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论复习笔记
(NEW)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NEW)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db731f86647d27284a7351ad.png)
目 录第一部分 复习笔记第1章 绪 论第2章 泛论子学时代第3章 孔子以前及其同时之宗教的哲学的思想第4章 孔子及儒家之初起第5章 墨子及前期墨家第6章 孟子及儒家中之孟学第7章 战国时之“百家之学”第8章 《老子》及道家中之老学第9章 惠施、公孙龙及其他辩者第10章 庄子及道家中之庄学第11章 《墨经》及后期墨家第12章 荀子及儒家中之荀学第13章 韩非及其他法家第14章 秦汉之际之儒家第15章 《易传》及《淮南鸿烈》之宇宙论第16章 儒家之六艺论及儒家之独尊第二部分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一、填空题二、名词解释三、简答题四、论述题第一部分 复习笔记第1章 绪 论一、哲学之内容1哲学(1)分类物理学、伦理学、论理学。
(2)内容①宇宙论:目的在求一“对于世界之道理”。
②人生论:目的在求一“对于人生之道理”。
③知识论:目的在求一“对于知识之道理”。
2宇宙论、人生论、知识论的内容(1)宇宙论①“本体论”,即研究“存在”之本体及“真实”之要素者。
②“宇宙论”,即研究世界之发生及其历史,其归宿者。
(2)人生论①心理学所考究,即研究人究竟是什么者。
②伦理学、政治社会哲学等所考究,即研究人究竟应该怎么者。
(3)知识论①知识论,即研究知识之性质者。
②伦理学,即研究知识之规范者。
(4)关系宇宙论与人生论,相即不离,有密切之关系。
哲学之人生论,皆根据于宇宙论。
哲学家中有以知识论证成其宇宙论者,有因研究人之是什么而联带及知识问题者。
二、哲学之方法与论证1哲学之方法哲学之方法,是直觉的,反理智的。
直觉能使吾人得到一个经验,而不能使吾人成立一个道理。
一个经验之本身,无所谓真妄;一个道理,是一个判断,判断必合逻辑。
各种学说之目的,皆不在叙述经验,而在成立道理,故其方法,必为逻辑的、科学的。
科学方法,即是哲学方法。
2哲学中论证之重要哲学包含两部分:即其最终的断案与其所得此断案之根据,即断案之前提。
故哲学乃理智之产物,哲学家欲成立道理,必以论证证明其所成立。
[整理]《知识论导论》学习摘记及有关知识等问题的个人思考
![[整理]《知识论导论》学习摘记及有关知识等问题的个人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db2a843964bcf84b8d57b5f.png)
[整理]《知识论导论》学习摘记及有关知识等问题的个人思考《知识论导论》学习摘记及有关知识等问题的个人思考知识及其类型。
有三种不同的知识:熟悉的知识、有能力的知识和描述的知识或命题的知识。
什么是真理, Pontius Pilate对耶稣说,正是在他把耶稣带上十字架之前。
哲学史上主要有三种真理论:符合论、融贯论、实在论。
真理的符合论是这样一种理论,即真理在于命题(或语句)与证实或肯定命题的事实或事态之间的关系。
一个信念是真的,是当它肯定一个符合事实的命题。
真理的融贯论是说,讲一个命题或信念是真的,就是讲它与其他命题或信念的系统相融贯。
真理的实在论认为,一个信念是真的,当它是有用的或得当的。
我们如何获得知识,关于知识获得有两种经典理论:理性论和经验论。
理性论者只是相信理性对于发现真理是充分的,而经验论者则主张一切知识都通过感觉和知觉而起源。
柏拉图认为一切知识都是先天的知识。
经验论者约翰∙洛克和大卫∙休谟认为,在我们诞生时,我们的心灵是空白的,世界通过我们的感觉而产生观念。
康德提出先天综合知识---即可能开始于经验但不从经验产生,然而是直接被知的知识。
古代怀疑论学派。
阿塞西劳说:“只有一件事我知道,这就是我一无所知。
”并补充说:“我甚至连这一点也不知道。
”古代怀疑论与现代怀疑论的主要差别是,当现代怀疑论否认知识却允许信念时,古代怀疑论则不允许信念,特别是形而上学信念。
穆勒:宁成为不满足的人而不愿做得到满足的猪;宁成为不得满足的苏格拉底而不愿为得到满足的愚人。
怀疑论的挑战。
怀疑论是一种主张我们没有任何(或几乎没有)知识的理论。
存在两种类型的怀疑派。
全面的怀疑派肯定并一般说我们不能知道任何东西或几乎不知道任何东西。
局部的或温和的怀疑派则说当我们对某种一般的和特殊的真理有知识时,我们关于外在世界、归纳法、他人心灵、自我、不朽性、自由意志和其他形而上学真理却没有任何知识。
中学教育学科知识备考笔记整理
![中学教育学科知识备考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c588b4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67.png)
中学教育学科知识备考笔记整理中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而教育学科知识是中学教师备考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针对中学教育学科知识进行备考笔记的整理,帮助备考者掌握重点知识,提高备考效果。
一、教育学科的基本概念教育学科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方法的学科。
它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多个子学科。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的学科,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组织与管理的学科。
二、教育学科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最早的是教育哲学阶段,主要研究教育的目的、价值和理论基础。
之后是教育心理学阶段,主要研究学习和发展的心理过程。
现代教育学阶段则更加注重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
三、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包括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目的论、教育价值论和教育方法论。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学习理论、发展理论和评价理论。
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组织理论、教育领导理论和教育评价理论。
四、教育学科的教学方法教育学科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讲授法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听讲来传授知识。
讨论法是一种互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来促进思考和学习。
案例分析法是一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育学科的评价方法教育学科的评价方法包括考试评价、课堂评价和综合评价。
考试评价是最常用的评价方法,通过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课堂评价是一种实时的评价方法,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情况。
综合评价是一种综合考虑学生多个方面表现的评价方法,包括学业成绩、品德发展、社会实践等。
六、教育学科的教育改革教育学科的教育改革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教育改革包括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和评价改革等。
课程改革是为了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合理理论笔记期末总结
![合理理论笔记期末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965af60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a1.png)
合理理论笔记期末总结随着期末考试的临近,我决定对这学期学习过的各个学科的理论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更好的备战考试。
通过整理笔记,我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并进一步加深了对各个学科的理解。
以下是我对各个学科的理论知识总结:一、数学1.1 解三角函数方程的方法在解三角函数方程时,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判断是求解区间内的所有解,还是求解一定范围内的解,然后带入一定的三角函数变换公式,将方程转化为比较容易求解的形式。
在求解时,还需要注意将角度转化为弧度来计算,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1.2 平面几何的求解方法在平面几何的求解中,需要熟练掌握各个几何定理,并在解题时灵活运用。
常见的求解方法有:利用直线的斜率和截距求两直线的交点;利用圆的方程解题,如圆与直线的交点、切点等;利用平行线或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线段的长度等。
二、物理2.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
这个定律对于解析力学的研究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预测物体的运动状态。
2.2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定律是研究热现象和与之相关的能量转化的定律,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能量守恒的原理,即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但总能量不变;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热量自然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三、化学3.1 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的速率指的是化学反应物质转化的快慢程度。
化学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浓度、物质状态和催化剂等。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测量化学反应速率,并利用速率方程式来描述化学反应速率与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3.2 化学反应平衡化学反应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时,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浓度保持不变。
根据阿伦尼乌斯法则,可以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来确定反应的平衡常数。
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理论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和理解化学反应的实际过程。
西方哲学史笔记
![西方哲学史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212bc3543323968011c92ed.png)
近代哲学概论一、经验论与唯理论1、相同点:(1)方法论:怀疑主义和理性精神。
(2)目标:追求普遍必然性的知识和建立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3)发展过程:都不仅有着纵向上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发展,而且在相互论战中也接受了对方的一些观点。
(4)结果:都走向了自身的反面,未能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5)意义:为德国古典哲学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批判性思考和辨证综合奠定了基础。
2、不同点:(1)出发点:经验论强调从感觉经验出发,唯理论则强调从天赋观念或天赋原则出发。
(2)方法:经验论强调观察实验的方法,在对感觉经验进行概括和提升的基础上制定了经验归纳法;而唯理论则强调数学推理的方法,以天赋原则或天赋观念作为逻辑起点而发展了理性演绎法。
(3)原则:经验论认为一切知识无不来自于经验,唯理论则认为一切普遍必然性的知识都是从天赋观念或天赋原则出发通过理性演绎得来的。
(4)理论困境:经验论的出发点和方法都无法完全保证知识的普遍必然性,而唯理论则是演绎的前提或出发点的合理性问题无法解决。
(5)归宿:经验论的归宿是怀疑主义或不可知论,即休谟对经验之外的任何存在(物质实体、精神实体以及因果联系等规律)都采取悬而不决的态度,否定了知识的客观性和普遍必然性,从而使得精神对自然的认识实际上成为不可能,从而割裂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唯理论则发展成为一种独断论,知识被看作是由天赋观念根据矛盾律推演出来的,否定了对客观世界进行广泛的经验观察的必要性,经验只是诱发理性推理的机缘而已,精神只需根据先验的天赋原则进行演绎就可以建立起全部的知识体系,从而直接将思维等同于存在。
弗朗西斯.培根一、概述培根认为,哲学的目的就在于探求知识——知识就是力量。
通过认识自然,就能获得支配自然的力量,而认识自然就是要发现自然的“形式”,即规律。
但要实现对自然“形式”的认识,必须首先消除阻碍我们获得关于自然“形式”知识的思想障碍和更新我们研究知识获得的方法。
《知识论导论》学习摘记
![《知识论导论》学习摘记](https://img.taocdn.com/s3/m/42d350d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bb.png)
《知识论导论》学习摘记《知识论导论》学习摘记宋圭武知识及其类型。
有三种不同的知识:熟悉的知识、有能力的知识和描述的知识或命题的知识。
什么是真理?Pontius Pilate对耶稣说,正是在他把耶稣带上十字架之前。
哲学史上主要有三种真理论:符合论、融贯论、实在论。
真理的符合论是这样一种理论,即真理在于命题(或语句)与证实或肯定命题的事实或事态之间的关系。
一个信念是真的,是当它肯定一个符合事实的命题。
真理的融贯论是说,讲一个命题或信念是真的,就是讲它与其他命题或信念的系统相融贯。
真理的实在论认为,一个信念是真的,当它是有用的或得当的。
我们如何获得知识?关于知识获得有两种经典理论:理性论和经验论。
理性论者只是相信理性对于发现真理是充分的,而经验论者则主张一切知识都通过感觉和知觉而起源。
柏拉图认为一切知识都是先天的知识。
经验论者约翰?洛克和大卫?休谟认为,在我们诞生时,我们的心灵是空白的,世界通过我们的感觉而产生观念。
康德提出先天综合知识---即可能开始于经验但不从经验产生,然而是直接被知的知识。
古代怀疑论学派。
阿塞西劳说:“只有一件事我知道,这就是我一无所知。
”并补充说:“我甚至连这一点也不知道。
”古代怀疑论与现代怀疑论的主要差别是,当现代怀疑论否认知识却允许信念时,古代怀疑论则不允许信念,特别是形而上学信念。
穆勒:宁成为不满足的人而不愿做得到满足的猪;宁成为不得满足的苏格拉底而不愿为得到满足的愚人。
怀疑论的挑战。
怀疑论是一种主张我们没有任何(或几乎没有)知识的理论。
存在两种类型的怀疑派。
全面的怀疑派肯定并一般说我们不能知道任何东西或几乎不知道任何东西。
局部的或温和的怀疑派则说当我们对某种一般的和特殊的真理有知识时,我们关于外在世界、归纳法、他人心灵、自我、不朽性、自由意志和其他形而上学真理却没有任何知识。
论全面怀疑论的经典著作是笛卡儿的《沉思集》笛卡尔自己认为他能挫败怀疑派。
首先,他推理说,如果他在怀疑任何事物,他就能确知一事物,即他存在。
西方哲学史复习知识点总结笔记
![西方哲学史复习知识点总结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8853653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f.png)
西方哲学史复习知识点总结笔记古希腊罗马哲学●早期希腊自然哲学早期希腊哲学主要是指爱奥尼亚Ionia地区的米利都学派和爱非斯学派Ephesus,南意大利地区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爱利亚学派的哲学思想。
是希腊哲学的最初形态,第一次摆脱了希腊神话的传统思维模式,以哲学的方式提出了关于万物的“本原”的问题。
●一、希腊哲学●1.希腊哲学概述:在西哲史,古代哲学也称为“古希腊哲学”或“希腊哲学”。
从古代希腊发源,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经历了希腊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罗马共和国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因而有时亦被称为“希腊罗马哲学”。
“罗马哲学”是希腊哲学的延续,实际上相当于希腊哲学的后期阶段,一般称之为“希腊哲学”●2.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1)希腊哲学产生的条件●①“惊异”和“闲暇”是两个必要条件。
●②希腊民族是一个具有思辨禀性的民族。
●(2)希腊民族具有思辨禀性的原因●①政治层面的原因:希腊城邦社会建立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以个人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为基本原则而形成,这种适应商品生产和公平交换所建立的城邦奴隶制国家,其政治形式必然会日益走向工商业奴隶主民主制。
●②思维方式的原因:城邦生活中将普遍性的法律确立为不可动摇的圭臬的做法,使希腊人养成把抽象原则看得比感性生活更加具有本质性的思维习惯。
黑格尔认为,希腊的精神就是“尺度”和“限制”,将规定性给予那些不可度量的东西。
●(3)哲学含义:哲学=爱智慧●①广义上,一切与知识有关的内容都可纳入哲学的范围,即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探索,是世界各个古老文化共同具有的。
●②狭义上,只有探寻事物一般原理、追问自然万物本原根据的知识,才能是“智慧”,亚里士多德:“智慧就是有关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
”对这种“智慧”的热爱与追求(即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或形而上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
希腊民族首创的一门独立学术。
●注:亚里士多德对自己哲学的划分为:●①“第一哲学”是指关于“存在本身”or“作为存在的存在”的学问,即实体哲学or形而上学;●②“第二哲学”指广义的物理学or自然哲学。
哲学新高考知识点笔记
![哲学新高考知识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e5ee1c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1.png)
哲学新高考知识点笔记一、认识论与唯理论认识论是研究人类认识活动的一门哲学学科,主要涉及对认识和知识的本质、源头以及获取方式等方面的讨论。
而唯理论则是认为只有理性认识是唯一可靠的,强调逻辑思维和科学方法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性。
认识的本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有人认为认识是主观的,即认识活动是个体主体在主动接受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的;而有人认为认识是客观的,即认识活动是由客观事物的内容和规律决定的。
不同的认识论流派有不同的观点,例如唯心主义认为认识是主体精神的产物,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客观物质的反映。
在认识获取方式方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最基本的方式。
感性认识是通过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而形成的,而理性认识则是通过思维对感性印象进行加工和思考而形成的。
感性认识相对简单直接,但容易受到感官的局限和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而理性认识相对深刻全面,但需要借助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等能力。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宇宙的发展和事物的变化都是由矛盾的斗争引起的。
矛盾是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通过斗争和转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则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运用,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即社会的政治、法律、文化等。
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重要概念是阶级斗争。
马克思认为阶级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基础,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历史上的革命和社会变革都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还强调了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性,认为历史是有规律可循的,符合客观规律的社会形态将不可避免地被新的社会形态所替代。
三、伦理学与人生观伦理学是研究道德行为和道德规范的学科,涉及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人生观则是人们对于人生意义、价值以及人生目标的主观看法。
伦理学的核心是道德,道德是人们在社会关系中遵守的一定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
2020年综合基础知识整理笔记
![2020年综合基础知识整理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4c82d8865ce0508763213f5.png)
综合基础知识整理笔记综合基础知识包含的知识点十分的多,下面就为大家奉上综合基础知识笔记吧!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学习论复习重点整理
![学习论复习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c659e10fc4ffe473368ab18.png)
1.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2.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系统的概述,它主要研究人类和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心理的特征。
3.学习理论的流派:(1)刺激反应学习理论(2)认知学习理论(3)折中主义学习理论(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4.在心理学史上,英国学家洛克第一个提出了联想这个概念。
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一、桑代克:1.基本观点:1)动物的基本学习方式就是试误学习。
2)学习就是刺激环境与正确反应之间的直接联结,是在几乎没有意识参与的情况下自动形成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联结,联结就是某种情境能唤起某种反应的倾向:分为动物的那种联结、含有观念的联结分析或抽象、选择性思维或逻辑。
)3)教育的目的就是将某些反应永久保持,有些消除,并将另一些联结加以改变或利导。
2.学习规律:1、准备律2、效果律3、练习律二、巴甫洛夫学习就是条件反射。
三、华生行为主义1、基本观点:1)强调客观实验;2)应关注行为而非意识;3)强调用刺激-反应来分析所有的行为,包括情绪反应。
4)(行为的解释在于神经系统、学习是决定因素,否定了人的意识。
)四、格思里邻近学习1、基本观点1)刺激情境是由大量刺激要素组成的;2)注重“动作”的反应,认为学习的内涵是一些动作与各组刺激要素所形成的的联结。
3)只要有机体对一组刺激做出一个动作,联结就形成了,学习也就完成了,学习是一种全或无的联结(如果形成新的联结,那么之前的联结也就凋谢了。
)4)根据邻近学习原理,有机体在某种刺激下所做出的最后反应,就是他今后遇到同样刺激的最佳预测,认为学习中其主要作用的是暂时联系,2、名词解释:1)泛化——将泛化归因于训练情境与测验情境所具有的共同要素的数量,共同要素越多,做出反应的概率就越高。
(艾斯蒂斯如果一个人从一组刺激中戏的某种反应,在出现另一组类似刺激时,他做出同样的反应就是泛化。
)2)辨别——一种反应与一种刺激联结、另一种反应与另一种刺激相联结。
复习笔记考研哲学理论知识点总结
![复习笔记考研哲学理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f31ca6f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88.png)
复习笔记考研哲学理论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考研哲学理论的重要知识点,以便帮助考生复和准备考试。
以下是各个方面的知识点概述:
一、形而上学
- 形而上学是研究实体的本质和存在方式的哲学学科。
- 形而上学的重点领域包括实体论、属性论、关系论等。
- 特定的哲学学派和哲学家在形而上学方面有不同的观点和理论。
二、伦理学
- 伦理学研究道德价值和行为规范的哲学学科。
- 伦理学分为伦理道德和实践伦理两大核心领域。
- 伦理学涉及伦理学派、伦理观、伦理原则等重要概念。
三、认识论
- 认识论关注知识的本质、来源和限度。
- 认识论涵盖了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唯证主义等不同的认知理论和观点。
- 认识论的关键问题包括直观与概念、理性与经验等。
四、美学
- 美学研究艺术和审美体验的哲学学科。
- 美学关注艺术的定义、审美价值和艺术批评等问题。
- 美学领域包括形式美学、艺术哲学等子学科。
五、哲学思维方法
- 哲学思维方法包括辩证法、逻辑思维等。
- 哲学思维方法有助于提高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 不同哲学学派和哲学家对于哲学思维方法有不同的强调和运用。
以上是考研哲学理论知识点的概要总结。
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复习和准备,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希望本文档对考生有所帮助!。
基础常识知识点笔记
![基础常识知识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022dc45b307e87101f69601.png)
公共基础知识点笔记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笔记(详尽版)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笔记(详尽版)](https://img.taocdn.com/s3/m/d419aab9ec3a87c24028c454.png)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哲学概论知识点笔记总结
![哲学概论知识点笔记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16e0c11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3.png)
哲学概论知识点笔记总结一、哲学的定义和特点1. 哲学的定义- 哲学起源于希腊语中的“哲学”(Philo-sophia),意为“爱智慧”、“追求智慧”,因而它是关于世界和人类生活的基本问题的深刻思考和探讨。
-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提出,“哲学是研究存在的普遍性原理和原因的科学”。
2. 哲学的特点- 在形式上,哲学的表现形式是系统性的思考,是通过逻辑推演和论证来探索真理。
- 在内容上,哲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宇宙、生命、道德、认识、价值等方面的基本问题,致力于对这些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解释。
二、哲学史1. 古希腊哲学- 古希腊哲学分为前苏格拉底时期、苏格拉底时代和后苏格拉底时期。
前苏格拉底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泰利斯、安纳克萨吕斯和赫拉克利特等,他们主要关注宇宙的根源和本质;苏格拉底时代以及之后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主要关注人的思想和价值观。
2. 中世纪哲学- 中世纪哲学以基督教神学为基础,形成了以信仰和理性相统一的“神学之学”,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阿奎那和托马斯·阿奎那等。
3. 文艺复兴哲学-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们致力于通过人文主义和经验主义方法重新审视宇宙和人类的地位,代表人物有伽利略、培根和笛卡尔等。
4. 近代哲学- 近代哲学以启蒙运动为主要标志,强调理性、自由和平等,代表人物有洛克、康德、黑格尔等。
5. 现代哲学-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哲学运动主要包括实证主义、存在主义和新康德主义等,代表人物有尼采、胡塞尔和康德尔等。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1. 宇宙的本质和起源- 哲学试图探求宇宙存在的根源和本质,包括宇宙的结构、宇宙的起源、宇宙的发展等问题。
2. 人的本质和存在- 哲学思考人的本质与存在,包括对人类的理性、情感、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本质和特点的解释。
3. 知识的起源和限度- 哲学思考认识的本源与局限,这包括知识的起源、真理的标准和知识的局限性。
4. 价值与伦理- 哲学反省价值与伦理的问题,探讨道德规范的本源、价值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取向等问题。
哲学部分常识复习提纲
![哲学部分常识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e52023768e9951e79b892756.png)
一、唯物论部分(主要原理、观点)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做到按规律办事。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1)辨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一方面,客观规律性始终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一)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可变性、多样性)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的联系还具有客观性。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2、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唯物辩证法认为,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中,整体或系统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所以在一切活动中,要求我们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出发,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 .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整体和部分存在着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关系,所以要达到整体的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理想结果,就必须在强调局部要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十分重视搞好局部,以便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知识论读书笔记
![知识论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9fcd75f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ca.png)
知识论读书笔记一、知识论的基本概念。
1. 知识的定义。
- 传统的知识定义为“有证成的真信念”(JTB理论)。
例如,我相信外面正在下雨(信念),我看到窗外的雨滴并且地面是湿的(证成),而实际上外面确实在下雨(真)。
但后来盖梯尔问题对这一定义提出了挑战,他提出了一些反例,说明满足JTB条件的不一定是知识。
2. 知识的类型。
- 先验知识和后验知识。
先验知识是不依赖于经验就可获得的知识,比如数学中的“2 + 2 = 4”,逻辑中的“如果A则A”等。
后验知识则依赖于经验,如“水在100℃沸腾”是通过对水的加热观察等经验活动得到的知识。
- 命题知识、能力知识和亲知知识。
命题知识是关于事实的陈述,如“地球是圆的”;能力知识是关于如何做某事的知识,如知道如何骑自行车;亲知知识是通过直接经验所获得的知识,如对某种颜色的直接感知。
二、知识的来源。
1. 感官经验。
- 经验主义者认为感官经验是知识的主要来源。
例如,洛克认为人的心灵就像一块白板,知识是通过感官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后在心灵上留下印记而形成的。
我们通过视觉感知物体的形状、颜色,通过触觉感知物体的质地等,这些感官信息经过大脑的处理后形成知识。
- 感官经验也有其局限性。
比如错觉现象,一根直的筷子插入水中看起来是弯的,这表明感官可能会欺骗我们,所以单纯依靠感官经验获得的知识可能并不完全可靠。
2. 理性。
- 理性主义者强调理性在知识获取中的重要性。
像笛卡尔,他通过怀疑一切,最后得出“我思故我在”的结论,认为理性的思考和推理能够揭示真理。
例如,在数学和逻辑领域,理性的演绎推理是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方法,从一些基本的公理和定义出发,可以推导出一系列的定理。
- 但是理性也有其问题,例如理性推理可能会基于错误的前提,而且有些复杂的现实问题难以仅仅通过理性推理来解决。
3. 记忆。
- 记忆在知识的存储和传承中起着关键作用。
我们通过记忆保留过去的经验和学习到的知识。
例如,我们能够背诵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人物等,这些知识都是依靠记忆保存下来的。
哲学课堂知识点总结
![哲学课堂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83c3c4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42.png)
哲学课堂知识点总结哲学是一门探索人类存在意义和价值的学科,其思考范围涉及广泛,包括道德、知识、自然、宇宙、生命等诸多方面。
在哲学课堂上,学生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哲学思想和思考方法,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身。
以下是哲学课堂上常见的知识点总结:1. 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哲学的开端,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思想。
柏拉图是一位理想主义哲学家,他认为真实的世界是理念的世界,而感官世界只是理念的投影。
亚里士多德是一位实用主义哲学家,他强调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获取知识。
2. 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一个主要分支,研究客观存在的本质和属性。
其中的重要概念包括实体、属性、存在、本质等。
形而上学对于理解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3. 伦理学伦理学是研究道德和价值观的哲学分支。
其中包括伦理学的基本原则、道德判断的依据、伦理决策等内容。
通过学习伦理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道德和价值观的本质,从而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4. 逻辑学逻辑学是研究推理和论证的哲学分支。
学习逻辑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维和论证,从而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5. 知识论知识论是研究知识的本质、获取和验证的哲学分支。
通过学习知识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的本质和获取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学习和知识的重要性。
6. 自然哲学自然哲学是研究自然和宇宙的哲学分支。
其中包括对物质世界和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探索。
通过学习自然哲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和宇宙的奥秘,从而更好地珍惜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
7. 生命哲学生命哲学是研究生命和生命意义的哲学分支。
其中包括对生命的本质和意义的思考。
通过学习生命哲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宝贵和珍贵,从而更好地珍惜生命和关爱他人。
哲学课堂还包括其他一些重要概念和思考方法,比如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批判理论、实证主义、唯心主义等。
这些概念和方法对于理解当代社会和个体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哲学课堂知识点的总结涉及到众多哲学思想和思考方法,涵盖的领域广泛,涉及哲学的各个分支和重要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论复习笔记
2、排除否决者
3、确定性理由条件
4、因果联系2、比如做梦
3、如果P是假的,S仍然Q,
那么P就不是知识。
即P和Q
之间没有内在的关联。
4、P和Q之间存在因果联系
(引起),这种因果联系满足
老百姓na?/e的条件就可以。
2、排除的规则很难确定,比
如要排除到什么程度
3、有可能前提Q没有任何错
误,但是P不是知识。
不满足
直观的知识理解的个例。
(?)
4、什么叫做引起?
Na?/e的标准是什么?
阿格里帕论证与辩护倒退问题困境:你每提出一个新的主
张,就会受到新的挑战。
怀
疑论者总是可以进一步追
问:你用来支持一个主张的
证据是否确实就是你所知道
的东西?
阿格里帕三分:
(1)无穷后退:不断想出某
些新的东西来支持你原
来的主张;
(2)独断:在某一个点上拒
绝回答;
(3)循环:在某一个点上,
重复你已经说过的话。
解决无穷后退的一个办法:基础
主义
强(古典)基础主义(1)基础信念,满足自辩
护;
(2)所有非基础信念,都是
可以用演绎的方式从
(1)导出;
(3)所有称作知识的东
西,要么满足第一条,要么
满足第二条。
基础主义必须说明的两个问
题:
(1)说明认识论的基本信念是
什么;
(2)说明怎样由基本信念达
到其他非基础信念(强弱基础主
义的共冋难题解决
办法:外在主义)【?】关于基
础信念的自辩护的两个重要的概
念:
(1)self-evidenee 自明,这
个事儿只要是真的,你就信,比
如所有的数学定理。
(2)in corrigible :对某人来
说,足够强烈地相信为真,你不
可能向他表明他是错的。
比如所
有的经验。
强基础主义的一些主要批
评:
1、丰富性:基础信念要足够
丰富,才能够推导出一切作为非
基础信念的知识。
2、从感觉材料导出关于物体
的知识,即还原论是不可能的。
【罗素:如果事先没有桌子的概
念,你如何确定那堆感觉材料就
是桌子呢?所以你是感觉不到桌
子的。
】
3、通常认为的基础信念可能
是可错的,比如因果关系,雪地
上的阴影、疑病的人。
4、不可错的命题有可能没有
得到恰当的辩护,比如瞎蒙。
5、基础主义对其假定的逻辑
没有作出任何论证。
从基础信念
到导出信念,导出的逻辑可能不
是唯一的。
弱化(温和)的基础主义1、可错主乂(弱基础主义)
2、上升论证一一比较强的论证 (Bonjour: the epistemic
asce nt argume nt) 1、只要你没有理由拒绝它,
它就是被辩护的实践原
贝农
2、(1)信念B具有特性A;
(2)具有特性A的信念很有可
能是真的;(3)所以B很有可能
是真的;(4)在这个意义上,你
相信B得到了辩护。
1、问题:不能细推,如果有错
误的理由拒绝它,你还信它,就
不能算得上被辩护了。
2、例子:Sosa的观点:我看
到一个红色的东西可以作为一个
基础信念,是因为背后有一个原
则,就是直接起源于感觉的信念
就是基础的。
但是这个原则是一
般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