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状况分析_卢爱刚
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自然保护地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促进可持续发展而设立和管理的一系列地区。
中国自然保护地的研究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的现状、问题,并就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的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在自然保护地划定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中国自然保护地的划定和管理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通过地理调查、生态学研究和政策制定来实现。
自然保护区覆盖面积逐渐扩大,并涉及到山地、湿地、海洋等多个生态系统。
目前,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已经达到了538个,覆盖了面积约为1.8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8%左右。
其次,中国的自然保护地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大量的科研机构、高校以及专家学者投入到自然保护地的研究中,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生境恢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例如,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长期的植物多样性调查研究中发现了许多新物种,并推动了对中国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另外,中国的自然保护地研究还包括了自然地理、环境监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等方面。
然而,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研究内容和深度有待提高。
目前,中国的自然保护地研究主要关注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而在生态功能恢复、生境连通等方面的重要研究相对较少。
此外,还有不少地区的自然保护地研究还停留在描述性的层面上,缺乏深入的机理解释和定量分析。
其次,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的数据不够完善和共享。
由于地理条件、资金以及技术限制等多种原因,中国自然保护地的监测和数据积累相对薄弱。
这导致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数据缺失,同时也限制了研究成果的共享与应用。
在这方面,中国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对自然保护地监测数据的采集与整合,加强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以促进研究的深入发展。
此外,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还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和研究投入。
2024年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前景分析摘要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是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领域。
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提高,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重要性也在不断增加。
本文将对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市场潜力。
通过对相关数据和案例的研究,我们得出结论: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提供丰富的商机和就业机会。
1. 简介1.1 自然保护区的定义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保护和管理重要自然资源而设立的特定地域。
其目的是保存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并促进可持续的自然资源利用。
1.2 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的背景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自然保护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自然保护区成为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手段。
因此,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逐渐兴起,为保护区提供管理和服务支持。
2. 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的现状2.1 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规模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
截至目前,全球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已超过10万个,面积超过2亿公顷,其中中国自然保护区数量居全球之首。
2.2 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私营企业和科研机构等。
政府机构负责自然保护区规划和管理,非营利组织提供资源支持和宣传工作,私营企业通过提供相关服务获利,科研机构为保护区提供科学支撑。
3. 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的发展趋势3.1 技术创新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逐渐应用各种先进技术。
比如,无人机和遥感技术可以帮助监测和管理保护区的生态状况;智能设备和物联网技术可以提高保护区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3.2 生态旅游的崛起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环保、可持续的旅游方式,对于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自然保护区游览和体验,为保护区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益和发展机遇。
3.3 国际合作的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领域的国际合作越来越重要。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干这行这么久,今天分享点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咱先说说管理现状。
我感觉现在自然保护区管理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资金不足。
保护区那么大,要开展各种科研监测、巡逻执法、生态修复啥的,没有钱根本玩不转。
我就碰见过这种情况,保护区里的一些监测设备老旧,早该更新了,可就是没钱。
要不是靠着几个同行朋友四处化缘似的找赞助,真不知道怎么办。
哦对了还有,人力资源也匮乏。
很多保护区地处偏远,条件艰苦,找专业的人来工作不容易。
我之前联系过一些大学毕业的生态专业学生,人家一听在山沟沟里,工资还不高,想都不想就拒绝了。
这时候我就觉得,自然保护区太需要政府加大投入了。
可是我也知道,政府也有很多用钱的地方啊,不能光指着政府。
那怎么办呢?这就说到可持续发展了。
我觉得自然保护区可以搞生态旅游啊。
就像有些保护区,它们划出一块区域,让游客在严格规定的路线上参观。
这样既让游客看到了自然的美丽,又给保护区挣了钱。
但是这里面问题也不少。
一些保护区为了挣钱,把生态保护抛在脑后了。
我见过那种旅游设施乱建的,破坏了自然植被。
这就是没平衡好啊。
我觉得在搞生态旅游的时候,一定要制定严格的规划。
就像盖房子要有设计图一样。
不是说游客想看啥就给看啥。
在这方面可以多参考国外的成功案例。
我知道南非有几个自然保护区,他们的生态旅游搞得就很有特色,在保护当地特有动物植物的同时,还让游客觉得钱花得值。
另外,和周边社区的合作也很关键。
有些保护区周边的村民生活很贫困,就会偷偷在保护区里打猎捕鱼或者砍树。
不理他们可不行。
我觉得可以从保护区的收益里分一点给周边社区。
比如雇佣村民做些保护区的辅助工作啊,或者教他们一些生态友好型的挣钱方法,像手工制作一些和自然有关的特色纪念品。
这互帮互助的,大家日子都好过了,保护也就容易多了。
在管理方面,咱们的法律法规还得加强完善。
我感觉现在有些违法的处罚力度不够。
就像动物偷猎这种事,要是罚个款就了事,那些人肯定不会长记性。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而设立的一种特殊管理区域。
在全球范围内,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手段。
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改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问题之一是资源利用过度。
一些地区的自然保护区管理者为了追求可观的经济收益,大量开发自然资源,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破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管理者应该制定严格的资源利用政策,限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量,确保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中存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有些地区的自然保护区管理者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导致管理工作不到位。
更严重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管不力,容易造成违法建设和非法开发行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并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管力度,加大违法建设和非法开发的打击力度。
自然保护区管理中还存在与当地居民的利益冲突问题。
一些自然保护区是建立在人口稠密的地区,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应该与当地居民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尊重他们的合法权益,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管理策略,实现自然保护区和当地居民的共赢。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应采取以下可持续发展建议: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监测和保护工作,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进行监控和控制,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者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推动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法制建设,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违法建设和非法开发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保护自然保护区的合法权益。
加强与当地居民的沟通和协商,尊重他们的合法权益,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管理策略,实现自然保护区和当地居民的共赢。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加以改善。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对策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对策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与对策一、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 1.1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初具规模今年来,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数量上已具有相当的规模。
根据国家环保局2021年环境年报初步统计,截至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达到2531个,其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5.2%。
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达到323个,并有26个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生物圈自然保护网”,30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虽然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已初具规模,但不管是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在面积上,都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
特别是用人均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计算,水平是很低的。
所以,在保护区的建设上面,仍然要继续努力。
1.2我国自然保护区类型丰富虽然我国早期的自然保护区大多是以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为主。
但是近年来,发展了一批草原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高山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地质地貌等类型的保护区,让我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45%的天然湿地,85%以上的珍稀野生动植物物种,特别是65%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野外种群,都依靠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
并且目前我国自然环境最纯净、自然遗产最珍贵、自然景观最优美、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功能最重要的区域,都存在于自然保护区中,保护区类型完善。
1.3我国自然保护区分布遍于全国我国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按其保护价值和重要程度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地方级又分为省(市、自治区)级、地(市)级和县级。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需要国务院批准,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目前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都程度不同、数量不等的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有些省份保护区数已超过50个,如海南,云南,广西等省(区):在面积上,好几个省份的都超过了1万平方公里,如广西、云南、新疆等省(区),其中新疆自治区的保护区面积更是超过了10万平方公里。
现在无论是在沿海和热带、亚热带的森林植被区域,还是在高原、荒漠和草原区域都建立起了若干自然保护区。
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历程与物种保护效果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历程与物种保护效果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历程与物种保护效果研究背景介绍: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着广阔的生态系统和众多珍贵的野生物种。
然而,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许多野生物种面临严重的生存威胁。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国设立了大量的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其中一些最珍贵的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物种。
自然保护区在中国的保护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和物种保护效果一直是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研究拟以中国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展历程和物种保护效果,进一步了解中国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和取得的成效,以期为未来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目的:1. 系统分析和总结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和物种保护效果,了解保护区面积、数量、类型、分布等情况;2. 分析同一物种在不同保护区内的群落结构、种群数量和生态习性等差异,研究不同保护区之间物种多样性的差异;3. 借助统计学方法对已知物种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建立物种分布模型,预测未来物种分布的趋势;4. 探究中国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研究内容:1. 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1.1 保护区数量、面积、类型和分布等基本情况的总结1.2 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和政策法规保障的演变及成效2. 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物种保护效果2.1 选取重点物种进行分析,研究其在不同保护区内的群落结构、数量和生态习性等差异2.2 借助统计学工具分析物种分布情况,建立物种分布模型,预测未来物种分布趋势3. 中国自然保护区的问题和瓶颈3.1 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3.2 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对策,包括政策方面、管理措施、科技支撑等方面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总结和分析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 田野调查法:在选定的保护区内选择典型的物种,对其群落结构、数量和生态习性进行调查和分析。
浅谈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
浅谈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已初具规模。
到2002年底,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类型较齐全、布局较合理、功能较健全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该文总结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现状,以及建设方案。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建设方案一.自然保护区的定义自然保护区又称“自然禁伐禁猎区”,自然保护地等。
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生物种群的天然生境地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自然保护区往往是一些珍贵、稀有的动、植物种的集中分布区,候鸟繁殖、越冬或迁徙的停歇地,以及某些饲养动物和栽培植物野生近缘种的集中产地,具有典型性或特殊性的生态系统;也常是风光绮丽的天然风景区,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质剖面、化石产地或冰川遗迹、岩溶、瀑布、温泉、火山口以及陨石的所在地等。
其意义在于:保留自然本底,它是今后在利用、改造自然中应循的途径,为人们提供评价标准以及预计人类活动将会引起的后果;贮备物种,它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庇护所;科研、教育基地,它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自然过程、各种生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性的重要基地,也是教育实验的场所;保留自然界的美学价值,它是人类健康、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自然保护区对促进国家的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科技文化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1创建阶段在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与会代表提出我国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继续保护,并建议建立自然保护区。
1956年10月,在全国第七次林业会议上,根据人大提案提出了“狩猎管理办法(草案)”和“天然森林禁伐区(自然保护区)划定草案”并通过批准了在广东省肇庆市建立以保护南亚热带季雨林为主的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由此开创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新纪元。
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而设立的特殊区域,而森林资源是自然保护区中最重要的生态资源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保护现状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对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期为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现状1. 森林资源遭受破坏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资源受到了砍伐、烧毁、采伐等多种破坏。
尤其是非法砍伐和滥伐,更是给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2.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不仅是重要的二氧化碳吸收者,还是各种野生动植物的家园。
在现实中,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正受到威胁。
3. 森林资源管理不善在一些自然保护区中,由于管理不善、监督不力,导致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处于相对混乱的状态,使得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了更有效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资源,相关部门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大对非法砍伐和滥伐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确保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2. 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重视和保护意识,鼓励公众参与到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来,促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
3. 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加大对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完善森林资源的监测和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资源管理模式,保护和修复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4. 发展生态旅游通过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
生态旅游可以有效地调动社会各界对自然保护区的关注和支持,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自然保护区工作的成就、问题及对策
我国自然保护区工作的成就、问题及对策
佚名
【期刊名称】《环境保护》
【年(卷),期】1992()5
【摘要】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典型生态系统、拯救珍稀濒危野生生物物种、保存重要自然历史遗迹而依法建立和管理的特别区域.自然保护区能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是各类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物种的天然贮存库.自然保护区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基地,也是向广大公众进行自然保护宣传教育的理想场所.由于自然保护区对于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物种等自然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在国民经济建设和未来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因此加强和发展自然保护区事业也是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成就自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自然保护区巳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改革开放后的十几年中更有了长足进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 自然保护区数量、面积增长很快.
【总页数】4页(P32-34)
【关键词】中国;自然保护区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36
【相关文献】
1.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J], 郝刚
2.三十年来我国教育督导工作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 李胜芳
3.成就·问题·对策——评1986—1998年我国书目工作 [J], 赵启民
4.我国自然保护区工作的成就问题及对策 [J], 赵宏; 常仲农
5.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问题和对策——来自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调查[J], 朱璇;朱海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与问题、历史沿革及今后发展趋势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与问题、历史沿革及今后发展趋势作者:龙华班级:林学10级1班学号:20101832 指导老师:杨建东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自然保护区得到迅猛的发展,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问题;对策1 自然保护区发展概况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始于1956年,至今已有50 a的历史,特别是进人20世纪90年代,自然保护区的数量迅速增加,类型逐渐丰富。
与此同时,我国生态环境法律体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先后颁布了《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发布实施了《中国生物保护行动计划》、《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纲要(1996年—2010年)》,组织编制了《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J。
同时,国家先后批准加入了包括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华盛顿公约)、《关于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和《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拉姆萨公约)在内的20项以上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国际公约和条约,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据统计,我国现有自然保护区2194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6处,保护着我国所有自然生态环境的典型区域,有着丰富的科学和历史价值。
在发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人类面对自身发展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急剧丧失所采取的一项保护性措施。
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资源和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加剧,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和突出,自然保护区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2 自然保护区现状分析2.1行政立法不完善虽然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的立法为自然保护区的依法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自然保护区第一季度总结
自然保护区第一季度总结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而建立的特殊区域,目的是保护和维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及其自然和文化资源。
自然保护区在我国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为了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一直在积极推动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
为了更好地总结和评估自然保护区第一季度的工作成果,本文对自然保护区第一季度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一、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第一季度,自然保护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监测工作。
通过定期的巡查和监测,发现了一些濒危物种的迁徙情况,及时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新物种的生存状况,为下一步的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二、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在第一季度,自然保护区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力度。
通过植被恢复、水源保护、土壤固沙等多种手段,有效地改善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一些已经受损的生态系统,如湿地、森林等得到了有效的修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提升。
三、建设监管和宣传教育第一季度,自然保护区对建设开发和游客活动进行了有效的监管和管理。
加强了对游客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有效减少了人为破坏和污染行为。
同时,也对自然保护区的标识和设施进行了更新和维护,提高了自然保护区的形象和管理水平。
四、科研和管理队伍建设第一季度,自然保护区加强了科研和管理队伍建设工作。
通过加强队伍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升了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为自然保护区的科研和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五、社会合作和国际交流第一季度,自然保护区积极开展了社会合作和国际交流工作。
通过与相关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增加了自然保护区的资金收入和技术支持,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也加大了与国际自然保护组织的合作和交流,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国际支持和借鉴。
综上所述,自然保护区第一季度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资源利用和保护之间的矛盾、自然保护区功能定位不明确、管理手段不够灵活等。
为了实现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自然保护区体制。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制度和机构,并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明确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定位,制定保护目标和规划。
根据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景观特色等条件,明确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方向和保护目标,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措施,确保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统筹资源利用和保护。
在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之间寻求平衡,制定合理的资源利用方案,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同时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确保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监测和管理,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掌握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状况和资源利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确保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全社会保护自然资源、环境的良好氛围。
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是很重要的,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只有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和作用,合理利用资源,加强保护,才能实现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好我们的自然环境。
全国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全国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调查报告一、引言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而设立的特殊区域。
本报告旨在对全国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为进一步推动自然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二、背景介绍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是国家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保护区的分类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其他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科研、宣传教育等。
三、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分析1.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截至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一系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涵盖了陆地生态、海洋生态、湿地等多个生态系统类型。
这些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不仅起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还为科学研究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 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各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保护区网络,更好地保护了各地独特的生态资源和自然景观。
同时,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3. 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除了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我国还建立了许多其他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如市级、县级自然保护区等。
这些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对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 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存在管理权限不清晰、职责不明确等问题,导致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不够规范和高效。
2. 自然保护区建设投入不足。
尽管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给予了一定的经济支持,但在实际操作中,资金仍然面临不足的情况,制约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进程。
3. 部分自然保护区存在资源利用过度的问题。
一些地方在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着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资源的现象,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五、建议与展望1. 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
明确管理权限和职责,强化保护区的法制建设,提高管理效能。
中国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历程、研究进展及前瞻
中国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历程、研究进展及前瞻自然保护地是国际上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一直致力于自然保护地的建设与管理。
本文将回顾中国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历程、总结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自20世纪50年代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以来,中国保护地网络逐渐形成,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发展。
在建国初期,以天然保护区为主要形式,在保护大型珍稀物种和植物群落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但由于管理不足、资源匮乏等原因,发展进程相对较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加大投资力度,建立了一系列自然保护地,如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和自然遗产等,致力于保护更为广泛的物种和生态系统,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中国自然保护地的研究方面,从最初对单一物种的研究逐渐转变为对生态系统功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地理分布的综合研究。
许多研究项目通过长期监测和数据收集,为保护地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中国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促进了自然保护研究的国际化进程。
未来,中国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保护地网络,提高各级保护地的管理能力和效果。
同时,保护地的长期监测和科学研究需要持续进行,以便更好地了解生态系统的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演变。
其次,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跨部门的保护机制,保护地的管理工作需要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和协同行动。
此外,应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参与,推动整个社会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共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在面临多样化挑战的同时,中国自然保护地的未来展望依然充满希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政策法规的完善,中国自然保护地的管理和保护水平将不断提升。
同时,保护地建设将从简单的物种保护向整体生态系统的保护过渡,更加注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维持。
中国将继续与国际社会分享自身保护经验,同时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共同保护地球上宝贵的生物多样性。
2024年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规模分析引言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是指在自然保护区管理领域中,涉及到的各种服务和商品的交换和交易活动。
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本文将对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规模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2024年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规模分析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的规模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经济规模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的经济规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政府投入:政府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主要责任方,政府对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经济投入直接决定了市场规模的大小。
政府投入的项目可以包括设施建设、人员培训、科研和监测等。
•旅游收入:许多自然保护区都成为旅游景点,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游客带来的旅游收入成为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收入可以来源于门票销售、导游服务、餐饮住宿等方面。
•生态产品销售:自然保护区的丰富生态资源可以为市场提供各种生态产品,如木材、水果、草药等。
这些产品的销售可以为自然保护区提供额外的经济收入。
2. 生态规模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的生态规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自然资源价值:自然保护区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存储地,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
自然资源的价值可以通过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模型进行量化评估。
•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作为旅游景点,生态旅游成为其重要的功能之一。
生态旅游可以促进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规模扩大,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生态产品: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产品不仅可以为市场提供经济收入,还可以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健康和福祉。
生态产品的销售也可以促进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规模扩大。
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发展趋势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在未来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 政府投入增加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政府对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经济投入将逐渐增加。
政府将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设施建设和管理力度,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的规模。
2. 生态旅游蓬勃发展生态旅游作为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蓬勃发展。
2023年自然保护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自然保护行业市场分析现状自然保护行业是指为了保护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正如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度也在增加,自然保护行业正在逐渐兴起。
当前自然保护行业的市场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1. 行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自然保护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不仅政府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关注环境保护,加大对自然保护行业的投资。
这使得自然保护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 政策支持明显: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自然保护的政策,如加大对自然保护项目的投资力度、设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生态修复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自然保护行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3. 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自然保护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的推动。
例如,航空遥感、无人机等技术的应用,为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提供了新的手段;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更加有力。
这些技术的创新为自然保护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4.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自然保护行业的发展,市场竞争也在不断加剧。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进入这一领域,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企业之间加大了研发投入,提高了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创新和改进经营模式。
5. 国际合作共同推动:自然保护是全球性的问题,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共同努力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国际间的自然保护合作不断加强,包括联合研究、技术交流、资源共享等,这有助于推动行业的发展和合作。
在未来,自然保护行业仍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1. 持续投入不足:虽然政府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逐年增加,但自然保护行业的投资仍然不足。
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需要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投入。
2. 意识和行动转变:尽管人们对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度在增加,但在实际行动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需要通过教育和宣传等方式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促使他们采取积极的环境保护行动。
2023年自然保护区管理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自然保护区管理行业市场分析现状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而设立的,是国家重点保护的自然资源。
自然保护区管理行业是指对自然保护区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的一系列工作,包括监测和保护野生动植物、管理生态系统、开展科研和教育宣传等。
下面将从市场规模、主要参与方和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对自然保护区管理行业的市场现状进行分析。
一、市场规模自然保护区管理行业市场规模较大。
根据《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纲要》的要求,中国将进一步增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提高保护区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根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752个,总面积达到1.84亿公顷,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8.8%,其中核心区面积1.2亿公顷。
随着自然保护区面积的不断扩大,自然保护区管理行业将迎来更大的市场空间。
二、主要参与方自然保护区管理行业的主要参与方包括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和专业服务机构。
政府部门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主体,负责制定管理政策、组织管理实施、提供资金支持等。
非营利组织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开展科研调查、进行宣传教育等。
专业服务机构提供专业的技术和管理服务,包括生态系统监测、动植物保护、景观规划设计等。
三、发展趋势自然保护区管理行业面临一些挑战和发展趋势。
首先,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不断加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任务更加艰巨。
其次,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自然保护区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如无人机、遥感技术等可以用于监测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提高工作效率。
再次,生态旅游的兴起为自然保护区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既可以为保护区提供财政支持,又可以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最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重要趋势,利用国际资源和经验,提升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自然保护区管理行业市场规模较大,主要参与方包括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和专业服务机构。
2024年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发展现状简介自然保护区作为一种重要的保护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使保护区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本文将探讨当前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发展的现状,并分析其中的问题和机遇。
市场现状增长趋势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随着全球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政策目标,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报告,全球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已经超过了2亿平方公里。
市场规模和价值根据市场研究,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的规模正快速增长,并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自然保护区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商业机会,包括生态旅游、生物资源开发和生态补偿服务等。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全球生态旅游业每年的收入超过6000亿美元,其中自然保护区的贡献越来越突出。
挑战与机遇尽管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在发展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自然保护区的财务可持续性是一个重要问题。
自然保护区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维护和管理,但它们的财务来源有限,大部分依赖于政府拨款和捐赠。
因此,如何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来支持自然保护区的运营成为首要任务。
其次,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还面临着公众意识和参与度的挑战。
很多人对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重要性缺乏了解,导致对自然保护区的支持和参与度不高。
因此,提高公众的意识和参与度,增加对自然保护区的认知和理解,是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发展的重要机遇。
此外,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还存在着管理效能和监测能力不足的问题。
许多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能力有限,缺乏专业技术和人力资源。
同时,自然保护区的监测和评估能力也不够强大,无法有效评估和监测保护区的生态效果和经济效益。
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为了克服上述挑战,并推动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增加对自然保护区的资金支持,同时鼓励和支持私人企业的参与。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李成波(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山东东营257500)摘要: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是国家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也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主要以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该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并针对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管理;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S75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0)04-0287-020引言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主要是对有特殊保护意义的森林、海域、水域等结合相关法律规定,进行保护的区域,这对保证水土平衡、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92年,主要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惜濒危鸟类为主体,总面积约为15.3万hm2,该区域属于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
1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1.1自然保护区内情况自从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支持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通过一代又一代保护区管理者的共同奋斗,自然保护区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态功能显著提升,区内野生动植物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加。
现阶段,区内有野生动物1626种,其中鸟类达到368种。
在保护区建立初期,鸟类种类有187种,增占到了目前的368种,其中一级保护鸟类由5种增加到12种,二级保护鸟类由27种增加到了51种,鸟类数量也由原来的200万只增加到600万只。
每年濒危鸟类种类增多,在每年春季和秋季鸟类迁徙的过程中,数百万的鸟类在该保护区进行捕食、栖息和翱翔,促使该自然保护区成为东北亚内陆、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过程中重要的中转站、越冬栖息地以及繁殖地。
同时,该区内的野生植物资源也较为丰富,共有393种植物,其中鱼野生种子植物有116种,在自然保护区中,盐地碱蓬、柽柳和罗布麻分布较为广泛,而且其中芦苇集中分布面积可以达到40万亩,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的野大豆分布面积达到6.5万亩区内自然植被覆盖率达到55.1%,属于我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
全球变暖对中国区域相对湿度变化的影响
全球变暖对中国区域相对湿度变化的影响
卢爱刚
【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
【年(卷),期】2013(000)008
【摘要】运用中国气象中心提供的中国标准气象站点实测的50年相对湿度月平均数据,采用等值线分析方法,研究了过去50年中国大气相对湿度的动态变化。
分析表明:中国相对湿度区域变化,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变化范围明显,主要以相对湿度减小为主;秦淮以南相对湿度变化在区域上表现不明显;从季节分析看,夏季变化幅度不大,其它三个季节变化幅度大,特别是冬季变化幅度最大;从区域看,以青藏高原、东北和华北变化显著。
【总页数】3页(P1378-1380)
【作者】卢爱刚
【作者单位】陕西省多河流湿地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陕西渭南 714000; 渭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渭南 71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67;X16
【相关文献】
1.近55年本溪县相对湿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王福淳
2.大气温度、相对湿度变化对余热锅炉喷氨量的影响 [J], 张洪雨
3.淮北平原冬小麦土壤相对湿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董涛;胡勇;司巧灵;
王振龙;董国强
4.郑州市土壤相对湿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王富强;王雷;陈希
5.中国区域闪电活动对地面相对湿度变化的响应 [J], 石剑;李春笋;华晨辉;张枨;金艳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 20 a 来则保持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
在选建自然保护区时面积大小很重要,范围太大不便于管理,而且可
能影响周围居民的利益,但面积太小犹如孤岛或只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片 段,不利于保护目标生物[16]。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不可能无限增长,一定会
与人类活动达到一个平衡点,目前的增长正是向这个平衡点的趋近。至于
·8·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第 24 卷
2 结果与讨论
2. 1 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速度分析
关于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历程的划分有很多提
法,但 对 本 世 纪 初 以 来 的 一 些 新 动 向 研 究 还 比 较 少[3,13,14]。根据中国 自 然 保 护 区 数 量 与 面 积 的 变 化
过程,可将其 划 分 为 缓 慢 起 步、恢 复 发 展、高 速 增 长
< 500 500 ~ 1000 > 1000
16
19
65
12
6
82
注: 不含海洋自然保护区。
( 基于 IUCN 保护区类型Ⅰ - Ⅵ) Tab. 2 Percentage of protected areas
( IUCN Categories Ⅰ - Ⅵ) to total territorial area in 2006
达 34. 15% 。从数量看,较多的是广东、云南、内蒙古、黑龙江、四川、
江西、贵州、安徽等省区,保护区数量均超过 100 个,这 8 省区的保
护区数量占全国总数的 57. 5% 。保护区面积较大的是西藏、青海、 新疆、内蒙古、甘肃、四川等西部省区,面积均超过 900 × 104 hm2 ,这
6 省区的保护区面积就占了保护区总面积的 76. 9% 。
现,自然保护区数量的增长可能进一步放缓。
2. 2 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区域分布状况分析
中国不同区域的自然保护区分布很不平衡( 图
2) 。青藏高原地区的保护区比例最高,达到 30% 以
图 2 2007 年中国各省区自然保护区分布
上,其次为西 北 干 旱 区、西 南 地 区 和 东 北 地 区,东 部 沿海地区的自然保护区比例普遍较低。这主要是由
( 港澳台地区资料暂缺) Fig. 2 Distribution of nature preserves of China in 2007
于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对环境施加的人为干预较少。
从省份上看,自然保护区面积比例较高的是西藏、青海、甘肃、
四川等省区,保护区占国土面积比例均达 18% 以上,西藏自治区高
如何量化这个平衡,还与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家政策 有很大关系。 2. 4 中国自然保护区归属分析
图 5 各部门负责的自然保护区 数量百分比[3]
Fig. 5 Percentage of agencies
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归属较为复杂。从管理部门讲,目前林业和环保部 in charge of nature preserves in China
Fig. 1 Variation of number and ar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 of
年到 1966 年间仅建立了 19 个自然保护区,从 1966 年到 1972 年竟没有建设一个新的自然保护区[1]。
nature preserves in China ( 1956 - 2007)
从 1979 年以后到 1996 年,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速度开始加快,进入恢复发展阶段,自然保护区数量稳 步增长。从 1980 年到 1996 年,平均每年增加 55 个保护区,其中有 6 个是国家级保护区[3]。1997 年以后
的几年,自然保护区建设进入高速增长阶段。1998 年以后,各级自然保护区大量涌现,每年都有数百个自
然保护区建立。2003 年的年初与年中,国务院分别批准了 9 个和 29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历史上最多 的一年[3]。中国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比例在这一阶段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对比 2004 年前后数据可发现中国自然保护区
门建立和负责的保护区占到了所有保护区数量的 87% ( 图 5) 。森林、湿
地、荒漠、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属林业部门主管,草原归属农业部,海洋归属国家海洋局,自然遗迹、古生物
1 数据与方法
有关中国自然保护 区 的 统 计 数 据,主 要 取 自 国 家 环 境 保 护 主 管 机 构 发 布 的 历 年《中 国 环 境 状 况 公 报》,部分数据参考了历年《中国环境统计年报》。
关于世界其他地区的保护区数据资料,取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保护监测中心( UNEP - WCMC) 提 供的全球环境展望数据端口( GEO Data Portal) ,数据源为世界保护区数据库( WDPA) 。文中着重讨论自 然保护区的建设问题,故采用 IUCN 保护区类型Ⅰ - Ⅵ作为统计口径。由于港澳台地区有关自然生态保 护的统计口径不同,因此除特殊注明外,相关统计资料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DOI:10.13448/ki.jalre.2010.11.010
第 24 卷 第 11 期 2010 年 11 月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文章编号: 1003 - 7578( 2010) 11 - 007 - 05 *
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状况分析
Vol. 24 No. 11 Nov. 2010
卢爱刚,王圣杰
( 渭南师范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 渭南 714000)
提 要: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
护区是开展自然保护工作的重要基地,对保护、恢复、发展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存自然历史产物,改善人类
表 2 2006 年世界各地区保护区占土地面积比例
表 1 不同海拔高度范围内全国土地与 自然保护区面积比例的比较[4]
Tab. 1 Area percentages of nature preserves
of China at different altitudes
海拔 /m 全国土地面积比例( % ) 自然保护区面积比例( % )
从中国西高东低的三级阶梯地势看,保护区的区域分布不平衡
也表现在海拔高度上( 图 3) 。平均海拔在 3000 m 以上的保护区面 图 3 不同平均海拔高度范围的
积比例高达 72% ,由于西部内陆海拔较高,东部沿海海拔较低,因此
自然保护区面积比例图[4]
这与上文中指出的趋势是一致的。 若从不同海拔的覆盖率考虑,可以更加明显地看出不同区域自
大区
次区域
中部非洲
东部非洲
非洲
北部非洲
南部非洲
西部非洲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亚洲和太平洋
中亚
地区
西北太平洋和东亚
( 不含西亚)
南亚
东南亚
中欧
欧洲
东欧
西欧
拉丁美洲
加勒比地区
和
中美洲
加勒比地区
南美洲
北美洲
北美洲
西亚
西亚
全球平均
保护区占 土地面积 比例( % )
8. 37 10. 11 4. 36 13. 89 4. 27 16. 84 3. 73 13. 75 5. 18 7. 68 4. 86 6. 86 9. 61 7. 82 10. 12 10. 61 13. 96 21. 56 10. 64
速度,这在世界其他地区并不多见( 图 4) 。除了沙特
阿拉伯在 1994 年建立了世界面积最大的保护区鲁卜哈利沙漠野生动物管
理区( Ar - Rub'al - Khali Wildlife Management Area) 导致西亚保护区比例 骤增外,中国自然保护区增长速度超过世界其他地区[15]。而欧洲和非洲
关 键 词: 中国自然保护区; 发展历史; 存在问题; 现状分析; 建议
中图分类号: X37
文献标识码: A
自然保护区对保护、恢复、发展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存自然历史产物,改善人类环境,以及促进生 产、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1]。我国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 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水体或 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保护和管理的区域。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自然保护区 已经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最主要场所和珍稀濒危物种的最后避难所[2]。
和协调发展四个阶段( 图 1) 。
图 1 表明,在起初的一段时间内中国自然保护
区绝对数 量 的 变 化 幅 度 一 直 较 小,可 将 1956 年 至
1978 年划为缓慢起步阶段。这一时期,自然保护区 图 1 中国自然保护区数量与面积的变化( 1956 - 2007)
不仅数量较少,而且保护类型也相对单一。从 1956
随着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学者们开始思考自然保护区的规模与质量问题。控制保护区规模,提升 保护区质量,优 化 保 护 区 结 构 成 为 共 识。一 些 学 者 还 结 合 国 内 外 经 验,提 出 了 保 护 区 发 展 上 限 的 概 念[3 - 10〗。通过保护有典型意义的生态系统、自然环境、地质遗迹和珍稀濒危物种,以维持生物多样性,保 证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和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这对有 13 亿人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基础地位的 中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11]。根据中国环境保护部 2008 年发布的《2007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全国共有 各类自然保护区 2531 个,总面积 15188 × 104 hm2 ,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03 个,面积 9365. 6 × 104 hm2 , 分别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和总面积的 12% 和 61. 7% ,陆地自然保护区占陆地国土面积的比例为 15. 19%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