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

合集下载

西安事变简介

西安事变简介

西安事变1936年8月29日,得知国民党特务逮捕秘书、东大学生代表、中共地下党员宋黎和马绍周、关沛苍,张学良命谭海率卫队营包围和查抄了陕西省党部,即为“艳晚事件”。

张学良乃电请蒋委员长亲往镇压。

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由南京飞抵西安,严令进剿红军。

张学良当面表示反对,并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遭蒋拒绝,两人大吵。

1936年10月29日,张学良飞抵洛阳为蒋介石祝寿,劝蒋联共抗日,遭蒋拒绝。

蒋介石坚决拒绝其北上抗日的主张,强令其剿共,否则就把他的部队撤离到东边去。

1936年11月27日,张学良上书蒋介石,请缨抗战,遭蒋拒绝。

1936年12月2日,张学良飞抵洛阳见蒋,要求释放抗日救国会“七君子”。

向蒋介石面报,谓其部下不稳,势难支撑,再三请求蒋委员长前往训话,蒋同意赴西安,驻华清池。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由洛阳到抵西安,立即调三十万中央军嫡系部队“进剿”红军。

张学良与杨虎城再次进谏,遭蒋拒绝。

蒋向张学良、杨虎城表示:要么进兵,要么将东北军、十七路军分调福建、安徽。

1936年12月7日,张学良到华清池见蒋介石,再三苦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遭蒋拒绝。

1936年12月9日,中国共产党组织大规模的群众游行示威,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

特务军警开枪打伤一名小学生,群众非常激愤,决定到临潼直接向蒋介石请愿示威。

蒋中正强令张学良制止学生运动,必要时可以向学生开枪。

张学良接到命令后,赶上游行队伍,极力劝说学生回去。

东北大学学生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东北军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地!”等口号。

张学良向群众表示一周内以实际行动答复学生要求,如果做不到,你们其中任何人都可以“置我张学良于死地”。

请愿学生们在华清池前高唱《松花江上》一曲,感动了在场了东北军士,全场爱国情绪高昂。

当晚,张学良找到蒋介石,再次劝蒋抗日,并要求蒋放过学生,但是蒋介石怒称:“对这批学生,除了拿机关枪打以外,是没有办法的”,张听后大怒,反问道:“机关枪不打日本人反而去打爱国学生?”张蒋再次大吵,盛怒下的张学良于当晚决定兵谏。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于1936年12月12日发生在西安。

事变当天,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的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的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

最终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同抗日”的主张而获得释放,此事件迫使国民政府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基本国策,使中国建立了形式上的民族统一抗日战线事件经过12月11日晚间,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别召见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高级将领,宣布第二天清晨进行兵谏的命令。

12月12日晨5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东北军到临潼的华清池捉蒋中正,蒋中正从卧室窗户跳出,摔伤后背,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被发现活捉,十七路军还扣留了在西京招待所的陈诚、内政部长蒋作宾、邵力子、福建绥靖主任蒋鼎文及陈调元、卫立煌、朱绍良等国民政府军政要员,并以排枪扫射陈诚住所,中央委员邵元冲等中枪遇难西安事变爆发。

12月17日,原执意杀蒋中正的中国共产党,得到斯大林指示:坚决要求释放蒋中正。

[中共最后决定服从斯大林的指示,中国共产党遂派周恩来到西安参与西安事变的协商。

12月18日,国民革命军空军在西安市区上空投放大公报数十万份,头版为张学良最敬重的文人张季鸾撰写之《给西安军界的公开信》,劝告东北军将士迷途知返,勿误国误民,该文章张学良至晚年尚能一字不差地背诵。

12.22宋美龄接见蒋中正,蒋中正宁死不屈的态度开始动摇。

周恩来亦敏锐地观察到蒋中正内心深处非常思念长期软禁在苏联的长子蒋经国,周恩来在迅速与莫斯科达成协议后,向蒋中正暗示只要蒋放弃武力剿共,可释放蒋经国归国,蒋中正也被迫答应了。

结果•西安事变后停止了攘外安内政策,迫使国民政府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苏联所期望的抗日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获得了休整的机会。

•西安事变后,日本军加速了其侵略中国的计划,并在西安事变后之七个月发动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影响

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影响

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影响西安事变,是指1936年12月12日至25日,国民政府军队在抗日战争进程中,发生的蒋介石被张学良软禁的事件。

这一事件打破了国民党军队内部的稳定,并对国内政治和抗日战争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 背景西安事变的背景,源于抗日战争的推进。

1931年,日本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而且渐渐向其他地区侵扰。

1937年7月7日,日本在中国卢沟桥附近发动了全面的侵略战争。

之后,抗日战争在各个战场波澜壮阔地进行。

然而,国共两党在共同抵抗日本入侵上的矛盾和争夺依旧存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共两党的矛盾逐渐加剧,互相之间的信任减少。

这也为西安事变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2. 事件经过1936年12月9日,蒋介石率领军队从重庆前往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会晤。

蒋介石的目的是征求他们的支持,以推进南京政府的抗日运动。

但蒋介石在西安的行为却引起了张学良的不满。

三天后,张学良在会谈中指责蒋介石的独裁行为、污名化张家军队以及对民间的压迫。

蒋介石请求离开,但是被张学良扣留。

蒋介石的被扣押,使沙场上的抗日战争失去了指挥和主导者。

在张学良、杨虎城等国军重要将领的支持下,蒋介石在西安被软禁了14天,事态十分严重。

3. 影响西安事变对于抗日战争和国家政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于抗日战争而言,这次事变造成了重要的指挥中断。

在整个事件发生期间,南京政府对抗日的行动被迫停顿,顿时陷入了无力的境地。

这在光明日报等报纸上都有着详尽的记述。

同时,事件也导致了国共两党的政治矛盾的加剧,影响了党间的关系。

而对于蒋介石本人而言,在软禁期间被迫放弃了对于国家和国民党的完全的掌控权。

这也为中国后来的政治面貌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在西安事变过后,国共两党的合作渐渐改善。

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携手对日反侵略,可谓是中国史上的一大奇迹。

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合作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

但西安事变的发生也证明了,国民党内部的政治矛盾和对于领袖地位的争夺,对于国共合作是危险的,并且是必须避免的。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

论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之意义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对蒋介石“哭谏”无果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毅然实行“兵谏”,扣押逼迫蒋介石的情况下爆发的。

其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再度合作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一:西安事变爆发的历史背景“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奉命撤出了东北,退入山海关内,榆关抗战后,山海关失守,同年热河抗战爆发,随后承德失守,张学良引咎辞职,出国考察。

1935年秋,中共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转移,抵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吴起镇会师。

同年9月20日,蒋介石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匪司令部,自任总司令,任张学良为副司令,调东北军入陕甘剿共,之后不久,东北军损失惨重,计划宣告失败。

年底,“一二九运动”爆发,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获得全国民众积极响应,全国人民抗日热情高涨,给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国民政府巨大压力。

1935年12月17日,中共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次年一月,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联名发出《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

二月,中共宣布开始东征抗日。

1936年4月起,张学良开始和中国共产党秘密接触,随后在九月中共与东北军正式签订了《抗日救国协定》,双方正式结束敌对状态,红军,东北军,西北军成为拥护民族统一战线的铁三角。

10月22日,蒋介石抵达西安,开始逼迫张学良剿共,在再三苦谏无果的情况下,张学良,杨虎城与12月12日凌晨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西安事变爆发。

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原因西安事变后,在国际国内都有很大的分歧,在国际上,日本想借此挑起中国内战,以便趁机大规模侵华,美英担心蒋介石被杀,亲日派掌权,损害在华利益,主张在维护蒋介石地位的前提下同中共实行某种形式的合作。

在国内,广大中间阶层担心会引发更大规模内战,几乎一致要求恢复蒋介石自由,亲美英派也坚持营救蒋介石,主张和平解决,而广大西北人民痛恨蒋介石镇压抗日运动,强烈要求杀蒋。

中共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如何?

中共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如何?

中共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如何?
中共对西安事变采取了积极的态度。

以下是中共对西安事变的主要态度:
1.支持抗日统一战线:中共一直提倡抗日统一战线,主张国
共合作,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对于西安事变中
中国共产党与张学良、杨虎城达成的国共合作共识,中共
积极予以支持,认为这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一
步。

2.呼吁成立抗日民主联合政府:中共对西安事变提出了建立
抗日民主联合政府的提议。

中共认为,只有通过建立一个
广泛的民主的联合政府,才能有效团结各方力量,形成共
同抗日的合力。

3.对张学良、杨虎城的信任与支持:中共对张学良、杨虎城
的行动表示高度认可和支持。

中共与二人建立了密切的联
系和合作关系,互相信任,共同制定了对外策略,以期在
困难时刻共同抗日。

4.推动抗日战争和国共合作的进一步发展:通过西安事变,
中共采取了积极的态度,致力于推动抗日战争和国共合作
的进一步发展。

在此基础上,中共通过沟通、协商和谈判,逐步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规模和范围。

综上所述,中共对西安事变持有积极的态度,支持并积极参与其中,认为西安事变为抗日战争和国共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
了历史机遇,并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

西安事变对中国的影响

西安事变对中国的影响

西安事变对中国的影响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政治事件,对中国及其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篇文章将从政治、军事、社会等方面详细阐述西安事变对中国的影响。

一、政治影响1. 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直接导致了国共两党之间重启合作的开端。

当时国共党与蒋介石政府内部存在严重分歧,张学良联合冯玉祥和李宗仁擒获了蒋介石,这使得中国共产党和国共党都认为需要行动,避免内战的爆发。

事变后,蒋介石也开始重视国共合作,放弃了以军阀眼光看待政治活动的方式,与共产党加强合作,实施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两党共同抗日的团结。

2. 改革思想:西安事变的发生,促进了中国思想的改革。

在这个事件中,发生摆脱帝国主义的主张,同时也反对国民政府的腐败,执政中的军阀和官僚主义。

从此,“革命”这一概念开始引起大众的关注,进一步强化了民众的斗争意识,促进了国家的现代化和发展。

3. “国民政府和谈”战略:西安事变的直接影响是改变了国民政府的战争策略,即与日本列强谈判,以寻求和平解决。

事变后的皖南事变,南京大屠杀也加强了国民政府谈判的决定,这样在更好的情况下,抗战可以更好地继续。

此后,蒋介石发表了让“千万人民向敌人开枪”的著名声明,国共两党奔锋相对,共同面对日本的进攻。

二、军事影响1. 军队的调整:西安事变改变了中国军队的面貌。

首先,南京国民政府与张学良“和谈”,使张学良能够在其控制的范围内重新组建和部署他的军队。

而这个过程中,张学良得到了大量的资金、军火等物资支持,这使得他的军队重新取得了自信,变得更为强大。

西安事变还导致了李宗仁率领的“西府”军队与蒋介石的“中央”军队合并。

这导致了军队的合并与调整,并促使军队对于“国共合作”心态的变化。

2. 共产党对军队及政治的调整:西安事变之后,中共对武装力量的政治化更为突出,推进了“政治工作队制度”(即将独立的政治工作团队组织起来并建立与主力部队或工作机构紧密配合的制度),强化了军队和政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更加积极地参与政治活动,影响了军队的政治思想。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历史背景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撤出了东北,退入山海关内。

1933年1月1日,榆关抗战爆发。

同年1月3日,山海关失守。

1933年2月21日,热河抗战爆发。

同年3月4日,承德失守,热河抗战失败。

张学良引咎辞职,出国考察。

共产党中央红军抵达陕北:1935年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被毛泽东命名为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转移,抵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保安县吴起镇会师。

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中共在北平举行了大规模的大学生示威游行,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获得全国民众积极响应,全国人民抗日热情高涨,给实行“攘外必先安内”,“不抵抗政策”的国民政府巨大压力。

中共确立抗日统一战线政策:1935年12月17日,中国共产党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1936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联名发出《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

1936年2月,中共宣布开始东征抗日。

东北军剿共遭遇失败:1935年9月20日,蒋中正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任命张学良为副司令,调东北军入陕甘剿共。

1935年10月1日,东北军在劳山战役中,王以哲的67军110师2个团和师部被歼,师长何立中战死,团长裴焕彩被俘。

1935年10月29日,东北军在榆林桥战役中,107师和619团全部被歼,团长高福源和不少士兵被俘。

1935年11月22日,东北军在直罗镇战役中,东北军精锐部队,装备精良的109师孤军挺进陕北的吴起镇的方向,以往能征善战的师长牛元峰严重低估红军的作战能力,对红军的机动作战的能力估计不足,部队刚走到直罗镇,原以为离中央红军还很远,在布置完侦查岗哨以后,就安心睡觉,没想到红军用一夜时间即快速赶到,并在直罗镇罗织了一个包围圈,与22日凌晨拂晓突然发起进攻,毫无防备的东北军立刻被冲散,牛元峰从睡梦中醒来时,看见漫山遍野已全是红军。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军事监禁事件。

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兵,西安事变爆发。

当天,张学良、杨虎城向全国发出救国的通电,提出:
1、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

2、召开救国会议。

12月17日,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到西安参与西安事变的协商。

蒋中正被迫接受协议。

即:
1、释放上海爱国领袖和一切政治犯。

2、开展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

12月25日下午,蒋中乘飞机离开西安,张学良亲自陪同。

26日,蒋中正抵达南京,西安事变解决。

张学良被扣留。

1931年9月18日,日本的关东军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

9月18日当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800米的柳条湖,将一段路轨炸毁。

日军摆了3具身穿中国士兵服的尸体,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

日军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发动进攻。

次日4时,日军第五大队由铁岭到北大营加入战斗。

5时半,东北军退到沈阳东山,日军占领北大营。

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事发前,蒋介石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
应不抵抗,最近获得情报,日军在东北马上要动手,我们的力量不足,不能打。

我这次和你会面,最主要的是要你严令东北军,不准抵抗。

”9月19日,日军将沈阳占领。

东北军继续执行不抵抗,使日军占领东北三省。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是中国历史上不平静的一天。

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对来陕的国民党军事委员长蒋介石实行兵谏。

扣押了他。

从而引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其实张~ 杨的做法是我们可以理解的。

当时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对红军进行了多次围剿。

1936年毛泽东转战陕北,当时驻扎在洛川。

可蒋命令张学良和当时陕西的十七路军联合对陕北红均展开新一轮进攻。

进攻初期张~杨都比较积极,但在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同志配合下。

他们失败了。

比较著名的战役有‘直罗镇战役’。

在多次战役中使张学良意识到和这么一支部队打是没有结果的,自己打回东北老家的愿望就变得那么遥遥无期。

他经常对杨虎城感慨说:人家红军装备比我们落后,带人家经过我们多次围剿,经过长途跋涉的长征还是生存下来了!他渐渐对剿共政策失望,开始和陕北红军和周恩来来往,同是达成共识。

后来他多次到南京去向蒋介石请命,希望蒋能让他带东北军北上抗日。

均遭到委员长的训斥,他有刚开始的说谏,后来的劝谏,哭谏都没有用。

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也是他之所以发动兵谏的原因.1936年夏,他和妻子赵一荻到上海去。

期间宋子文陪同了他。

当他们共进晚餐时,当时上海青帮老大杜月笙给他引见了当时上海有名的看相家。

当时赵一荻出于关心张的心情,就让先生为汉卿算算时命。

没想到一算却倒出了许多秘密。

当时先生就对学良说唐代的天象家袁天罡李淳风受命唐王推算唐朝国运,谁知俩人一推算竟上了瘾。

一直推算到唐以后两千多年的历史。

书名叫推背图。

书中祥述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张大吃一惊。

最后先生给张告诉一句话;西北将军会八牛的字谜。

后来他猜出字谜意思是要他联系红军。

先生走时给张说;十二月中恐有不测。

也许这就代指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吧。

由于蒋介石不接受张的爱国要求,张最终选择了扣押来陕督战的蒋介石,逼蒋抗日。

最终在两位将军,周恩来南京方面的共同斡旋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从而开辟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西安事变: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

西安事变: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

西安事变: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西安事变,是指1936年12月12日至25日,重庆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在西安被扣押的事件。

这场事件的发生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西安事变的经过1936年,全国各地爆发了一系列的抗日运动,周恩来等人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统一战线,集合了共产党,各个民主党派,军队,左翼派系等,形成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基础。

此时,日本在中国的大规模侵略加剧,蒋介石在困境中加紧了对共产党和各个民主党派的批判,这使得两党间的关系更加紧张。

1936年12月,蒋介石决定前往西安视察军情,要求北路军撤离,以配合对日战争。

但是,在北路军的领袖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带领下,数千军人包围了蒋介石,要求其停止对共产党和各个民主党派的批判,并且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彻底动员全国抗日。

张学良认为,唯有民主政治才能让中国彻底动员全国的力量来抗击日本。

二、西安事变的影响1. 弱化了军阀政治西安事变的发生,打破了国民党军阀统治和维持社会和谐的权威,给中国政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

2. 增强了全国对民族统一战线的支持西安事变前后,国共合作抗日的呼声越来越高,全国各地的抗日运动也越来越激烈。

西安事变后,全国抗日的长期斗争进入了一个带有更为鲜明的全国统一战线的新阶段。

3. 前途暗示了中国革命成功的道路西安事变后,不少革命者意识到,中国的乱象不是因为历史责任重重和天命的安排,而是由于放权不当、对民主政治的排斥和贪腐统治。

中国能否走向强大与复兴,关键在于以新的民主政治为基础。

三、时机因素国民政府内部存在着深刻的分歧,国共两党也面临着日本侵略严重的威胁。

就在西安事变期间,日本方面以此为借口,采取了某些行动,此时,全国上下一致认为必须要恢复军队的解放,而决定西安事变的军方领袖恰恰把这种民意体现到了行动上。

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这场事件对于全国人民来说,意义重大,并且对于推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也具有深刻的影响和启示。

西安事变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西安事变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西安事变的评价是怎么样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的历史事件。

下面是分享的西安事变的评价是怎么样的,一起来看看吧。

西安事变是中国命运的一次转折,表面上看西安事变后得到利益最多的是中共和红军,但是其实最后受益的却是整个中国和中国的所有人民。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中共对于西安事变,以及这次事变的发起人都有着非常特殊的感情,就连毛泽东评价西安事变的时候都深有感触。

在毛泽东评价西安事变的时候,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西安事变,把我们从牢狱之中解救出来。

”那么毛泽东评价西安事变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大家都知道西安事变的目的就是想要蒋介石答应停止国内的争斗,同时将一致抗日的战线变得坚定而统一,而西安事变的意义却确实就在此。

而毛泽东评价西安事变时所说的话正是要表达这个意思。

若是西安事变没有发生,那么依着蒋介石的心思内战是绝不会停止的,而内战不停止中共红军一边要面临着虎视眈眈的国民党,而另一方面又要对抗狼子野心的日军,而中共的队伍不仅装备差物品少,而且数量上肯定不能同时顾及到以上两个方面。

那么这样一来结局很快就会产生,而毛泽东这样的领导人物却是一定要被关进牢房了,而正是有了西安事变才避免发生以上的情况,所以毛泽东评价西安时所说的话是十分正确合理的。

同时在毛泽东评价西安事变的过程中,也可以看出他本人对于这件事情的态度是欣赏的支持的,这次国共之间终于暂时放弃了内战,这样的结果也确实当得起毛泽东对西安事变的评价。

西安事变对世界的影响介绍西安事变之所以被称为一次重大的历史变革,主要原因不仅是因为国内,而且西安事变对世界的影响也是存在的。

张学良为了迫使蒋介石能够答应停止内战,策划这次事变的发生,西安事变对国内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西安事变对世界的影响要怎么说明呢?西安事变对于世界的影响可以从多方面来说明,首先在西安事变之前,国际上就曾经组织过会议,针对世界法西斯这一事件也做了深刻的分析,认为在这种残暴的列强主义面前,建立一条统一而且同步的战线是十分必要的,那么西安事变对于世界的影响就出现了。

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

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西安事变“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来陕西,以游山玩水为名,布置大规模的剿共活动,期间张、杨两位将军在洛阳、西安、临潼等地数次劝谏蒋“联共抗日”均遭到拒绝,1936年12月12日凌晨4时许,张、杨带兵对华清池形成包抄之势,酣睡中的蒋介石突闻枪响,仓惶在两名侍卫搀扶下从华清池五间厅后窗逃跑,藏于半山腰一虎斑石东侧石峡洞内,后来被搜山部队发现,扶掖下山,送往西安,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中共中央坚持和平解决。

中共中央得知西安事变的消息后,感到又突然又欣喜,接连召开会议研究。

在统一思想后,派周恩来等领导人前往西安谈判,一直坚持和平解决争端。

西安事变也教训了蒋介石。

成为阶下囚的蒋介石看到如内战再起,他难免不死于南京的狂轰滥炸,因而于17日下令何应钦停止对西安的讨伐。

事变的成功发动使他认识到人心向背,抗日的怒潮非几十万大军所能阻挡,不得不正视历史发展趋势,择善而从,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因而派宋氏兄妹同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谈判,并当面向周恩来表示:由宋子文、宋美龄、张学良全权代表他与周恩来解决一切。

他回南京后,周恩来可直接去谈判。

他离开西安后,虽然违背诺言,扣押张将军,陈兵潼关,但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内战。

而是以军事为后盾进行政治分化。

顾祝同进入西安后,未动兵刃,蒋介石又速派张冲赶赴西安,参加和周恩来的谈判。

随后,蒋介石一在杭州,二在庐山,最后在南京和周恩来多次谈判,终于于1937年9月建立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这一切变化都与西安事变密不可分。

中共中央对西安事变一直评价很高,认为是挽救国家民族一大危机,“成为当时停止内战、发动抗战的一个历史上的转变关键”。

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受蒋介石之命撤出了东北,退入山海关内。

1933年1月1日,榆关抗战爆发。

同年1月3日,山海关失守。

1933年2月21日,热河抗战爆发。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

75年前的今天“西安事变”——伟大的转折“西安事变”的综述75年前的今天,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因为发生在12月12日),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目的是逼迫蒋介石“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后,蒋介石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达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历史的转折点。

“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和经过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今天的辽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的全部和内蒙古的部分地区)。

之后,日军得寸进尺,步步蚕食中国领土。

而当时的国民政府领袖蒋介石却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主张先消灭共产党和红军,而对日本的侵略采取暂时“不抵抗”的政策。

1933年1月1日,日军越过长城,继续侵略中国。

面对日军的侵略,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危机,全国人民一直要求“结束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以后红军经长征达到陕北,在陕甘根据地站稳了脚跟,成为国民党的威胁。

因此蒋介石多次严令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围剿”红军。

而张杨二人认识到日本是中国最大的敌人,并不积极围剿红军。

而且前几次围剿也都打了败仗,所以对蒋介石的命令总是阳奉阴违。

因此,1936年12月蒋介石亲自到西安,督促张、杨二人出兵进攻红军。

当时在西北地区,以西安为中心的国民党军队的主要有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率领的第十七路军,这两支军队均非蒋介石嫡系,屡受欺负。

对此,他们极为不满,尤其是东北军,他们在“九一八”事变时不抵抗日军的侵略,弃守东北,遭到国人唾弃。

后又在“剿共”时蒙受重大损失。

全军上下深感“剿共”没有出路,强烈要求抗日,收复东北国土。

中国共产党也通过种种渠道,大力开展对这两支军队的工作。

西安事变的发生经过介绍

西安事变的发生经过介绍

西安事变的发生经过介绍西安事变是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那么你了解西安事变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西安事变的发生经过,希望能帮到你。

西安事变的经过西安事变是一场非常大胆的变革活动,当时张学良因为受到启发而觉得国民党的政策十分的不合理,于是屡次进言希望可以改变政策,并且暂时停止国内间的争斗,共同面对真正的敌人日军,但是蒋介石却十分的顽固,甚至还因此撤掉了张学良的职位,这样一来西安事变就发生了,那么西安事变经过是怎样的呢?西安事变经过说起来还是比较复杂的,首先张学良召集了手下所以的军队,然后说明了这次兵谏的意义和时间,这表面他已经下了非常大的决心,而他将这次事变定义为兵谏,这个说法在西安事变的经过中也埋下了伏笔。

第二天清晨张学良带领着士兵准备将蒋介石扣押,活捉后又再次扣留了许多国民党内部高官,这样一来也预示着西安事变的经过已经正式开始了。

在西安事变的经过中还曾经险些爆发武装冲突,国民党劝说无效开始向各界申请进行讨伐活动,张学良为了避免更加的冲突于是释放了蒋鼎文。

西安事变的经过同时也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震惊,世界各国纷纷表示十分的惊诧,之后在张学良的公馆内还进行了一场谈判,但是张学良在周恩来的协调之下,终于让蒋介石答应了停止国内争斗的条件,虽然在西安事变的经过中是他亲自扣押了蒋介石,但是在释放的时候他却要求亲自护送蒋介石离开,然而最后的结果却是他被扣押在南京。

西安事变的真相西安事变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可以说是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所以这次事变在历史上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许多学者都对这件事进行了深入的了解,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之后发现有些历史的真相已经被时间所掩埋,那么西安事变真相是什么呢?关于西安事变真相这个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事情的经过,然后想要用武力的方式迫使他同意停止内战等事宜,最后还是周恩来协助调节才最终将这次事变和平顺利的完成。

在张学良扣押蒋介石期间,社会上对于这种行为表示支持的人并不多,当时张学良心中还是有些觉得扫兴的,而且对于中共和国际上的缓和态度也让他内心极为不平静。

西安近现代历史事件

西安近现代历史事件

西安近现代历史事件西安事变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张学良、杨虎城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导者;中国共产党并非是张学良、杨虎城与蒋介石之间的调停者;今天店铺给大家带来了西安近现代历史事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安事变发生在什么时间民国成立的时间是1912年,孙中山是历任总统的第一人。

1936年的时候中国正处于一个非常艰难的阶段,在中国的内部充斥着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内战,在外又有日本的侵略者对中国虎视眈眈,这是西安事变爆发的背景,也是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

所谓的西安事变也就是“双十二事变”,发生于上世纪的36年12月12日,该事变的爆发也就预示着国共两党要共同对抗日本的入侵,是近现代历史上很重大的事件。

西安事变新中国在成立之前是动荡的,因为不仅仅有外敌对中国虎视眈眈,就连中国的内部也在不停的交战着。

国民党和共产党作为两大党派,有了第一次的合作之后又展开了内战,时间长达十年之久,而结束内战局面的就是西安事变。

在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等人的共同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地解决了内战的问题,使当时的局面扭转,国共两个党派第二次的合作得以开始,两个党派开始一起抗日。

正是有了这样的合作,中国才有了与日本对抗的底气,所以西安事变是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一起抗日的转折点。

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是1936年的12月,但是这场事变的序幕还要往前推到同年的8月,当时国民党特务逮捕了一些共产党员,张学良见此立即逮捕了特务,打击了他们的气焰,后来到了10月的时候蒋介石开始围剿红军,张学良当面阻止了他,要求停止内战和共产党一起抗日,当时蒋介石拒接了这个提议,还和张学良吵了起来。

国共两党第二次的合作是不易的,直到12月7日的时候蒋介石还是拒绝着张学良停止内战的提议,所以西安事变的成功是来之不易的,它给新中国的成立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谁发动了西安事变张学良在1901年6月3日的时候在辽宁台安县出生,逝世的时间是2001年10月14日,活了101岁,是一个长寿的人。

八年级上册西安事变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西安事变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西安事变知识点西安事变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件重大事件,也是中国民主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这场事件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是由张学良将军率领的国民党军队绑架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毛泽东,并迫使中国国民党政府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同打击日本独裁统治。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关于西安事变的一些知识点:1.西安事变的发生原因在1936年,中国正处于混乱的时期,内战不断,国共两党一直都在摩擦中。

此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认为反对日本独裁是当务之急。

同年,日本在华北地区继续侵略,这让他意识到城市的力量不足以抵御日本的侵略,需要统一战线。

因此,他提出了“一切抗日民主力量联合起来”的政策,这一政策得到了共产党领导人的大力支持。

然而,国民政府并没有这种政策,它只想要中国共产党。

然后不得不提出了严格的限制。

毛泽东认为,要共同抵抗共同的敌人,否则,中国将面临灭亡的威胁。

这是西安事变发生的主要原因。

2.西安事变的主要人物西安事变中的主要人物主要是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他们两人是国民党内的知名人士,同时也是这次事件的领导人。

此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也参与了这场事件,并坚持了自己的想法。

3.西安事变的影响西安事变的影响非常深远,首先是对于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虽然他们两人在之后的历史中又有过很多的争执,但是西安事变还是让国共两党重拾了一些信任。

其次,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更加加剧,西安事变成为了中国全面抵御侵略的标志之一。

最后,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更加清晰,团结起来完成共同目标。

这三个因素共同为中国的未来提供了一个更为积极的、更为有利的前景。

4.西安事变现在的意义60多年过去了,西安事变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件非常重要手故事,并且在许多方面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它使国共两党开始意识到自己应该意识到需要进行合作抵抗日本侵略。

其次,它为共产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帮助中共理清了未来的方向,扫清了一些障碍。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

12月12日晨5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东北军到临潼的华清 池捉蒋,蒋从卧室窗户跳出,摔伤后背,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被 发现活捉,十七路军还扣留了在西安的陈诚、邵力子、蒋鼎文、陈 调元、卫立煌、朱绍良等国民党军政要员,邵元冲等人遇难。西安 事变爆发。 当天,张学良、杨虎城向全国发出了关于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 提出: 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停止一切内战。 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 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 开放民众爱 国运动。 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 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 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南京中央于当晚十一点半,召开中常会及中央 政治会议联席会议,决议夺张学良本兼各职,交军事委员会严办。 会议最后决定剿抚并用,一面以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一面以于 右任为陕甘宣抚大使。
据他们说是因为天气太冷,飞机发动不容易,但敌人的飞机怎么能发动呢?也 许我们的飞机不好,那我们为什么必要买那样不好的飞机呢?而且到寒冷和绥 远差不多的西北的飞机怎么就能发动使用呢?这种欺骗情形,凡是有知识有眼 睛的人,谁看不清楚?我们全是中国人,谁不知飞机献寿为的是抗日。因为有 抗日作目标,群众才那样的热烈。而现在我们有飞机却不对外,使我们的抗日 战士无可奈何地受着敌人飞机的时时轰炸。这是抗日吗,这是真心抗日吗?如 果这样就算抗日,试问我们的东北四省,我们的察北六县,我们的冀东二十二 县,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回来?这是敷衍欺骗的抗日,绝对不是我们要求的彻底 抗日。 也许还有人相信抗日的“准备论”,这更是大错。我们不要把日本当傻瓜, 认为我们会准备人家不会准备。老实说,我们准备得还不到五分,人家已经准 备到十分了,试问这种准备有什么用?这岂不是等人家准备好了来整个吞并我 们中国吗?再说,人家也绝对不许可我们准备。在我们准备过程中,人家已经 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各种各样的锁枷把我们束缚得死紧,教我们动不得 身,抬不得头。试问我们又如何能够准备起来?这不是梦想吗?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

西 安 事 变西安事变概况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

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时间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被调到西北攻打红军。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亲自到西安,逼迫张学良和杨虎城率领部队到陕北前线“剿共”。

张学良、杨虎城连续几天劝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都遭到蒋介石的严厉训斥。

7日,张学良再次到蒋介石住处华清池,向他痛陈利害,两人争论了两三个小时。

张学良讲的声泪俱下。

蒋介石最后把桌子一拍,厉声说:“你现在就是拿枪把我打死了,我的剿共政策也不能改变!”10日蒋介石召开会议,正式通过发动第六次“围剿”计划,决定在1936年12月12日宣布动员令。

11日张学良 (左) 杨虎城(右)你知道历史上1936年12月12日这一天发生什么事情了吗?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步步紧逼,面对各阶层不一样的态度,张学良、杨虎城作出了怎样的决定?晚间,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别召见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高级将领,宣布12月12日清晨进行兵谏。

12月12日5时,东北军奉命到华清池捉拿蒋介石,蒋介石从卧室窗户跳出,摔伤后背,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被发现活捉。

同时,十七路军扣留了陈诚、邵力子等国民党军政要员,邵元冲等人遇难,张学良和杨虎城向全国发出了关于“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

西安事变正式爆发。

西安事变引起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极大震惊。

国民政府内部在对待事变的问题上意见不一。

中共中央在对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进行正确分析之后,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引起的问题,反对新的内战;同时中共中央还主张用一切方式联合南京的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以推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之,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 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 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它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 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一致抗日的新阶段。它是中国社会矛盾 变化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 转折点,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 是中国社会政治由专制到逐步民主的转 折点。由这一系列转折,奠定了抗日战 争胜利的基础,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 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地位。
1.爱国
联合共产党抗日才是救国之道
2.团结统一
西安事变 | 国共第二次合作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团结抗日
3.和平解决问题
• 国民党
南京国民党中央分为两 派: 何应钦,戴季陶为代 表——讨伐西安 孔祥熙,宋美龄为代 表——和平谈判
• 共产党
周恩来认为西安事变 前途: 杀蒋——内乱
和平解决——全国
• 西安事变结束后,张 孥良送蒋介石回南京 秘密软禁起采,由大 陆到台湾,几十年失 去了自由。
对张的评价
• 张孥良晚年自评:我们张家父 子,若丌是为了爱国,会有这 种下场吗? • 周恩来对张孥良、杨虎城的评 价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 张孥良在生日宴会的致词里, 效法使徒保罗,‘我是罪人中 的罪魁’ • 由亍西安事变,张孥良历史定 位亍中华民国政府官方历史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历史 评价丌同
1936年12月12日,不 张孥良将军一起发动 了震惊中外的“西安 事变”,是”西安事 变“的领导者之一, 坚持把蒋中正除之而 后快,但丌被张孥良 所接受
1949年9月6日,被蒋 介石下令杀害亍重庆 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 享年五十六岁。
蒋介石
• 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 主要领导人。1908年留孥日本 幵加入同盟会,1924年回国后 任黄埔军校校长,后兼任国民 革命军第1军军长。1927年发动 “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导致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西安事 变后接受抗日主张。1948年召 开国民大会当选“总统”, 1949年1月21日宣布“引退”, 同年败退台湾后,历任“总统” 及国民党总裁,1975年4月5日 亍台北去世。西安事变时任国 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 北剿匪总司令。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背景
1936.4 1935.8 1931.9.18
1936.10.22
1936.12.12
1935.12.9
1936.6
九一八事变(1931.9.18)
东北全境沦陷,14年殖民统治,3000多万同胞沦为亡国 奴 事变后,中共对日宣战,蒋坚持“攘外必先安内”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中共红军发表《八一宣言》(1935.8)
• 。
亲日派掌权,国家 陷入割据混乱的局 面。
“杀蒋” 日本有机可乘 如何处置 国民党内亲英美派 就有可能接受抗日 主张。
“放蒋”
西安事变的结果
• 12月24日,蒋介石签订六项协议,被迫接受停止 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 • 12月26日,蒋介石最后获得释放回到南京。张孥 良被扣留。 •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被蒋介石长期囚禁,1949年 9月17日在重庆惨遭杀害。 • 东北军被分拆瓦解,十七路军被取消。 • 西安事变后停止了安内攘外政策,迫使国民政府 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苏联所期望的抗日 统一战线。
杨虎城
•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率会 众参加陕西民军不清军作战。 • 1912年投身亍孙中山先生领导 的辛亥革命运动。1915年率众 参加陕西护国军,在华县、华 阴等地截击袁世凯军。次年所 部被编为陕西陆军第3混成团第 1营,任营长。 • 西安事变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 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 • 为人重情重义,曾为妻子执孝 子之礼。
谢谢观赏
西安事变--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绑票案
1.西安事变主要涉及人物
张孥良 杨虎城 蒋介石
张孥良
• 张孥良(1901-2001)字汉卿,辽宁 省海城人。民国四大美男之一。张 孥良的父亲张作霖是民国初年有名 的大军阀,以武勇亍乱世之秋成为 名副其实的东北大军阀。日本人炸 死张作霖后,少帅统领东北。为保 存实力、避免被日军挑起事端而被 当时称为“丌抵抗将军”率东北军 撤离东北,“九· 一八”之后同杨虎 城将军“兵谏”,被蒋关了大半生, 2001年以101高寿去世亍夏威夷檀 香山。 张孥良的父亲为东北军 领袖张作霖,张孥良为“民国四公 子”之一,西安事变发生时任西北 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
团结抗日
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 的革 命力量开辟了发展壮大的前景。 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 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 局转换的枢纽。 1.“西安事变”迫使国民政府停止剿共、联共抗日。 2.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 3.“西安兵谏”的和平解决使中国革命避免了一次 可能出现的历史曲折,打破了蒋介石最后一次大规 模“剿共”的军事计划。
当年蒋介石被扣押之地

西安事变发生后各方的态度


1
亲日派:何应钦积 极部署讨伐张杨 亲美派:宋美龄, 宋子文等为和平解 决西安事变,营救 蒋介石,积极奔走 。
2
中国共产党:派周 恩来赴西安参加谈 判。
3
国际势力:饱受法 西斯战争之苦的苏 联和英美等国都迫 切希望和平解决西 安事变。
蒋介石被扣押后如何处置
• 性格缺陷:人们给蒋介石 总结出5个缺点,好色、 暴躁、多疑、任性、孤僻 • 优点是坚毅有恒,日记能 够记五十七年,基本上丌 间断,这本身就说明了他 很坚毅,有恒心。 • 一是让中华民国的政令统 一名至实归,二是领导了 全国的抗日战争幵最终取 得胜利,三是将中华文化 的精髓带到台湾
2.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
张孥良,周恩来会面(1936.4) 签订《抗日救国协定》,张赠送2万大洋,20万法郎军费,枪支弹药, 棉花,兵工设备 两广事变(1936.6.1) 陈济棠,李宗仁,最有实力,广州发起通电,痛陈日本罪行,结果广州将 领,飞行员向南京政府投诚,失败 中共红军抵达陕北,长征结束(1936.10.22) 孥生纪念一二九一周年,蒋指示张武力镇压,张丌从,蒋准备撤销张职位
一二九运动(1935.12.9) 东北军剿共失败
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要求“停止内战,一致 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各地响应 4次同红军交手均失败,损失3个师,共1500人马,无 补充,反被撤销3个师番号,要求10万大洋抚恤将士遗 孀遭拒
3.西安事变导火索
• 1936年12月9日,蒋介石写信给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密嘱<大 公报>发表剥夺张学良、杨虎城“剿共”兵权由蒋鼎文取代的消 息。 • 蒋介石的密嘱,正是引发“西安事变”的直接导火线 。
国家危亡
职位即将被撤
4.西安事变的经过及结果

12月11日晚间,张孥良和杨 虎城分别召见东北军和十七路 军高级将领,宣布第二天清晨 进行兵谏的命令。 • 12月12日晨5时,张孥良、 杨虎城发动兵谏,东北军到临 潼的华清池捉蒋介石,蒋介石 从卧室窗户跳出,摔伤后背, 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被发现 活捉, 西安事变爆发。当天张,杨 二人向全国发出了关亍救国八 项主张的通电。 • 12月12日晚间,宋美龄在 上海初闻西安事变,携澳籍友 人端纳(记者)当晚前往南京 营救。
5.西安事变对当时局势影响
关亍整个民族
国共合作 中日战争 工业发展受阻
关亍南京政府
• 何应钦 • 宋美龄
关亍中共问题


停止内战,实力得以休整。
关亍共产国际

斯大林释放蒋经国
关亍日本派和英美派
• 反对
• 支持
关亍其他地方军阀
• •
抗日
பைடு நூலகம்亍相关人物
• 张学良 • 杨虎城
6.西安事变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