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02.doc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1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1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6f134f53169a4517623a389.png)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1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的一生有两大独创发现,分别是(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唯物史观和劳动价值论C.唯物论和科学社会主义D.辩证法和剩余价值学说正确答案:A解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2.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A.物质B.意识C.运动D.实践正确答案:A解析: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最高抽象,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知识模块: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设想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会陷入( )A.形而上学B.诡辩论C.辩证法D.唯心论正确答案:A解析: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与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载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知识模块: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4.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矛盾是指( )A.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B.人们思维过程中由于违反形式逻辑规则所造成的自相矛盾C.以子之矛,攻子之盾D.我承认万事万物都有矛盾,但是我认为咱们班上没有矛盾正确答案:A解析: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及其关系。
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一。
要区分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逻辑矛盾是指人们思维过程中由于违反形式逻辑规则所造成的自相矛盾;辩证矛盾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对立统一关系。
最新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1](1)
![最新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1](1)](https://img.taocdn.com/s3/m/aeeb6b87f242336c1fb95eb2.png)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 )。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
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D )。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B、辩证思维的方法C、实用主义的方法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C )。
A、只坚持不发展B、只发展不坚持C、既坚持又发展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7、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C )。
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与时俱进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BC)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B)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B)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XX论成果是(BCD)A、李大钊的理论B、思想C、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二、多项选择题1.“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B)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E.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2.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51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51](https://img.taocdn.com/s3/m/4140d68d80eb6294dd886cb5.png)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51(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分数:2.00)A.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C.马克思主义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马克思主义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源泉。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根源于它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选项A是马克思主义的属性;C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D 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
选项B是正确答案。
3.休谟说:“感觉是人和世界之间的屏障。
”这一观点是(分数:2.00)A.唯心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可知论的观点D.不可知论的观点√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不可知论具体观点的理解。
理解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屏障””一词,题干的意思是:感觉把人与外部世界隔开了,人无法通过感觉认识世界,即世界是不可知的。
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D。
4.日本福岛核泄漏引起全球关注,世界各国纷纷调整核政策,采取措施应对核泄漏危机。
这件事体现的哲学道理是(分数:2.00)A.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矛盾普遍性的关系也就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日本福岛核泄漏是特殊、个别。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24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24](https://img.taocdn.com/s3/m/524edb507cd184254b3535b2.png)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24(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31,分数:62.00)1.多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两者的关系表现在( )(分数:2.00)A.思维根源于存在√B.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C.思维是存在的固有属性D.思维和存在不具有同一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基本问题包含的两个方面的内容”。
恩格斯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即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哲学基本问题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不容割裂。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这属于本体论的内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是认识论的内容。
本体论是关于世界本身的存在和本质的理论;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来源、本质与发展的理论。
认识论必须以本体论为前提和出发点,认识论总是渗透和贯穿着本体论,认识论不能脱离本体论;同时,本体论问题是认识的结果,解决本体论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认识论的问题。
选项C把思维看作是存在的固有属性,这等同于是在说“凡是存在都有思维”,实际上这是原始人所认为的万物都有灵魂的“物活论”观点。
基于此,我们可以得出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选项AB。
3.关于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哲学都是世界观√B.世界观都是哲学C.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二者是特殊和普遍的关系√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doc](https://img.taocdn.com/s3/m/2c241c59d15abe23492f4d23.png)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06年第3题)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2 (2015年第2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A)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C)社会意识各种形式各自具有其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3 (2011年第2题)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A)社会形态(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生产方式4 (2009年第3题)近年,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的一些国家销量大增。
列宁曾说,马克思《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
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5 (2009年第4题)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D)自由理性的外化6 (2008年第4题)“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包含全部答案)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包含全部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67440c910ef12d2bf9e7dd.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B )0-5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马克思主义社会学2.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D )1-35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承认运动的绝对性C.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3.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结果。
这是一种( A )1-37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4.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 B )1-54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5.矛盾的斗争性是指( C )1-57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6.揭示事物的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 B )1-56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7.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C )1-71A.风来雨至,电闪雷鸣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C.摩擦生热,热胀冷缩D.夜尽昼至,昼尽夜来8.“从本质上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是一种( A )2-102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9.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基本形式的是( A )2-106A.感觉B.概念C.判断D.推理10.把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这是一种( B )2-107A.唯物辩证法观点B.唯理论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11.按照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必须坚持( C )1-36(与辩证唯物法结合理解)A.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B.一切从主观愿望出发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D.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12.下列选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D )3-135A.语言学B.逻辑学C.数学D.哲学13.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3-139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方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14.既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这种观点属于( C )3-173 A.折中主义观点B.相对主义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D.历史唯心主义观点15.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 A )3-178A.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发展B.摆脱历史条件的制约C.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D.决定历史时代的特点16.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B )4-187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低于必要劳动时间17.从较长时期看,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消费资料的物质内容( B )5-(要理解教材内容)A.不会有很大变化B.会不断扩大C.会不断缩小D.只能有小幅度微调18.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 D )4-206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B.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比例C.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19.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A )4-217A.议会制B.君主立宪制C.民主共和制D.普选制20.超额利润是( D )5-245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B.个别价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C.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市场价格的差额D.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21.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主要体现在无偿占有( D )5-250A.店员销售商品的劳动所创造的全部价值B.店员销售商品的劳动所实现的全部价值C.店员必要劳动实现的价值D.店员剩余劳动实现的剩余价值22.利息的本质是( A )5-251A.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B.平均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C.使用借贷资本支付的报酬D.使用产业资本支付的报酬23.土地价格是( D )5-262A.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B.级差地租的货币表现C.利息的资本化D.地租的资本化24.在资本主义社会,垄断组织销售产品时多采取( A )6-273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C.社会生产价格D.市场价格25.私人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形成( C )6-274A.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资本主义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金融资本主义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新变化的是( B )6-29326.下列不属于...A.高科技产业的大发展B.产业工人的大幅增加C.第三产业的大发展D.信息产业的兴起27.马克思主义认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A )6-300(结合教材理解)A.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B.生产资料私有制代替生产资料公有制C.全世界实行垄断资本主义D.全世界实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28.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首先要经过( A )7-309A.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共产主义第一阶段D.战时共产主义阶段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 D )7-334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D.实现共产主义30.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 D )8-345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C.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后实现的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考研政治(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bd0541e0c22590103029dab.png)
考研政治(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客体是指( )A.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B.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C.工具和手段D.自然界正确答案:B解析:在实践活动中,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A是主体的定义,C是中介的定义,D是干扰项,都不选。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A.人的主观认识B.人的客观经验C.认识的中介D.实践正确答案:D解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A、B、C都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都不能入选。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A.Ⅰ(v+△v+m/x)=ⅡcB.Ⅱ(v+△v+m/x)=ⅠcC.Ⅰ(v+△v+m/x)=Ⅱ(c+△c)D.Ⅱ(v+△v+m/x)=Ⅰ(c+△c)正确答案:C解析: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Ⅰ(v+△v+m/x)=Ⅱ(c+△c)。
因此,正确选项为C。
知识模块:资本的运行4.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
辩证思维方法(主观辩证法)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
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
主观辩证法的基础是客观辩证法。
分析与综合这一思维方法的客观基础是( )A.普遍性与特殊性B.共性与个性C.局部和整体D.现象和本质正确答案:C解析:分析就是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来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
综合是把事物当做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的思维方法。
当然,综合绝不是把事物的各部分、各组成因素机械地凑.合起来或装配在一起,而是在思维中把对象的各个本质的方面按其内在联系有机地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该方法的客观基础是事物的整体和部分、系统和要素之间的关系。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27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27](https://img.taocdn.com/s3/m/2b5c4f4a0722192e4536f6bc.png)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27(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31,分数:62.00)1.多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马克思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功能作用,把科学技术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这是因为( )(分数:2.00)A.科技的进步能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控制自然的能力√B.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C.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D.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学技术的作用”。
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具体表现在: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渗透性因素,可以渗透到生产力的其他各类要素中去,转化为现实的物质生产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可以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控制自然的能力,故选项AB正确。
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由于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们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增多,为人们自由全面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使人们能更多地从事科学、艺术、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创造性活动,所以,选项C正确。
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在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人们具有了新的知识理论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能够运用新的理论工具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去研究一系列新现象、新领域、新课题,故选项D正确,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BCD。
3.面临环境被污染,人类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这是因为( )(分数:2.00)A.地理环境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B.地理环境直接决定社会的发展C.地理环境能决定社会的性质,社会发展的方向D.地理环境通过物质生产制约社会发展√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cf452a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0a.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1、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答案】C2、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B.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C.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答案】D3、资本主义地租是()A.平均利润转化来的B.超额利润转化来的C.垄断利润转化来的D.企业利润转化来的【答案】B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答案】B5、“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藉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答案】D6、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答案】B7、钱学森曾经说过:“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
”这说明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A.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B.个体在社会中的影响C.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贡献D.个体从社会获得的满足程度【答案】C8、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和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的根本对立在于()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B.是否承认无产阶级专政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反作用D.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答案】D9、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答案】A10、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A)A.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B.贮藏手段和价值尺度C.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D.价值尺度和世界货币【答案】A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答案】D12、对哲学的物质范畴作了明确规定和深刻阐述的是()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答案】C1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答案】D14、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A.社会历史现象的知识总汇B.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C.生产发展的理论D.经济关系的学说【答案】B15、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A.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才能实现B.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答案】D16、实践的客体是()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答案】D1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答案】C18、实践的客体是()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答案】D19、实践是指()A.个人的生活活动B.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C.人有目的的、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答案】D20、“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答案】A2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答案】B22、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急剧膨胀,这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经济过度虚拟化,致使金融资本频繁发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081a2a7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48.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b. 阶级斗争和革命的关系c. 社会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d.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2.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是什么?a. 唯物辩证法b. 唯心主义c. 辩证法唯物主义d. 唯物史观3.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哪些方面?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b. 阶级斗争学说c.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d. 以上全部4.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是什么?a. 马克思列宁主义b.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c. 唯物史观d. 社会形态演进5.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强调什么?a.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 实践是认识对象的唯一来源c. 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动力d. 以上全部......第二部分:简答题(共10题,每题10分)1. 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论。
2. 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和精神观?3. 阐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以及这种矛盾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4. 以阶级斗争为纲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原则,请结合实际案例进行阐述。
5. 阐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及其对现实社会的指导意义。
......第三部分:论述题(共2题,每题30分)1. 论述马克思主义在现代中国社会的地位和作用。
2.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分析当前国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我们应对的策略。
......第四部分:综合题(共1题,60分)请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你所学习的实际案例,综合运用各个方面的知识,对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一项重大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
......至此,本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结束。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习情况,全力发挥,回答每个问题,并认真仔细地检查答卷。
祝各位同学考试顺利,取得好成绩!。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08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08](https://img.taocdn.com/s3/m/0ed9cd30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7b.png)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08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08(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分数:2.00)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并占据统治地位√B.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C.垄断组织出现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的最根本标志。
19世纪7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并占据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形成。
故A是正确选项。
3.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分数:2.00)A.垄断消灭了竞争B.垄断缓和了竞争C.竞争凌驾于垄断之上D.垄断与竞争并存√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垄断条件下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抗面产生的。
但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
D选项正确。
选项C 表述错误,正确表述为垄断凌驾于竞争之上,与竞争并存。
4.金融寡头实现其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分数:2.00)A.代理制B.个人联合C.公私合营D.参与制√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金融寡头如何实现其在经济上的统治。
金融寡头实现其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来实现的。
故D是正确选项。
5.金融寡头在政治上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分数:2.00)A.代理制B.个人联合√C.公私合营D.参与制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金融寡头如何实现其在政治上的统治。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16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16](https://img.taocdn.com/s3/m/2481e1f32cc58bd63086bd1a.png)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16(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萨特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唯一不可超越的意义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 )(分数:2.00)A.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B.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C.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D.主张辩证地看待人与世界的关系解析:解析:解答本题时,一定要十分注意题干中的“其根本原因是”,因此,该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哲学变革的关键。
其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选项B,提出哲学的基本问题并不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况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恩格斯提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在19世纪80年代末期。
选项C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一切唯物主义的共同点。
选项D 之所以错误,是因为黑格尔也主张辩证地看待人与世界的关系,但黑格尔是唯心主义的。
因此,正确答案为A。
3.事物中的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是( )(分数:2.00)A.表现事物本质的是真象,不表现事物本质的是假象B.客观存在的是真象,主观想象的是假象C.表露于事物外部的是假象,隐藏于事物内部的是真象D.从正面表现事物本质的是真象,从反面表现事物本质的是假象√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真象与假象的区别。
真象和假象在日常生活语言中有约定俗成的含义,这容易给选择带来困惑。
A、B、C项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真象和假象的区别的表述。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08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08](https://img.taocdn.com/s3/m/034078f9dd88d0d232d46a1d.png)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08(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分数:2.00)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并占据统治地位√B.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C.垄断组织出现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的最根本标志。
19世纪7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并占据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形成。
故A是正确选项。
3.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分数:2.00)A.垄断消灭了竞争B.垄断缓和了竞争C.竞争凌驾于垄断之上D.垄断与竞争并存√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垄断条件下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抗面产生的。
但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
D选项正确。
选项C 表述错误,正确表述为垄断凌驾于竞争之上,与竞争并存。
4.金融寡头实现其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分数:2.00)A.代理制B.个人联合C.公私合营D.参与制√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金融寡头如何实现其在经济上的统治。
金融寡头实现其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来实现的。
故D是正确选项。
5.金融寡头在政治上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分数:2.00)A.代理制B.个人联合√C.公私合营D.参与制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金融寡头如何实现其在政治上的统治。
各大学思政考研真题之马原MicrosoftWord文档
![各大学思政考研真题之马原MicrosoftWord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5a76bf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2.png)
各大学思政考研真题之马原MicrosoftWord文档模拟1作答6分/题,共30分)1实践、2、生产关系、3、资本输出、4、感性认识、5、真理6、综合二、问答题(任选下列四题中的三题作答20分/题,共60分)1、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具有哪些“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2、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如何理解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三、论述题(任选下列三题中的两题作答,30分/题,共60分)1、试述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请联系实际阐述经济全球化给当代社会主义带来的机遇和挑战?3、请结合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联系实际阐述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模拟21、质变、2、感性认识、3、人民群众、4、使用价值、5、社会存在、6、归纳二、问答题(任选三题作答,每题20分,共60分)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2、意识具有哪些能动作用?你是如何理解的?3、怎样认识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4、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
请问: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三、论述题(任选下面三题中的两题作答,每题30分,共60分)1、请联系实际阐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请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从历史或现实的角度说明我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3、请联系实际分析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模拟3一、名词解释1、社会形态、2、联系、3、归纳、二、简答题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三、论述题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和实质模拟4一、概念题1、方法论、2、历史唯物主义、3、主要矛盾、4、资本积累、5、垄断二、问答题1、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2、简述历史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共同点和根本区别?3、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它体现在哪些方面?4、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它主要体现在?5、如何理解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三、论述题1、辩证否定观的内涵,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论述如何对待西方文化?2、结合我国的实际,试述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04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04](https://img.taocdn.com/s3/m/215eec72b7360b4c2f3f641d.png)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04(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社会形态是(分数:2.00)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体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体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形态的内涵。
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包括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
3.列宁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
”这说明(分数:2.00)A.社会历史发展无规律可言B.社会历史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社会历史发展是客观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D.社会历史发展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形态(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法。
题干原文的中心词是“一般规律”和“特殊性”,即社会形态(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选项B、C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辩证法的正确思想,但与列宁这段话的意思不符。
选项A观点本身错误。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4.在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中,更为根本的矛盾是(分数:2.00)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B.生产和消费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在这两对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更为根本。
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及参考答案(马哲部分)
![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及参考答案(马哲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6886d4cc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b7.png)
20XX应试精华考研政治选择题必考500题精选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A.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B.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C. 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D. 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2. 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发展历史的经典性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B. 思维和存在的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3.中国古代哲学家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
成天地者,气也。
水土之气,升而为天"。
这是: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4."人体是一架会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一架永动机的活生生的模型。
它由体温推动,由食料支持。
没有食料,心灵便渐渐瘫痪下去,突然疯狂地挣扎一下,终于躺下,死去。
"这里所表达的观点属于: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5.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A. 剩余价值论B. 阶级斗争理论C. 辩证法D. 科学的实践观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畴的定义是通过: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7.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A. 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B. 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C. 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D. 不仅反映自然界而且反映社会8.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A. 实践B. 运动C. 静止D. 时间和空间9.主"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A. 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 主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 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 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10.物质只有在它的运动中才能被人所认识,但为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提供前提条件的是:A. 时间B. 空间C. 绝对运动D. 相对静止11.发展揭示了新代这一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发展的本质是:A. 变化B. 增加C. 创新D. 运动12."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A. 唯物辩证法的思想B. 形而上学的思想C. 诡辩论的思想D. 唯心主义的思想13.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 普遍性和特殊性B. 同一性和斗争性C. 绝对性和相对性D. 对抗性和兼容性14.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A. 量和质的相互转化B. 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C.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D. 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15.认为在总量没有增减的条件下,事物结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是:A. 形而上学观点B. 诡辩论的观点C. 唯心主义观点D. 辩证法的观点16.唯物辩证法认为假象是:A. 与本质无关的现象B. 纯粹偶然的现象C. 人的主观错觉D. 以歪曲颠倒的形式表现本质的现象17."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28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28](https://img.taocdn.com/s3/m/b649ef42b84ae45c3b358c8e.png)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28(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31,分数:62.00)1.多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下列联系中属于直接联系的有( )(分数:2.00)A.生产力与经济基础√B..生产力与哲学C.阶级斗争与国家√D.国体与政体√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联系的多样性。
经济基础是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哲学是意识形态,属于思想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但不直接决定上层建筑,所以,A 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
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国体决定政体,都是直接联系。
因此,该题选ACD。
3.下列做法符合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有( )(分数:2.00)A.“解剖麻雀”、抓好典型√B.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C.“集中优势兵力”,反对“两个拳头打人”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解析:解析:紧扣考点,分析选项:本题的题干中明确给出了考点,即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所以,此题要紧扣考点进行选项分析。
A选项中的“解剖麻雀”,毛泽东曾经说:“搞调查研究要像解剖麻雀一样。
研究麻雀,只需解剖一两个麻雀,就可以知道所有麻雀的情况。
搞调查研究,掌握了一两个地方的情况,也就对所有地方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这生动地揭示了个别反映一般、特殊体现普遍的哲理。
抓好典型也是一个意思。
选项.BD都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的体现。
C选项体现的是矛盾不平衡性原理,即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
推出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选项ABD都体现了题干要求,为正确答案。
C选项所反映的哲学原理不符合题意,排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解答(包含全部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解答(包含全部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26bde15fbfc77da269b1eb.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B )0-5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D.马克思主义社会学2.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D )1-35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是否承认运动的绝对性C.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 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3.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结果。
这是一种( A )1-37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4.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 B )1-54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5.矛盾的斗争性是指( C )1-57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6.揭示事物的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 B )1-56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 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7.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C )1-71A.风来雨至,电闪雷鸣 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C.摩擦生热,热胀冷缩 D.夜尽昼至,昼尽夜来8.“从本质上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是一种( A )2-102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9.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基本形式的是( A )2-106A.感觉 B.概念 C.判断 D.推理10.把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这是一种( B )2-107A.唯物辩证法观点 B.唯理论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11.按照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必须坚持( C )1-36(与辩证唯物法结合理解) A.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 B.一切从主观愿望出发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 D.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12.下列选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D )3-135A.语言学 B.逻辑学 C.数学 D.哲学13.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3-139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产品的分配方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14.既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这种观点属于( C )3-173A.折中主义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历史唯心主义观点15.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 A )3-178A.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发展 B.摆脱历史条件的制约C.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 D.决定历史时代的特点16.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B )4-187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低于必要劳动时间17.从较长时期看,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消费资料的物质内容( B )5-(要理解教材内容) A.不会有很大变化 B.会不断扩大C.会不断缩小 D.只能有小幅度微调18.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 D )4-206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B.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比例C.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19.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A )4-217A.议会制 B.君主立宪制 C.民主共和制 D.普选制20.超额利润是( D )5-245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B.个别价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C.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市场价格的差额D.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21.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主要体现在无偿占有( D )5-250A.店员销售商品的劳动所创造的全部价值B.店员销售商品的劳动所实现的全部价值C.店员必要劳动实现的价值D.店员剩余劳动实现的剩余价值22.利息的本质是( A )5-251A.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B.平均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C.使用借贷资本支付的报酬 D.使用产业资本支付的报酬23.土地价格是( D )5-262A.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B.级差地租的货币表现C.利息的资本化 D.地租的资本化24.在资本主义社会,垄断组织销售产品时多采取( A )6-273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 C.社会生产价格 D.市场价格25.私人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形成( C )6-274A.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资本主义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金融资本主义26.下列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新变化的是( B )6-293A.高科技产业的大发展 B.产业工人的大幅增加C.第三产业的大发展 D.信息产业的兴起27.马克思主义认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A )6-300(结合教材理解)A.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 B.生产资料私有制代替生产资料公有制C.全世界实行垄断资本主义 D.全世界实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28.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首先要经过( A )7-309A.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D.战时共产主义阶段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 D )7-334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D.实现共产主义30.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 D )8-345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C.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后实现的 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02
(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唯物史观的创立,使“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的避难所中,从历史观中被驱逐出来了”。
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数:2.00)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
B.是否承认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3.阿尔都塞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并不是在一切时候都固定不变的,它随着矛盾的多元决定和它们的不平衡发展而变化着”,经济、政治、理论等交替起第一作用。
这一“多元决定论”是(分数:2.00)
A.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C.超越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之上的正确观点
D.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决定论的有益补充
4.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分数:2.00)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人口因素
D.社会意识
5.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点,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应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且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
”这句话表明(分数:2.00)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载体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6.从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关系的角度,可以把社会意识区分为(分数:2.00)
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B.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C.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D.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
7.社会政治结构或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分数:2.00)
A.哲学
B.宗教
C.政治法律思想
D.国家政权
8.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分数:2.00)
A.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B.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C.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9.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分数:2.00)
A.劳动者
B.劳动对象
C.科学技术
D.管理方式
10.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普遍,但它并没有成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分数:2.00)
A.政治法律关系
B.血缘关系
C.宗族关系
D.生产关系
11.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分数:2.00)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关系
C.分工协作关系
D.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
12.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这表明(分数:2.00)
A.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工具的变化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反作用
13.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分数:2.00)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发展水平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4.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特点有(分数:2.00)
A.一方面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排除异己的力量
B.总是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C.总是通过暴力的形式进行调解
D.总是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5.“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该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
”恩格斯的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分数:2.00)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思想变革是政治变革的先导
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D.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革才是真正的革命的思想
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6.多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大人物心里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这一观点的主要缺陷为(分数:2.00)
A.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性
B.没有研究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
C.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否认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8.全球性生态问题的出现,凸显了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下列观点正确的有(分数:2.00)
A.地理环境自在自发地影响社会发展
B.地理环境通过社会生产转换为社会的内在要素而对社会发展起作用
C.劳动是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物质转换器
D.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所起作用的性质、程度最终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
19.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分数:2.00)
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B.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D.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20.物质生产方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理由在于(分数:2.00)
A.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B.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C.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
D.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归根到底是由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的
21.“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这是因为社会意识的存在和发展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分数:2.00)
A.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独立发展
B.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
下列观点中,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为基础的有(分数:2.00)
A.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
23.下列关于生产力的内涵,阐述正确的有(分数:2.00)
A.注重物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统一,把物的发展放到人的发展中来理解
B.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C.生产力既包括劳动者对劳动对象的改造能力,也包括劳动者对劳动对象的调节、改善和保护的能力
D.生产力是由各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
24.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
下列现象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有(分数:2.00)
A.劳动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B.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
C.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D.人们在生产中的交换关系和分配关系
25.承认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选择性说明(分数:2.00)
A.社会发展过程没有决定性
B.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社会形态,可以改变人类历史的总体进程
C.社会发展不是严格按照五种社会形态的序列演进的
D.当一个民族或国家处于历吏转折点时,社会发展往往显示多种可能的途径
26.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这是凶为(分数:2.00)
A.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B.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C.它决定生产力的水平
D.它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27.经济基础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分数:2.00)
A.基本经济制度
B.经济体制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D.生产力
28.下列关于上层建筑的理解正确的有(分数:2.00)
A.上层建筑由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组成
B.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C.政治上层建筑是思想、意识的“物质的附属物”
D.政治上层建筑是观念上层建筑的基础
29.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分数:2.00)
A.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上的绝大多数
B.从质上说是社会中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C.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
D.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以及知识分子
30.哲学家孔德认为:“人们必须认识到,人类进步能够改变的只是其速度,而不会出现任何发展顺序的颠倒或越过任何重要的阶段。
”对他的这一看法,分析正确的有(分数:2.00)
A.他否认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
B.他否认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与历史主体选择性的统一
C.他的这一观点具有辩证法的倾向
D.他没有认识到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