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从“见”升华为“诗的境界”需要用“直觉” 见出来,经过思考之后,豁然贯通,“诗的境界” 就会像灵光一现似的突现在眼前。
07广东
1、AC 2、D 3、不重复,第二段是说艺术的表达技巧需要适中,
符合客观规律,因而有科学性;第四段则说艺术 作品表现的内容,能够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因 而有科学性。 4、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应该学习艺术,以不断提 高形象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和创造能力。 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应该学习科学,以不断提高 理性思维能力,更有利于把握艺术的规律。 一个既懂得自然科学,又有艺术素养,二者相互 补充、相得益彰,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必考)
社科文阅读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高考题回顾 08广东、07广东
08广东
1、C D 2、C 3、正确。因为诗的境界是用“直觉”见出来的 ,
它是“直觉的知”的内容而不是“名理的知”的 内容。如果加入“名理的知”就不能在直觉中形 成独立自足的意象,那形成不了“诗的境界”。 (主要信息来自于第3、5两段开头)
考情分析
仅设四题:两道选择题和两道主观题,16分。
1、选择题:近两年为一题选两项,一题单 选。(8分)
2、主观题:设两简答题,每题为4分。
注:1.命题材料新颖丰富,凸显文化含 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命题所选文章一 般出自名家之手,其思想观点具有权威性, 其行文结构具有规范性,其语言表达具有可 读性,其思考力度具有深刻性,其语体色彩 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社科文中常见8种错因
错因
选项句特征
内容 曲解
张冠李戴 转化失误
某某的观点是
误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已然变未然,未然 变已然,或然变必然,必然变或然。
曲解原意 故意曲解原文意思
程度 以偏概全 全部、都;必然、一定;严重非常 差异 推测有误 已经、将要、完成、成功、全部、都、一定
无中生有 原文中找不到依据;原文中有,却在不同位置
、国际影响深远而在全球日报发行量统计中名列前茅。
【对应文段】根据世界报业协会2003年6月13
日发表的全球日报发行量排行榜,中国有3份报纸
进入前20名:《参考消息》以日发行量270万份排
在第9名,《人民日报》以日发行量186万份排在
第18名,《羊城晚报》以日发行量150万份排在第
20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报纸消费国,日销
量达8200万份。仅次于中国的是日本,日销量是
7080万份……
无中生有
“国际影响深远”的说法凭空臆造,文中无此信息
(2007年广东卷) 【试题】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F、科学与艺术是相互依存的,二者没有本 质的区别。
3、必考题必要得高分!
考纲再现
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能阅读
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一般社
科文
分析综合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C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7.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高考社科文章并不注重考查考生对社科知识的了 解或掌握情况,而是从语文阅读理解的角度,考查考 生对“高浓度信息”的快速阅读理解与把握的能力。
逻辑 混淆因果 因果的位置和原句是否一致 ;选项中的因与果在
错误
原文中是否在同一位置;之所以,就,只要…就
偷换概念 增加减少一两个词,甚至是 “的” “了”等改变 意思;或换一个相近的词语或句子以改变意思。
【试题】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上海) A.不久前《参考消息》等3份中国报纸以其发行量巨大
3、关联词、标志性词语。 4、中心句、要点句及联结句。 5、特殊句。
特殊句子
作用
首句
往往有提示、概括和传承信息的作用.
结尾句 或概括上文,表现文章主旨,或留下余地让人思索,或强烈地 抒发感情.
中心句 记叙文中提示人物或事件的意义;议论文中往往对论点的提 示有着重要作用;说明文中往往与提示事物的本质特性有着 密切的 联系.
社科类文章阅读的考查核心是思维能力,主要 是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解题方法探究(客观题)
科技文阅读的解题方法很多,一般 来说我们常用读(圈点勾画)、审 (题干、选项)、找(筛选信息、 干扰项)、排、选5步法来进行解题。
(一)读(圈点勾画)——读原文,读题 干,读题肢。
读是重要的一步,只有读懂了文章才有可能准确地筛
选信息,找出正确答案,第一遍阅读要求平心静气,全神
贯注,采用逐句快读的方法,迅速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 息,力争基本把握整体文意。阅读前可提出设问:文章对 论述的问题有什么见解和主张?运用了那些材料?
阅读时要边读边划出关键词句。将以下一些重要信息 标示出来——
1、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
2、重要问题及概念前后的修饰语源自文库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 义的词语。
题目要求是什么: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项。 找正确项,须用排除法;找错误项,运用 重点突破法;
(三)找(筛选信息)
这一步要求对读题目,找区位,找差别,找错因, 找答案。
1、找区位,审题干。即阅读每一选项,并从原 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区位。
2、找差别,包括内查语意与外查关系。 内查语意。对照原文,精读相应文字,查找区位
的相关叙述与选项有没有意思上的差别,尤其是 一些细微的差别,如程度、范围、角度、先后顺 序等。 外查关系。查找时,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主要包括:话题关系——与前后文是否属于同一 话题;逻辑关系——在逻辑上与前后文是否一致。 3、找错因。
设置选项的迷惑性(“雷区”)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高考对处理 信息能力的考查都要落在语言上,因 此高考题设置选项,往往具有迷惑性, 善于识破选项陷阱,无疑是提高答题 准确率的关键。命题者常将选项的干 扰点设置在以下八大对应关系上:
转承句
承上启下,转换话题.
哲理句 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启迪,有时有画龙点睛的作 用.
感情句 明显地表达作者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扬贬抑的句子,往往 是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突破口,有时也是文章的主旨.
修辞句 结合作者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二)审(题干、选项)
这一步是审题,要求划读题干找方向(要 求、提示)
07广东
1、AC 2、D 3、不重复,第二段是说艺术的表达技巧需要适中,
符合客观规律,因而有科学性;第四段则说艺术 作品表现的内容,能够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因 而有科学性。 4、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应该学习艺术,以不断提 高形象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和创造能力。 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应该学习科学,以不断提高 理性思维能力,更有利于把握艺术的规律。 一个既懂得自然科学,又有艺术素养,二者相互 补充、相得益彰,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必考)
社科文阅读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高考题回顾 08广东、07广东
08广东
1、C D 2、C 3、正确。因为诗的境界是用“直觉”见出来的 ,
它是“直觉的知”的内容而不是“名理的知”的 内容。如果加入“名理的知”就不能在直觉中形 成独立自足的意象,那形成不了“诗的境界”。 (主要信息来自于第3、5两段开头)
考情分析
仅设四题:两道选择题和两道主观题,16分。
1、选择题:近两年为一题选两项,一题单 选。(8分)
2、主观题:设两简答题,每题为4分。
注:1.命题材料新颖丰富,凸显文化含 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命题所选文章一 般出自名家之手,其思想观点具有权威性, 其行文结构具有规范性,其语言表达具有可 读性,其思考力度具有深刻性,其语体色彩 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社科文中常见8种错因
错因
选项句特征
内容 曲解
张冠李戴 转化失误
某某的观点是
误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已然变未然,未然 变已然,或然变必然,必然变或然。
曲解原意 故意曲解原文意思
程度 以偏概全 全部、都;必然、一定;严重非常 差异 推测有误 已经、将要、完成、成功、全部、都、一定
无中生有 原文中找不到依据;原文中有,却在不同位置
、国际影响深远而在全球日报发行量统计中名列前茅。
【对应文段】根据世界报业协会2003年6月13
日发表的全球日报发行量排行榜,中国有3份报纸
进入前20名:《参考消息》以日发行量270万份排
在第9名,《人民日报》以日发行量186万份排在
第18名,《羊城晚报》以日发行量150万份排在第
20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报纸消费国,日销
量达8200万份。仅次于中国的是日本,日销量是
7080万份……
无中生有
“国际影响深远”的说法凭空臆造,文中无此信息
(2007年广东卷) 【试题】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F、科学与艺术是相互依存的,二者没有本 质的区别。
3、必考题必要得高分!
考纲再现
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能阅读
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一般社
科文
分析综合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C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7.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高考社科文章并不注重考查考生对社科知识的了 解或掌握情况,而是从语文阅读理解的角度,考查考 生对“高浓度信息”的快速阅读理解与把握的能力。
逻辑 混淆因果 因果的位置和原句是否一致 ;选项中的因与果在
错误
原文中是否在同一位置;之所以,就,只要…就
偷换概念 增加减少一两个词,甚至是 “的” “了”等改变 意思;或换一个相近的词语或句子以改变意思。
【试题】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上海) A.不久前《参考消息》等3份中国报纸以其发行量巨大
3、关联词、标志性词语。 4、中心句、要点句及联结句。 5、特殊句。
特殊句子
作用
首句
往往有提示、概括和传承信息的作用.
结尾句 或概括上文,表现文章主旨,或留下余地让人思索,或强烈地 抒发感情.
中心句 记叙文中提示人物或事件的意义;议论文中往往对论点的提 示有着重要作用;说明文中往往与提示事物的本质特性有着 密切的 联系.
社科类文章阅读的考查核心是思维能力,主要 是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解题方法探究(客观题)
科技文阅读的解题方法很多,一般 来说我们常用读(圈点勾画)、审 (题干、选项)、找(筛选信息、 干扰项)、排、选5步法来进行解题。
(一)读(圈点勾画)——读原文,读题 干,读题肢。
读是重要的一步,只有读懂了文章才有可能准确地筛
选信息,找出正确答案,第一遍阅读要求平心静气,全神
贯注,采用逐句快读的方法,迅速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 息,力争基本把握整体文意。阅读前可提出设问:文章对 论述的问题有什么见解和主张?运用了那些材料?
阅读时要边读边划出关键词句。将以下一些重要信息 标示出来——
1、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
2、重要问题及概念前后的修饰语源自文库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 义的词语。
题目要求是什么: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项。 找正确项,须用排除法;找错误项,运用 重点突破法;
(三)找(筛选信息)
这一步要求对读题目,找区位,找差别,找错因, 找答案。
1、找区位,审题干。即阅读每一选项,并从原 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区位。
2、找差别,包括内查语意与外查关系。 内查语意。对照原文,精读相应文字,查找区位
的相关叙述与选项有没有意思上的差别,尤其是 一些细微的差别,如程度、范围、角度、先后顺 序等。 外查关系。查找时,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主要包括:话题关系——与前后文是否属于同一 话题;逻辑关系——在逻辑上与前后文是否一致。 3、找错因。
设置选项的迷惑性(“雷区”)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高考对处理 信息能力的考查都要落在语言上,因 此高考题设置选项,往往具有迷惑性, 善于识破选项陷阱,无疑是提高答题 准确率的关键。命题者常将选项的干 扰点设置在以下八大对应关系上:
转承句
承上启下,转换话题.
哲理句 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启迪,有时有画龙点睛的作 用.
感情句 明显地表达作者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扬贬抑的句子,往往 是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突破口,有时也是文章的主旨.
修辞句 结合作者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二)审(题干、选项)
这一步是审题,要求划读题干找方向(要 求、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