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的感恩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校的感恩教育

摘要:高校感恩教育的内容要突出传统文化教育,要突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要突出诚信教育。其基本路径,一是以认知为基础,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二是以情境教育为载体,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三是以实际行为教育为手段,内化学生的感恩品质;四是制定相关标准,明确感恩界限;五是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感恩教育;意义;内容;路径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及其意义

1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骤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也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生命教育。感恩教育既是道德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人性教育。

感恩通常被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和人生态度,是做人的起码修养,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道德素质。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更多的是需要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自尊意识、责任意识和公共意识。

2感恩教育的意义

首先,感恩教育是大学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方面。生活在社会大家庭里的大学生们,受到许许多多恩泽,有国家的培养,大自然的给予,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亲友的关爱,他人的服务,陷入困境时好心人的救助,等等。大学生只有学会感恩,才会少些报怨、仇恨和对抗,多些宽厚、友善和快乐;才会对生活寄以希望,对别人施以爱心,对工作报以敬意,对社会予以回报;才能在社会中与人和谐相处。怀感恩之心,行报恩之举,应当成为每个大学生的行为准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感恩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其次,感恩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寻找到新的切入点,才能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应有的效果。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如果我们能够使大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回报,那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很容易开展,也一定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因为一个知道感恩、知道回报的人,一定是思想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一定是对社会有益的人。

再次,感恩教育对于大学生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感恩

教育有助于促使大学生内省内察,体谅父母的艰辛和他人的善意,体会社会的恩惠和自然的恩赐,增进人情味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内心的祥和宁静。感恩教育让大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拥有,这是大学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和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时代和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这是大学生健康人格健全发展的必要,这是大学德育的基础。

二、感恩教育的内容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

1要突出传统文化教育,使大学生科学识恩

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可以充分结合、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感恩教育来说,是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可以充分加以挖掘和利用,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也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中国自古就有“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优良传统,作为一种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信奉和遵守,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融入人们的血脉。但是,近年来,大学生逐渐淡漠了民族文化。突出传统文化教育会使大学生增强感恩的思想观念。一个具有感恩思想观念的人更容易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也更能够为承担责任和义务而努力。

2要突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使大学生惜物知恩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大学生知恩、报恩的行为体现。处处勤俭节约是感恩教育在创建节约型校园中的具体体现。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但随着市场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这一优良传统却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现实生活中,有恩不报、铺张浪费等现象并不鲜见。在大学生中,花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等等,皆是由于缺乏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3要突出诚信教育,使大学生正确报恩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诚信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的道德基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感恩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舞弊行为、在经济生活中的信用缺失、毕业求职中的弄虚作假以及在人际关系中的不讲诚信、过河拆桥等行为都是不知恩、不报恩、不仁不义的反映。

4感恩教育要渗透大学各项活动内容之中

感恩教育的普遍性体现在其教育内容覆盖了“社会关系总和”的方方面面。人处在各种社会关系之中,恩情是普遍存在的。目前,感恩教育还没有真正贯穿、渗透于大学的所有活动之中。感恩教育作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着力点,必须贯穿、渗透于大学的所有教育活动中。

三、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路径

大学生感恩教育从过程来看主要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

1以认知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识恩是感恩的前提,如果一个人不能识恩、知恩,就不可能有感恩意识和行为。因此,感恩教育首先应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实上,当我们每个人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做的时候,就已经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开始享受前人创造的科技、文化的一切成果了。要在唤醒他们的爱心,让他们学会重视、尊重和感激别人对自己的付出,学会知恩图报的同时,教会他们施恩不图报。处于成长阶段的大学生,对事物发展缘由的归因分析往往显得片面和绝对化,这种思维习惯很容易导致人的骄傲自满。因此,要有意识地逐步引导他们用辩证的方法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在看到自己努力的同时,也要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多看别人的努力和付出,学会正确归因,养成谦虚进取的品德,知道感恩,学会感恩。在现实社会中,凡是具有爱心的人都是施恩不图报的人,他们处处为别人着想、以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为重,他们是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2以情境教育为载体,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

所谓情境教育,就是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通过创设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和感恩社会等情境,对受教育者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对于高校而言,要积极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资源。把感恩情境即各种人际互动情境或社会生活情境作为感恩教育的素材,使大学生的心灵受到启迪和感染,以激发其感恩情感。

3以实践行为教育为手段,内化学生的感恩品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识别恩情是基础,而实施感恩则是感恩活动的关键。大学可以通过主题班会、阅读等途径向大学生传授感恩道理,培养感恩意识,于此同时,可采用形式多样的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积极营造感恩文化氛围,让学生处处体会到感恩的情感,感受到感恩就在我们的和谐生活之中,深化学生的感恩意识。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渗透。在学生获得感恩知识、体验感恩情感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把感恩意识和情感贯彻到学生的行动中去,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使感恩成为一种习惯。还要将感恩实践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如开展社区服务活动、自愿者活动等。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学生活动进行小结与反思。高校应对这项实践进行学分认定,并将其作为综合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促进学生知恩、感恩和施恩,报效祖国,回报社会。

4制定相关标准,明确感恩的界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