫63,1. 答案:⎝⎛⎭⎫63,1[方法归纳][A 组——抓牢中档小题]1.(2017·苏州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过点M (1,1)的直线l 与圆(x +1)2+(y -2)2=5相切,且与直线ax +y -1=0垂直,则实数a =________.解析:因为点M (1,1)在圆(x +1)2+(y -2)2=5上,圆心与点M 的连线的斜率为2-1-1-1=-12,所以切线l 的斜率为2,又因为切线l 与直线ax +y -1=0垂直,所以a =12. 答案:122.(2017·南通、泰州一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2x +y =0为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一条渐近线,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____.解析:因为直线2x +y =0为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一条渐近线,所以ba =2,所以e =1+b 2a2= 5. 答案: 53.(2017·无锡期末)设P 为有公共焦点F 1,F 2的椭圆C 1与双曲线C 2的一个交点,且PF 1⊥PF 2,椭圆C 1的离心率为e 1,双曲线C 2的离心率为e 2,若3e 1=e 2,则e 1=________.解析:设椭圆的长半轴长为a 1,双曲线的实半轴长为a 2,由定义知,不妨设P 在第一象限,则⎩⎪⎨⎪⎧PF 1+PF 2=2a 1,PF 1-PF 2=2a 2, 所以PF 1=a 1+a 2,PF 2=a 1-a 2, 因为PF 1⊥PF 2,所以PF 21+PF 22=F 1F 22,即(a 1+a 2)2+(a 1-a 2)2=4c 2, 整理得1e 21+1e 22=2,又因为3e 1=e 2,所以e 1=53. 答案:534.(2017·南京考前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M 为圆C :(x -a )2+(y -1)2=169上任意一点,N 为直线l :ax +y +3=0上任意一点,若以M 为圆心,MN 为半径的圆与圆C 至多有一个公共点,则正数a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解析:因为圆M 与圆C 至多有一个公共点, 所以MC ≤⎪⎪⎪⎪MN -43, 即⎪⎪⎪⎪MN -43≥43,解得MN ≥83, 又MN 的最小值为a 2+4a 2+1-43, 所以a 2+4a 2+1-43≥83, 解得a ≥22,所以正数a 的最小值为2 2. 答案:2 25.以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右焦点F 为圆心,a 为半径的圆恰好与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相切,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__.解析:由题设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 =±ba x ,圆的方程为(x -c )2+y 2=a 2,因为渐近线与圆相切,故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bca 2+b 2=a ,则a =b ,c =2a ,故离心率e = 2. 答案: 26.(2017·南京学情调研)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若直线ax +y -2=0与圆心为C 的圆(x -1)2+(y -a )2=16相交于A ,B 两点,且△ABC 为直角三角形,则实数a 的值是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AC =BC =4,AB =42, ∴圆心C 到直线ax +y -2=0的距离d =42-(22)2=22, ∴|a +a -2|a 2+1=22,解得a =-1. 答案:-17.(2017·泰州中学月考)直线y =kx +3与圆(x -2)2+(y -3)2=4相交于M ,N 两点,若MN ≥23,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由圆的方程知圆心(2,3),半径r =2, ∵圆心到直线y =kx +3的距离d =|2k |k 2+1, ∴MN =2r 2-d 2=24-4k 2k 2+1≥23,解得4k 2≤k 2+1,即-33≤k ≤33. 答案:⎣⎡⎦⎤-33,33 8.已知点P 是圆C :x 2+y 2+4x -6y -3=0上的一点,直线l :3x -4y -5=0.若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为2,则符合题意的点P 有________个.解析:由题意知圆C 的标准方程为(x +2)2+(y -3)2=16,所以圆心(-2,3)到直线l 的距离d =|-6-12-5|5=235∈(4,6),故满足题意的点P 有2个.答案:29.若一个椭圆长轴的长度、短轴的长度和焦距依次成等差数列,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2a +2c =2(2b ),即a +c =2b ,又c 2=a 2-b 2,消去b 整理得5c 2=3a 2-2ac ,即5e 2+2e -3=0,所以e =35或e =-1(舍去).答案:3510.(2017·全国卷Ⅰ)已知双曲线C :x 2a 2-y 2b 2=1(a >0,b >0)的右顶点为A ,以A 为圆心,b 为半径作圆A ,圆A 与双曲线C 的一条渐近线交于M ,N 两点.若∠MAN =60°,则C 的离心率为________.解析:双曲线的右顶点为A (a,0),一条渐近线的方程为y =ba x ,即bx -ay =0,则圆心A 到此渐近线的距离d =|ba -a ×0|b 2+a 2=abc .又因为∠MAN =60°,圆的半径为b ,所以b ·sin 60°=ab c ,即3b 2=ab c ,所以e =23=233.答案:23311.若抛物线y 2=8ax (a >0)的准线经过双曲线x 2a 2-y 2=1的一个焦点,则椭圆x 2a 2+y 2=1的离心率e =________.解析:抛物线y 2=8ax (a >0)的准线方程为x =-2a ,双曲线x 2a2-y 2=1的焦点坐标为(±a 2+1,0),则2a =a 2+1,得a 2=13,所以椭圆的离心率e =1-a 2=63.答案:6312.设F 1,F 2分别是椭圆x 225+y 216=1的左、右焦点,P 为椭圆上任一点,点M 的坐标为(6,4),则PM +PF 1的最大值为________.解析:由椭圆定义知PM +PF 1=PM +2×5-PF 2, 而PM -PF 2≤MF 2=5,所以PM +PF 1≤2×5+5=15. 答案:1513.(2017·苏州张家港暨阳中学月考)已知圆O :x 2+y 2=1,圆M :(x -a )2+(y -a +4)2=1.若圆M 上存在点P ,过点P 作圆O 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使得∠APB =60°,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解析:如图,圆O 的半径为1,圆M 上存在点P ,过点P 作圆O的两条切线,切点为A ,B ,使得∠APB =60°,则∠APO =30°,在Rt △PAO 中,PO =2,又圆M 的半径等于1,圆心坐标M (a ,a -4), ∴PO min =MO -1,PO max =MO +1, ∵MO =a 2+(a -4)2,∴由a 2+(a -4)2-1≤2≤a 2+(a -4)2+1, 解得2-22≤a ≤2+22. 答案:⎣⎡⎦⎤2-22,2+22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若直线l :4x -3y -2=0上至少存在一点,使得以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以(4,0)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C 有公共点,则R 的最小值是________.解析:由题意,直线4x -3y -2=0上至少存在一点A ,以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圆C 有公共点,即AC min =1+R ,因为AC min 即为点C 到直线4x -3y -2=0的距离,为145,所以R 的最小值是95. 答案:95[B 组——力争难度小题]1.(2017·南京考前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M 为直线x =3上一动点,以M 为圆心的圆记为圆M ,若圆M 截x 轴所得的弦长恒为4.过点O 作圆M 的一条切线,切点为P ,则点P 到直线2x +y -10=0的距离的最大值为________.解析:设M (3,t ),P (x 0,y 0), 因为OP ⊥PM ,所以OP ―→·PM ―→=0,可得x 20+y 20-3x 0-ty 0=0,①又圆M 截x 轴所得的弦长为4,所以4+t 2=(x 0-3)2+(y 0-t )2,整理得x 20+y 20-6x 0-2ty 0+5=0,② 由①②得x 20+y 20=5,即点P 在圆x 2+y 2=5上,于是P 到直线2x +y -10=0距离的最大值为105+5=3 5. 答案:3 5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过原点O 的动直线l 与圆C :x 2+y 2-6x +5=0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若点A 恰为线段OB 的中点,则圆心C 到直线l 的距离为________.解析:先将圆C 化为标准方程得(x -3)2+y 2=4,则圆心C (3,0),半径r =2,设过原点O 的动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因为点A 恰为线段OB 的中点,设A (a ,ka ),B (2a,2ka ),得(1+k 2)a 2-6a +5=0. ①取AB 的中点D ,则D ⎝⎛⎭⎫32a ,32ka ,如图,连结CD ,则CD ⊥AB ,32ka 32a -3=-1k . ②联立①②,解得a =54,k =±155,则D ⎝⎛⎭⎫158,±3158,CD =364,即圆心C 到直线l 的距离为364.答案:3643.(2017·山东高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双曲线x 2a 2-y 2b2=1(a >0,b >0)的右支与焦点为F 的抛物线x 2=2py (p >0)交于A ,B 两点.若|AF |+|BF |=4|OF |,则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________.解析:设A (x 1,y 1),B (x 2,y 2),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AF |=y 1+p 2,|BF |=y 2+p 2,|OF |=p2,由|AF |+|BF |=y 1+p 2+y 2+p2=y 1+y 2+p =4|OF |=2p ,得y 1+y 2=p .联立⎩⎪⎨⎪⎧x 2a 2-y 2b 2=1,x 2=2py 消去x ,得a 2y 2-2pb 2y +a 2b 2=0,所以y 1+y 2=2pb 2a 2,所以2pb 2a 2=p ,即b 2a 2=12,故b a =22, 所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 =±22x .答案:y =±22x4.已知椭圆x 2a 2+y 2b 2=1(a >b >0),点A ,B 1,B 2,F 依次为其左顶点、下顶点、上顶点和右焦点,若直线AB 2与直线B 1F 的交点恰在椭圆的右准线上,则椭圆的离心率为________.解析:如图,A (-a,0), B 1(0,-b ),B 2(0,b ),F (c,0),设点M ⎝⎛⎭⎫a 2c ,y M .由k AB 2=k AM ,得b a =y Ma 2c +a ,所以y M =b ⎝⎛⎭⎫a c +1.由k FB 1=k FM ,得b c =y Ma2c -c,所以y M =b c⎝⎛⎭⎫a2c -c . 从而b ⎝⎛⎭⎫a c +1=b c ⎝⎛⎭⎫a 2c -c ,整理得2e 2+e -1=0.解得e =12. 答案:12第2课时直线与圆(能力课)[常考题型突破][例1] (2017·苏北四市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圆C :x 2+y 2-4x =0及点A (-1,0),B (1,2).(1)若直线l 平行于AB ,与圆C 相交于M ,N 两点,MN =AB ,求直线l 的方程;(2)在圆C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PA 2+PB 2=12?若存在,求点P 的个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 (1)因为圆C 的标准方程为(x -2)2+y 2=4,所以圆心C (2,0),半径为2. 因为l ∥AB ,A (-1,0),B (1,2),所以直线l 的斜率为2-01-(-1)=1,设直线l 的方程为x -y +m =0,则圆心C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2-0+m |2=|2+m |2. 因为MN =AB =22+22=22,而CM 2=d 2+⎝⎛⎭⎫MN 22,所以4=(2+m )22+2,解得m =0或m =-4,故直线l 的方程为x -y =0或x -y -4=0. (2)假设圆C 上存在点P ,设P (x ,y ), 则(x -2)2+y 2=4,PA 2+PB 2=(x +1)2+(y -0)2+(x -1)2+(y -2)2=12, 即x 2+y 2-2y -3=0,即x 2+(y -1)2=4, 因为|2-2|<(2-0)2+(0-1)2<2+2,所以圆(x -2)2+y 2=4与圆x 2+(y -1)2=4相交, 所以点P 的个数为2. [方法归纳]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0,3),直线l :y =2x -4.设圆C的半径为1,圆心在l 上.(1)若圆心C 也在直线y =x -1上,过点A 作圆C 的切线,求切线的方程; (2)若圆C 上存在点M ,使MA =2MO ,求圆心C 的横坐标a 的取值范围.解:(1)由题设,圆心C 是直线y =2x -4和y =x -1的交点,解得点C (3,2),于是切线的斜率必存在.设过A (0,3)的圆C 的切线方程为y =kx +3,由题意,得|3k +1|k 2+1=1,解得k =0或k =-34,故所求切线方程为y =3或3x +4y -12=0. (2)因为圆心在直线y =2x -4上,所以圆C 的方程为(x -a )2+[y -2(a -2)]2=1. 设点M (x ,y ),因为MA =2MO , 所以x 2+(y -3)2=2x 2+y 2, 化简得x 2+y 2+2y -3=0, 即x 2+(y +1)2=4,所以点M 在以D (0,-1)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上.由题意,点M (x ,y )在圆C 上,所以圆C 与圆D 有公共点,则|2-1|≤CD ≤2+1,即1≤a 2+(2a -3)2≤3.由5a 2-12a +8≥0,得a ∈R ; 由5a 2-12a ≤0,得0≤a ≤125. 所以点C 的横坐标a 的取值范围为⎣⎡⎦⎤0,125.[例2] =0,点P 在直线l 上,过P 点作圆M 的切线PA ,PB ,切点为A ,B .(1)若∠APB =60°,求点P 的坐标;(2)若P 点的坐标为(2,1),过P 作直线与圆M 交于C ,D 两点,当CD =2时,求直线CD 的方程;(3)求证:经过A ,P ,M 三点的圆必过定点,并求出所有定点的坐标.[解] (1)设P (2m ,m ),因为∠APB =60°,AM =1,所以MP =2,所以(2m )2+(m -2)2=4,解得m =0或m =45,故所求点P 的坐标为P (0,0)或P ⎝⎛⎭⎫85,45.(2)易知直线CD 的斜率存在,可设直线CD 的方程为y -1=k (x -2), 由题知圆心M 到直线CD 的距离为22, 所以22=|-2k -1|1+k 2, 解得k =-1或k =-17,故所求直线CD 的方程为x +y -3=0或x +7y -9=0. (3)证明:设P (2m ,m ),MP 的中点Q ⎝⎛⎭⎫m ,m2+1, 因为PA 是圆M 的切线,所以经过A ,P ,M 三点的圆是以Q 为圆心,以MQ 为半径的圆, 故其方程为(x -m )2+⎝⎛⎭⎫y -m 2-12=m 2+⎝⎛⎭⎫m2-12, 化简得x 2+y 2-2y -m (2x +y -2)=0,此式是关于m 的恒等式,故⎩⎪⎨⎪⎧ x 2+y 2-2y =0,2x +y -2=0,解得⎩⎪⎨⎪⎧x =0,y =2或⎩⎨⎧x =45,y =25.所以经过A ,P ,M 三点的圆必过定点(0,2)或⎝⎛⎭⎫45,25. [方法归纳]1.已知点P (2,2),圆C :x 2+y 2-8y =0,过点P 的动直线l 与圆C 交于A ,B 两点,线段AB 的中点为M ,O 为坐标原点.(1)求M 的轨迹方程;(2)当OP =OM 时,求证:△POM 的面积为定值. 解:(1)圆C 的方程可化为x 2+(y -4)2=16,所以圆心为C (0,4),半径为4.设M (x ,y ),则CM ―→=(x ,y -4),MP ―→=(2-x,2-y ). 由题设知CM ―→·MP ―→=0, 故x (2-x )+(y -4)(2-y )=0, 即(x -1)2+(y -3)2=2. 由于点P 在圆C 的内部,所以M 的轨迹方程是(x -1)2+(y -3)2=2.(2)证明:由(1)可知M 的轨迹是以点N (1,3)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 由于OP =OM ,故O 在线段PM 的垂直平分线上, 又P 在圆N 上,从而ON ⊥PM .因为ON 的斜率为3,所以l 的斜率为-13,故l 的方程为y =-13x +83.又OM =OP =22,O 到l 的距离d 为4105, 所以PM =2OP 2-d 2=4105,所以△POM 的面积为S △POM =12PM ·d =165.2.已知圆C :x 2+y 2=9,点A (-5,0),直线l :x -2y =0.(1)求与圆C 相切,且与直线l 垂直的直线方程;(2)在直线OA 上(O 为坐标原点),存在定点B (不同于点A )满足:对于圆C 上任一点P ,都有PBPA 为一常数,试求所有满足条件的点B 的坐标.解:(1)设所求直线方程为y =-2x +b , 即2x +y -b =0. 因为直线与圆C 相切, 所以|-b |22+12=3,解得b =±3 5.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2x +y ±35=0. (2)法一:假设存在这样的点B (t,0).当点P 为圆C 与x 轴的左交点(-3,0)时,PB PA =|t +3|2;当点P 为圆C 与x 轴的右交点(3,0)时,PB PA =|t -3|8.依题意,|t +3|2=|t -3|8,解得t =-5(舍去)或t =-95.下面证明点B ⎝⎛⎭⎫-95,0对于圆C 上任一点P ,都有PBPA 为一常数. 设P (x ,y ),则y 2=9-x 2,所以PB 2PA 2=⎝⎛⎭⎫x +952+y 2(x +5)2+y 2=x 2+185x +9-x 2+8125x 2+10x +25+9-x 2=1825·(5x +17)2·(5x +17)=925. 从而PB PA =35为常数.法二:假设存在这样的点B (t,0),使得PBPA为常数λ,则PB 2=λ2PA 2,所以(x -t )2+y 2=λ2[(x +5)2+y 2],将y 2=9-x 2代入,得x 2-2xt +t 2+9-x 2=λ2(x 2+10x +25+9-x 2), 即2(5λ2+t )x +34λ2-t 2-9=0对x ∈[-3,3]恒成立,所以⎩⎪⎨⎪⎧5λ2+t =0,34λ2-t 2-9=0.解得⎩⎨⎧λ=35,t =-95或⎩⎪⎨⎪⎧λ=1,t =-5(舍去). 故存在点B ⎝⎛⎭⎫-95,0对于圆C 上任一点P ,都有PB PA 为常数35.[例3] (2016·江苏高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以M 为圆心的圆M :x 2+y 2-12x -14y +60=0及其上一点A (2,4).(1)设圆N 与x 轴相切,与圆M 外切,且圆心N 在直线x =6上,求圆N 的标准方程;(2)设平行于OA 的直线l 与圆M 相交于B ,C 两点,且BC =OA ,求直线l 的方程; (3)设点T (t,0)满足:存在圆M 上的两点P 和Q ,使得TA ―→+TP ―→=TQ ―→,求实数t 的取值范围.[解] 圆M 的标准方程为(x -6)2+(y -7)2=25, 所以圆心M (6,7),半径为5.(1)由圆心N 在直线x =6上,可设N (6,y 0). 因为圆N 与x 轴相切,与圆M 外切,所以0<y 0<7,圆N 的半径为y 0,从而7-y 0=5+y 0,解得y 0=1.因此,圆N 的标准方程为(x -6)2+(y -1)2=1. (2)因为直线l ∥OA ,所以直线l 的斜率为4-02-0=2.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2x +m , 即2x -y +m =0, 则圆心M 到直线l 的距离 d =|2×6-7+m |5=|m +5|5. 因为BC =OA =22+42=25, 而MC 2=d 2+⎝⎛⎭⎫BC 22,所以25=(m +5)25+5,解得m =5或m =-15.故直线l 的方程为2x -y +5=0或2x -y -15=0. (3)设P (x 1,y 1),Q (x 2,y 2).因为A (2,4),T (t,0),TA ―→+TP ―→=TQ ―→,所以⎩⎪⎨⎪⎧x 2=x 1+2-t ,y 2=y 1+4.①因为点Q 在圆M 上,所以(x 2-6)2+(y 2-7)2=25.② 将①代入②,得(x 1-t -4)2+(y 1-3)2=25.于是点P (x 1,y 1)既在圆M 上,又在圆[x -(t +4)]2+(y -3)2=25上, 从而圆(x -6)2+(y -7)2=25与圆[x -(t +4)]2+(y -3)2=25有公共点, 所以5-5≤[(t +4)-6]2+(3-7)2≤5+5,解得2-221≤t ≤2+221.因此,实数t 的取值范围是[2-221,2+221 ]. [方法归纳](2017·镇江调研)已知圆O :x 2+y 2=4交y 轴正半轴于点A ,点B ,C 是圆O 上异于点A 的两个动点.(1)若B 与A 关于原点O 对称,直线AC 和直线BC 分别交直线y =4于点M ,N ,求线段MN 长度的最小值;(2)若直线AC 和直线AB 的斜率之积为1,求证:直线BC 与x 轴垂直.解:(1)由题意,直线AC 和直线BC 的斜率一定存在且不为0,且A (0,2),B (0,-2),AC ⊥BC .设直线AC 的斜率为k ,则直线BC 的斜率为-1k ,所以直线AC 的方程为y =kx +2,直线BC 的方程为y =-1k x -2, 故它们与直线y =4的交点分别为M ⎝⎛⎭⎫2k ,4, N (-6k,4).所以MN =⎪⎪⎪⎪6k +2k ≥43,当且仅当k =±33时取等号,所以线段MN 长度的最小值为4 3.(2)证明:易知直线AC 和直线AB 的斜率一定存在且不为0,设直线AC 的方程为y =kx +2,则直线AB 的方程为y =1kx +2.由⎩⎪⎨⎪⎧y =kx +2,x 2+y 2=4解得C ⎝ ⎛⎭⎪⎫-4k 1+k 2,2(1-k 2)1+k 2,同理可得B ⎝ ⎛⎭⎪⎫-4k 1+k 2,2(k 2-1)1+k 2.因为B ,C 两点的横坐标相等,所以BC ⊥x 轴.[课时达标训练]1.已知以点C ⎝⎛⎭⎫t ,2t (t ∈R ,t ≠0)为圆心的圆与x 轴交于点O ,A ,与y 轴交于点O ,B ,其中O 为坐标原点.(1)求证:△OAB 的面积为定值;(2)设直线y =-2x +4与圆C 交于点M ,N ,若OM =ON ,求圆C 的方程. 解:(1)证明:因为圆C 过原点O ,所以OC 2=t 2+4t 2.设圆C 的方程是(x -t )2+⎝⎛⎭⎫y -2t 2=t 2+4t 2, 令x =0,得y 1=0,y 2=4t ;令y =0,得x 1=0,x 2=2t ,所以S △OAB =12OA ·OB =12×⎪⎪⎪⎪4t ×|2t |=4,即△OAB 的面积为定值. (2)因为OM =ON ,CM =CN , 所以OC 垂直平分线段MN . 因为k MN =-2,所以k OC =12.所以2t =12t ,解得t =2或t =-2.当t =2时,圆心C 的坐标为(2,1),OC =5, 此时C 到直线y =-2x +4的距离d =55<5, 圆C 与直线y =-2x +4相交于两点.当t =-2时,圆心C 的坐标为(-2,-1),OC =5, 此时C 到直线y =-2x +4的距离d =955> 5. 圆C 与直线y =-2x +4不相交, 所以t =-2不符合题意,舍去. 所以圆C 的方程为(x -2)2+(y -1)2=5.2.如图,已知圆x 2+y 2=1与x 轴交于A ,B 两点,P 是该圆上任意一点,AP ,PB 的延长线分别交直线l :x =2于M ,N 两点.(1)求MN 的最小值;(2)求证:以MN 为直径的圆恒过定点,并求出该定点的坐标. 解:(1)设M (2,t 1),N (2,t 2), 则由A (-1,0),B (1,0),且AM ⊥BN , 得AM ―→·BN ―→=0, 即(3,t 1)·(1,t 2)=0, 所以3+t 1t 2=0,即t 1t 2=-3.所以MN =t 1-t 2=t 1+(-t 2)≥2-t 1t 2=2 3. 当且仅当t 1=3,t 2=-3时等号成立. 故MN 的最小值为2 3. (2)证明:由(1)得t 1t 2=-3.以MN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 -2)2+(y -t 1)(y -t 2)=0, 即(x -2)2+y 2-(t 1+t 2)y +t 1t 2=0,也即(x -2)2+y 2-(t 1+t 2)y -3=0.由⎩⎪⎨⎪⎧ y =0,(x -2)2-3=0,得⎩⎨⎧ x =2+3,y =0或⎩⎨⎧x =2-3,y =0.故以MN 为直径的圆恒过定点(2+3,0)和(2-3,0).3.已知直线l :4x +3y +10=0,半径为2的圆C 与l 相切,圆心C 在x 轴上且在直线l 的右上方.(1)求圆C 的方程;(2)过点M (1,0)的直线与圆C 交于A ,B 两点(A 在x 轴上方),问在x 轴正半轴上是否存在定点N ,使得x 轴平分∠ANB ?若存在,请求出点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设圆心C (a,0)⎝⎛⎭⎫a >-52, 则|4a +10|5=2⇒a =0或a =-5(舍去). 所以圆C 的方程为x 2+y 2=4.(2)当直线AB ⊥x 轴时,x 轴平分∠ANB .当直线AB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k (x -1),N (t,0),A (x 1,y 1),B (x 2,y 2),由⎩⎪⎨⎪⎧x 2+y 2=4,y =k (x -1)得,(k 2+1)x 2-2k 2x +k 2-4=0, 所以x 1+x 2=2k 2k 2+1,x 1x 2=k 2-4k 2+1.若x 轴平分∠ANB ,则k AN =-k BN ⇒y 1x 1-t +y 2x 2-t =0⇒k (x 1-1)x 1-t +k (x 2-1)x 2-t =0⇒2x 1x 2-(t +1)(x 1+x 2)+2t =0⇒2(k 2-4)k 2+1-2k 2(t +1)k 2+1+2t =0⇒t =4,所以当点N 为(4,0)时,能使得∠ANM =∠BNM 总成立.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圆C 1:(x +3)2+(y -1)2=4和圆C 2:(x -4)2+(y -5)2=4.(1)若直线l 过点A (4,0),且被圆C 1截得的弦长为23,求直线l 的方程;(2)设P 为平面上的点,满足:存在过点P 的无穷多对互相垂直的直线l 1和l 2,它们分别与圆C 1和C 2相交,且直线l 1被圆C 1截得的弦长与直线l 2被圆C 2截得的弦长相等,求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解:(1)由于直线x =4与圆C 1不相交,∴直线l 的斜率存在,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 (x -4),圆C 1的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 ∵l 被圆C 1截得的弦长为23, ∴d =22-(3)2=1.又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d =|-1-7k |1+k 2,∴k (24k +7)=0,解得k =0或k =-724, ∴直线l 的方程为y =0或7x +24y -28=0. (2)设点P (a ,b )满足条件,由题意分析可得直线l 1,l 2的斜率均存在且不为0,不妨设直线l 1的方程为y -b =k (x -a ),则直线l 2的方程为y -b =-1k (x -a ).∵圆C 1和圆C 2的半径相等,且直线l 1被圆C 1截得的弦长与直线l 2被圆C 2截得的弦长相等,∴圆C 1的圆心到直线l 1的距离和圆C 2的圆心到直线l 2的距离相等,即|1-k (-3-a )-b |1+k 2=⎪⎪⎪⎪5+1k (4-a )-b 1+1k2,整理得|1+3k +ak -b |=|5k +4-a -bk |. ∴1+3k +ak -b =±(5k +4-a -bk ),即(a +b -2)k =b -a +3或(a -b +8)k =a +b -5. ∵ k 的取值有无穷多个,∴⎩⎪⎨⎪⎧ a +b -2=0,b -a +3=0或⎩⎪⎨⎪⎧a -b +8=0,a +b -5=0.解得⎩⎨⎧a =52,b =-12或⎩⎨⎧a =-32,b =132,故这样的点只可能是点P 1⎝⎛⎭⎫52,-12或点P 2-32,132. 5.如图,已知位于y 轴左侧的圆C 与y 轴相切于点(0,1),且被x 轴分成的两段弧长之比为2∶1,过点H (0,t )的直线l 与圆C 相交于M ,N 两点,且以MN 为直径的圆恰好经过坐标原点O .(1)求圆C 的方程;(2)当t =1时,求直线l 的方程; (3)求直线OM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解:(1)因为位于y 轴左侧的圆C 与y 轴相切于点(0,1),所以圆心C 在直线y =1上. 又圆C 与x 轴的交点分别为A ,B ,由圆C 被x 轴分成的两段弧长之比为2∶1,得∠ACB =2π3.所以CA =CB =2,圆心C 的坐标为(-2,1). 所以圆C 的方程为(x +2)2+(y -1)2=4.(2)当t =1时,由题意知直线l 的斜率存在,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mx +1.由⎩⎪⎨⎪⎧y =mx +1,(x +2)2+(y -1)2=4,消去y , 得(m 2+1)x 2+4x =0,解得⎩⎪⎨⎪⎧x =0,y =1或⎩⎪⎨⎪⎧x =-4m 2+1,y =m 2-4m +1m 2+1.不妨令M ⎝ ⎛⎭⎪⎫-4m 2+1,m 2-4m +1m 2+1,N (0,1).因为以MN 为直径的圆恰好经过O (0,0),所以OM ―→·ON ―→=⎝ ⎛⎭⎪⎫-4m 2+1,m 2-4m +1m 2+1·(0,1)=m 2-4m +1m 2+1=0,解得m =2±3,故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y =(2+3)x +1或y =(2-3)x +1. (3)设直线OM 的方程为y =kx , 由题意,知|-2k -1|1+k 2≤2,解得k ≤34.同理得-1k ≤34,解得k ≤-43或k >0.由(2)知,k =0也满足题意.所以k 的取值范围是⎝⎛⎦⎤-∞,-43∪⎣⎡⎦⎤0,34.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A (-3,4),B (9,0),C ,D 分别为线段OA ,OB 上的动点,且满足AC =BD .(1)若AC =4,求直线CD 的方程;(2)证明:△OCD 的外接圆恒过定点(异于原点O ). 解:(1)因为A (-3,4),所以OA =(-3)2+42=5. 又因为AC =4,所以OC =1,所以C ⎝⎛⎭⎫-35,45. 由BD =4,得D (5,0),所以直线CD 的斜率k =0-455-⎝⎛⎭⎫-35=-17.所以直线CD 的方程为y =-17(x -5),即x +7y -5=0.(2)证明:设C (-3m,4m )(0<m ≤1),则OC =5m . 所以AC =OA -OC =5-5m .因为AC =BD ,所以OD =OB -BD =5m +4, 所以点D 的坐标为(5m +4,0).设△OCD 的外接圆的方程为x 2+y 2+Dx +Ey +F =0(D 2+E 2-4F >0), 则有⎩⎪⎨⎪⎧F =0,9m 2+16m 2-3mD +4mE +F =0,(5m +4)2+(5m +4)D +F =0.解得D =-(5m +4),E =-10m -3,F =0,所以△OCD 的外接圆的方程为x 2+y 2-(5m +4)x -(10m +3)y =0, 整理得x 2+y 2-4x -3y -5m (x +2y )=0.令⎩⎪⎨⎪⎧ x 2+y 2-4x -3y =0,x +2y =0,解得⎩⎪⎨⎪⎧ x =2,y =-1或⎩⎪⎨⎪⎧x =0,y =0(舍去). 所以△OCD 的外接圆恒过定点(2,-1).第3课时椭 圆(能力课)[常考题型突破][例1] (2015·江苏高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椭圆x 2a 2+y 2b 2=1(a >b >0)的离心率为22,且右焦点F 到左准线l 的距离为3.(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过F 的直线与椭圆交于A ,B 两点,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直线l 和AB 于点P ,C ,若PC =2AB ,求直线AB 的方程.[解] (1)由题意,得c a =22且c +a 2c =3,解得a =2,c =1,则b =1, 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2+y 2=1.(2)当AB ⊥x 轴时,AB =2,又CP =3,不合题意.当AB 与x 轴不垂直时,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k (x -1),A (x 1,y 1),B (x 2,y 2), 将AB 的方程代入椭圆方程, 得(1+2k 2)x 2-4k 2x +2(k 2-1)=0, 则x 1,2=2k 2±2(1+k 2)1+2k 2,C 的坐标为⎝ ⎛⎭⎪⎫2k 21+2k 2,-k 1+2k 2,且AB =(x 2-x 1)2+(y 2-y 1)2 =(1+k 2)(x 2-x 1)2 =22(1+k 2)1+2k 2.若k =0,则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为y 轴,与左准线平行,不合题意. 从而k ≠0,故直线PC 的方程为 y +k 1+2k 2=-1k ⎝⎛⎭⎫x -2k 21+2k 2,则P 点的坐标为⎝ ⎛⎭⎪⎫-2,5k 2+2k (1+2k 2),从而PC =2(3k 2+1)1+k 2|k |(1+2k 2).因为PC =2AB ,所以2(3k 2+1) 1+k 2|k |(1+2k 2)=42(1+k 2)1+2k 2,解得k =±1.此时直线AB 的方程为y =x -1或y =-x +1. [方法归纳](2017·广州模拟)定圆M :(x +3)2+y 2=16,动圆N 过点F (3,0)且与圆M 相切,记圆心N 的轨迹为E .(1)求轨迹E 的方程;(2)设点A ,B ,C 在E 上运动,A 与B 关于原点对称,且AC =CB ,当△ABC 的面积最小时,求直线AB 的方程.解:(1)因为点F (3,0)在圆M :(x +3)2+y 2=16内,所以圆N 内切于圆M . 因为NM +NF =4>FM ,所以点N 的轨迹E 是以M (-3,0),F (3,0)为焦点的椭圆,且2a =4,c =3, 所以b =1.所以轨迹E 的方程为x 24+y 2=1.(2)①当AB 为长轴(或短轴)时,依题意知,点C 就是椭圆的上、下顶点(或左、右顶点), 此时S △ABC =12·OC ·AB =2.②当直线AB 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时, 设其斜率为k ,直线AB 的方程为y =kx , 联立方程⎩⎪⎨⎪⎧x 24+y 2=1,y =kx ,可取x 2A =41+4k 2, y 2A =4k 21+4k 2, 所以OA2=x 2A +y 2A =4(1+k 2)1+4k2.由AC =CB 知,△ABC 为等腰三角形,O 为AB 的中点,OC ⊥AB ,所以直线OC 的方程为y =-1k x ,由⎩⎨⎧x 24+y 2=1,y =-1k x ,得x 2C =4k 2k 2+4,y 2C =4k 2+4, 所以OC 2=4(1+k 2)k 2+4.S △ABC =2S △OAC =|OA |·|OC |=4(1+k 2)1+4k 2·4(1+k 2)k 2+4=4(1+k 2)(1+4k 2)(k 2+4). 由于(1+4k 2)(k 2+4)≤(1+4k 2)+(k 2+4)2=5(1+k 2)2,所以S △ABC ≥85,当且仅当1+4k 2=k 2+4,即k =±1时等号成立, 此时△ABC 面积的最小值是85.因为2>85,所以△ABC 面积的最小值为85,此时直线AB 的方程为y =x 或y =-x .[例2] (2017·南京考前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过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内一点A (0,1)的动直线l 与椭圆相交于M ,N 两点,当l 平行于x 轴和垂直于x 轴时,l 被椭圆C 所截得的线段长均为2 2.(1)求椭圆C 的方程;(2)是否存在与点A 不同的定点B ,使得对任意过点A 的动直线l 都满足AM AN =BMBN ?若存在,求出定点B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1)当l 垂直于x 轴时,2b =22,从而b = 2. 当l 平行于x 轴时,点(2,1)在椭圆C 上, 所以2a 2+12=1,解得a =2.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x 24+y 22=1.(2)设存在与点A 不同的定点B 满足AM AN =BMBN .当l 平行于x 轴时,AM =AN ,所以BM =BN ,从而点B 在y 轴上,设B (0,t ); 当l 垂直于x 轴时,不妨设M (0,2),N (0,-2). 由AM AN =BMBN 可得|t -2||t +2|=|2-1||2+1|,解得t =1(舍去)或t =2,即B (0,2). 下面证明对任意斜率存在且不为0的动直线l 都满足AM AN =BM BN . 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1,M (x 1,y 1),N (x 2,y 2). 联立⎩⎪⎨⎪⎧y =kx +1,x 24+y 22=1消去y ,得(1+2k 2)x 2+4kx -2=0,所以x 1+x 2=-4k 1+2k 2,x 1x 2=-21+2k 2.因为AMAN =1+k 2|x 1|1+k 2|x 2|=|x 1||x 2|,BM BN =x 21+(y 1-2)2x 22+(y 2-2)2=x 21+(kx 1-1)2x 22+(kx 2-1)2=(1+k 2)x 21-2kx 1+1(1+k 2)x 22-2kx 2+1,要证AM AN =BM BN ,只要证|x 1||x 2|=(1+k 2)x 21-2kx 1+1(1+k 2)x 22-2kx 2+1,只要证x 21[(1+k 2)x 22-2kx 2+1)]=x 22[(1+k 2)·x 21-2kx 1+1)], 即证2kx 21x 2-2kx 22x 1+x 22-x 21=0,即证(x 1-x 2)[2kx 1x 2-(x 1+x 2)]=0. 因为2kx 1x 2-(x 1+x 2)=2k ×-21+2k 2--4k1+2k 2=0, 所以AM AN =BM BN.所以存在与点A 不同的定点B (0,2),使得对任意过点A 的动直线l 都满足AM AN =BMBN . [方法归纳]1.(2017·南通、泰州一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椭圆x 2a 2+y 2b 2=1(a >b >0)的离心率为22,焦点到相应准线的距离为1.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若P 为椭圆上的一点,过点O 作OP 的垂线交直线y =2于点Q ,求1OP 2+1OQ 2的值.。
2018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考前回扣7 立体几何讲学案 理
回扣7 立体几何1.概念理解(1)四棱柱、直四棱柱、正四棱柱、正方体、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之间的关系.(2)三视图①三视图的正(主)视图、侧(左)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的正前方、正左方、正上方观察几何体画出的轮廓线.画三视图的基本要求:正俯一样长,俯侧一样宽,正侧一样高.②三视图排列规则:俯视图放在正(主)视图的下面,长度与正(主)视图一样;侧(左)视图放在正(主)视图的右面,高度和正(主)视图一样,宽度与俯视图一样.2.柱、锥、台、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3.平行、垂直关系的转化示意图 (1)(2)两个结论 ①⎭⎪⎬⎪⎫a ⊥αb ⊥α⇒a ∥b ,②⎭⎪⎬⎪⎫a ∥b a ⊥α⇒b ⊥α. 4.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垂直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a 1,b 1,c 1),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μ=(a 2,b 2,c 2),v =(a 3,b 3,c 3).则有: (1)线面平行l ∥α⇔a ⊥μ⇔a ·μ=0⇔a 1a 2+b 1b 2+c 1c 2=0.(2)线面垂直l ⊥α⇔a ∥μ⇔a =k μ⇔a 1=ka 2,b 1=kb 2,c 1=kc 2.(3)面面平行α∥β⇔μ∥v ⇔μ=λv ⇔a 2=λa 3,b 2=λb 3,c 2=λc 3. (4)面面垂直α⊥β⇔μ⊥v ⇔μ·v =0⇔a 2a 3+b 2b 3+c 2c 3=0. 5.用向量求空间角(1)直线l 1,l 2的夹角θ有cos θ=|cos 〈l 1,l 2〉|(其中l 1,l 2分别是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2)直线l 与平面α的夹角θ有sin θ=|cos 〈l ,n 〉|(其中l 是直线l 的方向向量,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3)平面α,β的夹角θ有cos θ=|cos 〈n 1,n 2〉|,则α—l —β二面角的平面角为θ或π-θ(其中n 1,n 2分别是平面α,β的法向量).1.混淆“点A 在直线a 上”与“直线a 在平面α内”的数学符号关系,应表示为A ∈a ,a ⊂α.2.在由三视图还原为空间几何体的实际形状时,根据三视图的规则,空间几何体的可见轮廓线在三视图中为实线,不可见轮廓线为虚线.在还原空间几何体实际形状时一般是以正(主)视图和俯视图为主.3.易混淆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侧面积的区别,几何体的表面积是几何体的侧面积与所有底面面积之和,不能漏掉几何体的底面积;求锥体体积时,易漏掉体积公式中的系数13.4.不清楚空间线面平行与垂直关系中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忽视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中的条件,导致判断出错.如由α⊥β,α∩β=l ,m ⊥l ,易误得出m ⊥β的结论,就是因为忽视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中m ⊂α的限制条件.5.注意图形的翻折与展开前后变与不变的量以及位置关系.对照前后图形,弄清楚变与不变的元素后,再立足于不变的元素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去探求变化后的元素在空间中的位置与数量关系. 6.几种角的范围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0°<α≤90°;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0°≤α≤90°; 二面角0°≤α≤180°;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夹角)0°<α≤90°; 直线的倾斜角0°≤α<180°; 两个向量的夹角0°≤α≤180°; 锐角0°<α<90°.7.空间向量求角时易忽视向量的夹角与所求角之间的关系,如求解二面角时,不能根据几何体判断二面角的范围,忽视向量的方向,误以为两个法向量的夹角就是所求的二面角,导致出错.1.(2017·重庆外国语学校月考)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 )A.π3B.π4 C.π2 D .π答案 D解析 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球的34,其半径为1,则体积V =34×43×π×13=π.2.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直观图及三视图如图所示,D 为AC 的中点,则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 .AB 1∥平面BDC 1 B .A 1C ⊥平面BDC 1 C .直三棱柱的体积V =4D .直三棱柱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43π 答案 D解析 由三视图可知,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侧面B 1C 1CB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底面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BC ,AB =BC =2. 连接B 1C 交BC 1于点O ,连接OD .在△CAB 1中,O ,D 分别是B 1C ,AC 的中点,∴OD ∥AB 1,又OD ⊂平面BDC 1,AB 1⊄平面BDC 1, ∴AB 1∥平面BDC 1.故A 正确;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平面ABC , ∴AA 1⊥BD .又AB =BC =2,D 为AC 的中点, ∴BD ⊥AC ,又AA 1∩AC =A ,AA 1,AC ⊂平面AA 1C 1C , ∴BD ⊥平面AA 1C 1C . ∴BD ⊥A 1C .又A 1B 1⊥B 1C 1,A 1B 1⊥B 1B , ∴A 1B 1⊥平面B 1C 1CB , ∴A 1B 1⊥BC 1.∵BC 1⊥B 1C ,且A 1B 1∩B 1C =B 1, ∴BC 1⊥平面A 1B 1C . ∴BC 1⊥A 1C ,又BD ∩BC 1=B ,BD ,BC 1⊂平面BDC 1, ∴A 1C ⊥平面BDC 1.故B 正确;V =S △ABC ×C 1C =12×2×2×2=4,故C 正确;此直三棱柱的外接球的半径为3,其表面积为12π,D 错.故选D. 3.已知直线l ,m 和平面α,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若l ∥m ,m ⊂α,则l ∥α B .若l ⊥α,m ⊂α,则l ⊥m C .若l ⊥m ,l ⊥α,则m ∥α D .若l ∥α,m ⊂α,则l ∥m 答案 B解析 若l ∥m ,m ⊂α,则l ∥α或l ⊂α,故A 错误;若l ⊥α,m ⊂α,则l ⊥m ,B 正确;若l ⊥m ,l ⊥α,则m ⊂α或m ∥α,故C 错误;若l ∥α,m ⊂α,则l ∥m 或l ,m 异面,故选B.4.已知互相垂直的平面α,β交于直线l .若直线m ,n 满足m ∥α,n ⊥β,则( ) A .m ∥l B .m ∥n C .n ⊥l D .m ⊥n 答案 C解析 由题意知,α∩β=l ,∴l ⊂β,∵n ⊥β,∴n ⊥l .故选C.5.已知m ,n 为异面直线,m ⊥平面α,n ⊥平面β.直线l 满足l ⊥m ,l ⊥n ,l ⊄α,l ⊄β,则( )A .α∥β且l ∥αB .α⊥β且l ⊥βC .α与β相交,且交线垂直于lD .α与β相交,且交线平行于l 答案 D解析 假设α∥β,由m ⊥平面α,n ⊥平面β,得m ∥n ,这与已知m ,n 为异面直线矛盾,那么α与β相交,设交线为l 1,则l 1⊥m ,l 1⊥n ,在直线m 上任取一点作n 1平行于n ,那么l 1和l 都垂直于直线m 与n 1所确定的平面,所以l 1∥l .6.如图,正方体AC 1的棱长为1,过点A 作平面A 1BD 的垂线,垂足为点H ,以下四个命题:①点H 是△A 1BD 的垂心;②AH 垂直于平面CB 1D 1;③直线AH 和BB 1所成角为45°;④AH 的延长线经过点C 1,其中假命题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3 答案 B解析 ∵AB =AA 1=AD ,BA 1=BD =A 1D , ∴三棱锥A -BA 1D 为正三棱锥, ∴点H 是△A 1BD 的垂心,故①正确;∵平面A 1BD 与平面B 1CD 1平行,AH ⊥平面A 1BD , ∴AH ⊥平面CB 1D 1,故②正确; ∵AA 1∥BB 1,∴∠A 1AH 就是直线AH 和BB 1所成的角, 在直角三角形AHA 1中,∵AA 1=1,A 1H =23×32×2=63,∴sin ∠A 1AH =63≠22,故③错误; 根据正方体的对称性得到AH 的延长线经过C 1, 故④正确,故选B.7.将正方体的纸盒展开如图,直线AB ,CD 在原正方体的位置关系是( )A .平行B .垂直C .相交成60°角D .异面且成60°角 答案 D解析 如图,直线AB ,CD 异面.因为CE ∥AB ,所以∠ECD 即为直线AB ,CD 所成的角,因为△CDE 为等边三角形,故∠ECD =60°.8.长方体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其同一顶点处的三条棱长分别为3,4,5,则该球面的表面积为( ) A .25π B .50π C .75π D.12523π 答案 B解析 设球的半径为R ,由题意可得(2R )2=32+42+52=50,∴4R 2=50,球的表面积为S =4πR 2=50π.9.如图,三棱锥A -BCD 的棱长全相等,点E 为AD 的中点,则直线CE 与B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36B.32C.336 D.12答案 A解析 方法一 取AB 中点G ,连接EG ,CG . ∵E 为AD 中点,∴EG ∥BD .∴∠GEC 为CE 与BD 所成的角.设AB =1, 则EG =12BD =12,CE =CG =32, ∴cos ∠GEC =EG 2+EC 2-GC 22×EG ×EC=⎝ ⎛⎭⎪⎫122+⎝ ⎛⎭⎪⎫322-⎝ ⎛⎭⎪⎫3222×12×32=36. 方法二 设AB =1,则CE →·BD →=(AE →-AC →)·(AD →-AB →)=⎝ ⎛⎭⎪⎫12AD →-AC →·(AD →-AB →)=12AD →2-12AD →·AB →-AC →·AD →+AC →·AB →=12-12cos 60°-cos 60°+cos 60°=14. ∴cos 〈CE →,BD →〉=CE →·BD →|CE →||BD →|=1432=36,故选A.10.已知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侧棱长与底面边长相等,则AB 1与侧面ACC 1A 1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 ) A.64 B.104 C.22D.32答案 A解析 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三棱柱的棱长为2,则O (0,0,0),B(3,0,0),A (0,-1,0),B 1(3,0,2),则AB →1=(3,1,2),则BO →=(-3,0,0)为侧面ACC 1A 1的法向量,故sin θ=|AB →1·BO →||AB →1||BO →|=64.11.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点M ∈AB ,点N ∈AD ,若AM MB =ANND,则直线MN 与平面BD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答案 平行解析 由AM MB =AN ND,得MN ∥BD . 而BD ⊂平面BDC ,MN ⊄平面BDC , 所以MN ∥平面BDC .12.已知长方体ABCD —A ′B ′C ′D ′,E ,F ,G ,H 分别是棱AD ,BB ′,B ′C ′,DD ′的中点,从中任取两点确定的直线中,与平面AB ′D ′平行的有________条.答案 6解析 如图,连接EG ,EH ,FG ,∵EH 綊FG , ∴EFGH 四点共面,由EG ∥AB ′,EH ∥AD ′,EG ∩EH =E ,AB ′∩AD ′=A ,可得平面EFGH 与平面AB ′D ′平行, ∴符合条件的共有6条.13.点P 在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外,PA ⊥平面ABCD ,PA =AB ,则PB 与AC 所成角的大小是________.答案π3解析 以A 为原点,AB 所在直线为x 轴,AD 所在直线为y 轴,AP 所在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则A (0,0,0),P (0,0,1),B (1,0,0),C (1,1,0),PB →=(1,0,-1),AC →=(1,1,0),因此 cos 〈PB →,AC →〉=1+0×1+0×()-112+02+()-12·12+12+02=12, 因此PB 和AC 所成的角为60°,即π3.14.设m ,n 是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不同的平面,有以下四个命题:①⎩⎪⎨⎪⎧ α∥β,α∥γ⇒β∥γ;②⎩⎪⎨⎪⎧α⊥β,m ∥α⇒m ⊥β;③⎩⎪⎨⎪⎧m ⊥α,m ∥β⇒α⊥β;④⎩⎪⎨⎪⎧m ∥n ,n ⊂α⇒m ∥α.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①③解析 ①中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平面平行是正确的;②中m ,β可能平行,相交或直线在平面内;③中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结论正确;④中m ,α可能平行或线在面内. 15.如图(1),在边长为4的菱形ABCD 中,∠DAB =60°,点E ,F 分别是边CD ,CB 的中点,AC ∩EF =O ,沿EF 将△CEF 翻折到△PEF ,连接PA ,PB ,PD ,得到如图(2)所示的五棱锥P -ABFED ,且PB =10.(1)求证:BD ⊥PA ;(2)求四棱锥P -BFED 的体积.(1)证明 ∵点E ,F 分别是边CD ,CB 的中点, ∴BD ∥EF .∵菱形ABCD 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BD ⊥AC . ∴EF ⊥AC . ∴EF ⊥AO ,EF ⊥PO .∵AO ⊂平面POA ,PO ⊂平面POA ,AO ∩PO =O ,∴EF ⊥平面POA ,∴BD ⊥平面POA ,又PA ⊂平面POA ,∴BD ⊥PA .(2)解 设AO ∩BD =H .连接BO ,∵∠DAB =60°,∴△ABD 为等边三角形,∴BD =4,BH =2,HA =23,HO =PO =3,在Rt △BHO 中,BO =BH 2+HO 2=7,在△PBO 中,BO 2+PO 2=10=PB 2,∴PO ⊥BO .∵PO ⊥EF ,EF ∩BO =O ,EF ⊂平面BFED , BO ⊂平面BFED ,∴OP ⊥平面BFED ,梯形BFED 的面积S =12(EF +BD )·HO =33, ∴四棱锥P -BFED 的体积V =13S ·PO =13×33×3=3.16.如图,四棱锥S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SD ⊥平面ABCD ,SD =AD =a ,点E 是SD 上的点,且DE =λa (0<λ≤1).(1)求证:对任意的λ∈(0,1],都有AC ⊥BE ;(2)若二面角C -AE -D 的大小为60°,求λ的值.(1)证明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A (a,0,0),B (a ,a,0),C (0,a,0),D (0,0,0),E (0,0,λa ).∴AC →=(-a ,a,0),BE →=(-a ,-a ,λa ),∴AC →·BE →=0对任意λ∈(0,1]都成立,即对任意的λ∈(0,1],都有AC ⊥BE .(2)解 显然n =(0,1,0)是平面ADE 的一个法向量,设平面ACE 的法向量为m =(x ,y ,z ),∵AC →=(-a ,a,0),AE →=(-a,0,λa ),∴⎩⎪⎨⎪⎧ m ·AC →=0,m ·AE →=0,即⎩⎪⎨⎪⎧ -ax +ay =0,-ax +λaz =0,∴⎩⎪⎨⎪⎧ x -y =0,x -λz =0,取z =1,则x =y =λ,∴m =(λ,λ,1),∵二面角C -AE -D 的大小为60°,∴cos 〈n ,m 〉=n ·m ||n ||m =λ1+2λ2=12, ∵λ∈(0,1],∴λ=22.。
.立体几何(教学案)-备战2018高考高三二轮理数一本过含解析
一.考场传真1. 【2017课标1,理7】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和左视图都由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正方形的边长为2,俯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该多面体的各个面中有若干个是梯形,这些梯形的面积之和为A .10B .12C .14D .16 【答案】B2.【2017课标II ,理10】已知直三棱柱111C C AB -A B 中,C 120∠AB =,2AB =,1C CC1B ==,则异面直线1AB 与1C 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32B .155C .105D .33【答案】C【解析】如图所示,补成四棱柱1111ABCD A BC D - ,则所求角为201111,2,21221cos 603,5BC D BC BD C D AB ∠==+-⨯⨯⨯=== ,因此1210cos 55BC D ∠== ,故选C 。
3.【2017课标II ,理4】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由一平面将一圆柱截去一部分所得,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 90πB .63πC .42πD .36π【答案】B4.【2017课标3,理8】已知圆柱的高为1,它的两个底面的圆周在直径为2的同一个球的球面上,则该圆柱的体积为A .πB .3π4C .π2D .π4【答案】B【解析】绘制圆柱的轴截面如图所示,由题意可得:11,2AC AB ==,结合勾股定理,底面半径2213122r ⎛⎫=-= ⎪⎝⎭,由圆柱的体积公式可得:圆柱的体积是2233124V r h πππ⎛⎫==⨯⨯= ⎪ ⎪⎝⎭,故选B .5.【2017课标3,理16】a ,b 为空间中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直角边AC 所在直线与a ,b 都垂直,斜边AB 以直线AC 为旋转轴旋转,有下列结论:①当直线AB 与a 成60°角时,AB 与b 成30°角;②当直线AB 与a 成60°角时,AB 与b 成60°角;③直线AB 与a 所成角的最小值为45°;④直线AB 与a 所成角的最小值为60°.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答案】②③6.【2017课标1,理16】如图,圆形纸片的圆心为O,半径为5 cm,该纸片上的等边三角形ABC的中心为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长方体中,作图作平面ABC 与平面DEF 的交线。
2. 3. 4.B
A
C
D
E
7. 如图2,有一圆锥形粮堆,其主视图是边长为6 m的正三角形ABC,母线AC的中点P
处有一老鼠正在偷吃粮食,小猫从B处沿圆锥表面去偷袭老鼠,则小猫经过的最短路程是
m.(结果不取近似数)
10米,母线PB长40米,节日期间,计划从A处开始绕侧面
8.一个圆锥形建筑物高15
一周到母线PA上的点C处都挂上彩带.已知PC=10米,问需要彩带多少米(结果不取近似值。
)
1.(2013昆明市市二统)如图,四棱锥P- ABCD的底面ABCD是矩形,侧面PAB是正三角形,AB=2,BC=2,PC=6,
(I)求证:PD⊥AC;
(II)已知棱PA上有一点E,若二面角E—BD—A
的大小为45°,试求BP与平面EBD所成角的正弦值。
1
A
2. (2012昆明市市二统)如图长方体
1111
ABCD A B C D
-中,P是线段
任意一点.
(Ⅰ)判断直线
1
B P与平面
11
AC D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Ⅱ)若AB BC
=,E是AB的中点,二面角
111
A DC D
--的余弦值是
,求直线
1
B E与平面
11
AC D所成角的正弦值.
3. (2013昆明市市二统)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PD MA
∥,
MA AD
⊥,PM CDM
⊥平面,
1
2
MA PD
=.
(Ⅰ)求证:平面ABCD⊥平面AMPD;
(Ⅱ)若BC与PM所成的角为45,求二面角M BP C
--的余弦
值.
A
B
C
D
P
M
4.(2014届昆明市市二统)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每条侧棱的长都等于底面边长,AC∩BD=O,E、F 、G 分别是PO 、AD 、AB 的中点。
(1)求证:PC ⊥面EFG ;
(2)求面EFG 与面PAB 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弦值。
5.(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数学下学期研七考试试题)如图1,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D=1,BC=3,E为BC上一点,BE=2EC,DE=3,将梯形ABCD沿DE折成直二面角B-DE-C,如图2所示。
(1)求证:面AEC⊥面ABED;
(2)设点A关于点D的对称点为G,点M在△BCE所在平面内,且直线GM与面ACE所成的角为3
,求出点M与点B的最短距离。
图A B C
D E
图
A
B
C
D
E
6.(江西省上饶市重点中学2016
届高三数学第一次联考试题)长方形ABCD 中,AB =2,AD =1,M 为DC 中点,将△ADM 沿AM 折起,使面ADM ⊥面ABCM 。
(1)求证:AD ⊥BM ;
(2)若点E 是线段DB 上的一动点,问点E 在何位置时,二面角E-AM-D的大小为
4。
7. (广东省东莞一中、松山湖学校2016届高三数学上学期12月联考试卷)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AD∥BC ,AB ⊥AD ,AB ⊥PA ,BC=2AB=2AD=4BE ,平面PAB ⊥平面ABCD ,
(Ⅰ)求证:平面PED ⊥平面PAC ;
(Ⅱ)若直线PE 与平面PAC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求二面角A ﹣PC ﹣D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A
B
C
M
D
E
8. 【2015江苏高考,2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已知PA ⊥平面
ABCD
,且四边形
ABCD
为
直
角
梯
形
,
2
ABC BAD π
∠=∠=
,2,1PA AD AB BC ====
(1)求平面PAB 与平面PCD 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
(2)点Q 是线段BP 上的动点,当直线CQ 与DP 所成角最小时,求线段
BQ 的长
9.【2015高考天津,理17】(本小题满分13分)如图,在四棱柱
1111ABCD A B C D 中,侧棱1A A ABCD ⊥底面,AB AC ⊥,1AB ,
1
2,5AC
AA AD CD
,且点M 和N 分别为11C D B D 和的中点.
(I)求证://MN 平面ABCD ;
(II)设E 为棱11A B 上的点,若直线NE 和平面AB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
3
,求线段1A E 的长
N
1
D
P
A B
C
D
Q
10.【2015高考福建,文20】如图,AB 是圆O 的直径,点C 是圆O 上异于,A B 的点,PO 垂直于圆O 所在的平面,且1PO =OB =.
(Ⅰ)若D 为线段AC 的中点,求证C A ⊥平面D P O ; (Ⅱ)若2BC =,点E 在线段PB 上,求CE OE +的最小值.
11.(2014-2015学年上学期云大附中星耀校区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如图,在直三棱柱111C B A ABC -中,点D 是BC 的中点.请您在图中用黑色碳素笔.....作图,过点1A 作一截面与平面D AC 1平行,并证明;
C
1A 1
B 1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