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合集下载

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突发事件不断增多,如灾害、事故、恐怖袭击等,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困扰,同时也对应急救援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成为非常重要的任务,不仅是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全的中枢动力,也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一、应急救援体系的概念和发展应急救援体系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对人员和财产采取有效措施的一系列组织体系和制度。

其目的是在突发状况下,保证有序、高效、协调的实现抢救、救援和维护社会秩序,以尽可能地减少损失,最大化地保证人民安全、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应急救援体系的发展历程非常漫长,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防治和民间救援。

在我国古代,一些地区会制定拯民方案,专门救助农民们,在有些地方建立了民间救援队伍。

近现代,随着交通、通讯、工业等领域的发展和社会人口密度的提高,应急事件频率和严重性大幅增加,因此,应急救援体系的意义和基础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开始全面建设应急救援体系并进行了相关的规定,形成了一些公认的标准和路线。

特别是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发生恐怖袭击之后,全球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迎来了空前的发展热潮,各国对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并逐渐形成了现代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框架。

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虽然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首先,我国应急救援法律制度不完善。

尽管我国已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与落实存在较大差距,应急救援法律制度的有效性得到了一些制约。

其次,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管理体制不够规范和专业。

由于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处于起步阶段,相关人员的专业性和素养还有待提高,相关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也需要进一步细化和紧密配合。

航空应急救援现状及发展建议的思考

航空应急救援现状及发展建议的思考

航空应急救援现状及发展建议的思考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和飞机数量的增加,航空事故及紧急事件的频率也在增加,这就需要更加完善和专业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

目前航空应急救援的现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应急救援队伍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应急救援设备和技术还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

为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提升航空应急救援的能力,以保障乘客和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应急救援队伍需要接受系统的培训和定期的技能考核,以应对各种复杂的航空事故。

此外,应该建立定期演练和模拟场景,让救援队伍在实战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其次,应加强航空应急救援设备和技术的更新和改进。

航空应急救援设备需要具备先进的技术和性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准确地完成任务。

例如,应该引入先进的无人机技术,可以在空难发生后迅速进行空中搜救,提高搜救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应不断完善紧急救援设备,提高存活率和救援效率。

再者,需要加强航空应急救援资源的整合和配置,提高应急救援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在航空应急救援体系中,各个资源的整合和配置非常重要。

需要建立健全的指挥系统,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准确地调度应急资源,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

最后,要鼓励航空公司和相关部门加强航空应急救援研究和技术创新,促进航空应急救援技术的进步。

通过科研机构、航空公司等多方合作,不断提升应急救援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引进国际先进的航空应急救援技术和设备,提高我国航空应急救援的整体水平。

总之,航空应急救援工作是航空业安全的基础,对于航空事故和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置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航空应急救援的重要性,加强相关部门合作,提高航空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水平,确保乘客和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

同时,也需要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技术创新,为航空应急救援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航空应急救援工作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

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精选文档】

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精选文档】

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以及重大活动应急预案等。

一、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衡量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水平的标准有四个,即:全(覆盖全面)、细(可操作性)、练(经过演练)、改(经常更新)。

一个应急预案体系如果能全面体现全、细、练和改着四个方面,就能切实发挥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应发挥的提供应对指南的作用。

仔细研究我国目前现有的应急预案体系,不难发现,并没有完全体现这几个方面。

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其目的是解决”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谁来做、怎样做、做什么、何时做、用什么资源做”的问题。

应急预案体系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一)应急预案编制的主要依据缺乏科学性预案编制工作是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一旦发生事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实施有序、科学、有效的救援,可以将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把损失降到最低.我国应急预案制定的主要依据并非建立在结合实际的风险评估基础之上,其内容往往直接来源于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编制者往往只满足于对上述内容的简单梳理、排列组合甚至重复、抄袭,而缺少对时间经验与教训的总结提炼,以及与同类预案的比对,更谈不上通过实战演练实现预案的循环更新,从而使应急预案丧失了作为一种具体工作方案应当具备的可操作性。

(二)应急预案的内容规定比较粗略一个完备的应急预案,应当详细规范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明确问题及等级;二是确定目标和任务;三是做好方案的执行规划;四是做好各种预算等。

我国的应急预案,在”确定问题及等级"方面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在”确定目标和任务"方面,总体目标规定较为详细,而对于细化目标领域和关键目标领域的规定就显得较为粗糙,甚至有些预案干脆没有规定。

绝大多数预案规定了”执行方案",但并不是可供选择的"多种"执行方案;在"方案的执行规划"方面,并未明确规定执行计划的具体方法或方法体系;在"做好各种预算”方面,虽然也做了一些规定,但不够细化,不够具体。

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考与体会

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考与体会

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考与体会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应急管理工作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考与体会,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1. 复杂多变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频发且种类繁多,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应急管理部门需要加强与气象、地质等部门的合作,提前预警和预防灾害的发生,加强应急救援能力。

2. 新兴科技的应用与风险新兴科技的快速发展给应急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可以用于灾害预警和应急救援。

然而,科技的应用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如网络安全问题和信息泄露等。

应急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同时加强信息安全保护。

3. 恐怖袭击和突发事件的威胁在当前全球恐怖主义和突发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应急管理部门需要加强与公安、国土安全部门的协作,加强恐怖袭击和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置能力。

三、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考1. 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的组织体系,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

同时,要加强对各级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专业水平和应变能力。

2. 健全应急预警和预防机制应急管理部门要加强与气象、地质等部门的合作,建立完善的应急预警和预防机制。

通过提前预警和预防措施,减少灾害的发生和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3. 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应急管理部门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提高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效率。

同时,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救援力量的合作,形成应急救援的合力。

4. 推动科技创新与应用应急管理部门要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应用,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升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效果。

同时,要加强对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信息安全保护能力。

四、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的体会1. 加强组织与协作的重要性在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安全生产是一个涉及广泛领域和多个环节的复杂系统工程,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是保障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处置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我对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全面规划与布局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应当从全局出发,进行全面规划与布局。

首先,需要明确建设的目标和阶段性任务,确保在各个层面上都得到覆盖。

其次,根据各类风险的特点和重要程度,划定区域和行业应急救援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单位,合理配置救援资源。

再次,建立相关的流程和机制,确保各个环节的衔接与配合。

二、优化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是应急救援的核心,需要设立统一的指挥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协调机制。

同时,要建立专业的救援队伍,包括消防队伍、急救队伍、矿山救援队伍等,确保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救援行动。

此外,应建立一支应急救援专家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三、加强设备装备和物资储备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装备和物资的配置。

应急救援装备要与应急情况相匹配,包括通信设备、救援工具、医疗设备等。

物资储备要做好分类储备和统一管理,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调度和使用。

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物资供应和储备体系,与生产企业和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四、完善应急预案和演练机制应急预案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根据不同的风险和事故类型进行编制。

应急预案要做到科学可行、操作简便、应急处置措施明确,并且要与相关单位协调一致。

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人员素质和应急能力,熟悉应急流程和操作技能,从而做到心中有数、临危不乱。

五、加强监督检查和纪律执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需要加强监督检查和纪律执行。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救援力量、装备和物资的日常管理,确保其安全可靠;对各类企业要建立健全的安全评估和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另外,还要加强对应急救援演练的监督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救援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思考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管理新模式

思考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管理新模式

思考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管理新模式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人类社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灾害和突发事件,而应急救援队伍则成为了收集信息、协调救援和提供帮助的重要力量。

在这个背景下,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提升应急救援队伍的效能和响应能力,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一、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1.制定明确的职责和责任应急救援队伍必须清楚自己的职责和责任,明确在救援行动中各自的角色和任务。

这有助于提高救援队伍的工作效率,降低事故发生时的后果。

在建设队伍时,应该综合考虑各个领域的联合救援,形成多元化的救援队伍。

2.建立有效的通信系统在应急救援行动中,通信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应急救援队伍必须建立高效的通信系统,包括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和频道,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快速传递。

在建立通讯系统时,应保障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3.加强技术设备的装备和更新应急救援行动需要高科技的设备和工具来支持,比如高清晰度的无人机监控设备、智能化的物资管理系统和快速部署的救援工具等。

正因如此,应急救援队伍需要不断地加强和更新技术设备,以适应各种复杂的救援任务。

4.提高救援队伍的培训水平专业化的救援队伍需要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技能和应急能力,增强应对常见和复杂事故的能力。

在培训方面,可以开展救援技巧和操作方式的讲座,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实战演练。

此外,队员还应该熟悉各种质量、卫生和安全标准。

5.注重队员的心理健康应急救援工作往往面对紧张、压力等困难和不确定性,因此,注重队员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团队应该建立有效的心理疏导机制和咨询服务,关注队员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和心理素质。

二、应急救援队伍的管理新模式1.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应急救援工作中,信息化管理平台是非常必要的。

此类平台可以将资源和人员分配得更为合理,提高响应能力和救援效率。

此外,企业应该加强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推动救援组织模式的进一步优化。

对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的思考

对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的思考

对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的思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自然灾害和事故频繁发生,人民群众对于应急救援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作为保障公共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建设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探讨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应遵循的原则和可以采取的措施。

一、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在城市发展中,建立健全的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对于防范和解决突发事件至关重要。

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是应急救援的第一响应机构,是协调、指挥、调度全市防空袭、抢险救灾等重要救援任务的核心机构。

在突发事件中,指挥中心需要做出快速反应,团结各种力量,及时组织救援。

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有良好的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可以更好地实现指挥转移、信息交流、物资储备、救援分配、资源调配等工作,使救援行动更加顺利。

二、应遵循的原则为了建立一个高效且有组织的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注重以下三个原则:1、权责明确原则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是事故应急救援的核心机构。

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清晰明确责任和权利,为灾难应急和危险事故处理提供有力指挥。

2、信息通畅原则由于突发事件通常发生在短时间内,反应也要快速。

为了迅速有效的响应,需要确保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具有高效的通讯设备以及快速传输信息的能力。

3、联合作战原则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需要和各相关单位充分合作。

应该加强多部门互动协作,通过优化指挥流程,并且对工作流程进行细致规划,实现互动式统合指挥,提高短时间内协同决策的效率。

三、可以采取的措施1、加强人员培训建立一个高效的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需要有高效专业的人员。

应该根据其工作职责和实际需求,制定培训计划。

对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提升其在应急途中的应变能力,提高应急处置的专业水平。

2、完善设备装备对于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来说,通讯设备、传感器设备、信息技术设备所需要的设备装备非常重要。

加强鞍山地区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对策思考

加强鞍山地区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对策思考

加强鞍山地区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对策思考【摘要】鞍山市是全国的地震多发区,作为国家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迫切需要加强地震应急救援工作。

本文分析了鞍山市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关于加强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对策思考0 引言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是防震减灾三大体系之一,对于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具有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是最直接的减灾行动。

有效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对于减轻地震灾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是,地震应急与地震监测预报和震害防御具有密切的联系,临震应急是保证监测预报效果得以发挥的关键环节,震后应急则是救灾与重建环节的先导。

三是,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成效关系到政府的声誉。

破坏性地震是对经济社会具有重大震撼的事件,不仅受到国人的关注,而且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做好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是政府依法履职的关键。

加强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政府管理、部门协调、军地结合、社会参与、防范严密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既是现阶段提高社会公共安全水平和应对地震突发事件能力的客观需要,也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必然要求[2]。

1 汶川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启示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对我国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工作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汶川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经验、应急救援管理方面的深刻教训和重要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应急通讯保障受阻,造成救援决策能力降低。

二是地震应急救援力量、装备严重不足,大大降低了营救效果。

三是地震应急预案未能落到实处。

四是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受到考验。

五是应急救援资源缺乏统一协调配合,极大地削弱了救援的战斗力,无法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

2 鞍山市地震应急工作经验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和1999年11月29日岫岩5.4级地震,是中国地震预报史上做出成功预报并取得减灾实效的两次地震。

对加快推进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的思考

对加快推进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的思考

经验 型、 管 理 型 干 部 占据 很大 一 部 分, 技 指 是 要 完 善 应 急 救 援 装 备 储 备 、 预 置 和 技 术 人 才严重紧 缺, 严 重制 约 了救 援 能 力 的 提 面提 高 重大 应 急救 援 任 务 中的 装 备 应 急保
方法 上存 在 靠 装 备不 靠 科 学 救 援 的过 时做 合一 型的 复合军 事人 才 比例 不 高 , 专 业技 术 保 障 体系 。 要 构 建 军 警 民联 合 保 障 网络 , 全 必须 加 以 转 变 。 一 是 要 牢 固 树 立 质 量 效 益 升 。 因此 , 应 以 院 校教 育 为依 托 , 以 实战 、 实 障能 力。 四 是要 加 大 现 有装 备 技 术 改 造 。 通 观念。 即注 重 转 变 战 斗力 生 成模 式 , 在 应 急 践 、 岗位为平台, 拓宽人才培养 渠道, 完善 过 提 高 装 备 科 技 含量 , 加 快 抢 险 救 援 装 备 救 援 能 力建 设 上 坚 持 由数 量 规 模 向质 量 效 人 才 培 养 机 制 , 制 定应 急救 援 人 才建 设 规 的 信 息化 配套 、 升级 和 改 造 , 提 高 装 备 救 援 能转 变 。 二 是 要 牢 固树 立信息 力 主导 观 念 。
给人 民生 命 财产 安 全 带来 严重 威 胁 。 自2 0 1 1 单位 领 导 、 专家来部队辅导授课, 与地 方相 等 , 难 以 应 对 复 杂 情 况 下 极 端 重 大 自然 灾 年 党 中央 、 国务院、 中央 军 委 赋 予 武 警 部 队 关 部 门联 合共 建 , 实 现 资 源 共享 , 共商 应 急 害 。 加 快 能 力建 设 , 必 须 积极 寻求 人 装 最 佳 组建应急救援 分队的任务以来 , 抢 险 救 援 救 援 力量 建 设 工作 。 三 是 要 应 依 据 地 震 局 结 合 , 努 力形 成 性 能 先 进 、 攻防兼备 、 系统 已成 为武 警 部 队 遂 行 多样 化 任 务 、 有 效 履 与 武 警 部 队 联 合下 发 的 Ⅸ 关 于 武 警 部 队 抗 行 职 责使 命 的 常态 化 行 动 。 因此 , 面 对 新 形 灾 救 灾应 急救 援 力量 建 设 与使 用的 若 干 意 势、 新课题 , 如 何加 强 应 急 救 援 能 力建 设 , 配套、 平 战兼容 , 具 有武 警 特 色 的 装 备 体 系。 一 是要 优化 装 备 编 配 标 准 。 以 应 急救 援

应急体系建设发言稿范文

应急体系建设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应急体系建设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在此,我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几点关于应急体系建设的看法。

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应急体系建设是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基础,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一系列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

因此,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其次,我们要明确应急体系建设的目标。

应急体系建设的目标是构建“统一领导、权责明确、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应急管理体系。

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以下五个方面:一、建立健全应急组织体系。

明确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的职责,确保应急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编制各类应急预案,确保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专业、高效的应急队伍,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提升应急物资储备能力。

确保应急物资储备充足,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有力保障。

五、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

提高各级各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快速、有效地处置突发事件。

第三,我们要强化应急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

具体包括:一、加强应急信息共享。

建立健全应急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应急信息快速、准确地传递。

二、提高应急响应速度。

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

三、强化应急物资保障。

加大应急物资储备力度,确保应急物资充足、可靠。

四、加强应急科技支撑。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

五、加强应急宣传和培训。

提高全社会应急意识,普及应急知识,使广大群众掌握基本的应急技能。

最后,我们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应急体系建设取得实效。

当前航空应急救援现状及发展思考

当前航空应急救援现状及发展思考

当前航空应急救援现状及发展思考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国内航空应急救援在统筹规划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装备落后且数量有限、应急救援队伍素质偏低、运行服务机制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并针对性地围绕航空救援体系建设、基础设施与装备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优惠政策与运行服务机制优化等方面,就相应发展对策展开探讨。

关键词:航空应急救援;现状;发展航空应急救援包含空中侦察勘测、指挥调度、消防灭火、紧急输送、搜寻救助、特殊吊载、应急通信等,职能覆盖范围广,且具有反应迅速、效率高、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等优势,是应急救援体系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只有大力、持续推动航空应急救援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有效提高应急救援水平,为国泰民安提供可靠保障。

不过目前的实际情况却是航空应急救援的发展存在一定缺陷,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加以改善。

一、当前国内航空应急救援的现状分析对现代国家而言,航空应急救援的重要性变得愈发突出。

我国对此高度重视,并投入了大量资源支持航空应急救援产业发展,依靠资金、人才、技术、装备、服务、制度等方面的支持,取得了一定成效,逐步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救援体系,能够动用军队、交通部救援打捞局、民用航空局以及警用航空等进行救援。

不过和发达国家相比,国内航空应急救援体系依旧在救援机制、空管服务与配套设施、救援响应时间等方面较为滞后,同时商业化运作经验欠缺,有待改善之处较多。

总体来看,目前国内航空应急救援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统筹规划有待强化缺乏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不到位,是阻碍航空应急救援体系构建的重要原因。

由于没有从整体上进行综合化、全面化规划,在落实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时没有将所有地区进行有效整合,同时对各部门、单位的协调不到位,导致本身就涉及多个领域、专业性强、难度高的建设工作很容易陷入一片混乱,相应的救援力量较为分散,需要加以整合优化。

1.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待提高配套的基础设施是支持航空应急救援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

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心得体会范文

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心得体会范文

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心得体会范文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心得体会范文「篇一」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必须抓好源头治理,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要未雨绸缪,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健全应急预案体系;要有的放矢,实施精准治理,做到预警发布精准、抢险救援精准、恢复重建精准、监管执法精准;要依法管理,系统梳理和修订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应急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社会共治,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把各方面力量充分调动起来,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队伍是关键、科技是支撑。

要建设一支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应急救援队伍。

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国家综合性救援力量建设,强化应急救援队伍战斗力建设,大力培养应急管理人才,抓紧补短板、强弱项,提高各类灾害事故救援能力。

应急管理具有高负荷、高压力、高风险的特点,应急救援队伍奉献很多、牺牲很大,各方面要关心支持这支队伍,提升职业荣誉感和吸引力。

要强化应急管理装备技术支撑,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推进应急管理科技自主创新,依靠科技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心得体会范文「篇二」4月23—25日,公司对我们进行了HSE管理体系的全面培训。

培训中,大家都认真听讲、做笔记,这次HSE培训内容丰富,老师讲解透彻,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HSE管理体系的内涵,对今后的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HSE管理体系是一种事前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其自身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及后果,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以减少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有效管理方法。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简称为HSE管理体系是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最优先的条件之一,HSE管理体系是以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全员参与,持续改进为方针的科学管理思想,企业推行HSE管理体系的目的.是减少事故,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观念上树立任何事故都可预防的理念,即“零伤害,零污染,零事故”的新理念。

浅谈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浅谈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浅谈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习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我们把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但受现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和劳动保护能力较差等因素的影响,还无法完全杜绝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此,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一项十分重要而且非常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要充分认识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长期以来人们头脑中应急救援的概念大概只是“119、120、110”这些紧急电话号码,随着媒体曝光度越来越大的煤矿、爆炸、井喷、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的必要性才逐渐被全社会认知.通过工作学习实践,我认为,应急救援的重点在于“应急准备",其次才是“救援".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就是在“应急准备”上多做文章,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这是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需要.通过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能总结以往安全生产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问题和工作重点,确定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做到心中有数.通过体系建设和预案制定提出预防事故的思路和办法,加大投入,完善各项安全和应急措施、设施,同时体系和预案建设的过程也是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再认识和再提高。

其二,这是事故救援及时性的需要.在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体系能保证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的及时出动,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救援措施,对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意义重大。

其三,这是事故救援有效性的需要。

专业化的应急救援组织是保证事故及时得到专业救援的前提条件,可以有效避免事故施救过程中的盲目性,减少事故救援过程中的伤亡和损失,降低事故的救援成本。

同时,建立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也是当前一项迫切的战略任务,这既是《安全生产法》提出明确要求,同时也是我区目前安全生产形势的客观需要。

近年来我区安全生产总体状况虽呈好转趋势,但由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较大事故仍不能有效控制。

关于救灾应急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救灾应急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救灾应急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关于救灾应急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灾害应急机制体系的建立是为了更加有效地组织开展救灾工作,尽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高灾害救助的快速反响能力和综合协调作用。

一、救灾应急体系的建立救灾是一项牵涉面广,多部门协作的综合性政府工作,如何协调好有关部门参与救灾、效劳救灾、对灾害救助作出快速反响,要抓好速度,显现成效,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从法律上确权。

20XX年《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的公布实施,从法律层面上对应急救灾体系的建立及实施途径提供了保证和依据。

二是成立机构。

从202x年以后,从中央省市县各级均成立减灾委,由民政部门牵头,各部门相互协作。

真正完成有人抓,有机构理。

三是各级政府及时修订根本救灾方案,通过方案明确各级各有关部门在救灾工作中的职责与任务,由政府公布实施,更进一步强化综合协调能力;分灾种、分特别灾害地域建立特意救灾方案,对某一地域、某一灾种的灾害救助措施与方案做出具体的安排;四是民政部门应依据政府方案,制定民政部门实施灾害救助的响应程序,救灾应急响应行动在同级政府救灾统一指挥下组织实施,依据救灾应急响应需要,在救灾指挥部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灾情调查、紧急救援、救灾捐赠、宣传报道和后勤保证等组,在灾害马上来临或灾害发生后,民政部门及时启动救灾应急响应程序,组织灾害救援和救助工作。

二、救灾应急机制体系的保证1、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救灾装备、通讯网络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救灾通讯及救援工作交通等装备的配备,是提高灾害紧急救助能力的重要保证。

在正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固定、、网络等方法报灾。

以后移动式的网络终端由于迅捷及时应在灾情快报中成为报灾的主流。

我们认为有两个方面要强化:一是报灾救灾要强化高科技含量,尽量减少人为因素,保证灾情的真实X。

在特别情况下,民政部门更应该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做研究,站在科技革新的角度通过高新科技来报灾核灾,如卫星、各类定位技术,航拍等,可以减轻大量的人力物力及人为的因素,获得更X客观的数据;二是强化县乡〔镇〕村基层报灾设备投入,包含救援工作交通、通讯装备,县要有特意的救灾机动车,乡镇民政办要有摩托车,县乡村三级灾害信息员要有手持报灾终端。

关于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关于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关于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思考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关于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思考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科学地规划和设计。

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与发展属于安全生产系统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建设?如何发展?如何在安全生产系统工程的建设中,促进安全生产的全面进步,是我们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与发展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1.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与发展是我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抓住21世纪头20年重要战略机遇,加快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安全生产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由于经济还不十分发达,安全设施与装备水平不高,人员素质低,管理落后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相当一部分企业侥幸投机心理作祟,减少安全投入,以致国家对安全生产的硬性要求受到软性的抑制等,给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特别是当前国有经济结构性调整,非公有制经济与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在经济成份、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的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以致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

从2002年的事故统计情况看,全国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1073434起,死亡139393人,其中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128起,死亡2341人;而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虽无准确数据,但是,据国家“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结果报告,我国伤亡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总量占GDP(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1%至2.5%。

如按此计算,我国由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1000亿元2500亿元之间。

显然,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应急救援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应急救援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应急救援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应急救援管理工作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

在面对各类突发事件时,高效、科学的应急救援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和危害。

然而,当前的应急救援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一)应急救援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的应急救援体系在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存在协调不畅、职责不清的情况。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容易出现多头指挥、资源分散的现象,导致救援工作效率低下。

此外,部分地区的应急救援预案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未能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风险特点。

(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不足应急救援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装备水平参差不齐。

一些基层救援队伍缺乏专业培训和实战经验,在面对复杂的救援任务时,往往难以胜任。

同时,救援队伍的装备更新不及时,先进的救援技术和设备未能得到广泛应用,影响了救援效果。

(三)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不善应急物资的储备存在数量不足、种类不全、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在一些地区,物资储备仓库建设滞后,物资调配机制不健全,导致在紧急情况下无法及时将物资送达救援现场。

此外,对应急物资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不到位,存在物资过期、损坏等情况。

(四)信息沟通和共享不畅在应急救援过程中,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不够畅通,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导致救援决策缺乏充分的依据。

同时,公众在突发事件中的知情权未能得到有效保障,容易引发社会恐慌。

(五)公众应急意识和自救能力薄弱公众对应急救援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普遍较低,缺乏基本的自救互救能力。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不知所措,增加了伤亡和损失的风险。

此外,对应急演练的重视程度不够,演练形式化、走过场,无法真正提高公众的应急反应能力。

二、改进建议(一)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协调有序、反应灵敏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避免多头指挥和推诿扯皮。

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使其更加贴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关于新形势下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思考摘要:建立应急救援系统,不断推动应急救援现代化,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合作,做好预案、力量、物资、设备等方面的应急预案,不断提升防范和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能力。

综合考虑高温干旱、暴雨洪涝、地震地质、森林火灾等致灾因子,完善风险防控、抢险救援、后救助等联动机制,按照灾情适时调配救灾物资,全方位提升防灾减灾的整体实力。

关键词:新形势下;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思考1剖析在新形势下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现状1.1缺少共同训练任务,协同作业机制健全地综合应急救援体制,能够有效克服救援率低的问题。

在制定应急预案上,完善部门联动响应、统一指挥、各类应急力量联动等环节,缺乏联合训练执勤、协同运作的机制,指挥调度上没有实质化的运作,在政府领导的统一调度指挥上没有固定运行,在协调和联系沟通上还需要提高,缺少“政府领导、应急协调、消防攻坚、公安管控、环保协同”的闭环机制。

1.2救援设备落后各行业和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基层信息调研和上报不规范、不精准,导致相应资源无法得到发挥。

当前,使用的救援装备设备较落后,救援针对性也较低,老旧装备淘汰且高精尖的新装备补充更新不及时。

1.3救援队伍专业化程度低对重特大突发事件不能进行快速、高效的处置。

对比各领域的应急联动力量,大城市拥有强大的救援队伍,而中小城市的救援力量薄弱,他们不能在短时间内,将各类危机事件都妥善、及时地解决,因此,救援工作还需大城市的力量支援。

救援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也不够。

部分救援力量由于缺乏系统性的培训,职业素养未达救援要求,在处理重大灾害方面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

1.4应急情况协调机制不畅通区域性应急救援力量有待加强。

地方的民政、水利、卫生等单位缺乏联动机制,造成调配协调困难。

邻近部门间在紧急情况下的联动体系不完善,导致各级部门指挥不畅、协调不畅。

各部门、各地区之间,如“物资”“信息”等,存在共建壁垒,难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利用。

在突发事件中,“应急救援指挥部”尚未建立起一种高效的指挥体系,难以组成一支高效的抢险救援队伍。

关于我国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我国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14引言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作为我国应急救援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在我国的应急救援工作中发挥了极为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图1)。

回顾我国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发展历程,2008年四川“5·12”地震特大灾难发生后,我国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开始快速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2009年,为更好地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09〕59号),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2010年,公安部出台的有关强化消防队伍应急救援职能的文件,提出了基层应急队伍的实现路径,即应该与当地的消防队伍协调配合,相互取长补短。

在此期间,公安部还根据基层应急救援队伍的实际,印发了关于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步骤、标准等有关规划以及基层队伍装备配备要求的文件,为各地基层应急队伍的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

据不完全统计,到2017年10月为止,全国已经有99.7%的县(区)配合当地的消防队伍,各自建立起具有应急救援功能的基层队伍,应急力量发展的前景越发光明。

2018年,为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应急管理部,以整合各方力量,提升救援效率。

这一高屋建瓴、立意高远的重大举措,必将对我国整个应急体系建设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对照机构改革方案要求,目前基层应急队伍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突出问题,如顶层设计不足、关于我国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郭其云 邓彪郭其云,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特聘教授,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科研部教授,科研所所长、应急救援管理研究中心、消防软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教育部学科学位评审专家、新华社瞭望智库专家、光明日报社与南京大学智库思想网络评审专家等,研究方向为应急救援与管理。

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完成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出版专著2部,参与撰写论著、教材8部,标准2项。

关于建设应急救援体系

关于建设应急救援体系

关于建设应急救援体系应急救援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而建立的一套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

建设应急救援体系是现代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它能有效地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各种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本文将从建设应急救援体系的必要性、建设目标、组织架构和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必要性建设应急救援体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性。

首先,突发事件时有发生。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它们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建设应急救援体系是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必然要求。

其次,全球化背景下的风险传播。

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更加频繁和复杂的跨国事态,突发事件的风险也变得更加广泛和深远。

建设应急救援体系能够有效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风险传播,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

再次,社会现代化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安全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

建设应急救援体系是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给予人民更好服务的需要。

二、建设目标建设应急救援体系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目标。

首先,形成全覆盖、多层次的应急救援体系。

全覆盖意味着应急救援体系要面向全民、全社会,确保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援服务;多层次意味着建设应急救援体系要建立多级别救援机构,形成以国家为核心、以地方为基础、以群众自救为补充的体系。

其次,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响应速度。

应急救援体系要具备快速反应、高效处置的能力,能够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响应,组织救援和抢险工作,并能够适时调动资源和力量。

再次,加强预警和预测能力。

应急救援体系应当建立完善的预警和预测机制,能够提前掌握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损失和伤亡。

三、组织架构建设应急救援体系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确保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

首先,中央政府应当成立国家级应急管理机构,负责全国范围内的应急救援工作。

关于加强城市核化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城市核化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
,
(
年 列人 国家统计的化工企
!家
。 ,
应急救援和法律 法规建设 科学研究和组织建设逐步展开 并 取得 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 与核化突发事故 应急救援的需求相 比仍存在不足 其中最主要 的不足体现在 以下两个方面 一 %核化应急救援力量 薄弱 城市 核化突 发事件应急 救援力量一般 由以下几 支力量组 成 核化危险源控制力量 医疗 救护力量 灭火救援力量 安全 疏散力量 安全警戒力量 物资保 障力量 环境监测力量和专家 咨询力量 这些力量来源于各政府部 门 医疗 机构 核化企业 科研 院所和社会 团体 来 源非常广泛 但在救 援力量体系 的实 际建设过程 中 存在 以下几个方面 的问题

,
效的应急救援系统可以将事故的损失降低到无应急系统的,
,

秦山 大亚湾
容量达! 专题规划

田湾和岭澳 四个核 电站共 ! 台核电机组 总装机

,
可见 加强城市核化突发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

# 万千瓦
即年
《 & % % 年%

,
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我国《 核电发展
# 根据规 浅纽 在未来的! 年中 我国对被核化危害污染的空气和水源进

!

《 防苑 》 民
日 羊增 于
防 护研 究
行污染处理等等 种类繁 多的任务需要大量 的专业保 障队员来 完成 此外 核化突发事件发生后 一 般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大范 围的核化污染 防化专业保 障行动大多是同时多点展开 担负


。 , , ,



新增投产# % 万千瓦核 电站 我国是世界公认的化学工业大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思考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科学地规划和设计。

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与发展属于安全生产系统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建设?如何发展?如何在安全生产系统工程的建设中,促进安全生产的全面进步,是我们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与发展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1.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与发展是我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抓住21世纪头20年重要战略机遇,加快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安全生产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由于经济还不十分发达,安全设施与装备水平不高,人员素质低,管理落后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相当一部分企业侥幸投机心理作祟,减少安全投入,以致国家对安全生产的硬性要求受到软性的抑制等,给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特别是当前国有经济结构性调整,非公有制经济与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在经济成份、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的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以致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

从2002年的事故统计情况看,全国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1073434起,死亡139393人,其中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128起,死亡2341人;而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虽无准确数据,但是,据国家“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结果报告,我国伤亡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总量占GDP(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1%至2.5%。

如按此计算,我国由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1000亿元2500亿元之间。

显然,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2.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与发展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需要党的十五大确定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十六大又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在市场经济中,保障安全生产,关键就是要依法行政,依法安全生产。

近几年来,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的法制化进程明显加快,对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如《安全生产法》没有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专章,其中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其他有关部门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中要求,市(地、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依照职责分工对本地区容易发生特大事故的单位、设施和场所事故的防范明确责任、采取措施,并组织有关部门对上述单位、设施和场所进行严格检查。

职权法定,法律保护,程序合法,办事公平、公正、公开,是安全生产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国家法律、法规中规定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职责,就必须依法建设,规范运作。

3.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与发展是切实履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安全生产与人民百姓最贴近,关系最密切。

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其中首要的是人,这是因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

安全生产把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人为本,大力弘扬安全文化,保护劳动者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使其为社会创造更为丰富的物质基础,既是安全生产的本质所决定的,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

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应遵循的原则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特点是“急”,是在突发状态下的紧急处置;目的是“救”,减少事故人员伤亡和国家与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

根据其特点与目的,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应遵循事故防范原则、高效快捷原则、权威科学原则和协调发展原则。

1.事故防范原则《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即,无论从安全生产的系统工程而言,还是从安全生产局部的工作而论,安全生产首先要立足于防范,化解各种风险,在生产的社会实践中立足于不出事故,不出大事故。

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是安全生产系统工程中的子系统,相对于安全生产大系统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必然要服从于安全生产的大局。

因此,其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的重点必须突出事故防范原则。

2.高效快捷原则这是从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与发展的自身需要出发所确定的原则。

一旦发生重特大事故,需要应急救援时,必须符合高效快捷原则。

险情就是命令,险情就是生命,险情面前不能有丝毫的耽搁。

这就要求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有一套规范的运作程序,要拉得出,救得快,保障有力。

3.权威科学原则一般来说,事故致因是各种非正常因素的偶合,是物质临界状态下能量的释放。

事故抢救过程必然伴随着各种危险,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婆婆妈妈犹豫不决不行,盲目大胆也不行,应急救援的指挥必须有权威性,能协调各方,能够紧急调配抢救过程中所需要的人、财、物,令必行,行必查。

同时,应急救援指挥又要建立在对事物的准确判断和科学决策的基础上。

4.协调发展原则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是新时期、新阶段历史发展的新要求,需要在安全生产大系统中统一规划、科学设计、整体推进、协调发展,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也正是这个道理。

除此之外,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还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生产的技术服务、技术支援的保障作用,应向多功能方向发展,积极拓展业务,广开财源,应主动与安全生产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工伤保险机构建立广泛的联系,建立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才能有生命力,工作才能更具有主动性。

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与发展工作思路的探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拟采取“两级网络、三级机构”设置。

两级网络:指国家和省(市)两级网络。

三级机构:指国家、省(市)和区域三级应急救援机构。

机构的建设要充分发挥国家现有的矿山安全救护中心、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抢救中心、公安消防机构,解放军防化部队以及企业救护队的作用,实现资源整合和合理配置。

同时,还要加强与安全培训中心、安全评价中心、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中心等技术服务中介机构的联系,通过两级信息网络和三级机构的建设,形成责任明确、指挥顺畅、配合有序、反应灵敏、抢救及时,科学合理的应急救援体系。

关于两级网络建设,可利用现有国家和省级安全生产网络,在此基础上补充完善,增加应急救援所需的相关信息,为应急救援机构提供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

三级机构的建设是当前工作的当务之急,关键是要在体系建设上下功夫,尽快建设成能覆盖全社会的快速应急救援机构,明确好职责,理顺好关系,发挥其应有功能。

1.国家应急救援中心的主要职责(1)统一领导全国事故应急救援工作;(2)制定国家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方针、政策;(3)负责指挥或指导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情况紧急时,能协调解放军总参谋部和武警总部迅速调集部队参加重特大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4)负责制定和实施国家事故应急预案,审查省(直辖市、自治区)事故应急预案;(5)研究、协调和解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的重大问题;(6)负责国家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网络化的建设等。

2.省(市)应急救援中心的主要职责(1)统一领导本地区事故应急救援工作;(2)根据本地区的工作实际,负责制定适合本地区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规则和相关政策;(3)负责指挥或指导本地区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4)负责制定省(市)事故应急预案,审查地(市、州)事故应急预案;(5)负责本地区事故应急救援人员的业务培训;(6)负责本地区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网络化的建设等。

3.区域应急救援中心的主要职责(1)负责本辖区范围内的事故应急救援工作;(2)负责编制、修订本辖区范围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3)负责本辖区范围内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企业事故应急预案的审查工作;(4)负责本辖区内企业专职或兼职救护人员的培训与业务指导工作;(5)负责报送有关事故应急救援的信息,并保持与相关中介组织的联系;(6)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事故应急救援档案等。

区域应急救援机构是直接担负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最基层组织,应按各地的实际工作需要合理设置,在某一市、县可按照其工业园和高危行业的集中度,设置一个或多个装备精良的应急救援机构。

现阶段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与发展的紧迫工作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已成立矿山安全救援指挥中心,应进一步扩展救援范围,并加快制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与发展的工作方案和工作规则,加大对地方事故应急救援机构建设的指导力度,完善体系建设。

2.设立全国统一的事故应急救援电话。

扩大宣传,形成快捷救援的工作机制。

3.规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开展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报批和审查工作。

4.对现有的应急救援机构开展认证和审查,并积极拓展业务,如培训教育、安全评价、技术服务等,合理创源,减轻国家财政负担,解决经费不足等困难。

5.加快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网络建设,开发危险物质危险特性、事故防范与事故善后处置措施、救援方案查询系统和专家决策咨询系统软件,方便企业和个人随时查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