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外地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合集下载

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案例

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案例

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案例在我们村有个叫小阳的孩子,他的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就把他留在奶奶身边。

这小阳啊,刚开始的时候就像个小刺猬,浑身是刺,不太好接近。

我第一次注意到他是在村里的小学。

那时候他总是一个人坐在教室的角落里,别的孩子课间都在嬉笑打闹,他就低着头,自己在本子上乱画。

有一次,学校组织活动,大家都组队玩游戏,可没人愿意跟小阳一组。

我就凑过去问他想不想跟我一组,他眼睛里满是怀疑,小声嘟囔着:“你为啥要跟我一组?”那小阳说话的时候啊,都不敢看我,眼神躲躲闪闪的。

后来我才知道,因为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小阳心里特别自卑。

他觉得自己就像个没人要的小可怜,别的孩子都有爸爸妈妈疼,自己只有奶奶,而且奶奶年纪大了,很多时候也不能完全理解他那些小想法。

从那以后,我就经常去找小阳玩。

我会给他带一些从城里带回来的小零食,像那种带卡通图案的小饼干,他一开始还不好意思接呢。

我就故意逗他说:“你要是不吃,这小饼干可就哭鼻子喽,它专门从城里跑来想被你吃呢。

”他听了这话,“噗嗤”一声笑了,这才慢慢接过饼干。

我还给他讲外面世界的趣事,什么大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像巨人一样,还有会在马路上跑的“大铁盒子”(汽车)。

小阳听得眼睛放光,他特别好奇,总是缠着我问这问那。

我发现这孩子其实特别聪明,就是缺乏关注和引导。

有一次,我带他去山上放风筝。

那风筝是我专门给他买的,上面画着超级英雄。

小阳拿着风筝,在山坡上跑啊跑,那小脸蛋跑得红扑扑的。

风筝飞起来的时候,他高兴得又蹦又跳,大声喊着:“看,我的超级英雄飞起来啦!”那一刻,我看到他眼里有了自信的光彩。

慢慢地,小阳变了。

他在学校开始主动和同学们说话了,也不再是那个总是低着头的小可怜。

他的成绩也越来越好,老师都夸他像换了个人似的。

有一次他还跟我说:“叔叔/阿姨,你就像我的爸爸妈妈一样,我以后也要像你给我讲的那些人一样,做个厉害的人。

”你看,其实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啊,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多陪陪他们,给他们讲讲外面的世界,让他们知道自己也是被人爱着、关注着的,就像小阳这样,一颗封闭的心也能重新打开,充满阳光。

一名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转变的个案分析1

一名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转变的个案分析1

一名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转变的个案分析摘要: 本文从个案分析入手, 对外来务工子女这一新生的弱势群体的心理转变进行探究。

关键词: 外来务工子女;心理转变;个案1 背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传统的经济结构被逐渐打破, 不同地域的劳工不断的流动, 形成数量庞大的外来务工人群。

在这个外来务工人员群体中, 有很大一部分是连同自己的孩子一起进入到当地的, 另外, 年轻一代有很大一批都在当地结婚生子。

对于许多有子女的外来务工人员来说, 他们本身在离开家乡出外打工之后遇到了诸多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 子女教育问题更是他们面临的最大困难。

对于这些务工子女的教育, 有关部门是相当重视的, 虽然多数外来务工子女已能进入学校接受教育, 但他们在当地所受到的不公平以及他人的偏见和歧视却不可避免。

同时, 由于生活环境的特殊性, 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偏差。

因此, 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就不可避免发生很多困难。

外来务工家庭大多来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 经济收入和文化素质都较低,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仅能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 在和当地孩子优越的生活进行过对比之后,他们的孩子在心理上或多或少会产生自卑, 行为异常可能表现为攻击性强, 习惯性撒谎, 偷窃、逃学等具有非情感依赖的异常行为。

2 个案学生黄某, 男, 2012年进入我校就读初一。

年龄比班上学生都要大, 但是此时他却和他认为很“嫩”的小孩子一起坐在初一的课堂中, 并且在学习等各方面都比不过他们, 这对他的心理冲击力可想而知。

因此, 他在班级就表现为经常违纪犯规, 比如打架闹事, 欺负同学, 破坏公物等, 除此之外, 该生还有一个恶习, 就是爱和老师狡辩甚至顶嘴。

作为班主任, 我多次教育, 但收效甚微。

后来, 我让他担任班级的“纪律监管员”, 主抓班级的纪律问题。

刚开始他有点不习惯, 甚至有点受宠若惊。

走马上任后颇有点“拿了鸡毛当令箭”的架势。

在他像骄傲的公鸡一样昂起头时, 我适时提醒他现在是一个小干部, 要以身作则, 不能像以前一样了。

关爱流动的花朵 ——外来工子女的心理健康

关爱流动的花朵 ——外来工子女的心理健康

关爱“流动的花朵”,让每个农民工孩子抬头走路——论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晋江市尚志中学向绍军改革开放的大潮,激活了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大量的农民工涌现在沿海各大中小城市,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农民工群体。

随着政府各项政策的不断完善,民工的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也可无条件在当地就读,为了亲自照顾孩子,有一部分父母把孩子带在身边,并在当地上了学,父母到哪孩子到哪,于是不停地辗转流动,他们便顺理成章成了“流动儿童”,城市里“流动的花朵”。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相对稳定的环境,既而出现如学习问题、教育问题、心理健康问题、越轨与犯罪问题等,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心理健康问题。

其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有强烈自卑感、脆弱、冷漠、缺乏城市的归宿感、养成习惯差、逆反心理较强、人格偏执、性格孤僻、多愁善感、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封闭、排斥心理等。

而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等等,严重的甚至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

这些对他们的学习、人际关系处理、人生观的树立等都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晋江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民营企业遍地都是,近年来,晋江市很多学校(公办学校)外地生占了近三分之二的比重。

中学阶段,正是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如果不能及时、正确地引导,他们很容易形成扭曲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严重了说会形成反社会的心态。

因而,关注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尊重和维护他们的生存权、发展权,是学校、家长及至社会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1.家庭教育及生存环境的影响。

大多数外来生的家长都是从事体力劳动的普通民工,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也不算高,离乡背景出来赚钱,自然不会有很好的生存环境,租住的地方首选条件是价格便宜,所以一般不会选择宽敞、舒适的出租房,一家大小挤在一间房的,或者有两三间房,那生活设备也不会齐全,或者周围环境嘈杂,卫生条件极差等。

家长要到晚上10—12点下班,与孩子相处的时间短,交流的时间几乎没有。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留守儿童是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我们通过调查发现,这些“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学习较差、性格缺陷、缺乏亲情、心理障碍、安全隐患等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从教育入手来帮助他们。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关于《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的文章,欢迎阅读了解!案例一、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刘海燕的转变一、个案档案:刘海燕,女,2000年4月5日出生于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小枧镇河沟村,父亲:刘双林,母亲:,是游仙区小枧置信小学六年级四班的学生,由祖父母监护。

二、问题概述:刘海燕同学上课不够专心,学习和思想状况一般,成天少言寡语,目光忧郁,心事重重,但却尊师敬长,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学习缺乏主动性。

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性格倔强、固执。

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处事情绪化,易冲动。

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

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在她读三年级的时候父母想要个儿子,生了二胎,结果还是个女儿,这样父母回家的时候更少了,祖父母要带两个孩子,负担更重了。

三资料收集:通过入户走访,刘海燕的祖父母告诉我们,刘海燕父母在她六岁就外出打工,刘海燕一直由祖父母带大,父母只有在过年时才回家,祖父母年岁以高,没有文化,只管好三顿饭,使她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

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

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1、亲情的缺失:刘海燕的父母在外务工多年,很少与子女相处,尤其是近两年,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远远超出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父母的不闻不问,祖父母的隔代观念,几乎让年幼的她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陪伴她的除了孤独之外,更多的是泪水。

随迁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随迁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随迁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不同家庭教育因素和家庭环境,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当今来自社会的不良影响,对学生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主导文化产生了一种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学生产生了心理上的问题,如:自卑、厌学、缺乏同情心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心理疾病。

这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将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必须剖析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创设有利的外界环境,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矫治,促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向有益的方向转化。

我校是一个随迁子女集聚较多的学校。

我在教育实践中遇到下面一个案例:有一位令人头疼的随迁子女小明,凡是教过他的老师都会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这个学生软硬不吃,拿他没法子。

”这个貌不惊人的男孩,开学初即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上课时常与同学小声讲话,作业经常不做,劳动时逃跑,老师批评毫不奏效。

老师们都觉得他是无可救药。

一、小明心理问题与根源有三方面:(一)自尊自卑经过观察,我发现小明比较内向,平时除了上课讲话,下课时不多说话,但谁触犯了他,脾气却很暴躁。

通过询问其他学生,我才知道他的学习基础不太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却不见效,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总觉得被人瞧不起,意志消沉。

平时与大家的接触也越来越少,渐渐把自己封闭了起来。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躲避其他同学,他用自尊营造可怜的保护层,躲藏在痛苦之中。

(二)逆反心理,容易偏激在小明的生活经历中,不是受到家长的责备、打骂,就是被老师批评、训斥,被同学挖苦、讽刺。

因此,他往往很敏感,抱有很大的戒心,不信任别人,一点儿芝麻绿豆大的事儿也会引发一场轩然大波。

教师对他进行教育,他不理不睬。

其结果往往是成绩越来越差,学习兴趣自然减弱。

(三)意志薄弱,不愿学习小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动脑筋,学习成绩退步,在学习中遭多次失败,就产生了厌学心理,认为功夫花了,没有用,不如不出力;犯了错误受到老师教育后,有时有悔改之意,想振作精神奋发向上,但是由于自制能力差,一遇到小小的挫折就有可能知难而退,坚持不了几天时间便又故态复萌了。

对随迁务工子女教育案例

对随迁务工子女教育案例

对随迁务工子女教育案例
嘿,咱今天就来讲讲随迁务工子女教育这档子事儿。

你想想看啊,那些跟着爸妈来到陌生城市的孩子们,就像一颗颗小种子被风吹到了新的土地上。

比如说,我认识的一个小朋友叫明明。

他跟着爸妈从老家来到大城市,一开始,他满眼都是迷茫和害怕。

在老家,他有熟悉的小伙伴和老师,可到了这儿,一切都变了。

他得去适应新的学校,新的环境,这多不容易啊!他就像一只孤单的小鸭子,努力地寻找着自己的队伍。

有一次我碰到明明妈妈,她满脸愁容地说:“真担心孩子在这里跟不上学习,受委屈啊!”咱换位想想,要是你处在明明的位置,你会怎么样呢?肯定也会心里没底吧!
但幸运的是,明明遇到了一位特别好的老师,那位老师就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明明的心。

老师耐心地教导他,鼓励他去交朋友。

慢慢地,明明这颗小种子开始生根发芽啦!他有了自己的小伙伴,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

其实像明明这样的随迁务工子女还有很多很多。

他们就像是在大海中漂泊的小船,渴望着找到一个安稳的港湾。

教育对于他们来说,不就是那座指引方向的灯塔吗?难道我们不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吗?
我们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不能让他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孤单前行。

我们应该伸出双手,拉他们一把,让他们也能茁壮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因为每个孩子都有梦想的权利,都应该有机会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啊!这就是我的观点,我们必须重视随迁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让他们的未来充满希望!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或需要帮助,欢迎随时联系我。

在路上——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旅程

在路上——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旅程
0' _
¨ ; }




l _
赛| 瓤
在 路 上
农 民工 子 女 的 心理 健 康 教 育旅程
李皖湘
( 东省佛 山市顺德容桂镇高黎小学) 广

要 : 于社 会发 展 带来 的 种 种 变化 , 国 学校 教 育 和 儿 童发 展 事 业 受 到 了严 重 的 冲 击 。 大 量 农 民 工 子 女 的 进 入 , 得 城 市 由 我 使
1 2
窗帘 , 弄好后 不住地惊 叹 :真不错 , “ 这样整理漂亮 多了。” 听了 萌发性观念 ; 三是“ 羞于 启齿论” 觉得和孩子谈性 , , 讲不出 口; 四 我的话 , 得意” 我知道 , 她“ 了, 这是我的信任与赞赏发挥 了作用 。 是 “ 闭保 险论” 干脆不谈 , 封 , 或对涉及 与性有关 的事物加 以严格

直 以来我们的教师 面对 的是活泼 、 可爱 , 大多是从小受到
良好教育 的白白胖胖 的城市独生子女 ,突然要面对这样一群城 便教他读拼音 , 读美文 , 鼓励他学好英语。此后 , 他进步很快 , 到 外来 客 , 面对这 样一群 曾驻 守在家 乡 、 长期远 离父母 的 “ 孩 四年级 时 , 野 语文成绩竞达到班上 的中上水平 , 各方 面表现也很不 子” 教育对象 的改变 , 以说“ , 可 老革命 ” 遇着 了新 问题 ; 再者 , 随 错 。他 的父母非常惊喜。这让我认识到儿 童的兴趣是和他的人 着时间的推移 , 国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大多已到而立之年 , 中 格 紧密地联 系在 一起 的 , 我 其 自尊 、 自信驱动着他们 热爱学 习; 让我 的不少人 已走上了教育岗位。当这样一批被捧在手心里 长大的 认 识到孩子的学 习其 实并不单纯是对一种符 号的认知 , 它是紧 “ 皇帝 ” 小公 主” 小 “ 们走上讲 台 , 面对着 1 / 至是 23的从偏 密地和孩子 的情感联在一起 的。教师的一个 眼神 、 2甚 1 一次抚摸、 一 远山区、 贫穷 的小村蜂拥而至的农 民工的孩子时 , 教育 的尴尬是 次鼓励 , 连同作文本子上的几 条波浪线 , 都会影 响孩子 的心理世

逆反型农民工子女教育案例

逆反型农民工子女教育案例

逆反型农民工子女教育案例一、案例基本情况***,男,12岁,在**小学随班就读。

2014—2015学年就读小学六年级。

学习成绩较差,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

经常和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老师对着干。

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

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逐步发展成为一些打架斗殴的行为。

二、案例分析这个孩子的叛逆行为是农民工子女进入小学高年级的一种表现。

许多农民工子女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对别人不信任,思想涣散,不思进取。

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甚至还挑剔老师。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多数农民工子女因父母白天黑夜的打工,父母无时间照管孩子,与孩子交流沟通较少;遇到问题还说不到孩子的心里去。

家长主要关心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农民工子女未成熟和心灵扭曲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三、教育的策略1、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和教师都要把自己树立为学生的榜样。

首先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要让学生无意识地自觉把地自己当作榜样去效仿。

时时处处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爱心。

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这种无声的教育,比什么都管用,常常事半功倍。

特别是特殊儿童,他们就更需要动力和方向,需要积极性。

2、春风化雨,坚持疏导教育:教师要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

当他犯错误时,尽量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

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3、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老师要善于挖掘特殊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

(课题研究)我校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

(课题研究)我校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

我校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郑州市惠济区薛岗小学王建军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外来务工人员为我们的社会发展出了很多力,他们的子女也跟着他们在异地生活,远离家园的人是弱势群体,他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是每一个教育者、也是整个社会关注的对象。

关注他们,才能让外来务工人员无后顾之忧。

全身心的投入惠济的到经济建设上。

二、研究概况随着惠济区薛岗村养牛基地和老鸦陈调味品市场的的迅猛发展,薛岗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

其中,有不少民工携子带女,把子女安排在其打工地就近读书,形成一个新兴的,人数众多的待教育群体——外来民工子女。

就我校而言,近300名学生中外来民工子女的比列已超出70%。

面对如此庞大的待教育流动群体,其地区来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家庭情况等因素多样。

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发展成长也将面临着更大的考验——其自身如何更好的融入新的环境中?而作为教育的组织者学校和老师又该如何去引导、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一旦心理产生不良倾向,最直接的受害者是孩子,间接的受害者就是整个社会……这些问题显得尤其重要,刻不容缓!使民工子女在新的教育环境中拥有健康的心理,美好的心情;在他乡快乐、健康地成长。

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月工资剩余情况501—1000元,41%1001以上,47%20%30%40%50%我们调研了1-6年级年段298名孩子,发现民工子女处在新的环境氛围中本身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又有比较严重的情绪化的倾向,心理素质极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发现,由于这些心理上的因素不稳定因素,会导致他们打架、骂人的现象增多,极易给他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三:研究的过程1、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我校外来务工人员现状本研究共下发问卷298份,回收有效问卷290份,回收率达97%。

从我校调研的情况来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如下:(1)、家庭收入薛岗村属于惠济区偏远地区,地区经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而外来务工人员在我薛岗村是最多的,但基本都是靠喂牛维持生计。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三篇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三篇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三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一篇一、问题表现:安某,男,15岁,九年级(5)班学生,父母离异,判给父亲,但父亲在外打工,跟叔叔二人居住。

说话、打架,多动。

二、教育过程及结果: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发现他这怪僻的性格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缺少家庭教育;二是补偿式的父爱,每次父亲回来就是给他生活费及零花钱,对于他物质上的要求尽全力满足,但对于学习基本不提,品德教育从不过问。

三是学习疏于监督,养成了随心所欲,无所谓的习惯。

因此我开始慢慢的观察他,了解了他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我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措施:(1)走进心灵,倾注无限关爱。

我真心实意地走进他的心灵,从心灵上关心他的健康成长,驱除他由于父母不在而积压在心头的阴影。

我经常找他聊天,聊天的内容不拘限于生活、学习,想到什么聊什么,了解他的兴趣爱好,消除他的困惑,让他知道我一直在关注他。

生活中有了困难,我会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他、帮助他。

(2)拒绝训斥,力行宽容教育。

在他犯错误时,及时对其进行帮助教育,心对心、面对面的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追求。

在他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书写潦草,丢三落四,迟到早退,纪律松散的情况下,对其尽量减少训斥,力争能抽出时间和他谈心交流沟通,必要的时候可以宽容他,或将作业量和难度降低。

对他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3)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

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让儿童教育儿童的原则,很有见地,揭示集体教育的巨大作用。

班级就好像是一个大家庭,班主任的教育艺术就在于使这个大家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对缺乏爱的留守儿童,更应该让他们在班级里获得情感体验,让他们对班级产生向往感,友爱感。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经过家长、我以及同学们的努力,基本消除了对学习的厌恶情绪,上课能发言了,还能常常见到他高举右手迫不及待地想发言,能按时完成作业了,数学作业正确率高了,单词听写能过关了、作文水平提高了,成绩有较大起色。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个案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个案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个案分析教育反思蔡甸区陈家学校:祝军寿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广泛重视。

尤其是外来务工子女和农村的留守儿童,他们在心理上缺乏父母的关爱,在学习、生活中表现的比较自卑、胆怯等心理问题。

如果在教育实践中,不及时的引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遇到这样一例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我校是蔡甸区西部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

全校9个班级,共有学生265人其中留守儿童占多数。

去年,我担任了四年级的班主任。

这个班学生有三种:一是家离校较近,就住圩镇的,父母在家做生意的占10%;二是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照看的留守儿童占40%;三是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寄宿在亲戚家的的留守儿童占50%。

其中单亲家庭占18%。

担任这个班的教学真是感到无比的辛苦。

不仅是因为学生常规差、成绩差,而且还有一些“问题小孩”。

因为这些孩子,来自于不同的家庭,大多数是留守孩,并且这么小,就离开了父母。

在心理上,他们缺乏安全感,内心没有依靠,感到比较孤独、胆怯,尤其是学习压力更令人感到焦虑,还有在人际交往和遇到学习、生活困难时,他们心理感到迷茫,缺乏自信心。

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经历的一个案例和教育反思。

案例“我当官了”班里小A,家境较好。

但性格倔强,有点偏激,比较厌学。

他也没少被家长打骂,但都无济于事。

其英语、数学成绩徘徊在及格边缘,语文成绩中等。

由于爱贪玩,写字速度慢,作业经常拖拉,考试成绩不理想等。

在班上他是老师经常批评的对象。

因此学习没有多少积极性,破罐子破摔。

老师拿他没办法。

一次,笔者在日记本上发现了他写的一篇日记(其实他很少按时交日记)“我当官了”“妈妈,我当官了!”“妈妈,我当官了!”还没到家的我,边跑着边喊着。

“当了什么官呀,看把你喜的?”“课代表吗?还是……”妈妈迫不及待的问道。

“你猜!”我故意卖官子。

“语文课代表?”“不是。

”“劳动委员?”“不是。

”“值周班长?”“也不是。

某市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某市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要说 明后 ,让被试者 按要 求匿名笔试 回答 ,对每一个 项 目根据 自己的
实际情 况做 出评定。
来务工 人员家庭学 生为观察对象 ,共 发放 问卷3 5 ,收 回有效 问卷 1份 36份 ,其中四年级学生 15 、五年级学生 10份 、六年级学 生1 1 0 0份 0 0 份 ,男生10 、女生 16 ,户 1来源地 主要为鲁西南荷泽 、鲁南临 5人 5人 3
多为密 度高 的块状致密 影伴有右 肺上 叶不 张者8 ,看上 去多为 陈旧 例
性病灶 易误诊 。其他 1例多为慢 性患者 ,病灶也 时间很 长且有空洞 2 3 例而误 诊。
有2 例疑 似肺癌 ,1例做 支气 管纤 维镜取 活体做病 理诊 断为肺 结核 5 0
【 要】目的 了解 青 岛市外 来务工人 员家庭 小 学生的心理 健康 状 况 , 摘 为开展 小 学生心理 健康教 育提 供依 据 。方法 采 用 《 理健康 诊 断测验 》 心 ( T 对 36 外来 务 工人 员家庭 小学 生进行 测 查 , 同时测 查 20名城 市 小 学生作 为对 照组 。结果 青 岛市外 来 务工人 员 家庭 小 学生 心 MH ) 0名 8
28 ・临床研 究 ・ 1
M r 02V 10N . ac 2 1,o1, o h . 7
某市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王红蕾 李朝 阳 马 盈 黄 文 徐 纪平
( 1青岛市 四方 区文化馆 ,山东 青 岛 2 63 ;2青 岛市开平路小学 ,山东 青岛 2 6 4 ; 601 60 1 3第二军医大学 长海 医院野战内科学研究所 ,上海 2 0 3 ) 0 4 3
1 方法 . 2
测试 问卷 采用华东师范 大学 心理系周 步成研 制的 《 中小 学生心理 健康诊 断测验 年级 的

家长学校促进学生健康工作的案例4

家长学校促进学生健康工作的案例4

家长学校促进学生健康工作的案例一、留守儿童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河底镇中九(1)班共有学生48人,其中留守学生有7个,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儿童大多由祖辈或相关亲戚监护,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较少,并疏于对孩子的管理,更谈不上对孩子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

因此,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乃至行为、心理等方面较同龄儿童相比,存在问题较多,且十分突出。

(一)缺乏家庭教育,学习成绩不佳。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临时监护人大部分重监护轻教育,由于亲朋好友作临时监护人的要承担繁重的农业劳动和繁琐的家务劳动,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辅导孩子学习。

此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祖辈由于思想观念和教育方法的滞后,明显存在着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倾向。

再之,这些祖辈多是文化素质较低或文盲的老年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造成学习成绩不佳。

如我班的学生王某,父母外出打工活做生意,而其爷爷奶奶年老多病,无力监管,致使王某常常看电视到深夜,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做,上课睡觉,对学习毫无兴趣,每次考试成绩低下。

(二)缺乏家庭关爱,性格发育不健康。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的关爱和教育对孩子的性格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留守儿童正处于生理发育、心理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外出务工的父母及代理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这些变化。

家庭关爱的突然断裂或缺位,留守儿童缺少与家人交流的机会,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不利影响,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如内向、孤僻、自卑、任性、冲动、多疑等。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孩子都非常想念父母,由于长期想念父母而又见不到父母,严重缺少亲情沟通,久而久之这种思念便转变成怨恨或性格扭曲。

(三)监管不力,不良行为多。

父母外出务工后,托管的祖辈或亲朋只管孩子的吃住,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形成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上的盲区,导致留守儿童中出现厌学、逃课、迷恋电子游戏等现象。

(四)生活习惯差,人身安全缺乏保障。

浅谈农村留守女童的青春期健康教育案例

浅谈农村留守女童的青春期健康教育案例

浅谈农村留守女童的青春期健康教育案例一、问题剖析农民外出务工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农村留守儿童特别是留守女童无法享受正常家庭的抚养、教育和关爱,她们的特殊成长环境如家长教育的缺失、亲密度较低、不良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

青春期孩子对于生理及心理变化感到迷茫,更何况父母亲不在身边,这就需要学校对留守女童心理的健康、自我保护教育等进行辅导和教育,同时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以及留守儿童自身等多方面的共同配合。

二、案例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来说,成长总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烦恼,偏远地区女童的烦恼更多。

她们如何面对青春期的困惑?如何应对成长中的烦恼?“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随着经济浪潮的涌动,农村绝大部分家庭孩子的父母亲都到外地打工,而把孩子托付给老人、亲戚家或者是寄放在托管所。

我们学校是一所为留守儿童建起来的学校,现在在校的学生为1863名,在这1863位孩子中大概有二分之一的孩子的父母亲都是长期在外地务工,孩子长期与父母亲分离。

常言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初也是最好的老师”但是这些留守孩子一年与父母亲聚少离多,更谈不上教育了。

特别是女孩子青春期没有母亲的引导,生理和心理都产生巨大的变化。

留守儿童在青春期存在问题有很多,当她们进入了生理期,或是因为家中没有女性家长,或她们的家长认为不值得花钱用于购买生理卫生消耗用品。

她们不仅身体上会因为卫生问题引起各种妇科疾病,而且由于长期缺少身心健康的引导使她们心理变得敏感不安。

小羽(化名)是一名五年级的留守女童,有一天她突然肚子绞痛,在班主任老师的询问下得知,原来父母亲均在外地打工,生活费一直都是爷爷用于家庭日常生活支出,小羽由于害羞,也不好意思问爷爷拿钱去买卫生巾,于是自己想办法从零花钱中节省出来买一些便宜的卫生巾,导致发生感染,老师了解到情况以后立即与小羽妈妈联系,同时也让妈妈对她进行生理方面的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研究一、背景介绍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农村地区的人口占据了总人口的大部分。

在这个庞大的农村人口中,有很多孩子因为父母在外务工而被迫留守在家。

这些孩子通常被称为“留守儿童”。

他们与城市里的孩子不同,他们没有父母和亲人的陪伴,也没有接受足够的关爱和指导。

因此,留守儿童面临着许多心理问题。

二、案例描述小明是一名12岁的男孩,他生活在广西省某个偏远的山村里,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只有偶尔回家探亲。

小明从小就跟随奶奶生活,她虽然对小明很好,但由于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不高等原因,并不能给小明提供足够的教育和指导。

同时,在学校里,小明也没有什么朋友可以交流。

最近几个月来,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下,小明逐渐地打开了心扉,向大家诉说了自己的心理问题。

他说自己常常感到孤独、无助,有时会偷偷地哭泣,甚至想过要离开这个世界。

老师和同学们非常关心小明的情况,并积极寻求帮助。

三、解决方案为了帮助小明和其他留守儿童,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学校联系小明的父母和其他留守儿童的父母,敦促他们回家照顾孩子,同时提醒他们注意家庭教育。

学校还组织了一些家长会和亲子活动,让父母和孩子之间多沟通、多交流。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邀请专业心理医生来给小明和其他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同时在课堂上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学校还配备了专门负责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工作的老师,并设立了“留守儿童关爱中心”,为孩子们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

3.提供多种活动学校为留守儿童提供多种活动,如文艺表演、体育比赛、手工制作等,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交流和玩耍。

同时,学校还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加社区活动,扩大社交圈子。

四、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他不再感到孤独和无助,与同学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

其他留守儿童也逐渐打开了心扉,表达了自己的心理问题,并接受了专业的帮助。

五、结论与建议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

留守孩子教育案例(精选3篇)

留守孩子教育案例(精选3篇)

留守孩子教育案例(精选3篇)留守孩子教育案例篇1一、问题表现:杨某,15岁,九年级(5)班学生,家境贫寒,母再婚,跟随姥姥居住。

内向,自卑,交往能力差。

二、教育过程及结果:(1)了解杨某的情况,与任课老师及同学分析其个性品质、兴趣爱好、生活状况、学习情况、心理健康水平、身体素质现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寻找突破口,找到开启他心灵大门的钥匙。

(2)采用“情感投资”、“寻找感觉”等方法引导。

安排几名活泼大胆的学生,主动帮助他,与她交谈,让她倾吐自己的心声,及时、真诚帮助、鼓励她正确认识自己,提高他的自信心,找到自己在班级、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位置及感觉。

(3)采用“沟通”、“融洽”法与家长交流与其家长取得联系,树立孩子的信心,并通过民政助学、个人资助的渠道资助她,让他们与学校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指导家长共同做好转变工作。

(4)教师协作,共同教育经常与任课老师交换意见,及时了解杨某在班级、同学中的情况以及学习、行为情况,对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调整方法和措施,使她逐步步入正道,寻找到良好的感觉。

并通过个别辅导形式,加强对她的学习和心理指导,引导并督促孩子成长。

留守孩子教育案例篇2所谓“留守儿童”,是指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孩子因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而进入人们的视野。

城乡发展的现实差距、农民的生存理性以及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让更多的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由此在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一、我班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留守儿童”监护的方式比较多。

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

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

一是由于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

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成功案例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成功案例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成功案例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落后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正确引导。

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班主任应以赏识的眼光和心态看待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孩子,使他们找到好孩子的感觉。

也正由于有了老师对他的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和提醒,才使他找回了自信。

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向上地成长、快乐地学习!案例一:我班有个学生叫王伟,一年级刚入学,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就睡觉,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

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

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

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

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

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

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他不喜欢学习的原因。

原来是刚开学那段时间老师常常批评他。

我顺着问:“老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上批评你,你知道吗?”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孩子,但是,这还不够,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现如今已经六年级了,他无论是在纪律上、学习上,还是在个人卫生上,都有了一点的进步。

留守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留守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留守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一、时代背景:由于父母都外出打工或在外经商,我们星沙镇出现了少量由别人代管的“留守学生”。

虽然人数不多,但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

据调查,我校有的学生父母双双外出打工,有的学生有一位家长在外,“留守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一些人的眼里甚至渐渐变成了“差生”的代名词。

“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值得学校、家长和社会关注的问题。

二、个案情况:姓名:奉思光年龄:11岁性别:男基本情况:该生家庭经济富裕,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平时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生活,自小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

二年级时,来我校,三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产生厌学心理他经常以身体不适为借口不来上学。

尤其是到了星期一,他的座位经常是空的。

厌学心理的成因很多,在奉思光身上突出表现为以下三方面:(1)依赖心理。

学习生活上对家长有依赖心理,如迟到了一定要爷爷或奶奶把他送进教室,稍有一点不舒服的地方,就要大人马上从离校很远的工地赶回来,否则就拒绝学习。

(2)懒惰心理。

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只想在家随心所欲地玩。

(3)自卑心理。

和同学、老师交往时,奉思光显得不自信,班级活动中常常充当一名“看客”。

很少和别的同学交往,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

2、缺乏良好的竞争意识突出表现为在各种活动和机会中,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漠。

3、合群困难。

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

三、问题分析: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多种方式接近奉思光和他的家人。

我发现奉思光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的原因:1、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爷爷奶奶对奉思光过分溺爱、事事迁就,缺少严格的监督。

连整理书包、抄作业等这些本该孩子做的事均包办。

2、补偿式的父爱和xx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奉思光自小缺少父爱和母爱,父母心里觉得内疚,因此对孩子处处补偿、事事迁就,生怕亏待了孩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外地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一、案例情况介绍
学生姓名:张娇
所在学校:崇岗九年制学校
所在年级:四年级
二、研究问题
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四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但面对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四年级的学习,特别是对升学有一定压力,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

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张娇是个胆小的孩子,她性格内向、孤僻、懦弱,缺乏自信心,并且是单亲家庭。

不爱说、不爱玩、不爱交往,只是静静地坐在角落里,默默地看着别人游戏、玩耍。

有时也踌躇满志、跃跃一试地想做一些事,但常常因自我感觉较差,害怕失败,怕被人取笑而情绪低落。

有时,自己明明会的问题,看着别人抢着回答而不敢举手。

常常是被人遗忘的一个角落。

三、分析原因
张娇是我们班一位很普通的女孩子,她从四川转到我们学校。

通过一个月的接触,我发现她平时很少开心地与他人交谈,和老师说话时,更多的时候会脸红、害羞、腼腆。

根据平时的观察,我作出了以下判断。

该同学可能存在这样几个问题:1.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以至使人际关系受到障碍。

2.学习方法不当,接受知识慢,在班级学习成绩暂时落后。

在这二个问题中,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成绩差是根本。

学习成绩的不理想,引发自卑心理的滋长,总感觉自己在同学面前低人一等,从而导致人际关系障碍的形成,以至只能沉默以对。

四、指导策略
要帮助她,首先就是在态度上要完全地接纳她的现状,并让她认识到她的成绩是可以改变的。

(一)发挥集体的力量,感受温暖
同学的帮助对她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


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

同学是学生的益友。

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

因此,我召集了一些班干部同学,让班干部发挥作用多去关心她,让她感受到了除父母爱之外,还有另一种“爱”的存在,在同学们的关心下,她有了很大的转变。

她感受到了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转化她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尊重,消自卑,培养自信
由于她在学习方面不如别人,产生消极意识,和同学在一起总有一种自惭形秽的感觉,因此我单独找她谈话,转达大家对她的期望,并让其看到她对班级值得贡献的地方,让她负责班内卫生的管理工作,以树立她的信心。

让她感受到同学对她的尊重和信任;对她存在价值的表现。

因此,我充用利用信任与尊重,来唤起她自信心的复苏,唤起她潜在的力量,前进的动力,向上的能源,高尚的心理品质。

让她能抬起头来走路。

(三)因“才”施教,稳扎稳打
她的学习成绩不好,这是她自卑的主要原因。

帮助她在学习上归队,才能让她从根本上树立自信心。

为了增强她的信心,我曾想过用补习的方法,但这种惯用的补习方法对张娇是否有效?我仔细分析了张娇各门功课的现状,告诉她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让她勇于面对困难,扎实的走好每一步,如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有不懂的地方及时提问及时解决,课后按时完成作业;课余时间及时巩固加深记忆,她的学习成绩完全可以上去。

对于她的作业评价时,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只用“对”,不用“错”,错误的留着让她自己去发现,并鼓励她自己解决。

作业不能持之以恒认真书写时,不正面批评她,只指着她写得像样的地方说:“老师欣赏这样的作业。

”让她自己去领悟,去改正。

逐渐地,同时,由于学习方法的改善,听课效率也大大提高,进入良性循环。

(四)协力配合,齐抓共管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教育好学生。

必须要依靠各方面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方位、多层次、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要做好张娇的转化工作,需要用爱去动其情,以理去动其心;需要课任教师与我的紧密配合和相互支持;还
需要家长积极参与到教育子女的工作中来;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爱护。

否则,就会出现"学校+家庭+社会=0”的现象,转化工作将有可能功亏一篑。

五、结论与反思
自卑,往往是因为缺少了自信,或对于自己的某个地方不满意而感到自卑。

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信心是自己的,一旦失去了,就很难再找回了,但是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

对于那些有自卑的人,我们只有认真地去认识她,研究她,用我的爱心和耐心,因材而施教,将浓浓的爱心撒向她,让她们感到集体的温暖!这些迟开的“花朵”就会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最终,在家长、学校老师、同学的帮助下,自卑的张娇又重新站起来了。

从这个案例里,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周围的环境至关重要。

老师、家长、同学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

对于那些自我形象低劣的孩子,只要你透过现象找到事情发生的源头,只要你满怀真诚,尊重她,接纳她,欣赏她,通过学校、家庭、同学等多方面来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再加上她自身的努力,她们的自我形象会在大家的帮助下逐步完善,她们的自信心也会得到逐步提高,也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所以说,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学校、家庭来共同支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