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业生产概述

合集下载

第一章 第一节 植物生产的地位和特点

第一章 第一节 植物生产的地位和特点

三、植物生产学的性质与任务
研究对象:栽培植物,统称为作物,包括农作物 (庄稼)和园艺植物。 性质: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件的关系,并探讨实现作物 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技术措施和途径 环节:作物、环境和措施。 实质:研究作物、环境和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植物生产的特点
(一)对社会经济的广泛依赖性 原始农业依赖性较低 传统农业依赖性增大 现代农业依赖性更强 (二)必须服从一定的生物规律 植物生产的主体是植物,它是活的有机体, 必然受生物规律的制约。 反例:拔苗助长
(三)受气候(环境)条件的控制 (四)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不一致性 前者长且连续,后者短且间断 (五)具有季节性和地域性 (六)生产的有序性和综合性 生长发育各个环节不可中断和颠倒,有 严格的顺序。作物产量的高低、品质的优 劣是多种环境因素和技术措施综合作用的 结果。
植物生产学
第一章 植物生产概述
第一节 植物生产的地位和特点
一、植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生产的概念:农业生产是人类利用生 物有机体(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命 机能来获得产品的生产活动。 农业生产分为三类:即植物生产、动物生 产和微生物生产。
(一)植物生产---种植
概念:植物生产就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 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 为有机物以取得产品的生产过程。 这些产品称为第一次生物量或初级生物量。 植物分为两类.即生产食物为主的植物和生 产非食物为主的植物(让学生讨论、回答)
植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
俗语:“民以食为天”“千里做官为了吃 穿” 植物生产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动 物生产和微生物生产的能量和物质来源, 动物生产和微生物生产是物质、能量再次 转化的过程,离开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 微生物生产将无法进行。

第三单元 第一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件)

第三单元 第一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件)

游牧业---游牧业是指靠放牧牲畜为生的一种自给性农业。 这种生产方式适于难以进行定居农业的干旱气 候地区。现在从事游牧的人数在世界上并不多, 主要分布于北非、中东、中亚等地。 游牧业的牧民们根据多年对当地的地理条件、 牧草生长情况等因素的变化,依经验而迁移。 这样每个游牧部落或民族都有其放牧的一定范 围。 由于各地气候与植被条件不同,所放牧的牲畜 也有所不同。
荒漠绿洲农业:---地处大陆腹地,常年干旱少雨。农业生产主要 靠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农业生产较稳定, 作物有麦类、玉米、棉花、甜菜、瓜果类等。 如我国西北、中亚、西亚等荒漠地带。
写出下列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
地区 日本关东平原 中国东北的三江平原 中国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 南非高原 加拿大中部平原南部 马来西亚(橡胶种植)
因 素
科技
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四、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农业生产强度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合理的强度----农业土地等自然资源的持 续利用
不合理强度----可能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引 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 污染等问题
2、农业生产的发展会引起自然植被破坏、地 表环境以及地表辐射特性和自然界的碳循环 等发生改变 如:热带原始森林的滥砍滥伐---草原植被的不合理垦殖---围湖造田----
3、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 来不力的影响---如:在半干旱地区,过度放牧会引起草场 退化、甚至荒漠化;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 方式,会导致土壤盐渍化 4、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也会对生态环境带 来某些负面影响---如:大量使用化肥-----土壤板结 广泛使用杀虫农药-----农产品和土 壤遭到污染
单产高 商品率低
机械化水平低 水利工程量大 科技水平低

《农业概论》部分章节知识点总结

《农业概论》部分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第一节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一、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基本条件:光、温度、水分、养分(营养物质)、土壤。

多个作物的基本生活因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在采取某一技术方案或措施时,要考虑生活因子的综合作用。

二、自然环境与农业的地域分布规律中国农业地域自然区域的划分:东部季风区(农业区)、西北内陆干旱区(牧业区)、青藏高寒区(牧业区)1、东部农业区:南北界限:秦岭——淮河南北差异:①耕地类型:南:水田;北:旱地②土地利用方式:南:农林牧用地均衡;北:林牧用地偏少。

③适生作物与熟制:南,水稻、小麦为主,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北,早熟的耐寒喜凉作物、春麦,一年一熟,冬麦,两年三熟。

2、西部牧业区:南北界限: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土地利用:北方以天然草地放牧业和灌溉的绿洲农业为主要利用方式,林地比重小。

南方以广大天然草地放牧业为主要方式,耕地严重不足,牲畜、农作物、林牧都具有高寒区特点。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一、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表现:全球气候变暖,干旱、洪涝发生频率增高、强度增加,热带气旋最大风速强度增加等。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直接影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温度升高、降水增加,海平面上升。

间接影响: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化肥农药投资、土地生产力建设投资,农业生产能源供应,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产品市场平衡,人类消费结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等。

气候变化将使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1、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

2、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将出现变动。

3、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

三、农业生产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人类农业生产活动所引起的生态系统变化:毁林开荒、毁林放牧、毁林发展“现金农业”、弃牧毁草开垦、草场过牧退化、农田侵蚀性退化、土地沙漠化等。

耕地影响生态系统的原因:耕地是物质的贮存库和转化器,在土壤、植物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变成有机碳,随后以自然凋落和根系分泌等形式输入土壤,经分解,最终以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返回大气。

第四章三大产业布局概述_经济地理学

第四章三大产业布局概述_经济地理学

第一节第一产业布局概述一、农业生产活动概述二、农业土地利用概述三、农业(种植业)生产布局概述四、农业区域开发第二节第二产业布局概述一、工业生产的特点与制约因素二、主要工业布局概述(以汽车工业、电子工业为例)三、工业地域结构与类型第三节第三产业布局概述一、第三产业活动概述二、现代服务业概述三、交通运输业布局四、信息产业布局五、商业布局概述课堂讨论1、谈谈你对中国发展生态农业的前景?2、随着发达国家产业布局的调整,一些所谓“夕阳工业”转向发展中国家,谈谈你的应对策略?3、第三产业是一个层次庞大复杂的产业,你认为我们发展第三产业要注意些什么?第一节第一产业布局概述一、农业生产活动概述1、关于农业生产的概念理解要注意它是一个兼顾“自然环境-生物-人类社会”的复杂系统;农业生产有大农业(农、林、牧、副、渔)与小农业(种植业)之分;此外,还有传统与现代农业之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

2、农业生产的特点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交织的部门;强烈的季节性、连续性和周期性;强烈的地域性(最大的特点)教学案例——我国冬小麦的种植:耕地(8-10月)—播种(9-11月)—越冬(11-次年2月)—生长(3-5月)—收获(4-6月);我国南方水稻种植:犁田(2-4月)—插秧(4-5月)—生长(5-8月)—收获(8-9月);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过了惊蛰,耕田不停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分别说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南方的酸性红壤适合种茶叶;而北方的感性土壤适合种小麦”说的是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3、关于农业生产影响因素的理解应注意1)自然环境(条件)影响最大,特别是传统农业;而因素中气候、地形、水文、生物与土壤是主要的。

2)技术条件的影响,对现代农业特别大技术装备情况(拥有量、对当地的适宜度);农业技术与经验。

3)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也是现代农业,特别是城郊农业影响大工业和城市(市场)需求;交通运输的满足度;原有经济基础;国家政策方针。

农业的概述

农业的概述

以下是人们对农业地位的看法,你是 否赞同?能说一下理由吗?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生产既然那么重要,那么其农 产品主产区我国主要有哪些分布? 课本P68
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布
P68 活动1、结合第二章第二节中所学知识, 说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各 属于哪个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中国温度带图
连一连:
谷物、蔬菜 肉、蛋、奶 鱼、虾等
畜牧业 种植业 林业 水产业
大农业
(广义)
水果
小农业(狭义)
种植业
我国重视农业生产,粮食生产更是重 中之重。看课本67页 说说下列农作物名称
小麦
玉米
水稻
小麦
水稻
玉米
高梁
你知道什么叫做五谷吗?
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
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 黍(shǔ)、稷(jì )、麦、菽(shū);另一种指麻、 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 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 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 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水产业
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人工养殖 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农业生产部门。
畜牧业
在牧区,牧民靠放牲畜取得产品;在农 耕区,农民靠饲养牲畜来获得产品的农 业生产部门。
林 业
对森林的种植、养育、保护、采伐以 及对林木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的农业生 产部门。
农业的概念:
农业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 的农业仅指种植业,广义的农业则包 括农(种植业)、林业、牧业、水产业 等部门。 我们采用的是农业的广义含义,即利 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 统称为农业。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成就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成就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成就第一节概述一、中国农业的发生和发展农业生产是人类集体向自然斗争取得的成果。

中国农业发生很早,考古资料证明,在距今七、八千年前已有相当发达的原始农业。

以种植业来说,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发现三百多个长方形窖穴,其中八十个有粮食堆积。

堆积厚度现存分别为0.3—2米不等。

(1)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在十多个探方广达四百多平方米的范围内,普遍发现稻粒、稻壳、稻秆的遗存,有的地方甚至形成20—50厘米厚的堆积层。

(2)这些都不是农业刚刚发生阶段的情形。

据此推测,中国农业发生的时间要大大早于七、八千年前。

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气候、地形和水等自然资源条件,同时受到各个历史时期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因此,各地区的农业面貌和进程总是不尽相同和不平衡的。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进程大致如下:根据考古学资料,在距今四、五千年前,黄河、长江流域,甚至包括珠江流域部分地区的氏族部落已较普遍地形成了以原始种植业为主,兼营家畜饲养和采集渔猎的综合经济;有些地区则以畜牧业为主;有的民族部落还过着以采集渔猎为主的生活。

原始种植业的两种不同类型,也基本形成,即北方黄河流域为种粟等作物的旱地农业,南方长江流域则为种稻等作物的水田农业。

夏、商、西周时期,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和长江流域一些地区正经历着耕作区日益扩大,把游牧业进一步挤向北部、西北部边缘地区和山区的过程。

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生大变革的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铁器自此广泛使用,牛耕逐渐推广,社会生产力有很大提高。

其结果,耕地得到大量垦辟,数口之家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从而得以出现。

以后,秦和两汉是种植业迅速发展的时期,农耕区向西北方面有了新的扩展;在长江以北淮水以南、关中、中原和西北部分地区出现了大大小小的灌溉农业区。

长江下游广大低湿沮洳地带和岭南地区还远远没有大量开发。

东汉末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由于长期战乱,古代农耕重心地区遭到严重破坏。

长江以南、五岭以北广大地区和巴蜀,逐渐发展成为比较重要的农耕区。

第一章农学与作物生产

第一章农学与作物生产

第一章农学与作物生产第一节农学的概念、地位和特点一、农学的概念农业(Agriculture)是人类社会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农业生物,人类有意识地利用农业生物的生长机能获得生活所必需的产品和其他物质资料,因此,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过程。

农学即农业科学(Agricultural science),包括三层含义。

广义的农学是研究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科学,包括农业基础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科学、农业生产科_和农业管理科学等。

中义的农学仅指广义农学范畴中的农业生产科学,这里的农业生产指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包括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学、植物保护学、畜牧学、兽医学、林学和水产学等。

狭义的农学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一门科学,即研究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具体指研究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采取科学的技术措施实现作物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其所涉及的学科包括作物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和植物保护学等。

本书着眼于中义与广义的农学,立足于狭义的农学进行论述。

二、农学的性质农学的研究对象是以作物为主的种植业,因此农学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植业。

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农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应用科学作物生产是人类利用作物有机体的生命活动来取得产品的产业,与工业生产不同。

工业生产的对象与条件都比较稳定,工作秩序和劳动程序都可以事先安排,只要照章操作,产量和质量都有一定的保证。

而作物生产不仅取决于劳动的社会条件,更取决于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自然环境条件,如光、温、水、气、土壤等。

因此,作物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过程,是与社会经济水平和农业资源环境紧密相连的应用性科学。

农业的基本理论

农业的基本理论

农业的基本理论农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产业。

作为世界最早的农业起源中心之一,东亚地区早期农业的起源、传播与发展备受学术界关注。

千百年来,我国一直以一个农业大国立足于世界,农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主要命脉,亦是广大民众的最主要衣食之源,并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与农事活动相关的资料记载,如各种劝农文、农书、农事政令等。

第一节农业概述一、农业的内涵农业是指利用动植物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狭义的农业是指种植业,广义的农业是指包括农业(即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及其上述行为提供辅助性活动的行业。

农业是一种基于自然资源的生产方式。

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受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的制约,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文化性。

不同的农业区域,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独特的农业文化、习俗和传统。

农业是一种生产方式,也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

在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农业生产是支撑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础,同时也是人类文化、信仰、价值观念的表现形式。

在现代社会,虽然农业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农业依然是维护农村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产业。

农业生产受季节、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相对工业生产等其他生产形式而言,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农业生产所依赖的种植、养殖等生产活动,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积累和沉淀,以获得良好的效益。

农业是一种创新、进步和发展的产业。

农业生产中,人们不断进行探索和尝试,在新技术、新品种、新耕种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掌握了新的科学方法,改进了传统农业生产中的种植、养殖技术,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细化、智能化、高效化。

二、农业政策与管理(一)农业政策的演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农业政策发生了重大的演变。

最初的时候,农业政策主要集中在土地和劳动力的分配上以及对个人生产的价格和销售的控制上。

后来,政策重点逐渐转移到了农业的现代化和农产品市场经济的发展上。

中国第一产业发展与布局精讲

中国第一产业发展与布局精讲

2024/9/17
82
(二)农业信息化将是21世纪农业 发展的重要标志
主要表现在如下八个方面:
1. 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
环境信息化是为环境保护提供信息服务和辅 助决策支持的重要基础, 是环境管理工作实现 综合化、科学化、现代化的主要手段之一。
2.农村社会、经济信息化
2024/9/17
83
3.农业生产信息化 4.农业科技信息化
2024/9/17
84
5.农业教育信息化 6.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化 7、农产品市场信息化 8、农业管理信息化
2024/9/17
85
二、中国农业生产的五大趋势
1.从“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
2.从纯农业向综合企业发展 都市农业
3.从单纯生产向种植、养殖、加工、销 售、科研一体化发展
2024/9/17
农民收入与城市居民收入比:
80年代中期: 1: 1.8 1990年: 1: 2.2 1995年: 1: 2.71 2012年: 1: 3.1
2024/9/17
46
(5)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 就业问题突 出
经济发展的矛盾(工业化的矛盾):
劳动力充分就业和产业升级的矛盾
2024/9/17
47
2024/9/17
*蓝色农业又称海洋农业。
*太空农业: 将航天航空技术与农业和 生物技术相结合。
2024/9/17
93
三、21世纪农业发展的八种类型
1.可持续农业:
符合环境和发展要求
2.立体高效型农业:
符合复合生态系统要求
沪、浙、湘、
鄂、赣、粤、 闽、琼
湿润气候,降水800-1800mm;人多地 少,粮食不均;集约化程度高,59主产稻

第五章 农业生产要素

第五章 农业生产要素
第一节 农业生产要素概述
第五章
农业生产要素
第一节 农业生产要素概述
第二节 农业生产函数
第三节 农业中的土地问题
第一节 农业生产要素概述
第一节
农业生产要素概述
一、农业生产要素的内涵
农业生产要素,是在农业生产过程 中,为了获得人们需要的各种农产品所 农业生产要素概述
第二节 农业生产函数
X 0
△X
TPP 0
△Y
APP 0
MPP
精确 平均
生产弹 性
2
4 6 8
2
2 2 2 2 2
3.7
13.9 28.8 46.9 66.7 86.4
3.7
10.2 14.9 18.1 19.8 19.7
1.9
3.5 4.8 5.9 6.7 7.2
3.6
6.4 8.4 9.6
1.9
第三节 农业中的土地问题
二、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

年份 1400 1600
中国人口和耕地面积的变化
人口(百万) 65-80 120-200 耕地面积(百万亩) 370 500
1873
1933
350
500
1210
1470
资料来源:铂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
第三节 农业中的土地问题

农村各阶层土地占有情况
注:要素投入一个单位=劳动力+种子+肥料的固定比例 甲地的肥力优于乙地优于丙地 当该农场只有9个单位的总要素时,该如何分配?能够得到的最大产量是多少? 当该农场只有14个单位的总要素时,该如何分配?
第三节 农业中的土地问题
一、几个相关概念: 1、土地制度:指土地所有、使用与管理的土地经济 制度及相应的土地法权制度。土地经济制度包括土地 所有制、土地使用制和土地国家管理制度。 2、土地所有制: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拥有土地的 经济形式。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体现形式 可以细分为: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权 能。这些权能在一般情况下是统一的,归属于一个主 体,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分离。如目前中国的土地 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

第三章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政策

第三章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政策
法》、《土地管理法》都明确规定,我 国实行土地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 种形式,即实行社会主义共有的全民所 有制及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两种形式。
土地国家所有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全民所有 制的土地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 权利。
①除法律规定的属于集体所有之外的全部矿藏、 水源、森林、土地、草地等土地类型。②国有 农业企业和事业单位。③国家机关、部队、学 校和非农业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土地。④拨 给农村集体和个人使用的国有土地。⑤法律规 定属于农业集体所有以外的一切农业土地。
4、土地使用权抵押:土地使用权可以抵押,抵押时, 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随之抵押。抵押人到期末 未能履行债务或者在抵押合同期间宣告解散、破产的, 抵押人有权依法律处分抵押财产。
5、土地使用权终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使用 年限届满、提前收回及土地消失等原因而终止。土地 使用权及其土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由国家 无偿取得。
⑥兼并:在实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有经济实力的龙 头企业兼并农户,实行农业一体经营。按龙头企业的 要求丁香生产加工原料,成为一体化组织中一个独立 核算的“车间”
⑦收回重新发包:对无人耕种抛荒一年以上的土地, 土地发包单位有权终止原土地承包合同,收回之后重 新发包给其他农户,甚至外地农户承包经营。
基本内容:农业产业化经营其实质就是用管理现代工 业的办法来组织现代农业的生产和经营 。以国内市场 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区域性支柱产业, 优化组合多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 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
农业产业化经营体制适合在农业商品化、市场化程度 较高的经济发达地区实施。
影响农业生产经营体制选择的 因素
标准:是否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主要类型

湘教版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一节 农业 (共16张PPT)

湘教版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一节  农业 (共16张PPT)


小 结
我国农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1、主要农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品种丰 富多样。 2、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 3、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日趋合理。
新型农业 外向型农业
是指以出口创汇为主体 的农业,所生产的农产品主 要面向国际市场。这就要求 具有与国际农产品市场需求 变化相适应的生产基地、技 术支持、运作机制和服务体 系。
气候: 水源: 土壤: 市场:
社会方面
交通:
人才技术等(劳动力、机械化):
牧区畜牧业
农耕区畜牧业
(1)哪一幅图反映的是中国牧区畜牧业的景观,哪 一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农耕区畜牧业的景观? (2)填写下表,比较中国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的差异。 牧 区 畜 牧 业 农 耕 区 畜 牧 业 饲养方式 放牧 饲养 饲料来源 天然草场 粮食
第一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
农业
第一节
自主学习
• 1、什么是农业?
• 2、我国农业发展取得哪些成就? • 3、粮食作物包括哪些? 经济作物包括哪些?
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
小 结
农业的分类
狭义的农业:种植业
广义的农业生产包括:
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பைடு நூலகம்
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
林 业
畜牧业 林 业
种 植
渔 业
主要畜产品 牧区畜牧业 农耕区畜牧业 牛、羊、马 家禽和生猪
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 南稻北麦,若四地区调换一下类型, 可行与否?为什么?
花 卉 出 口
沿 海 地 区 :
新型农业
旅游农业
又称观光农业,是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消遣性农 事活动。农民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开辟活动场所,提供 生活设施,吸引游客,以增加收入。旅游活动的内容除 游览田园风景外,还有林间狩猎、水面垂钓、采摘果实 等农事活动。

八年级地理中国农业

八年级地理中国农业

A 松嫩平原
B 黄土高原
C 四川盆地
D 成都平原
8.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粮食,蔬菜来源于( A )
A种植业 B林业 C 牧业 D 渔业
9.下列地区中不利于种植业发展的是( D )
A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塔里木盆地
10.我国东北平原的耕作制度是 (C )
A一年三熟
B一年两熟
C 一年一熟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各属哪一个温度带和干湿地
区。
东北平原:
中温带、半湿润区;
华北平原:
暖温带、半湿润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亚热带、湿润区。 2.

关键词 所属主产区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经济作物 其他农产品
完 东北平原 东北平原 春小麦
甜菜
人参
成 华北平原 黄淮海平原 冬小麦
花生
苹果、梨
右 表
长江中下 游平原
南稻 北麦 南方
[思考:完成练习]: (读一次P70——P73的课文内容)
1. 由于我国 热量 、 水分 的地域差异,导致粮 食作物南北分布不同,北方以种植 小麦 为主, 南方以种植水稻 为主。
春小麦
(一年一熟)
冬小麦(两年三熟)
秦岭 淮河
水稻 (一年二至三熟)
甜菜
甜菜
甜菜
花生
甘蔗
油菜
甘蔗
甘蔗
北方的糖料作物: 甜 菜 (sugar beet) 甜菜是二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的主要糖料作
思考
什么是现代农业呢?
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 技术,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 生产效率达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
现代化农业=三高农业
(高产、高质、高效) 以市场为导向

粤人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 农业(共26张PPT)

粤人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 农业(共26张PPT)

新型农业
精确农业
——即利用卫星、 遥感、计算机和自 动遥控等高新技术 参与农业生产,利 用这些高科技进行 精确的土壤调查、 合理施肥、作物估 产、农业生态环境 和土地合理利用等, 做到精确的数字化 作业,以提高产量, 降低能耗。
新型农业
旅游农业
——又称观光农业,是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消遣性农事活动。 农民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开辟活动场所,提供生活设施,吸引 游客,以增加收入。旅游活动的内容除游览田园风景外,还有 林间狩猎、水面垂钓、采摘果实等农事活动。
采摘果实
水面垂钓
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 科学技术,以现代管理理 论和方法经营,生产效率 达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
农业是通过人工培植培育动植物来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是人类社 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林业等主 要生产部门。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
② ⑤

⑦ ③

请完成以下练习。
练习
1. 结合第二章第二节中所学知识,说出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各属哪一个温度带和干湿地
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属中温带、暖
温带、亚热带和半湿润区、半湿润区、湿润区。
2. 请
关键词 所属主产区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经济作物 其他农产品
完 东北平原 东北平原 小麦、玉米
沿河流两岸分布,农作物生长需要大量的水
二、读图,讨论问题:
1. 东东和珠珠在南方长大, 他们听来自北方的同学说, 北方的食糖不是蔗糖,而是 用甜菜加工成的,你知道这 是为什么吗?
“南甘北甜”,甜菜耐寒耐旱, 主要产自北方地区
2. 你能说出棉花在我国最合 适生长的区域吗?

农业经营与管理:第一章:农业概述

农业经营与管理:第一章:农业概述
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我国还有“竹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国”志成,竹 林面积、蓄积量和竹材裁量约占世界1/3. (3)牧业资源:我国草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近1/4,四 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
(4)渔业资源:我国浅海渔场有150万公顷,占世界浅
海渔场面积的1/4,海洋水产丰富,带鱼、大黄鱼、小黄 鱼、墨鱼是中国海洋四大经济鱼类,从1990年开始,我国 水产品产量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占世界水产总量的1/6左 右
• (2)农业劳动生产率是社会分工(其他物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产生和发展 的基础
• (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上述两点)不以国家和地区为转移,是一个普 遍规律,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经济作用可能会有相应下降,但其生态作用和 社会文化作用却在不断提高。
• (二)、对农业基础地位的再认识 • 1。发展经济学的“四大贡献” • (1).产品贡献 指农业生产所提供的食物和工业原料。 • (2).市场贡献 指农业生产对工业产品的市场需求。
• 2.现代社会中农业有哪些重要作用?
• 参考答案:(一)农业的经济作用1.产品贡献 2.市场贡献3.要素贡献4.外汇贡献
• (二)农业的生态作用
• 在科学的生产与管理的前提下,农业不仅对生态 环境的破坏较小,而且能在相当程度上减轻其他 部门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话,起到改善生态环 境的作用
• (三)农业的社会文化作用
• 总的来说,狭义农业是我国农业的基础,中义农 业是我国农业的本体,广义农业是我国农业的未 来。三者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分别占有特殊的 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也都显示出一定的局 限性。因此,应该把三者串联起来进行整体布局, 统筹安排,立足于本体农业(中义农业),扎根 于基础农业(狭义农业),放眼于未来农业(广 义农业),实现农业多层次的全面发展,以满足 市场经济的多元化需求。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
引入西方农业技术和机械, 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 同时也冲击了传统农业。
农村社会结构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变革, 农村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 化,出现了贫富分化和社 会矛盾。
现代农业
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
农业科技与产业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进入了快速发展 阶段,逐步实现了现代化。
农业科技不断进步,农业生产逐步实现产 业化、专业化和规模化。
地势复杂,气候多样,农业发展受限, 主要种植特色农产品和畜牧业。
中部地区
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主要种植粮食作 物和油料作物。
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
农业产值
随着农业科技和生产力的提高,中国 农业产值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逐渐 放缓。
农民收入
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城乡差距 仍然较大,需要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 和发展。
农业机械化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信息化
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效率,实 现精准农业。
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
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 续发展。
循环农业
推动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
低碳农业
推广低碳农业技术,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 放,应对气候变化。
农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ontents
目录
• 农业概述 • 中国农业发展历程 • 中国农业现状 • 中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中国农业未来发展趋势
01 农业概述
农业的定义和重要性
农业是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农业是 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 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生产结构与布局

农业生产结构与布局

四、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优化农林牧渔结构 在继续发展种植业的基础上,加快畜牧 业、林业和渔业的发展;提高种植业和 林牧渔业之间的多层次综合利用水平。
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 由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种植结构向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 结构转变;继续发展其他经济作物。
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 向节粮型、高饲料报酬率、高蛋白质转 化率方向优化。
假设: 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城市 的食物供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人工产 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 城市周围是自然条件均一的可耕平原; 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 是惟一的运输工具; 农民追求最大利润,并有能力按市场要 求调整其农业经营类型。
二、农业生产结构的衡量
农业总产值(或增加值)结构 土地利用结构 农业劳动力利用结构 农业资金利用结构
三、农业生产结构的重要性
影响农业自然资源能否合理利用 影响农村社会经济资源能否充分合理利用 影响农业各部门之间和生产项目之间的物质能
量相互转化能否顺利进行 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各种农产品的需要能否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客 观要求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 途径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 源的重要手段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的 必然要求
三、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坚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原则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坚持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原则 坚持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原则 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
优化渔业生产结构 加快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加快淡水养殖 业的挖潜改造。
优化林业结构 以林业产业体系为主向以林业生态体系 为主转变。优化林种、树种结构。

农业生产要素

农业生产要素

第二,反映科技成果经济效果的指标
(1)科技成果的经济效果:一项科技成果在研制、推广过 程中总耗费与应用后新增的产值之间的比较。公式:
科技成果经济效果=科技成果采用后新增总产值/科研费用+ 推广费用+新增生产费用
(2)科研投资收益率:反映投资于科研上的资金使用效果 的指标。公式:
科研投资收益率=科技成果新增纯收益x科研单位应占份额/ 科研投资额
3、科技成果推广的评价指标
科技成果 评价指标
反映科技成果 利用程度的指标
反映科技成果经 济效果的指标
第一,反映科技成果利用程度的指标
(1)科技成果采用率:生产上实际采用的成果占研究成功 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的比率。
(2)已应用成果的复盖面和复盖率 复盖面:实际推广面积 复盖率:实际推广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比率。
2、劳动力资源
农业劳动力指在劳动年龄以内能从事农业劳动的人的数量
和质量的总称。
包括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农业劳动力的数量, 男18—55岁,女18—50,有劳动能力,能参加农业劳动的人数。
农业劳动力的质量,包括劳动力的体力和智力,是指农业劳动 力的体力强弱、技术熟练程度和科学、文化水平的高低。
第一章 农业生产要素
目的要求:掌握农业生产要素的内涵、特点、
功能及组合应遵循的规律。深刻理解科学技术在 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第1章 农业生产要素
第一节 农业生产要素的构成 第二节 农业生产要素的特点及功能 第三节 农业生产要素的组合
第一节 农业生产要素的构成
一、农业生产要素的内涵 二、农业生产要素的分类 (一)以土地和水为代表的自然资源 (二)劳动力 (三)资本 (四)科学技术
(四)科学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农业生产概述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的含义、农业生产的实质和特点;
2.掌握农作物的概念和分类;
3.理解作物产量的含义,稻、麦、棉、油等主要农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
4.了解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状况和合理结构的调整趋势。

教学重点:农业、农作物生产的概念,农作物的分类。

教学难点:农作物生产的特点,作物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内容:
一、农业的含义、农业生产的实质和特点
1.农业:是指人们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有机体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以获取人类所需产品的一个物质生产部门。

广义的农业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狭义的农业只指种植业。

2.农作物生产:是指人们借鉴传统经验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农作物进行栽培管理的一系列有目的的农事活动。

(1)实质:是以绿色植物为机器,将太阳能吸收转化为化学潜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生产过程。

(2)特点:①严格的地域性;②强烈的季节性;③农业生产的连续性;④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⑤农业生产的综合性;⑥农业生产的经济性。

(3)基本环节:①植物生产;②动物生产;③微生物生产。

二、农作物的概念和分类
1.作物:是指对人类有利用价值,并由人工栽培的一切植物。

包括农作物、果树、蔬菜、花卉、林木。

2.农作物:是指被人们用来种植的大田植物。

分类
(1)按用途分为
①粮食作物;谷类作物(水稻)、豆类作物(大豆)、薯类作物(马铃薯);
②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棉花)、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甘蔗)、嗜好作物(烟草)、药用作物(薄荷);
③绿肥与饲料作物(紫云英)。

(2)按特性分为
①按温度不同分为:喜温作物、耐寒作物、喜凉作物;
②按光照时间不同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日中性作物;
③按水分不同分为:耐旱作物、耐涝作物、沼泽作物、水生作物;
④按C02同化途径不同分为:C3作物和C4作物;
⑤按播期不同分为:春播作物和秋播作物;
⑥按收获期不同分为:夏熟作物和秋熟作物。

三、作物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1.概念
(1)作物产量:是指农作物积累的所有有机物的总量,即整个植株所收获的总干物质量。

(2)经济产量:是指根据栽培目的所需要的农产品收获量。

(3)经济系数:是指经济产量与作物产量之比。

一般来说,①以营养器官为主要收获物的农作物,经济系数较高;以生殖器官为主要收获物的农作物,经济系数较低。

②收获产量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农作物,经济系数较高;以蛋白质或脂肪为收获产量的农作物,经济系数较低。

2.产量构成因素
(1)禾谷类:单位面积穗数、穗实粒数、粒重;
(2)棉花:单位面积株数、单株有效铃数、每铃籽棉重、衣分;
(3)油菜:单位面积株数、单株有效分枝数、每分枝角果数、每角果粒数、粒重;
(4)大豆:单位面积株数、单株有效荚数、每荚粒数、粒重。

四、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状况
1.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状况
(1)偏重于粮食作物生产,忽视经济作物生产;
(2)偏重于种植业,忽视其他四业。

2.合理产业结构的标准
(1)满足人们对各种农副产品需求;
(2)要有利于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的潜力——社会效益;
(3)要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防止环境污染——生态效益;
(4)要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果,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经济效益。

3.调整趋势
要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全面地发展经济作物、林业、牧业、副业、渔业及乡镇工业和服务行业。

补充
1.为什么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答:因为(1)首先解决吃、穿等一系列生存与生活的基本问题;(2)为工业、特别是轻工业提供原料;(3)一部分农产品还可以出口,换取外汇,为现代化建设积累资金;(4)为畜牧养殖业提供精、粗饲料,又直接关系到肉、乳、蛋的生产和供应。

所以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为什么农作物生产(种植业)是农业生产中的第一性生产?
答:因为(1)人们生活所需的基本生括资料以及大部分的轻工业原料和畜牧养殖业所需要的精、粗饲料,都来自于农作物生产的直接、间接产品和副产品;
(2)农作物生产的丰欠,不仅直接影响农业内部各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建设的大局。

所以说农作物生产(种植业)是农业生产中的第一性生产。

3.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答;农作物生产技术正朝着模式化、轻型化、生态化、信息化生产技术方向发展。

4.农作物生产技术有哪些?
答:土壤耕作、播种、育苗移栽、施肥、灌溉与排水、病虫草防治、收获与贮藏。

5.就目前而言,我国未来农作物生产应向哪些方面转变?
答:(1)推广应用优质高效高产的技术;(2)加强推广应用农作物生物技术产品;(3)通过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指导农作物生产;(4)坚持实施农作物可持续生物技术。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 )1.世界栽培植物最早最大的起源中心是
A.中国B.印度C.中亚D.日本
( )2.根据作物对日照长短的反应,属于长日照作物。

A.水稻B.棉花C.油菜D.花生
( )3.下列属于四碳作物的是
A.水稻B.玉米C.小麦D.大豆
( )4.下列作物经济系数较高的作物是
A.玉米B.小麦c.甘薯D.芹菜
( )5.构成水稻的三个因素中,以变化最大。

A.每公顷穗数B.每穗粒数C.粒重D.每亩产量
( )6.耐寒作物的生长发育最低温度一般为
A.10℃B.5℃C.3℃D.0℃
( )7.喜温作物的生长发育最低温度一般为
A.10~C B.15~C C.20"C D.5℃
( )8.下列作物是中性作物的是
A.小麦B.水稻C.豌豆D.大豆
( )9.下列作物全部是秋熟作物的是
A.小麦、玉米、甘薯B.油菜、棉花、玉米
C.甘薯、水稻、棉花D.蚕豆、大豆、棉花
( )10.C3作物最初形成的中间产物为
A.苹果酸B.草酰乙酸C.磷酸甘油酸D.磷酸甘油醛
二、判断题(正确的写“A”。

错误的写“B”。

)
( )1.农作物生产是农业生产中的第一性生产。

( )2.栽培农作物是从野生植物中经过长期的选择培育而成。

( )3.以营养器官为收获物的作物比以生殖器官为收获物的作物经济系数高。

( )4.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作物比以蛋白质或脂肪为收获产量的作物经济系数低。

( )5.C4作物比C3作物的光合效率低。

( )6.小麦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颖花数、结实数和千粒重四因素构成。

( )7.农作物一般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及绿肥作物。

( )8.水稻既是粮食作物。

又是长日照作物、夏季作物和喜温作物。

( )9.凡适宜在白昼长、黑夜短的条件下通过其光照发育阶段的称为长日照作物。

( )10.化学调控、地膜覆盖属于作物轻型化生产技术。

三、名词解释
1.农业
2.农作物生产
3.作物
4.农作物
5.作物产量
6.经济产量
7.经济系数
四、填空题
1.广义的农业包括、、、、;狭义的农业只指。

2.作物包括、、、、等种类。

3.农作物生产技术正朝着、、、方向发展。

4.是世界上农业和栽培植物最早和最大的起源中心。

5.以营养器官为主要收获物的农作物,经济系数较;以生殖器官为主要收获物的农作物,经济系数较。

五、问答题
1.简述农业生产的实质和特点。

2.农作物是怎样进行分类的?
3.说出禾谷类、棉花、油菜、大豆等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

4.合理的产业结构标准是什么?我国产业结构应怎样调整?
5.为什么说农作物生产(种植业)是农业生产中的第一性生产?
6.为什么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7.就目前而言,我国未来农作物生产应向哪些方面转变?
8.农作物生产技术包括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