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6课 戊戌变法 (共29张PPT)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呼吁变法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
腾,咸以为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
国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此材料道出当时中国面 临内忧(揭竿斩木)外 患(瓜分豆剖)
第六课 戊戌变法
公车上书
背景 《马关条约的签订》
时间 1895年春
人物 内容
影响
康有为、梁启超
拒和、迁都、变法 轰动京沪、拉开了维新 变法运动的序幕
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维新派在“公车上书” 失败后为实现改革愿望又作了哪些准备
活动呢?
发展——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宣传变法
维新运动期间全国各地学会
维新派在各地创办的报刊
觉醒,投身于爱国斗争之中,致力于救国方案的探索;忧国忧 民、敢为天下先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
巩固训练
戊戌变法—导学训练完成课堂在线
请同学们认真作答哟!
课后作业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亦变,不变亦变。” ——梁启超《变法通议》
法律制度是治安天 下的武器,变通是 天下不变的道理
问题思考:学会和报刊主要宣 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
响?
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
变法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使维新
变法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为百日维新奠定基础
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的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 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 散之时,广大的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人教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_戊戌变法【课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外, 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①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材料二: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袁世 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②袁世凯的出卖 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感慨:“朕虽有改革之 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 在位皇帝:光绪帝
➢ 内容: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 结果:失败,没有上达光绪帝 ➢ 意义: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康有为
梁启超
为什么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 绪帝,却依旧能轰动京、沪, 拉开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呢?
二.发展——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学会
名称
地点
强学会
北京
上海强学会 上海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 六 课
课标: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史 事,认识变法的意义和局限性
诗歌里“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中的“多事”主要指的是哪些事?
-------------------------------------------------------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 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 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日闹起来。 几个读书人呼号: “变亦变,不变亦变”, …… “杀!” ……
B 可行的只有63条。这表明( )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直击中考
1. (2024·宁夏中考·4)1895年2月以来,严复在天津《直报》上连续发文,呼
吁变法刻不容缓;4月,广东、湖北举人数百名上书,要求变法,各省举人相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共32张PPT)
学习目标
1、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识记“公车上书”时间、内 容和维新派创办的刊物、政治团体; 2、理解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3、认识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进步运动, 学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先进知识分子忧国忧 民、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从而培养以天下为 己任的人生价值观。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第6课
戊戌变法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百日维新”
“戊戌六君子”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形势
面对中华民族这样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各自做了哪些事?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清政府)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太平天国 义和团运动 洋务运动 康有为 梁启超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康、梁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
万木草堂 后改名《中外纪闻》
1891~1897年,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了万木草堂,宣传维新理想。培养与造就大批变法维 新骨干(如梁启超等)。在万木草堂亲自讲学,前后历时7年。同时,在这里编写了《新学 伪经考》等维新变法著作。1898年9月被清政府查封停办。
《时务报》书影
《时务报》《国闻报》刊头
“明定国是”诏书影
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示变法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 于6月11日颁布《定国是诏》。“百日维新”从此开始。
有利于具 维新思想 (1)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的人参与 21 日 政治
戊戌变法
打击了封建 官僚制度
(2)标志: 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政治方面:广开言路,裁撤冗官, 有利于民族 精简机构。 资本主义的
重要影响
发展
维新变法运动波及全国
中外纪闻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打击封建官僚制度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
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义的发展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有利于传播新思想 和培养人才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增强军队实力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将 光绪帝囚禁起来,大肆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 法诏令,“戊戌变法”宣告失败。
慈禧太后为什么反对变法?
变法提出的新政是要用西方资本主义国 家的制度模式改变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触 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被囚禁,康有 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以谭嗣同 为首的戊戌六君子被捕后英勇牺牲。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刘光第 林旭
杨锐 杨深秀 康广仁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绝命诗
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了中国
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一个缺口。这主要说明
戊戌变法( C )
A.维护了封建统治
B.得不到群众支持
C.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传播了革命思想
救国之道。
材料一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 先进的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痛定思痛,开始探索 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 该而且也只能像日本那样变法维新,学习西方。1895年 5月,康有为在北京发动著名的“公车上书”……
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极其流弊,必至门户纷争,互相水火, 徒蹈宋明积习,于时政毫无裨益,即以中国大经大法而论,五帝三王,不 相沿袭,譬之冬裘夏葛,势不两存,用特明白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 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 (28张) PPT课件 图文
强学会
国闻报
南学会 实务学堂
时务报
万木草堂
戊戌变法 时期学会、 学堂、报 馆分布示 意图
问题思考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 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变法通议》·梁启超
梁启超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
变法图强。 ——《国闻报》
严复
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 什么影响?
观点: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变法 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影响:使维新变法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维新派的这一系列宣传活动在 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什么作用?
冲击了封建社会腐朽沉闷的思想 文化,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潮流,激 发起人们关心国家命运的热情,调动 了人们探索救国之道的积极性,为随 后进行的戊戌变法做了有力的铺垫。
学以致用
4.强学会属于:
C
A.地主阶级政治团体
B.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C.资产阶级政治团体
D.开明地主和爱国知识分子组织 5.维新派的主要阶级力量是:
D
A.农民阶级 B.地主阶级
C.工人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6.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
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D 这
(维新派)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顽 固 派 代 表 维 新 派
n 参与变法的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 杨深秀以及康广仁被捕杀,史称“戊戌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赴难图
西太后弄权政变 六君子人头落地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而今中国未 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 之,请自嗣同始!”——谭嗣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6课-戊戌变法(27张ppt)
课堂小结
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
发展
高潮
百日维新 实行变法
创办报刊 建强学会
发生
公车上书 揭开序幕
结局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封建 势力 进行 阻挠 破坏
1.材料:“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请回答: (1)这句话是谁说的?
梁启超
(2)他是在什么背景下说出这句话的?
依据材料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 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二: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的感慨: “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三: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 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的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 人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但是,谭嗣同把变法失败归结为中国历来没有为变法 流血牺牲者是片面的,如果谭嗣同和梁启超等人一起逃跑 ,也不失为明智之举。这样,一来可以为变法保存有生力 量,有望他日东山再起,为中国尽力,又可以减少牺牲。
最后,不管谭嗣同的选择如何,都已经成为历史,站 在今天的角度,我们仍然视他为英雄,戊戌变法的流血牺 牲者。
实业家
准备科考的读书人
八旗兵
全国的读书人都觉得前功尽弃。他们费了多少的心血,想从 之乎也者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 要骂带头领导的人是洋奴汉奸。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无 不切齿痛恨。
百日维新的失败
中南海瀛台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 戊戌政变,囚禁光绪,逮捕了维新派人士,掌握清政 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
百日维新的内容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6课戊戌变法(共36张PPT)
激愤。
•
(2)领导人:康有为、梁
启超。
•
(3)在位皇帝:光绪帝。
师生课堂合作探究教材内容
•
(4)要求:拒和、迁都、
变法。
•
(5)结果:这次上书并
没有上达光绪帝。
•
(6)影响:拉开了变法
维新运动的序幕。
师生课堂合作探究教材内容
•
2.维新派的主要活动
•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
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
2.戊戌变法
• 月。
(1)时间:1898年6月至9
•
(2)开始:1898年6月11日,
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
实行变法。
•
(3)名称由来:1898年是
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
“戊戌变法”。
师生课堂合作探究教材内容
(4)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项目 主要内容
影响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有利于维新人士参与政 治,打击了封建官僚, 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
法,乃敢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
可以为鉴…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
可知他主张( )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 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 算
文化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 堂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
有利于西方先进科学文 化的传播,在社会上起 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 抵抗外来侵略
师生课堂合作探究疑难问题
•
3.戊戌政变
“戊戌六君子”。
师生课堂合作探究疑难问题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预习+知识点+习题(有答案)
【预习提纲】部编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一、背景《》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二、序幕——“公车上书”时间:年春地点:北京人物:、以及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目的:请求拒和、迁都、变法结果:未上达光绪帝。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三、发展——维新思想的传播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学会——等报刊——上海的《时务报》;天津的《国闻报》等宣传变法的人物代表:梁启超、严复(进化论思想)等四、高潮——“百日维新”背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时间:.6.11——9.21标志: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内容: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化上——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军事上——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五、结果——戊戌政变(变法失败)1898.9.21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戊戌六君子”:、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失败原因:①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②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
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
(妥协性、软弱性)六、历史意义1、性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的改良运动。
2、意义: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作用(最突出)。
3、启示: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部编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戊戌变法的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亡之时。
2公车上书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后。
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经过:康有为,梁启超联合正在参加科举考试的1300多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结果:没有上达光绪皇帝,失败。
影响: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宣传变法维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影响最大的有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国闻报》严复主持,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戊戌变法》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1898年发生的一场旨在推进、经济、文化等领域改革的运动。
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揭示了民族资产阶级在近代中国中的局限性,为后来的辛亥积累了经验教训。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及其失败原因。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近代中国的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可能对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缺乏深入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戊戌变法,帮助他们建立全面、客观的历史观。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及其失败原因,认识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及其失败原因。
2.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历史资料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戊戌变法的过程。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分享讨论成果。
4.讲授分析: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阐述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5.案例分析:通过对比戊戌变法和辛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戊戌变法的意义和价值。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7.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戊戌变法的短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初中历史八上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37张PPT)
1898 年 6 月 11 日清政府颁布“明定 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数年以 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 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 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 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 弊。
政变 囚禁光绪皇帝 搜捕维新人士 废除变法诏令
百日维新
这次变法历时 103 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杨锐、 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 被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所有新政,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 堂(今北京大学)外,全部都被废止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897 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光绪帝表示 “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直接原因?
【P30】
百日维新
德国军舰占领胶州湾
原因 1897 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1897年11月14日,德帝国主义借口“巨野教案” 悍然出兵侵占青岛,并于翌年三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1898年6月11日《明定国是诏》
百日维新内容?
【P30】 提示:政治、经济、教育、军事
百日维新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 允许官民 上书言事
有利于 资产阶级参政
百日维新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 工矿企业,发展 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 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 资本主义发展
百日维新
教育
废除八股 改试策论 开办新式学堂
——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课件(共26张PPT)
军事
训练和装备新 式军队
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加强国防。
时 间: 1898年9月 发动者: 慈禧太后 被囚者: 光绪帝 告密者: 袁世凯 就义者: 谭嗣同等戊戌六君
子
戊戌六君子 杨
康深 广秀 仁
林杨 旭锐
我
去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
自
留 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此之所以不昌者也;有之,请
A.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 制度 C.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
B.裁撤冗官,精简机构,改革科举 D.训练和装备新式陆军、海军
7.下列内容中,在光绪帝颁布的新政诏书中没有涉及的是 ( )
A.训练新式军队
B.实行君主立宪
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8 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A.促进思想启蒙 B.挽救民族危亡 C.推动政治改革 D.发展社会经济
戊戌变法
变法内容
变法影响
政治 经济 文化
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 打击了封建顽固派,有利于资 简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产阶级参政
提倡办实业,奖励发 明创造,改革财政
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 式学堂,设立译书局,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起 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严复,著名的翻译家、教育 家 ,新法家代表人物。 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 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 、上海复旦公学校长、翻译 了《天演论》、创办了《国 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 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 想,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 了深远影响。
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 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年,学会、学堂、 报馆合计达300多所。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戊戌变法》是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清朝末年的一场重要的政治改革——戊戌变法。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到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内容详细,包括戊戌变法的起因、主要改革措施、变法失败的原因以及变法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清朝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对清朝的衰落和民众的苦难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学生可能对戊戌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戊戌变法的各个方面,并激发他们思考戊戌变法的意义和教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戊戌变法的主要改革措施及其失败的根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分析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的政治改革,理解改革的不易和改革的必要性,从中汲取历史教训,增强对国家发展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戊戌变法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变法的成败原因。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戊戌变法的看法和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课件:教师准备戊戌变法的相关课件,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等资料。
3.作业:教师准备相关作业题目,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事件,引起学生对戊戌变法的兴趣和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们听说过戊戌变法吗?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为什么会有这场变法?”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戊戌变法》PPT教学课件(带内容)
“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 思想启蒙
知
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A )。
识
点
A.裁撤冗官冗员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 D.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相关史事
二
百
康有为在政变前一天,由英国人保护逃往香港。政变发
日
生当天,梁启超躲入日本公使馆,后由日本人掩护,化装逃
车上书
一
①
康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有
汉代以公家车马送应举之人赴京, 后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为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与 公
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
车
等,联合各省1 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
上 书
帝②,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
前言 一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二 百日维新
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
言
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
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戊戍变法就是制
度变革的一次尝试。这次变法是怎么发动起来的?变
革的内容有哪些?它的历史命运又是怎样的呢?
一 康有为与公
才。学生有梁启超等。
知
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
识 点
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
B)。
康有为(1858-1927)
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 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一
康
有
为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6课戊戌变法》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对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戊戌变法是一次旨在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改革的尝试,虽然最终失败,但它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戊戌变法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政治改革,其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学生对其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戊戌变法是一次勇敢的改革尝试,虽失败但对中国近代史产生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以及它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戊戌变法的过程和影响。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学习戊戌变法的相关历史资料,掌握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戊戌变法的相关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如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主张。
同时,展示戊戌变法的过程,包括“公车上书”、“戊戌政变”等事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24张PPT)
《 国 闻 报》
《 直 报》
创办报刊
《 湘 学 报》
《 知 新 报》
二、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 背景: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代表人物: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 时间:1898年(这一年为农历戊戌年,因此又称 “戊戌变法”)6月11日—9月21日,共103天 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 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缚之……”
严复主持的
——梁启超
《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
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有哪些? •它们宣传了什么观点? •产生了什么影响?
主要是强学会等学会,《时务报》和
《国闻报》。
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主要内容
类别
主要内容
政哪些治人上 裁有撤利于冗刷官新冗吏员治,,允使官许民官参民与上政书权言的积事极。性提高
彰显出强烈的爱国爱 民思想和为追求理想 勇于牺牲自己的精神
评价戊戌变法
性质: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历史意义: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教 训: 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 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 国行不通。
败因探究:
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 弱小,且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根因); 2、维新派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3、顽固派势力强大,变法触动顽固派的利益。 4、变法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
2.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
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 新”
(完整)2016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
第6课 戊戌变法
温故知新
图片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马关条约》签订
温故知新
列 强 掀 起 瓜 分 中 国 狂 潮
图片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大大加深 了中国的 半殖民地 化程度
刺激列强 侵略掀起 瓜分狂潮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公车上书
时时间间 1895年春 地地点点 北京 代代表表 康有为、梁启超以及
戊戌变法主要内容(1898.6.11—9.21)
政治方面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 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化方面 军事方面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请同学们穿越时空来到1898年的7月, 成为下面四类人中的一类,谈谈戊戌变 法采取的一些措施对你们产生的影响?实业家来自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参加科举考 试的文人
伤害守旧的封建文人
满洲旧官员 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 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 议政
八旗兵
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
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变法的实质是? 发展资本主义
戊戌变法的失败(1898.9.21)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重掌政权,杀害戊戌六 君子,变法法令几乎全被废除,变法失败。
谨以此歌献给囚在瀛台的大清皇帝——康无为
在为光绪皇帝悲剧结局深表惋惜之余, 有些问题需要大家回答:
(1)歌词中的“老佛爷”指的是 谁?“康无为”又指的是谁?
(2)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此段歌词是否揭示出变法失败的 主要原因?有何历史启示?
依据图片及材料总结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共24张PPT)
A.提过了工作效率
B.起了思想启蒙 C.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D.摧毁顽固派力量
5、“举国鼓舞欢蹈,征求上书,民间疾 苦,悉达天听。”这段话描述的是戊戌变 法是哪项变法法令的实施情况( )
A.开放言论
B.创办京师大学堂
C.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
D.准许创办报刊和组织强学会
6、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
戊戌政变与戊戌变法的失败
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为 首的顽固派的利益。他们掌有实 权,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 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 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 令。康有为、梁启超先后出逃。 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 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 史称“戊戌六君子”。这次变法 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 维新”。
结果 意义 戊戌政变,六君子遇害,戊戌变法失败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1、支持维新派进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 A.咸丰皇帝 B.同治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2、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 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 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B.他甘为变法而捐躯 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 D.他是没有地方可逃
戊戌变法的意义
①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 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作用。
②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 作用。 ③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结论: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 背景 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序幕:公车上书(1895年)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 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 发展:组织强学会、创办报刊 戊 经过 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 戌 时间(1898.6.11—9.21) 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 高潮:百日维新 内容(政治、经济、文化 变 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然而也充分说明资产阶级通过 教育、军事一系列变革) 改良走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南海瀛台
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于此
16
老歌新唱
我总是心太软,心太软。独自一个人流 泪到天亮。我无时无刻在恨着老佛爷,我 知道她根本没那么开明。你总是心太软, 心太软。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变法看似 简单,成功太难。不是你的就别再勉强。 失败了你还不肯退,你还在想着他吗?你 希望寄托到底对不对?明知他不会赞成变 法……可惜太后不给你实权,大好的河山 她不懂心疼,你应该不会只想做个傀儡。 喔,算了吧,就这样忘了吧!该放就放, 再想也没有用,大清王朝也没有几年啦! 我还要为国家想想未来!
10
变法的人名地图——请简述他们与变法之间的关系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光绪帝
慈禧太后 谭嗣同
例—:——(—1—)—康——有—为——:—他—是——维—新——派—的——主—要——领—导—人——物—,——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时务报》,宣传维新变法。
—————————————————————————————————————————————— —————————————————————————————————————————————— —————————————————————————————————————————————— ——————————————————————————————————————————————
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 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 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 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 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 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 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 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奋斗。
21
课堂小结
发展
高潮
百日维新 实行变法
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12
戊戌变法主要内容(1898.6.11—9.21)
政治方面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 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化方面 军事方面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13
请同学们穿越时空来到1898年的7月, 成为下面四类人中的一类,谈谈戊戌变 法采取的一些措施对你们产生的影响?
各省1300多名考试的举人 目目的的 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结结果果 失败。拉开了维新变法 运动的序幕
5
人物扫描
康有为
梁启超
6
人物扫描
光绪帝
慈禧太后 7
人物扫描
严复
谭嗣同
8
9
变法的人名地图——请简述他们与变法之间的关系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光绪帝
慈禧太后 谭嗣同
例—:——(—1—)—康——有—为——:—他—是——维—新——派—的——主—要——领—导—人——物—,——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高潮——百日维新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德国强占胶州湾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 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扩即发。 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 剖,渐露机牙,恐惧回惶,不知 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 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 不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为长安 布衣而不可得矣。
——————————————————————————————————————————————
(3)严复:维新派主要代表,创办北方最有影响报纸——《国闻报》,号召 变—法——图—强——。—(—4—)——光—绪—帝——:—他——是—一——位—比——较—开—明——的—皇——帝—,——支—持—维——新—变——法—运——动—。—
创办报刊 建强学会
发生
公车上书 揭开序幕
结局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封建 势力 进行 阻挠 破坏
教训: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22
一、维新变法运动 1、背景:1895年中国在_甲__午__战__争___中战败,帝 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深重。 2、领导者:___康__有__为__、__梁__启__超_____。 3、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 4、序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联合举人 _公__车__上__书___。 5、高潮:__百__日__维__新__(戊戌变法)。 _1_8_9_8__ 年6月11日——9月21日共103天。 6、失败标志:1898年__戊__戌__政__变__ ,戊戌六君 子被杀(谭嗣同)
谨以此歌献给囚在瀛台的大清皇帝——康无为 17
在为光绪皇帝悲剧结局深表惋惜之余, 有些问题需要大家回答:
(1)歌词中的“老佛爷”指的是 谁?“康无为”又指的是谁?
(2)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此段歌词是否揭示出变法失败的 主要原因?有何历史启示?
18
依据图片及材料总结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京师大学堂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第6课 戊戌变法
1
温故知新
图片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马关条约》签订
2
温故知新
列 强 掀 起 瓜 分 中 国 狂 潮
图片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3
大大加深 了中国的 半殖民地 化程度
刺激列强 侵略掀起 瓜分狂潮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4
公车上书
时时间间 1895年春 地地点点 北京 代代表表 康有为、梁启超以及
北京大学
材料:维新派兴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 ,
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
风……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时务报》
意义: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19
畅所欲言
学习了本课,谈谈 你对戊戌变法及康有 为、梁启超等维新人 士的感想。
20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
(—5—)—慈——禧—太——后—:——她—是—顽——固—派——的—代——表—人—物——,—发——动—了——戊—戌——政—变—,——镇—压——了—百——日—维—新。 (6)谭嗣同:他是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第一人。
——————————————————————————————————————————————
11
实业家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参加科举考 试的文人
伤害守旧的封建文人
满洲旧官员 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 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 议政
八旗兵
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
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变法的实质是? 发展资本主义
14
戊戌变法的失败(1898.9.21)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重掌政权,杀害戊戌六 君子,变法法令几乎全被废除,变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