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建筑史
世界现代建筑史.ppt
表人物是弗兰克.赖特、古斯塔夫.斯提格利和格林兄弟。
三、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和实践的迅速发展 1 工业化城市出现以前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2 工业城市的产生和存在的问题 3 世纪之交期间的建筑业的结构变化和建筑形式面临的问题 建筑业逐渐被认为具有解决就业问题和吸收大量在资本主义发展
第三章 现代建筑的开端
一、20世纪初期的世界局势和政治状况 19世纪20世纪初,是欧洲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时代。1871年的普
法战争之后,欧洲进入一长达半个世纪的和平阶段,而这时期的 西方政治基本上是由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这样的一些大国 操纵着。
二、西方现代艺术的产生及其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文学艺术上的现代主义进步是非常令人瞩目的,其中以视觉艺术
第一章 现代建筑思想的形成
2、英国以浪漫主义为中心的建筑复古运动 浪漫主义建筑复古运动出现的原因:资产阶级在英国的权利和影
响日益增大,煤矿和钢铁工业发展迅速,为他们急剧积累巨额的 财富,在战后英国成为欧洲重要的大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工 业革命造成的工业城市急剧扩大,住房问题日趋严重。 英国复古主义的最特殊特点是新哥特主义的出现。
理论Biblioteka 筑家和建筑设计集团第九章 后现代主义和现代主 第九章 当代建筑---现状
义之后的建筑类型
和发展
第一章 现代建筑思想的形成
现代建筑和现代主义建筑的区别 “现代建筑”是一个具有强烈时间阶段特制含义的概念,指现代
的所有建筑活动,时间是从十九世纪中叶到现在。 “现代主义建筑”则是一种建筑风格的特指术语,主要是指二十
为什么我们的世界现代建筑史研究仍一片贫瘠
为什么我们的世界现代建筑史研究仍一片贫瘠?——评王受之的《世界现代建筑史》有感时间:2001年11月17日作者:朱涛来源:学术批评网在《世界现代建筑史》的提要中,此书被描绘为"到目前为止论述19世纪到20世纪世界现代建筑发展的最完整的中文史论著作",以及"迄今为止国内同类型著作中最完整、最具有理论深度的一本"。
然而在我看来,这非但不是一个令人欢呼雀跃的学术事件,反而再次提醒我们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中国的世界建筑史研究仍处在一片贫瘠的状态(本文所评《世界现代建筑史》一书,作者:王受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1999年12月第一版,2000年九月第二次印刷,定价:70.00元。
为方便起见,本文中间或简称为"该书"或"王书”)。
我对该书的总体评价是:这是一个治学极不严谨、学术观念鲜有洞见、资料编排错误百出的低劣之作。
它既不能作为一本信息翔实、可靠的科普读物,更无从谈起成为一本具有学术价值的建筑史论著作。
我的依据有以下四点:一.商业噱头令人生疑二."史书"不合学术规范三.常识错误比比皆是四.历史论述捉襟见肘一.商业噱头令人生疑在该书的"提要"中,自吹自擂的"大词"比比皆是:"最完整"、"最具有理论深度"、"最新成果"、"最主要"、"最具有权威性的"、"必读的"等等。
这些触目惊心的文字,充满着商业炒作的虚张声势。
似乎这样的文字就能增强该书学术上的可信度:"作者是权威的设计学院━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设计和建筑史论教授,是中国和美国设计理论界著名的学者和教授…"首先,何谓"权威的设计学院"?的确,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的工业产品设计教育在美国出类拔萃,但在相同领域同样优秀的艺术设计学院仍不胜枚举,如芝加哥艺术学院学校(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罗得岛设计学校(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耶鲁大学艺术学校(Yale University, School of Art)、匡溪艺术学院(Cranbrook Academy of Art)等等。
世界现代建筑史第二章
威廉.莫里斯: 他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族,受过高等教育,在以设计哥特 式风格闻名的斯特里德建筑设计事务所从事过建筑设计, 后来加入拉斐尔前派的行列,准备从事绘画。由于建立画 室和以后的新婚居室,使他又一次改变了想法转而从事起 建筑及产品设计来。 1859年,他与菲利普· 韦珀 (Phillip Webb,1831-1915) 合作设计建造了“红屋”,内部的家具、壁毯、地毯、窗帘织 物等,均由莫里斯自己设计。它们实用、合理的结构,以 及追求自然的装饰体现了浓郁的田园特色和乡村别墅的风 格。从此,他开设了十几个工厂并于1861年成立了独立的 设计事务所,把包括建筑、家具、灯具、室内织物、器皿、 园林、雕塑等等构成居住环境的所有项目纳入业务之中, 并以典雅的色调,精美自然的图案备受青睐。 莫里斯的理论与实践在英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些年轻的 艺术家和建筑师纷纷效仿,进行设计的革新,从而在 1880—1910年间形成了一个设计革命的高潮,这就是所谓 的“工艺美术运动”。这个运动以英国为中心,波及到了不少 欧美国家,并对后世的现代设计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格林兄弟 -------洛杉矶根宝住宅
三.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和实践的迅速发展
(1)工业化城市出现以前的城市规划和改造
古埃及底比斯城址
(2)工业城市的产生和存在的问题
(3)建筑业的结构变化和建筑形式面临的问题
北京紫禁城
四.新艺术运动与建筑的发展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是19世 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发 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艺术”的 运动,是一次内容广泛的、设计上的形 式主义运动,涉及十多个国家,从建筑、 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 书籍插画一直到雕塑和绘画艺术都受到 影响,延续长达十余年,是设计史上一 次非常重要的形式主义运动。 这场运动实质上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在欧洲大陆的延续与传播,在思想理论 上并没有超越“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 运动主张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以此实 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世界现代建筑史读书笔记(二)
世界现代建筑史读书笔记(二)与政治息息相关的建筑发展史1.17世纪和18世纪路易十四建造了极尽奢华的凡尔赛宫,工整的几何图形构图,广阔的的园林是法兰西帝国权力的象征,是法国君主奢华生活和需求,炫耀自己财富和集大成之作,因为这种视觉需要和象征意义而发展起来的洛可可风格的代表作,还有沙皇在圣彼得堡为自己居住建的冬宫(Winter Palace)也是洛可可风格。
2. 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欧洲几个国家都相继出现了建筑设计上的复古主义的现象,譬如法国的古典主义复兴,英国的新哥特主义复兴(亦称为“浪漫主义”)以及美国的折衷主义古典复兴。
然而这三者的产生都与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政治,政治是牵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并支配其行为和社会力量,不论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统治者集团往往最具有人力、物力、号召力与压迫力,因为是他是建造者,统治者的意志往往通过建筑来表达,他们通过建筑来使被统治者产生自我渺小感,古代时候有埃及金字塔,天坛,希腊神庙等,近代有希特勒这位建筑学院落榜生,他狂傲地宣称宏伟的建筑是消除德意志自卑感的一剂良药,比如帝国大厦,这座第三帝国最高权力机关的象征。
现代有北京的央视大裤衩,集中体现了统治者对“新奇”以及“地标性”建筑狂热的追求,政治与建筑实在是密不可分!(图为央视新大楼设计师Rem·Koolhaas 所著杂志之封面,与本文作者没有关系,侵删。
)3. Ⅰ法国以古典主义为中心的建筑复古运动大革命后,拿破仑上位,旧封建贵族被迫下台,新兴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作为一个强势的君主,拿破仑在位十多年间,在法国建立了一系列大型公共建筑,为了避免采用任何与波旁王朝的建筑风格,特别是巴洛克、洛可可风格,他们借鉴了古罗马风格,并由此形成新的风格——帝国风格。
比如巴黎证券交易所,统一采用柯林斯柱式,摒弃了巴洛克风格那些繁琐的装饰,显得简洁朴素而庄严。
、Ⅱ 英国浪漫主义为中心的建筑复古运动18世纪英国已完成了资本主义的准备,待到19世纪,英国通过滑铁卢之战与法国签订著名的亚眠条约,结束了欧洲的战乱,为了纪念战争的胜利,英国建造了布莱顿皇宫(Brighton Royal Pavilion),这个巨大的宫殿建筑群采用了东方各种风格,特别是印度和中国的传统风格,突出地表达了这个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和口味和象征需要。
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读后感
建筑史:重新认识现代建筑《世界现代建筑史》是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书籍,它重新审视了我们对现代建筑的认识。
作者王受之先生深入浅出,从建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脉络出发,向我们展示了当代建筑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书覆盖了从20世纪初到21世纪初的主要建筑风格和作品,展示了所有的珍贵文章和图片。
在读后,我得出了以下的几点感受和领悟。
第一,建筑不是孤立的艺术形式,它受制于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影响。
作者在讲述每个风格的时候,总是将它置于时代和社会环境的背景下,这使得建筑的历史呈现出一幅清晰的社会历史画卷。
同时,现代建筑也表达了当代的意识形态、科技和审美观念,展现了建筑师对社会变革和未来的追求。
第二,现代建筑有着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建筑手法。
现代建筑不是单一的风格,它包含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和派系。
例如,国际主义和科技主义两种风格迥然不同,但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影响。
建筑师们也采用了不同的材料、构造和形式,从而创造出了多样性的建筑作品。
第三,建筑需要重视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
现代建筑不仅仅关注功能、美学和技术,还应该重视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
建筑师们应该从环保、节能、健康等方面思考建筑的设计和施工,同时也应该关注社会影响和贡献。
只有这样,建筑才能真正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总之,本书提供了一种重新认识现代建筑的角度和方法。
它不仅是建筑师必读的指南,也是对所有对建筑感兴趣的人们极具启发和指
导作用的一本书。
建筑信仰将推动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这本书告诉我们现代建筑的多彩和未来的可能性。
建筑史(课件)——现代主义
现
代
建
这座建筑不大,是一座覆盖着圆 顶的塔。最大特点也是大量使用 曲线曲面,造成一种流动的、可 塑的效果。就这一点而言,它和 米拉公寓倒很相近。它给人的感 觉与其说是一座建筑,不如说更 象是一座纪念碑,与爱因斯坦广 义相对论难以捉摸的深奥理论倒 是十分合拍。
水晶宫
建造者:约瑟夫•帕克斯顿、查尔斯•福克斯。 它是一个完全钢框架结构的建筑,所有的墙面和屋 顶都用玻璃 。
一、伦敦的水晶宫——现代建筑的萌芽 新材料的大胆应用、造价和时间的 节省、新奇简洁的造型,水晶宫的 这些特点后来都变成了现代建筑的 核心。 另一个可能会被忽视的技术上的进 展也对现代建筑起了不小的推动, 这就是升降机的发明(在1853年的 世博会上与公众见面)。没有升降 机,高层建筑将永远不可能造出来, 就算造出来也没有人愿意使用啊。 三种新结构方法――钢结构、钢和 玻璃的结合以及钢筋混凝土,可以 说是材料上推动现代建筑的动力。 钢筋混凝土的强度较大、自重较轻 的特点使得它一出现就被建筑师认 为是长久以来就在寻找的理想材料。 混凝土在罗马万神庙时已经出现, 但中世纪之后混凝土的制造方法已 失传,19世纪末才重新发现。
玛德琳教堂
巴黎歌剧院(查· 加尼叶)
繁琐折中主义倾向
英国以浪漫主义为核心的建筑复古运动
一、背景 1、经济方面:新工业层出不穷,煤矿、钢铁工业迅速发 展,为建筑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 2、政治因素:结束了与法国的军事纠纷,取得和平。 3、工业革命造成了工业城市的急剧扩张,住房问题日趋 严重。 二、代表作品 • 哥特式复兴建筑:英国国会——奥古斯都· 普金
圣家族教堂(Sagrada Familia,1883年——) 混合了各种建筑风格,以植物和抽象图案作为 装饰,整体给人一种迷幻感。
世界现代建筑史AHISTORYOFMODERNARCHITECTURE王受之
维也纳在改造中成为中欧最美丽的城市,而德国在普鲁士时期和俾斯麦时期成为了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在城市改造中很有特点的还有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2维多利亚风格
古典主义运动的原因:1通过考古加深了对于罗马以前风格的认识,是当时的建筑家能够得到新的构思和灵感的重要资源;
2资产阶级看到罗马以前的一个近乎于理想国的社会形态,于他们希望强调的自由、民主、博爱立场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复古体现资产阶级的新政治立场
文艺复兴文化与古典文化所不同
古典复兴运动的风格主要是采用希腊风格、和托斯卡纳风格。
三、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和实践的迅速发展
1工业化城市出现以前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1莫利斯的跟随者---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开展
具有影响意义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设计集团包括:“世纪行会”、“艺术工作者行会”、“手工艺行会”。
2沃赛和其他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建筑家的设计探索
3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
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建筑设计具有强烈的日本倾向。主要代表人物是弗兰克.赖特、古斯塔夫.斯提格利和格林兄弟。
三、现代建筑思想的萌芽
1、产生现代建筑思想的三个基本思想因素
A、对于传统的否定态度
B、认为建筑应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设计师的思维)
C、建筑服务对象的思维方式的改变
2、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突破为现代建筑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1671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建筑学院------法兰西皇家建筑学院。(新古典主义下的建筑事件)
英国复古主义的最特殊特点是新哥特主义的出现。
世界现代建筑史
读《世界现代建筑史》有感近日刚刚开始阅读王受之先生的著作《世界现代建筑史》,心里面很有感触,感觉的确是一本能让自己彻底理清世界近现代建筑史的理论性著作,是一本值得一辈子阅读的好书,对于这样的一本著作需要漫长的耐心去品味。
所以想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一些感受和设计实践,抒发自己的一些观点,在今后的设计生涯中也能不时的回顾一下自己的思想历程。
因此在那个阶段出现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复古风潮。
这也因此联想到目前中国建筑的现状:多种风格、思想并存,大家都在探索、研究究竟什么是适合中国文化的现代建筑。
争论不休,莫衷一是。
回想一下我们国家的建筑发展状况再比较一下西方国家的建筑发展史。
我只能粗略的说说自己的感觉。
因此建筑的发展也必然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发展阶段,建筑的形式是在不断否定、探索,结合新技术、新科技的发展而逐步完善成熟,并形成当前现代建筑的形式。
而反观中国的建筑史,自从晚清以后出现了众所周知的断代,列强文化强行进入中国,并改变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建筑的发展自然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并逐步的失去了自己的文化脉络。
这种无序状态一直延续到建国以后,即使在建国初期因为国力和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我们也没有充分的去总结、探索研究属于自己文化的建筑,并且幼稚的依赖着前苏联的模式,从教育到实践,直至被人甩掉,新中国的建筑研究也是到了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有所意识,但那时因为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意识的影响刺激着建筑的发展出现了还没有学会走路就要跑步的局面,很多设计院、建筑师在还没有弄清自己国家的文化的时候就被逼上了市场经济的舞台,大量莫名其妙、不伦不类的建筑形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的在全国各地涌现。
建筑物外观是建筑师最注重的方面之一,这一点是公认的。
但是,是否应将“审美诉求”这一主观概念作为评判建筑的决定性特征却一直存在争议,因为这是建立在建筑的受众是统一层次的,且对建筑的审美反应在某种意义上是始终一致的假设基础之上。
而实际上,人们对建筑的反应往往是多种多样的。
世界现代建筑史第一章
世界现代建筑史第一章世界现代建筑史—教学纲要第一,课程的教学目的:现代建筑史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它不仅展现了建筑设计理论、设计风格发展的历史,而且涉及与建筑密切相关的各类艺术运动和工业生产的发展。
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建筑史的基本发展脉络,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设计与社会生活、设计与文艺、设计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联,训练学生形成科学的设计理念、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
第二,课程的主体内容:1、建筑革命前夜的各国建筑状况。
总体上来说,在19世界中叶以前,西方建筑仍然沿着传统的路子前进,流行着体现为罗马复兴和希腊复兴的新古典主义和以哥特复兴为特征的浪漫主义,以及融合各种传统式样于一身的折衷主义等。
人们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建筑材料、设备、结构方式及施工方法,但在总体上较传统没有质的突破。
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折衷主义在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美国等国的发展情况。
2、现代建筑的主要流派、基本建筑理念及其在各国的发展状况。
(二战之前)在20世纪上半叶的几十年时间里,西方建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芝加哥学派、理性主义建筑思潮、包豪斯学校的建筑理念以及格罗庇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莱特等一大批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出现,奠定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格局。
这一部分我们将集中介绍芝加哥学派、“现代主义”建筑、包豪斯学校的建筑理念以及几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代表作品和现代主义建筑国际化的整体状况3、二战之后的建筑思潮及建筑实践。
20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随着人们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国际式”模式缺乏人情味和艺术情调的不满,现代建筑又迎来了以“后现代主义”为标志的大发展。
后现代主义并不是简单地对现代主义的否定,而是对它的继续发展,它以突出情感为标志,营造了各式各样的“先锋派”建筑,继续推动当代建筑前进的步伐。
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20世纪五十年代以后西方各国的建筑发展状况。
第三,学习本课程的主要方法:对于本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将采用史论结合的方式进行,即把对现代建筑史脉络的梳理与个案分析结合起来。
4 外国近现代建筑
密斯· 德· 凡· 罗
美国赖特的流水别墅
赖特
流水别墅是赖特为卡夫曼家族设 计的别墅。在瀑布之上,赖特实现了 “方山之宅”(houseonthemesa)的 梦想,悬空的楼板铆固在后面的自 然山石中。主要的一层几乎是一个 完整的大房间,通过空间处理而形 成相互流通的各种从属空间,并且 有小梯与下面的水池联系。正面在 窗台与天棚之间,是一金属窗框的 大玻璃,虚实对比十分强烈。整个 构思是大胆的,成为无与伦比的世 界最著名的现代建筑。
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从美国国家大草坪进入国家 美术馆的南门,可以看到高30英 尺(约9.14米),中央圆形大厅 的直径为101英尺(约31米), 由16根直径6英尺(约1.52米)、 高36英尺(约11米)的墨绿色石 柱支撑起来的中央铜门,柱料来 自意大利,是在当地加工成形后 运抵华盛顿的。古罗马式的中央 大厅以大理石铺地,中央的喷水 铜像是墨丘利,他是古希腊诸神 中为众神传递信息并掌管商业、 门路的神。铜像造型为一个快乐 的男孩,一足着地,另一足腾空, 扬起右手食指指向天空,清澈的 水漫过坛顶洒落下来。在春天里, 水池的四周鲜花簇拥,芬芳四溢。 由于周围是墨绿色石柱,游人往 往会觉得中央圆厅略暗一些,然 而两翼展厅光线充足,形成对比。
美国科罗拉多空军教堂
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
这是法国巴黎著名的现代建筑,是法国 总统蓬皮杜为纪念法国前总统戴高乐而倡议 修建的。这一建筑落成时,正好蓬皮杜总统 逝世,当时的德斯坦总统就将它命名为蓬皮 杜文化艺术中心。
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总面积约十万平方米,地上六层,地下四层。它 包括工业设计中心、音乐与声乐研究所、现代艺术博物馆、公共情报知识 图书馆以及相应的服务设施等。从外表上看,与其说是文化艺术中心,倒 不如说更像一个现代化的化工厂。因为整个建筑都被为这一建筑服务的纵 横交错的涂以各种鲜艳色彩的管道和钢架所包围。而这也正是设计者有意 识标新立异的地方,并以此与周围的传统建筑形成鲜明的对照,对此人们 的褒贬不一。这一建筑的两位设计师认为,现代建筑常常忽视起决定性作 用的结构和设备,为了改变这一陈旧观念,他们特意把结构和设备加以突 出和颂扬,并利用这些来作为建筑装饰。建筑师的目的是达到了。不可否 认,这一建筑在某些方面确实突破了旧的建筑观念。但是,对这一建筑究 竟如何评价,还有待于时间的考验。
世界现代建筑史
第一章 现代建筑思想的形成
2、英国以浪漫主义为中心的建筑复古运动 、 浪漫主义建筑复古运动出现的原因:资产阶级在英国的权利和影 响日益增大,煤矿和钢铁工业发展迅速,为他们急剧积累巨额的 财富,在战后英国成为欧洲重要的大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工 业革命造成的工业城市急剧扩大,住房问题日趋严重。 英国复古主义的最特殊特点是新哥特主义的出现。 3、美国以折衷主义为主的建筑复古运动的发展 开国的革命者希望能够通过体现美国的民主精神,他们主张以罗 马风格为主,兼容各种欧洲风格,形成古典折衷主义的建筑面貌。 19世纪是两种类型的建筑交织发展的阶段:古典复兴主义的盛行 和新建筑的涌现。
第二章 世纪之交的激动
这时期的建筑家行会逐渐形成了建筑设计的原则: 1 以功能为中心;2 强调使用当地材料;3强调采用本地的建筑方法 4 在建筑时考虑本地的自认景观;5装饰的控制。 四、“新艺术”运动与建筑的发展 新艺术” 1、苏格兰的“新艺术”运动的查尔斯.麦金托什以及“格拉斯哥四人” 设计集团 新艺术运动设计主张曲线、主张自然主义的装饰动机,反对直线和几何 造型,反对黑白色彩,反对机械和工业化生产;而麦金托什则恰恰相反, 主张直线,主张简单的几何造型,讲究黑白等重型色彩。 2、奥地利“分离派”与德国的“青年风格”运动 1895年,奥地利设计家奥托.瓦格纳发表了他的著作《现代建筑》。 分离派另外一个重要的建筑设计家是约瑟夫.霍夫曼 德国“青年风格”运动最重要的设计家是彼得.贝伦斯 奥地利“分离派”与德国的“青年风格”运动被视为介于“新艺术”和 现代主义设计之间的一个过渡性阶段
第一章 现代建筑思想的形成
三、现代建筑思想的萌芽 1、产生现代建筑思想的三个基本思想因素 A、对于传统的否定态度 B、认为建筑应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C、建筑服务对象的思维方式的改变 2、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突破为现代建筑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1671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建筑学院------法兰西建筑学院。 对于现代建筑来说,影响最大的技术因素之一就是钢铁在建筑中 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3、现代建筑思想的萌芽 提出现代建筑思想的最重要人物之一就是法国的建筑家加勒.杜克 现代建筑一个重要的启示来源是从最基本甚至是原始的建筑中找 寻合理性。
建筑理论书籍推荐
建筑理论书籍推荐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交往与空间》
《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
《走向新建筑》
《安藤忠雄论建筑》
《连战连败》
《建筑师的20岁》
《建筑十书》
《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
《建筑空间组合论》
《建筑语汇》
《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梁思成谈建筑》
《建筑学教程1:设计原理》
《建筑学教程2:空间与建筑师》
《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世界现代建筑史》
《建筑设计的构思方法:拓展设计思路》
《建构文化研究:论19世纪和20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
《静谧与光明:路易·康的建筑精神》
《街道的美学》
《建筑师与设计师视觉笔记》
《建筑之梦》
《赖特论美国建筑》
《负建筑》
《街道与广场》
《城市意象》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
《思考建筑》
《建筑氛围》
《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在》
《大师作品分析》
《建筑理论》
《宅形与文化》
《环境心理学》
《中国古建筑二十讲》
《建筑体验》。
世界现代建筑史
世界现代建筑史建筑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然而,现代建筑作为一种全新的概念,自19世纪末开始崭露头角,至今仍然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现代建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洲,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为建筑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与传统建筑相比,现代建筑注重功能性、实用性和可持续性,倡导简约、现代化的设计理念。
20世纪初,德国建筑师沃尔特·格罗皮乌斯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理念。
他认为,建筑的外观和结构应该符合其所要达到的功能需求,而不是单纯追求华丽和装饰。
这一理念对后来的现代建筑影响深远。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交通运输的便捷,摩天大楼成为现代建筑的标志之一。
纽约的帝国大厦和芝加哥的西尔斯大楼等高耸入云的建筑物象征着人类对于科技力量和现代性的追求。
这些建筑不仅在外观上独树一帜,还融合了前卫的结构和设计理念。
现代建筑的发展不仅局限于欧美地区,亚洲的东京、香港、上海等都拥有众多现代化的建筑。
东京银座的五角大楼、上海的东方明珠塔等都成为了城市的地标,展示了亚洲现代建筑独特的风格和创造力。
同时,拉美地区的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也积极探索现代建筑的发展,塔图亚州的奥斯卡·尼古拉斯·杜斯特的设计作品更是走红国际舞台。
除了摩天大楼,现代建筑还有许多其他的形式和风格。
建筑师们开始使用新材料和先进的技术,将艺术与科技紧密结合。
比如,荷兰建筑师雷蒙德·格诺尔设计的无论世界当代艺术中心,其建筑造型仿佛一块巨大的岩石镶嵌在河流中,令人印象深刻。
布鲁塞尔的阿托姆建筑,擅长使用起伏的线条和几何图形,展现了一种前卫的艺术风格。
现代建筑还与社会和环境议题紧密相关。
建筑师们开始关注可持续性和生态环保,提倡使用环保材料和能源,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瑞士建筑师彼得·祖门托在他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了环境因素,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同时还运用了大量的可再生材料。
世界现代建筑史王受之读后感
世界现代建筑史王受之读后感一开始翻开这本书,我心里还有点打鼓,毕竟建筑史听起来有点高大上、有点枯燥。
但是王受之老师就像是有魔法一样,把那些建筑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书里那些建筑大师们,就像是一群独特的超级英雄。
比如说柯布西耶,他的建筑理念就像是一种前卫的革命思想。
他设计的房子,就不是那种规规矩矩的老样子,而是像在和传统的居住观念“对着干”,不过是那种超级有创意的“对着干”。
他把建筑当成是一种对生活全新方式的探索,感觉他就像是在建筑界玩起了先锋艺术。
再看看密斯·凡·德罗,他的建筑就像是极简主义的先锋。
那种简洁的线条,干净得就像一个强迫症患者精心打造的世界。
“少就是多”,这理念听着简单,但是密斯做起来可真是做到了极致。
他设计的建筑,就像一个个沉默又高雅的绅士,静静地站在那里,不用多说什么,就散发着一种高级感。
这本书还让我看到了建筑和时代的紧密联系。
就像战争过后,建筑也像是受伤后重新站起来的战士,开始有了新的风格和功能需求。
比如现代主义建筑在一些城市的兴起,那是因为城市被战争破坏得乱七八糟,人们需要快速、高效又经济的建筑来重建家园。
这些建筑就像是那个时代人们心中希望的象征,虽然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装饰,但实用得很,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向往。
而且我发现,建筑还特别能反映一个地方的文化。
比如说日本的现代建筑,就总是能巧妙地把传统的日式元素和现代的建筑理念融合在一起。
就像那些现代建筑里偶尔露出的一点日式庭院的影子,或者是木质结构的运用,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日本的建筑,既有现代的时尚感,又有浓浓的日本风情。
不过读着读着,我也有点小抱怨。
书里这么多精彩的建筑和大师,我都想去实地看看,可我的钱包和时间不允许啊!这就像是一个美食家看了一本美食大全,馋得流口水却吃不到一样难受。
读完这本书,我再看周围的建筑,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以前看那些高楼大厦,就只是觉得是一堆水泥和砖头搭起来的东西。
现在呢,我会去想这建筑背后是不是也有什么独特的理念,是不是也受到了某个建筑大师的影响。
空间专业推荐书目
专业推荐书目:使用方法:本推荐书目适用于展示设计和商业空间设计两个专业方向。
书目按空间设计专业学习内容进行分类,书目内容按书名、著者、出版社排序,有的书带有注释,同学可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选读。
一、设计史论:1、《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中国青年出版社)注:了解现代设计的发展史,不局限于空间设计的设计史论经典,设计入门的必读书之一。
2、《世界现代建筑史》(王受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注:空间专业自己的史论学习参考书。
3、《中国建筑史》(梁思成,百花文艺出版社)注:有志于学习中国传统建筑的同学可以选读。
4、《外国建筑史》(陈志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罗小未,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世界室内设计史》((美)派尔,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二、设计理论:展示设计类:7、《什么是展示设计》((美)简•洛伦克、李• H •斯科尼克、(澳)克雷格•伯杰,中国青年出版社)注:图文并茂,图片质量高。
帮助同学形象地理解展示设计的学习范畴。
8、《空间展示设计》(黄建成,北京大学出版社)注:展示设计的必读书目之一,帮助同学理解展示设计的概念。
9、《展示设计》(李涛、耿舒畅,中国青年出版社)注:系统介绍展示设计的学习内容,较全面。
10、《服装店铺与展示设计》(鲁彦娟,化学工业出版社)11、《英国展示设计高级教程》((美)德尼,韩薇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注:介绍展示一些最前沿的设计要素。
建筑设计类:12、《拙匠随笔》(梁思成,百花文艺出版社)13、《走向新建筑》((法)勒•柯布西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注: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代表作,有助于理解现代建筑设计的由来。
14、《建筑十书》(维特鲁威,高履泰译,知识产权出版社)注:已知最早的建筑设计理论著作,提出建筑学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理论,建立了建筑学的基本体系,提出了著名的“坚固、美观、实用”的建筑三原则。
15、《安藤忠雄论建筑》((日)安藤忠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6、《安藤忠雄连战连败》((日)安藤忠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注:真实记录日本现代建筑大师安藤忠雄作为一个设计师的设计历程,是建筑师的成功学。
为什么我们的世界现代建筑史研究仍一片贫瘠?——读《世界现代建筑史》有感
在该书前言的第 2 节作者陈述 了他 对于现代 建筑义稍 有 的 “ 几个 明确的个人观点” 声称建立了他 ” 于现代 建筑发展 的 后发展起来 的第三世 界国家如 中 , 对
理论 模 式 然 而 . 。 越过 那些 关 于众 所 周 知 的历 史 事 件 的大 实话 . 我发 国 的 建 筑 师尽 可 以 睡 大 觉 了— —
( no i G u i”无论如何 放荡不羁 .却根本没有能够摆脱时代的局 A tno ad)
限 ” 这样 的空泛例证 .未经严 密的逻辑推导 .便匆忙画出一个人云亦 云的结论 :“ 时代创造英雄 . 而不是 英雄创 造时代 。建筑家们是时代创
造 的 。 ”
当然 .这种 空泛 的结 论 并 无绝 对 的对 错 之分 .但 可 悲 的 是 它并 没
维普资讯
/
※
( 上期 ) 接
茶 客
文
四 .历史论述捉 襟见肘
如果说前述三项 问题 尚属 围绕该 书的关于史学研究 的治 学规 范 、 学 术品格和 治学 态度等外部 问题 .那么细读本书 .我认为作者对 历史
摘
观念操 作的僵硬化 . 对建筑学学科 为什么我们的世界现代建筑史研究仍的隔膜和 处理建筑史料 的力不从心 . 一 片贫 ? .那 瘠 则构成 了本 书致命 的内伤 。该书失败的历史论述可用一句话概括
所 宣 称 反 对 的 历史 论 述 :要 么将 有 机 的建 筑 史 割 裂 开 .变成 一 系列 孤 地 义 、 所 当 然 的 呢 7 如 果 国 际 理
立、肤浅 的对风格 的分类 .要么简单地罗列史实 .或转述他人现成 的 主义风 格 对城 市文脉 、 肌理和种 史论 ( 对此 问题下一节将再次论述 ) 。 族 文化特质 的破坏是 历史的必
世界现代建筑史
读《世界现代建筑史》有感近日刚刚开始阅读王受之先生的著作《世界现代建筑史》,心里面很有感触,感觉的确是一本能让自己彻底理清世界近现代建筑史的理论性著作,是一本值得一辈子阅读的好书,对于这样的一本著作需要漫长的耐心去品味。
所以想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一些感受和设计实践,抒发自己的一些观点,在今后的设计生涯中也能不时的回顾一下自己的思想历程。
因此在那个阶段出现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复古风潮.这也因此联想到目前中国建筑的现状:多种风格、思想并存,大家都在探索、研究究竟什么是适合中国文化的现代建筑.争论不休,莫衷一是。
回想一下我们国家的建筑发展状况再比较一下西方国家的建筑发展史。
我只能粗略的说说自己的感觉。
因此建筑的发展也必然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发展阶段,建筑的形式是在不断否定、探索,结合新技术、新科技的发展而逐步完善成熟,并形成当前现代建筑的形式。
而反观中国的建筑史,自从晚清以后出现了众所周知的断代,列强文化强行进入中国,并改变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建筑的发展自然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并逐步的失去了自己的文化脉络。
这种无序状态一直延续到建国以后,即使在建国初期因为国力和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我们也没有充分的去总结、探索研究属于自己文化的建筑,并且幼稚的依赖着前苏联的模式,从教育到实践,直至被人甩掉,新中国的建筑研究也是到了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有所意识,但那时因为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意识的影响刺激着建筑的发展出现了还没有学会走路就要跑步的局面,很多设计院、建筑师在还没有弄清自己国家的文化的时候就被逼上了市场经济的舞台,大量莫名其妙、不伦不类的建筑形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的在全国各地涌现。
建筑物外观是建筑师最注重的方面之一,这一点是公认的.但是,是否应将“审美诉求”这一主观概念作为评判建筑的决定性特征却一直存在争议,因为这是建立在建筑的受众是统一层次的,且对建筑的审美反应在某种意义上是始终一致的假设基础之上。
而实际上,人们对建筑的反应往往是多种多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世界现代建筑史》有感
近日刚刚开始阅读王受之先生得著作《世界现代建筑史》,心里面很有感触,感觉得确就是一本能让自己彻底理清世界近现代建筑史得理论性著作,就是一本值得一辈子阅读得好书,对于这样得一本著作需要漫长得耐心去品味。
所以想在阅读得过程中结合自己得一些感受与设计实践,抒发自己得一些观点,在今后得设计生涯中也能不时得回顾一下自己得思想历程。
因此在那个阶段出现了很长一段时间得复古风潮。
这也因此联想到目前中国建筑得现状:多种风格、思想并存,大家都在探索、研究究竟什么就是适合中国文化得现代建筑。
争论不休,莫衷一就是。
回想一下我们国家得建筑发展状况再比较一下西方国家得建筑发展史。
我只能粗略得说说自己得感觉。
因此建筑得发展也必然经历了一个完整得系统得发展阶段,建筑得形式就是在不断否定、探索,结合新技术、新科技得发展而逐步完善成熟,并形成当前现代建筑得形式。
而反观中国得建筑史,自从晚清以后出现了众所周知得断代,列强文化强行进入中国,
并改变着人们得意识形态,建筑得发展自然受到西方思想得影响,并逐步得失去了自己得文化脉络。
这种无序状态一直延续到建国以后,即使在建国初期因为国力与大家都知道得原因我们也没有充分得去总结、探索研究属于自己文化得建筑,并且幼稚得依赖着前苏联得模式,从教育到实践,直至被人甩掉,新中国得建筑研究也就是到了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有所意识,但那时因为市场经济得迅速发展,经济意识得影响刺激着建筑得发展出现了还没有学会走路就要跑步得局面,很多设计院、建筑师在还没有弄清自己国家得文化得时候就被逼上了市场经济得舞台,大量莫名其妙、不伦不类得建筑形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得在全国各地涌现。
建筑物外观就是建筑师最注重得方面之一,这一点就是公认得。
但就是,就是否应将“审美诉求”这一主观概念作为评判建筑得决定性特征却一直存在争议,因为这就是建立在建筑得受众就是统一层次得,且对建筑得审美反应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始终一致得假设基础之上。
而实际上,人们对建筑得反应往往就是多种多样得。
一个生动得例子就就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得英国野兽派建
筑,人们对此得审美反应大相径庭,至今争论不休。
尽管如此,野兽派作为一种独特建筑风格得地位就是不容置疑得。
此外,佩夫斯纳提出得建筑物与建筑得区别在实际应用中过于刻板。
佩夫斯纳认为,建筑物只注重功能性,所用形式与建材都仅由其预期功能决定。
即使设计师声称完全遵循了功能主义原则得建筑物—浓缩成一句话,即“形式追随功能”—也就是经过设计才能通过其外观实现预期得建筑功能。
不管建筑物得设计目得就是不就是为了唤起“审美诉求”,所有建筑样式都能够传达建筑师得观点与情感。
因此,我认为建筑最典型得特征应该就是能够与受众沟通,并且传达意义。
实际上,我们可以将建筑称为有意义得建筑物。
建筑本身承载并传达着意义,这种方式就是十分独特得,远非文字艺术传达意义得方式,比如不同于如何“阅读”一幅绘画作品。
建筑得意义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得以建构,如通过形态、材料、规模、装饰或者标牌(这就是最明确得方式)。
所以,在极大程度上,建筑所承载得意义必然就是抽象得:例如通过最流行得建筑风格体现出资人得社会地位与文化地位;通
过重现某种古老得建筑风格来勾起人们得回忆与联想;或者通过宏大得建筑规模、昂贵得建材与惹人注目得装饰来展示财力与实力。
此外,从很多方面来瞧,建筑得核心意义都就是其出资人得代表,或者在不同程度上,也就是建筑师得代表,建筑得意义必然与建设者个人、家庭、宗教、集团或公民利益联系在一起。
因此,这本书在很大程度上讨论得就是意义就是如何被构建在建筑中得。
建筑学词典或术语表起源于17至18世纪,为了适应建筑专业人士与业余爱好者得需求,大量出版物在那时应运而生。
虽然本书不属于这样得图书类型,但就是究其根源也受益于这些先驱。
建筑学词典或术语表在过去往往只就是一本大部头得附录,这种情况至今也没有很大变化。
从最早得作品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即使它们不就是附录而就是独立得作品,也不外乎就是按照字母排列得文字,图片不受重视。
有些作品也曾试图在图片方面多下功夫,最著名得就是吉尔•利夫(Jill Lever)与约翰•哈里斯(John Harris)得《建筑插图词典》(Illustrated Dictionary of Architecture),[1991年;
初版于1969年,名为《建筑插图术语表》(Illustrated Glossary of Architecture)]。
但就是,就算就是这本书,如果读者对建筑物或图纸中得元素不够熟悉,也很难在书中找到恰当得名称与描述。
与此同时,跟利夫与哈里斯得著作一样,罕有著作会涉及20世纪与21世纪得建筑,即使提到,也只就是只言片语。
其中缘由倒也不难理解。
古典建筑与哥特式建筑称得上就是集各种建筑细节之大成,极其适合进行分类说明,而大部分得现代建筑却主动拒绝甚至试图否定装饰元素,并且相关得描述性术语也不固定。
在前人得巨大贡献基础上,本书试图打破樊笼,在结构与内容方面都力求有所突破。
围绕着西方建筑,本书希望用多种角度为读者提供视觉向导,讨论得内容涵盖了建筑物得方方面面,从古希腊时期到现代,从墙壁粉刷到屋顶结构,从柱式类型到装饰线脚。
这本书插图十分丰富,几乎每个元素都有带注释得照片或线条画得呈现。
从一开始,本书一直尝试摒除传统字母排序得建筑学词典中所存在得固有问题。
因此,本书通过大量图片与注释,给予建筑物本身极
大得关注,并且在结构方面,将建筑拆解为基础得构想与组件。
本书共有四个部分,并且相互交叉参照。
第一章介绍了十种建筑类型,这十种类型及其变体贯穿了整个建筑史。
虽然书中选取得类型范例出现得时间与地点不尽相同,但就是都体现了该类型得某些特点。
本章中得其她建筑类型分组标准就是:这些建筑类型与形态必须经得起时间得考验,并且对很多不同得建筑类型产生了影响。
通过这种方式,作者希望本书得第一章能够成为读者得“第一停靠站”,换句话说,当读者面对一种建筑类型,如公共建筑时,她能够翻到书中相关部分,并且找到最匹配得建筑特征。
从那里开始,读者能够按照各种“指示牌”,在第二章与第三章中找到特定得建筑元素及其细节。
第二章讨论了建筑得结构,前提就是几乎所有得建筑语言在某种程度上都就是来源于对建筑结构得基本表达。
就这点而论,结构超越了特定得建筑风格,并且集中在一些基础得结构元素—圆柱与墩柱、拱券、混凝土与钢得现代结构,这些元素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不同得建筑类型中,并且成为
了不同建筑语言得关键组成部分。
这一章得作用类似于“指路系统”,可以帮助读者在其她章节找到相关信息,并且因为对部分建筑元素得解释相当详细,这一章也就是部分内容得“终点站”。
第三章讲解了建筑元素。
这些元素就是所有建筑物得关键组成部分,无论就是哪种建筑风格、规模或形式。
它们就是墙体与表皮、窗与门、屋顶、楼梯与电梯。
除了建筑物得整体形式与规模,特殊建筑元素得运用方式也就是帮助建筑物传达意义得主要手段之一。
因此,这些元素得运用方法可能极其迥异,如墙壁得粉刷、窗户得间隔与特殊风格、屋顶包层材料得选择,等等。
本章力求最大可能地介绍更多建筑元素。
这本书一定终生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