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总论一好
医学影像学总论
Principle 原理
Analog/digital converter Voxel, digital matrix
Digital/analog converter Pixel, CT image
CT Equipment CT装置
Regular CT Scanner, computer, imaging scan time, resolution, function
● Simple X-ray examination Fluoroscopy Radiography
Methods of Examination 检查方法
● Special X-ray examination Tomography Mammography Others
Methods of Examination 检查方法
Introduction Digital fluorography ADC Subtraction
Techniques Intra-arterial DSA Intravenous DSA
Clinical Application临床应用
Substitute regular angiography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VI. Application of Various imaging
VII. Digital Radiography, PACS, Information Radiology
Hounsfield unit (HU) Serial tomographic images 系列断层
CT Techniques CT技术
Plain CT scan Contrast enhancement CT High resolution CT New techniques
医学影像学期末重点总结(整理版)
医学影像学总论影像诊断学:X线、CT、DSA、MRI、介入放射学:DSA、超声、CT、MR第一章医学影像学总论一.(概述、优缺点、适用范围)一. X线成像X线成像1.X线产生原理: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自由活动的电子群②电子群在高压电场和真空条件下高速进行③电子群在高速运行时突然受阻通过人体后的衰减的X线作用于胶片或采集板上使胶片上的化学物质(溴化银)产生化学反应而形成图像2.X线特点①X线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诊断用X线波长为0.008~0.031nm,比可见光短得多,肉眼不可见②主要特征:(1)穿透作用,能穿透一般可见光不能穿透的物质波长越短,穿透力越强。
X线管电压越高,产生的X线波长越短(2)荧光作用,能激发荧光物质(如铂氰化钡、钨酸钙等)产生肉眼可见的荧光,X线透视的基础(3)感光作用,可使涂有卤化银的胶片感光,X线摄影的基础物质的密度高,比重大,吸收的X线量多,在图像上呈白影。
反之,物质的密度低,比重小,吸收的X线量少,在图像上呈黑影电离作用,可使物质的分子分解为正、负离子。
空气的电离程度(正负离子量)与空气吸收的X线量成正比,放射剂量学的基础生物效应,可使机体和细胞结构受到损害甚至坏死,损害程度与吸收X线量的大小有关,放射治疗学的基础和放射防护必要性的依2.优缺点分类:X线检查方法包括:普通X线检查(荧光透视和摄影)、特殊检查(体层摄影、软线摄影等)、造影检查。
1 透视:①透视的主要优点是可转动患者体位,改变方向进行观察;了解器官的动态变化。
②透视的主要缺点是荧屏亮度较低,影像对比度及清晰度较差,难于观察密度与厚度差别较小的器官以及密度与厚度较大的部位。
2 摄影:①摄影的主要优点是成像清晰,对比度及清晰度均较好;对于较厚部位以及厚度和密度较小的病变比透视容易显示;照片可作永久记录,长期保存,便于复查时对照和会诊。
②摄影的主要缺点是每张照片仅是一个方位和一瞬间的X线影像,为建立立体概念,常需作互相垂直的两个方位摄影;费用比透视稍高,但相较其它影像学检查如CT、MRI则相对低廉。
医学影像学总论
多排螺旋CT在脊柱及创伤检查的临床应用
肋软骨骨折
跟骨骨折
多排螺旋CT在脊柱及创伤检查的临床应用
二维、三维重建示:胸腰段明显脊柱侧弯畸形伴多发蝴蝶 椎、椎管内骨脊形成
根据将对比剂注入动脉或静脉而分为 • 动脉DSA(intra-arterial DSA, IADSA) • 静脉DSA(intravenous DSA, IVDSA)。
同济医院
DSA血管机
二、X线图像特点
• 是由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组成,是灰 阶图像。
• 用密度的高与低表述影像的白与黑。 • 是X线束穿透某一些部位的不同密度和厚度
右半结肠癌
模拟展开技术
多排螺旋CT在消化道检查的临床应用 胃Navigator
胃内0.3cm x 0.3cm小息肉
APF
多排螺旋CT 在临床各科室疾 病检查中的最新进展
• 颅脑检查的临床应用 • 脊柱及创伤检查的临床应用 • 消化道检查的临床应用
• 肿瘤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 呼吸系统检查的临床应用 • 泌尿系统检查的临床应用 • 血管检查的临床应用 • 五官检查的临床应用
形态学检查
• MPR、MPVR、 • MIP、SSD • Navg • VR
普查分析
• SmartScore • ALA • CTC
功能分析
• CT Perfusion • MR FuncTool
与其它学科相结合
• CT/PET Fusion • CT/MR Fusion • Advantage SIM
多排螺旋CT的临床应 用
医学影像学-01-影像总论
44
(二)螺旋CT(SCT)
X线扫描轨道呈螺旋状,连续扫描无间隔时间(T> 100秒),短时间多层面连续扫描,实时成像有利于运动 器官的动态观察和易获得感兴趣区的结构期像特征。 利用计算机后处理重建等功能可进行CT的新技术工作。 大大提高CT的空间分辨力。
Godfrey Hounsfield Allan
M.Cormack
39
一、CT成像基本原理
CT基本原理图
ü多个体素X线衰减系数总和
40
计算每个体素相对应的哀减系数 对应的象素 CT图像
数模转换
一、概述
41
二、CT类型
普通CT 螺旋CT(SCT) 电子束CT(EBCT
43
(一)普通CT三部分:
23
X线摄影-平片
24
(二)特殊检查 1 体层摄影 2 软线摄影(钼靶)
25
特殊检查: 体层摄影
26
(三)造影检查 1、对比剂(造影剂):按密度高低分为高密
度和低密度两类。 高密度造影剂:
医用硫酸钡
27
碘制剂 有机碘:离子型(泛影葡胺) 非离子型(碘必乐)
无机碘 低密度造影剂: 气体:二氧化碳、
右上肺肺癌(肺窗)
右上肺肺癌(纵膈窗)
3、CT图像常用的是横断层,可重建冠状面及矢状面的断层图像。
56
四、CT检查技术
1. CT平扫 2. CT增强检查 3. CT造影检查 ✓ CT扫描用造影剂可分两大类:一类为用于空
腔脏器的造影剂,另一类为静脉注射用造影剂。
57
CT扫描方式:平扫及增强图像
医学影像学总论(1)综述
放射学教研室 马德智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篇总论 概述: 自伦琴1895年发现X线以后不久,在医学上, X线就被用于对人体检查,进行疾病诊断,形成 了放射诊断学的新学科,并奠定了医学影像学的 基础。至今放射诊断学仍是医学影像学中的主要 内容,应用普遍。50年代到60年代开始应用超声 与核素扫描进行人体检查,出现了超声成像和γ 闪烁成像。70年代和80年代又相继出现了X线计 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 MRI)和 发射体层成像(ECT)如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 (SPECT )与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等 新的成像技术。这样,仅100年的时间就形成了 包括X线诊断的影像诊断学。
一、医学影像学的学科内容: 1、放射诊断学:1895 2、超声成像:A超1966,B超1967 3、核素成像—γ闪烁成像:1955 4、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1969 5、磁共振成像(MRI):1979 6、发射体层成像(ECT):1979
SPECT PET 7、介入放射学:1976
放射诊断学
超声成像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发射体层成像
介入放射学
二、医学影像学的性质: 是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形成影像,从而 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以及病理变化, 以达到诊断的目的;都属于活体器官的视诊范 畴,是特殊的诊断方法。70年代迅速兴起的介 入放射学,即在影像监视下采集标本或在影像 诊断的基础上,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使影像 诊断学发展为医学影像学的崭新局面。医学影 像学不仅扩大了人体的检查范围,提高了诊断 水平,而且可以对某引些疾病进行治疗。
X线影像密度的关系
描述病变密度的术语 密度增高 密度减低
《医学影像诊断学》分章节试题库含答案
《医学影像诊断学》分章节试题库含答案《医学影像诊断学》试题库含答案第⼀章总论⼀、单选题(每题仅⼀个最佳答案)1、X线在⼈体内的透过率从⼤到⼩,其正确排列为()A、⽓体、液体及软组织、脂肪、⾻B、⾻、脂肪、液体及软组织、⽓体C、脂肪、⽓体、液体及软组织、⾻D、⾻、液体及软组织、脂肪、⽓体E、⽓体、脂肪、液体及软组织、⾻2、X线成像因素是()A、密度和厚度B、T1弛豫时间C、T2弛豫时间D、流空效应E、部分容积效应3、指出与X线诊断和治疗⽆关的特性()A、穿透性B、衍射作⽤C、荧光效应D、摄影效应E、电离效应4、装有⼼脏起博器的病⼈不能进⾏下列哪种检查()A、MRIB、CTC、X线平⽚D、SPECTE、PET5、下列哪项不是CT扫描的适应证()A、眼部外伤B、眼眶内异物C、眼的先天性疾病D、近视眼E、眼球及眶内肿物6、下列造影不⽤碘剂的是()A、动脉造影B、静脉造影C、逆⾏肾盂造影D、脊髓造影E、胃肠道常⽤的双对⽐造影7、⽬前最⼴泛应⽤于临床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原⼦核是()A、1H氢B、19F氟C、钠(23Na)D、磷(31P)E、其它8、MRI成像参数有()A、T2B、T1C、流速D、质⼦密度E、以上全对9、下列不属于数字化影像的是()A、CTB、荧光摄影C、MRID、DSAE、CR10、PACS中⽂意思是()A、X 线成像设备B、数字荧光成像设备C、存储和传输图像的设备D、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设备E、将模拟信息数字化的设备11、⽬前运⽤于永久保存医学影像的存储元件应选()A、磁盘B、硬盘C、磁带D、光盘E、记忆⽚12、MR造影剂的增强机理为()A、改变局部组织的磁环境直接成像B、改变局部组织的磁环境间接成像C、增加了氢质⼦的个数D、减少了氢质⼦的浓度E、增加了⽔的⽐重13、关于MRI检查安全性论述,错误的是()A、体内有⾦属异物、⼈⼯铁磁性关节等不应⾏MRI检查B、带有⼼脏起博器患者禁⽌MRI检查C、幽闭症患者不宜做MRI检查D、正在进⾏⽣命监护的危重病⼈不能进⾏MRI检查E、早期妊娠妇⼥接受MRI检查肯定是安全的14、以下属于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的是()A、CTB、MRIC、DSAD、CRE、DR15、利⽤电⼦计算机处理数字化的影像信息,以消除重叠的⾻骼和软组织影,突出⾎管影像的检查是()A、X 线体层B、CTC、MRID、DSAE、DR16、X线检查⽅法的选⽤原则不包括()A、保证病⼈安全B、检查结果准确C、操作简便D、费⽤低廉E、在门诊即能检查17、以下哪项不是直接引⼊造影剂的⽅法()A、⼝服法如钡餐检查B、灌注法如⽀⽓管造影C、穿刺注⼊法如⼼⾎管造影D、静脉肾盂造影E、⼦宫输卵管造影18、以下CT优于MRI检查的是()A、软组织分辨率⾼B、显⽰钙化灶C、多参数成像D、多切层成像E.⽆需⾎管造影剂即可显⽰⾎管19、MRI的成像参数不包括()A、组织衰减系数B、T1 时间C、T2 时间D、质⼦密度E、流空效应20、哪⼀项不是MRI的优点与特点()A、⽆电离辐射B、多切层多参数成像C、软组织分辨率⾼D、可显⽰钙化灶E、⽆需⾎管造影剂即可显⽰⾎管21、有关MRI各组织信号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在T1 WI中呈⾼信号B、脂肪在T1 WI呈低信号C、⾎肿在T2 WI呈⾼信号D、⾻⽪质在T1 WI及T2 WI中均为⾼信号E、⽓体在T1 WI及T2 WI均呈中等信号22、PACS主要组成不包括()A、X 线机B、图像信息的获取C、图像信息的传输D、图像信息的存储与压缩E、图像信息的处理23、为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建⽴开辟先河的是()A、MRIB、DSAC、CRD、CTE、DR24、下列哪类患者适合数字减影⾎管造影()A、对碘剂过敏者B、有中、重度肾功能不全者C、⾃主运动不能控制者D、动脉狭窄者E、严重⼼功不全者25、在放射线防护应遵循的原则中,不正确的是()A、缩短照射时间B、减少照射距离C、利⽤屏蔽作⽤D、缩⼩照射野E、采⽤特殊位置,避免要害部位直接接受X线照射26、为显⽰流速极低的⾎流灌注信号,宜⽤()A、A型超声B、B型超声C、M 型超声D、CDFIE、CDE27、彩⾊多普勒⾎流显像的特点,错误的是()A、⾎流朝向探头,显⽰红⾊B、⾎流背离探头,显⽰兰⾊C、⾎流朝向或背离探头,流速⾼均显⽰亮度⼤D、动脉⾎流显⽰为红⾊E、⾼速湍流则以五彩表⽰28、有关MRI弥散成像,下列那种说法不正确()A、ADC图是直接反映组织扩散快慢的指标B、DWI是反映扩散信号强弱,如果扩散速度慢,信号⾼,图像呈⽩⾊C、组织中⽔分⼦扩散速度快,ADC值低,图像呈⿊⾊D、组织中⽔分⼦扩散速度快,ADC值⾼,图像呈⽩⾊E、脑梗死的早期,ADC值图上呈⿊⾊,DWI呈⾼信号29、下列对T1值规定的描述,正确的是()A、Mz达到最终平衡状态63%的时间B、Mxy衰减到原来值63%的时间C、Mxy衰减到原来值37%的时间D、Mz达到最终平衡状态63%的信号强度E、Mz达到最终平衡状态37%的时间30、团注动态增强与常规增强扫描相⽐,哪⼀项不是动态增强扫描的优点()A、提⾼⼩病灶的检出率B、提⾼对病灶性质的鉴别能⼒C、显⽰肝内⾎管解剖较好D、显⽰⾎管受侵和癌栓较好E、显⽰肝实质强化程度较好31、下列疾病的CT图像中与脑⽔肿密度不相同的病变是()A、限局性脑炎B、脑出⾎C、脑脓肿D、脑挫伤E、脑梗死32、MRI对以下哪种疾病的诊断价值不⾼()A、脊髓与椎间盘病变B、胃肠道疾病C、脑脱髓鞘疾病D、眶内肿瘤E、脑⼲与幕下区病变33、关于功能性MRI成像,哪⼀项叙述错误()A、包括弥散成像、灌注成像和⽪层激发功能定位成像等B、⾼浓度GD-DTPA进⾏MRI的动态成像,可评价⽑细⾎管床的状态与功能C、评价肿瘤的恶性程度,鉴别放疗后的MRI所见是放疗反应瘢痕抑或肿瘤复发D、(灌注成像)主要⽤于肿瘤和⼼、脑缺⾎性病变的诊断E、(弥散成像)主要诊断早期缺⾎性脑卒中34、在MRI图像上呈⽆信号或低信号的解剖结构,不包括()A、含⽓⿐窦腔B、乳突⽓房D、颅⾻内外板E、颅⾻板障35、PACS的临床应⽤,不包括哪⼀项?()A、临床诊断D、教学和科研E、⽹络交流⼆、多选题(每题可有多项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现代医学影像学包括的内容有()A、普通X线检查B、CT、MRIC、核素扫描D、超声医学E、介⼊放射学和放射治疗学2、下列X线特性中⽤于诊断的是()A.穿透性B.⽣物效应C.电离效应D.感光效应E.荧光效应3、请指出X线检查三⼤类别()A、常规检查B、电视透视C、特殊摄影检查E、造影检查4、CT检查的主要优点为()A、CT 图像清晰,密度分辨率⾼B、CT能显⽰真正的断⾯图像C、CT空间分辨率较X 线⾼D、CT检查的操作简单安全E、CT⽆电离幅射5、⽬前MRA中常⽤技术有()A、TOFB、⿊⾎技术C、最⼩强度投影D、最⼤密度投影E、PC6、CT机设备本⾝可能产⽣的伪影包括()C、点状伪影D、条状伪影E、指纹状伪影7、CT增强扫描的绝对或相对禁忌证包括()A、有碘过敏史B、年龄>55岁C、体内有顺磁性⾦属假肢D、严重肝肾功能不全E、年龄<10岁8、关于MRI的理论,正确的是()A、MRI属⽣物磁⾃旋成像技术B、⼈体正常与病理组织间的T1、T2弛豫时间上的差别,是MRI成像的基础C、MRI多参数、多⽅位成像,能提供⽐CT更多的诊断信息D、MRI成像系统应包括MRI信号、数据采集与处理及图像显⽰⼏部分E、磁场的强度、均匀度和稳定性与图像的质量有关9、MRI与CT相⽐,其特点为()A、⽆⾻性伪影B、MRI对椎管内脊髓病变显⽰,优于CTC、因为纵隔内有脂肪及⾎管结构,故MRI显⽰较好D、由于MRI⽆放射性,所以是⼀种最安全的检查⽅法E、MRI不使⽤造影剂就可使⾎管显像10、MRI T1 加权像上,以下各组织的信号⾼低叙述,哪些正确?()A、脂肪>肌⾁B、肌⾁>脂肪C、肌⾁>⽔D、⽔>肌⾁E、肌⾁>⾎管11、MR检查禁忌证包括()A、有碘过敏史B、带有⼼脏起搏器病⼈C、体内有顺磁性⾦属假体D、⽼年⼈E、危重病⼈带⽣命体征监测器12、CR系统成像相对于传统的X线成像,它的主要优点有()A、X线剂量⽐常规X线摄影显著降低B、具有多种后处理功能C、显⽰的信息易为诊断医⽣阅读、理解,且质量更易满⾜诊断要求D、可数字化存储,利⽤并⼊⽹络系统,可节省部分胶⽚、⽚库占⽤空间及经费E、可与原有的X线摄影匹配⼯作13、对放射线⼯作⼈员的防护,应采取的措施有()A、不直接暴露在原发射线束下B、尽可能⽤最⼩照射野C、尽可能⽤最低管电流D、透视防屏蔽⼀定按最⾼电压设计E、治疗⽤X线操作应采⽤隔室或遥控操作14、超声诊断作为⼀项软组织显像技术,其优点包括()A、⾮侵⼊性B、对病⼈和操作者均安全C、能够实时显像D、清晰地显像E、密度分辨率较⾼15、产⽣X线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光电管B、电⼦源C、旋转阳极D、适当的障碍物(靶⾯)E、⾼压电场和真空条件下产⽣的⾼速电⼦流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X线的穿透⼒与管电压密切相关,即电压越⾼,X线的波长越短,穿透⼒越强。
医学影像学总论课件
02
医学影像学基本原理
医学影像的形成原理
医学影像的形成
医学影像学通过利用不同类型的 成像技术,如X射线、超声、磁 共振等,将人体内部结构转化为
可视图像。
物理原理
每种成像技术都有其特定的物理 原理。例如,X射线基于穿透不 同组织密度的能力来形成图像, 而超声则利用高频声波在人体内
的反射和回声来成像。
超声检查技术的优点包括无辐射损伤、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
03
,但同时也存在对骨骼和肺部等结构显示不佳的局限性。
核医学检查技术
核医学检查技术是一种利用放射性核 素对人体进行标记和显像的技术,可 以显示人体器官的功能和代谢状态。
核医学检查技术的优点包括无创伤、 无辐射损伤、能够显示器官功能等, 但同时也存在显像剂价格较高、操作 复杂等缺点。
提供了更加准确的诊断依据。
03
核磁共振成像在临床的应用
在脑部疾病、关节病变、心血管疾病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为疾病的早
期发现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医学影像学新技术的未来发展
技术融合
未来医学影像学新技术将朝着多种技术融合的方向发展,如光学分子成像与超声、核磁共振等技术结合,实现多模态 成像,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字化成像技术
数字化成像技术提高了医学影像的质量和可重复性,降低 了辐射剂量,并方便了远程医疗和移动诊断的应用。
03
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
X线检查技术
X线检查技术是医学影像学中最常用的检查技术之一,通过X线照射人体,利用不同组织对X 线的吸收程度不同,在胶片或数字成像设备上形成图像。
X线检查技术主要用于胸部、骨骼、腹部等部位的检查,对于肺部炎症、肿瘤、骨折、胃肠 穿孔等疾病具有诊断价值。
影像医学课件:医学影像学总论
包括扫描序列设计、扫描参数 选择等。
03
医学影像学应用
医学影像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01
02
03
诊断准确性高
医学影像学通过各种检查 方法,能够准确地检测出 病变部位和范围,提高疾 病的诊断准确性。
早期诊断
医学影像学能够发现早期 病变,有助于早期发现、 早期治疗,提高治愈率和 生存率。
影像医学课件:医学影像学 总论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医学影像学概述 • 医学影像学基础 • 医学影像学应用 • 医学影像学进展 • 医学影像学案例分析
01
医学影像学概述
医学影像学的定义
医学影像学是利用各种医学影像技术 来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的形态、 功能及病变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 提供重要依据的学科。
X线成像技术
从早期的模拟成像到后来的数字化成 像,实现了图像的数字化和传输,提 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CT成像技术
从单层CT到多层CT,实现了更细致 的断层扫描,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和 诊断准确性。
MRI成像技术
具有无辐射、分辨率高等优点,可应 用于全身各部位的检查,是许多疾病 的首先检查方法。
超声成像技术
病情监测
医学影像学可用于监测病 情变化,如肿瘤的复发和 转移等,为调整治疗方案 提供依据。
医学影像学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指导手术
01
医学影像学提供的三维图像和定位技术,有助于手术
导航和精准手术操作。
放射治疗
02 医学影像学在放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放疗提
供准确的定位和剂量计算。
介入治疗
03
医学影像学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如血管成形术、支架
第一章 医学影像学总论
时间连续成像——即常用的时间减影法。 5 . 在系列图像中,各取不含造影剂和含造影剂最多的图像一幅,用这
同一部位两幅图像的数值矩阵,经计算机数字减影处理, 代表骨 骼和组织的数字被抵消。 6 . 经数字模拟转换器转换为重建图像,没有骨骼和软组织影,只有血 管影,达到减影的目的。
(3)准备:
应明确摄影目的,移开受检范围内的有碍异物。
(4)方法
将受检部位置于球管和X线片之间,贴近胶片。
(5)常用位置:
正位,侧位,斜位,切线位,及其他所需位置。
(二) . 特殊检查
1 .体层摄影
(1)优点:
可选择某一检查层面使其结构显示清晰, 不属选定层面的结构则在投照过程中被模糊掉。
(2)适应症:
X线影像的三个基本条件:
(1)X线应具备一定的穿透力,穿透 被照射的组织结构。 (2)被穿透物必须存在密度和厚度的 差别。 (3)有差别的剩余射线必须经过显像 过程,才能显示其黑白对比图象。
密度的概念
物质的密度即单位体积中原子的数目, 取决于组成物质的原子种类。物质的密度与 其本身的比重成正比,密度高.比重大吸收X 线量也多。所以荧光屏上的暗与明或照片上 的黑与白的对比直接反映物质密度的高低。 密度也是X线诊断的基本术语。 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可归纳为三类: 高密度——骨组织和钙化灶。 中密度——软骨.肌肉.神经.脏器.结缔组织.体液。 低密度——脂肪组织和气体。
1 .自然对比
人体组织自然存在的密度差别称为自然对比。
2 . 人工对比
医学影像学-总论
通过医学影像学技术和基因学的结合,可以实现 对基因表达和变异的可视化分析,为基因诊断和 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谢谢
THANKS
通过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了解病变 的位置和大小,制定更精确的手术方 案。
通过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评估患者 的康复情况,制定更合理的康复治疗 方案。
药物治疗方案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医生可以评估 疾病的发展情况,制定更有效的药物 治疗方案。
04 医学影像学展望
CHAPTER
医学影像学技术的未来发展
医学影像学技术的数字化
诊断疾病
01
02
03
诊断肿瘤
医学影像学技术如X光、 CT、MRI等可以检测出肿 瘤的存在,并确定其位置 和大小。
诊断心血管疾病
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等技术,可以检测出心脏 和血管的异常,如冠心病、 心肌梗死等。
诊断骨骼疾病
X光和MRI等影像学技术 可以诊断骨骼系统的疾病, 如骨折、关节炎等。
监测疾病进展
医学影像学的重要性
辅助诊断
医学影像学能够提供直观、准确 的图像信息,帮助医生准确判断 病情,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监Hale Waihona Puke 疗效通过医学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治 疗前后病变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 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科学研究
医学影像学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发 挥重要作用,为探索疾病发生、发 展机制以及新治疗方法的研究提供 支持。
医学影像学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
01
个性化诊断和治疗
医学影像学技术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通过精准的
影像学分析,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02
医学影像学 总论
第一篇总论伦琴(Wilhelm Conrad Rotgen)1895年发现X线以后不久,X线就被用于人体检查,进行疾病诊断,形成了放射诊断学(diagnostic radiology)这一新学科,并奠定了医学影像学(medical imaging)的基础。
至今放射诊断学仍是医学影像学中的重要内容,应用普遍。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开始应用超声与核素显像进行人体检查,出现了超声成像(ultrasonography)和Y闪烁成像(Y-scintigraphy)。
70年代和80年代又相继出现了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X-ray CT或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lmaging,MRI)和发射体层成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包括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与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1ss1on tomograPhy,PET)等新的成像技术。
这样,仅100年多一点的时间就形成了包括放射诊断的影像诊断学(iagnostic imaging)。
虽然各种成像技术的成像原理与方法不同,诊断价值与限度亦各异,但都是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成像,借以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及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的目的,都属于活体器官的视诊范畴,是特殊的诊断方法。
近30年来,由于微电子学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以及分子医学的发展,致使影像诊断设备不断改进,检查技术也不断创新。
影像诊断已从单一的形态成像诊断发展为形态成像、功能成像和代谢成像并用的综合诊断。
继CT与MRI之后,又有脑磁源图(magnetic”source imaging,MSI)应用于临床。
分子影像学(molecular imaging)也在研究中。
医学影像学总论
医学影像学是利用影像表现的特点 进行疾病诊断或对某些疾病进行治 疗的一门临床学科。 它借助于不同的成像技术使人 体内部结构和器官形成影像,结合 人体解剖与病理,以达到诊断目的; 或在影像监视下采集标本或对某些 疾病进行治疗。
川北医
The first radiograph 1895.12.22
川北医
图像后处理技术
CT血管造影(CTA) CT仿真内镜成像
CT灌注成像
多平面重建技术(MPR)
三维成像(3D)和容积再现(VR)技术
川北医 CT
Sagittal reconstruction of an axial CT
Volume rendered sagittal reconstruction
X线系波长极短的电磁波,医 学成像的波长 0.008~0.031nm的 X线
穿透性 电压愈高,X线波长愈短,穿透力
也愈强。反之,亦然。 荧光效应 激发荧光物质发出荧光 感光效应 X线可使胶片上的溴化银感光 产生潜影,经显、定影后,胶片变为黑白 相间图像。 生物效应 X线使机体内组织、细胞产生 变性,损伤人体,作为肿瘤放射治疗。 川北医
川北医 CT
CT值
CT
川北医 CT
窗宽和窗位
窗宽 指CT图像上所包 括16个灰阶的CT 值范围。 应用窗宽是为了 提高组织结构细 节的显示,使CT 值差别小的两种 组织能够分辨。
窗位 欲观察某一组织结 构细节时,应以该 组织CT值为中心进 行观察,此即窗位。
川北医 CT CT
空间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
川北医 X线成像
检查前准备及造影反应
恶心、呕吐、睫膜充血、荨麻疹等; 严重者可产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地塞米松20ml滴注,氨茶碱防止喉头水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线管两极提供 高压电
降压变压器
产生自由电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云集在阴极附近
电子束撞击 阳极钨靶 原子结构
X线管灯丝 加热
自由电子 受强力吸引 形成电子束
(1) X线 1%
热能 99%
(2) 第三节 X线成像原理
x 线穿过人体密度和厚度不同的组织结构,被吸收程度不同,到达荧光屏、胶片或影像板上的剩 余 x 线量不同,激发出明暗不同的图像。
体层摄影 软线摄影 放大摄影 荧光摄影
(0.5)
} 基本被取代
一、普通检查 (一)荧光透视
(0.25)
(0.25)
1.优点 ①可观察内脏器官的运动情况 ②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③简单方便 ④经济
2.缺点 ①不能留下客观记录 ②图像欠清晰 ③不能检查厚度大、密度高的部位 ④难以显示密度差较小的病变
(1.5)
(二)x线摄影 应用最多的X线检查方法 得到某一部位、某一角度的瞬间图像
(0.5)
1.优点: ①应用范围广 ②图像清晰 ③可留下客观记录
2.缺点: 不能功能方面的观察,不如透视方便和直接,费用比透视稍
高。 透视和摄影各有优缺点,联合使用可提高应用价值。
(1.5)
二、特殊检查 (一)体层摄影 ---使机体选定层面的结构显示清楚,而该层前后方向的结构变模糊。
(2) ★X线成像基础:X线特性+密度和厚度差 ★影像对比产生的基础---密度和厚度的差别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固有的密度和厚度的差别所形成的对比。 ★人工对比--用人工的方法向器官内部或其周围引入高密度或低密度物质后形成的对比 ★病变成像基础---局部密度或/和厚度改变
自 然对 比
(1) 人工 对比
(1.5)
医学影像学总论一好
概述
一、医学影像学 1.影像诊断学 2.介入放射学
(0.5)
(1) 1.影像诊断学
应用成像技术,使人体内部成像,了解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达到诊断目的。属 活体器官的视诊范畴
成像技术:X线、 DSA 、CT、MR、超声、核素扫描等。 学习内容:X线成像、CT、MR
(0.5)
造影检查时引入的高密度或低密度物质称为对 比剂。
(一)对比剂 高密度造影剂:
钡剂:医用纯净硫酸钡 碘剂:有机碘:离子型:泛影葡胺
非离子型:欧乃派克 无机碘:碘油 碘苯酯 低密度造影剂: 气体类: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主要用于关节造影
(0.5)
(0.5) (1)钡剂:医用纯净硫酸钡,而非工业用硫酸钡(内含硫化钡,吸收会产生高神经毒性)
4.电离效应: ①辐射测量的基础,为放射防护提供依据 ②对人体有害,应注意防护
③放疗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X线的产生 X线产生的三个基本条件
①自由电子群 ②电子群高速运行 ③高速运行电子群的突然受阻
(0.5)
X线产生的设备
主要包括 ①X线管 ②变压器 ③控制台 ④检查床
(0.5)
X线的发生程序
接通电源
主要用于食管和胃肠造影。
(2) 碘剂:分两大类 ① 有机碘
用途:血管造影+向血管内注入对比剂使其他器官显影的造影 分型:离子型、非离子型 A 离子型常用的为泛影葡胺、胆影葡胺等。 B 非离子型常用的有欧乃派克、碘必乐等。 C 非离子型碘制剂具有低渗性、低黏度、低毒性,价较高 ②无机碘 现已很少使用。
第一章 X线成像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X线的特性 X线的产生 X线成像原理 数字X线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检查方法 检查中的防护 图像的特点 诊断原则与步骤 临床应用
第一节 X线的特性
(1)
X线是1895年11月8日伦琴 (德国)发现。又称伦琴射线。
病变 产生 对比
(1) 人体组织结构依据密度不同分
高 密 度: 骨组织、钙化灶 中等密度: 软骨、肌肉、神经、实质器官、结缔组织、体液 低密度: 脂肪组织、气体
(2) 第四节 数字X线成像(DR) 原理:X线摄影或透视装置同计算机相结合,
影像的X线信息由模拟信息→数字信息,得到 数字化图像的成像技术。
(1)
2.介入放射学 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在影像引导和监视下采取标本或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 包括穿刺活检、穿刺引流、栓塞、灌注、成形、消融、取异物术。
(1)
二、医学影像学的作用 1.疾病诊断中起“侦察兵”的特殊作用
2.临床医学的支柱学科:介入放射学为与内科、外科并列的三大治疗体系之一。
(1)
三、学习医学影像学的目的 1.了解成像原理、图像特点 2.熟悉观察、分析、诊断方法 3.掌握正常和常见病的影像表现 4.掌握各技术的价值与限度,正确选择
X线图像→像素化→数字化
(2) 分类 ➢ CR(计算机X线成像)--影像板(IP板)作为介质 ➢ DF(数字X线荧光成像)--影像增强电视系统 (IITV)为介质,图像用高分辨力摄像管扫描 ➢ 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成像。 优点 ➢ X线辐射小 ➢ 摄影条件宽容度大 ➢ 图像灰度可调,一次摄影可清晰观察各种密度结构 ➢ 图像信息可数字化传输储存
主要用于: 结构复杂或重叠严重的部位,如颌骨
(0.25)
口腔全景摄影
(0.25)
(二)软线摄影 ---又称钼靶摄影,其X线为电子群撞击钼靶所产生,波长 较长,穿透性较弱。 适合于软组织病变的检查,特别是乳腺
(0.5)
(2) 三、造影检查 ---向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内部或周围引入 高密度或低密度物质后进行的X线检查。
(2) 第五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原理:用计算机处理X线血管造影所得的数字化影像信息,消除 骨骼和软组织影像,突出造影血管的成像技术
方法:多用时间减影法:不含对比剂(蒙片)的数字矩阵图像- 含对比剂的数字矩阵图像→DSA图像
第六节 X线检查方法
一、普通检查 荧光透视 x线摄影
二、特殊检查 三、造影检查
X线本质上是电磁波。 波长0.0006-50nm。用于X线成像的在0.008nm-0.031nm(40-150Kv)。
X线与成像有关的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
(1) 1.穿透性:X线成像的基础。
2.荧光效应:透视的基础。
3.感光效应:摄影的基础。 照射-潜影-显、定影-感光的溴化银中的银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银 (Ag),沉淀于胶片的胶膜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