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一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课件(第一课时24张)

解:(1)设使用会员卡租书金额y1(元)与租书时间x(天)之间的关系式为y1=kx+b. 从图象可知它过(0,20),可得b=20,将(10,50),代入关系式得k=3.∴y1= 3x+20.设使用租书卡租书金额y2(元)与租书时间x(天)之间的关系式为y2=mx. 它经过(10,50),代入得10m=50,m=5.∴y2=5x (2)会员卡方式每天收费(50-20)÷10=3(元),租书卡方式每天收费5元
二 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例2: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0,5)、(2,-5)两点,求一次函 数的表达式.
解: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kx+b,根据题意得, ∴-5=2k+b,5=b, 解得b=5,k=-5.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5x+5.
练一练
已知直线l与直线y=-2x平行,且与y轴交于点(0,2),求直线l 的表达式.
(1)设出式子中的未知系数;
将已知数据代入 (2)
;
(3) 求出未知系数的值 ;
(4) 写出一次函数表达式 .
1.正比例函数 y=kx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则这个函数的表达式是(B ) A.y=x B.y=-x C.y=-2x
D.y=-12x
2.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A,且与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交于点B, 则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 B
解:由题易得一次函数为 y=x+2,当 y=0 时,x+2=0, x=-2,∴C(-2,0),∴S△AOC=12×2×4=4
11.某图书馆开展两种方式的租书业务:一种是使用会员卡,另一种是使用 租书卡,使用这两种卡租书,租书金额y(元)与租书时间x(天)之间的关系如下 图所示:
(1)分别写出用租书卡和会员卡租书金额y(元)与租书时间x(天)之间的关系式 ;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注:直接按Ctrl键点击你所要下载的课件即可.可以长期关注11.1 全等三角形PPT课件.ppt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PPT课件1.ppt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PPT课件2.ppt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AAS) PPT课件.ppt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PPT课件.ppt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PPT课件.ppt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PPT课件.ppt11.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PPT课件.ppt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PPT课件1.ppt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PPT课件2.ppt12.1 轴对称 PPT课件1a.ppt12.1 轴对称 PPT课件2a.ppt12.1 轴对称 PPT课件3a.ppt12.2 作轴对称图形PPT课件1.ppt12.2 作轴对称图形PPT课件2.ppt12.2 作轴对称图形PPT课件3.ppt12.2 作轴对称图形PPT课件4.ppt12.2.1 作轴对称图形PPT课件.ppt 12.2.2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PPT课件.ppt 12.3.1 等腰三角形PPT课件1.ppt12.3.1 等腰三角形PPT课件2.ppt12.3.1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课件.ppt 12.3.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件1.ppt 12.3.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件2.ppt 12.3.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件3.ppt 12.3.2 等边三角形PPT课件1.ppt12.3.2 等边三角形PPT课件2.ppt12.3.2 等边三角形PPT课件3.ppt13.1 平方根PPT课件1.ppt13.1 平方根PPT课件2.ppt13.1 平方根PPT课件3.ppt13.1 平方根PPT课件4.ppt13.1 平方根PPT课件5.ppt13.1 算术平方根PPT课件.ppt13.1 习题讲解PPT课件.ppt13.2 立方根PPT课件1.ppt13.2 立方根PPT课件2.ppt13.2 立方根PPT课件3.ppt13.2 平方根、立方根习题课课件.ppt13.2 习题讲解PPT课件.ppt13.3 实数PPT课件1.ppt13.3 实数PPT课件2.ppt13.3 实数PPT课件3.ppt13.3 实数(实数的概念)课件.ppt13.3 实数习题讲解课件.ppt14.1 变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课件.ppt14.1.1 变量PPT课件.ppt14.1.2 变量与函数PPT课件1.ppt 14.1.2 变量与函数PPT课件2.ppt 14.1.2 函数PPT课件.ppt14.1.3 函数的图象PPT课件1.ppt 14.1.3 函数的图象PPT课件2.ppt 14.2 一次函数_待定系数法PPT课件.ppt 14.2 一次函数_复习课PPT课件.ppt 14.2 一次函数_实际问题PPT课件.ppt 14.2 一次函数_正比例函数PPT课件.ppt 14.2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课件.ppt 14.2.1正比例函数(第1课时)课件.ppt 14.2.1正比例函数(第2课时)课件.ppt 14.3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1课时).ppt 14.3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2课时).ppt14.3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3课时).ppt 14.3.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课件.ppt 14.3.2一次函数与与一元一次不等式.ppt 14.3.3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ppt14.3.4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1.ppt 14.3.4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2.ppt14.3.4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3.ppt15.1 整式的乘法PPT课件1.ppt15.1 整式的乘法PPT课件2.ppt15.1 整式的乘法(1)PPT课件.ppt15.1 整式的乘法(2)PPT课件.ppt15.1.1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PPT课件.ppt 15.1.2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课件1.ppt 15.1.2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课件2.ppt 15.1.3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课件.ppt15.1.4 同底数幂的乘法PPT课件.ppt15.2 乘法公式(第1课时)PPT课件.ppt 15.2 乘法公式(第2课时)PPT课件.ppt 15.2 乘法公式(第3课时)PPT课件.ppt 15.2 乘法公式_平方差公式课件.ppt15.2.1 平方差公式PPT课件.ppt15.2.2 完全平方公式PPT课件.ppt15.3 整式的除法(第1课时)课件.ppt 15.3 整式的除法(第2课时)课件.ppt 15.3.2 单项式除单项式PPT课件.ppt 15.3.2 整式的除法PPT课件.ppt15.4 因式分解.ppt15.4 因式分解(1).ppt15.4 因式分解(2)(平方差公式).ppt 15.4 因式分解(3)(完全平方公式法).ppt 15.4《因式分解》复习ppt课件.ppt。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套ppt课件(共1200页)

由以上讨论可知,可以围成底边长是4cm的等腰三角形.
例4 如图,D是△ABC 的边AC上一点,AD=BD, 试判断AC 与BC 的大小.
三角形的分类 问题1:观察下列三角形,说一说,按照三角形内角 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为哪几类?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问题2:你能找出下列三角形各自的特点吗?
三边均 不相等
有两条 边相等
腰
顶角 底角
三条边 均相等
不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底边
总结归纳
➢三条边各不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边三角形 ;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物到微小的分子结构,都有什么样的形象?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形象呢?试举例.
讲授新课
三角形的概念
问题1:观察下面三角形的形成过程,说一说什么叫三角形? A
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
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B
C
问题2:三角形中有几条线段?有几个角?
有三条线段,三个角 边:线段AB,BC,CA是三角形的边. 顶点:点A,B,C是三角形的顶点, 角:∠A,∠B,∠C叫作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
例3 用一条长为18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1)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 (2)能围成有一边的长是4cm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
解:(1)设底边长为xcm,则腰长为2xcm, x+2x+2x=18. 解得 x=3.6. 所以三边长分别为3.6cm、7.2cm、7.2cm.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在A点的小狗,为了尽快吃到B点的香肠,它 选择A B 路线,而不选择A C B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第1课时 单项式与单项式、多项式相乘

pa + pb + pc
知识要点 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 p p
是用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每一 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a
b
注意(1)依据是乘法分配律; (2)积的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p c
典例精析 例3 计算:
(1) (-4x) ·(2x2 + 3x-1);
解:原式=(-4x) ·(2x2) + (-4x) ·3x + (-4x) ·(-1)
解:由题意得
3m 1 n 2n 3 m
6 4, 1,
解得
m 2, n 3.
∴
m2
+
n
=
7.
方法总结:单项式乘单项式就是把它们的系数和同底
数幂分别相乘,结合同类项的定义,列出二元一次方
程组求出参数的值,然后代值计算即可.
二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问题 如图,试问三块草坪的的总面积是多少?
问题2 如果将上式中的数字改为字母,比如 ac5 ·bc2, 怎样计算这个式子?
ac5 ·bc2 = (a ·b) ·(c5 ·c2)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 abc5+2 (同底数幂的乘法) = abc7.
根据以上计算,想一想如何计算单项式乘单项式?
知识要点 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法则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 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 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八年级数学上(RJ) 教学课件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14.1 整式的乘法
14.1.4 整式的乘法
第1课时 单项式与单项式、多项式相乘
导入新课
八年级上册数学ppt课件

分式的混合运算和应用
总结词
掌握分式的混合运算法则,能够正确进 行分式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VS
详细描述
介绍分式的混合运算法则,包括分式的乘 方、通分、约分等,通过例子演示分式的 混合运算过程,让学生理解分式的混合运 算法则和应用。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 决,让学生理解分式运算的应用价值。
05
奇偶性
函数的奇偶性是指函数是 否具有奇偶性,即函数图 像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凹凸性
函数的凹凸性是指函数图 像是凹形还是凸形。
02
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 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与解法
总结词:掌握基础 总结词:掌握解法
详细描述:首先需要了解一元一次不 等式的定义,明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 形式及其特点,例如一元一次不等式 的定义域和取值范围等。
详细描述
因式分解是指将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它是数学中重要的恒等 变形,广泛应用于解方程、求根式值等问题的解决中。
因式分解的方法与技巧
总结词
多种方法,需掌握技巧
详细描述
因式分解的方法有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技巧包括拆项、添项、配方等,需要学 生逐步学习并熟练掌握。
介绍分式的基本性质,包括约分、通 分的定义和操作方法,通过例子演示 约分、通分的操作过程,让学生理解 约分、通分的意义和作用。
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总结词
掌握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分式的加减乘 除运算。
详细描述
介绍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包括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异 分母分式加减法、分式的乘除法等,通过例子演示分式的加 减乘除运算过程,让学生理解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和应 用。
八年级数学上册ppt课件 人教版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八年级数学上册ppt课件 人教版
说教 材
说课 标
说建 议
说课标
四个领域的内容标准 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实践
与综合应用 统计与概率
课程标准
课程理念
1.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2.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3.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数学思考 3解决问题 4情感与态度
1实数 了解平方根 算术平方 根 立方根的表示 运算 2实数与无理数 实数与数轴 上的点一一对应
1会进行简单的 整式乘法运算
2会推导乘法公 式 进行计算
3会用提公因式 法 公式法 进行 因式分解 1全等的概念 全等的条件 体
会证明步步有据
2认识轴对称 他的基本性质
3作对称图形
4欣赏轴对称图形
具 体 目 标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
变量
函数
像函 数 的 图
变量与 函数
正
比
一次
例
函数
函
数
一次函数
一 次 函 数
八上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知识树
同底数幂 的乘法
幂的乘方
(a平b)方a(差b公)式a2b2(a完b)全2平a2 方公2a式bb2
零指数和负 整数指数幂
积的乘方
乘法公式
单项式乘 幂的乘法运算 以单项式
单项式乘 以多项式
教材 的 处 理
围绕重点知识学习
用好教材中的例题和 习题
注意实验猜想 推理归纳
基过 础程 与与 能结 力果
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 过程与方法
联系学生实际操作能 力联系
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
说建议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巩固并运用“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追问 解决这类问题我们通常用哪两条线段的和与 第三条线段做比较就可以了?为什么?
用较小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做比较; 若较小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就能保证 任意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
巩固并运用“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例2 用一条长为18 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 形.(1)如果腰长是底边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 少?
△BDC.
B
C
课堂练习
练习2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4_)___. (1)锐角三角形是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探索与证明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问题3 如图,任意画一个△ABC,一只小虫从点 B 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点C,它有几条路线可以选 择?各条线路的长一样吗?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你的 结果吗?你能由此推出三条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三角形
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理解三角形的分类
追问 按边分类后的特殊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它们的边和角怎样命名?
课堂练习
练习1 图中有几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这些三角 形.
图中有5个三角形. A
D
三角形的表示为:
△ABE, △ABC,
E
△BEC, △EDC,
八年级 上册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第2课时)
课件说明
• 在已学过的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线段的 中点、角的平分线等知识的基础上,本节课学习与三 角形有关的三种重要线段及三角形的稳定性.
课件说明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教学课件(共68张PPT)

如图,△ 的三边分别为____________,
顶点 的对边是___;∠
的对边是___.
,,
如图,△ 的三边分别为____________,
顶点 的对边是___;∠
的对边是___.
,,
如图,△ 的三边分别为____________,
边的高线是在△ 的外部,还是内部呢?
画一画
你能画出此三角形 边上的高线吗?
发现: 边上的高 在△ 的外部.
边的高线是在△ 的外部,还是内部呢?
画一画
你能画出此三角形 边上的高线吗?
发现: 边上的高 在△ 的外部.
三角形的高线定义
(________________)
画一画
你能画出此三角形 边上的高线吗?
画一画
你能画出此三角形 边上的高线吗?
画一画
你能画出此三角形 边上的高线吗?
画一画
你能画出此三角形 边上的高线吗?
发现: 边上的高 在△ 的外部.
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高
定义
垂线 ,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_____
顶点 垂足
线段
_____和_____之间的_____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
三角形的高
符号语言
∵ 是△ 的高,(已知)
三角形的高线定义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数学全册教学课件 (2)可修改全文

八年级上册
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1.1 认识三角形
第1课时 三角形及其三角、三边的关系
目 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3 新课讲解 5 当堂小练 7 布置作业
2 新课导入 4 课堂小结 6 拓展与延伸
学习目标
1.三角形的定义. 2.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及有关概念.(重点) 3.三角形的分类. (重点、难点)
新课讲解
练一练
所有的命题都是基本事实。 X 所有的真命题都是定理 。 X 所有的定理是真命题 。 √ 所有的基本事实是真命题 。 √
课堂小结
1.知识方面: 真命题与假命题的概念
当堂小练
1.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语句是( B ) A、定理 B、基本事实 C、定义 D、只是命题
当堂小练
2.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这 个语句是( C ) A、定理 B、基本事实 C、定义 D、只是命题
当堂小练
3.下列各阴影部分的面积有何关系?
S乙>S甲=S丙
拓展与延伸
在△ABC中,AE,AD分别是BC边上的中线和高。说明△ABE的面积
与△AEC的面积相等。
解: ∵ AE是BC边上的中线
A
∴ BE = EC
1 ∵S △ABE= 2 BE · AD
1 S △AEC= 2 EC · AD
B
C ED
新课导入
一对父子的谈话
爸爸,什 么叫法律?
法律就是法 国的律师
那么什么 是法盲?
法盲就是法 国的盲人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定义的定义 可见,在交流时对名称和术语要有共同的认识才行。
一般地,能清楚地规定某一名称或术语的意义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 术语的定义.
八年级数学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优秀课件

一般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底与 腰相等,即三角形的三边相等,我们把三条边都 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边三角形.
名 称
图形
定义
性质
判定
A
两腰相等
两边相等
等
腰
三
角B 形
有两条边相等
的三角形叫做 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 C
三线合一
等角对等边
轴对称图形
讲授新课
一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证明:∵△ABD是等边三角形, ∴∠DAB=60°, ∵∠CAB=30°,∠ACB=90°, ∴∠EBC=180°-90°-30°=60°, ∴∠FAE=∠EBC. ∵E为AB的中点, ∴AE=BE. 又∵ ∠AEF=∠BEC, ∴△AEF≌△BEC〔ASA〕.
6.如图,A、O、D三点共线,△OAB和△OCD是两个全等的等
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是等边三角形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 是等边三角形
小明等认边为三还角有形第的三种判方定法方“法两:条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60°的三角 形也是等有边一三个角角形〞是,60你°同的意等吗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辩一辩:根据条件判断以下三角形是否为等边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上〔RJ〕
第十三章 轴对称
等边三角形
第1课时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当堂练习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
1.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重点〕 2.能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计算和证
明.〔难点〕
导入新课
问题引入
小明想制作一个三角形的相框,他有四根木条长 度分别为10cm,10cm,10cm,6cm,你能帮他设 计出几种形状的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阅读与思考 为什么要证明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第十一章 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信息技术应用 画图找规律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数学活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小结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目录
0002页 0103页 0168页 0243页 0348页 0381页 0434页 0466页 0493页 0641页 0760页 0798页 0828页 0891页 0953页 1043页 1073页
第十一章 三角形 信息技术应用 画图找规律 阅读与思考 为什么要证明 数学活动 复习题11 12.1 全等三角形 信息技术应用 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数学活动 复习题12 13.1 轴对称 信息技术应用 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 实验与探究 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 数学活动 复习题13 14.1 整式的乘法 阅读与思考 杨辉三角 数学活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信息技术应用 探究三角形全等 的条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数学活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复习题11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1பைடு நூலகம்.1 全等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函数及其表示方法2. 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3. 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4. 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5. 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6. 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7. 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8. 圆的基本概念与性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2. 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3. 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掌握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性质与判定。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
2. 教学重点: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性质与判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直尺、圆规。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函数的概念,如气温变化、物体运动等。
2. 例题讲解:(1)讲解函数的定义、表示方法、性质与图像。
(2)讲解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3)讲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以及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性质与判定。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绘制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分析其性质。
(2)让学生判断一些几何图形的类型,并说明理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函数的定义、表示方法、性质与图像。
2. 板书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3. 板书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以及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性质与判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绘制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并分析其性质。
①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②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③ 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④ 任意两边相等的圆2. 答案:(1)一次函数图像为直线,性质:斜率表示函数的增减性;截距表示函数的截距。
二次函数图像为抛物线,性质:开口方向表示函数的增减性;顶点表示函数的最值。
(2)① 锐角三角形② 矩形③ 矩形④ 等圆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函数的概念、性质与图像,以及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19.2.1 正比例函数】教学课件

回答
按道理来说,只要落在函数图象上的任意两点都能确定这条直线.但是为了便捷,我们一般选用原点 (0,0),另一个点可以选择在坐标系中容易标记的.
y1x 3
x …0 3… y …0 1…
y 6
5
4
3
y1x
2
3
1
–4 –3 –2 –1 O –1 –2 –3 –4 –5 –6
1 2 3 4 5x
回答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旦不是全体实数,那函数图象就不是整一条直线,我们就要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 围来确定函数图象了.
解:(1)因为函数图象经过一、三象限;
y
所以3a-6>0
解得 a>2
Ox
1.已知正比例函数y=(3a-6)x. (2)当a为何值时,该函数图象经过点(2,6);
解:(2) 函数图象经过点(2,6) 即当x=2时,y=6, 因此6=2(3a-6) 解得a=3
1.已知正比例函数y=(3a-6)x.
(3)图象上有两点(1,y1),(-2,y2),且y1<y2 ,求a的取值范围.
方法一:图象法
y
从图象观察可得,
y2
y随x的增大而减小
所以3a-6<0
1
-2
O
y1
解得 a<2
方法二:代数法 点(1,y1),(-2,y2)在函数图象上 所以y1=3a-6,y2=-2(3a-6)
x
又因为y1<y2 所以3a-6<-2(3a-6)
解得 a<2
2.一个长方体的长为2cm,宽为1.5cm,高为xcm, 体积为ycm3. (1)求体积y与高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画出函数的图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的乘除 第1课时 二次根式的乘法

5
2
=20,
3
3
2 =32
3 2 =27,
又∵20<27,
∴ 2 5 2 < 3 3 2,即 2 5<3 3 .
(2) 2 13与-3 6.
解:∵ 2 13= 22 13= 52,
3 6= 32 6= 54, 又∵52<54,
∴ 52< 54 ,
两个负数比较 大小,绝对值 大的反而小
讲授新课
一 二次根式的乘法 计算下列各式:
(1) 4 9 = __2_×_3__=__6__; 4 9 =___3_6___6__;
(2) 16 25 __4_×_5__=__2_0_; 16 25 =__4_0_0___2_0_; (3) 25 36= __5_×_6__=__3_0_; 25 36 =__9_0_0___30__.
( 2 ) 6 12 = __6__2___ ;
( 3 ) 32 2 __2_6__.
4. 比较下列两组数的大小(在横线上填“>”“<” 或“=”):
(1)5 4 > 4 5;(2) 4 2 < 2 7.
5.计算: ( 1 ) 2 3 5 21 ;
解: (1) 2 35 21
25 321 10 327 30 7;
3
解: (1) 3 5 15;
(2) 1 27 1 27 9 3.
3
3
可先用乘法结合 律,再运用二次 根式的乘法法则
(3) 2 3 5 ( 2 3) 5 6 5 30.
归纳 (3)只需其中两个结合就可实现转化进行计算, 说明二次根式乘法法则同样适合三个及三个以上的二
次根式相乘,即 a b k a b k(a 0,b 0,k 0) .
3.如果因式中有平方式(或平方数),应用关系式 a2 = a 把这个因式(或因数)开出来,将二次根 式化简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Bazho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Spring and Autumn ads main graphic design, there are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the
探究点一:三角形的高
【类型二】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求高
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5,BC=6,AD⊥BC于点D,且
AD=4,若点P在边AC上移动,则BP的最小值为________.
解析: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当BP⊥AC时,BP有最小值.由△ABC的
面积公式可知 1 AD·BC=1 BP·AC,解得BP= 4
方法总结: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高相
等时,面积的比等于底边的比;底相等时,面积的比等于高的比.
探究点三: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如图,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CE是△ABC的高,∠BAC=60°,∠BCE=40°, 求∠ADB的度数. 解析:根据AD是△ABC的角平分线,∠BAC=60°,得出∠BAD=30°,再利用CE是△ABC 的高,∠BCE=40°,得出∠B的度数,进而得出∠ADB的度数. 解:∵AD是△ABC的角平分线,∠BAC=60°,∴∠DAC=∠BAD=30°.∵CE是△ABC的高, ∠BCE=40°,∴∠B=50°,∴∠ADB=180°-∠B-∠BAD=180°-50°-30°=100°. 方法总结:通过本题要灵活掌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表示方法,同时此类问题往往和三角 形的高综合考查
1
解析:∵点 D 是 AC 的中点,∴AD= AC.∵S△ABC=12,∴S△ABD
2
1
1
1
1
= S△ABC= ×12=6.∵EC=2BE,S△ABC=12,∴S△ABE= S△ABC= ×
2
2
3
3
12=4.∵S△ABD-S△ABE=(S△ADF+S△ABF)-(S△ABF+S△BEF)=S△ADF-S△BEF, 即 S△ADF-S△BEF=S△ABD-S△ABE=6-4=2.故答案为 2.
初中数学教案
XXX
01 掌握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并能够对其
进行简单的应用.(重点)
02 能够准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难点)
第壹部分
情境导入
这里有一块三角形的蛋糕,如果兄弟两个想要平分的话,你该怎么办呢? 本节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贰部分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中线
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 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角形的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 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 对边相交,连接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 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教学反思
【类型一】 三角形高的画法
画△ABC的边AB上的高,下列画法中,正确的是( )
解析:三角形的高即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对边引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根据概念可知.
解:过点C作边AB的垂线段,即画AB边上的高CD,所以画法正确的是D.故选D. 方法总结:三角形任意一边上的高必须满足:(1)过该边所对的顶点;(2)垂足必须在该边或在 该边的延长线上.
2
2
5
方法总结:解答此题可利用面积相等作桥梁(但不求面积)求三角形的高,
这种解题方法通常称为“面积法”.
探究点二:三角形的中线
【类型一】 应用三角形的中线求线段的长
在△ABC中,AC=5cm,AD是△ABC的中线,若△ABD的周长比 △ADC的周长大2cm,则BA=________.
解析:如图,∵AD是△ABC的中线,∴BD=CD,∴△ABD的周长- △ADC的周长=(BA+BD+AD)-(AC+AD+CD)=BA-AC,∴BA -5=2,∴BA=7cm. 方法总结:通过本题要理解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解决问题的关键是 将△ABD与△ADC的周长之差转化为边长的差.
rice hull my business number.
探究点二:三角形的中线
【类型二】 利用中线解决三角形的面积问题
如图,在△ABC 中,E 是 BC 上的一点,EC=2BE,点 D 是 AC 的中点,设△ABC,△ADF 和△BEF 的面积分别为 S△ABC,S△ADF 和 S△BEF, 且 S△ABC=12,则 S△ADF-S△BEF=________.