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20《岳阳楼记》重点理解 (新版)苏教版
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0《岳阳楼记》教案 (新版)苏教版
![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0《岳阳楼记》教案 (新版)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bd1d5950b4e767f5bcfce25.png)
岳阳楼记一、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第一、二节重点字词释义和句子翻译。
二、教学难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第一、二节重点字词释义和句子翻译。
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1.给加点的字注音:浩浩汤汤.(shānɡ)谪.守(zhé)霪.雨(yín)皓.月(hào)岸芷汀..兰(zhǐ)(tīng) 属.予作文(zhǔ)樯.倾(qiáng)2.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增/其旧制;属予作文/以记之;前人之述/备矣;吾/谁与归;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目标展示】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正确朗读课文。
3.掌握第一、二节重点字词释义和句子翻译。
【新知研习】1.同学们,你们知道江南三大名楼吗?明确:江南三大名楼: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江西的滕王阁。
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去闻名天下的风景胜地——湖南省的岳阳楼,尽情游览大自然优美的风光。
(板书课题)2.你了解作者范仲淹吗?请参照有关资料介绍。
教师可酌情补充:范仲淹,字希文,苏州人。
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幼年家贫,十岁辞母,到外地求学,昼夜苦读,五年中没有脱过衣服睡觉,有时夜间困倦,就以冷水洗脸。
几年苦读,于1015年中举进士。
为官以后,关心人民疾苦,以所得俸禄在家乡置“义田”千亩,救济族中贫寒的人,死后无余财。
范仲淹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主张坚决抗击西夏的侵略。
1040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号令严明,爱护士卒,采取合理的方针,戍边多年,敌人望而生畏,不敢侵犯。
庆历三年范仲淹任副宰相,上书改革,提出“减徭役、修武备”等十项改革措施,受到阻挠而未能实行。
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
后在赴颖州的路途中病死。
谥号“文正”。
著有《范文正公集》。
滕子京,范仲淹的朋友,政绩斐然,后因事被贬岳州,上任后兴复学校,在岳阳楼附近修筑虹堤,以利舟楫商旅的往来。
庆历五年重修岳阳楼,写信给范仲淹求记。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称赞好友不以个人沉浮为意,一心系情于民的高尚情怀,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与好友共勉。
初中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岳阳楼记》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初中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岳阳楼记》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008770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3b.png)
初中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岳阳楼记》公开课
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初中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岳阳楼记》
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朗读体会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感情。
2崭新设计
吟哦讽诵而后得之,培养文言文朗读理解能力。
3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多初中语文的学习与积累,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能力。
本课尝试以“吟哦讽诵而后得之”的读书方法来训练学生进行这篇经典美文的学习与体验。
4重点难点
重点是以朗读体会作者情,难点是以朗读体会迁客骚人的览物情,从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岳阳楼记》第一课时
1、吟哦初学,就是读书的一种方法。
所谓“吟哦初学”就是必须手舞足蹈念,念得恰当、简洁,可以抑扬顿挫,能够沉醉在其中,念出文章的味道去。
(投影)
2、我们今天来读《岳阳楼记》――板书课题作者。
指名读,练习与挑战:放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得流畅。
3、而“可以抑扬顿挫,能够沉醉在其中,念出文章的味道去”就是怎样的读法呢?投影有关课文语段――琢磨其读法进击:步入课文,特别就是步入文中人物内心,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努力做到沉醉在其中存有感情朗诵。
活动2【讲授】《岳阳楼记》第一课时
二、吟哦初学而后得之,朗诵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精选专题14《岳阳楼记》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精选专题14《岳阳楼记》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https://img.taocdn.com/s3/m/092993b1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a.png)
专题14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岳阳楼记》考点:文学常识范仲淹989一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作者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生动描绘了“迁客骚人”登楼所观之景及触发的“悲”“喜”之情,并通过褒扬“古仁人之心”,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同时也有劝慰友人之意。
考点:课后注释(1)[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2)[越]到。
(3)[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4)[具]同“俱”,全、皆。
(5)[增其旧制]扩大它原有的规模。
(6)[制]规模。
(7)[属]同“嘱”,嘱托。
(8)[胜状]胜景,美景。
(9)[胜]美好。
(10)[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11)[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12)[际涯]边际。
(13)[朝晖夕阴]早晚阴晴明暗多变。
(14)[晖]日光。
(15)[大观]壮丽景象。
(16)[前人之述备]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17)[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
(18)[然则]如此…那么。
(19)[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
(20)[极]至、到达。
(21)[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
(22)[迁]贬谪、降职。
(23)[骚人]指文人。
(2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25)[得无]表推测。
(26)[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起下文。
下文的“至若”用法与此相同(27)[淫雨]连绵不断的雨。
(28)[霏霏]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
(29)[开]指天气放晴。
(30)[排空]冲向天空。
(31)[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32)[曜]光芒。
(33)[山岳潜形]山岳隐没在阴云中。
(34)[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35)[倾]倒下。
(36)[摧]折断。
(37)[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38)[冥冥]昏暗。
(39)[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岳阳楼记》难点解析 苏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岳阳楼记》难点解析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c974ed36294dd88d0d26b78.png)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难点解析苏教版师:请划分这篇文章的部分和层次,概括部分和层次的意思。
生:第一部分(第1段),写作记缘由。
着重说滕子京谪守后的政绩,由此生发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第2—4段),为全文主体,写洞庭湖上的不同景物和登楼者对景物的不同感受。
第一层(第2段),写洞庭湖全景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第3—4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第5—6段),抒发作者的宽大胸怀和政治抱负。
这是全文的核心,上文叙事、写景、抒情均系为此而设。
师:哪几句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生:“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师:哪些语句表明滕子京在巴陵郡的政绩?生:“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表明滕子京在巴陵政绩卓著。
师:哪些语句概括了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生:“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予于其上”概括了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
师:哪句话交代了本文写作缘由?生:“属予作文以记之”表明了作者写此文的缘由。
师:第2段中哪句是总领句?生:“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是这段的总领句。
师:本文作者对景物的描写非常生动逼真,但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不是为了写岳阳楼和洞庭湖优美的景色呢?请从课文中找佐证。
生: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不是为写岳阳楼和洞庭湖的优美景色;目的是借景抒情。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就是证明。
师:“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了上段哪句话?生:“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了上段中“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一句。
师:有人说“诗有诗眼,文有文穴”,此文的点睛之笔是什么?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此文的点睛之笔。
这句话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师:哪些语句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生:体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语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九年级岳阳楼记知识点
![九年级岳阳楼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a6853e3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a.png)
九年级岳阳楼记知识点《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以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对于九年级的同学来说,掌握这篇文章的知识点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岳阳楼记》的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1、作者:范仲淹(989 年 8 月 29 日-1052 年 5 月 20 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
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2、文体: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以记人、记事、记物、记景,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
2、一词多义(1)观:①予观夫巴陵胜状(看)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2)极:①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至、到达)②此乐何极(穷尽)③感极而悲者矣(极点)(3)或:①或异二者之为(或许)②而或长烟一空(有时)(4)空:①浊浪排空(天空)②而或长烟一空(消散)(5)通:①政通人和(顺利)②北通巫峡(通向)3、古今异义(1)气象万千(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2)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今义:细小)4、词类活用(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做太守)(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在……之后)三、重点句子翻译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文: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译文: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译文: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势浩大,无边无际。
4、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九年级上册语文岳阳楼记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语文岳阳楼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ddbe32b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44.png)
九年级上册语文岳阳楼记知识点《岳阳楼记》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以下是关于九年级上册语文岳阳楼记的知识点。
1.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创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免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的职务。
昔日好友滕子京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一口答应。
庆历六年(1046),他写下了著名的《岳阳楼记》。
3.作品梗概:《岳阳楼记》通过描绘岳阳楼的壮丽景色以及迁客骚人登楼所引发的种种情感,展现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和处世态度。
4.作品主题:《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对忠诚、正直、勇敢等品质的推崇。
同时,作品通过描绘岳阳楼的美景,展现了作者豁达、宽广的胸怀。
5.作品结构:《岳阳楼记》由五部分组成,分别为:引子、正文、承旨、转子和尾声。
6.重要句子:"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
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哮猿啼"。
7.文学价值:《岳阳楼记》以其优美的文辞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就是关于九年级上册语文岳阳楼记的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九年级上语文岳阳楼记知识点
![九年级上语文岳阳楼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fcfc846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fa.png)
九年级上语文岳阳楼记知识点九年级上语文《岳阳楼记》知识点岳阳楼,古老而庄严的建筑,是中国文化的一颗明珠。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散文,通篇以形容描写为主,并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给人一种宏伟壮丽的美感。
在九年级上中学语文教材中,探究《岳阳楼记》的知识点,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一、探究文本背景《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楼台之间发生的故事。
文章开头,范仲淹以婉约的语言将读者带到岳阳楼之上,通过描写楼台、山水和楼上的众人,展示出岳阳楼的宏大气势。
接着,范仲淹巧妙地展开了他对楼台历史的追溯,并通过对历代楼台建设者的赞美,寄托了自己治世的理想。
在结尾部分,范仲淹回顾了楼台的荣辱与兴衰,以此表达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修身之道。
二、了解修辞手法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首先,比喻是范仲淹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在描写楼台的壮丽时,他运用了“巍峨”、“层峦”、“耸立”等比喻手法,使楼台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其次,排比也是范仲淹的写作常用手段。
他运用排比手法对楼台的历史赞美,如“盛筵”、“春愁”、“遗风”、“雄姿”等,使文章的语言节奏感更强。
再次,对仗是范仲淹写作的一大特点。
他运用了平仄抑扬对仗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韵律感十足。
例如,“区者乎船者劝乎,中流者止”,这些对仗句使得文章更加朗朗上口。
最后,词语的运用也是范仲淹的长处。
文章中有很多动词形象地描绘出楼台的样子,如“凛冽”、“舒卷”等,为文章增添了生动的形象色彩。
三、探讨作品主题和写作意图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既展示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又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在文章中,范仲淹将岳阳楼与历史沿革相结合,寓意深远。
作品表现了范仲淹对社会风气的批判。
他通过对宴会上行为举止的描写,抨击了士人的虚伪和社会风气的险恶。
第20课《岳阳楼记》难点解析(苏教版初三上)doc初中语文
![第20课《岳阳楼记》难点解析(苏教版初三上)doc初中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f5ab5aa2bb68a98270fefa05.png)
第20课《岳阳楼记》难点解析(苏教版初三上)doc初中语文师:请划分这篇文章的部分和层次,概括部分和层次的意思。
生:第一部分〔第1段〕,写作记缘由。
着重讲滕子京谪守后的政绩,由此生发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第2—4段〕,为全文主体,写洞庭湖上的不同景物和登楼者对景物的不同感受。
第一层〔第2段〕,写洞庭湖全景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咨询。
第二层〔第3—4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悲一喜,形成鲜亮对比。
第三部分〔第5—6段〕,抒发作者的宽大胸怀和政治抱负。
这是全文的核心,上文叙事、写景、抒情均系为此而设。
师:哪几句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生:〝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师:哪些语句讲明滕子京在巴陵郡的政绩?生:〝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讲明滕子京在巴陵政绩卓著。
师:哪些语句概括了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生:〝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给予于其上〞概括了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
师:哪句话交代了本文写作缘由?生:〝属予作文以记之〞讲明了作者写此文的缘由。
师:第2段中哪句是总领句?生:〝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是这段的总领句。
师:本文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专门生动逼真,但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不是为了写岳阳楼和洞庭湖优美的景色呢?请从课文中找佐证。
生: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不是为写岳阳楼和洞庭湖的优美景色;目的是借景抒情。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确实是证明。
师:〝前人之述备矣〞照管了上段哪句话?生:〝前人之述备矣〞照管了上段中〝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一句。
师:有人讲〝诗有诗眼,文有文穴〞,此文的点睛之笔是什么?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此文的点睛之笔。
这句话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师:哪些语句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生:表达〝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语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
初三上册语文岳阳楼记
![初三上册语文岳阳楼记](https://img.taocdn.com/s3/m/3400d3a5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3.png)
初三上册语文岳阳楼记一、教材分析《岳阳楼记》是初三上册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言文篇目。
这篇文章是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所写。
文章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一)教学重点1. 文言字词的积累与理解文中有许多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等。
例如“越明年”中的“明年”,在古代是“第二年”的意思,与现代的“明年”概念不同。
又如“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属”通“嘱”,嘱托的意思。
引导学生准确掌握这些文言字词的用法是理解文章的基础。
在讲解字词时,可以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
如“予观夫巴陵胜状”中的“胜状”,可以让学生先根据语境推测意思,然后再明确“胜状”是“胜景,好景色”的意思。
2. 对文章结构和内容的把握文章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首先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总述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
然后描写岳阳楼的大观,“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短短几句话就写出了岳阳楼景色的雄伟壮阔。
接着重点写了迁客骚人登楼时因景色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情感,“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一过渡句将文章引入对不同情感的描写,或悲或喜。
最后作者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表达了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政治抱负。
通过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3. 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境界理解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是教学的重点之一。
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在面对得失、荣辱时自己的态度,然后与作者的态度进行对比。
例如,当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时可能会沾沾自喜,而遇到挫折时可能会垂头丧气,而作者却能超脱于外物的影响。
对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伟大的政治抱负,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其内涵。
可以列举一些历史上具有类似情怀的人物,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让学生体会这种胸怀天下的高尚情怀。
语文苏教版《岳阳楼记》翻译课文及背景
![语文苏教版《岳阳楼记》翻译课文及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a42ef01859eef8c75fbfb357.png)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和当今贤士名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
(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
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
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既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降职远调的官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可能会有所不同吧?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了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二十分悲伤了。
又如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
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白璧,渔夫的歌声想起了,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偏远的江湖间就为国君忧虑。
九年级上册语文10.岳阳楼记 知识点总结(全)
![九年级上册语文10.岳阳楼记 知识点总结(全)](https://img.taocdn.com/s3/m/ff5453b484868762caaed56f.png)
10.岳阳楼记一、理解性默写1.文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背景)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写岳阳楼重修之后的变化的句子是: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写作记缘由的句子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4.文中概括描写洞庭湖壮观景象(描写洞庭湖全景;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从时空两个角度描写洞庭湖美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5.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衔、吞。
6.文中从空间角度描写洞庭湖景色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7.文中从时间角度描写洞庭湖景象(简练而又生动地概说洞庭湖阴晴变化)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8.“前人之述备矣”与上文照应的句子是: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9.文中点明洞庭湖四通八达的句子: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10.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句子是: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1.概括说明迁客骚人的悲的句子(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12.文中描写明媚春光里鸟类活动的句子是:沙鸥翔集。
13.文中描写明媚春光里鱼类活动的句子是:锦鳞游泳。
14.文中描写植物的句子: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15.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浮光跃金。
16.描写无风时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静影沉璧。
17.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写湖光月色交相辉映;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微波与无风时水面月光月影)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8.在写春天景色时,写动景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从视觉写夜景的句子是: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从听觉写夜景的句子是:渔歌互答。
19.概括说明迁客骚人的喜的句子(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0.第五段概括三、四段两种景物激发的两种感情的句子是:二者之为。
21.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是指: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苏教版九年级《岳阳楼记》内容概括.中考重要考点
![苏教版九年级《岳阳楼记》内容概括.中考重要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2d74987ba417866fb84a8e6d.png)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岳阳楼记》内容、层次概括1、全文共6段,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
(全文的主体)(全文的主体)可分为两层: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3~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第四部分(6段):点明作“记”的时间。
(这是全文的核心。
)中招重要考点1、在第四段中找出与第三段中的“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形成鲜明对照的句子,并分析形成这两种心情的原因是什么?“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
”感极而悲原因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以个人荣辱为转移的悲喜观)。
喜洋洋原因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以个人荣辱为转移的悲喜观)。
2、文中与“以物喜” “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
”“去国还乡……感极而悲者矣”3、三四两段景色不同,请用原话概括景色的特点?满目萧然春和景明4、“是进亦忧,退亦忧。
”中的“进”“退”分别指的是什么?“进”在朝廷做官,“退”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不在朝廷做官)。
5、怎样理解文中“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6、作者认为,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附件:《岳阳楼记导学案》四中苏教版九年级语文导学案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主备:审核:使用:时间:授课内容:岳阳楼记(第一课时)授课时数:三课时学习目标:了解部分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重点、难点:积累部分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知识超市:选自《唐宋文举要》,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宋朝(朝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文言知识梳理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文言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ba430150c281e53a5802ff65.png)
《岳阳楼记》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范仲淹:字希文,世称“”。
(朝代)著名的和文学家,谥号文正。
“记”:是古代的散文。
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分为碑记、游记、杂记、记事。
二、重要生字()zhé守朝()huī薄暮冥冥()()yín雨()hào月宠辱()xié忘潜.行()浩浩汤汤()属()三、重点解词1、予观乎巴陵胜.状2、衔.远山,吞.长江3、朝晖.夕阴.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5、前人之述备.矣6、忧谗.畏讥.7、多会.于此 8、淫雨霏霏..,连月不开9、阴风怒号. 10、薄.暮冥冥11、岸芷汀.兰 12、则有去.国怀乡13、沙鸥翔集. 14、迁客骚人15、把.酒临.风 1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17、处江湖之远 1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19、是进.亦忧 20、宠.辱偕.忘21、百废俱兴. 22、山岳潜形.23、属予作.文在记之 24、乃.重修.岳阳楼25、增.其旧制 26、至若春和景.明27、微斯人 28、吾谁与归.四、文言现象(1)古今异义1.微例句:微斯人古义: 。
今义:细小.2.气象例句:气象万千古义: 。
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3.越例句:越明年古义:。
今义:越过。
4.制例句:增其旧制古义:。
今义:制度。
5.备例句:前人之述备矣古义:。
今义:准备。
6.景例句:至若春和景明古义:。
今义:景物。
7.尝例句: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义:。
今义:品尝。
8.去例句:去国还乡古义:。
今义:到、往。
9.作文例句:属予作文以记之古义:。
今义:文章,文体10.国例句:则有去国怀乡古义:。
今义:国家。
11.集例句:沙鸥翔集古义:。
今义:集会,集体。
(2) 通假字属.予作文以记之:百废具.兴:(3)一词多义1.以属予作文以记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色3.一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4.开连月不开: 开我东阁门:5.则然则何时而乐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6.极感极而悲者矣: 此乐何极: 南极潇湘:7.或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8.为或异二者之为: 全石以为底:9.空浊浪排空: 长烟一空:10.通政通人和: 北通巫峡:11.和政通人和: 至若春和景明:(4)词类活用1.百.废具兴(作,)2.先.天下之忧而忧(作,)3.然则北.通巫峡(作,)(5)出自《岳阳楼记》的成语():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岳阳楼记九年级课文知识点详解
![岳阳楼记九年级课文知识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007167f0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a.png)
岳阳楼记九年级课文知识点详解语文学好了,不但有利于学习其他的学科,而且有利于将来的工作、生活。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岳阳楼记九年级课文知识点详解,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岳阳楼记九年级课文知识点详解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
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
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
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一词多义明:(1)(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越明年(2)(明媚) 至若春和景明以:(1) (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2)( 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夫:(1)(那) 予观夫巴陵胜状(2)(表句尾感叹) 嗟夫观:(1)( 看) 予观夫巴陵胜状(2)( 景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极:(1)(直到)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2)(穷尽,尽头) 此乐何极(3)(表示程度深) 感极而悲者矣或:(1)(或许 )或异二者之为(2)( 有时) 而或长烟一空空:(1)( 天空) 浊浪排空(2)( 消散) 长烟一空通:(1) (顺利) 政通人和(2)(通向) 北通巫峡和:(1)(和乐) 政通人和(2)(和煦) 春和景明则:(1)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2)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2)聚拢:云归而岩穴暝备(1)前人之述备矣:译尽(2):备齐词类活用⒈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⒌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⒍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⒎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⒏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向南)⒐或异二者之为(动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古今异义⒈气象万千【古义:景色和事物;今义:天气变化;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580ade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9c.png)
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知识点九年级上册的《岳阳楼记》是一篇著名的古代散文,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
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游览岳阳楼时的所见所感,透过游记方式,展示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渊源,并融入了作者对时代沧桑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下面将详细介绍《岳阳楼记》的内容和其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首先,文章的开头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为引子,通过对游子和故人的表述,揭示了作者在旅行中的感情和情感。
这也是文章的主题所在,即游人对故乡、对亲友的思念。
其次,作者以诗意的笔触写下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
如"辞楼舒翠袖,任是无穷事",这表明蓝天白云在楼上舞动的景色,给人一种畅快的感觉。
另外,作者还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如"青天无片云,登楼每一声"、"楼高不见宾客,一照盈江水"等,来描绘出岳阳楼的气势之大和景色之美。
通过这些描述,文章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美丽壮丽的山水画卷。
进一步地,文章并不仅仅展示了岳阳楼壮丽的景色,更深入探讨了人生的哲理。
范仲淹在文章中通过回望昔日和思考未来来表达他对人生的思考。
他用“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这句话,表达了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困惑和迷茫,通过学习和不断探索才能获得真知。
范仲淹还引用了《庄子》中的话语,写道:“盖闻熊虎之穴,不可徒举;龙光之宇,因其旁启。
”这是在告诫人们要谨慎行事,不能鲁莽行事。
通过这些哲理的咏叹,范仲淹借岳阳楼的观景之处,教育人们不要过于浮躁,要静下心来,沉淀自己。
最后,在文章的结尾,范仲淹以一种铿锵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之情。
他在文中说:“至今龙湫之州,人物蔚然而至矣。
”这是对岳阳楼所在地龙湫地区人才辈出的肯定。
而范仲淹与岳阳楼的结缘,也是他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贡献所在。
整个文章在描绘岳阳楼的同时,也在表达了作者对家国情怀和责任感的追求。
总之,《岳阳楼记》不仅仅是一篇描述景物的作品,它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国家的热爱。
九年级岳阳楼记知识点
![九年级岳阳楼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26f515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39.png)
九年级岳阳楼记知识点九年级《岳阳楼记》知识点《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写的一篇散文,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之巅。
本文通过描绘岳阳楼的壮丽景色,融入诗意和哲理,传递了范仲淹对社会风险和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
下面将从语言特点、写作手法、艺术魅力和深层含义等方面论述这篇优秀的散文作品。
一、语言特点《岳阳楼记》运用了豪放激昂的文采和雄浑的笔触,充分展示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范仲淹以振奋人心的语言描绘了岳阳楼的独特景色,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他运用大量的形容词、动词和名词来描绘楼台、山水、江湖等元素,以生动鲜明的意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
二、写作手法《岳阳楼记》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比如,范仲淹经常运用反问句,以强调岳阳楼的壮丽,并引发读者的思考。
在描写楼台的部分,范仲淹用了大量的夸张手法,使形容词和名词出现的频率很高,以达到烘托气氛和强化形象的目的。
三、艺术魅力《岳阳楼记》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文中的山水描写非常细腻,可以说用了字画的手法来展现。
范仲淹通过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里。
他的文字富有节奏和韵律感,使整篇文章具有了画面上的美感。
四、深层含义《岳阳楼记》除了展现自然景色的壮美之外,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社会思考。
范仲淹通过对岳阳楼的描述,揭示了人生短暂和命运无常的主题。
他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点,强调个人的责任和担当。
文章中的“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以及“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警示性的句子,更使人对生命的脆弱和无常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以其雄浑豪放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被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展示了岳阳楼的壮丽风景和自然景观,更融入了人生的思考和社会的关怀。
读完这篇文章,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引发人们对生命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这是一篇值得深入品味的优秀作品,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它也是一次文学修辞和审美体验的难得机会。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20《岳阳楼记》复习讲义 苏教版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20《岳阳楼记》复习讲义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f2d036784868762cbaed546.png)
20.《岳阳楼记》复习讲义一、主题识记(即中心思想)本文通过迁客骚人登楼时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二、积累过关(一词多义)1 归微斯人,吾谁与归()云归而岩穴暝()朝而往,暮而归()太守归而宾客从也()2 然吴广以为然()然得而腊之以为饵()然则北通巫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人恒过,然后能改()3 国夫大国,难测也,()齐国之美丽者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等死,死国可乎()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4 或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或异二者之为()5 以扶苏以数谏故()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吴广以为然()固以怪之矣()为坛而盟,祭以尉首()杀之以应陈涉()以啮人,无御之者()太医以王命聚之()而吾以捕蛇独存()今以蒋氏观之()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属予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6 属召令徒属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7 观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8 作其中往来种作()设洒杀鸡作食()属予作文以记之()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9 和越明年,政通人和()至若春和景明()10 极初极狭,才通人()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渔歌互答,此乐何极()11 景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12 通会天大雨,道不通()初极狭,才通人()政通人和,百废具兴()13 一在洞庭一湖()一碧万顷()而或长烟一空()14 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更若役,复若赋()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15 临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16 明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三、翻译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岳阳楼记》
研讨1.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迁客骚人登楼时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达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研讨2.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重写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第2—4段):写登楼所见景物以及不同景物所引起的不同感受。
第一层(第2段):概括描绘洞庭湖的美景。
第二层(第3—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物的不同而“异”。
第三部分(第5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
研讨3.中国四大文化名楼及相关诗文名句:
(一)山西:鹳雀楼;《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湖北:黄鹤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
(唐)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三)湖南:岳阳楼;《岳阳楼记》(宋)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四)江西:滕王阁;《滕王阁序》(唐)王勃(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研讨4.对第一段“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理解。
答:(1)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2)突出了好友滕子京的政绩斐然;(3)表明了作者对好友在遭贬谪后仍然积极治理政事并取得成绩的赞赏;(4)表达了作者对重修岳阳楼盛举的支持;(5)反映作者积极的政治态度:即使受到不公正待遇,也应奋发有所作为,不能消沉下去;(6)引起下文,为下文的写景、抒情、议论做铺垫。
研讨5.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的诗句。
答: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研讨6.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答:(1)点明“迁客骚人”“览物之情”之“异”:物暗己悲,物明己喜,但他们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是一种以个人荣辱得失为转移的悲喜观;(2)与下文的“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达胸怀和高尚情操;(3)最终引出本文的主旨,表达作者的政治抱负。
研讨7.“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1)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阔达胸怀和崇高情怀的肯定和赞美;(2)具有自勉之意,含蓄的表达了作者以“古仁人”为学习榜样的决心;(3)表达了作者对好友滕子京的勉励之情;(4)同时,慨叹当今世人具有这种胸怀和情操的人太少了。
研讨8.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
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
答:第一种人过分计较得失,是一种极度自私的表现,这种思想是不足取的;而范仲淹的思想是以天下为己任、大公无私、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表现,这种思想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
研讨9.分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警句的含义。
答:(1)揭示了古仁人和迁客骚人思想感情之异;(2)概括了古仁人的宏伟抱负;(3)表达了作者高远的志向。
研讨10.本文标题为“岳阳楼记”,内容上却大量描写洞庭湖的景色,试分析作者的用意。
答:因为前人对岳阳楼的描写已经很详尽了。
作者另辟蹊径以洞庭湖的景色来烘托岳阳楼的,用洞庭湖的浩浩汤汤、气象万千的景物特点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作铺垫。
研讨11.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
(2分)
答:前者是个人的因“物明”因“己得”而乐,是一己之乐;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
研讨12.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是“忧”,迁客骚人“感极而悲”也是“忧”,他们的“忧”各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阐述。
答:古仁人的“忧”是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即“忧国忧民”;迁客骚人的“忧”是指“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即因外物环境的触发而“忧”个人之遭遇。
研讨13.文中“庙堂”、“江湖”分别指什么?对于“古仁人”这种“进亦忧,退亦忧”的态度,你有何评价?
答:①“庙堂”指朝廷(或:在朝、为官),“江湖”指民间(或:在野、为民);②值得肯定:不管是为官为民,都应关心国事,心系天下。
研讨14.距离范仲淹近千年的现代人,是否还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请阐述你的看法。
答: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
(1)因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成败得失是人生常事,需要我们摆正心态、豁达面对,练就一颗坚强的心才能立于竞争前列;(2)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发展年代,但是还会面临许多困难,需要我们以天下为己任,居安思危,吃苦在先,享乐在后,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民族立于国际强林之中。
研讨15.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示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
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象。
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研讨16.根据上句,联系《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下句:
答:醉翁亭清幽秀美桃花源恬静优美小石潭凄清幽邃
研讨1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答: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
研讨18.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答: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
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
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
这是他们的根本区别。
研讨19.古仁人为什么会“异二者之为”?
答:迁客骚人的情绪受不同天气的影响,而古仁人胸怀宽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忧国忧民,所以面对不同的天气景色,既不会“感极而悲”,也不会“喜洋洋”。
课堂练习。
扩写:“浮光跃金,静影沉璧”,8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