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提纲(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第一节:心里发展概述
@心理发展的含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是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的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善,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个体内部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心理发展的阶段和年龄特征: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童年期(6、7~11、12岁,一般处于小学阶段);少年期(11、12~14、15岁,一般处于初中阶段);青年期(14、15~25岁,其中14、15~17、18岁时期,一般处于高中阶段);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死亡)。@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1)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1.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2.遗传素质奠定了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3.生理成熟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2)环境和教育因素:1.环境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变成现实性2.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3)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1.过渡性2.动荡性3.社会性4.闭锁性和文饰性。@学习准备的含义: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或特点。七、关键期(p10)
第三节,心理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组成。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p1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2)同化是将环境刺激纳入主体已有的图式,以加强和丰富原有图式,引起图式量上的变化。(3)顺应是当个体的原有图式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刺激时,必须调整原有图式或建立新的图式,引起图式质的改变以适应环境(4)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成熟、练习与经验、社会性经验、平衡4个方面。@认知发展的阶段特点: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2.前运算阶段(2~7岁):(1)单独思维(2)思维的不可逆性(3)自我中心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具体性4.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期):(1)儿童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2)进行抽象思维(3)系统思维4.认知发展阶段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四、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创造着”学生的发展,他主张“教学不应指望于儿童发展的昨天”,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p17 非常重要)。2第一节:中小学生注意的发展和教育
@注意的含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一种伴随状态,如“注意看”“注意听”“注意思考”等。@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调节和监督功@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注意的种类:1.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中小学生注意能力的培养(简答或论述):1.限定完成学习任务的期限2.养成注意重点的习惯3.加强意志锻炼4节奏分明的学习与休息5.运用特殊方法,训练注意@注意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1.无意注意的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1.控制和减少分散学生注意的无关因素:(1)优化教学环境(2)注意教师仪表行为(3)规范学生行为2.充分利用吸引学生注意的有利因素:(1)注意语言技巧(2)合理安排板书(3)科学安排教学内容(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与方法;2.有意注意的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1)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2)培养学生学习的间接兴趣
第二节:中小学生感知和记忆的发展和教育
@感知的含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的过程,是认知过程的开端。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人们通常把感觉和知觉统称为感知@知觉的特性:1.整体性2.选择性3.理解性4恒常性三、观察的含义: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的一种主动形式,是与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紧密联系的复杂的智力活动过程;观察力的含义:是人们在观察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是指人们对事物的典型特征和重要细节进行准确、迅速和全面反映的能力。三、中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1.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2.引导学生做好观察前的知识准备3.指导学生制定观察计划4.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5.引导学生在观察时要勤于思考6.指导学生整理和总结观察结果。
四、记忆的含义: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五、记忆的种类:(1)形象记忆;(2)情景记忆;(3)词语——逻辑记忆;(4)情绪记忆;(5)运动记忆;根据记忆保持的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感觉记忆(大约0.25~4秒)、短时记忆(约在一分钟之内,容量一班为7 2个组块)、尝试记忆六、记忆的过程:1.识记2.保持3.再认和回忆4.遗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创无意义音节;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七、记忆的品质:1.记忆的敏捷性2.记忆的持久性3.记忆的准确性4.记忆的准备性八、中小学生良好记忆能力的培养(论述题):1.树立记忆的信心:(1)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我能记住(2)立足现实基础,积累微小的成功(3)回忆成功的经验,增强自信;2.明确记忆的目的、任务和要求;3.加深对记忆材料的理解;
4.使记忆材料成为活动的对象;
5.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联想记忆法、形象记忆法、PQ4R法;PQ4R法(简述题):是心理学家提出的用于学习的记忆技术;预览(preview,P)、提问(question,Q)、阅读(read,R)、反思(reflect,R)、复述(repeat,R)和复习(review,R
3、第一节:中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育
1思维的含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二、思维的类型: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思维的过程(辨析题):思维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高级形式,是通过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来实现的。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也是其他思维过程的基础。比较是爱头脑中把各种食物或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异同点及其关系的思维过程。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取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舍弃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具体化是把抽象概括形成的对事物的一般认识应用于具体事物上去,以加深拓宽对事物的认识,也是利用一般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系统化是在头脑中根据事物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按不同的顺序与层次组成一定系统的思维过程。四、思维的品质: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
3思维的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六、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阶段:1.发现问题2.分析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情境2.知觉特点3.知识经验4.定势(定势是指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5.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其他方面有可能有的功能)6.原型启发7.动机、情绪与个性因素
5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简答题):1.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并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2.形式逻辑思维占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3.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日益增强4.思维中的自我中心性
6中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1.创设问题情境2.加强语言表达训练3.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和策略4.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2)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3)鼓励学生自我健康思维过程(问题监控、内容监控、逻辑监控、方法监控)
第二节:中小学生想象的发展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