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3册3-4课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学案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学案课题课型使用者上课时间第四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讲授课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华民族的危害,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史实的了解,必然形成初步的认识,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特见解或论点,并结合史实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论证,努力使认识提升到理性高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八国联军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凶恶本质。
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难点《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教学进程:(各项目标具体,细化)【导】:先引导学生讨论“什么缘故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峻?”然后阅读课文提示,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缘故。
使清朝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列强的武装操纵之下,最终确立了清政府为帝国主义列强忠实走狗的地位。
指导学生看《辛丑条约签定的情形》插图,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但不作为要求。
4.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进行列表归纳,结合活动与探讨1进行小结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议】:《辛丑条约》签定以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什么缘故?谈一谈:《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何不同?展现升华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教师巡视学生完成情形)【练】:反馈检测以下各条款不属于《辛丑条约》的是[ ]A.赔款2亿两白银B.拆毁大沽炮台C .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D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作业:辅导书第4课板书:第四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八国联军侵华二.《辛丑条约》时间:内容:影响:课后反思:年月日。
八年级上历史第3课教案
八年级上历史第3课教案教案制作本身就是作者综合素养的一种体现,它显现出制作者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领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历史第3课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八年级上历史第3课教案1教学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教学难点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阅读66页“导入框”图文,跟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2.教师导入:从1927年南昌起义以来,党所领导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先后战胜了国内的北洋军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_、汉奸伪政权等,战胜了公开侵略我们的日本法西斯。
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宣告结束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的力量迅速壮大起来。
美国作为当时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就带头与社会主义国家“冷战”,形成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
在中国,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却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它本来就很不甘心。
新中国建立后,公开申明要走社会主义道路。
美国更不高兴了。
当时它妄图把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中,建立了一个针对中国的包围圈。
具体情况请看书和《历史地图册》第6页。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指导学生阅读本目课文,结合讲解《历史地图册》第6页的《抗美援朝前中国东部形势》图,设问:如果你生活在那时,你将怎么办?无动于衷?任人欺负?(A.侵略者已经将战火烧到我国,炸我东北、杀我同胞、毁我财产,我们必须奋起维护自己的安全。
(B.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公开与新中国为敌,我们除了出兵反抗,别无选择。
(C.朝鲜在当时国力较为弱小,但是与我们同是社会主义国家,十分友好。
美国已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又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攻占了朝鲜许多领土。
我们必须援助朝鲜抗击美国,才符合国际道义。
)•组织学生朗诵课本第6页《文献资料》,体会毛泽东的英明睿智。
学案3: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自主学习】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一)各国推行变法的原因(1)铁器的使用和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
(2)这一时期,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为了适应社会变动,实现,纷纷推行变法。
(二)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1.商鞅变法的内容:(1)军事:①废除制,奖励军功,设立军功爵制度;②建立组织。
(2)经济:①废除,允许自由买卖土地;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③统一度量衡。
(3)政治:①废分封,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②(严格刑罚)推行什伍连坐制度;③规定轻罪重刑。
(4)思想文化:焚烧诗书。
2.商鞅变法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商鞅变法沉重打击了旧贵族,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同时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②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不仅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推动宗法分封制向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许多制度为后世沿用,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2)消极影响:①法律严苛,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②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③,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期歧视,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3.评价改革成败的标准:(1)变法是否成功;(2)是否变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3)变法是否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前秦统一北方但迅速瓦解,北魏重新统一了北方。
(2)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了困难,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民族交融刚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1)前期:实行制;推行均田制、三长制。
(2)后期:迁都;易服装、改汉姓、说汉化、同婚姻。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1)有效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2)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1)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根本原因);(2)民族融合趋势的推动;(3)改革从实际出发,内容全面,措施得当,符合人民的愿望;(4)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本人的改革决心。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3,4导学案共3页文档
太阳中心学校八年级历史导学案年级: 八年级课题: 3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主备教师: 陈梦时间: 2012-2-14. 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学习重点)2、把握新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学习难点)【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请认真阅读本课的图文后,试以新中国的内政、外交为线索写出本课的知识结构图。
2.请列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课堂研讨】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为什么?【自主检测拓展训练】一、选择题:1.小明在某网站发帖子时,就我国的第一部宪法进行了讨论,下列关于我国第一部宪法说法不正确的是()A 是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B 它是我国的根本大法C 这部宪法规定我国的政治制度是民主集中制D 这部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制度。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也是当今处理国家与国家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它最早是周恩来和哪一个国家政要在会见时提出的。
()A 缅甸B 印度C 印尼D 朝鲜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包括()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互不侵犯③互相支持,共同发展④互不干涉内政⑤平等互利⑥和平共处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⑥4.万隆会议之所以能取得圆满成功,这突出反映了当时国际上主要的矛盾是()A国与国之间的矛盾 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C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国家与亚非新独立国家之间的矛盾。
二、拓展训练:回想过去,关注当今,展望未来,你对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和发展有什么感触或体会?太阳中心学校八年级历史导学案年级八年级课题4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主备教师陈梦时间2012-2-14 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过渡时期的含义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2、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成就。
初二历史第四课授课教案
初二历史第四课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官职制度。
了解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及其影响。
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科技发展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官职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2. 教学难点。
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官职制度的理解。
学生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理解。
学生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官职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
(1)政治制度和官职制度的演变。
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官职制度的演变过程,包括封建制度、官僚制度等内容。
(2)科举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
3. 梳理。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4. 练习。
给学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科举制度和科技发展展开,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案例分析、讨论等,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古代政治制度和官职制度的理解有一定困难,需要在教学中加强相关知识的讲解和引导。
另外,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相关训练。
八年级历史下册3-4学案人教版
花城中学精品课程教学案历史第三课土地改革课时:1课时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时间和主要内容2、掌握和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学习重点】土地改革的原因、基本内容、历史意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解放前地主:占农村人口____________________,占有全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土地农民:占农村人口____________________,占有全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土地严重阻碍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发展2、____________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年冬,全国分批进行_______________,没收_____________的土地,分给__________________耕种。
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3、到____________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4、土地改革意义①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______ 制度,_______ 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②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_______ 准备了条件。
二、合作探究根据第13页“动脑筋”回答: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三、巩固训练:A类题(此类题为必须完成)1、建国后,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的法律文件是()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宪法》2、“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八下历史3-4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课题3土地改革课型新授备课时间:年月日上课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1.了解土地改革的运动的背景2.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3.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4.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建国初期驾驭复杂形势的能力,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信念。
重点“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成就和作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意义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
难点制定“一五”计划的背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具教学环节及内容个性化备课教学流程:一、精彩导入激活思维二、自主学习发现疑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1、土地改革的背景_______________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起止时间_______ 开始标志_______________目的_________________3、结果_______________4、完成的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合作探究魅力精讲【合作探究一】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归纳解放后进行土地改革的原因?【合作探究二】材料研读:废除土地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结合这段文字,思考为什么要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四、课堂总结体会收获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大历史事件回眸时间历史事件意义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2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1953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板书设计课题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备课时间课节累计4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科目历史班级八年课时1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八上历史第四课教案
八上历史第四课教案
以下是一份八年级历史上第四课的教案,供您参考: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唐朝的兴起和强盛,探究唐朝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情况。
2. 让学生掌握唐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理解唐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认识。
教学内容:
1. 唐朝的兴起和强盛
2. 唐朝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
3. 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土地制度
4. 唐朝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5. 唐朝对外关系的发展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土地制度,唐朝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重点:唐朝的兴起和强盛,唐朝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投影仪及PPT课件
2. 唐朝历史地图、图片及视频资料
3. 教学软件(如中国历史在线)
教学方法:
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和讨论,回顾之前学过的有关唐朝的历史知识。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唐朝的历史。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唐朝时期的一些文物和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唐朝历史的探究。
2. 讲授新课: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逐一讲解各个知识点,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
3. 巩固练习: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
4. 归纳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
历史第4课教案人教版初中
历史第4课教案人教版初中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
2.掌握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封建社会的定义和特点;
2.了解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3.理解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
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
2.多媒体设备;
3.课件和教学素材;
4.教学实物:封建社会的文物或图片。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通过对“封建社会”这一概念的介绍,引导学生思考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Step 2:讲解封建社会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讲解,介绍封建社会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特点,让学生理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Step 3:探讨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15分钟)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让学生分析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加深对封建社会的认识。
Step 4:回顾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10分钟)
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回顾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封建社会的演变和衰落。
Step 5:小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多媒体教学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历史下3、4课导学案.doc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3课土地改革编写:王胜审核:孟凡红班级姓名一、【课前预习】预习自测:(预习时要读、思、问、记同步进行,自测一下。
相信自己,你能行!)1、背景:解放前,旧中国仍然维持—一占农村人口不到—地主、富农,占有的土地。
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的土地。
他们.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人口——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2、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始时间:年。
4、颁布法律: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内容: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实行农民的5^改革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基本完成:到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7、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会归纳:预习完本节内容,和其他同学一起归纳本节要点。
土地高度集中_______ 、土地改革________________ K历史意义农民无地/颁布《土地改革法》/ O阻碍农村经济基本内容废除、巩固、解放、准备和社会发展二、【课中导学】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记住土地改革的原因、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内容和土地改革的意义。
2、通过对新中国建立初期土地改革和以往的土地改革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3、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意义,认识土地改革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中所起到的作用。
重点:土地改革难点:土地改革的意义精讲点拨:推开一扇窗,教你看见满眼绿色温馨提示:1、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战争是为了巩固新生人民政权采取的对内和对外措施。
2、土地改革的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把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两种所有制都是私有制。
八 年级 历史 3-4课导学案
丁沟中学 学校 八 年级 历史 学科 主备:郑建强 审核: 审批: 授课人:郑建强 授课时间: 学案编号:03 班级: 姓名: 课题: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1.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讲述邓世昌的主要事迹。
2.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3.分析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
【重点难点预见】重点:黄海大战中民族英雄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危害。
【学法指导】列表法、比较法、合作探究。
【学习流程】【自主学习】一、请你认真阅读课本15—17页“黄海海战”一目内容,回答1—3题:1.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是什么?为什么称为甲午中日战争?2.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有哪些?简述一下邓世昌的英勇事迹。
3.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原因是什么?二、请看课本17—18页《马关条约》有关内容,完成第4题:三、《时局图》反映了当时中国面临的什么危机?你有什么感想?马 关条 约 《 》4、 签定时间: 年, 同日本首相 签订; 影响: 内容 ①清政府割 、 、 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两; ③开放 、 、 、 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 。
别急,别急,慢慢思考!【共同探究】思考: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败?【归纳整理】填表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内容异同《南京条约》《马相同点割地赔款开通商口岸不同点【拓展练习】1.(2010·福建漳州)邓世昌指挥“致远”号舰艇,撞击敌舰壮烈殉国的战役是()A.东山保卫战B.威海卫战役C.黄海海战D.雅克萨之战2.(2010·湖南衡阳)清末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诗中的“往事”指的是哪次战争的失败?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2010·四川南充)李鸿章请求道:“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急于一个月内办理割让手续。
八年级历史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八年级历史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八年级历史第 3 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同学们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发展和结果,理解其历史意义和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过程和重要事件。
难点: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讲一个超级精彩的故事,就像一部大片一样!话说在清朝的时候啊,有一群人觉得日子过得太苦啦,于是就决定搞点事情,这就引出了太平天国运动。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
就像咱平时觉得哪件事不公平就会抱怨一样,那时候的人们也是因为各种不满,比如官府的压迫、生活的艰难等等,最后实在受不了啦,就开始反抗啦。
(三)发展过程
哇哦,这中间发生了好多事儿呢!洪秀全带着大家一路打呀打,占领了好多地方,还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我给你们说啊,有一次我去参观一个和太平天国运动有关的博物馆,看到那些展示的武器和旗帜,哇,真的能感觉到当时那种激烈的战斗氛围,就好像能听到喊杀声一样。
(四)重要事件
什么北伐、西征,那都是相当厉害的行动。
还有《天朝田亩制度》,那可是他们的理想蓝图呢。
(五)结果和影响
虽然最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但是它对历史的影响可不小呢,给后来的人们带来了很多思考。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堂课,我们了解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来龙去脉,知道了历史的发展是多么复杂又有趣。
(七)布置作业
让同学们回去后找一些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小故事分享给大家。
好啦,这堂课就上到这里啦,同学们再见!
以上就是我这个教案啦,希望能让同学们对太平天国运动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呀!。
八下历史 3、4课导学案
A.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C.农民丙说:“加入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D.农民丁说:“实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回顾反馈(5分钟)
轻松回忆,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1.原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和的发展。
2.土地改革: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它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度,实行的土地所有度。没收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耕种。年底,全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消灭了。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
2.建国后,土地改革运动取得的成果不包括()
A.消灭了地主阶级B.巩固了人民政权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3.建国初,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消灭了地主阶级B.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自主学习(10分钟)
结合农民受剥削的根源进行分析。
理解土地改革法的主要内容,区分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不同之处。
观看教材P12图片,感受农民获得土地的喜悦心情。
●合作探究(15分钟)
根据教材内容归纳解放前地主、农民人口和土地占有比例的反差,揭示农民受剥削的根源。
利用网络、书籍查,阅有关土地所有制的资料,进行对比和归纳。
第3课土地改革
[学习目标]
1.了解土地改革的背景、政策、过程和结果,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新人教版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太平天国运动在历史进程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所学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此外,学生还能够在课后通过撰写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的短文或报告,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提高历史写作能力。通过这些学习效果的实现,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培养历史核心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反思与总结
1.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主线,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力图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实证,培养他们的历史理解和时空观念。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感受到对国家的热爱。
-学校的学习管理系统(如Moodle或Blackboard)
-历史教学专用软件或应用程序
信息化资源:
-太平天国运动的视频资料
-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电子文档
-在线历史讨论论坛或学术数据库
教学手段:
-讲述和讲解
-小组讨论
-案例分析
-时间线制作
-角色扮演
-问题解决
-互动式白板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此外,本节课还旨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国家历史的热爱,培养其家国情怀。
3-4课预习学案、限时作业
初二年级历史学科预习学案第 3 课《收复新疆》姓名班级3、《收复新疆》课堂限时作业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每个1分)(2010·江西)1.如果要在《历史的拐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一书中迅速找到左宗棠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的事迹,你应该查找下列哪一目录的内容?()A.1871:伊犁记B.1894:甲午记C.1898:变法记D.1900:庚子记(2010·湖南邵阳)2.19世纪70年代,在当地人民大力支持下,左宗棠收复了()A.西藏B.甘肃C.新疆D.云南(2010·广东汕头)3.左宗棠为维护国家主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下列有关他的表述,正确的是()A.率三路大军入疆,击败阿古柏侵略军B.出使俄国,通过外交途径收回伊犁C.出兵新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D.主张加强海防,放缓西北塞防4.19世纪70年代,直接出兵侵占我国伊犁地区的国家是()A.英国B.日本C.俄国D.美国5.19世纪70年代,率清军收复新疆的爱国将领是()A.林则徐B.洪秀全C.左宗棠D.曾纪泽二、材料分析题(5分)“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请回答:1、这是谁的话2、此话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3、这种观点有何意义?4、他收复新疆的主要原因?5、收复新疆有什么历史作用或意义?初二年级历史学科预习学案第 4 课《甲午中日战争》姓名班级4、《甲午中日战争》课堂限时作业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每个1分)(2010年广东省广州市)1、有一位外国人手中有四部反映清朝晚期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他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①《鸦片战争》②《末代皇帝》③《火烧圆明园》④《甲午风云》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 C.④②①③ D.④③②①(2010山东泰安)2、下面是几位几司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
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A.小华: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B.小李: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C.小林:战争爆发于1895年D.小王: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2010 湖南衡阳)3、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八年级下历史3 -4课案
张庄中学“自主—互助,当堂巩固”八年级历史课案课题: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课型:新课执笔:范雪婷集备:2014 年02月18 日教学:月日星期目标要求:1.知道我国颁布的第一部宪法的时间、主要内容及性质。
2.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3.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重难点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及其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的史实难点:通过相关历史知识的学习,把握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学习器材:多媒体课件自学指导认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拓展探究1.为什么说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为什么说周恩来的发言体现了“民族精神”?课堂反馈1.第一次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的性质是()A.新民主主义宪法B.社会主义宪法C.旧民主主义宪法D.共产主义宪法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原则首次提出针对的是() A.中苏之间关于军事协作问题 B.中印之间关于西藏问题C.中缅之间关于领土边界问题 D.中美之间关于台湾问题3.下列选项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的是()A.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B.互不侵犯C.平等互利D.求同存异4.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B.万隆会议C.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亚太经济组织合作会议5.在万隆会议上,各与会国家都能赞同的目标是()A.反对殖民主义B.反对共产主义C.反对教权主义D.反对资本主义6.半个世纪过去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与过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倡导发起这五项原则的国家中没有()A.美国B.中国C.印度D.缅甸课堂小结通过这几个条约的签订以及战争的过程与结果,你能总结出什么启示?评价人:张庄中学“自主——互助,当堂巩固”八年级历史课案课题: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课型:新授执笔:陈小秋集备:2014 年02 月18 日教学:日星期班第小组学生姓名目标要求:1.了解过渡时期的含义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地中海地区的早期文明
导入:
第二课我们学习的是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说的是上古东方四大文明古国都依大河而生息,那西方的古代文明是什么?远古时代它们是依傍什么而发展的?
自主学习:
一、希腊城邦的兴起:(结合地图)
希腊早期文明起始于及其周边地区,所以我们称希腊文明为海洋文明。
希腊建立的最具代表性的奴隶制城邦有和。
其中农业为主,崇尚武力;则以发达的工商业和民主政治文明于世。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1、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当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也发展到顶峰,其最高权力机构是。
2、雅典的民主政治对日后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演进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在?
3、18页“想一想”
三、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1、前509年,建立,从此开始了不断的扩张。
它和迦太基进行了三次战争,公元前2世纪,打败了迦太基人,夺争霸权,史称____战争。
年,建立了罗马帝国。
2、罗马帝国在2世纪时达到鼎盛,之后面临危机,于4世纪末分裂为两部分。
公元476年,帝国被日耳曼人所灭,西罗马帝国灭亡。
西欧奴隶社会结束,封建社会开始。
合作探究:
1、斯巴达与雅典有哪些不同?
2、第20页“活动与探究”
拓展提升: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为取得地中海霸权,同地中海西部强国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布诺战争。
帝国强盛时地垮亚、非、欧三大洲,地中海成为内湖。
境内交通发达、经济繁荣。
帝国同北欧、印度、中国都有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流入帝国,受到上层贵族的青睐。
①从材料反映的信息判断此帝国名称是什么?其西部强国是哪一个?
②帝国的初期相当于我国的哪一个朝代?
③中国同该国的贸易通道是什么?说说它的起点和终点城市。
课堂检测题
1、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是:()
A、古代希腊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伦
2、与古代希腊文明发展有关的最重要的地理因素是:()
A、河流
B、山川
C、海洋
D、森林
3、公元前8世纪,希腊人所建立的最重要的城邦是:()
⑴雅典⑵巴比伦⑶马其顿⑷斯巴达
A、⑴⑶
B、⑵⑷
C、⑵⑶
D、⑴⑷
4、下列古代国家中男性公民普遍参政的是()
A、雅典
B、斯巴达
C、波斯
D、巴比伦
5、为争夺地中海霸权,同迦太基人进行三次布匿战争的是:()
A、古中国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罗马
6、下列历史人物与古罗马无关的是:()
①伯利克里②汉谟拉比③屋大维④亚历山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有这样一组描述:他第一个在罗马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他还结束了罗马共和国。
他是:()
A、汉尼拔
B、凯撒
C、屋大维
D、伯利克里
8、下列文明中的自然环境明显不同于其他文明的是:()
A、古巴比伦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希腊
9、下列标题不符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这一主题的是:
A、金字塔的国度
B、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高峰
C、种姓制度的产生
D、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10、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民主政治,具有这些特征的国家是()
A、埃及
B、巴比伦
C、雅典
D、斯巴达
11、点燃北京2008年奥运会圣火的火种采自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如右图)。
这个发祥地在()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希腊 D.古代罗马
12.“在盛行专制的古代社会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为后世留下一笔宝贵的政治遗产。
”这是指哪国的民主政治?
A.斯巴达 B.雅典 C.罗马帝国 D.西罗马帝国
13、列举希腊的两个城邦并简要各自的特点。
(会识图)
14、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获得高度发展并臻于极盛。
所有公民都获得了各级官职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并且担任公职的公民开始得到货币津贴,公民都有平等权利来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
伯里克利曾演讲:“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普鲁塔克的《伯里克利传》也说:“没有谁像伯里克利那样,能够在严厉时做到适可而止,在温和之中不失威严,他那招人嫉妒的权力,曾被称为专制独裁,如今看来,都是政体中的中流砥柱……”
(1) 结合材料分析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内容有哪些?
(2)据材料结合所学评价伯利克里的民主政治制度。
第4课亚洲文明的发展
导入:
在中古亚洲历史舞台上,出现了各具特色的文明。
7世纪时,中国已经处于封建社会的繁荣时代;日本步入封建社会;阿拉伯半岛实现统一。
古代亚洲文明异彩粉尘,中国唐文化是当时亚洲文明的最高峰。
自主学习:
一、日本大化改新:
(1)背景:
(2)时间:
(3)人物:
(4)内容:
(5)意义:
二、穆罕默德与古代阿拉伯国家:
(1)背景:
(2)建立:622年,离开麦加,7世纪初,默罕默地创立
,在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
年,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建立。
合作探究:
1、组织学生谈谈自己对“大化改新”的看法。
进行小组讨论:日本效仿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对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2、思考: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
拓展提升:
想一想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
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现在日本的生活中还保留了中国唐朝的哪些习俗?
(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的。
在唐朝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日本当时频频派遣留学生来到长安,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
唐朝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
日本人今天的和服、文字、家具等等,还保留着中国唐朝的习俗。
)
达标检测:
1、古代亚洲文明的最高峰是()
A日本文化B、中国唐朝文化
C、朝鲜文化
D、阿拉伯文化
2、日本“大化改新”效仿了中国哪些封建王朝的制度()
A、秦、汉
B、魏、晋
C、隋、唐
D、宋、元
3、622年被作为伊斯兰教教历元年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A、穆罕默德出家隐修
B、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
C、穆罕默德病逝 D 、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
4、穆罕默德建立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地点是()
A、麦加
B、巴格达
C、麦地那
D、耶路撒冷
5、下列国家中,其领土未曾跨越欧、亚、非三洲的是()
A、古代埃及
B、罗马帝国
C、东罗马帝国
D、阿拉伯帝国
6、大和统一日本是在()
A1世纪 B2世纪 C5世纪 D7世纪
7、大化改新是日本在位的天皇是()
A 明治 B孝德 C 裕仁 D 德仁
8、下列事件是在阿拉伯的统一过程中起了加速作用的是()
A 出走麦地那
B 确定伊斯兰教历
C 征服麦加
D 穆罕默德病逝
9、日本有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A大化改新 B商鞅变法
C明治维新 D1861年农奴制改
10、阅读下列材料:
6-7世纪时,日本社会矛盾尖锐,社会秩序混乱。
日本皇室和部分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实行改革,以振兴国家。
(1)上述材料反映了日本哪个天皇何时进行的什么改革?
(2)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这次改革为什么要参照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列举当今日本生活中有哪些向中国学习的影子?
11、默罕默德在什么背景下创建的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了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